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涉農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模式

涉農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模式

發布時間:2022-05-03 14:16:47

『壹』 期貨市場的操作模式是什麼

1、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2、投機期貨投機是指在期貨市場中,買賣標准化期貨合約以達到牟取利潤的目的的行為。主要有承擔價格風險、提高市場流動性、保持價格體系穩定的作用。在投機交易中應該注意掌握期貨的知識,熟悉交易的規則;確定獲利的目標及最大的虧損限度。3、套期圖利它是指參與者利用差價,對兩張不同類的期貨合約同時買入和賣出,並從中獲得風險利潤的交易行為。它豐富期貨投機的內容,使期貨投機不僅是期貨合約的絕對價格的水平變化,還更多轉向期貨合約相對價格的水平變化。

『貳』 農產品加工企業如何利用期貨市場

方式多種多樣。歡迎追問,關於農產品期貨交割,安徽地區我司最有交割經驗。
1.例如在采購上,假如說采購新疆棉花,但是市場上現貨少,只有期貨交割庫有部分新疆棉。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買入適量的棉花合約,通過期轉現業務拿到自己想要的棉花倉單,以此來補充庫存。(原料緊張,通過期現結合,拓寬采購渠道,補充原料庫存,實現靈活調配,從而控制生產成本)
2.企業計劃在2-4月采購5000噸豆粕,但是擔心未來豆粕價格會快速上漲,計劃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於是在12月份收購前期,期貨市場買入1500噸,收購期間如果價格出現暴漲,一次性建倉3500噸。預算成本在3000元/噸。最後現貨購入同期了結期貨買入套保部分。(在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期間,有效完成原來哦采購成本在3000元/噸的預算)
3.三月份豆粕現貨價格是3700元/噸,期貨市場09合約價格為3790元。為了保障生產,面對高價,企業只能以3700元/噸的價格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買入。為了規避後期豆粕價格下跌的風險,該企業決定在市場上賣出09合約。
六月份,豆粕價格應聲而落跌至2700元/噸。同時期貨市場企業以2650元買入平倉。
現貨市場虧損2700-3700=-1000元/噸,期貨市場盈利3790-2650=1140元/噸。通過期貨市場的對沖,有效降低了原料價格降低對企業剩餘庫存的影響。

溫馨提示:請遠離非法集資、違法配資、代客理財、虛假或誤導性宣傳/誘導交易、非法咨詢/喊單、提供交易軟體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期貨公司總部!開戶、原油/鐵礦/PTA/股指/手續費返還!追問即可!

