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15年主要是限製做空,日內限制交易10手,提高日內平今手續費到萬分之23。到目前為止,現在手續費還有點貴,其他已經恢復正常。
❷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香港交易來及結算所自有限公司(簡稱港交所或香港交易所,英文: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是由聯交所及期交所及結算公司的於2000年3月6日正式合並而成,合並後的香港交易所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紹方式在聯交所上市。香港交易所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也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在香港及倫敦均有營運交易所,旗下成員包括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還包括基本金屬市場──英國的London Metal Exchange(倫敦金屬交易所,以下簡稱LME)。
❸ 香港股市交易規則和交易時間
一、香港股市交易規則
1、港股買賣可做T+0回轉交易,當天買入、當天可以賣出。
2、實際交收時間為交易日之後第2個工作日(T+2);在T+2以前,客戶不能提取現金、實物股票及進行買入股份的轉託管。港股不設當日漲跌幅限制。
3、港股可以賣空。但根據香港聯交所規定,只有被列為「可進行賣空的指定證券」,投資者才可進行沽空。認股權證及債券,不被列入沽空名單之內。
二、香港股市交易時間
在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進行交易,交易時間如下:
1、開市前時段 :上午9:00至上午9:30
上午9:00至上午9:15(競價買賣盤時段)
上午9:15至上午9:20(對盤前時段)
上午9:20(對盤時段)
上午9:20至上午9:30(暫停時段)
2、持續交易時段:
早市:上午9:30至中午12:00(註:若因節假日產生半日市將在12:08-12:10隨機收市)
午市:下午13:00至下午16:08-16:10(隨機收市)
在聖誕前夕、新年前夕或農歷新年前夕,將沒有午市交易。
香港聯合交易所每年編制一份休市日歷,可於香港聯合交易所網站查閱。
香港股市每個交易日在早上10:00開盤交易,中午12:30收市休息;下午14:30開盤,交易直到16:00結束。這與A股的交易時段有明顯差異。此外,指數期貨的交易時段要比股票市場多出30分鍾,具體為早上9:45開盤,下午16:15結束。
香港股市是香港股票市場的簡稱。一般指香港證券交易所。香港原有4家證券交易所,即遠東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交易所。1986年,4家證券交易所合並成立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也稱為香港證券交易所。香港股市的管理機構是證券監理處,它是根據《1973年證券條例》而成立的法定監管機構。《1973年證券條例》還規定設立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負責有關證券的決策工作。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銀行業、地產業和加工業十分發達,近年來股市發展非常迅速。
重要指數
恆指服務有限公司:
(恆指服務有限公司)乃(恆生銀行全資附屬機構),負責編制及管理恆生指數及一系列其他股市指數:
選取范疇:
成份股以在聯交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公司為選取目標.
以(H 股)形式於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如符合以下其中一種情況,將合資格獲考慮納入恆生指數.
該(H 股)公司的股本以全(H 股)形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該( H 股 )公司已完成整個股權分置改革,且沒有非上市股本;或新上市的( H 股)公司沒有非上市股本.
挑選准則:
恆生指數成份股乃經廣泛向外諮詢,及嚴謹周詳的程序而挑選.
任何公司均須符合以下基本准則,才有機會獲選為成份股:
必須位列在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 H 股除外 )總市值首90% 之列(市值乃指過去12個月的平均值);
必須位列在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 H 股除外 )成交額首90% 之列(成交額乃指將過去 24 個月的成交總額分為八個季度各自作出評估);或
須在聯交所上市滿 24 個月或符合有關上市少於 24 個月的大型股獲納入恆生指數之指引.
上市少於 24 個月的大型股獲納入恆生指數之指引:
新上市的大型股獲納入為恆生指數成份股候選名單須符合以下所列的市值排名及最少達到相關的上市時間:
於檢討指數時大型股平均市值排名:
五或以上:最少上市時間三個月
六至十五:最少上市時間六個月
十六至二十:最少上市時間十二個月
二十一至二十五:最少上市時間十八個月
二十五以下:最少上市時間二十四個月
經甄選合資格後,再按以下准則接受最終評選:
公司市值及成交額之排名;
不同行業在恆生指數內所佔的比重能反映大市分布;及公司的財政狀況.
