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2000年全球外匯構成

2000年全球外匯構成

發布時間:2022-04-23 22:10:53

㈠ 近20年各國外匯儲備資產數據或列表哪裡可以找到尤其是1990-2007年滴~這段時間的很難找到啊

各國央行網站有,自己去找吧~~~

㈡ 外匯走勢圖,要2000年到現在的,老鳥來!

中國銀行網站好像就有

㈢ 全球主要的外匯交易市場有哪些

全球主要的外匯市場
世界上交易量大且有國際影響的外匯市場有倫敦、紐約、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東京、盧森堡、香港、新加坡、巴林、米蘭、蒙特利爾和阿姆斯特丹等。在這些市場上買賣的外匯主要有美元、英鎊、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瑞士法郎、日元、義大利里拉、加拿大元和荷蘭盾等十多種貨幣,其他貨幣也有買賣,但為數極少。
一、倫敦外匯市場
倫敦外匯市場由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及外國銀行在倫敦的分行、外匯經紀人、其他經營外匯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英格蘭銀行構成。倫敦外匯市場有約300家領有英格蘭銀行執照的外匯指定銀行,其中包括各大清算銀行的海外分行。世界100家最大的商業銀行幾乎都在倫敦設立了分行。它們向顧客提供了各種外匯服務,並相互間進行大規模的外匯交易。倫敦外匯市場上的外匯經紀人有90多家,這些外匯經紀人組成經紀協會,支配了倫敦外匯市場上銀行間同業之間的交易。
倫敦外匯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而是用電傳、電報、電話及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進行交易,因此它是一個抽象市場。市場上的交易貨幣幾乎包括所有的可兌換貨幣,規模最大的是英鎊兌美元的交易,其次是英鎊兌歐元和日元的交易。此外,像美元兌歐元、歐元兌日元、日元兌美元等多邊交易,在倫敦外匯市場上也普遍存在。
在倫敦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交易類別有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和調期外匯交易等。除了外匯現貨交易外,倫敦也是最大的外匯期貨和期權交易市場。
二、紐約外匯市場
紐約外匯市場不僅是美國外匯業務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外匯市場之一,從其每日的交易量來看,居世界第二位,也是全球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
紐約外匯市場是抽象的外匯市場,它通過電報、電話、電傳、電腦終端機與國內外聯系,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參加市場活動的有聯邦儲備銀行、美國各大商業銀行的外匯部門、外匯銀行在美國的分支與代理機構、外匯經紀人、公司財團、個人等。聯邦儲備銀行執行中央銀行的職能,同許多國家銀行訂有互惠信貸,可以在一定限度內借入各種貨幣,干預外匯市場,維持美元匯率的穩定。紐約外匯市場上的大商業銀行是最活躍的金融機構,外匯買賣和收付通過它們在國內外的分支行和代理機構進行。
紐約外匯市場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第二是紐約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市場,第三是紐約各銀行與國外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市場。其中紐約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是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占整個外匯市場交易量的90%。因此,商業銀行在外匯交易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外匯交易主要通過商業銀行辦理。
在經營業務方面,美國沒有外匯管制,任何一家美國的商業銀行均可自由地經營外匯業務。
在紐約外匯市場上交易的貨幣,主要有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日元等。據紐約兩幫儲備銀行的數據,在紐約外匯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是歐元,佔40%,其次為日元23%,英鎊19%,加拿大元5%。
三、東京外匯市場
東京外匯市場是隨著日本對外經濟和貿易反展而發展起來的,是與日本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進程相聯系的。
在交易方式上,東京市場與論歘市場、紐約市場相似,是無形市場。交易利用電話、電報等電訊方式完成。在外匯價格制定上,東京市場又與歐洲大陸的德國、法國市場相似,採取「訂價」方式。每個營業日的上午10點,主要外匯銀行經過討價還價,確定當日外匯價格。
從交易貨幣和種類看,因為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多以美元結算,所以東京外匯市場90%以上是美元對日元的買賣,日元對其他貨幣的交易較少;交易品種有即期、遠期和掉期等。即期外匯買賣又分為銀行對客戶當日結算和銀行同業間的次日結算交易。東京外匯市場上即期、遠期交易的比重都不高,掉期業務量很大。而其中又以日元/美元的掉期買賣為最大。

