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凈資產與基礎貨幣

外匯凈資產與基礎貨幣

發布時間:2022-04-26 09:49:23

❶ 名詞解釋:國外凈資產

1、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
2、貨幣當局國外資產與國外負債軋差後對非居民的凈債權統計。它的增減變動直接地表現為國家外匯儲備的變化,對國民經濟及貨幣供應量都會產生影響。
3、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❷ 什麼叫做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 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貨幣發行(M)與央行擔保的銀行債務(存款准備金,R)。 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 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從質上看,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現代中央銀行建立不依靠財政注資和資產擔保,貨幣發行機構和政府都沒有對貨幣提供資產擔保,貨幣發行實際不具有信用證的特徵,因此中央銀行經營實際等於負債經營,中央銀行的負債規模實際取決於執行流通功能所需要的規模,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實際是中央銀行負債業務的衍生)

二是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三是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現代商業銀行經營不依靠基礎貨幣也能通過發行或有負債的信用證衍生工具也能大量創造貨幣信用;在金融周期流通過程中,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創新工具,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實際不受貨幣政策和貨幣供給制約,商業銀行的最終負債規模取決於商業銀行的凈資產規模和風險經營能力)

四是在實行准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❸ 中央銀行對基礎貨幣的控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基礎貨幣又稱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是指處於流通界被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及商業銀行存於中央銀行的准備金的總和。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2)國外凈資產數額。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3)對政府債權凈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4)其他項目(凈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❹ 關於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和基礎貨幣問題

中央銀行負債是是指金融機構、政府、特定部門持有的中央銀行的債權。中央銀行負債業務主要包括存款業務、貨幣發行業務發行中央銀行債券、對外負債和資本業務。基礎貨幣又稱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是指處於流通界被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及商業銀行存於中央銀行的准備金的總和。
一、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
二、國外凈資產數額。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三、對政府債權凈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四、其他項目(凈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在金融本位幣的時候,央行發行的紙幣或是銀行券是要兌付的,也就是當人們拿著這些紙幣到央行要求兌付時,央行要付給來者金銀,因此這些發行的紙幣就相當於它的負債了。當然現在的紙幣是不用兌付的,所以沿用原來的說法或思路,可以這么理解,但實際上已經不是這么回事了.說中央銀行發行貨幣是中央銀行的負債,這里的負債只是同它的資產相對的,只是會計上的一個科目,它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裡,發行貨幣這一科目是體現在負債里。但是嚴格意思上講,發行貨幣不構成中央銀行的負債。負債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是需要償還的,但顯然,銀行發行貨幣不需要償還。個人或單位持有貨幣是一種資產的象徵,個人或單位擁有所有權,而不是擁有債權。

❺ 什麼是基礎貨幣和報價貨幣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被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與商業銀行體系持有的存款准備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准備金)的總和。

報價貨幣即由報價方同時報出自己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由客戶自行決定買賣方向。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差越小,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著成本越小。目前國外保證金交易的報價點差基本在3-7點,香港在6-8點,國內銀行實盤交易在10-40點不等。

(5)外匯凈資產與基礎貨幣擴展閱讀:

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 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從本質上看,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現代中央銀行建立不依靠財政注資和資產擔保,貨幣發行機構和政府都沒有對貨幣提供資產擔保,貨幣發行實際不具有信用證的特徵。

因此中央銀行經營實際等於負債經營,中央銀行的負債規模實際取決於執行流通功能所需要的規模,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實際是中央銀行負債業務的衍生)

二、是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三、是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現代商業銀行經營不依靠基礎貨幣也能通過發行或有負債的信用證衍生工具也能大量創造貨幣信用;在金融周期流通過程中,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創新工具。

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實際不受貨幣政策和貨幣供給制約,商業銀行的最終負債規模取決於商業銀行的凈資產規模和風險經營能力)

四、是在實行准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❻ 財政與金融中的「基礎貨幣」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Ø基礎貨幣又叫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是指處於流通界為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及銀行體系准備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准備金)的總和。

❼ 什麼是基礎貨幣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有哪些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貨幣發行(M)與央行擔保的銀行債務(存款准備金,R)。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由於以前貨幣理論的不完善,對於貨幣本質認識的錯誤,人們未區分貨幣與存款貨幣,而後者是前者在市場中運動流通產生的,兩者差別猶如「人」與「人次」的差異。基礎貨幣實際上包含了這兩種不同形態的概念,是一個過時的,錯誤的概念。

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基礎貨幣央銀對商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
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

基礎貨幣國外凈資產數額
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基礎貨幣對政府債權凈額
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基礎貨幣其他項目(凈額)
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條:
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

❽ 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有什麼關系

外幣在中國是不能流通的,所以只能兌換成人民幣。外幣的進入就意味著銀行需要為對應的外幣印發等值的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就增加了。假設今年1月外匯儲備增加400億,就意味著,中國人民幣增加了2100億,這就意味著流動性增加了2100億。這就是這就是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的關系。

