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期貨資管業務未來發展前景

期貨資管業務未來發展前景

發布時間:2022-03-21 02:18:54

『壹』 期貨行業 個人發展前景

期貨行業是個淘汰率很高的行業,做的好的很吃香,就是理財顧問,做的差的自己都養不活,總之差距很大,但是我認為這是個比較有發展的行業,在我們國家還處在剛開始發展的階段。你要是做這個的話賺多賺少就看個人本事,完全的能力說話,你看你要是具有下面的優點可以試試:第一口才一定要好,電話銷售員口才不好白搭;第二你要有很好的心理准備一年找不到客戶餓不死,有資金保證溫飽;第三你要有很好的鑽研精神,對數字敏感和對技術分析感興趣,要做好你要向理財師的方向發展這樣才有前途,總之不要看到別人做的好就以為很簡單,你喜歡才能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才能做的好!

『貳』 投行和資管的發展前景哪個更好

資管的發展前景更好。

投資顧問是券商資管業務牌照下的一個小的經營范圍,主要是單一委託人委託給單一投顧管理人的專戶產品,投顧的投資經理對產品出具「投資建議」,由委託人對通道下指令執行交易。

實質上業務和盈利模式和主動管理的定向資管計劃沒有區別,但是通常在券商內部會有一個單獨的投顧業務團隊,有時與資管團隊甚至是平行的。

兩者之產是的優勢:

首先,這兩塊業務確實都是核心業務,也都是受到政策直接影響,會比較大的波動的。你要說誰受政策影響更大,那還是資管,畢竟業務機會就政策大大給的。

其次,干資管如果你能有資源,或者行情好的時候,確實賺錢很容易。但是,從培養能力的角度來看,資管要弱很多。因為干撮合和融資,偏短平快的事情,很難培養硬核心技能。反而是投行雖然慢,但培養的行業財務法律能力是比較輕的。

最後,干投行是要耐得住寂寞的,確實可能你一路上不斷有項目黃掉,但是真正等熬出來了,價值凸顯非常明顯。資管更適合那些性格適應營銷的同學,因為其實很可能你走上崗位的時候,就會接觸一部分承攬的事情。

『叄』 什麼是期貨資管業務

期貨資管,全稱是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簡單點說就是投資者拿資金,期貨公司利用自專身的投屬資研究優勢為客戶做管理。金投期貨網為投資者提供期貨資管相關介紹。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期貨公司接受單一客戶或者特定多個客戶的書面委託,根據本辦法規定和合同約定,運用客戶委託資產進行投資,並按照合同約定收取費用或者報酬的業務活動。

資管業務作為一項創新業務,應該說期貨公司都給予很高的重視,那麼在資產管理業務這次拿到牌照前前後後的一年的時間,應該做了大量的這種制度,基礎性的一些技術,包括人才的准備,拿到牌照以後我們可能有很多工作正式拿到議事日程,我們現在對資管業務的定位還是基本上本著先起步再發展,不求規模,不求速度,只求穩妥的能夠把這項業務真正的做好做實,把這個業務做好做實更多的理解不是市場期待的有了資管業務就可以通過這個品種去發財,或者去賺多少倍的利潤。

期貨資管業務的獲批反映出在近幾年期貨市場大發展背景下,我國期貨公司競爭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對風險管理與風險投資需求增加。

