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旅遊帶來外匯的例子

旅遊帶來外匯的例子

發布時間:2022-04-20 13:15:37

Ⅰ 旅遊業對經濟的正面影響是什麼

1、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園林等的發展.

2、旅遊業能促使公共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3、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1)旅遊帶來外匯的例子擴展閱讀

旅遊業的弊端:

1、物價上漲: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大量的外來旅遊者湧入當地,由於湧入大量的外來遊客,雖在一定程度上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大量遊客的湧入勢必引起當地的物價上漲,而損傷了當地居民利益。

2、破壞產業結構:農業產業現仍是我國的第一大產業,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使得個人收入遠遠高於務農收入,因此大量農業人員紛紛湧入旅遊行業,從事服務業時田地荒蕪。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產業結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業

Ⅱ 旅遊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了哪些影響

對當地經濟影響:

  1. 發展旅遊產業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當地對外開放的步伐,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增值增效,通過發展旅遊業,更加有效的帶動種植業,養殖業,物農業,特色工業的發展。

  2. 農民通過參與旅遊,迅速的提高了市場經濟意識,為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思想基礎,實現了一、二產業資源的再利用。

  3. 游業所需的人才類型是多樣的,大多數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較低,培訓掌握難度比較容易。因此,就能為一部分文化水平較低的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4. 促進了商業消費,加速了經濟增長;合理和優化了產業結構部門,作為非生產性行業,帶動了其它的相關產業;跨國旅遊的飛速發展對本國的外匯收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旅遊業和旅遊活動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保存和發揚了當地特有的文化,對本地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要對本地文化內質、純粹性注意保護防止遭到破壞和退步;促進了各地區間的文化交流,相互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由於旅遊者來自於各種文化地域、旅遊者素質高低不同,要防止破壞了當地的社會風氣和安定。發展旅遊能帶來相當大的經濟首入、社會影響,對資源合理、充分的利用,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能使自然資源與生存條件共同有利的發展。只有兩者相統一,才能達到和諧共建的發展。

Ⅲ 為什麼吸引海外遊客會增加外匯收入

這個很容易理解,外國人來中國旅遊,他們帶來的是外幣而在中國國內不能直接使用外幣來做消費結算,只能到中國後去銀行及外幣兌換店將手中的外幣換成人民幣然後用於旅行支出消費,而收來的外幣自然而然就進入了國家的外匯儲備系統。

Ⅳ 為什麼旅遊的換匯率較高(請專業人士為我解答,謝謝)

旅遊換匯率是指旅遊接待國或地區提供單位貨幣的旅遊商品所換得的外匯數量。一般說來,旅遊換匯率是指旅遊接待國或地區提供單位貨幣的旅遊商品所換得的外匯數量。旅遊換匯率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的自立程度。
入境旅遊者所攜入的外幣,必須首先按照一國或地區的外匯牌價兌換成該國或地區的貨幣,方得流通和使用。因此,旅遊換匯率就與外幣兌換率是一樣的。但是,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外匯牌價是變動的,或是提高了,或是降低了。這樣,旅遊接待國或地區所提供單位貨幣的商品所換得的外匯數量,也會發生變動,或是提高,或是降低了。一般說來,經濟發展中國家的旅遊換匯率要高於其他商品出口的換匯率。

Ⅳ 為什麼旅遊外匯收入可以代表旅遊出口

因為賺取外匯本來就作為出口額啊,你有出口才有外匯收入產生啊。打個比方說 世博會 ,吸引了外國遊客來參觀,那外國遊客進來中國參觀世博會,當然是花外匯的,只不過他們把外匯兌換成了人民幣而已。這樣的一個例子,就可以看作是 我們舉辦世博會信息出口到外國,外國客人花外匯來購買門票,並參觀世博會這個產品。不管參觀位置是否在我國,只要今年的世博會是我國的產品,就是我們的旅遊出口啊。
可能你是把我們出國去旅遊當做了旅遊出口了吧?我們到國外旅遊,這是別人國家的旅遊出口啦。
我也不是很會表達,不好意思啊,希望能幫到你啦

Ⅵ 旅遊對環境的積極影響,請舉出具體例子,謝謝

1、能夠對旅遊環境進行合理開發和規劃,有助於維護和改善旅遊接待地的環境狀況。能夠保護旅遊景區的自然環境好歷史古跡。

2、旅遊的發展還能改善旅遊基礎服務設施,如機場、道路、通信、用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等的一些基礎設施。

