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發布時間:2022-04-07 10:26:06

『壹』 國債327事件背後涉及到了哪些法律問題

1. 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約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國債利率消息剛面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債期貨就出現了振幅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許多違規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在「327」國債的前期交易中,萬國證券預期已經形成錯誤,當出現無法彌補的巨額賬面虧損時,乾脆以攪亂市場來收拾殘局。事發後第二天,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頒布了《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國終於有了第一部具有中國性效力的國債期貨交易法規。但卻太晚了。 2.保證金規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極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規定客戶保證金比率是2.5%,深交所規定為1.5%,武漢交易中心規定是1%。保證金水平的設置是期貨風險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證金就能買賣2萬元的國債,這無疑是把操縱者潛在的盈利與風險放大了40倍。這樣偏低的保證金水平與國際通行標准相距甚遠,甚至不如國內當時商品期貨的保證金水平,無疑使市場投機成分更為加大,過度炒作難以避免。 3.缺乏規范管理和適當的預警監控體系。漲跌停板制度是國際期貨界通行的制度,而事發前上交所根本就沒有採取這種控制價格波動的基本手段,出現上下差價達4元的振幅,交易所沒有預警系統。當時中國國債的現券流通量很小,國債期貨某一品種的可持倉量應與現貨市場流通量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並在電腦撮合系統中設置。從「327」合約在2月23日尾市出現大筆拋單的情況看,交易所顯然對每筆下單缺少實時監控,導致上千萬手空單在幾分鍾之內通過計算機撮合系統成交,擾亂了市場秩序,鑽了市場管理的空子。

『貳』 國債期貨交易的恢復國債期貨市場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必要性 l、國債期貨交易可以有效地管理利率風險,為我國國民經濟體系提供利率風險防範機制和工具。隨著市場化改革和放鬆金融管制的要求,90年代中期以來中央銀行加快了推動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利率風險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市場主體對於利率風險管理及其工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國債期貨正是利率風險管理地有效工具。
2、國債期貨交易能提升國債市場功能,促進國債市場發展,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首先,國債期貨交易能顯著地提高國債市場的流動性和透明度。流動性不足是困擾國債市場地深層次原因之一,嚴重製約了國債市場功能的發揮。其次,國債期貨交易有助於培育機構投資者和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這是因為:(1)培育機構投資者需要豐富的投資品種和相應的風險管理機製作為市場依據,恢復國債期貨交易可以為機構投資者增加新的投資品種,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降低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有利於組合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2)恢復國債期貨交易有利於減少市場操縱行為,形成比較公平的市場環境,真正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原則。
3、開展國債期貨交易能為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最終實現創造條件。從上講,國債期貨交易要以利率市場化作為前提條件,但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又需要國債回購、期貨和期權市場作為配套的市場機制。由於國債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排頭兵,更需要國債期貨市場的起步和發展作為呼應。
4、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交易是完善期貨市場,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和參與國際金融競爭的現實需要。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有助於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提高國際競爭力,而恢復國債期貨交易可以作為我國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切人點。由於20世紀90年代初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積累了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經驗和教訓,也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另外國債期貨與其他金融衍生品種相比風險較小,因此,可以把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交易作為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切人點。
(二)可行性 我國環境相對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時已經有了顯著變化,無論是在利率市場化還是在現貨市場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也為當前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交易准備了條件。
1、利率市場化取得階段性進展,為國債期貨的恢復提供了現實依據。國債期貨是利率期貨的主要品種之一,利率的市場化和資金的流動性是國債期貨產生的重要條件。隨著我國市場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對利率的管制己越來越松,利率市場化必將成為必然趨勢。如我國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已經放開,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控制已經取消,國債回購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回購利率成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利率形式。1996年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啟動,2000年實現外幣利率的市場化,其後又推出了利率市場化的三年步驟。這表明我國為適應新的形勢和經濟發展需要,開始朝利率市場化的方向大步邁進。由此可見,利率市場化和國債期貨的推出是相互作用,相互的,利率市場化為國債期貨的恢復提供了必要條件,國債期貨的恢復又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配套的保障機制。
2、快速發展的現貨市場為恢復和發展國債期貨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首先,在國債的發行規模上,1997——2001年的國債發行量分別為2449.39億元、 3808.67億元、4014.5億元、4880億元和5004億元自1998年以來無記名式國債的發行完全停止,憑證式國債的發行比例相對下降,而可上市流通的記帳式國債的發行比例則大幅上升,市場流動性大幅提高。其次,國債期限結構更加完善。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1985年至1993年之間,是清一色的 2到5年期中期債券,1994年開始出現了近20%的1年期和少於1年期的債券,同時也有小部分超過6年期的債券,不過沒有出現10年以上的長期債券,1997年發行的國債中10年期債券約佔5.5%,而2002年以來國債包括了l、2、3、7、10、15和目前期限最長的30年期國債,在長短期限配搭上較以前分布更為「均勻」,使我國國債市場的收益率曲線更為完整,也為國債期貨提供了依據。
3、商品期貨交易的開展為我國推出金融衍生產品特別是恢復國債期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國債期貨作為金融期貨的一種與商品期貨交易具有很多共同點,如其價格載體都是現貨,其交易機制都是依賴於投資者對未來現貨市場價格的預期等,因而在恢復國債期貨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商品期貨交易一些成功的經驗,並有目的的避免一些在商品期貨交易中發生而且有可能在國債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同樣商品期貨交易市場的規范和發展在交易場所、交易規則設計、交易監管等方面為國債期貨交易市場的重新建立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

