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排行
根據2006年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統計
香港外匯儲備為1243億美元,居全球第七位。中國為專7690億美元,僅次於第一位屬的日本8433億美元。
台灣至去年12月底外匯儲備為2533億美元,仍維持全球第三。
韓國以2104億美元緊追在後。有分析人士稱,亞洲各地區目前的外匯儲備持有量已大幅超過最佳水平,並可能引發經濟上的風險。
日本2005年11月底外匯儲備為8433億美元,中國2005年9月底為7690億美元,二者已日益接近。如將香港計算在內,則超過日本。
經濟復甦的俄羅斯及經濟增長率達兩位數的印度,至2005年底的外匯儲備分別為1740億美元及1372億美元,分居第五、第六名。
㈡ 尋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排行榜
香港外匯抄儲備為1243億美元,居全球第七位。中國為7690億美元,僅次於第一位的日本8433億美元。
台灣至去年12月底外匯儲備為2533億美元,仍維持全球第三。
韓國以2104億美元緊追在後。有分析人士稱,亞洲各地區目前的外匯儲備持有量已大幅超過最佳水平,並可能引發經濟上的風險。
日本2005年11月底外匯儲備為8433億美元,中國2005年9月底為7690億美元,二者已日益接近。如將香港計算在內,則超過日本。
經濟復甦的俄羅斯及經濟增長率達兩位數的印度,至2005年底的外匯儲備分別為1740億美元及1372億美元,分居第五、第六名。
㈢ 德國現在的外匯儲備有多少,中國外匯儲備現在有多少
2016年10月18日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今日,央行公布2016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17萬億美元。9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6778元人民幣。
其中: 德國外匯儲備673.651億美元,最高持有量是1992年909.671億美元。當然每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也是現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此次的調查也只能供大家參考。
㈣ 全球有哪些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外匯儲備
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厲害,我國的經濟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很多的國家將人民幣納入了官方外匯儲備,其中有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家。
更有媒體就此預測,人民幣或挑戰世界「第三貨幣」。在人民幣不斷崛起的趨勢下,又一歐洲發達國家也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人民幣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青睞,加之中國積極開放外資與境內市場,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增強。
種種跡象都表明,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向更高水平邁進,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加速前行步入快車道。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地位上升對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有很大的益處。
㈤ 歐元區總共有多少個國家分別是哪些
目前歐元區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共19個國家
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1957年《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1969年12月提出建立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計劃。1969年3月,歐共體海牙會議提出建立歐洲貨幣聯盟的構想,並委託時任盧森堡首相的皮埃爾·維爾納就此提出具體建議。1971年3月,"維爾納計劃"通過,歐洲單一貨幣建設邁出了第一步。"計劃"主張在10年內分三個階段建成歐洲經濟貨幣聯盟。但是,隨後發生的石油危機和金融風暴,致使"維爾納計劃"擱淺。1979年3月,在法國、德國的倡導和努力下,歐洲貨幣體系宣告建立,同時歐洲貨幣單位"埃居"誕生。歐洲貨幣體系EMS(European Monetary System)開始運作。1986年2月,歐共體簽署《單一歐洲文件》,提出最遲在1993年初建立統一大市場。1989年6月,"德洛爾報告"通過,報告主張分三個階段創建歐洲經貨聯盟:第一步,完全實現資本自由流通;第二步,建立歐洲貨幣局(即歐洲中央銀行的前身);第三步,建立和實施經貨聯盟,以單一貨幣取代成員國貨幣。第一階段在1990年正式啟動後,需要就有關的貨幣政策進行協調和統一,央行行長委員會開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後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中最後確立了歐洲中央銀行的地位。歐洲貨幣局於1994年1月1日在經濟與貨幣聯盟的第二階段開始時建立,其任務是在貨幣政策上進行協調,加強成員國中央銀行間的合作和籌建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制訂和執行貨幣政策的權力仍由各成員國政府保留。1991年12月10日,歐共體首腦會議通過了《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決定將歐共體改稱為歐洲聯盟。《馬約》規定,最遲在1999年1月1日,經歐洲理事會確認,如達到"趨同標准"的成員國超過7個,即可開始實施單一貨幣。1993年11月《歐洲聯盟條約》生效。1994年12月15日,馬德里首腦會議決定將歐洲單一貨幣定名為歐元,取代埃居。1995年12月確定統一貨幣為歐元。1998年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成立。同年5月,布魯塞爾首腦會議正式排定歐元11個創始國名單。1999年1月1日,歐元在歐盟各成員國范圍內正式發行,它是一種具有獨立性和法定貨幣地位的超國家性質的貨幣,歐盟根據《馬斯特里赫條約》規定,歐元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同年1月4日,歐元在國際金融市場正式登場。被11個歐洲國家承認為官方貨幣。2002年1月1日,經過3年的過渡,歐洲單一貨幣---歐元正式進入流通。同年7月原有貨幣停止流通。歐元紙幣和貨幣正式進入市面成為流通貨幣。同年2月28日,成員國本國貨幣全面退出流通領域,歐元與成員國貨幣並存期結束。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歐債危機等多番"洗禮"之後,歐元區擴展至19個成員國,覆蓋3.4億人口,歐元在國際支付中所佔份額約36%,占所有央行外匯儲備總額20%,成為全球第二大流通貨幣和第二大儲備貨幣。2009年以來,歐元在外儲中的比例顯著下降。2018年以來,隨著美歐關系發生變化,歐洲政要有關提升歐元國際地位、藉助歐元推進歐洲一體化的呼聲不斷高漲。2018年12月,歐盟發布一項旨在提升歐元國際地位的行動倡議,同意強化歐洲穩定機制的作用,加強對歐元區國家預算的監管,並建議在國際能源合約和交易中更多使用歐元。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發布的聲明中也表示:歐元已經成為團結、主權和穩定的象徵。2019年1月1日,歐元迎來了20歲生日。從最初只用於會計和金融交易的虛擬貨幣,到現在19個歐盟國家3.4億人口正在使用的實實在在的貨幣,歐元在過去20年接受過質疑,經歷過危機。折疊
1999年1月1日起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回牙和西班牙11個國家答(歐元區國家)正式使用,並於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國的貨幣。 希臘於2000年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2個成員國。 斯洛維尼亞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3個成員國。 塞普勒斯於2008年1月1日與馬爾他一起加入了歐元區。 斯洛伐克於200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從而使歐元區成員國增至16個。 愛沙尼亞將於2011年1月1日正式啟用歐元,成為歐元區第17個成員國。
㈥ 德國的外匯儲備為什麼沒有中國多
1、貨幣的性質。
由於人民幣還不是可自由兌換貨幣,一般的貿易結算,海外直接投資都是已非非人民幣形式流入國內,並在國內轉化成人民幣,這部分在國內轉化成人民幣的外匯就形成了我國的外匯儲備。而德國使用的歐元是國際上的第二大流通貨幣,德國對外貿易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歐元結算,境外資金以歐元形式流入德國並不形成外匯儲備。
2、外匯管制。
德國是自由經濟體,不實行外匯管制,境內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動,國際收支相對比較平衡。中國實行外匯管制,境內外資金流動都有限制,長期以來鼓勵引進外資,但害怕資金流出,導致海外資金入易出難,國際收支極不平衡,同時央行為控制匯率過快升值,通過向市場購買外匯方式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更加劇了外匯儲備增長的壓力。
㈦ 外匯儲備是指什麼意思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內政府容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㈧ 什麼是國家外匯儲備,國家外匯儲備是怎樣來的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