1. 企業如何避免匯率波動風險
外匯市場,指從事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者是各種不同貨幣相互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
我某外貿公司代理國內某客戶從比利時進口設備一台,計價貨幣為比利時法郎。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對方提出延期交貨,我方用戶表示默認,未做書面合同修改文件。後因比利時法郎升值,我進出口公司不得不比訂約時多支出了31萬美元。
【案情】
1993年10月,我某進出口公司代理客戶進口比利時紡織機械設備一台,合同約定:總價為99,248,540.00比利時法郎;價格條件為FOB 安物衛普;支付方式為100%信用證;最遲裝運期為1994年4月25日。
1994年元月,我方開出100%合同金額的不可撤銷信用證,信用證有效期為1994年5月5日。 (開證日匯率美元對比利時法郎為1:36)。
1994年3月初,賣方提出延期交貨請求,我方用戶口頭同意賣方請求,延期31天交貨。我進出口公司對此默認,但未作書面合同修改文件。
3月底,我進出口公司根據用戶要求對信用證作了相應修改:最遲裝運期改為5月26日,信用證有效期展至1994年6月21日。
時至4月下旬,比利時法郎匯率發生波動,4月25日為1:35(USD/BFR),隨後一路上揚。
5月21日貨物裝運,5月26日賣方交單議付,同日匯率漲為1:32(USD/BFR)。在此期間,我進出口公司多次建議用戶作套期保值,並與銀行聯系做好了相應准備。但用戶卻一直抱僥幸心理,期望比利時法郎能夠下跌。故未接受進出口公司的建議。
賣方交單後,經我方審核無誤,單證嚴格相符,無拒付理由,於是我進出口公司於6月3日通知銀行承付並告用戶准備接貨,用戶卻通知銀行止付。因該筆貨款是開證行貸款,開證時作為押金劃入用戶的外匯押金帳戶。故我進出口公司承付不能兌現。
後議付行及賣方不斷向我方催付。7月中旬,賣方派員與我方洽談。經反復協商我方不得不同意承付了信用證金額,支出美金310餘萬元。同時我進出口公司根據合同向賣方提出延遲交貨罰金要求BFRl,984,970.00(按每7天罰金0.5%合同額計),約合62,000. 00美元(匯率為1:32)。最終賣方僅同意提供價值3萬美元的零配件作為補償。此合同我方直接經濟損失約31萬美元,我銀行及進出口公司的信譽也受到嚴重損害。
【分析】
本案是匯率波動的風險造成貨物買賣損失的典型案例,但在風險出現時,本來有可能避免或減少的損失又由於代理關系及資金來源的特殊性使得我方延誤了時機。縱觀項目運作全過程,我方有如下失誤:
第一, 計價支付貨幣選用不當。在國際貨物買賣中,計價及支付貨幣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計價貨幣通常與支付貨幣為同一種貨幣,這些貨幣可以是出口國貨幣或進口國貨幣,也可以是第三國的貨幣,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的情況下,買賣雙方都將承擔一定的匯率變化風險。因此,作為交易的雙方當事人,在選擇使用何種貨幣時,就不得不考慮貨幣匯價的風險。首先,應考慮所選用的貨幣是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次,對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要考慮其穩定性。特別是在遠期交貨的大宗貨物買賣中,選用匯率穩定的貨幣作為支付貨幣,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洽商的基本原則,也是買賣雙方都易於接受的條件。除非我們能夠預測某種貨幣在交貨期會發生貶值,為獲取匯率變化的利益而選用某種貨幣。即通常所說的「進口選軟幣,出口選硬幣」,但這只是單方面的期望,而且應建立在對所選貨幣匯率變化趨勢的充分研究之上。但實際上交易的對方也會作出相應考慮。因此我們說,當以貨物買賣為目的的合同金額較大時,選用匯率穩定的貨幣支付是比較現實的。在本案中,合同金額近300萬美元,交貨期為簽約後6個月。我方在未對匯率做任何研究的情況下,接受以比利時法郎為支付貨幣的交易條件,這就給合同留下了匯率風險損失的隱患。因為比利時法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不屬於幣值穩定的貨幣。
第二,輕率接受延期交貨條件,使風險成為現實。當交貨前賣方提出延遲交貨請求時,我方仍未意識到合同的潛在風險,無條件地接受了賣方的要求,雖未做書面的合同修改但卻按賣方提出的條件修改了信用證。這時若意識到匯率風險,則完全應以匯率風險由賣方承擔作為接受延遲交貨的條件,實際情況證明:正是這無條件地接受延期交貨使得我方的匯率風險變成現實。
第三,對風險沒有採取相應的保值措施,造成重大損失。在國際貨物買賣中,為防止匯率變動而帶來的損失,可以採用遠期外匯買賣等外匯保值措施。在本案中,4月下旬比利時法郎上漲時我方進出口公司為避免或減少損失,建議採取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十分正確的,但用戶卻心存僥幸,拒絕採取防範措施。結果損失發生且無法挽救時又無理拒付,造成我方經濟、信譽雙重損失。由此可見,對遠期交貨的進出口業務增強匯率波動風險意識,慎重選擇支付貨幣,採用金融上的操作手法防範和減少損失是至關重要的。
2. 如何規避外匯匯率風險
可以找一個外匯平台開一個交易賬戶,做對沖。
望採納!