『叄』 期貨農業的未來展望

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最近指出,要牢牢把握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主動貼近「三農」的需求,加強相關期貨品種的研究開發力度,加快推進期貨市場的改革和發展,進一步增強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全局的能力。為增強加快發展期貨市場的緊迫性和責任感,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服務產業的功能。
一是加快涉農新品種合約的上市步伐,提供更多的避險工具。期貨品種的數量、種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程度。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經過嚴格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盡快推出新品種合約,對已上市品種,完善上下游品種,形成系列,提供多樣化工具,豐富避險手段,滿足產業鏈不同客戶的避險需求。
二是從政策層面鼓勵引導現貨企業參與套期保值。建議對《會計准則》等財務制度進行合理的優化,增強企業期現結合經營的靈活性。建立科學、規范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期貨考核評價體系。從政策上適度放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套利交易,並從制度上加以引導和管理。鼓勵現貨企業參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相關期貨品種的套利操作,在實踐中逐步成熟,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研究期貨套期保值信貸試點,探索把套期保值作為貸款條件的合適模式。同時,可考慮對長期穩定開展期貨保值業務的大型重點企業,對套期保值取得的收益予以一定期限和程度的所得稅減征,以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保值,開展風險管理的行為。
各期貨交易所對套保企業的收費、保證金的收取,推出一些鼓勵措施;建議在期貨公司評級體系中,對保值量大、服務產業客戶量大的期貨公司,予以更多傾斜,進一步強調期貨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功能。
三是加速推進境外期貨業務,研究國內夜盤交易。目前,由於缺乏利用境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套利的合法通道,國內現貨企業在競爭中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產業客戶存在較為迫切的需求。
四是持續推進投資者培訓教育活動,為期貨行業人才培養提供政策支持。發揮期貨市場功能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整體而言,政府相關部門尤其是基層農業部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對期貨市場和期貨功能的認知仍有待提升,對利用期貨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功能的氛圍尚未形成。需要持續加大期貨知識普及力度,以現貨企業、農業系統、政府相關部門為主,在政府部門和產業企業中培養期貨文化。面向期貨市場各參與主體,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期貨知識宣傳和投資者教育活動。
建議進一步發揮期貨交易所、中期協和各地期貨業協會的作用,設立專項基金,加大期貨知識普及力度。在期貨行業人才培養方面,從政策上予以規劃和支持,加強高層次專業和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依託高校建設期貨後備人才培養基地,進行期貨人才資源儲備和進一步培養,促進行業的優秀人才得到有效的積累和發展。
五是適度放開期貨經營機構的經營范圍,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期貨市場是一個相對高風險的市場,近年來,根據規范發展需要,行業政策上對期貨公司的經營范圍、期貨公司的自有資金使用范圍,包括期貨網點的設立、期貨品種的上市等提出了較高要求,這一方面保障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但同時也影響了期貨公司的創新意願。建議加快行業創新步伐,適時放開CTA、資產管理等相關業務,放寬期貨經營機構的經營范圍,促進期貨公司壯大實力,從而更好地服務產業經濟發展。