四、新加坡外匯市場
新加坡外匯市場是隨著亞洲美元市場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是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日平均交易量僅次與東京。新加坡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外匯銀行、外匯經紀人、商業客戶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外匯市場上,銀行間的交易都通過經紀人進行,但外匯經紀人只獲准作為銀行的代理進行外匯交易,不能以本身的賬戶直接與非銀行客戶進行交易。新加坡的銀行與境外銀行的外匯交易一般直接進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作為監督和管理外匯銀行、干預外匯市場而參加。
新加坡外匯市場屬於無形市場,通常上午8點開市交易,下午3點收市。

五、香港外匯市場
香港是個自由港,是世界第五大外匯交易中心。每天開市的正式時間是上午9點,但許多金融機構半小時以前就有行市顯示。到下午5點,各大銀行都已沖平當日外匯頭寸,基本上不再作新的成交,一般可以認為下午5點是收市時間。但實際上,許多機構在香港的外匯市場結束後,繼續在相繼的倫敦市場、紐約市場完成交易,直到紐約市場收市才停止。
香港外匯市場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港元兌外幣的市場,其中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鎊、加元、澳元等主要貨幣和東南亞國家的貨幣。當然也包括人民幣。二是美元兌其他外匯的市場。這一市場的交易目的在於完成跨國公司、跨國銀行的資金國際調撥。
在香港外匯市場中,美元是所有貨幣兌換的交易媒介。港幣與其他外幣不能直接兌換,必須通過美元套購,先換成美元,再由美元折成所需貨幣。

六、蘇黎世外匯市場
蘇黎世外匯市場沒有外匯經紀人,所有外匯交易都在銀行同業之間直接進行,參與的外匯銀行有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等,還有外國銀行在瑞士的分行、國際清算銀行和瑞士中央銀行即瑞士國家銀行。外匯交易中主要是瑞士法郎對美元的交易,對其他貨幣通過美元進行交叉買賣,因此瑞士法郎對,美元的匯率是蘇黎世外匯市場的主要匯率,瑞士法郎對其他貨幣的匯率採用以美元進行套算。
七、法蘭克福外匯市場
法蘭克福是德國中央銀行(德國聯邦銀行)所在地。法蘭克福外匯市場分為訂價市場和一般市場。訂價市場由官方指定的外匯經紀人負責撮合交易,它們分屬法蘭克福、杜賽爾多夫、漢堡、慕尼黑和柏林五個交易所,它們接受各家銀行外匯交易委託,如果買賣不平衡,匯率就繼續變動,一直到買和賣相等,或中央銀行干預以達到平衡,訂價活動方結束,時間大約是中午12:45。德國聯邦銀行派有專業人員參加法蘭克福外匯市場的交易活動,以確定,馬克的官價。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主要業務是美元對馬克的交易,其中70%為即期外匯,30%為遠期外匯,有時也對外幣與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動進行干預。外匯經紀人除了撮合當地銀行外匯交易外,還隨時與各國外匯市場聯系,促進德國與世界各地的外匯交易活動。
八、巴黎外匯市場
巴黎外匯市場由15家左右的大商業銀行和為數不少的外匯經紀人組成。法蘭西銀行也是外匯市場重要參與者,其目的是對外匯市場進行監督,必要時進行市場干預,以維持法郎回家的穩定。
巴黎外匯市場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結合。有形市場的交易項目僅限於對客戶的交易,執行公定匯率,業務量不大。實際的交易,大部分還是在無形市場上進行的。與此相適應,巴黎外匯市場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每日的訂價市場,即每日在巴黎外匯交易所中通過拍賣外匯的方式確定法郎對各主要國家貨幣的當日匯價。另一部分是一般的外匯市場,銀行通過電話。電傳等按訂價市場確定的價格進行交易。

㈣ 中國外匯儲備構成

一、全球及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進入21世紀之後,伴隨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惡化,全球外匯儲備規模不斷上升。1999年底全球外匯儲備約為1.78萬億美元,2007年底上升至6.40萬億美元,增長了2.6倍。全球外匯儲備的增長又集中體現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外匯儲備的增長。1999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約為1.05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59%),2007年底上升至4.90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77%),增長了3.7倍。相比之下,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同期內僅增長了1.1倍。