3. 美元貶值,對於匯率結匯,如何避免外匯風險,談談自己的觀點
首先是盡量採用本國貨幣作為計價貨幣。這樣就避免了貨幣的兌換問題,也就不存在匯率風險。但這在我國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在國際上還不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次是出口商品、資本輸出時爭取選用幣值穩定、堅挺的「硬幣」;進口商品、資本輸入時爭取選用幣值疲軟的「軟幣」。這樣,出口商和債權人以「硬幣」作為合同貨幣,當結算和清償時,這種貨幣匯率上升,則會以同樣多的外匯兌換更多的本國貨幣;而進口商和債務人以「軟幣」作為合同貨幣,當結算和清償時,計價貨幣匯率下跌,則會以較少的本國貨幣兌換更多的外匯以用來結算貨款和清償債務。但這種方法有其局限性,一是貨幣的「軟」和「硬」都是相對的,而且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即使很受歡迎的「自由外匯」的匯率也有可能發生波動,其軟硬局面會發生改變;二是這只是作為涉外經濟主體在實際涉外經濟活動中力爭的一種可能性。因為進口和出口、資本輸出和輸入都是相對的。在出口時爭取使用「硬幣」,而同時對方作為進口商肯定也會盡量爭取使用「軟幣」,關鍵看雙方的洽談結果。 (三)以遠期外匯交易彌補風險。通過預先決定匯率和金額的遠期交易是一種最直接的彌補風險手段。假定中方一出口企業,預定在三個月後收進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貨款,可與銀行預先約定在三個月後賣出美元。當美元資金一入賬就進行交割,也就是以約定的匯率將美元賣給銀行,換成人民幣,這樣通過遠期外匯交易對可能產生的交易結算風險進行有效防範。這里需要考慮彌補風險的成本,可以通過現時的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比較來決定彌補風險是否有利。如果對結匯期到期時的即期匯率的估計與現在的遠期匯率差別不大,現時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之差就是一般的彌補風險成本。 對進行的資本交易,通常也通過預先進行遠期預約來起到彌補風險的作用。一般的資本交易有兩種:套息交易和籌資交易。所謂套息交易是指通過資金調撥賺取利差的交易,它是伴隨著外匯交易的資金移動和為避免在將來特定時候發生反方向資金移動時的外匯風險所進行的遠期外匯交易的組合。籌資交易是以籌集資金為目的的資本交易,如借進外幣貸款或發行外債等,在還款時也會因匯率變動而產生風險,通常也採用遠期外匯交易進行彌補。 (四)慎重考慮出口收匯的結算方式。外貿企業還應根據業務實際,慎重考慮出口收匯的結算方式,做到安全及時,這是對外貿易出口收匯應貫徹的一個原則。一般而言,即期信用證結算方式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信用證結算方式收匯安全有保證,但不及時,因此匯率發生波動的概率就高,從而削弱了收匯的安全性。至於托收結算方式,由商業信用代替了銀行信用,安全性大大降低。所以,為達到安全及時收匯的目的,要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在了解對方資信的前提下,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的結算方式。如出口商出售的商品庫存積壓,並且在國際市場價格疲軟,在進口商資信可靠,而且該商品在進口國有一定的銷路,進口國對付匯控制相對不嚴的情況下,出口商也可接受託收方式。 我國還要健全信息網路,對匯率變動進行及時預測和分析研究。對外經濟貿易部門、金融部門、涉外企業等具備條件的設立專門機構或指派專人負責國際金融、貨幣的研究及防範匯率風險工作。對外經濟貿易部門、中國銀行利用現代化的通信設備網路,及時掌握國際市場上外匯變動信息,向涉外企業提供情況和資料。
4. 為什麼這樣可以避免匯率風險
