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金融業的三大支柱
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現代製造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潛力很大,從需求指標和技術指標這兩個指標來衡量。未來五年內,新興戰略產業主要有八個。
新能源。包括非化石燃料、光伏、核電等等。哪類新能源能率先發展起來呢?最高決策層拍板,核能率先發展,因為去年完成了技術創新,實現了第四代核電裝備,解決了斷水和地震的問題。所以,核電是啟動新能源的重點,我國關掉大量火力發電,啟動四個核電項目。
節能環保產業。我國是世界能源消費最大的國家,一旦產業體系構建完成,具有重大意義。解決之道在於技術突破。原來是誰污染、誰治理;現在是誰污染、誰拿錢、第三方治理。
(1)中國三大產業進軍外匯擴展閱讀
服務業類型
第一類,消費服務業。主要包括四個部分,餐飲商貿、兒童服務、健康醫療、養老消費。目前我國都屬於短缺,如看病難。消費服務業要走階層化、個性化之路,消費階層化是消費的突出趨勢。大規模的模仿性消費將退潮,消費服務不再是以營銷為中心,而是以客戶為中心。
第二類,生產服務。指生產配套服務、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等等。服裝、建築、工業產品等等的設計,就是生產服務。生產與設計分離,高度專業化,設計的搞設計,生產的專攻生產。
第三類,商務服務。投行、咨詢、證券等等,非銀行金融服務放開,商務服務應運而生,未來有巨大發展前景。
㈡ 中國三大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啊
入世一年來中國三大產業變化有多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題報告分析,「入世」對我國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正
向效應十分明顯,但三大產業的變化走勢各不相同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近一年的時間里,「入世」的正向效應逐漸顯現,由「入世
」而導致的出口快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強勁動力。國民經濟運行已經由政
策主導增長階段轉入到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
今年以來三大產業的增長走勢與「入世」的正負影響密切聯系。從經濟增長的結
構上,可以看出「入世」對我國GDP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增長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以製造
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長了10%,提高0.7個百分點;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
長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長最快的第二
產業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門;農業積極應對「入世」,同時由於世界糧食減產
、進口壓力減小而變被動為主動;而服務業發展則因外資進入相對遲緩以及電信、軟
件、網路等新興服務業的疲軟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此,關注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
運行狀況和走勢,需要密切監測分析「入世」後三大產業的發展變化。
第一產業:積極應對變被動為主動明年預期沖擊較為明顯
(一)我國承諾的農產品進口配額未對已經供過於求的農產品市場造成較大沖擊
。
根據有關統計,2002年中國小麥關稅配額管理的准入量為846.8萬噸,
但1—8月份只進口49.8萬噸,預計全年最多可能進口100萬噸,而1—8月
份出口已達53.7萬噸,預計全年出口規模在60萬—100萬噸;玉米進口量為
7000噸,僅為年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3.4%,而預計全年出口可達950萬
噸;進口大米14.7萬噸,預計全年將實現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預計全年則可出口200萬噸;未列入關稅配額管理的大豆,全年進口量最多
為1100萬噸,比2001年減少290多萬噸。
(二)「入世」第一年,我國農業沒有受到市場開放明顯沖擊,主要在於兩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糧食減產,需求缺口較大,國際市場糧食因沒有價格優勢而難以進入中
國市場。今年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糧食因災減產,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全面上漲。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美國農業部預測,2002年世界糧食總產為20.03億噸,比
上年減少2.5%,其中小麥、稻穀已是連續5年減產。而中國糧食略有增產,特別
是優質小麥增產較多,預計今年糧食總產量將達到40200萬噸,比上年增長1.