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更加迅猛。1999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約為0.16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9%),2007年底上升至1.53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24%),增長了8.6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的最大持有國。中國外匯儲備的飆升主要歸因於持續的經常項目順差與資本項目順差。自1994年至今,中國經濟連續14年出現了國際收支雙順差。尤其是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由於中國政府選擇了小幅、穩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大量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中國套利,這加速了中國外匯儲備的累積。僅2007年一年,中國外匯儲備就增長了4619億美元,與2006年底相比增長了43%。如果考慮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匯資產、央行要求全國性商業銀行用美元繳納人民幣法定存款准備金等因素,則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實際增加額超過了6300億美元。

二、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

由於中國外管局並未披露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我們只能利用其他國家披露的相關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IMF的「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資料庫提供了138個國家(包括27個工業化國家與106個發展中國家)匯總後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雖然COFER資料庫中未包括中國這一全球外匯儲備最大持有國是一種遺憾,但COFER中包含的外匯儲備規模畢竟佔到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64%(2007年)。同時,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投資並未表現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迥然相異的特徵。因此,我們不妨用COFER披露的幣種結構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潛在幣種結構。

進入21世紀之後,IMF COFER資料庫中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發生的主要變化包括:第一,美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下降,從1999年的71%降至2007年的64%;第二,歐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上升,從1999年的18%升至2007年的26%;第三,英鎊取代日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中第三重要的幣種,2007年英鎊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為5%,而日元資產比重為3%。上述結構性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在該時期內,歐元和英鎊處於相對強勢地位,而美元和日元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導致各國央行主動或被動地實施了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

與工業化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調整更加積極。從1999年底至2007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重由69%降至61%,歐元資產比重由19%升值28%。俄羅斯、伊朗等國更是將石油交易計價貨幣由美元轉換為歐元,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歐元在全球儲備與交易貨幣中的地位。相比之下,同期內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由73%降至69%,歐元資產比重由23%升至33%。

我們認為,近年來隨著美元有效匯率的下跌,中國外管局主要是在外匯儲備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資產比重,在外匯儲備存量上的減持是有限的。這意味著中國央行的幣種多元化行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相比是類似的,因此我們可以用COFER資料庫中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截至2007年底,我們估計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佔65%,歐元資產約佔25%,其他10%包括英鎊、日元及其他幣種資產。

三、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
......

四、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

在上述對中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與資產結構進行粗略估計的基礎上,我們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如下:

首先,當前中國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依然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首要目標。這主要表現為在外匯儲備的資產構成中,傳統上低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的國債和機構債佔90%左右;

其次,美元資產在中國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過高。無論是從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2007年為19.1%)還是從對美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來看(2007年為7.3%),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65%的比例都過高了。這一方面反映出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依然占統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凸現了中國政府進行外匯儲備幣種多元化的困境: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減持美元資產必然會造成美元匯率下跌,從而影響到外匯儲備中存量美元資產的價值。

再次,近年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大幅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遭受嚴重損失。由於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65%以美元計價,那麼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貶值必然造成以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顯著下降。例如,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突破了1.8萬億美元,假定其中美元資產佔65%,那麼一旦美元對人民幣貶值10%,以人民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價值將縮水1170億美元,相當於抹殺了3.9個百分點的GDP增長。

第四,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資產除了面臨匯率風險外,還面臨美國國債、機構債信用等級調降、市場價值縮水的風險。2008年7月,美國兩家房地產巨頭房利美、房地美陷入危機,需要募集750億美元資本金以避免資不抵債風險。如果美國政府不對其進行救援,則房利美、房地美發行的機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如果美國政府為兩家機構買單,則信用風險最終為美國政府所承擔,美國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無論出現哪種局面,對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和機構債的中國央行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最後,隨著外匯儲備規模的進一步增長,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日益凸現,中國政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提高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的壓力。中國外匯儲備的90%投資於美國國債與機構債,收益率不超過5%,而根據世界銀行對中國120個城市1.24萬家外商投資企業的調查,外國在華FDI企業的平均收益率超過22%。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如何積極管理外匯儲備,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成為當務之急。

五、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前景
......