恆生(中國企業)指數:
挑選准則:
恆生綜合指數成份股中的(國企 H 股).
恆生中國(H 股)金融行業指數.
挑選准則:
根據恆生行業分類系統中被歸類為金融業的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數份股.
恆生(綜合)指數系列:
恆生綜合指數系列由十八隻指數組成,以不同方法來反映市場之表現.
除恆生綜合指數外,整個系列包括六隻地域指數及十一隻行業指數.
恆生(綜合)指數:
成份股:
恆生綜合指數以涵蓋聯交所主板上市之股票市值的百份之九十為目標,而現時的成份股數量為二百隻.
挑選准則:
除停牌的日子外,成份股不能在過去十二個月中,有超過二十天在市場欠缺成交;
以過去十二個月的平均市值計算,選取在通過(1)項後最大市值之二百間公司作為成份股.
恆生綜合指數 - (地域)指數
挑選准則:
公司的大部分營業銷售額須來自中國內地以外的地方,並為恆生綜合指數的成份股.
挑選准則:
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市值最大的十五間公司.
挑選准則:
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以市值計算名列第十六至五十的股份.
挑選准則:
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以市值計算名列第五十一或以後的公司.
挑選准則:
公司最少 50% 之營業銷售額須來自中國內地,並為恆生綜合指數的成份股.
挑選准則:
恆生中國內地綜合指數成份股中的非國企 H 股;並至少百分之三十股權由下列股東直接擁有:
1.中國國營、省市單位所擁有的機構;或
2.由上述( 1 )項所述之上市或私營公司.
恆生綜合指數 - (行業)指數
恆生綜合行業指數包括能(源業)、(原材料業)、(工業製品業)、(消費品製造業)、(服務業)、(電訊業)、(公用事業)、(金融業)、(地產建築業)、(資訊科技業),以及(綜合企業).
挑選准則:
二百隻成份股將會根據其業務而編制到所屬之行業.
恆生(流通)指數系列
恆生流通指數系列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另一組市場參考指數,在編算上顧及由策略性股東長期持有而不在市場上流通的股份.
恆生流通指數系列在編算上,採用個別股份的流通市值,並將其占指數的比重調整至不超過百分之十五.
恆生流通指數系列共有六隻指數:
流通指數:
三隻流通指數的成份股相對的恆生綜合指數內的「地域指數」組別相同.
流通指數相對指數.
恆生流通綜合指數.
恆生香港流通指數.
恆生中國內地流通指數.
恆生綜合指數.
恆生香港綜合指數.
恆生中國內地綜合指數.
精選指數:
精選指數採用同樣方法編算,但包括較少數目的成份股,以促進指數衍生產品之發展.
恆生 50(更新日期: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一日)
恆生香港 25(更新日期: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一日)
恆生中國內地 25(更新日期: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一日)
剔除停牌成份股之政策:
恆生指數系列之任何一隻指數成份股如連續停牌一個月,該成份股將會從有關指數中被剔除.
在非常特殊情況下,如該成份股被認為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復牌,始有可能獲保留在指數內.