『叄』 國債期貨的基本知識有哪些要點

國債期貨的概念:

國債期貨作為利率期貨的一個主要品種,是指買賣雙方通過有組織的交易場所,約定在未來特定時間,按預先確定的價格和數量進行券款交收的國債交易方式。

在國際市場上,國債期貨是歷史悠久、運作成熟的基礎類金融衍生產品之一。從成熟國家國債期貨市場的運行經驗來看,國債期貨在推進利率市朝改革、活躍債券現貨市場交易、促進國債發行、完善基準利率體系等方面發揮著一定作用。


國債期貨的特點:

國債期貨具有可以主動規避利率風險、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和信用風險低等特點:

第一,可以主動規避利率風險。由於國債期貨交易引入了做空機制,交易者可以利用國債期貨主動規避利率風險。運用國債期貨可以在不大幅變動資產負債結構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對利率風險頭寸的調整,從而降低操作成本,有效控制利率風險。

第二,交易成本低。國債期貨採用保證金交易,這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者的套期保值成本。同時,國債期貨採用集中撮合競價方式,交易透明度高,降低了尋找交易對手的信息成本。

第三,流動性高。國債期貨交易採用標准化合約形式,並在交易所集中撮合交易,因此流動性較高。

第四,信用風險低。國債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均需交納保證金,並且為了防止違約事件的發生,交易所實行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這有效地降低了交易中的信用風險。

國債期貨的基本功能:

作為基礎的利率衍生產品,國債期貨具有如下功能:

第一,規避利率風險功能。由於國債期貨價格與其標的物的價格變動趨勢基本一致,通過國債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可以避免因利率波動造成的資產損失。

第二,價格發現功能。國債期貨價格發現功能主要表現在增加價格信息含量,為收益率曲線的構造、宏觀調控提供預期信號。

第三,促進國債發行功能。國債期貨為國債發行市場的承銷商提供規避風險工具,促進承銷商積極參與國債一級和二級市常

第四,優化資產配置功能。通過交易的杠桿效應,國債期貨具有較低的交易成本,能夠方便投資者調整組合久期、進行資產合理分配、提高投資收益率、方便現金流管理。

國債期貨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歷程:

國債期貨最初是發達國家規避利率風險、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的產物。20世紀70年代,受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及石油危機爆發的影響,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陷入了滯漲,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各國政府紛紛推行利率自由化政策,導致利率波動日益頻繁而且幅度劇烈。頻繁而劇烈的利率波動使得金融市場中的借貸雙方特別是持有國債的投資者面臨著越來越高的利率風險,市場避險需求日趨強烈,迫切需要一種便利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在這種背景下,國債期貨等利率期貨首先在美國應運而生。

1976年1月,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了90天期的國庫券期貨合約,這標志著國債期貨的正式誕生。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到1980年代以後,美國的利率變動幅度加大,這使得國債期貨交易更加活躍,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利用國債期貨市場來規避風險。因此,國債期貨的成交量逐漸攀升。

