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匯互換的外匯互換
外匯互換(FX Swap)
外匯互換(又稱外匯掉期)是結合外匯現貨及遠期交易的一種合約,合約雙方約定某一日期按即期匯率交換一定數額的外匯,然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約定的匯率(即遠期匯率)以相等金額再交換回來。實際上,合約雙方是各自獲得交換回來的貨幣一定時間的使用權。外匯互換的條件,反映了合約雙方對所交換的兩種貨幣的匯率走勢及各自對利率的看法。外匯互換以遠期點數的方式報價,除了可用來鎖定在未來某一時點交換貨幣的匯率外,亦可作為對即期與遠期匯率間的異常差距進行套利的手段。
⑵ 貨幣互換機制的實例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所羅門兄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從世界銀行換得優惠利率的美元 。
為什麼中國沒有加入貨幣互換機制:
融危機以來,中國央行先後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
4月6日,美聯儲也與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宣布了總額近3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與人民幣各自進行的貨幣互換,兩者被賦予的「使命」截然不同。美聯儲寄望通過貨幣互換,維持美元的價值穩定和地位,而中國央行與多個經濟體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則是為人民幣參與國際貿易結算創造條件,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地位,繼而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奠定基礎。
2870億美元五大央行新貨幣互換
根據美聯儲的聲明,此次互換協議涉及總金額約為2870億美元,美聯儲可通過支出美元購買其他央行的貨幣儲備。具體來講,美聯儲將可從英國央行購買300億英鎊(約合450億美元)的儲備,從歐洲央行購買800億歐元(約合1080億美元)的儲備,從日本央行購買10萬億日元(約合990億美元)的儲備,從瑞士央行購買400億瑞士法郎(約合350億美元)的儲備。
五大央行當天發布的聯合聲明指出,如果需求增加,將通過這一新貨幣互換協議,向美聯儲提供相應的歐元、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聲明還強調,西方央行將繼續合作採取必要步驟促使全球金融市場穩定。
當天,《華爾街日報》撰文認為,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之所以希望設置這樣的貨幣互換額度,存在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某些假日美國市場處於休市狀態時,其他國家市場還在運作,這種情況下,在海外市場操作的美國機構可能會面臨暫時的資金需求。
另一個原因是讓已有的安排更具互惠性。過去幾個月來,根據之前已宣布的互換計劃,美聯儲向其他央行出借了數千億美元,這些資金隨後被提供給需要美元的外國金融機構。而這次的新安排是正式允許在需要的時候實現資金反向流動。
此外,這輪金融危機期間,外國金融機構對美元資金需求很大,這迫使其他國家央行轉向美聯儲,希望後者能對外出借美元。但美國金融機構並不存在嚴重需要外幣的情況,沒有必要向美聯儲求助獲得外幣貸款。
美元貶值風險較大貨幣互換為財富保值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為挽救實體經濟大舉發債。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8年美國國債凈增發額達1.47萬億美元,2009年美國增發國債規模勢必會更加龐大。高額財政赤字和美國貨幣當局本身已無限膨脹的資產負債表,使得美元未來走勢不容樂觀(圖5)。中長期看,美元貶值風險較大,而美元貶值的直接後果便是持有美國國債的國家財富縮水,因此繼續持增美國國債或意味著未來出現更大損失。在此次參與貨幣互換協議的西方央行中,包括持有美國國債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日本和英國央行(圖3)。基於此,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協議有規避匯率風險,財富保值的考慮。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同樣表示,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與人民幣不一樣,美元長期有貶值風險,貨幣互換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規避匯率風險(圖4),這是貨幣互換的一個目的,另外,通過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形成一個利益相關的整體,對抵禦經濟危機的沖擊,快速恢復經濟有積極作用。西方國家的經濟對美國有較大依賴,力挺美元對大家都好。
強勢美元受挑戰貨幣互換維護美元地位
「西方五大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有積極維護美元地位的意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如是說。
美元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全球性金融危機重新點燃了市場對創立新的儲備貨幣的興趣。從4月2日20國峰會落幕那天起,美元強勢的地位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20國集團增發2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SDR)的規定以及預備於今年9月在紐約討論建立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問題,毫無疑問,在短期內對美元的走勢將不利。