所謂的外匯風險,主要是由於匯率的變化造成的交易方的資金損失。在書中所指的例子中,由於進口商需要支付的是外匯,進口商如果做了即期交易,付出本幣得到外幣,在支付期時直接以外幣支付,無論到時候(支付期)的外幣匯率是多少,進口商都在進口成交時把成本固定了下來,因此不再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
如果不進行即期交易,那麼在支付日(一般在進口交易日之後)進口商應買進外匯進行支付。如果到時候外匯匯率較進口成交日上漲,則進口商需支付更多的本幣來購買外匯,這就是風險所在。
當然,如果支付日外匯匯率下跌,進口商不進行套期還可獲取外匯匯率變動利潤,但是,一個嚴謹的公司是不會靠投機來獲得的,除非它是專門的投資公司。
5. 外幣兌換中如何避免匯率帶來的損失
1、 對於所持外幣不同用途的客戶需考慮不同的理財策略,如手中持有外匯並在半年或1年內將進行外匯貿易、出國留學、移民等「剛性需求」的市民,可考慮「保本」策略,即購買一些保本型外幣理財產品,以保證2.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
不建議進行外匯儲蓄,隨著各銀行陸續下調外幣存款利率,不少幣種的利率降幅甚至高達70%,遠低於保本型外匯理財產品。這類外匯持有者可暫時忽略目前的匯率波動,只要將外幣理財收益與使用國的通貨膨脹率做對比,其收益只需跑贏當地通脹,那這筆「買賣」就算成功。
2、 對於手中持有外幣並在1年內沒有使用需求的投資者,建議還是選擇結匯,將外幣換成人民幣,並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理財產品或選擇其他人民幣理財渠道,一方面可避免手中的外幣持續貶值帶來的損失,同時,目前從國內市場來看,除個別貨幣(澳元)之外,人民幣理財無論是從收益還是選擇的范圍,都要比歐元、英鎊、美元等外匯理財產品具備優勢。
3、具有一定外匯儲備並有時間和專業經驗的投資人,則可以進行一定的實盤操作和保證金交易來實現外幣的保值增值,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均開通了外匯實盤交易,同時不少銀行還開通了外匯保證金交易可供選擇。
6. 為什麼遠期外匯交易可以避免匯率波動的風險
主要是依靠對沖交易,來抵禦風險.
舉個例子:遠期是指在金融機構大客戶之間按照約定的時間、金額和匯率進行外匯交易,如A公司與B公司約定在10天之後按8人民幣/美元的價格支付1000美元。期貨則有公開的交易場所,如A公司預計1個月後會有8000萬元到帳,並准備用該資金去支付B公司1000萬美元的貨款,那麼A公司就可以8人民幣/美元的價格買入1000萬美元外匯期貨。等到交割日(即一月後),如果匯率變為8.3,則A公司就從期貨市場贏利300萬(8.3-8)×1000,與8000萬現金一起,可兌換1000萬美元;如果匯率變為7.8,則A公司在期貨市場損失200萬(7.8-8)×1000,但是公司兌換1000萬美元只需7800萬人民幣即可,餘下的200萬正好與損失的200萬對沖。無論匯率如何變化,A公司總是以8000萬人民幣兌換了1000萬美元。
7. 試述匯率風險包含哪些方面,並列舉一些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
匯率風險主要是一個貨幣對另一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產生風險。主要包括持有外匯資產的匯率敞口風險,出口企業未來收匯即進口企業未來購匯的匯率風險。或者在外匯交易中匯率劇烈波動產生的風險。也就是說,你只要持有非計價貨幣的風險敞口,你就要承擔匯率風險。
規避市場風險,可以通過遠期外匯買賣交易,在期初時對匯率進行鎖定;也可以通過買入期權的方式規避市場波動風險;對於凈出口企業,可以採用本幣結算方式,來規避市場風險(國內進出口企業採用人民幣跨境結算)。
8. 外匯遠期規避匯率風險問題
你好
德國人將在第三個月時付給寧波人100萬USD,假如說現在EUR/USD是1.5024,那麼100萬USD就約是66.5602萬EUR.三個月內寧波人的生產成本假如是60萬EUR,能賺6.5602萬EUR.