4%,市場供給量有所增加,國內糧價繼續低位運行,對國際糧食市場保持了價格競
爭優勢。
二是中國在世貿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採取了適當的調控措施。2002年中國對
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大豆、玉米和菜籽)採取了寬嚴適度的「安全評價」、「進口安
全」和「標識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時加強對進口糧食和飼料的檢驗、檢疫管理,從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進口的增長。
(三)2003年預計我國糧食進口量增幅較大,「入世」
對農業的沖擊將會顯現。
有關管理部門和經濟學界專家普遍認為,2002年中國糧食外貿形勢好於預期
只是一個特例,是國內國際的一些特殊情況造成的。目前國際糧價的上升已對糧食生
產產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災情減輕,國際糧價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進
而影響我國糧食進出口形勢。此外,美國新農業法2002年5月公布以後,大量增
加了對糧食等農產品的補貼,其政策效應將在2003年及以後年份充分顯現出來,
美國糧食的產量、出口量將會快速增長,應對此密切關注。
㈢ 中國三大產業分析
第一產業的產值在逐漸增加,但是和整體經濟的發展水平相比較,這一點增加可以忽略不計,在2013年第一產業總之大概有50000億元,和經濟總的發展趨勢相比,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步伐。
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第二產業始終是最重要部門,第二產業的產值始終高於另外兩個產業。但隨著第三產業的興起,第二產業呈下降趨勢。它是在1990年站到GDP總量的40%左右,並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始終保持在45%上下浮動。而第三產業則從1990年的30%逐年上漲,知道2012年達到了44%,幾乎與第二產業的比重相當。這表明,盡管第二產業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其霸主地位已經顯示出衰敗的跡象。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現狀顯示,中國第三產業正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這些年來,它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方面。1990年,第三產業產值僅為87.25億人民幣,但1995年後,第三產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它在GDP總值中占更高的比重,並在十年內持續增加。2012年,第三產業產值231406.5億。目前,中國第三產業總產值佔GDP總量已經超過50%,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從數據來看,很明顯地發現,第三產業發展在中國有上升的趨勢。
從三種產業的發展來看,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最小的一部分。對於第二產業,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後,它成為在過去十年中下降,但它仍然是主要因素,以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而在服務行業正在迅速增加,這是份額並不比第二產業低得多。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數據統計,2012年,我國第三產業總值為231406.5億元,其中占較大比重的是批發和零售業,其次就是金融業和房地產行業。
目前我國第三產業中,對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服務業等。經濟的增長在得益於第二產業的強勁拉動的同時,第三產業對全國經濟發展的作用也基本與第二產業相當了。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相比,還是有較大的不同。在我國,第三產業大概佔GDP的45%,而在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產值一般佔到GDP的70%。
據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中國第三產業中產值領先的是低附加值的初級服務業,目前特別需要發展金融、醫療等現代服務業。這說明,中國第三產業不僅在總量上有顯著的上升空間,在結構上也有著巨大的調整空間。
㈣ 中國經濟三大支柱產業分別是什麼
中國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在過去,我們將投資、消費、出口叫做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這其中所對應的就是金融業、房地產、製造業,這些就是中國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在實際情況中,支柱產業一般會在政策扶持,資金導向之下而進行改變,例如2015年就是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這些為當時的支柱產業。
一個完整的產業都有成熟到衰落的過程,例如我們在過去會用膠卷的相機,而現在則是全部用數碼相機。未來的支柱產業目前來說,主要有三個: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服務業,三是現代製造業。
1、戰略性新興產業,這里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機器人和高端製造業,這是目前的主要科技發展方向。
2、服務業,這一行業往往是被稱為第三產業,這里可以盡可能地吸納就業人群,例如餐飲、工廠、農業,這些勞動性密集產業往往能增加當地不少的就業機會。
3、現在製造業,在這里比較基本的表現就是航空航天、飛機高鐵、船舶和核電裝備,另外特高壓等輸電設備也是在此之內的,這些往往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
總的來說,支柱產業往往代表的就是未來的社會發展方向,這些產業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有著不少的帶動作用。
供參考。
㈤ 中國的三大產業是什麼
入世一年來中國三大產業變化有多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專題報告分析,「入世」對我國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正
向效應十分明顯,但三大產業的變化走勢各不相同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近一年的時間里,「入世」的正向效應逐漸顯現,由「入世
」而導致的出口快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強勁動力。國民經濟運行已經由政
策主導增長階段轉入到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
今年以來三大產業的增長走勢與「入世」的正負影響密切聯系。從經濟增長的結
構上,可以看出「入世」對我國GDP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增長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以製造
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長了10%,提高0.7個百分點;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
長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長最快的第二
產業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門;農業積極應對「入世」,同時由於世界糧食減產
、進口壓力減小而變被動為主動;而服務業發展則因外資進入相對遲緩以及電信、軟
件、網路等新興服務業的疲軟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此,關注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
運行狀況和走勢,需要密切監測分析「入世」後三大產業的發展變化。
第一產業:積極應對變被動為主動明年預期沖擊較為明顯
(一)我國承諾的農產品進口配額未對已經供過於求的農產品市場造成較大沖擊
。
根據有關統計,2002年中國小麥關稅配額管理的准入量為846.8萬噸,
但1—8月份只進口49.8萬噸,預計全年最多可能進口100萬噸,而1—8月
份出口已達53.7萬噸,預計全年出口規模在60萬—100萬噸;玉米進口量為
7000噸,僅為年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3.4%,而預計全年出口可達950萬
噸;進口大米14.7萬噸,預計全年將實現關稅配額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預計全年則可出口200萬噸;未列入關稅配額管理的大豆,全年進口量最多
為1100萬噸,比2001年減少290多萬噸。
(二)「入世」第一年,我國農業沒有受到市場開放明顯沖擊,主要在於兩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糧食減產,需求缺口較大,國際市場糧食因沒有價格優勢而難以進入中
國市場。今年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的糧食因災減產,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全面上漲。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美國農業部預測,2002年世界糧食總產為20.03億噸,比
上年減少2.5%,其中小麥、稻穀已是連續5年減產。而中國糧食略有增產,特別
是優質小麥增產較多,預計今年糧食總產量將達到40200萬噸,比上年增長1.