世界上主要的國債期貨有哪些:

在美國成功推出國債期貨後,為了滿足投資者管理利率風險的需求,其他國家與地區也紛紛推出各種國債期貨品種,全球國債期貨交易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末,全球共23個國家和地區的23個期貨交易所已推出國債期貨產品。

『肆』 2005年12月中國保監會發布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內容摘要:免去劉明康的中國銀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尚福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吳定富的中國保監會主席職務。2004年2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九條」,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第一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
第二任證監會主席周道炯
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
第四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
第五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
背景新聞
29日,新華社發布國務院任免消息:任命尚福林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任命郭樹清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任命項俊波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同時免去劉明康的中國銀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尚福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免去吳定富的中國保監會主席職務。
本報綜合消息
1990年11月26日,上海黃浦江畔,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不約而同的到場祝賀者中,有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劉鴻儒、中國建行行長周道炯,以及央行副行長周正慶。後來三人都被朱鎔基親點,先後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繼任者周小川和尚福林,同樣具有前三任主席的相似經歷,都擔任過央行的重要領導職務。
20年,資本市場的一切,緊緊地和中國證監會這個專職機構聯系在一起。劉鴻儒、周道炯、周正慶、周小川、尚福林,他們並非和其他的部長們有著顯著不同,而是因為他們執掌令無數企業和股民矚目的證監會,是資本市場讓他們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物。
劉鴻儒:資本市場的奠基人
作為前蘇聯頂尖級貨幣銀行專家阿特拉斯教授的得意弟子,劉鴻儒於1959年獲得副博士學位後回國。當時,國家金融人才奇缺,擁有貨幣銀行學研究方向和留學背景的博士更是鳳毛麟角。
在出任證監會主席之前,他兩次在關鍵時刻出手,拯救了中國股市。
1990年,時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的劉鴻儒,大膽向國家最高領導人諫言:股票市場的試點不能取消。1992年6月,他不失時機地藉助小平南巡為股市發展問題一錘定音的東風,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關於我國試行股份制的幾個問題》的文章,鮮明提出社會主義制度可以充分利用股份制的觀點。
1992年,在全國掀起的股票狂熱和深圳爆發的「8·10」股票認購舞弊案件,促使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迅速成立。當年10月,朱鎔基親點劉鴻儒擔任證監會首任主席。
建立監管模式成為劉鴻儒的開山之作。利用股票市場吸引外資,大膽進行證券產品創新,推出H股、N股,成為劉鴻儒開山鼻祖的重大貢獻。
在一年多時間里,劉鴻儒還主持制定《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和23個配套法規。
世事難料。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爆發,3月30日,劉鴻儒去職。
周道炯:矢志不渝的規范者
1995年3月31日,一位擁有30年財政生涯的老兵,被任命為中國證監會第二任主席。他就是周道炯,強化規范運行成為他始終如一的理念。
上任伊始,周道炯就不得不面對一個重大考驗:處理當年2月23日發生在上海的「327」國債期貨重大違規事件。他親自主持「327」國債期貨的後續場外協議平倉工作,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同年9月20日,中國證監會、國家監察部等部門公布了對「327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被以瀆職、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萬國證券、申銀證券公司合並。
此次事件的影響,無異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雷曼兄弟倒閉由此引發的資本市場動盪。
以此為契機,在1996年,周道炯親自主持並連續下發了《關於規范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等「十二道金牌」,堅決果斷地處理了「長虹」事件、「華天」事件等90多起違法違規案件。周道炯「滅火隊長」的稱謂由此而生。
為在規范中求得更快發展,他向中央提出證券市場「九五」時期到2010年發展建議。時任國務院總理聽取意見並支持證監會依此推進實際工作。為此,周道炯果斷改革發行方式,將以往向各省下達發行額度,改為向各省下達上市家數,一大批大型國有企業實現上市。
他的以規范求發展理念取得良好成效。股指在他的任內,漲幅超過了100%。業內普遍認為,五任主席中,他的任期內是賺錢效應最好的時期。
周正慶:善用政策的調控家
1997年7月12日,時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主任的周正慶又兼任了中國證監會主席。細心的股民不難發現,在周正慶執掌證監會期間,政策介入股市調控的密度和力度更加空前。