『肆』 農民如何利用期貨市場

從理論上講,農民與商業性的公司一樣,能夠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來分散農產品價格風險。例如,在存在期貨市場的條件下,農民在播種小麥的同時,可以預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與他預計的小麥產量數量相等的小麥期貨合約。如果收獲季節小麥價格下跌,農民在期貨市場上的收益將能完全或部分彌補在現貨市場上的損失。
一、 美國期貨市場十分發達,農產品期貨品種豐富,糧食生產者、加工者以及中間商都積極參與期貨市場
美國農民參與期貨市場的方式有多種,大的農場主資金實力雄厚,信息來源充足,可以直接參與期貨市場,但大多數農民則是通過合作社的形式間接參與期貨市場。據統計,美國目前有近2000個穀物合作社,控制了國內穀物銷售量的60%。農民一般預先和合作社簽訂合同,將糧食按某一約定價格銷售給合作社,合作社則通過期貨市場規避價格風險。
從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來看,農民直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比例並不高,最近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不到10%的生產者用套期保值管理他們的價格風險。為什麼期貨市場作為一種有效的價格風險管理方式而農民卻很少使用呢?
(一)風險管理具有多種替代手段
農民有許多途徑管理農業風險。他們能夠調整財務結構而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實際上,生產者大多數根據經營規模、對資源的控製程度等使用多種不同的策略和工具。
1.組織化經營。組織化經營是對付不確定性的一種制度安排,農業企業化(組織化),不但可以節約交易費用,也使不確定性減少。建立農業契約一體化組織(公司+農戶),一方面可以穩定訂單企業的原料收購,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同時也將農戶的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借貸風險轉嫁給訂單企業,雙方在契約組織關系的互動中,獲得雙贏的結局。這種風險轉移方式是把風險內在化,即在組織化經營的成員內部進行分配,但市場價格的風險依然在組織內存在。
2.分散化經營。市場主體在面對農產品價格的不確定性風險,為保障未來收益,往往採取分散化經營的方式。農民多元化經營和金融工具的管理有些相似,如共同基金的管理人一般同時持有多種股票,分散和限制了持有單一股票的風險。多元化的策略只能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3.農業保險。農業保險的基本原理是分擔風險、分擔損失。即由處於同等風險條件下的多數未遭受損失的投保人均攤少數遭受損失的經濟損失。農業保險方式的主要困難在於,農業風險具有大面積同時發生,風險損失大等特點,保險公司承保困難。另外,由於農戶規模較小,對保費支付存在困難。
(二)通過合作組織分散風險
合作社由農民自發創立,自願參加,並且由農民自己控制。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農民銷售糧食,迴避價格風險。美國玉米有70%由農業合作社代農場主銷售,美國最大的穀物銷售合作組織穀物聯盟收購的玉米就佔美國玉米產量的45%。農場主並不直接進行期貨市場交易進行風險迴避,而是通過中介組織和糧食收儲公司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他們間接地利用期貨市場價格信息,來指導生產,以避免生產失誤而帶來的風險。
(三)農民生產規模的限制
除了部分規模比較大的農場主以外,直接進行期貨交易的農民比較少。這是因為他們缺少賣出一份期貨合約所必需的農產品數量,必需的基礎條件(如硬體、網路系統、期貨知識等),以及進行交易所需要的資本金。
(四)期貨市場仍存在風險
大多數農場主認為,參與期貨交易的套期保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現貨市場上的價格風險,但是他們仍然會面臨期貨交易中的基差風險、保證金和追加保證金的風險,由於生產的不確定性所造成的交易者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交易頭寸差異的數量風險等。
二、我國農民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的難點和對策
農民可以進入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轉移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的風險,以獲取穩定的收益。通過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農民的利益受到保護。我國的農產品期貨市場已逐漸走上規范發展的軌道,市場功能也得到了較好的發揮。許多有遠見的生產者已經認識到期貨市場的作用,積極參與和利用期貨市場,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根據國外的經驗,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的發揮還遠遠不夠,農民對期貨市場的直接利用還需要作出很多的努力,關鍵是農業中介組織的發育。
(一)有效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是農民價格風險轉移的需要
應該說,我國廣大農民是需要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目前,我國大部分糧食品種已經放開價格,棉花也逐步實現市場化改革,市場經濟活動無不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尤其是農產品,生產周期長,受天氣影響很大,天災減產無收,豐收了糧多價賤愁賣,市場價格波動給農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風險。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農民將面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競爭,價格波動將更加劇烈。
(二)制約我國農民直接使用期貨市場的原因
1.農民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而小規模的生產組織形式同集中而大宗的期貨交易方式相矛盾。現階段這種主體分散、規模小、對市場信息了解程度低、交易費用高的狀況,決定了我國廣大農民只能直接進入初級農貿市場,不可能直接進入較高層次的糧食批發市場,更不用說進入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交易。
2.農民偏低的文化層次同期貨交易的專業性相矛盾。我國有數億農業人口,文盲比例較高,總體上文化程度較低。我國多數農民尚未達到初中文化程度,難以理解期貨市場的運作機理和交易方式,更不用說親自操作了。
3.傳統的小農意識同開放的期貨大市場相矛盾。我國廣大農民的觀念守舊,商品意識不強,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期貨市場的要求。
(三)農民利用期貨市場的途徑
農民是農產品現貨市場的主體,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農民進入期貨市場,就很難說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育是完善的。但是,在今後較長的時間內要使一定數量的農民直接從事期貨交易是不現實的。農民利用期貨市場的關鍵是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參與期貨市場,從而解決小生產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
1.發展農民合作組織。美國、日本都有農民合作社,為農民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國農民無論從知識層次上,還是資金實力上,都不具有直接參與期貨市場的條件。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和農業發展的特點,鼓勵農民成立各種不同類型的農民合作組織,由農民自己經營管理,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合作社可以幫助農民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並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市場信息和有價值的建議。
2.開展「公司+農戶」的訂單農業。「公司+農戶」就是實力雄厚的農產品收購企業在生產前以期貨價格為依據與農民簽訂遠期收購合同,農民通過訂單,把價格風險轉移給訂單企業,從而化解農民可能面臨的風險。但是在「公司+農戶」或定單農業模式的運行過程中,簽約的企業卻承擔著巨大的經營風險。而期貨市場則可以為訂單企業提供一種對所簽訂的合同進行套期保值的可能,通過期貨市場的運作企業可以把價格風險分散、轉移給眾多的市場投機者,期貨市場可以成為訂單農業中價格風險的最終「出口」。這就需要大力培養農產品流通企業運用期貨市場的能力。隨著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近幾年出現的各類流通合作組織和代理商,可以為農民架起通向期貨市場的橋梁。