3、採取必要措施強化環境管理,提高環境質量;強化了人們的環保意識,通過投身一大自然中,會使他們深切認識到大自然與人類自身的密切關系,從而更珍惜一草一木。

(6)旅遊帶來外匯的例子擴展閱讀:

對旅遊各方面都產生深遠影響。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增加經濟收入;增大外匯收入,平衡國際收支;優化產業結構;帶動其他行業發展;縮小地區差異;擴大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發展,節約資源等。為經濟發展構建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有助於提高民族素質,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有助於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促進科學文化的交流;增進國際交往,促進世界和平,加強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人員六棟又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Ⅶ 舉例說明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一、旅遊經濟的超前發展戰略

世界旅遊經濟實踐表明,各國在旅遊發展方式上,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超前型發展戰略;另一種是滯後型發展戰略。超前型發展戰略是旅遊經濟超越了國民經濟總體發展階段,通過率先發展旅遊業來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滯後型發展戰略是旅遊經濟發展滯後於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的水平,即在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基礎設施已形成較強體系後,自行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

超前型和滯後型發展戰略,是不同經濟條件下的世界各國在旅遊發展道路上的兩種選擇,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與此同時,兩種發展戰略的運行環境和經濟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超前型發展戰略的適應條件是:旅遊的自然和環境條件較好,旅遊資源擁有量大且旅遊產品吸引力強。適應范圍主要是:經濟基礎較好的沿海地區和旅遊資源豐厚且開發程度較高的地區。由於超前型發展戰略是建立在國民經濟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該戰略追求的不是本行業內在的經濟效益而是旅遊經濟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遊經濟的綜合性的特點,通過對旅遊業的高強度投入,全面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的興衰,已經不是旅遊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國民經濟全行業發展的問題。旅遊業的作用不僅是獲取外匯和回籠貨幣,而且已成為經濟騰飛的突破口。我們常說的「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就是這種戰略下旅遊業功能的形象化說明。

我國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產業。從產業運行環境來看,這種產業是建立在較弱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要使旅遊業在短期內形成較強的產業體系,就要加大對旅遊業的資金投入。因此,從短期效益分析,產業的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在這種情況下,旅遊業本身所具有的「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經濟特性難以充分體現。如果僅從旅遊產業自身效益分析,在國民經濟基礎較弱的條件下,旅遊產業的投入,似乎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從旅遊產業的宏觀功能去分析,以下三點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從1978年以後,我國逐漸改變對外封閉的政策,打開國門,向全世界開放。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必須尋找一個開放的「切入點」,而這個「切入點」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是一個具有特殊優勢的外向型國際性產業,它的運行依賴於世界范圍的客源不斷的注入,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廣泛地吸引世界各國的旅遊者,向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旅遊者通過旅遊這個對外窗口,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以及投資的各種有利環境,有利於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實。

其次,旅遊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旅遊產業體系的形成,涉及眾多的相關產業,對旅遊業高強度的資金投入,可以帶動一定區域范圍內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尤其對那些擁有較豐富旅遊資源的地區,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更為顯著。

最後,中國經濟大發展的歷史時期里,需要藉助國外的先進技術與設備,從國外引進技術與設備,就必須建立一大批創匯能力大、見效快的產業,以滿足技術與設備引進對外匯資金的需要。與其它產業相比較,作為外向型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在獲取外匯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外匯流入,對於急需外匯,又缺乏強有力創匯產業的國家,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舉措。

綜上所述,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使得中國的旅遊業發展必須採取超前型發展戰略,按照這種發展戰略,在評價中國旅遊產業運行質量時,不能就其產業內在效益去評價,而應從旅遊產業外部效益,特別是從波及與連帶效益去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旅遊業發展作出客觀的評價,提高對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二、旅遊經濟的推進式發展戰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遊業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的常規發展模式;一種是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的非常規發展模式。所謂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發展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內旅遊,通過國內旅遊的發展,旅遊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國旅遊,然後再發展國際接待旅遊的模式。從社會經濟背景來看,延伸發展模式的引入是內聚式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在一些國家裡,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變。在緊張工作和生活環境壓抑下,人們需要暫時擺脫枯燥的城市生活環境,到大自然中尋求精神上的調整和體力上的恢復,於是旅遊消費就成為這些國家居民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遊活動僅限於國內地域范圍,隨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改善和旅遊需求力度的增強,國內地域已不能適應旅遊活動發展的需要,人們開始走出國門,去領略異國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發達國家以國內旅遊為主的旅遊結構,不僅充分滿足了國內居民的旅遊需要。而且,伴隨著國際旅遊需求的增長,原先用於本國居民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設施,也逐漸用於接待外國旅遊者,從而出現了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局面。