4%,市場供給量有所增加,國內糧價繼續低位運行,對國際糧食市場保持了價格競
爭優勢。
二是中國在世貿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採取了適當的調控措施。2002年中國對
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大豆、玉米和菜籽)採取了寬嚴適度的「安全評價」、「進口安
全」和「標識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時加強對進口糧食和飼料的檢驗、檢疫管理,從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進口的增長。
(三)2003年預計我國糧食進口量增幅較大,「入世」
對農業的沖擊將會顯現。
有關管理部門和經濟學界專家普遍認為,2002年中國糧食外貿形勢好於預期
只是一個特例,是國內國際的一些特殊情況造成的。目前國際糧價的上升已對糧食生
產產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災情減輕,國際糧價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進
而影響我國糧食進出口形勢。此外,美國新農業法2002年5月公布以後,大量增
加了對糧食等農產品的補貼,其政策效應將在2003年及以後年份充分顯現出來,
美國糧食的產量、出口量將會快速增長,應對此密切關注。
第二產業:市場化與開放程度提高正向效應大大超出預期
(一)「入世」後,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大幅增加,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跨國公司
的重要製造業基地。
製造業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國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也是引進外資最多的產業
。「入世」後,中國正在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前八個月,我國加工
貿易出口達110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加工貿易一躍而成為出口主導方
式。今年以來加工貿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國家一些加工製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
。其中,近幾年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機電行業出口增長最為明顯,1—9月份,我國
機電產品出口超過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0%,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
8%,外資企業是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二)「入世」以來我國
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發展呈現三個特點。
第一,中國的出口結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出口的產品主
要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前三個季度,勞動密
集型的輕工、紡織、消費類電子產品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50%。即使是技術
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中國出口的產品也是以滿足工業化國家低端產品的需求為主,
同時還需要從發達國家進口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第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製造業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除少數關系國計民生
的行業(如國防軍工)外,基本上放開了所有的製造業領域。製造業對外開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時的承諾和當初人們的預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徵明顯的產業,其受「入世」的積極影響就越明顯,越是外
商直接投資多的行業,「入世」後出口的增長速度也就越快。中國與WTO成員實現
了「雙贏」。
第三產業:全面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關注經濟效應走向
2002年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一批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法規和條例,「入世
」協議中的承諾正在逐步變成現實,經濟運行中服務業全面開放的格局開始初步形成
。服務貿易領域利用外資呈現強勁增長,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資合同額77.7億
美元,同比增長26.5%,實際吸收外資59.3億美元,同比增長76.5%。
銀行、保險、證券以及商貿等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對外資敞
開大門。
(1)銀行業————「入世」後,我國取消了外匯業務的地域、服務對象限制
,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范圍將由去年「入世」時的上海、深圳、天津、大連進
一步擴大到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等城市,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明顯
改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明顯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資銀行在華已有4
5家營業機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產總額為477.97億元,
其中貸款總額為385億元。
預計「入世」5年後,外資銀行外幣存款份額將佔15%,人民幣存款佔10%
;外幣貸款份額將佔20%—30%,人民幣貸款佔15%;中間業務可達50%。
「入世」10年後,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將接近1/3左右,需要關注對我國銀行業
的沖擊。
(2)保險業———「入世」以來,已有34家外資保險經營機構獲准在我國營
業,19個國家和地區的112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14個城市設立了199個代
表處。據分析,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業務經營特點,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壽險份額的同
時,占據中國目前的保險空白點。目前我國的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農業保險、
工程保險等險種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很小,這些空白點或者不發達的領域可供外資運