㈤ 中國外匯儲備的構成

構成: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

中國外匯儲備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掌控,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5)2000年全球外匯構成擴展閱讀:

面臨風險

歐美等發達國家近幾年來猛開印鈔機大量投放貨幣,例如美國持續不斷的量化寬松政策,歐洲保持的超低利率和無限量購買國債政策等等。專家指出,歐美量化寬松政策的實質是大量增發貨幣,此舉對中國而言不僅增加了輸入性通脹壓力,還令龐大的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風險。

美歐現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將使美元歐元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購買力下降,資產遭受損失。

專家建議,針對新的形勢,我國央行應該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及時調整外匯儲備資產結構,逐步減持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債券,鼓勵商業銀行向央行申請外匯貸款,用於支持國內企業擴大對歐洲、美國的直接投資和高科技產品進口,從而為世界經濟擺脫困境做出更大貢獻。

㈥ 2007年次貸危機以前,美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嗎 中國和美國的外匯儲備構成分別是怎樣的

最大的債務國吧?

㈦ 全球外匯市場的分布有哪些

目前,全球主要外匯市場大約有30多個,遍布於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國家和地區,可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澳洲等四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亞洲的東京、新加坡和香港,歐洲的倫敦、法蘭克福、蘇黎世和巴黎,美洲的紐約和洛杉磯,澳洲的悉尼等。
在這些市場上買賣的外匯貨幣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加元、澳元、紐元等十多種貨幣,其他貨幣也有買賣,但為數極少。
1.倫敦外匯市場
倫敦外匯交易市場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對世界外匯市場走勢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悠久的國際金融中心,倫敦外匯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也是全世界最早的。
倫敦外匯市場的交易貨幣種類眾多,常見的就有三十多種,其中交易規模最大的為英鎊兌美元的交易,其次是英鎊兌歐元、美元兌瑞郎、美元兌日元等交易。
2.紐約外匯市場
紐約外匯市場是北美洲最活躍的外匯市場,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外匯交易中心,也是全球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對世界外匯走勢有著重要的影響。
紐約外匯市場的日交易量僅次於倫敦。除美元外,各主要貨幣的交易幣種依次為歐元、英鎊、瑞郎、加元和日元。
3.蘇黎世外匯市場
瑞士蘇黎世外匯市場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交易中處於重要的地位,其交易量也在2007年位居世界第三位。
蘇黎世外匯市場具有良好的組織和效率,瑞士三大銀行: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是蘇黎世外匯市場的中堅力量。
4.東京外匯市場
東京外匯市場是亞洲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目前也是世界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日本是貿易大國,進出口商的貿易需求對東京外匯市場上的匯率波動的影響較大。
東京外匯市場90%以上是美元對日元的買賣,日元對其他貨幣的交易較少。由於匯率的變化與日本貿易狀況密切相關,日本中央銀行對美元兌日元的匯率波動極為關注,同時頻繁地干預外匯市場,這是該市場的一個重要特點。
5.新加坡外匯市場
新加坡外匯市場是「亞洲美元」市場的交易中心,2007年躋身於全球外匯交易量的第5位。
6.香港外匯市場
香港外匯市場在2007年的世界外匯交易排名中處於第六位,是亞洲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香港外匯市場是7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國際性外匯市場。
自1973年香港取消外匯管制後,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不斷增加,外匯市場越來越活躍,香港外匯市場由此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外匯市場。
7.法蘭克福外匯市場
法蘭克福外匯市場是歐洲重要的外匯交易中心,這跟德國在歐洲的經濟地位緊密關聯。法蘭克福外匯市場分為定價市場和一般市場。
8.悉尼外匯市場
悉尼外匯市場是大洋州最重要的外匯交易市場,這是由於悉尼不僅是澳大利亞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整個大洋州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悉尼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這使悉尼外匯市場成為全球主要外匯市場中最早開始交易的市場。