周正慶赴任履新之際,正遇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當時國內非法發行證券和交易活動猖獗,證券公司大量挪用保證金,期貨市場突發事件頻出,這都成為這位資深金融專家下決心讓政策介入調控股市的充足理由。
從1998年開始,他嫻熟地運用政策杠桿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關鍵戰役:
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場、證券機構、期貨市場、證券交易中心、證券投資基金等,尤其是關閉了牽扯到340萬股民、520家企業的41個非法股票交易場所。
運用政策手段營造牛市行情,是他最被爭議卻也是最為成功的得意之作。199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由他主導醞釀了一份《關於進一步推進和規范證券市場發展若干政策的請示》,由此引發了著名的「5·19」井噴行情。短短一個半月,股指上漲70%。
一年之中250多項法律法規頒布實施。1999年7月1日,歷經風雨的《證券法》正式施行,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2000年2月23日,周正慶離任。退下來後,他為證券市場鼓與呼的風頭更勁。他是所有卸任證監會主席中對中國證券市場發表言論最為直接和觸及問題要害最頻繁的一位。
周小川:崇尚監管的市場派
2000年2月24日,作為「中國整體改革理論」主要貢獻的經濟學家、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周小川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
作為市場派的典型代表,他將市場化改革嵌入證券市場的監管之中。上任伊始的監管定位,就是證監會應該當好裁判員,不偏向、不下場。
嚴加監管,打擊黑幕也成為周小川整肅證券市場的主要功績。他以「基金黑幕」論戰為契機,開始施展他一系列強化監管的組合拳。
2001年3月,剛剛離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兼營運總裁的史美倫,被力邀加盟中國證監會擔任專司監管工作的副主席職務。隨後,股市黑幕相繼曝光,一大批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被立案查處。
2001年3月17日,公司上市的核准制正式啟動,而行政色彩濃厚的審批制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
自2002年開始,要求申請再籌資的A股公司,其最近一期的財務報告應分別經國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閱。
2002年11月8日,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制定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布,並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周小川任內所發生的「賭場論」和「推倒重來論」被廣泛認為是導致後來中國股市持續5年大跌的罪魁禍首。而實施4個月的國有股減持政策的失敗更加劇了股市的暴跌速度。
2001年至2005年,滬指從最高點2245點下跌至998點,暴跌56%,股市蒸發市值近2.3萬億元,投資者被悉數深度套牢,中國股票市場處於崩盤邊緣。
尚福林:股權分置的終結者
2002年12月27日,中國證監會又迎來了一位銀行行長出身的當家人,他就是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尚福林。他也成為擔任這一職位時間最長的掌門人。
上任伊始的尚福林,面對的是股市繼續在漫漫熊市中下滑。至2005年6月,股指終於跌破千點,幾乎所有指責的矛頭都對准了證監會。但也正是從這個被認為「推倒重來」的點位,中國滬深股市展開了一輪令人目瞪口呆又屢屢遭遇打壓的牛市行情,最高漲幅超過500%。
作為金融專家,尚福林深刻認識到,股權分置作為重大基礎制度的缺失,長期以來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影響證券市場預期的穩定,制約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發展的創新,要實現資本市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徹底解決這一制度瓶頸。
為保證股權分置改革走向成功,股改制定了兩個操作原則:一是實行試點先行,協調推進,分步實施;二是統一組織,分散決策。
2004年2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九條」,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5月31日,證監會聯合國資委發布了《關於做好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兩部委用行動來表決心。
同年6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相繼出台鼓勵基金投資、向券商注資再貸款、暫減紅利稅、暫免支付對價產生的印花稅和所得稅、允許控股股東增持、推出權證等七項利好政策。並先後推出兩批共計46家企業進行試點。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當日上證指數暴漲超過8%。
2005年8月,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9月,《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正式出台。
截至2006年年底,滬深兩市共有1269家公司完成了股改或進入股改程序,市值佔比97%。隨之滬深股市開始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由最低點998.23點上漲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點,最大漲幅為513.6%。這也成為中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位。
遺憾的是,伴隨全球金融危機的不斷加深,2007年年底開始,股市一路狂瀉。一年時間里,滬指急挫至4459.11點,暴跌幅度高達72.81%。就是當前的股票指數,雖然比他上任時漲幅超過100%,但是,市場參與者大多虧損累累。
是指數錯了還是結構依然問題多多?一切還沒有準確的答案,投資者依然在堅守中追尋。
作為股權分置的終結者,尚福林主刀完成的這一重大改革,意味著經過20年的建設,中國A股市場真正邁入了全流通時代。這也成為尚福林任職以來的最大功績。而他主持推出的中小板、創業板和股指期貨,使中國資本市場的羽翼更加豐滿,在全球也更加顯得舉足輕重。(ZK5)