你可以百渡里搜套期保值,必須要先搞懂套期保值。

『伍』 如何促進農戶與期貨市場有效對接

因此,規避農戶面臨的農產品價格風險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任務。 19世紀中葉起源於美國芝加哥的農產品期貨市場,以其特殊的交易制度設計使得所形成的價格被公認為是最真實、權威的價格信號,在農戶進行價格風險管理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目前,美國是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最完善和成熟的國家。美國農戶,無論種植規模大小,都習慣於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信息進行生產經營決策。 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交易規則和交易制度不斷完善,交易量、持倉量不斷攀升,影響力日益擴大。但由於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起步晚,發展還不成熟,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農產品期貨市場交易者仍以中小投機者為主,而真正需要規避風險的農戶參與度卻非常低,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過度投機現象。過度投機加大了期貨價格的非理性波動, 使期貨價格脫離現貨基礎,不能真實反映供求狀況,嚴重弱化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的功能。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發揮農產品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和農產品期貨服務機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農戶與期貨市場的對接,但收效甚微。充分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規避價格風險是農業發展的方向,但我國農戶參與期貨市場者寥寥無幾,政府和期貨市場服務機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也沒能被農戶很好地接受,之所以出現這一扭曲現象,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期貨服務供需不匹配。我國農戶期貨市場參與度低,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對期貨市場的認知度偏低,大部分農戶不知道期貨是什麼,更不知道如何操作。雖然政府和期貨交易所為農戶提供了大量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服務,但沒有能夠充分考慮到農戶的特點和實際需求,許多接受過宣傳、教育和培訓服務的農戶對期貨市場的理解程度仍然相當低,遠遠達不到能夠直接或間接利用期貨市場的水平,導致大多數農戶對期貨市場依然是「敬而遠之」。 第二,專業的農業合作組織缺乏。我國農戶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的小規模生產者,難以參與集中而大宗的農產品期貨交易,加之農戶對期貨市場的認知和操作能力不足,需要專業的合作組織引導和幫助。然而,當前我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運行不規范,層次普遍較低,能夠幫助農戶有效利用期貨市場的專業性合作組織非常少。同時,農戶與農業合作組織之間也沒有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業合作組織在幫助農戶與期貨市場對接過程中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農戶藉助農業合作組織參與期貨市場所獲得的效果也難以傳導到農民身上。 第三,期貨品種創新滯後。一方面,我國農產品期貨現有品種的合約規模單一,尚無適合中小種植規模農戶參與套期保值的小合約,在缺乏專業的農業合作組織的情況下,這部分農戶就被無形地「拒之門外」。另一方面,期貨市場品種數量偏少,與農業大國的地位不相稱,過少的上市品種制約著期貨市場服務農戶生產經營的范圍和能力。此外,農產品期權雖然列入品種發展計劃多年,但一直未能破題。農產品期權以特有的交易機制可將農產品價格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期權產品的缺失不僅減少了農戶利用期貨市場的選擇機會,也降低了期貨市場對農戶的吸引力。 第四,風險保障措施不完善。農戶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可以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但套期保值如果操作不當,本身也會面臨一些潛在的風險,這也是部分農戶不願利用期貨市場的原因之一。農戶利用期貨市場是個動態過程,從進入市場到合約平倉或交割需經歷較長時間,要面臨諸如持有期貨頭寸的現貨產量變動和期貨頭寸價格波動導致保證金變動等風險。而就目前來看,我們對潛在風險的保障措施不夠完善,還不能消除農戶利用期貨市場的後顧之憂。 綜上,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實現農戶與期貨市場的有效對接。 首先,實現宣傳、教育和培訓的常態化和案例化。要根據農戶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和培訓,並使之形成一種常態化的制度。在宣傳教育方法上,力求採用形象的、通俗易懂的案例形式,並可在各地區設立專門的期貨咨詢熱線,隨時解答農戶的問題。 其次,推動期貨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幫助農戶建立期貨專業合作組織,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扶持。探索科學的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提高合作組織的服務水平、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優化農戶與合作組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防範合作雙方可能出現的違約風險。 再次,推進期貨制度和品種創新。創新品種上市制度,變革高度行政化且多頭相互牽制的審批制度。加快研究設計現有交易品種對應的小合約,對條件成熟的新品種盡快安排上市。積極推出農產品期權。 最後,建立、健全風險保障體系。探索設立農業期貨風險保障基金和期貨專項發展基金,嘗試引入農業保險、成立專門的擔保機構和管理機構。