期貨資管業務將適應經濟發展的新需要並滿足市場的需求,最終實現期貨市場服務於國民經濟的根本宗旨。

『肆』 學習金融資產管理和量化投資 發展前景如何

相對於美國成熟的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歷史,中國的資產管理有著12年年輕的歷史。正因為是起步階段,人們能看到其無限發展空間和巨大潛力。一些大的金融機構運用資產管理進行經營,在金融危機期間保持著盈利,業內不乏有成功案例。 資產管理業務有個兩難問題,即業務擴展和風險管理的平衡問題,也就說如果業務擴展太快,太多,風險控制就會弱,如果太關注於風險控制的話,可能業務擴展會慢。其實觀察成功的案例會發現,這兩點是可以做到平衡的。在國外金融機構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產品,比如氣象氣候、低碳、降雨量、體育等基金、債券,可是在中國卻是比較空白。其實這是市場細分的結果,舉個例子,如氣象基金,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如果不冷的話,使用的燃料能源就會少,就會影響這類產品,如果有天然氣產品,就可以進行價格對沖。這也是很多機構追求平穩發展來利用資產管理的原因。 拿期貨公司來說,未來將大大偏向程序化交易策略,由此形成成熟的人才團隊來更好地服務客戶,將會使期貨公司獲得永續發展,拓寬業務利潤獲取的范圍和深度。專家建議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應更重視專業性,對行業、公司、個人發展都是最重要的一點。根據麥肯錫的預計,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在未來的十年將保持每年24%的增長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發展最快的金融產業,可以說中國資產管理業將涌現出無限機遇。 目前國內的量化交易大概佔到市場交易量的20%,每年都在增加,特別是這兩年增長迅猛。70%的交易量由程序化交易完成,國內才剛剛起步,因此,國內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巨大,產品的種類也會更加豐富,策略復雜度和交易工具的精細化也會不斷提高。 從投資者身份來看,目前量化投資者主要人群集中在期貨公司、私募基金以及券商的自營、基金公司的專戶。規模上,以私募基金為主要參與群體。 從操作風格來看,目前期貨市場有四類量化投資者,分別是阿爾法產品的使用者、趨勢性交易者、套利交易者以及高頻交易者。阿爾法產品的使用者,即利用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進行搭配,獲得股票的超額收益;趨勢性交易者,充分運用各種模型對價格進行預判,這種交易者的資金從幾萬到幾千萬都是存在的;套利交易,包括無風險的股指期現套利和統計套利;高頻交易者,這種一般利用期貨市場價格的微小變動進行快速交易,從而獲得高收益。 量化交易模式越來越被更多的機構投資者所採用,量化交易模式將會成為主流的交易模式。屆時,量化投資產品可能更加多樣化,量化投資將會成為金融機構爭奪客戶資源的主要工具,然後隨著量化工具更新速度的加快,量化投資的應用領域將會不斷拓寬。 由此可見,學習資產管理與量化投資對公司業務和個人的發展是十分迫切並且必要的。

『伍』 期貨資管產品為什麼變成了「雞肋」

期貨資管產品門檻高,限制多,國內期貨資管業務起步晚,不過後期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陸』 期貨從業資格證含金量

目前,國家正逐步重視期貨行業的發展,就業前景非常可觀。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發展步伐的加快,在國際市場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剛剛開始,潛力不可估量。
在期貨公司,你可以擔任的職位有:經紀商、傭金商、交易顧問、合資經理、介紹經紀、代理經紀、場內經紀等等……
而期貨從業資格證是期貨行業准入證,從事期貨業務的專業人員必須取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有期貨從業資格證才能開期貨賬戶收取傭金。
一、報名條件
(一)報名參加期貨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年滿18周歲;
2.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3.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二)報名參加“期貨投資分析”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年滿18周歲;
2.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3.已取得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合格證;
4.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者本科在讀;
5.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二、考試科目
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包括三個科目:“期貨基礎知識”、“期貨法律法規”和“期貨投資分析”。通過“期貨基礎知識”和“期貨法律法規”兩個科目後,可報考“期貨投資分析”科目。每科目考試時間均為100分鍾。考試成績長期有效。符合中國期貨業協會規定的相關條件的,可以申請期貨投資咨詢資格。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期貨從業資格證含金量? ]問題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柒』 近年來中國資管市場發展怎麼樣

——原標題: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分析:百億級市場規模,2019年真正迎來「大時代」

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8年是資管行業的變革之年。監管體制重大改革紛紛落地,重塑資管行業產業鏈。金融業對外開放重重加碼,內資資管外部強敵環伺,大資管時代即將終結嗎?