『伍』 國債期貨管理辦法的文件 有哪些

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包括一下目錄:
國債期貨交易經紀機構;
國債期貨交易、結算及交割;
國債期貨經紀業務管理;
法律責任;
附 則。

『陸』 3.27國債期貨事件中,萬國證券低價位倉,違反了什麼證券期貨法規

調查結果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國債期貨「327」品種發生的事件,是一起在國債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交易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調查結果指出,實際的直接責任者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違規聯手操作、擅自超限額持倉,僅「327」 品種的持倉就超過了交易所為其核定的全部品種最高限額的一倍多。在市場異常波動價格不斷上揚的巨大壓力下,公司主要負責人明知嚴重違反交易規則,為扭轉公司巨額虧損,作出了大量拋空單打壓價格的錯誤決策,造成了市場的極大混亂。調查結果還指出,事件的另一責任者為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於2月23日上午把幾家關系戶空倉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過無錫國泰期貨經紀公司(已被中國證監會依法取消經營資格)大量違規拋空,企圖壓低價格,以達到減虧或盈利的目的。當打壓無效時,又率先空翻多,製造市場假象,擾亂市場秩序。事件之前,該公司及其空方關系戶也存在聯手操作、超限額持倉達120多萬口的嚴重違規問題。

調查結果還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對違規事件也應負一定的責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市場存在的過度投機所帶來的風險估計不足,交易規定不完善,風險控制滯後,監督管理不嚴,致使在短短幾個月屢次發生由於嚴重違規交易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在國內外造成很壞影響。

『柒』 要用它做期末論文,327國債期貨價格分析用的,有沒高手幫忙闡述一下(上漲、下降的原因。1000字左右。急)

國債327事件原因之深度分析
中證視點:強化中介責任 推進發行改革 鬆口氣 時未至 A股發行可向Facebook學什麼 山城裡的「麻辣會」 搶手的礦產信託 上交所1、管金生在最後交易日的臨收市前拋出700多萬口合約把合約價格打壓下去。但是在收市後所有未平倉的合約都要進行實物交割,他根本交割不了這么多國債。為什麼還要這么做?

事件猜測猜測:管金生在臨收市前拋出大量空單的目的有兩個:(1)促成協議平倉;(2)打壓國債期貨的價格,降低結算價格。所謂協議平倉,一般都是在多、空雙方都出現違規行為的情況下,監管者通過行政手段強制雙方平倉。協議平倉的原則一般是「賠者少賠,賺者少賺」。在327事件發生前,國債期貨市場上已經有過多次協議平倉,並且在327國債事件中多、空雙方都違規了,管金生當然不肯就這么束手就擒。於是乎,他就棋行險招,大拋空單,以造成更大的影響,使監管者和社會注意到該事件,並可能發現多、空雙方都違規的事實,從而迫使監管者再次行政干預,促成協議平倉。因為協議平倉時的價格一般是以收市日的結算價格為參照的。所以,如果大量拋單的兩個目的都達到的話,管金生就可能不僅減少了自己的損失,還能把多頭主力(中經開)也拉下水,以解心頭之恨。

金融背景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貼補率的博弈1994年,國內面臨兩位數的高通脹壓力,銀行儲蓄利率達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國債自然少人問津,當時公布的保值貼補率為8%,而且每月都不斷上升,到12月突破兩位數,受此刺激,「327」國債期貨的價格開始直線上漲。從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漲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漲了20%多。

