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世界糧食都在漲價,為何糧食的價格會越來越貴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非就是衣食住行這四個字,民以食為天,糧食的價格一直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一個問題,聯合國糧農署表示,自九月份以來,世界糧食價格已經連續四個月上漲,糧食價格上漲幅度比較大的是穀物和植物油,在這兩種植物的帶動之下,小麥的價格也上漲了5.1%。全球糧食價格之所以會上漲,一方面是因為上半年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蝗災肆虐,再加上如今種植糧食的成本也在逐漸上升,糧食價格上漲也是必然趨勢。
我國糧價相對穩定雖說全世界糧食的價格都在上漲,但是我國不需要太過擔心,目前相對來說,我國儲備梁非常充足,就算2到3年的時間,不生產任何糧食,我國的儲備糧也夠全國人民生活所需,所以當糧食價格上漲過快的時候,我國就會開放儲備糧,從而遏制糧食價格上漲過快的情況。更何況今年夏季我國糧食又是大豐收,相比去年增加了120萬噸。但是我國的糧食價格也要受到國內期貨市場以及糧食進口價格的國際影響,所以在全世界糧食都漲價的情況之下,我國糧食雖說也會上漲,但漲幅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是一些副食品,比如說玉米,大豆等糧食的價格,就難以保證了。不過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我國是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所以對於這方面有一定的話語權。
⑵ 為什麼粳米期貨不漲
因為產量高,市場大。
可以從產量和市場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我們從產量來分析,以主糧之一的粳米產量為例,大約是大米產量的三分之一,產量來說並不低。而且產業較為集中,主要產量集中在東三省和江蘇,全國粳米產量90%以上產自這四省。
拓展資料
1.從市場角度來分析,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各國均已停止糧食出口,導致糧食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浮動偏大,不過我國的糧食市場卻呈現較為祥和的態勢。粳米期貨的價格一直在3200元/噸到3700元/噸之間搖擺,在國外粳米價格升高的時候,我國的粳米價格卻平穩度過。產業企業對於主糧市場認知明確,因此對於粳米價格的把握比較精準,能夠穩定粳米市場價格。
2.今年很多國家都禁止了糧食出口,中國也不例外,這使得主要的糧食安全問題繼續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實際上,中國在糧食產量和糧食儲備方面並不害怕國外糧食市場動盪的影響。即使在疫情期間,也沒有哄抬物價,這既保證了社會穩定,也體現了中國的糧食儲備和應對糧食危機的早期應對措施。
3.事實上,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糧食危機就出現了相關問題。國外主糧市場因社會、經濟等因素造成價格混亂,但我國主糧市場價格,尤其是粳米價格,一直保持穩定。穩定,這直接關繫到工業企業對粳米期貨市場的控制。從數據上看,我國小麥儲量已達5000萬噸,大米儲量幾乎是小麥儲量的兩倍。直到今年7月,中國大米市場還沒有出現動盪。
4.盡管今年受疫情、洪澇等大量風險影響,我國糧食市場仍保持平穩。以秈稻回收價格為例,一直在1.25元/公斤到1.45元/公斤之間,與往年的價格相差不大。從7月份主糧生產企業來看,大部分米廠處理庫存,市場需求並未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因此,不必擔心國際主糧安全危機對我國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要影響。
5.在價格方面,中國不僅沒有受到國外主食安全危機的影響,導致價格上漲,反而呈現下降趨勢。 2019年底,產量大省黑龍江省糧食局也第一時間向農民下發糧食銷售通知。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7日,我國大米拍賣成交率低於15%,可以證明市場供求關系穩定。 2020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大米122.03萬噸,同比減少。
⑶ 國際糧食期貨價格紛創新高,對中國糧價影響有多大
對我們國家糧食的價格其實是不會產生任何的影響的,我們國家目前已經擁有了雜交水稻的技術,而且國內的糧食產量每年都在增長,除此之外中國的糧食的儲存量也是非常豐富的。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關注到了,糧食價格在國外已經出現了非常大的波動,而且糧食價格已經成為了其他發達國家生活所面臨最大的一個成本。世界是一體的,世界的經濟是聯通的,但是我們國家並沒有受到相關的影響,因為我們國家對於糧食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
從這幾年的數據就可以看得出來,中國的糧食產業不斷的創造著記錄,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技術實力已經越來越輕,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國家已經出現了規模化的生產,所以才會不斷的創造著記錄,這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是最大的一個利好。
糧食安全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不僅僅在我們國內已經得到了應用,而且在其他國家也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雖然雜交水稻是比較難吃的,但是我們面臨糧食價格出現上漲的情況下,肯定是會優先考慮的。
⑷ 糧食期貨價格如果買跌的多,第二年會不會影響市場糧食價格
期貨里每個月有交割日,漲跌也不一樣。不會到第2年。