網路_香港股市
❹ 恆生指數期貨合約的歷史數據去哪裡可以找到
希望對你有幫助、、
恆生指數期貨合約交易於一九八六年五月六日在香港期貨交易所開始出現後,該期貨很快便流行起來,平均每日交易量從首月開始交易的每日1 ,800份上升到一九八七年十月的高於25,000份,最高紀錄是於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六日所創的高於40,000份交易。
但其成功時間維持至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當日發生的股災,揭露了香港期貨交易所應付對手風險能力的不足,以及期貨保證公司的保證服務不夠。恆生指數於十月十九日下跌超過4 20點,使期貨交易所增加保證金及擴大停板幅度,但期貨指數很快便跌至停板,而現貨月合約較收市指數高,167點或5%。很多會員需要補充履約保證金, 但不少會員均無力補充;因其保證金不足以支付結算額,使欠款高達港幣一億元以上。
其後,香港股票交易所及期貨交易所停市共四天,該決定是於十月二十日早上,在紐約道.瓊期指數暴跌之後宣布的。停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考慮到不少恆生指數期貨合約將拖欠債務。雖然股票市場與期貨市場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但兩者的董事局是有共同會員的。
對手風險是指合約買賣雙方其中一方有不能履行合約的可能性;在期貨合約下,對手風險是買方或賣方在結算時不能付出補交保證金的可能性。如前文所述, 期貨交易所是由結算所管理,其目的是保證所有市場參與者能履行責任。該結算所負責未平倉合約的凈額,凈額是指持好倉(揸)合約減持淡倉( 沽)合約,或者是會員購入合約的數量減出售合約的數量。於每日收市時,結算所便計算每位會員的未平倉合約數量的改變,並與該會員的保證金作出比較以決定應收取或退回保證金予該會員。因此, 結算所便成為每位凈沽家會員的買家,而同時亦是每位凈買家會員的沽家。
結算所管轄會員的買賣,而會員亦應管轄其客戶的買賣。但需注意結算所的可靠程序,若它不能履行其保證(保證能支付任何未平倉者)的功能, 便將破壞期貨市場。
香港期貨保證有限公司是於一九七七年,當港府授權期貨交易時成立的。其設立是作為結算所的財務後盾,以及保證所有合約皆能履行。其股東包括六家知名銀行及結算所本身, 但其股本及儲備僅得約港幣二千二百五十萬元,該資本實在並不足以應付抵償會員的壞帳。
當保證公司不能履行其保證時,香港期貨交易所亦出現危機,在過去的一些行動中,可得知普通大眾對期貨市場在香港的角色及重要性有不少爭論。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股市重開前,有關方面宣布了一個拯救期貨市場計劃,該救市計劃是指供一筆備用貸款予保證公司,分別由香港政府( 50%)及主要銀行和經紀提供。該筆貸款最初為港幣二十億元,但很快便增至港幣四十億元。該筆貸款將透過追討未履行責任會員欠款及期貨合約和所有股票交易的特別征費來償還。解釋利用所有股票交易及期貨交易來收取征費以償還債務的原因很多, 但最主要的是政府希望將負擔該筆拯救貸款的主要責任放在投資者的身上。
保證公司最後使用了約港幣二十億元的備用儲備來處理未能履行合約經紀的十八億元未平倉合約。結算公司其後控告不少該些未能履行合約的經紀, 而該些經紀亦控告了不少拖帳的客戶,其中最大一項拖帳高達港幣十億元,協議後需分期還款共港幣七億五千萬元,當時現值約港幣六億元。
其後,期貨交易所經過一連串改革和改組,大部分改組的目的是減低現行制度拖帳的風險。部分改革內容如下:
(1)建立四種會員等級,交易經紀承受愈大風險,其股本要求會越高。第一類經紀是指只替自己買賣的經紀,第二類包括代表自己及客戶(但該客戶需要是期貨交易所會員) 交易的經紀,第三類則包括代表非會員客戶交易的經紀,第四類則指有包銷權的經紀。每一類會員皆要監察其顧客的財務狀況,而會員仍需承受客戶一旦拖帳的風險。
(2)重組結算所的工作,使結算公司成為期貨交易所附屬公司,以便更嚴格地執行經紀存放發展按金的要求。
(3)以港幣二億元儲備基金來取締從前的保證公司。該筆基金可由期交所結算公司作支付經紀拖帳之用。該筆基金數目亦會隨著期貨市場的參與和波動情況而增加。
(4)修改風險管理方案,以增加發展保證金要求。現時按金制度是收取總額(持好倉加淡倉的總額)取代過去的凈額(持好倉減去淡倉的凈額) 制度。
(5)提供更多風險問題及教育性的資料予以公眾。經過一連串的改革,香港期貨交易所現時和一九八七年時的分別很大,交投量亦漸漸回升。
❺ 香港十大期貨交易公司
香港的情況建議還是跟香港本地的金融從業者溝通比較好 國內的話 正規的交易所有五家 正規期貨公司有149家 在期貨業協會官網都能查到
❻ 大時代里的香港股災是哪一次股災,原理是什
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場為背景。
劇中這個場景正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也就是發生在1973年的香港大股災,這一股災也名列世界七大股災之一。
1967年的暴動,除了外部因素的影響外,香港社會內部出現劇烈變化,但港英政府漠視普通市民利益、只寄望於豪門富賈,也是重要原因。在動盪之下,股市受到顯著沖擊,當時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在6月份還一度宣布停市兩個星期。暴動結束之後,市場才逐步恢復。