當時,國債期貨保證金的標準定在2.5%,也就是繳納250萬保證金可以做1億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漲幅度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買入者已經有了相當於本金十餘倍的暴利!投資機構能日進千萬,欣喜若狂。當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某機構客戶代表上午打電話給公司本部,要求再想辦法籌資,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萬進去,但過了一小時後,該客戶電話再次打回本部,告訴那邊說:你那1000萬不用籌了,我這邊剛才已經賺出來了!「327」國債應該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補貼率,每百元債券到期應兌付132元。與當時的銀行存款利息和通貨膨脹率相比,「327」的回報太低了。

內部傳言於是從1995年2月初開始,市場上開始傳聞財政部又將提高保值貼補率,「327」國債將會以148元兌付。面對傳聞,市場出現了急劇分化,權傾一時的國內證券界「教父」人物,時任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認為,宏觀調控三年的三大目標第一條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因此沒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貼補率,而且財政部也沒有必要為此多支付10多億元的利息,使財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觀點代表了當時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們把寶都押在做空上。

這個時候,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開始進場堅定地做多,當時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中小散戶和部分機構也做多,他們的看法就是通貨膨脹短期內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貼補肯定會漲,327國債的兌付價也會跟著漲。到當年的2月中旬,「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市場界限已經清楚的劃出來了:滿山遍野的散戶和中小機構,跟著「多頭司令」中經開做多;萬國證券和遼國發等一批機構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約每漲跌1元,萬國的賬面上就將浮動4億元的盈虧。有知情者後來評論說,其實這個時候,多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由對政策預期的差異變成了市場上的資金博弈。

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約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國債利率消息剛面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債期貨就出現了振幅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許多違規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在「327」國債的前期交易中,萬國證券預期已經形成錯誤,當出現無法彌補的巨額賬面虧損時,乾脆以攪亂市場來收拾殘局。事發後第二天,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頒布了《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國終於有了第一部具有中國性效力的國債期貨交易法規。但卻太晚了。

保證金規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極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規定客戶保證金比率是2.5%,深交所規定為1.5%,武漢交易中心規定是1%。保證金水平的設置是期貨風險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證金就能買賣2萬元的國債,這無疑是把操縱者潛在的盈利與風險放大了40倍。這樣偏低的保證金水平與國際通行標准相距甚遠,甚至不如國內當時商品期貨的保證金水平,無疑使市場投機成分更為加大,過度炒作難以避免。

缺乏規范管理和適當的預警監控體系。漲跌停板制度是國際期貨界通行的制度,而事發前上交所根本就沒有採取這種控制價格波動的基本手段,出現上下差價達4元的振幅,交易所沒有預警系統。當時中國國債的現券流通量很小,國債期貨某一品種的可持倉量應與現貨市場流通量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並在電腦撮合系統中設置。從「327」合約在2月23日尾市出現大筆拋單的情況看,交易所顯然對每筆下單缺少實時監控,導致上千萬手空單在幾分鍾之內通過計算機撮合系統成交,擾亂了市場秩序,鑽了市場管理的空子。

管理漏洞管理漏洞,透支交易。中國證券期貨交易所以計算機自動撮合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來控制風險,而非「逐筆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絕透支交易。交易所無法用靜態的保證金和前一日的結算價格控制當日動態的價格波動,使得空方主力違規拋出千萬手合約的瘋狂行為得以實現。

監管職責監管職責不明確。中國的國債期貨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辦法》頒布前,中國一直沒有在法律上明確國債期貨的主要主管機構。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並參與制定保值貼補率,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審批和例行管理,並制定和公布保值貼補率,證監會負責交易的監管,而各個交易組織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監管。多頭監管導致監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現監管措施上的真空。

