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牌價依據什麼定的

外匯牌價依據什麼定的

發布時間:2022-04-11 15:00:16

『壹』 外匯交易牌價,了解這個的朋友請說說!

外匯牌價即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這種價格在同一天中不變,不同日期則價格可有變動。

國家統一管理外匯的機構公布的本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在中國,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每日公布人民幣對其他主要國家匯率的中間價。習慣上,與「匯率」、「匯價」、「外匯行市」等同義。在我國,外匯牌價採取以人民幣直接標價方法,即以一定數量的外幣摺合多少人民幣掛牌公布。每一種外幣都公布3種牌價,即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而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買入價和賣出價:兩者均是從銀行的角度出發,是針對報價中的前一個幣種而言的,即銀行買入前一個幣種的價格和賣出前一個幣種的價格。

現鈔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外幣現鈔、客戶賣出外幣現鈔的價格。

現匯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外幣現匯、客戶賣出外幣現匯的價格。外幣現匯是指其實體在貨幣發行國本土銀行的存款賬戶中的自由外匯。主要由國外匯入,或由境外攜入、寄入的外幣票據,經銀行托收,收妥後存入。外幣現匯就是從國外匯入的、沒有取出就直接存入銀行的外幣,它包括從境外銀行直接匯入的外幣、居民委託銀行代其將外國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金融債券、外國銀行存款憑證、商業匯票、銀行匯票、外幣私人支票等托收和貼現後所收到的外幣。

現匯:指由國外匯入或從國外攜入的外幣票據,通過轉賬的形式,入到個人在銀行的賬戶中。
現鈔:指外幣現金或以外幣現金存入銀行的款項。

中間價:不對個人,指銀行通過外管局的基準價制訂本行牌價的標准,一般是本行現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

外匯牌價的形成機制

外匯牌價的形成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管理、銀行結售匯制度安排以及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等密切相關,而這些環節又是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的關鍵性內容。自1994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種制度在銀行外匯牌價形成過程中具體體現為:美元、日元等幾種主要貨幣的中間價是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價格加權平均得到,這反映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加權平均後的交易價格作為境內惟一的基準匯價,「單一」屬性由此體現;中央銀行為平衡外匯供求、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往往需要入市干預,因此人民幣匯率是「有管理的」;而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客戶與銀行之間的匯率有一定的波動范圍,說明匯率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存在一定幅度的「浮動」。

『貳』 國際各幣種匯率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

所謂名義匯率,是指在外匯市場上進行日常交易時使用的外幣價格,即外匯牌價。
所謂有效匯率,是指由貿易權重確定的外幣的加權平均價格。IMF組織測算成員有效匯率時,一般選擇該國前20名貿易夥伴國,按照每一貿易夥伴國在該進出口貿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確定貿易權重,該國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等於這20個國家本幣對所求外幣的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將名義有效匯率剔除該國當年的物價上漲因,就得到實際有效匯率。由於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了本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變動,而且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與單純運用名義匯率相比,能夠更加全面地反一國貨幣的對外值。如果一國的實際有效匯率上升,意味著該國的貨幣對外貶值較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對外貶值的平均幅度更大,該國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相對提高,有利於出口不利於進口,貿易收支容易出現順差,反之則相反。
例如,l美元=110日元,表示美元與日元的兌換比率為110,1美元可換110日元,或110日元可兌換成 1美元。在國際經濟交往中,時常要進行貨幣之間的兌換。例如,日本進口商要進口10萬美元的美國設備,就必須先將1100萬日元兌換成10萬美元,再支付價款。目前,在國際外匯幣場上,出現了許多脫離這種經濟交易的外匯買賣。例如,某人買進該種貨幣,待匯率上升之後,再以高價賣出,從而獲取大量利潤。因此,外匯成了投資獲利的工具。

『叄』 人民幣匯率價格是如何確定的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即期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銀行掛牌匯價的最重要參考指標。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施後,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自2006年1月4日起,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和港幣對美元匯率套算確定。 採納哦