不過,1969年之前的香港股市,上市門檻高,且主要上市公司均為英資,華資受到一定排擠,即使參與買賣股票的職業,在當時的香港也被視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1967年的暴動可以算是香港歷史發展的分水嶺之一,港英政府汲取了這次時間的教訓,開始關注華人民生,提升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
香港股市在1969年之後開始升溫
當時因為股票交易活躍,股票的登記與過戶手續還是通過人手辦理,難以及時處理積存交易,香港證券交易所當時在1969年11月1日開始宣布股市只開放半天,讓經紀下午處理交易。
遠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原來香港證券交易所的獨家壟斷,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香港股市已經不能服務於經濟的發展,香港上市公司數目一直維持在65家左右,但是香港的工廠數目已經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遠東證券交易所推出了粵語交易,容納女出市員等適應市場需求的舉措,其交易量迅速超過香港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也先後成立,形成四所競爭的格局。這一段時間應當說是香港股市發展最快的時期,許多知名的香港本地公司,基本上就是在這個階段上市的,例如新鴻基、長江事業等。
恆生指數由406.32調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後,繼續扶搖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時間上升1.6倍,其間多種現時的藍籌地產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華資地產五虎將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恆隆地產、合和實業、大昌地產。當中以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發展最為遠大,前者後來多次挑戰英資地位,後者超越置地成為全港最大型地產公司。
1972年10月30日並發生香港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購戰:英資置地與牛奶公司主席周錫年爵士及華資地產商華懋王德輝爭奪牛奶公司控制權,即所謂「置地飲牛奶」事件:置地以兩股面值五元現金,交換牛奶股東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雙方於報章上作出廣告戰,一時成為市場焦點。
市上又有傳外資利獲家集團利用香港市民對股市的認識不足,作出財技在市場製造炒風,即所謂「過江龍飽食遠揚」事件。而由於當時對於公司上市監管不足,大量空殼公司上市混水摸魚,最典型例子莫過於有「香港黐線」之稱的香港天線上市。
經歷過股災的人肯定過目不忘,因為那感覺真是和割自己的肉一樣疼。財迷哥認為,《大時代》中的兩次股災多是人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災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貨,通過做空盈利。如果要讓丁蟹服軟,只能選擇讓股指飈起來。於是,丁蟹的對手方展博開始找香港三大闊佬借錢,通過融資將股指抬高,最終丁蟹不得不以高價買入,多年積蓄全部蒸發並負債數億。最終,四個兒子跳樓,他自己僥倖存活。另一方面,這種人為太高股指的行為,也讓泡沫產生。如果一直發展下去,股災怕是不遠了。
瘋狂之後,總是走向滅亡。經過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後,外資率先大手出貨,跟著拋售的人越來越多,恆生指數像泄了氣的氣球一樣,3月底股市急瀉一成多,7月恆指破500點,年底跌至400點,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恆指更低見150.11點,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紐約的股災還要嚴重。大批股民損失慘重,舉生積蓄化為烏有,跳樓新聞經常見報,整個香港市面蕭條,進入一個不景氣的年代,直到數年後才稍見色。 香港在1997年金融風暴的損失,相信令很多人畢生難忘,但若與1973年的股災相比,下跌幅度仍只能算是小兒科。
對於1973年的股市大震盪,從一開始創出1700多點的空前紀錄,到跌至1974年150點的新低,很多人認為是因為中東以阿戰爭後,阿拉伯世界實行石油禁運,引致能源危機和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香港的股市才會從千多點高峰急速狂瀉;但筆者卻認為是投機過分,物極必反的必然結果。「要你滅亡,就先要你瘋狂」,世事往往就是這么奇妙的。
經過了1973年的股災以後,香港經濟雖受到一定的打擊,但亦從此打穩了根基,使人們明白股票的風險,把香港帶進80年代的輝煌日子。
1974年後,政府設立兩個非全職的監察委員會(分別負責證券及商品交易事宜)及其行政要員(證券及商品交易監管專員),辦事處隸屬政府部門。
商品交易伴隨國際貿易頻繁產生,1976年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交易的產品包括棉花期貨、糖期貨、黃豆期貨和黃金期貨,比中國最早的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金屬交易所早了16年。