『捌』 國債期貨的期貨交易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2013年9月2日宣布,國債期貨上市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已經就緒,首批三個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將於9月6日上市交易。
國債期貨是一種金融期貨,在中國期貨市場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謂是中國金融期貨的先驅。中國的國債期貨交易試點開始於1992年,結束於1995年5月,歷時兩年半。
1992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最先開放了國債期貨交易。上交所共推出12個品種的國債期貨合約,只對機構投資者開放。但在國債期貨交易開放的近一年裡,交易並不活躍。從1992年12月28日至1993年10月,國債期貨成交金額只有5 000萬元。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對國債期貨合約進行了修訂,並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國債期貨交易。1993年12月,原北京商品交易所推出國債期貨交易,成為中國第一家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商品期貨交易所。隨後,原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和武漢證券交易中心等地方證交中心也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第二季度開始,國債期貨交易逐漸趨於活躍,交易金額逐月遞增。1994年結束時,上交所的全年國債期貨交易總額達到1.9萬億元。1995年以後,國債期貨交易更加火爆,經常出現日交易量達到400億元的市況,而同期市場上流通的國債現券不到1 050億元。由於可供交割的國債現券數量遠小於國債期貨的交易規模,因此,市場上的投機氣氛越來越濃厚,風險也越來越大。
1995年2月,國債期貨市場上發生了著名的「327」違規操作事件,對市場造成了沉重的打擊。1995年2月25日,為規范整頓國債期貨市場,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聯合頒發了《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2月25日,中國證監會又向各個國債期貨交易場所發出了《關於加強國債期貨風險控制的緊急通知》,不僅提高了交易保證金比例,還將交易場所從原來的十幾個收縮到滬、深、漢、京四大市場。
一系列的清理整頓措施並未有效抑制市場投機氣氛,透支、超倉、內幕交易、惡意操縱等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國債期貨價格仍繼續狂漲,1995年5月再次發生惡性違規事件—「319」事件。
1995年5月17日下午,中國證監會發出通知,決定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各交易場所從5月18日起組織會員協議平倉;5月31日,全國十四個國債期貨交易場所全部平倉完畢,中國首次國債期貨交易試點以失敗而告終。

『玖』 我國需要建立國債期貨市場嗎

以下僅供參考:

債券交易最大的風險就是利率風險,利率風險也是最難把握的風險。有了國債期貨之後,投資者可以構造出與利率風險無關的債券投資策略。建立債券組合的時候,運用國債期貨或者利率期貨對沖掉利率風險,使得整個組合的價值變動與利率的漲跌無關,這就是利率中性的債券投資策略。因此只要處理好債券的信用風險和個體風險後,利率市場中性的債券投資策略可以讓投資者在利率上漲和下跌中通過風險管理獲取穩定收益。

(一)債券現貨市場得到了充分發展,達到了恢復國債期貨的規模要求。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債期貨交易的順利開展必須以一定規模的現貨市場為支撐。各國開展國債交易之初,其國債佔GDP的份額大致為14-45%。目前,我國國債規模佔GDP的份額約為15%,這樣的一個比例甚至高於韓國開展國債期貨時候的水平(14.4%),與德國、巴西等國(約20%)比例相當。因此,國債規模已不是制約我國國債期貨交易的主要障礙。從發行方式和品種的期限結構上看,2001年開始發行15年至30年的長期國債,並採用貼現方式發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品種。從發行方式上,短期國債改集中發行為滾動發行。這一切進一步增強了國債市場供求的均衡性。

(二)出於規避利率風險的要求,迫切要求發展國債期貨交易。目前國內利率化的步伐在加快。2005年底央行宣布貸款利率上浮區間徹底取消。去年一年隨著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節奏,市場利率也處於不斷的漲跌變化之中,利率風險已成為企業、居民、機構投資者不能迴避的金融市場風險之一。據上海期貨交易所統計,由於銀行准備金利率波動,導致國債現貨市場價格大幅下跌,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29日,債券市場市值損失為2451.6億元。而我國目前對沖利率風險的工具十分缺乏,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對利率風險管理的強烈需求。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包括持有巨額國債的商業銀行,迫切需要建立以利率衍生產品為基礎的、對利率風險進行動態、主動的風險管理模式。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國債期貨是最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很多國家在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開之前,就已建立了國債期貨市場。美國在1986年才實現了利率的完全市場化,但此之前,美國早已上市了2年、5年、10年、30年期等長期國債期貨合約以及短期國庫券期貨合約。日本在1985年實現國債利率市場化的同時,就及時推出了10年期國債期貨交易,而日本1994年10月才實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