所謂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再發展國內旅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再發展出國旅遊,最終形成以國內旅遊為主、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模式。這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通過國際接待旅遊的發展,來全面帶動以城市為主體范圍內的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設施的建設,逐漸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重心的國際旅遊體系。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居民的旅遊活動開始引入,成為這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和消費條件決定,我國旅遊業發展只能採用推進發展戰略模式。採用這一模式使得我國旅遊業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一是旅遊業發展以基礎和資源條件較好的城市為中心,由旅遊城市向其它地區推進,逐漸形成我國的旅遊業體系。因此,旅遊城市便構成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框架。不論是旅遊資源的開發、設施的建設,還是線路的設置、區域的劃分,都是以旅遊城市為依託的。二是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以現存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基礎,由觀光型旅遊資源為主向混合型旅遊資源推進。因此,目前中國旅遊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較為豐富的地區所構成的。三是旅遊的組織方式,是以全程旅遊路線為主體,由路線型產品向板塊型產品推進,逐步形成路線型產品為基礎,主題型產品與特種型產品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系。四是旅遊設施的建設以高等級為主體,由高檔設施向中、低檔設施推進,最終形成以中檔旅遊設施為主體,高、中、低相結合的旅遊設施體系。

三、旅遊經濟跳躍式非均衡發展戰略

旅遊經濟的跳躍式非均衡發展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跳躍式發展,所謂跳躍式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歷史階段上的超越性,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完常規發展的歷程,這是在時間意義上的發展;另一層是非均衡發展,所謂非均衡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地區布局上的不均勻狀態,使旅遊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地位與作用不同,這是在空間意義上的發展。

從時間發展意義上而言,中國旅遊經濟發展充分利用國情特點,選擇跳躍式發展戰略,有可能較快地跨越單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階段,而進入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和接待國內旅遊者共同發展的階段,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道路。預計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國家,即大體用1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國內其它產業和發展中國家30~40年的發展路程,這是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這一判斷的依據:一是中國的旅遊經濟基礎國情,兼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特徵。一方面由於人口眾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諸多指標在世界各國排序中處於較低水平,表現出不發達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面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並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產業門類齊全,特別是旅遊所依託的相關部門已初具規模。旅遊業是天然的外向型產業,國家總體對外的實力水平至關重要,我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完全能夠支撐我國成為入境旅遊業的接待大國。二是中國旅遊業的客源市場廣闊豐富。目前中國遠離歐美等主要國外旅遊客源產出地,使入境旅遊規模受限和風險較大。但從長遠看,我國擁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場:表現在擁有大量具有血統親緣的華裔客源;擁有以日本、東南亞等為代表的鄰近國家或地區的旅遊客源市場;再加上國內發達地區自然產生和「示範效應」激發的國內旅遊者數量可觀。多層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場,將促使我國旅遊業實行跳躍式發展。

從空間意義上而言,國際上旅遊發達城市和國土面積相對狹小的國家和地區,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甚至主體產業者不乏其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泰國、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國、日本、獨聯體、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或旅遊接待大國,旅遊業都未成為支柱產業。在中國這樣現代交通水平相對較低,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域廣大的國度中,加上旅遊業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旅遊業很難成為支撐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從旅遊業在國家總體發展中所處地位的判斷,並不妨礙旅遊業在我國某些具備條件的地區和城市可以大有作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區,旅遊業完全可能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可以肯定,經過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旅遊業同樣可以成為主導產業或支持局部地區和城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並將對國民經濟全局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