『陸』 2013.5月期貨後續培訓的答案

我來回答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農產品銷售 單元測驗一:1.abcde 2.錯單元測驗二:1.正確 2.b單元測驗三:1.b 2.bcd 3.a 4.abd單元測驗四:1.b 2.c課程測驗:1.abcde 2.b 3.abcd 4.bc 5.abcd 6.a 7.b 8.b 9.c 如何運用期貨市場進行原材料采購 隨堂練習一:1.D 2.A 3.B 4.C 5.ABCD隨堂練習二:1.A 2.A 3.ABC隨堂練習三:1.AD 2.ABD 課堂測試: 1.A 2.B 3.A 4.A 5. C 6. ABCD 7. D 8. ABC 9.AD 10.ABD 商品基本分析第二單元 1、b 2、a 3、ac第三單元 1、abc 2、a 3、b 4、a第四單元 1、abcd 2、a 3、a課程測驗 1.A 2.C 3.對 4.錯 5.對 6.對 7.錯 8.ABC 9.ABC 10.AC 涉農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模式 第一單元 訂單農業+期貨市場的模式 1、a 2、abcd 第二單元 涉農企業+農戶+農發行+期貨公司與+合作社的模式 1、a 2、abcd 第五單元 期現套利 1、a 第六單元 貿易融資與倉單質押 1、a 2、a 3、b 4、a 5、b 課程測驗(90分) 1、a 2、a 3、a 4、b 5、a 6、b 7、a 8、a 9、abcd 10、abcd 現貨企業套期保值財務核算稅務風險及管理監控 1.bcd 2.abc 3.b 4.abd 5.d 6.a 7.a 8.b 9.b1.b 2.d 3.a 4.a 5.b 6.b 7.bcd 8.abc 9.abd 10.abcd 期貨客戶服務答案 第一單元1. C 2 .A 第二單元1. B 2 .ABCD3 ABC4 ABCD5 BD6 AC7 B8 B9 A 課程測驗1 B2 A3 A4 B5 A6 C7 A8 ABCD9 ABCD10 ABCD 點價在企業經營中的運用 單元測驗一:1.b 2.c 單元測驗二:1.abd 2.b 3.a 4.ad 單元測驗三:1.abcd 2.b 課程測驗: 1.c 2.b 3.d 4.錯 5.對 6.對 7.abd 8.bcd 9.bc 10.bc 期貨市場與現貨企業的風險管理 隨堂1 abcd、a、ab、a 隨堂2 a、a 隨堂3 a、a、b、a、a 課程測驗1.abcd 2.ab 3.對 4.對 5.對 6.對 7.對 8.錯 9.對 10.對 企業如何參與期貨市場進行產品銷售 單元測驗一:1.abcd 單元測驗二:1.c 2.d 3.a 4.a 5.a 6.abcd 7.abcd 單元測驗三:1.a 2.abcd 課程測驗: 1.c 2.d 3.a 4.b 5.b 6.b 7.abc 8.abcd 9.abcd 10.ad 、 企業套期保值管理--業務流程與風險控制 單元測驗一:1.c 2.a 3.b 4.abcd 5.abcd 單元測驗二:1.d 2.b 3.a 4.abcd 5.abd 課程測驗: abd、 abcd、 abcd、 d、 c、 a、 a、 b、 a、 abcd 如何運用農產品期貨價格信息 單元測驗一:1.a 2.a 3.a 單元測驗二:1.a 2.a 3.a 4.a 5.b 6.b 7.ab 8.b 9.a 課程測驗: 1.a 2.a 3.a 4.a 5.a 6.a 7.b 8.b 9.ab 10.a 如何運用期貨市場進行庫存管理 1.a 2.b 3.bc1.b 2.a 3.c 4.abc 5.abc1.a 2.acd1.a 2.b 3.b 4.a 5.c 6.abcd 7.abc 8.ab 9.abd 10.abd 涉農企業如何利用期貨市場 單元測試: 第一單元一道題:C 第三單元三道題:ABC、BCD、B 第四單元三道題:ABC、AD、A 第五單元一道題:A 第六單元兩道題:ABC、ABCD 課程測試: 十道題:C、ABC、BCD、B、ABC、AD、A、A、ABC、ABCD 套期保值和敞口管理 單元測驗一:1.a 2.a 單元測驗二:1.c 2.b 3.b 單元測驗三:1.d 2.a 3.adcd 4.abc 5.abc 課程測驗:1.b 2.c 3. b 4.a 5.a 6.b 7.a 8.abc 9.abc 10.bcd 合規管理 第一單元 合規管理基本理論 1.ABCD 第三單元 期貨公司合規管理組織體系 1.ABCD 第四單元 期貨公司合規管理具體職能 A 2. B 第五單元 期貨公司合規管理具體職能 1.B 2.B 3.B 4.A 第七單元 合規管理與外部監管 ABCD 2.A 課程測驗 1.A 2.C 3.ABCD 4.ABCD 5.ACD 6.ABC 7.B 8.B 9.B 10.A