(三)機構投資者隊伍發展壯大,從事期貨業人才與經驗的積累,為國債期貨交易的恢復提供了基礎條件。我國債券市場機構投資者隊伍近年來不斷壯大。2003年末在中央國債公司開戶從事債券業務的機構投資者開戶總數已達2895戶,基本涵蓋了中國金融體系內的各類機構。特別是近幾年,通過專業培訓資質考試及長期實踐,期貨市場從業人員的素質明顯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支對期貨業務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期貨管理人員、經紀人與投資隊伍。

(四)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統一的有關期貨監管的法規與體系,為恢復國債期貨交易確立了制度保證。吸取1995年「3.27」風波的教訓,結合中國期貨業的整頓和發展,有關部門1999年以來陸續出台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與其相配套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我國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統一的法規體系,整個市場的發展也步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良性發展軌道。在此期間,從中央到地方,對期貨業務的監管隊伍基本形成,監管經驗得到不斷的積累。

『拾』 國債期貨「327事件」的來龍去脈

327是一個國債的產品,兌付辦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貼息。由於保值貼息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該產品在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投機價值,成為了當年最為熱門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發的327案,,民間則將2月23日稱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解釋:327是國債代號,並不是案發當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2.23)

事件發展經過
1995年時,國家宏觀調控提出三年內大幅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時段,通脹率已經被控下調了2.5%左右。眾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國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這三年裡,保值貼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據這些數據,時任萬國證券總經理,有中國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的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不可能上調,即使不下降,也應維持在8%的水平。按照這一計算,327國債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因此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遼寧國發集團,成為了市場空頭主力。
而另外一邊,當時的中國經濟開發有限公司,隸屬於財政部,有理由認為,它當時已經知道財政部將上調保值貼息率。因此,中經開成為了多頭主力。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空頭判斷徹底錯誤。當日,中經開率領多方借利好大肆買入,將價格推到了151.98元。隨後遼國發的高嶺、高原兄弟在形勢對空頭及其不利的情況下由空翻多,將其50萬口做空單迅速平倉,反手買入50萬口做多,327國債在1分鍾內漲了2元。這對於萬國證券意味著一個沉重打擊——60億人民幣的巨額虧損。管金生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在收盤前八分鍾時,做出避免巨額虧損的瘋狂舉措:大舉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做空國債。下午四點二十二,在手頭並沒有足夠保證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發難,先以50萬口把價位從151.30元轟到150元,然後把價位打到148元,最後一個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把價位打到147.40元。而這筆730萬口賣單面值1460億元。當日開盤的多方全部爆倉,並且由於時間倉促,多方根本沒有來得及有所反應,使得這次激烈的多空絞殺終於以萬國證券盈利而告終。而另一方面,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則出現了約40億元的巨額虧損。
2月23日晚上十點,上交所在經過緊急會議後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是異常的無效的,經過此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這也就是說當日收盤前8分鍾內多頭的所有賣單無效,327產品兌付價由會員協議確定。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萬國證券的尾盤操作收獲瞬間化為泡影。萬國虧損5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
2月24日,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國債期貨交易的監管問題作出六項規定,,即1、從2月24日起,對國債期貨交易實行漲跌停板制度,2、嚴格加強最高持倉合約限額的管理工作,3、切實建立客戶持倉限額的規定,4、嚴禁會員公司之間相互借用倉位,5、對持倉限額使用結構實行控制;6、嚴格國債期貨資金使用管理。同時,為了維持市場穩定,開辦了協議平倉專場。

閱讀全文

與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轉債的轉股價格調低對股價 瀏覽:578
簡述證券融資活動的作用 瀏覽:53
貴金屬證監會 瀏覽:688
天富期貨有限公司上海營業部 瀏覽:216
秘魯外匯中國銀行多久收到 瀏覽:171
呼白酒業福大量大價格 瀏覽:490
雙匯發展歷史價格 瀏覽:459
上海證券報藏波 瀏覽:126
獅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938
什麼是b輪融資 瀏覽:79
非融資擔保公司風險指標 瀏覽:511
股票有哪些盤 瀏覽:667
國企幹部能否參股非上市公司 瀏覽:499
用於引進設備和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瀏覽:563
融資融券承做 瀏覽:479
怎樣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267
2015年3月天津汽油價格 瀏覽:620
融資融券華泰網上開通 瀏覽:489
不同形態的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不同 瀏覽:153
元理財基金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