答案恰恰相反。大資管的「大」,絕不是僅指規模大,更多樣的產品、更多元的參與者才是名副其實的大資管。大時代的「大」,絕不是金融系統空轉的自繁榮,而必須回歸資管本質、服務實體經濟。大資管時代並未結束,而是破而後立,返璞歸真。

監管體制重大改革,重塑資管產業鏈

1、1、行業規模平穩維持124萬億元。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落地,作為首部由多部門聯合起草、對大資管行業進行統一監管的綱領性文件,它的推出拉開了統一監管的大幕。隨後,一系列配套文件接連出台。

由於市場預期充分,資管規模保持穩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約124.03萬億元(銀行理財規模截止2018年5月,其他截止2018年6月),較2017年底僅略有回落。預計2020年,我國高凈值人群與一般家庭的可投資資產總額將分別達到97萬億元與102萬億元,也就是說每年有1.5萬億的增量。

通道、剛兌、資金池等業務較多的機構規模持續下降,如信託計劃、券商資管、基金專戶、期貨資管,而主動管理業務較多的保險資管、公募、私募基金規模仍保持增長,銀行理財規模整體企穩回升。

2018年全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統計情況(單位:萬億元)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新時代新格局,全產業鏈重塑

(1)資產端:非標受限,標准化資產迎來長期發展機遇。資管新規下,未來機構將增加主動管理業務,減少通道業務,從非標資產向債券、股票等標准化資產轉化將成為長期趨勢,對股票和非上市股權投資的長期需求也會逐漸增加,回表過程也將帶來貸款的增加。

同時,將非標轉成標准化資產也是大勢所趨,無論表內外非標都有轉換成標准化資產的需求,公募ABS、信貸資產流轉迎來發展機遇。

(2)資產管理機構:明確產業鏈戰略定位,打造核心競爭力

資管牌照紅利褪去,以預期收益率為主的機構,要思考如何做凈值型產品;以非標為主要業務的機構要思考非標嚴格受限之後的新方向;而業務本身不受沖擊的機構,也要思考如何面對更嚴酷的競爭環境。

所有思考都是資管機構回歸商業本質之後,對自身戰略定位的再審視。

從海外成熟經驗來看,
「大而全」的行業巨頭通常是早期具備資金端優勢的銀行系資管(如摩根大通、高盛、瑞銀等),或資產端優勢的大型基金公司(如貝萊德等),「小而美」的精品型機構則更為多元,涉及的資產類別或者策略相對單一,多為在特定領域維持高業績並收取高管理費和業績分紅(如橋水、德明信、KKR等)。

也就是說,資管機構根據不同的戰略定位,打造專有核心競爭力等。

(3)資管產品:消除中間冗雜的套利鏈條,嚴控風險

市場環境的變遷無一例外會直接反應到資管產品上。未來資管產品的設計需將圍繞著服務實體經濟、嚴控風險的基本原則,消除中間冗雜的套利鏈條,減少期限錯配、流動性錯配、信用錯配,嚴控杠桿率等。

(4)資金端:資金端需求劇烈分化

打破剛性兌付之後,客戶需要承擔資產本身的風險,對產品未來走勢的預期、流動性預期、風險預期、財富規劃等均將納入為決策要素,資金端將開始更加劇烈的需求分化。資管機構需要密切關注,跟進產品結構調整。已開始募集的養老目標基金,實際正是公募基金應對資金需求分化的率先布局。

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速,資管正式入局國際競爭

1、改革開放40周年,金融業對外開放再加碼。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金融業對外開放正式進入快車道。

2、市場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成熟

(1)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優化投資者結構,提升市場配置效率。2018年A股市場對外開放放鬆QFII 和RQFII松綁、互聯互通南北向單日額度擴大4
倍、時隔三年重啟新增QDII 額度和QDLP 額度和RQDII
業務、CDR發行制度、放開外國個人投資A股限制等,乃至可期的滬倫通、入富時指數等,外資參與的靈活度和額度均在不斷提高。

