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如何控制外匯儲備和外資
用外匯買技術,設備 資產,完善中國自己的工業體系。如果長期持有美債或是外債就會出現。利息遠低於物價上漲速度。也就是長期持有外債就是虧錢
⑵ 關於引進外資和外匯儲備的問題
不是這樣的
貨幣是衡量商品價格的標尺,如果憑空多印錢出來,尺子就不準了,商品就要漲價了,也就是通貨膨脹了
外匯進來那是意味著外國投資人用自己的錢來購買,並不是憑空印出來的,只是不能用外匯而已,這個是等價的
將來,外商要撤了,還不是一樣需要把外匯還給他
補充:
放在央行,不代表外資沒有發揮作用,因為已經有等量人民幣供應到市場了
⑶ 外資儲進中國銀行也是外匯儲備嗎
一般而言,一國的國際儲備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日常彌補赤字和干預外匯市場的需要,稱為交易性儲備;另一部分用於不可預測的突發性內外沖擊,稱為預防性儲備。前者與彌補赤字和干預外匯市場所需儲備量保持一致,後者則需按照分散原則進行投資。 從國際清償力的角度看,國際儲備的構成包括以下兩種: (一)自有儲備的構成 自有儲備即國際儲備,主要包括一國的貨幣用貨幣性黃金、外匯儲備、在IMF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 1.貨幣性黃金 2.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是當今國際儲備中的主體。) 3.在基金組織的儲備地位(儲備頭寸,即「普通提款權」) 4.特別提款權(SDR) 國際儲備資產一般必須同時具有三個條件:可獲得性、流動性和普遍接受性 1.一國金融當局必須具有無條件地獲得這類資產的能力; 2.該資產必須具備高度的流動性; 3.該資產必須得到國際間普遍接受。 所以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匯不屬於一國國際儲備,
⑷ 外資加劇集中流出和外匯儲備是一個什麼樣的關系具體的過程怎樣
外資要流出,就會要兌換成外匯,不會帶著本幣流出的,那麼就會造成外匯儲備減少
⑸ 外匯儲備與中國經濟的關系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
⑹ 為什麼大量的外匯儲備資金不能投向國內反而引進外資
簡單來說有兩個要點:
第一,作為國家需要流通性極好的外匯儲備,國家如果投資在國內,實際上有兩個問題,1)被投資的項目或者企業一般要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除非投資的項目大部分設備或者采購需要進口)才能在國內使用,所以會造成人民幣和外匯之間的外匯平衡,也會減少人民幣的市場流通量(M1);2)投資的項目換匯之後,外匯最終又回到了國家手中,實際上是沒有使用外匯,而是變相增加了人民幣的投資量,如果這個量大的話,會引發過度人民幣供給而造成通貨膨脹;
第二,投資項目多數是投資資產,且大部分是固定資產(土地\廠房\設備等),這些資產的變現能力往往是比較差的,所以一旦國家在外匯支付方面需要外匯,這些投資完全不能馬上短時間內變現。所以國家外匯的流通性非常重要。
通過外匯投資公司在海外投資,主要也是投資流通性(變現性)比較好的資產,比如美國國債,歐洲國家外債,高信用級別的金融債或者企業債等等,當然也會有一小部分的資金投資在重要行業的企業當中(比如前些日子國家利用外匯儲備投資英國黑石投資集團)。這些投資跟國內投資的重要區別在於:國外外匯投資的產品或者資產的流通性好(資產變現容易,外匯之間兌換自由),國內人民幣跟外匯之間的資本項下帳戶不能自由兌換(外匯管制體系),還有外匯投資海外對國內的經濟(通貨膨脹指標等)沒有影響,... ...等等。
⑺ 中國這么多的外匯儲備,為什麼還需要外資
引進外資會促進當地的經濟增長,為政府創造稅收 和創造就業崗位!引進外資的目的是要促進雙贏
⑻ 為什麼中國擁有巨大的外匯儲備還要吸引外資
吸引外資 跟外匯儲備是兩回事 吸引外資 可以拉動經濟 創造就業 促進消費 國家就可以收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