作的空間很大,要關注外資保險在這些領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二是實行
集中性市場營銷戰略,加強對收入水平相對較高,金融意識相對較強的東部沿海地區
市場的開拓。三是爭取快速擠進再保險市場。
(3)證券業————從目前有關政府管理部門頒布的政策法規看,我國證券市
場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第二步是開放並購轉
讓市場,使外資通過國有股、法人股的收購間接進入國內證券市場;第三步是在條件
成熟時,通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向外國機構投資者開
放A股市場。
「入世」後,外資證券類公司的競爭主要是鞏固傳統的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業務;
全方位介入B股業務;爭奪財務顧問等A股一級市場的輔助性業務;通過中外合資證
券公司、中外合資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控股國內證券公司的大股東的方式滲透到中國的
A股二級市場業務。
(4)零售業————總體來看,「入世」前後我國分銷領域沒有明顯變化,目
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銷售總額,大約佔全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5%,對整個中國消
費品市場的影響很小。
中國開放分銷領域後,沒有出現外資大量進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場普遍不
景氣,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外資零售企業對我國市場份額的影響。其次,我國現行的國
內零售市場開放政策已經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諾,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後才逐步實施,影響程度有待進一步觀察。第三,近幾年我國呈買方市場
狀態,流通領域競爭激烈,流通平均利潤率不斷下降,新的零售企業包括外商零售企
業在進入時大都比較謹慎。
(5)電信業————「入世」第一年,中國履行電信服務市場開放的承諾,開
放了14個城市的增值服務和移動服務,並對合資電信企業的成立條件、外商資質、
網路互聯、資源使用、網際結算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中國電信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於中國電信業的漸進式開放和目前國內電信運營業的格局,因此外資進入中國
電信服務業的領域將主要集中在增值電信服務方面。目前無論是在面向商業用戶提供
的電子數據傳輸、信息管理查詢、在線數據處理、一站式全面解決方案等方面,還是
在面向居民用戶的寬頻網路服務、社區區域網、在線點播、遠程醫療和教育等領域,
我國企業都才剛剛起步,市場整體上處於拓荒時期。而根據有關承諾,外資進入這些
領域的最高比例可以達到50%,因此外資在這些增值電信服務市場上將具有廣闊的
發展空間。而在基礎電信或移動電信領域,由於對外資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單獨
建網的可行性很小。
㈥ 2018中國三大產業的比重是多少
2018年三大產業佔GDP比重詳情如下:
總體來看,我國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最重,成為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對經濟的主導作用也在日漸增強。
㈦ 發改委: 中國外匯儲備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我國外匯儲備都有哪些品種
因為在國際貿易中需要與不同的國家進行交易,所以外匯儲備的種類會會因各個國家的不同而有細微的差別,我國的外匯儲備的種類主要就是美元,畢竟我國和美國的貿易交易額是巨大的,作為硬通貨的美元地位在國際中也比較高。比如某個國家主要貿易是與英國合作,那麼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可能就是英鎊占據大多數。
為何美元占據如此大的比例?我想可能是這幾個原因。目前國際貿易中三分之二以美元結算;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因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非常重要的。
㈧ 中國三大經濟產業鏈是什麼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主要是基於各個地區客觀存在的區域差異,著眼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藉助區域市場協調地區間專業化分工和多維性需求的矛盾,以產業合作作為實現形式和內容的區域合作載體。
㈨ 中國三大產業是哪三大
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產業革命往往是由於製造業的革命引發的一場導致三大產業全面變革。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物流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
資源密集程度分類法
這種產業分類方法是按照各產業所投入的、佔主要地位的資源的不同為標准來劃分的。根據勞動力、資本和技術三種生產要素在各產業中的相對密集度,把產業劃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1、勞動密集型產業。指進行生產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勞動力,而對技術和設備的依賴程度低的產業。其衡量的標準是在生產成本中工資與設備折舊和研究開發支出相比所佔比重較大。一般來說,目前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指農業、林業及紡織、服裝、玩具、皮革、傢具等製造業。隨著技術進步和新工藝設備的應用,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資本密集度也在提高,並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業在發達國家就被劃入資本密集型產業。
2、資本密集型產業。指在單位產品成本中,資本成本與勞動成本相比所佔比重較大,每個勞動者所佔用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金額較高的產業。當前,資本密集型產業主要指鋼鐵業、一般電子與通信設備製造業、運輸設備製造業、石油化工、重型機械工業、電力工業等。資本密集型工業主要分布在基礎工業和重加工業,一般被看作是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工業化的重要基礎。
3、技術密集型產業。指在生產過程中,對技術和智力要素依賴大大超過對其他生產要素依賴的產業。目前技術密集型產業包括:微電子與信息產品製造業、航空航天工業、原子能工業、現代制葯工業、新材料工業等。
當前以微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正迅猛發展,成為帶動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因此可以說,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水平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和經濟增長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