㈧ 外匯的歷史,起源。

外匯市場作為全球最大、最公平的投資市場,以前只面對銀行和金融公司的投資領域開放,而隨著外匯市場的發展,現在向全球的個人投資者開放,使個人得到與銀行和大金融集團平等的獲利機會。
1980年3月
隨著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問世,跨國資本流動加速,將亞、歐、美等洲時區連成一片,外匯交易量從80年代中期的每天約700億美元飆升至亞洲第一的外匯市場。
1990年5月
日本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更是在1990年股市泡沫破滅後迅速成長,並很快超越股票投資成為本國最大的金融投資產品,日本並晉升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外匯市場
2005年7月
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居民年度購匯額達2萬美金
2006年10月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行、中國工商銀行陸續推行外匯保證金業務,隨著中國加入WTO,金融行業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可經營人民幣業務居民年度購匯額由2萬美金提高到5萬美金
2007年9月
中國正式成立國務院直屬外匯投資管理工商,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進行全球投資
2008年8月
國務院發布了修訂版《中國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央行調整政策取向,推行「藏匯於民」,逐步放寬企業和個人持有外匯的自由度,鼓勵境內主體對境外證券投資和衍生產品交易
2009年5月
據不完全統計,外匯日交易額達到3.2萬億美元,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已經是全球外匯交易的主要交易市場,中國大陸的外匯市場也在崛起壯大,已經成為亞洲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耀眼明星,成為全球外匯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㈨ 外匯的發展歷史,你知道多少

古代的外匯交易 外匯最早的交易出現在古時候。在《猶太教法典》時期,就已經出現「兌換商」,他們主要幫助別人兌換貨幣,然後收取傭金或者費用。

這些人在城市佔據一個小角落,或者在外邦人常出入的寺廟外設攤。

在公元4世紀左右,拜占庭政府控制了一家壟斷外匯交易的公司。

1472年,義大利創辦了一家當鋪,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形式上的「銀行」——邦卡蒙台達電子錫耶納牧山銀行(BMPS)——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直到現在仍在運營。

邦卡蒙台達電子錫耶納牧山銀行

在15世紀,為了滿足紡織商人的貨幣兌換需求,美第奇家族(Medici)在國外開設了銀行,並開始啟用「往來賬賬本」處理交易。

這類賬本可以顯示外匯賬戶、以及與國外銀行有往來的本國貨幣賬戶。

美第奇家族與達芬奇

17和18世紀,阿姆斯特丹的外匯市場保持活躍。英國和荷蘭的代理人和商人有著非常頻繁的外匯兌換往來。

現代外匯的起源

1850年代的美國,一家名為Alexander Brown & Sons的公司開始交易外匯,它被視為領先的市場參與者。

美國歷史上的外匯交易先鋒,還包括1880年代獲得允許而進行外匯交易的J.M. Do Espirito Santo de Silva。

1880年,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形成,也因此,我們很多人認為這一年是現代外匯的起始年;

從1899年至1913年,外匯儲備增長了10.8%,而黃金儲備只增長6.3%,這象徵著新興外匯市場逐漸受到重視;

1902年,就在這一年,倫敦共出現了2家外匯經紀商;

1913年,全球外匯交易幾乎一半都是以英鎊進行的,這對英國資本市場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英國的外匯銀行數量從1860年的3家上漲到1913年的71家。

盡管當時的英鎊幾乎統治了外匯交易,但是英國本身在20世紀初的幾年裡卻是缺席狀態。

外匯交易最活躍的中心卻是巴黎、紐約和柏林。

倫敦及整個大英帝國在1914年前都相對沉默。直到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成立,美國銀行系統開始印刷自己的貨幣—美元。1920年代,一些家族開始成長為外匯行業的重要人物。

1930年。在瑞士巴塞爾市成立了國際清算銀行,建立該銀行的目的在於為那些新獨立的國家和面臨收支暫時性逆差的國家提供財政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協議簽署。根據協議,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波動1%以內。

之後,尼克松總統廢除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固定兌換匯率失效。 此後開始迎來浮動匯率系統。