『肆』 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依靠什麼標準定的

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產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借貸說是美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慾望。這種慾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制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產說闡述了金融資產的供求對匯率的決定性影響,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伍』 什麼是外匯牌價

外匯抄牌價(exchange
quotation),即外匯指定襲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這種外匯牌價實時變動,即使同一天牌價也有所不同。
在我國,外匯牌價採取以人民幣直接標價方法,即以一定數量的外幣摺合多少人民幣掛牌公布。每一種外幣都公布4種牌價,即現匯買入價、現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現鈔賣出價。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而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基準價是主要貨幣才有,如美元、英鎊、歐元、日元、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新台幣、韓元、泰國銖、林吉特、盧布、南非蘭特、紐西蘭元、新加坡元、瑞典克朗、丹麥克朗、澳門元、港元等。

『陸』 每日的外匯牌價到底是由哪個部門發布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還是央行

你好
我想我們可以弄清楚,外管局和央行他們之間的職責關系就清楚了。
外管局是:研究提出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和防範國際收支風險、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議;研究落實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的政策措施,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供製訂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建議和依據

所以的外匯牌價都是由我們的央行統一發布,也就是說,你到各大銀行網站或者櫃台去看到的外匯牌價,其實數據來源都是央行。
外管局只有建議權。

『柒』 匯率是怎麼確定的,由誰確定的

匯率不是誰確定的,是實在存在的一個東西。

兩個島,互相分隔,永不見面。A島發行貨幣,1塊錢買1個雞蛋。B島也發行貨幣,1塊錢買2個雞蛋。有一天,科技突然發達了,可以通船了,然後他們互相知道了對方的存在,然後就去貿易啊(換東西嘛,總有土特產的)。

但發現各自有各自的貨幣,不通用啊,怎麼辦?然後發現兩個島上都產雞蛋,就以雞蛋為標准。發現這個匯率確定為2:1最合適,誰也不吃虧。

至於匯率為什麼會變呢,因為有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情況啊。你想嘛,如果A島的人想歪招,拚命印不值錢的鈔票,然後去買B島辛辛苦苦生產的雞蛋,B島不就吃大虧了?所以啊,匯率是浮動的。如果A島亂印鈔票,這個匯率可能就會變成10:1,或者100:1,或者更高。這樣,才可以保證公平啊。

(7)外匯牌價依據什麼定的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8]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各國匯率政策的影響。

經濟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上升(直接標價法),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本國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

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捌』 中國人民銀行每天公布的外匯牌價是怎麼確定的

央行會在工作日公布人民幣對主要貨幣的牌價。因為我國是實行有浮動的外匯管制,內所以容人民幣的價格主要通過每天的銀行間市場和匯兌情況,以及人民幣對央行圈定的一攬子貨幣的比價來確定。但是,波幅在千分之三之間。各家銀行目前都是嚴格按照央行的匯率在市場上對客戶進行買賣。但是,外匯之間的報價就不一樣了,主要是通過OTC市場的報價,然後加上各家銀行的點差,形成各自的價格。但是因為市場的競爭激烈,所以各家銀行的外匯報價趨同。但是如果你同時打幾個電話到不同的銀行,你會發現各家銀行的外匯中間價還是有少許不一樣的。

『玖』 外匯報價是怎麼產生的

外匯報價是銀行依據自己的外匯負債(即存款)和外匯資產的風險控制標准來決定的。為了防止擠兌或者其它的風險,銀行的外幣儲備必須有多樣性,這給銀行的經營帶來了極大的市場風險,所以一般的銀行針對其持有的每一種外幣都會有一個風險控制額度。