採納哦

『柒』 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

價格風險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商品市場上,乾旱、洪水、戰爭、政治動亂、暴風雨等等各種情況變化會傳遍世界各地,並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導致價格在較短時期內大幅度波動。與供求相關的風險因素還包括一些商品收獲的季節性和需求的季節性。由供求的不可預測所帶來的潛在價格風險是市場經濟所固有的,也是買主和賣主無法抵禦的。
期貨合約是通過交易所達成的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期貨合約對商品的買賣數量、預期交貨時間和地點以及產品質量都有統一的規定。事實上除了價格以外,期貨合約的所有方面都有統一的規定。正因如此,期貨合約對於那些希望未雨稠繆、保證不受價格急劇變化影響的套期保值者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農產品生產易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氣候條件的影響,風險性強,通過期貨合約這個有用的工具,農民、糧食企業以至消費者都能對農產品市場做出較可靠的估測。
糧食企業、食品加工廠、油脂廠可以利用期貨來更好地管理進貨與銷售,從而提高經營利潤。糧庫經營者可以利用農產品期貨為客戶提供各種變通的銷售方法,使其佔用競爭優勢。農場可以在儲存作物時,利用期貨市場鎖住理想的賣價。飼料公司可以利用農產品期貨來限定最高買價,避免受到飼料原料或飼料價格上漲所造成的影響。任何與農產品生產經營有關的企業都可以利用大商所的農產品期貨來控製成本和提高收入。
當然,期貨合約除了套期保值的作用之外,還有風險投機的作用,各種風險程度不同的期貨合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盈利機會。例如,買賣農產品期貨以從預期的價格變化中牟利。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提供的價格信號做出經營決策。價格信號的真實、准確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經營決策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經營效益。
自期貨交易產生以來,發現價格功能逐漸成為期貨市場的重要經濟功能。所謂發現價格功能,指在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競爭的期貨市場中,通過期貨交易形成的期貨價格,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的特點,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未來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
期貨價格能比較准確、全面地反映真實的供給和需求的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對生產經營者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世界上很多生產經營者雖未涉足期貨交易,也沒有和期貨市場發生直接關系,但他們都在利用期貨交易所發現的價格和所傳播的市場信息來制定各自的生產經營決策,例如,生產商根據期貨價格的變化來決定商品的生產規模;在貿易談判中,大宗商品的成交價格往往是以期貨價為依據來確定的。