(8)外匯凈資產與基礎貨幣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儲備

❾ 外匯占款的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從質上看,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二是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三是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
四是在實行准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事實上,在外匯占款之前,再貸款一直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例如,上世紀90年代的部分年份,央行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占基礎貨幣增量比重甚至曾超過八成。
隨著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機制的確立,再貸款才逐漸退出。
「近年來,適應金融宏觀調控方式由直接調控轉向間接調控,再貸款所佔基礎貨幣的比重逐步下降,結構和投向發生重要變化。」張曉慧也稱,新增再貸款主要用於促進信貸結構調整,引導擴大縣域和「三農」信貸投放。
新增外匯占款增長乏力,再貸款能否接替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
上述未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表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不太可能再走再貸款的路徑,這不是當下的主流做法。再貸款也與實際經濟活動較少直接聯系,是一種純信用性的合約,並帶有一定的信貸分配色彩。
一般而言,央行的基礎貨幣發行渠道主要有四條: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國債,這也是央行發行基礎貨幣最常用的渠道;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包括向金融機構再貼現和向貨幣市場拆入資金;購買黃金(1602.20,-0.20,-0.01%)增加黃金儲備;購買外匯,增加外匯儲備。
一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國債,可能成為央行今後投放基礎貨幣的一個重要渠道。
而現行的《商業銀行法》也規定,貨幣政策工具中,央行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上述分析師還提醒,買賣國債吞吐基礎貨幣,需要一個有足夠深度和廣度的國債二級市場,否則空間不夠,大規模的購買國債將引發利率飆升,推高國債發行成本。 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
(2)國外凈資產數額。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3)對政府債權凈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4)其他項目(凈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我國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但是主要還是由於國際雙順差的不斷擴大造成的巨額外匯占款以及央行對此採取的干預措施,導致了貨幣供應量的內生性擴張和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結構性失衡。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為了防止外匯外逃,央行公開收購外匯導致人民幣貨幣政策失去主動性。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量嚴重超過了國民經濟正常發展的所需,從而產生持續的通脹壓力。
外匯占款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對物價指數產生影響:
1、在商品市場中,市場中的交易貨幣量增加,導致通貨膨脹。
2、在貨幣市場方面,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市場利率下降,鼓勵了居民和企業將儲蓄轉為消費,引起物價上升,轉向通貨膨脹。
3、在資金市場上,由於貨幣供應量不斷增加引起利率下降,證券價格隨之上升,從而資金就會轉向實物資產投資,則相應的勞動需求增加,工人工資增加,進而轉化為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中國面對的通貨膨脹問題是實行新的匯率制度後幾年,這是因為外匯占款導致的通貨膨脹是存在時滯應的,央行在外匯占款大量增加的年份,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出售國債的方法回籠一定量的通過外匯占款發行的貨幣,以達到控制貨幣供給量的目的,但隨著國債到期日的來臨,這種物價上漲的壓力就會被釋放出來,這就是外匯占款導致的通貨膨脹的時滯效應。外匯占款對經濟的影響卻不止引起通貨膨脹這么簡單,還會導致貨幣政策的畸形和貨幣投放的區域性和結構性失衡。央行通過發行國債的公開市場操作來降低外匯占款對流動性的影響,會導致市場利率的上升和商業銀行可貸資金的減少。商業銀行面對有限的資源,都傾向於物流、貿易、來料加工等這些風險低資金回收周期短的行業。但是對於需要重點發展的機械重工業企業就會惜貸,由此造成貨幣投放的結構性失衡。

❿ 簡述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如何引起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的變化

引起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的變化的方式:
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
2、國外凈資產數額。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
3、對政府債權凈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直接認購政府債券;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4、其他項目(凈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拓展資料:
1、中央銀行是國家中居主導地位的金融中心機構,是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負責制定並執行國家貨幣信用政策,獨具貨幣發行權,實行金融監管。
2、銀行的銀行職能是指中央銀行充當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後貸款人。銀行的銀行這一職能體現了中央銀行是特殊金融機構的性質,是中央銀行作為金融體系核心的基本條件。中央銀行通過這一職能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活動施加影響,以達到調控宏觀經濟的目的。
3、集中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其必要性在於:為保障存款人的資金安全,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必須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交存存款准備金,以保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具備最低限度的支付能力。有助於中央銀行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量。強化中央銀行的資金實力,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為商業銀行之間進行非現金清算創造條件。

閱讀全文

與外匯凈資產與基礎貨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濱州萬隆集團董事長 瀏覽:328
信託業務融資信託 瀏覽:543
融資總監英文翻譯 瀏覽:839
南京文交易所吧 瀏覽:538
南玻集團宿舍 瀏覽:653
期貨市場的私募機構投資者 瀏覽:297
p2p投資與理財平台 瀏覽:44
外匯盈利三個月 瀏覽:161
北京常青集團董 瀏覽:263
2015年1月5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瀏覽:34
法人金融機構壓力測試報告 瀏覽:976
匯付天下活期理財收益 瀏覽:254
怎麼提高外匯儲備安全 瀏覽:514
證券公司的工作掙錢嗎 瀏覽:719
我的金融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 瀏覽:543
比亞迪四家上市公司 瀏覽:570
商業銀行杠桿率流動性 瀏覽:978
股票跌得死 瀏覽:982
光大永明人壽傭金怎樣計算 瀏覽:332
期貨保證金返還嗎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