Ⅷ 旅遊的發展對國家經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根據"十一五"規劃﹐旅遊業將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對此﹐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近日指出﹐中國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具有諸多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 邵琪偉表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十一五"時期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面對"十一五"旅遊業發展的各方面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各級旅遊部門要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用好有利條件﹐克服制約因素﹐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 旅遊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作為中國"十一五"開局之年﹐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成為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邵琪偉認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既是順應世界旅遊業發展趨勢的需要﹐也是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並將有利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據介紹﹐在世界上﹐旅遊業以其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快速擴張的市場規模和普遍看好的發展前景﹐被譽為"朝陽產業"﹐並成為促進現代經濟社會繁榮和發展的新興產業。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2005年全球入境過夜旅遊人數為 8.08億人次﹐旅遊外匯收入為682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3%和9.6%。2004年全球旅遊就業人數達 2.12億﹐約佔全球就業總人數的7.5%。在中等發達程度以上的國家,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約10%。以旅遊為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的國家和地區﹐其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則超過20%。相當數量的國家和地區通過發展旅遊業帶動的社會投資﹑就業﹑稅收已佔本國總量的10%以上。 並且﹐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國家或地區之間相互依存和競爭程度不斷加強﹐旅遊業已成為國家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成為各國和地區參與國際分工﹑獲取經濟利益的重要途徑﹐成為展示國際形象的重要領域。中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是適應世界旅遊業發展的要求﹐展示中國良好國際形象﹐提高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需要。 有利國內經濟發展 邵琪偉表示﹐旅遊業的發展將對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內需的擴大以及區域發展的協調起到推動作用。 旅遊業作為服務業的重點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帶動作用大﹐對加快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旅遊業是需求潛力大的產業﹐發展旅遊業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具有積極的拉動作用。另外﹐旅遊以人的流動為基礎﹐通過發展旅遊﹐可以促進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資金﹑信息﹑人才的流動和交換﹐並成為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東部發達地區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而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旅遊業已被中西部大多數省區市及地州縣列為支柱產業或優勢產業加以培育。中國中西部地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旅遊業從一定意義上講符合這些地區的自然人文資源特點和人力資源狀況, 能夠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培育了新的產業﹐帶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十一五"期間中國旅遊業建設的有利條件 邵琪偉表示﹐"十一五"時期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條件。一是資源條件好﹐二是市場需求持續旺盛﹐三是供給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四是宏觀發展環境有利。 邵琪偉指出﹐中國旅遊資源豐富﹐資源稟賦高﹐自然風光豐富多樣﹑歷史文化沉澱深厚﹑民族風情特色鮮明﹐對海內外旅遊者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並且﹐經過改革開放28年的發展, 中國旅遊業供給能力﹑配套水平不斷提升﹐人的素質﹑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和與國際接軌的程度都不斷提升; 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交通通達性明顯提高﹔旅遊住宿﹑游覽等服務設施體系日益完備﹔旅遊人才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得到明顯加強, 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一五"時期旅遊產業體系和供給能力還將進一步提高。 邵琪偉認為﹐持續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將是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最根本的保障。市場需求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人口基數大﹐但目前居民平均出遊率祗有92.7%﹐還不足人均1次, 與旅遊發達國家相比﹐潛力很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實的和潛在的旅遊消費需求都很旺盛。 另外﹐邵琪偉表示中央與國務院高度重視旅遊業﹐把旅遊業確立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領域﹐在實施一系列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時﹐都將旅遊列為重要內容﹐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觀政策支撐﹔各省區市政府更加重視旅遊業發展,通過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旅遊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瓶頸 邵琪偉同時坦承﹐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 由於旅遊業綜合性強﹐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 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中國旅遊業發展仍然面臨著多方面的制約因素。如國際市場競爭加劇, 入境旅遊發展面臨更大挑戰;國內旅遊低層次﹑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依然突出﹔旅遊法制建設嚴重滯後﹔市場主體還不發達﹑市場機制還不健全﹑市場規則還不完善﹐制約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從業人員素質不適應發展的要求﹐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等等。 據介紹﹐中國旅遊業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國內最大的旅遊企業是首旅集團﹐其營業額也僅為世界五百強最末一名旅遊企業的七分之一。邵琪偉認為﹐大力提升企業實力﹑素質和競爭能力﹐是中國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一五"時期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此外﹐還應進一步推進旅遊產品轉型升級﹐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復合型旅遊目的地。邵琪偉認為﹐加強誠信旅遊建設﹐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是確保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國家旅遊局目前正在全國開展誠信旅遊活動。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輻射作用 邵琪偉還表示﹐發展旅遊業對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協調發展﹐具有明顯的影響和帶動作用。 據介紹﹐旅遊業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上發揮重要作用。2005年中國旅遊總收入達 768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2.4%﹐相當於全國GDP 的5.02%。全國出現了一批旅遊業快速發展的省區市﹐若干省份和地區的旅遊總收入已經占當地GDP的 10%以上﹐真正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增加國家外匯收入上﹐改革開放以來截至2005年﹐旅遊外匯收入累計達2193億美元﹐在國家外匯十分緊缺的時期, 旅遊為國家平衡國際收支發揮了積極作用。 邵琪偉表示﹐旅遊業將通過帶動投資﹑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發展。近年來除了對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基礎設施提出新的需求以外 ,旅遊業的發展還大大促進了賓館飯店﹑旅遊景區﹑主題公園等旅遊領域直接投資的顯著增長。特別是隨著新的旅遊產品出現﹐高爾夫球場﹑遊艇﹑游輪﹑旅遊房車﹑旅遊港區等新業態投資快速增長﹐還帶動了一批度假休閑區的發展﹐有的投資規模, 相當大。同時﹐與旅遊相關的商品包括旅遊紀念品﹑工藝品及相關的製造業也快速發展並獲得了相應的資金與市場。黃金周旅遊消費不斷增長﹐帶動全社會假日消費規模不斷擴大﹐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邵琪偉認為﹐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旅遊業發展也對中國社會協調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旅遊業是服務性行業﹐就業容量大﹐就業門檻相對較低﹐就業層次多﹐能夠吸納不同層次的人群就業﹐能夠擴大中國就業面﹔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安置具有獨特優勢。據統計﹐國際上旅遊直接就業與間接就業的比例達1:5﹐發達國家旅遊就業人數佔全社會就業總量的20%以上﹐發展中國家約佔10%。中國旅遊直接就業人數約1 000萬﹐擴大就業的潛力還很大。 又由於中國廣大農村地區旅遊資源富集﹐是重要的旅遊場所﹐通過發展旅遊, 全國許多農村實現了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近年來農業旅遊的發展﹐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農村城鎮化進程﹐探索出了一條以旅遊推進農村城鎮化﹐促進城鎮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並且城市人口的平均收益和消費水平高於農村﹐中國大部分旅遊資源集中在農村和山區﹐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城鄉之間交流。 與此同時﹐旅遊業發展對維護資源生態﹑文化傳統傳承﹐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積極作用。目前﹐旅遊業走體驗型的消費方式﹐這對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積極作用。又因為人們通過旅遊可以接觸和體驗到不同的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將帶動旅遊目的地文化保護﹑建設﹑傳承﹑發展﹐促進目的地與客源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近年來興起的工農業旅遊﹑紅色旅遊等﹐成為傳播科技文化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悠久歷史文明的重要方式。