布雷頓森林會議

1972年至1973年3月,由於布雷頓森林協議以及歐洲聯合浮動協議的影響,外匯市場被關閉。

1973年是現代外匯市場真正的歷史轉折點。

在這一年,國家之間的匯率約束、銀行交易及受限制的外匯交易時代結束,市場開始進入全面的浮動匯率時代。

現代外匯

1980年代中期,在網路出現之前,一種電子外匯交易形式就開始流行,即由路透開發的「Reuters Dealing」。

從現如今的標准來看,這個系統非常落後,但是在當時,它非常先進,它更像是實時可關閉網路溝通系統。

如果網路沒有被發明出來,那麼這套系統可能至今還在使用當中。

中國外匯發展史

中國於1994年成立官方外匯市場,此後人民幣呈現逐步升值的態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政府仍強調整保持人民幣的穩定;但在市場建設方面有了進展,將於4月1日將推出新的交易品種--歐元。

以下是中國外匯市場發展過程中主要事件簡述:

1994年以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趨於貶值:1979年1美元兌1.5元人民幣,到1986年為1美元兌3.5。

1994年,實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將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軌,初步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1994年4/4,在上海建立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約為8.6。

1996年12月,人民幣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但資本項下依然實行嚴格管制。

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泰銖等亞洲貨幣競相貶值,日元兌美元一度創下七年以來的低點至147日元水準,但中國政府自始至終恪守人民幣保持穩定,並採取多項配套措施。

當時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區間為8.2800-8.2770元,而8.2800元被看作是人民幣貶值與否的重要關口,央行進場護衛頻繁。 *1998年7月開始,央行進行外匯大檢查,審核企業超過一定限額的購付匯的貿易真實性。

1998/9/1,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以走私、逃匯、洗錢與騙稅等為目的向銀行騙購外匯的,分別按走私犯罪以及逃匯罪,洗錢罪,騙取出口退稅罪定罪處罰。

1998/9/29,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國內企業將在境外資本項下的外匯於10月1日前調回國內,未經特別批准,不允許在境外資本帳戶下保留外匯。

2000年,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區間一度擴大,市場揣測央行意欲放寬人民幣波幅。

2000/4/12,人民幣兌美元收市跌破8.2800元關口至8.2830元。

2000/5/25,人民幣匯價連續兩日升破8.2770元關口,分別收報於8.2764元和8.2768元。

2001年,中國加入WTO關鍵一年,人民幣兌美元進一步走升,運行區間移至8.2760-8.2800。

2000/12/1,人行允許居民個人與其直系親屬在境內外幣賬戶的資金劃轉;上調了自費出國(境)留學供匯額度,以更好的滿足居民的用匯需求。

2000/12/11,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但並未承諾完全開放資本市場。

2000/12/24,人行行長戴相龍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雖然中國加入WTO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將增多,但預計今後五年外匯儲備穩步上升,人民幣匯率可保持長期穩定和堅挺。

2002年 1/15,戴相龍稱,歐元目前為中國外匯儲備中第二重要貨幣。他同時指出,日元貶值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壓力,但人民幣仍將保持穩定;1月31日日元兌美元跌至135水準,成為39個月以來新低。

2002/2/4,中國銀行副行長李早航撰文指出,在日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中國在必要時應當對人民幣實行適度貶值。這與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官員與主要媒體對人民幣貶值避而不談形成鮮明對比。

2002/3/11,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戴相龍再次表示,日元貶值對中國構成一定的壓力,但人民幣可保持穩定,不會貶值,亦不會大幅升值;人民幣自由兌換條件不成熟,應循序漸進推進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

2002/4/1,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開通歐元兌人民幣的交易。

2002/6/1,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推出外幣拆借。

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根據《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15年8月,中國央行啟動新一輪匯率改革。8月11日,中國央行宣布,即日起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中間價將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將相當程度上與美元脫鉤,匯率決定的市場化程度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後的又一個國際儲備貨幣,並成為其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人民幣正式入籃也被各方視為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和金融改革的新起點。

根據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數據,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對人民幣交易,佔比93.71%;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歐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幣,佔比分別為1.79%、1.35%、1.55%和0.65%。在遠期和掉期市場,絕大部分均是人民幣美元交易。在外幣對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佔比最多,分別佔比56%以及30%。目前,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已推出九個貨幣對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盤需求和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市場上的交易幣種集中度仍較高。

雖然現在中國大陸還沒有真正放開外匯交易市場,但是這些年隨著國內投資者對外匯投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一旦中國外匯市場開放。中國的百姓或許很快就會看到全民炒外匯的盛況。相信那一天的到來,不會太晚。