目前外資持股比例大約在3%左右,比例不高,但是增速很快,在A股市場情緒極度低迷的行情下,外資的不斷流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債券市場也是一樣,可參與的投資范圍也日益豐富,銀行間債市已經基本全面向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交易所債券市場除信用債質押式回購之外,國債、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等均已全面放開。2018年3月,彭博將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

對外開放對金融市場中投資者結構的帶來優化,重塑了市場估值體系,進而提升市場配置效率。

(2)資管市場對外開放:更多元的參與者,更激烈的競爭

中國發展的潛力和開放的決心,吸引了許多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入場布局。

據基金業協會備案顯示,截至7月底,已有橋水、元盛、安中、富達、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貝萊德、施羅德、畢盛14家全球知名外資機構獲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牌照,共發行產品18隻,相信未來還會引入更多國際知名機構。

除私募以外,截止2018年5月,工銀安盛資管獲批,成為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已有3家外資機構(瑞士銀行、野村證券、摩根大通)向證監會遞交了控股券商的申請,法興銀行也計劃成立持股51%的合資券商。

外資機構入場,將促進資管市場結構多層次發展,豐富資管產品線,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選擇,提升市場活力。但要撼動內資龍頭的地位並不容易,內資機構與國際巨頭之間的學習實際是相互的。

變革之年,迎接真正的大資管時代

對比美國,我國資管機構的滲透率都顯著偏低。以工商銀行為例,中國高凈值家庭所擁有的財富占總體個人財富43%,而工行私行客戶資產規模占整體零售客戶資產規模比例僅10%,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過去,資管行業內存在著大量的「偽」資管產品,事實上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公平競爭環境,也積累了極大的金融風險。

2018年,大資管時代並未結束,而是換場,破而後立,返璞歸真,2019年,大資管將迎來真正意義的大時代!

『捌』 各大券商股中業務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的有哪些

融資融券將來的發展前景不錯,還有代客理財領域(目前還僅僅是允許發行集合理財計劃,將來可能發展到私人理財顧問持牌上崗)。相比現在傭金戰越打越烈,投行業務的關系鏈條,融資融券是想有所突破的證券公司可以考慮的未來重點業務,單單費率就遠遠高於現在的傭金上限(0.3%)10倍以上。

『玖』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和趨勢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

(一) 銀行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保險業

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

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

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

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

(三)證券業

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

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

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

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

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

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

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

(一) 銀行業

1.經營規模比較

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

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

總資產
一級資本
分行機構數量
跨國經營情況

工商銀行
4275.46
219.19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農業銀行
2442.93
162.6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建設銀行
2658.45
131.9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中國銀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花旗銀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美洲銀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德意志銀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巴克萊銀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

2.業務功能比較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

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

商業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
保險業務
當局立法限制

工商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工商東亞

分業經營

農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分業經營

建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金公司

分業經營

中國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銀國際

分業經營

花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能銀行

全面混業經營

巴克萊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創新比較

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綜合帳戶

銀證轉帳

浮動利率貸款

票據融資

電子銀行

循環貸款

網路結算

消費信貸

給點分吧,很辛苦的

閱讀全文

與期貨資管業務未來發展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盛元黃金是品牌嗎 瀏覽:159
你抄底了股票 瀏覽:498
皇氏集團皇氏乳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98
深圳交易所上市流程 瀏覽:301
馬上消費金融公司放款量 瀏覽:349
天津環球金融中心理財貸款公司 瀏覽:595
炒股票真累 瀏覽:178
交易所監管 瀏覽:786
北京住房貸款利率下降 瀏覽:83
光大理財產品交易日 瀏覽:166
富德金融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325
信託產品怎麼備案 瀏覽:757
攝影大賽活動方案金融機構 瀏覽:929
孕嬰線股票 瀏覽:900
20收益理財產品 瀏覽:694
創興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514
融資租賃的租金有無限制 瀏覽:846
股票量化交易軟體app 瀏覽:795
可轉債臨時停盤交易規則 瀏覽:769
董監高配偶股份減持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