假如USD三個月後貶值了,EUR/USD是1.5524了,那麼100萬USD就約是64.4164萬EUR了.去掉60萬EUR的成本還能賺4.4164萬EUR.無形當中2萬多EUR沒了!
只有當簽定合約後,馬上賣出3個月的遠期USD做套期
9. 外匯風險的規避方法
企業外匯交易風險與結算某一具體交易有關,指企業以外幣進行的各種交易過程中,由於匯率變動使折算為本幣數額減少而造成的損失。各種交易包括:以信用方式進行的商品或勞務交易、外匯借貸交易、遠期外匯交易、以外匯進行投資等。交易還可分為已完成交易和未完成交易。已完成交易為已列入資產負債表項目,如外幣表示的應收帳款和應付賬款;未完成交易則主要為表外項目,如外幣表示的將來的采購額、銷售額、租金以及預期發生的收支等。 技術交易風險防範的內部技術是指企業內部用於防範和降低外匯風險的方法。在簽訂交易合同前,就採取措施防範風險,如選擇有利計價貨幣、適當調整商品價格等。
資產債務調整法。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及債務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幣值的變化可能會造成利潤下降或者折算成本幣後債務增加。資產和債務管理是將這些帳戶進行重新安排或者轉換成最有可能維持自身價值甚至增值的貨幣。這一方法的核心是:盡量持有硬幣資產或軟幣債務。硬幣的價值相對於本幣或另一種基礎貨幣而言趨於不變或上升,軟幣則恰恰相反,它們的價值趨於下降。作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實施資產債務調整策略有利於企業對交易風險進行自然防範。如借貸法,當企業擁有以外幣表示的應收賬款時,可借入一筆與應收賬款等額的外幣資金,以達到防範交易風險的目的。
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有著密切的聯系,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的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會有所不同。在外匯收支中,原則上應爭取用硬貨幣收匯,用軟貨幣付匯。例如,在進出口貿易中,進口支付爭取用軟貨幣,出口收匯爭取用硬貨幣;在借用外資時,爭取借軟貨幣,所承受的風險就比較小。
在合同中訂立貨幣保值條款。在交易談判時,經過雙方協商,在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止匯率多變的風險。貨幣保值條款的種類很多,並無固定模式,但無論採用何種保值方式,只要合同雙方同意,並可達到保值目的即可。主要有黃金保值、硬貨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目前合同中採用的一般是硬貨幣保值條款。訂立這種保值條款時,需注意三點:首先,要明確規定貨款到期應支付的貨幣;其次,選定另一種硬貨幣保值;最後,在合同中標明結算貨幣與保值貨幣在簽訂合同時的即期匯率。收付貨款時,如果結算貨幣貶值超過合同規定幅度,則按結算貨幣與保值貨幣的新匯率將貨款加以調整,使其仍等於合同中原折算的保值貨幣金額。
適當調整商品的價值。在進出口貿易中,一般應堅持出口收硬幣,進口付軟幣的原則,但有時由於某些原因使出口不得不用軟貨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貨幣成交,這樣就存在外匯風險。為了防範風險,可採取調整價格法,主要有加價保值法和壓價保值法兩種。
通過風險分攤防範交易風險。指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協議分攤因匯率變化造成的風險。其主要過程是:確定產品的基價和基本匯率,確定調整基本匯率的方法和時間,確定以基本匯率為基數的匯率變化幅度,確定交易雙方分攤匯率變化風險的比率,根據情況協商調整產品的基價。