比如說一億美元(風險控制額度±10%),當某種貨幣的持有量高出或者少於風險控制的允許范圍的時候,銀行就必須對外平盤,使得該貨幣的持有量處於可控風險的額度內,這時候銀行會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以及自己所希望的市場價格和自己所需要的數量來制定自己對於該貨幣的報價,這個報價可能會和其它銀行的報價相近,也可能會和其它銀行的價格相差很遠。

當某種貨幣的匯率對於銀行非常有利的時候,銀行會考慮以這個價格來交易這種貨幣,但是由於存在數量、期限等諸多問題,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路透社和bloomberg看見的報價都是協議價,或者意向價,是否能夠按照這個價格成交,還是未知數。銀行向自己的客戶的報價,往往是銀行可以接受的、又容易立刻對外平盤的價格,並且在數量上,遠小於自己在這種貨幣上的風險控制額度,一旦出現客戶的交易量過大的時候,交易員會告訴你另外一個價格。

外匯的交易是詢價交易,也叫協議交易,銀行對外的報價也是獨立的,銀行針對每一個客戶的報價也都是獨立,我們所看到的報價,大多是綜合多個銀行的報價集中體現出來的,對於交易的獨立個體,銀行可以單獨向這個個體報價,當然銀行也可以針對某個特定的群體報價。

雖然整個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超過2萬億美元,但是絕大多數交易員或者報價員在交易的時候有交易額度授許可權制,一旦他在這個時間段的交易額度不夠了,她還會冷冰冰的告訴你,「現在沒有價」。

目前報價方式

詢價:發出詢價價格,等待其它銀行回應,或者向某一個特點的目標(其它銀行、經紀商、客戶)發出詢價價格,等待其回應,這個價格會體現在路透社或者bloomberg的終端上,同時也會體現在他們的通訊系統中。這個價格是個單向的價格,這種報價方式往往發生在交易員(dealer)的規定的授權額度或者某種貨幣風險控制額度不足的時候。

報價:報出自己目前的買賣價,等待他人的回應,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某些保證金交易平台、銀行網站上看到的報價,因為報價人並不知道你是買還是賣,這種報價直到報出該價格的交易員(dealer)的授權額度滿了或者該貨幣的風險額度達到一定的水平了以後該交易員的報價才會改變。

撮合價:一般發生在經紀商的對外報價中,經紀商會將價格最相近(但不一樣)時間最相近(可能是同一時間)的兩個報價放在一起進行撮合,然後對外報 價,等待交易雙方的回應。由於這里有個數量的問題,所以一般情況下經紀商會提出自己所希望數量要求,如果經紀商非常想促成交易雙方的交易那麼他會用自己的資金補足數量上的差異,這個價格也會體現在路透社或者bloomberg的終端上。

中國國內外匯報價

在我國,外匯牌價是指外匯指定銀行的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所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各分行、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這種價格在同一天中不會變動,但在不同的日期則可能有變動。

投資者所知的「個人外匯買賣行情」,則是外匯指定銀行所顯示的外幣與美元之間的交易價格,以及美元之外的兩種外幣之間的交叉匯率。這種價格是不斷變動的,類似於股市行情的不斷更新,因此這種價格在一天中有最高價和最低價。「個人外匯買賣行情」實際上是國際外匯市場在國內某地區、某外匯指定銀行的局部延伸,它作為能即時成交的「市場價格」,變動性較大。

需要注意的是,匯率的報價是由銀行等做市商根據外匯交易市場的實時行情報出來的,類似於路透社這樣的外匯交易終端平台,其撮合的也只是做市商和做市商所報出來的外匯價格和數量,普通的機構和個人由於在交易數量上很難達到條件,因此根本進不了這些終端平台,更不可能直接成交,只能接受經紀商或銀行的報價,才能同經紀商或銀行達成交易。

與交易者進行交易的不是另外一個交易者,而是銀行或經紀商。即使交易者在經紀商那裡開設賬戶並進行交易,經紀商也多數是在跟國際性大銀行進行交易,當國際性大銀行內部的外匯買賣產生溢出現象時,才會將多餘的買盤或賣盤及其價格,拿到路透社交易系統里去詢價和交易,為交易員即時顯示世界各大銀行外匯買賣的參考數據。此匯價只為參考價,不是交易者參與市場交易的成交價格。