丁志傑認為,美國與西方四大央行簽署貨幣互換是出於各自利益考慮,西方經歷經濟危機後正在衰退,這個時候需要合作而不是各自為戰,貨幣互換就是合作的最佳體現。新興市場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在積極呼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應對來自中國等國的挑戰首先要在西方確立美元的優勢地位,因為從當前看,無論歐元還是日元都無法取得美元的地位,與其內部競爭分散美元的優勢不如一致行動做強美元,其次,通過西方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輻射美元影響,美元的地位鞏固了,西方各國的經濟利益也鞏固了。尤其是英國和日本,他們與美國息息相關。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同樣認為,金融危機後美元預期貶值,美元地位受到其他貨幣挑戰,G20前,中國、俄羅斯等國倡導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更是對美元地位的挑戰。此次五方貨幣互換,是在一大利益集團內維護美元的地位,同時憑借西方五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重要作用,鞏固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同是貨幣互換人民幣與美元使命不同
作為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的美元從流動性過剩到緊缺,出現了借貸困難和匯率風險,因此區域內自然產生了本幣互換貿易結算的需求。
此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央行已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圖6)。此外中國央行正積極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央行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磋商。
「同為貨幣互換,但兩者被賦予的使命截然不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如是說。
在呂隨啟看來,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是一種創新形式,其運作機制是,央行通過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於支付從對方進口的商品,藉以減輕因美元流動性缺乏帶來的貿易融資萎縮,也推動了人民幣在區域范圍內的流通程度。
此外,中國央行對於交易夥伴亦有自身考慮,從實際情況看,主要是選擇周邊經濟體,特別是經貿往來密切的經濟體,比如選擇馬來西亞、韓國、白俄羅斯等等。就是因為中國是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同時也顯現出人民幣開始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潛力。長期來看,周邊地區以及本地區外國家開始以人民幣進行貿易定價,也將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及國際地位(圖1)。
「具體來說,中國貨幣互換協議順序為『先周邊,後拉美』。」丁志傑表示,與阿根廷的互換,人民幣在貿易中充當支付結算的角色;白俄羅斯則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與韓國的互換,主要作用是方便韓國在華企業進行融資;與香港互換,是由於香港是人民幣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備在香港發債,貨幣互換主要是為滿足資金供給;與馬來西亞和印尼互換,是用於雙方的商業貿易結算。
美聯儲與數家央行重啟臨時貨幣互換機制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日啟動與歐洲中央銀行、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等四家央行的臨時貨幣互換機制,以幫助緩解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元流動性壓力。
美聯儲當天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機制旨在改善美元融資市場的流動性情況,防止緊張局勢蔓延到其他市場和金融中心。」美聯儲說,中央銀行將繼續密切合作,共同應對融資市場的壓力。
美聯儲說,這些貨幣互換協議期限為2011年11月,有關細節將盡快發布。
此外,日本中央銀行也旋即宣布,向市場注入216億美元資金,以應對希臘債務危機對日本金融系統的影響。
在2007-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期間,美聯儲曾與這些中央銀行採取了同樣的美元流動性互換機制。
因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情況惡化,近日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市場對美元的需求顯著增加。
⑶ 什麼是掉期外匯交易(請舉個通俗例子)
你現在需要對外支付歐元,但是現在你帳上只有美圓沒有歐元,但是你一個月後會有歐元進帳.那麼你可以用美圓做抵押,向銀行借歐元對外支付,等歐元進來時再還給銀行,這不需支付利息的.
⑷ 外匯互換交易的介紹
外匯互換交易(foreign exchange swaps)指交易雙方相互交換不同幣種但期限相同、金額相等的貨幣及利息的業務。
⑸ 貨幣互換的實例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版,所羅門兄權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與世界銀行換到優惠利率的美元。
⑹ 外匯互換交易的主要內容
外匯互換交易主要包括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這些互換內容也是外匯交易有別於掉期交易的標志,因為後者是套期保值性質的外匯買賣交易,雙面性的掉期交易中並未包括利率互換。
⑺ 外匯互換的美國利用外匯互換操縱匯市
金融海嘯之後,美聯儲與很多西方國家的央行簽訂了多項貨幣互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地談一下,美聯儲利用外匯互換操縱匯率的問題。
一般來說央行利用外匯互換使本國貨幣走強會通過兩個渠道:一、向本國金融機構提供外匯;二、直接用外匯儲備干預匯市。央行是很喜歡通過外匯互換來干預匯市的,其原因很簡單,一來可以獲得大量的外匯,二來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因為很難搞清楚互換的哪邊需要外匯,這里基本上沒有透明度可言。不過外匯互換這東西在換了之後總是還要換回來的,央行如果過分地使用外匯互換這種工具,最後只能通過發行外幣債券來解決問題。所以說,外匯互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小的。
美國利用外匯互換來干預市場,執行強勢美元是有史可查的。美聯儲干預外匯市場通常通過兩個工具:外匯平準基金(ESF)和美聯儲公開市場賬戶。從歷史來看,美聯儲利用外匯互換來干預匯市都沒啥好結果,最終都只能以發行外幣債券還債而告終。