Ⅸ 旅遊業是該國家外匯主要來源幫忙通俗解釋一下。謝謝

因為他們國際是吸引海外遊客的,外國人到哪裡消費就要把外幣兌換成他們本國貨幣,所以,對於他們國家來說外匯就來了,就是考旅遊業賺來的

Ⅹ 為什麼說旅遊業在增加外匯收入方面換匯成本低呢

因為旅遊業能夠吸引很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觀光旅遊,這就是增加外匯收入,而不需要什麼換匯成本。

閱讀全文

與旅遊帶來外匯的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博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907
3月31日俄羅斯盧布匯率 瀏覽:88
證券之星中國重工 瀏覽:902
股東告知函可以以什麼方式 瀏覽:460
手機能安裝股票指標 瀏覽:441
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 瀏覽:175
花都最大的金融詐騙公司 瀏覽:39
基金為什麼十大持倉 瀏覽:627
一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圖 瀏覽:328
招商銀行公戶可以買理財嗎 瀏覽:323
港幣30是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178
4月8日盧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05
中國銀行理財騙客戶 瀏覽:612
美金匯率兌換印尼 瀏覽:733
體彩怎麼算傭金 瀏覽:504
外匯占款貨幣投放 瀏覽:744
紅塔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 瀏覽:358
高桿低桿中杠桿桿落袋 瀏覽:139
我國外匯儲備總體 瀏覽:796
股票咋開戶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