⑸ 全球糧價連漲10個月,糧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民以食為天,糧食可以說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東西,無論是什麼樣的身份地位都離不開它。如今全球糧價上漲已經10個月,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天氣惡劣,全球天氣變化導致主要的產糧國產量降低,供不應求的狀況出現,致使全球的兩家上漲。多個國家出現了乾旱的狀況,加上疫情的影響使得很多地方的運輸和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從而引起了全球性的糧食短缺導致了價格的上漲。
地球母親對我們一再的包容和忍讓,但是總有人不斷地向她索取,不斷地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如今的天氣乾旱,全球氣候的大轉變,正是她給我們的警示,提醒我們應該適可而止,應該想辦法補救已經‘受傷’的自然環境。為了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出努力。
⑹ 國外糧食期貨價格比國內低
國際農產品價控制在西方壟斷集團手中,價格低的原因是政府給予農民巨額的補貼高達40%,而中國只有收儲而且只有有關系的或者是符合某種標準的才能被國家收購,所以國內的價格比國外高,從而導致了大量的進口大豆,國內的大豆行業已經面臨崩潰,最後有被國外大集團壟斷收購的危險。
⑺ 糧食期貨今日價格玉米價格
摘要 你好呢,糧食期貨今日價格玉米價格如下
⑻ 什麼是糧食期貨價格
期貨是一種分散風險的工具.不能規避風險,只能確定風險.具體到糧食期貨價格,他是指雙方約定在未來某個確定的日期把糧食賣給對方的價格.
⑼ 哪裡能查到糧食的期貨價格啊
中證網。
http://www.cs.com.cn/qhsc/
你可以去看看。
行的號求給分。
⑽ 我想知道2016年東寧玉米大豆價格多少
2016年玉米價格市場行情走勢分析預測,最新專家分析玉米行情
2015年10月19日 來源:玉米價格信息網 標簽:2016年玉米價格預測,最新專家分析玉米行情
玉米(來源於網路)
由於國內收儲是敞開收購,一些品質不高的農產品流入國庫,但出庫拋售時,下游消費企業卻因此不願買單,情願用進口農產品原料。
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應做調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盡量減少價格支持政策對市場的扭曲,扭轉價格倒掛現象。
眼下秋糧收獲臨近尾聲,今年又是一個豐產之年,往年這個時候期貨市場開始炒作收儲托市價格,但今年卻一反常態,玉米等農作物的價格連連下挫,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已創出年內新低每噸1760元。
原來,國家發改委、糧食局、財政部、農發行等部門聯合近日發出通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為1元每斤,這比去年臨儲價格每市斤最多調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
新農作物上市後最大的去向是國家收儲,冠通期貨指出,國家收儲價格下滑10%將至少帶動新糧價格下滑10%,這導致了農戶種植效益下降。
山東種糧大戶荊茂祥就面臨豐產但不豐收的窘境,他透露自己2000多畝秋玉米豐收了,產量較往年每畝增產200斤以上,畝產達到1300斤左右,老荊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去年一斤玉米能賣一塊多,但是現在玉米價格每斤只有七、八毛錢,荊茂祥測算,今年玉米一畝地少賣200多元,全年統算起來,2040畝地少收入40多萬元。
目前,荊茂祥們還在等待收購的執行,而就在他們等待觀望之時,國際農產品卻依然大搖大擺流行於市,這是因為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已全面高於國際市場,到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麥、玉米等主糧價格均超過國際市場的50%,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的進口完稅價每噸大體比國內低1000元,導致農產品進口不斷增加,出現了「邊進口、邊積壓」、「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現象。
難進難出倉滿為患
價格下跌讓農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這並不影響市場上供應過剩的格局,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年部分農產品出現了倉儲難題。
秋糧收購高峰已經來臨,目前產糧區正做著騰倉並庫的准備,臨儲農產品也在加緊拍賣拋售。
然而,在庫內的儲糧卻難拋售。
10月9日進行的國儲黑龍江玉米拍賣結果顯示,本次拍賣計劃銷售玉米234.4萬噸,實際成交3.37萬噸,成交率僅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僅為0.08%。
其實,今年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據統計,今年臨儲玉米拍賣至今累計成交566.9萬噸,進口玉米累計成交14.8萬噸,跨省移庫玉米累計成交僅1.88萬噸。經過近兩年的拍賣,2012年的3083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2137萬噸,2013年的6919萬噸臨儲玉米已成交915萬噸。
在玉米之外,其他農產品亦面臨同樣的拋儲難題。
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臨儲早秈稻拍賣周期中,每周進行一次拍賣,每周投放量大約在50萬噸左右,但是成交並不理想,流拍現象居多,除了與進口大米配額掛鉤的那次拍賣成交比較活躍,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並且成交率非常低,其餘全是流拍。
市場人士指出,大量農產品堆積在國家糧庫賣不掉,就會佔用庫存,進而影響市場價格,也會造成新一季糧食上市後,收購量有限。