我們先來看看美聯儲干預匯市的歷史,1961-1971年,美國為了延緩資本流出,誘使一些主要的西方央行選擇持有美元儲備,放棄向美國兌換黃金的要求。其外匯平準基金(ESF)從1961年3月份開始重新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但是很明顯以當時外匯平準基金(ESF)的外匯儲備數量很難達到其目的。於是財政部和美聯儲在1962年2月份也加入了干預外匯市場的隊伍。當時很多西方央行為了分散風險開始大量拋售美元,美聯儲為了獲得大量的外匯以支撐美元與多個西方央行簽訂了互換協議。後來,美聯儲為了償還這些外債,不得不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行了大量以外幣標值的中期債券(羅莎債券)。上個世紀70 年代末期,美國為了加強外匯儲備,與德國央行簽訂了高達10億美元的外匯互換協議。後來,美國為了償還這筆外債,除了發行外幣公債(卡特債券),還不得不降低自己在IMF的份額。
現在美聯儲又開始玩起了相同的把戲,特別在金融海嘯爆發後,進行了大量的外匯互換。2008年9月29日,國際金融危機深化後,美聯儲與英國央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此後三天,這五家央行又聯合宣布擴大互換協議的規模,美聯儲將分別向這四家央行提供800億美元、 2400億美元、1200億美元和600億美元的流動性。2008年10月13日,美聯儲進一步表示,與各央行之間通過貨幣互換提供美元流動性的數額無上限。2009年2月3日,這五家央行又把貨幣互換協議的截止日期,從2009年4月30日延長至10月30日。2009年4月6日,美聯儲與英國央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聯合宣布了美國與此四國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這四家央行將分別在今年10月30日前,在必要時向美聯儲提供總額約為2870億美元的外幣(提醒投資者注意一下上述日期前後,歐元兌美元的走勢)。
根據2009年4月1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共有外匯互換頭寸3088億美元,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可是美在4月6日又簽訂了新的協議,很讓人懷疑3088億美元的真實存在。如果這么大量的外匯儲備不見了,那麼到底是用在什麼地方了?是不是用於干預匯市?我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最近美元的強勢是美聯儲干預的結果。現在美國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就是不惜運用外匯互換,持續強力地干預匯市使美元走強。其原因我已經在《美元強勢的陰謀》一文中有所闡述,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這篇文章。
最後,我們來談談美聯儲利用外匯互換干預匯市對黃金走勢的影響。美聯儲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走強,在短期內肯定會對黃金價格造成壓力。不過,我們也要看到美國這種干預匯市的方式成本是很高的,只會不斷地加重其債務負擔。金融危機本來就是因為過度消費,過度負債所引起的,現在美國的解決方案竟然是進一步擴大消費和擴大債務,似乎有點飲鴆止渴。這種「以債養債」的方式將在未來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基於這一點我還是保持長期看好黃金這種觀點,但是投資者必須對短期黃金價格的反復和波動要有所准備。
⑻ 麻煩高人舉個外匯掉期合約的例子~
外貨掉期是指交易雙方按照預先約定的匯率、利率等條件,在一定期限內,相互交換一組資金,例:一家廣東省內貿易公司向美國出口產品,收到貨款100萬美元。該公司需將貨款兌換為人民幣用於中國國內支出。同時,公司需從美國進口原材料,將於3個月後支付100萬美元的貨款。此時,這家貿易公司是持有美元,短缺人民幣資金,若當時的美元兌人民幣為8.10,公司以8.10的價格將100萬美元換成了810萬人民幣,三個月後需要美元時,公司還要去售匯(用人民幣換回美元用於支付)。這樣,公司在做兩筆結售匯交易的同時,承擔著匯率風險。如果三個月後人民幣貶值為8.15,公司就必須用815萬人民幣換回100萬美元,產生了5萬人民幣的損失。在中國銀行開辦掉期業務後,這家公司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對沖風險:敘做一筆3個月美元兌人民幣掉期外匯買賣:即期賣出100萬美元買入相應的人民幣,同時約定3個月後賣出人民幣買入100萬美元。假設美元三個月年利率為3%,人民幣三個月年利率為1.7%,中國銀行利用利率評價理論加之風險預期再加之金融產品風險等級得出的掉期點數為-450,則客戶換回美元的成本就固定為8.055。如此,公司解決了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還達到了固定換匯成本和規避匯率風險的目的。
⑼ 跪求:外匯掉期交易實例
甲出口企業收到國外進口商支付的出口貨款500萬美元該,企業需要將貨款結匯成人民幣用於國內支出,但同時該企業需要進口原材料並將於3個月之後支付500萬美元的貨款。
此時,該企業就可以與銀行辦理一筆即期對3個月遠期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即期賣出500萬美元,取得相應的人民幣,3個月遠期以人民幣買入500萬美元。通過上述的交易,該企業可以軋平其中的資金缺口,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外匯掉期是金融掉期產品的一種。金融掉期又稱金融互換,是指交易雙方按照預先約定的匯率、利率等條件,在一定期限內,相互交換一組資金,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掉期業務結合了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避險操作,為規避中長期的匯率和利率風險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作為一項高效的風險管理手段,掉期的交易對象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負債;可以是本金,也可以是利息。
(9)外匯互換的例子擴展閱讀
掉期外匯交易明顯地具有下述特點:
1、一種貨幣在被買入的同時即被賣出,或者是一個相反的操作;
2、買賣的貨幣幣種、金額都一致;
3、買與賣的交收時間不同。正因為如此,掉期外匯交易不會改變交易者的外匯持有額,改變的只是交易者所持有的外匯的期限結構,故名「掉期」。
掉期交易只做一筆交易,不必做兩筆,交易成本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