㈩ 外匯市場的構成與功能

外匯市場構成

(1)、外匯銀行:外匯銀行是指由各國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指定或授權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外匯銀行通常是商業銀行,可以是專門經營外匯的本國銀行,也可以是兼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或者是在本國的外國銀行分行。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上最重要的參加者,其外匯交易構成外匯市場活動的主要部分。

(2)、外匯交易商:外匯交易商指買賣外國匯票的交易公司或個人。外匯交易商利用自己的資金買賣外匯票據,從中取得買賣價差。外匯交易商多數是信託公司、銀行等兼營機構,也有專門經營這種業務的公司和個人。

(3)、外匯經紀人:外匯經紀人是指促成外匯交易的中介人。它介於外匯銀行之間、外匯銀行和外匯市場其他參加者之間,代洽外匯買賣業務。其本身並不買賣外匯,只是聯接外匯買賣雙方,促成交易,並從中收取傭金。外匯經紀人必須經過所在國的中央銀行批准才能營業。

(4)、中央銀行:中央銀行也是外匯市場的主要參加者,但其參加外匯市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和合理調節國際儲備量,它通過直接參與外匯市場買賣,調整外匯市場資金的供求關系,使匯率維系在一定水平上或限制在一定水平上。中央銀行通常設立外匯平準基金,當市場外匯求過於供,匯率上漲時,拋售外幣,收回本幣;當市場上供過於求,匯率下跌,就買進外幣,投放本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央銀行不僅是外匯市場的參加者,而且是外匯市場的實際操縱者。

(5)、外匯投機者:外匯投機者的外匯買賣不是出於國際收付的實際需要,而是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在匯率變動中付出一定的保證金進行預買預賣,賺取匯率差價。

(6)、外匯實際供應者和實際需求者:外匯市場上外匯的實際供應者和實際需求者是那些利用外匯市場完成國際貿易或投資交易的個人或公司。他們包括:進口商、出口商、國際投資者、跨國公司和旅遊者等。

外匯市場的功能

(1)充當國際金融活動的樞紐。國際金融活動包括由國際貿易、國際借貸、國際投資、國際匯兌等引起貨幣收支的一系列金融活動。這些金融活動必然會涉及外匯交易,只有通過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才能使國際金融活動順利進行。同時,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上的交易活動經常需要進行外匯買賣,兩者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交易,而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帶動和促進其他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因此,外匯市場是國際金融活動的中心。

(2)調劑外匯餘缺,調節外匯供求。任何個人、企業、銀行、政府機構,甚至國際金融機構都可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調劑餘缺。調劑餘缺還包括這種情況,即出售某種或某些多餘貨幣,換取某種或某些短缺貨幣。通過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交易,調節外匯供求。

(3)不同地區間的支付結算。通過外匯市場辦理支付結算,既快速又方便,而且安全可靠。

(4)運用操作技術規避外匯風險。外匯市場的存在,為外匯交易者提供了可以運用某些操作技術如買賣遠期外匯期權、掉期、套期保值等來規避或減少外匯風險的便利,從而使外匯買賣受行市波動的不利影響降低到最小,從而達到避險保值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2000年全球外匯構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外匯儲備總體 瀏覽:796
股票咋開戶 瀏覽:474
微貸杭州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251
武漢哪家證券公司最好 瀏覽:250
公司理財收入要交增值稅嗎 瀏覽:90
融資租賃財務費用 瀏覽:723
中銀消費金融公司2016年 瀏覽:979
濱州萬隆集團董事長 瀏覽:328
信託業務融資信託 瀏覽:543
融資總監英文翻譯 瀏覽:839
南京文交易所吧 瀏覽:538
南玻集團宿舍 瀏覽:653
期貨市場的私募機構投資者 瀏覽:297
p2p投資與理財平台 瀏覽:44
外匯盈利三個月 瀏覽:161
北京常青集團董 瀏覽:263
2015年1月5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瀏覽:34
法人金融機構壓力測試報告 瀏覽:976
匯付天下活期理財收益 瀏覽:254
怎麼提高外匯儲備安全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