靈活掌握收付時間防範外匯交易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提前或推遲收款、付款,對外貿企業來說會產生不同的利益效果。因此,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作為出口商,當計價貨幣堅挺,即匯率呈上升趨勢時,由於收款日期越向後推就越能收到匯率收益,故企業應在合同規定的履約期限內盡可能推遲出運貨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長出口匯票期限。若匯率呈下跌趨勢時,應爭取提前結匯,即加速履行合同,如以預收貨款的方式在貨物裝運前就收匯。當然,這要在雙方協商同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反之,當企業作為進口商時,則做出相應調整。由於使用這種方法,企業所受利益,便是外方的損失,故不易為外方所接受。但企業應對此有所了解,一方面在有條件時可藉此避免收匯風險,另一方面則可以防止外方向我方企業轉嫁風險。 除內部管理技術外,企業還有很多外部套期保值工具可供選用,如遠期外匯合同、外匯期權交易等。開展外匯交易是一種實用、直接而科學的方法。
通過遠期外匯交易防範交易風險。在進行遠期外匯交易時,企業與銀行簽訂合同,在合同中規定買人賣出貨幣的名稱、金額、遠期匯率、交割日期等。從簽訂合同到交割這段時間內匯率不變,可防範日後匯率變動的風險。遠期外匯交易的一個變種是具有日期選擇權的遠期合約,其允許企業在一個預先規定的時間范圍內的任何一天執行外匯交易。當然,遠期外匯交易本身是存在風險的,企業能否避免損失和獲得好處,關鍵在於匯率預測是否正確。同時,遠期外匯交易在避免了匯率不利變動風險的同時,也喪失了匯率有利變動而帶來的獲利機會。
以外匯期權交易防範交易風險。所謂外匯期權,是外匯期權交易雙方按照協定的匯率,就將來是否購買某種貨幣,或是否出售某種貨幣的選擇權,預先簽訂的一個合約。外匯期權合約給期權買方的是權利,而沒有義務,期權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對套期保值者來說,外匯期權有三個其它保值方法無法相比的優點。其一,將外匯風險局限於期權保險費;其二,保留獲利的機會;其三,增強了風險管理的靈活性。 財務主管或財務部門可能會犯的一個最大錯誤是,不與他們的業務單位緊密合作去看待過去的外匯風險。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外匯風險,重要的是要確保風險管理策略與企業的整體目標保持一致。這也意味使企業避免現金流風險,現金流風險可能會危及到企業追求其戰略需要的能力。
分析現有的數據
雖然外匯風險管理是一項單調乏味的手工過程,但重要的是了解你的貨幣風險以及監控這些風險的執行方式。由於數據完整性的原因,外匯風險管理是最困難的金融工作。因此,分析現有數據是對沖的最關鍵組成部分。
基礎分析是側重於重要的經濟數據和政治新聞,來確定貨幣價值的走向。所有的貨幣市場都是相互關聯的,將有助於了解當前事件驅動外匯市場經濟的方向,做出更好的決策。風險偏好,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也能影響到外匯市場,特別是在存在投資流入和流出的國家。基礎分析的其他內容包括,貨幣政策的決定,利率市場以及稅政和監管法律的變化。
有些公司可能會採用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特別是當風險程度高或者管理層有防禦風險的態度時。全面的風險和影響分析,應該考慮經濟,監管和操作方面的因素。
然而,由於風險程度低,使得綜合風險管理策略的成本大於收益,或者管理層選擇採取投機的辦法來處理匯率變動,在這兩種情況下,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地制定你的對沖方針,以應對市場發展情況,以及在你的公司里有合適的媒介可以在適當的水平上快速批准對沖方針。
制定對沖政策
一旦確定並評估風險後,接下來要考慮的是,確定哪些對沖策略可以更好地使公司在其風險偏好范圍內實現其戰略目標。確定這些以後,公司要根據這些目標制定對沖政策,這很重要。一旦確定了對沖策略,創建政策的內容應該是直接的了,因為政策應該在以下幾方面明確對沖策略:使用什麼金融工具,誰有權使用這些工具,職責分工,以及如何管理和控制政策,還包括向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會報告。
擁有健全的外匯策略,對一個全球性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使用你可用的數據來選擇最與公司目標一致的對沖外匯的方法。
10. 如何避免外匯匯率的風險
資金充足、做好止損、順勢而行、心態要好、多看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