『拾』 外匯牌價的基本概述

國家統一管理外匯的機構公布的本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在中國,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每日公布人民幣對其他主要國家匯率的中間價。習慣上,與「匯率」、「匯價」、「外匯行市」等同義。
在我國,外匯牌價採取以人民幣直接標價方法,即以一定數量的外幣摺合多少人民幣掛牌公布。每一種外幣都公布3種牌價,即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而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外匯,看似與普通大眾很遙遠,但卻與全世界每個人息息相關。外匯交易也是很多人投資或理財的一種重要形式。下面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什麼是外匯。
外匯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即有動態和靜態之分。
外匯的靜態概念,又分為狹義的外匯概念和廣義的外匯概念。 廣義的外匯指的是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此的定義 是:「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中國於1997年修正頒布的《外匯管理條例》規定:「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一國外貨幣,包括鑄幣、鈔票等;二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四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五其他外匯資產。」
外匯的動態概念,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它是國際間匯兌(ForeignExchange)的簡稱。
人民幣自誕生以後,一直屬於非自由兌換貨幣,其牌價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僅作為調控進出口貿易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人民幣牌價大致分為二個階段即改革開放前的匯率和改革開放後的匯率。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從1949年到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幣牌價不以黃金為基礎,實行管理浮動制,物價為確定匯率的依據;從1955年3月至1971年11月,布雷頓森林體系處於穩定時期,人民幣匯率在近16年時間內維持在2.4618元水平(1美元兌換);從1973年到1979年間,人民幣匯率只做過幾次調整,到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684元(1美元兌換)[1]。
改革開放後,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掛牌價和調劑價的雙軌制階段、匯率並軌後的柔性盯住美元制階段、亞洲金融危機後的剛性盯住美元制階段、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制度改革。1979年至1994年匯率雙軌制階段是人民幣貶值幅度最大的時期,由1979年的1.555元(1美元兌換)貶至1994年的8.619元(年度均價),貶值幅度達4.5倍。匯率雙軌制期間,還存在表面上面額與人民幣等值的外匯兌換券。這期間存在被政府禁止的外匯黑市,初期以炒賣外匯兌換券為主,之後直接炒賣外幣,外匯(外匯兌換券與外幣)黑市價大大高於官方規定的匯率,前期最高相差近一倍,之後漸漸回落直至接近官方掛牌價;進入1990年以後,場外交易的(黑市價)外匯價格轉向弱低於官方掛牌價,與此同時,外匯兌換券漸漸淡出市場。從1994年開始到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維持在8.27元以上(1美元兌換)。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後,人民幣漸漸進入升值階段,人民幣從匯率改革前的8.2765元(1美元兌換)升值至2007年年末的7.3046元[2],升值幅度達到11.74%。

閱讀全文

與外匯牌價依據什麼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外匯管制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323
固定換固定是金融資產嗎 瀏覽:914
平安離職傭金 瀏覽:675
內黃金星啤酒廠電話 瀏覽:269
股東紅利分配 瀏覽:800
融資顧問經營范圍 瀏覽:756
2016按揭貸款計算器 瀏覽:897
香港大田環球貴金屬怎麼樣 瀏覽:323
信託去哪家銀行買 瀏覽:5
淘寶聯盟的通用傭金是怎麼回事 瀏覽:755
2013年地方融資平台資金總計 瀏覽:666
標准股份十大股東 瀏覽:288
三科股票 瀏覽:507
借調兵器集團 瀏覽:802
你我金融是由哪家支付公司進行扣款 瀏覽:701
股權融資是直接還是間接 瀏覽:567
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一樣嗎 瀏覽:208
地方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瀏覽:206
金融許可證公司有哪些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