對此隱憂,10月8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15年秋糧收購和秋季安全儲糧工作並開展專項檢查的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目前中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通知》還指出,糧食主產區倉容不足矛盾突出,個別地區老舊倉房「帶病儲糧」現象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安全儲糧設備欠缺、技術措施落後,特別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相當一部分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產隱患以及秋季結露、結頂霉變的風險;南方部分地區倉外罩棚儲糧的糧溫持續偏高,蟲霉防治難度大;由於調銷不暢,還有部分糧食超期儲存,影響庫存糧食質量安全。
據國家糧食局最新統計數據,今年我國夏糧產量再創新高,達到2821億斤,同比增加了89億斤,目前夏季收購旺季基本結束,而秋糧收購拉開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蘇等6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9億斤,同比增加8億斤。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糧食產量達6.07億噸,而商品糧數量為3.98億噸,相比之下,巨大的糧食倉儲倉容缺口顯現出來。
黑龍江省糧食局倉儲處處長王國富也對媒體透露:「按照全省現有糧食收儲能力計算,扣除庫存,只有200億斤左右的收儲能力可供收購秋糧。按照下一個收糧季1400多億斤的新糧保守收購量分析,將有1200億斤的倉儲缺口。」
庫存不減進口不輟
為何出現「儲糧難拍賣、庫存糧滿倉、新糧難入倉」的現象?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國內收儲是敞開收購,一些品質不高的農產品流入國庫,但出庫拋售時,下游消費企業卻因此不願買單,情願用進口農產品原料。」
2015年中國夏糧實現「十二連豐」。2014年,我國糧食生產量連續兩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糧食進口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其中2014年中國大豆進口7140萬噸,同比增長12.7%。同時2014/2015年度以來,中國累計進口玉米535萬噸,同比增長64%;累計進口高粱達909萬噸,同比增長175%;累計進口大麥856萬噸,同比增長107%。2015年前7月進口糧食7256.8萬噸,同比增加22.4%。
小麥圖片(來源於網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正曉在《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佔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
下游企業也傾向於采購低價進口農產品,這樣就導致儲糧難拍賣,甚至新糧難入倉。
「中國進口的大頭是大豆,大豆主要滿足谷內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日益增加的需求。近年來穀物進口也有所增長,其中用於釀酒和飼料的大麥、高粱佔比較高。這是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缺口所致。」李國祥說,「不過,對於部分農產品的庫存糧滿倉,進口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供求格局失衡才是。」
以玉米為例,目前,中國玉米進口實行進口配置制度,進口配額每年維持在720萬噸,佔2015年國內消費量的比重為4.36%,而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出口量非常小。「因此,中國玉米進出口對國內供需的影響較小,玉米主要以自產自銷為主。」李國祥說。
從供給上看,國內玉米產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維持在6%左右,供給壓力劇增。相關機構發布的報告將2015/20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預測值下調至2.29億噸,較早先預測值調低300萬噸。不過調低後的玉米產量仍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較上年產量增長6.2%。
從需求上看,玉米深加工及飼料消費持續低迷。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生豬存欄連續9個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4%,能繁母豬連續22個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9.4%。深加工方面,6月以來,加工行業虧損情況不斷擴大,近日亞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大成生化被曝拖欠農民糧款上億,頻臨破產,後由吉林省政府接盤。整個產業來看,企業澱粉加工虧損在每噸350至400元,行業的開工率只有50%左右。
倒逼政策改革
價格是調節供需平衡的關鍵,但是在政策干預下,價格調節機制失效了。
由於臨儲政策的保護,玉米價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1元左右,即使玉米年年豐收,國內市場已經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農戶也意識不到過剩的市場關系,良好的種植效益不斷刺激農戶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全國玉米產量逐年上升,打破了以往玉米市場供需相對平衡的結構,造成了供需過剩、國儲庫存高企等問題。
市場人士指出,現在國貨入庫已經出現困難,未來國貨入市能否競爭得過洋貨仍是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