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改名為香港期貨交易所(香港期交所),翌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恆生指數期貨合約為投資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資風險。
直到1986年,香港證券市場已經從1969年的26億港元攀升至1231億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戰國時代也終於進入了尾聲。同年4月2日,香港證券市場結束了「四會時代」,合並後的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成為了香港唯一的證券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聯交所獲接納成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會員。聯交所交易大堂設於香港交易廣場,採取電腦輔助交易系統方式進行證券買賣。
在1983年9年24日,香港出現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盪,港元大幅貶值,物價開始飛漲,民眾大量拋售港幣購進美元,搶購商品和物資,香港一片混亂,市民惶惶不可終日。
原來,敏感的香港媒體從中英雙方對外發表的簡短的公告上嗅出了端倪。1983年9月第三輪、第四輪談判不順利,於是香港社會謠言四起,有人說雙方談判破裂了。而在當時,中英談判成了香港經濟的晴雨表,談的好香港股市就漲,談的不好它就跌。於是,就在這個時候,香港股市出現了所謂的「黑色星期六」,股市再下降不僅會影響到港元崩潰,而且還會影響到英鎊的地位。為了保住英鎊的地位,英國不得不把港幣的匯價和美元掛鉤,這才穩定了局勢。
❼ 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的並入港交所
經歷過多次牛市、股災,與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香港證券市場漸趨成熟。1999年,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公布,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進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及迎接市場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建議把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期交所)實行股份化,並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合並,由單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港交所,HKEx)擁有,當時聯交所共有570家會員公司。2000年3月6日,三家機構完成合並,香港交易所(HKEx: 0388)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紹形式在聯交所上市。
❽ 香港期貨是否可以24小時交易嗎
只要是24小時交易的在中國就不合法,中國還沒有合法的24小時交易的盤。因為人民幣自由匯率沒有放開,所以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除非等人民幣自由浮動匯率放開了,中國才可能會有24小時交易的盤。
❾ 請問香港的期貨市場健全嗎
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的架構與監管
(a) 香港的監管架構
(i)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的主要監管者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證監會是1989年根據《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條例》(《證監會條例》)成立的獨立法定監管機關。《證監會條例》及另外九條與證券及期貨業相關的條例已經整合為《證券及期貨條例》,並於2003年4月1日生效。
證監會的職能是執行規管證券及期貨市場的條例及促進與鼓勵證券期貨市場的發展。按《證券及期貨條例》訂明,證監會的規管目標為:
維持和促進證券期貨業的公平性、效率、競爭力、透明度及秩序;
提高公眾對證券期貨業的運作及功能的了解;
為投資於或持有金融產品的公眾提供保障;
盡量減少在證券期貨業內的犯罪行為及失當行為;
減低在證券期貨業內的系統風險;
採取與證券期貨業有關的適當步驟,以協助財政司司長維持香港在金融方面穩定性。
證監會分為四個營運部門:
企業融資部,負責涉及與上市事宜有關的雙重存檔職能,監管公眾公司的收購及合並和股份購回活動,監督聯交所在上市事宜方面的職能,及執行與上市及非上市公司有關的證券及公司法例;
中介團體及投資產品部,負責制訂及執行證券、期貨和扛捍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