『捌』 糧食企業如何參與期貨市場

期貨交易所或者政府相關部門會為你們提供這方面的咨詢,你們最好問下他們

要想進入期貨市場,先要全面了解該行業

套期保值的基本概述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例如,一個農民為了減少收獲時農作物價格降低的風險,在收獲之前就以固定價格出售未來收獲的農作物。一位讀者一次訂閱三年的雜志而不是兩年,他就是在套期保值以轉移雜志的價格可能上升所給他帶來的風險。當然,如果該雜志價格下降,這位讀者也放棄了潛在的收益,因為他已繳納的訂刊費用高於他如果是在每年訂閱雜志情況下的費用。
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徵: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從而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套期保值的理論基礎:現貨和期貨市場的走勢趨同(在正常市場條件下),由於這兩個市場受同一供求關系的影響,所以二者價格同漲同跌;但是由於在這兩個市場上操作相反,所以盈虧相反,期貨市場的盈利可以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
套期保值的交易原則如下:
1.交易方向相反原則;
2.商品種類相同原則;
3.商品數量相等原則;
4.相同或相近原則。
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實際上是一種以規避現貨交易風險為目的的風險投資行為,是結合現貨交易的操作。
套期保值有什麼作用?
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正確地把握市場供求狀態,特別是能否正確掌握市場下一步的變動趨勢。期貨市場的建立,不僅使企業能通過期貨市場獲取未來市場的供求信息,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產,而且為企業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提供了場所,在增進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歸納起來,套期保值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作用:
①鎖定生產成本,實現預期利潤。
②利用期貨價格信號,組織安排現貨生產。
③期貨市場拓展現貨銷售和采購渠道。
④期貨市場促使企業關注產品質量問題。
[編輯本段]套期保值的業務流程
大豆套期保值案例
賣出套保實例:(該例只用於說明套期保值原理,具體操作中,應當考慮交易手續費、持倉費、交割費用等。)
7月份,大豆的現貨價格為每噸2010元,某農場對該價格比較滿意,但是大豆9月份才能出售,因此該單位擔心到時現貨價格可能下跌,從而減少收益。為了避免將來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該農場決定在大連商品交易所進行大豆期貨交易。交易情況如下表所示: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7月份 大豆價格2010元/噸 賣出10手9月份大豆合約:價格為2050元/噸
9月份 賣出100噸大豆:價格為1980元/噸 買入10手9月份大豆合約:價格為2020元/噸
套利結果 虧損30元/噸 盈利30元/噸
最終結果 凈獲利100*30-100*30=0元
註:1手=10噸
從該例可以得出:第一,完整的賣出套期保值實際上涉及兩筆期貨交易。第一筆為賣出期貨合約,第二筆為在現貨市場賣出現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買進原先持有的部位。第二,因為在期貨市場上的交易順序是先賣後買,所以該例是一個賣出套期保值。第三,通過這一套期保值交易,雖然現貨市場價格出現了對該農場不利的變動,價格下跌了30元/噸,因而少收入了3000元;但是在期貨市場上的交易盈利了3000元,從而消除了價格不利變動的影響。
買入套保實例:
9月份,某油廠預計11月份需要100噸大豆作為原料。當時大豆的現貨價格為每噸2010元,該油廠對該價格比較滿意。據預測11月份大豆價格可能上漲,因此該油廠為了避免將來價格上漲,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風險,決定在大連商品交易所進行大豆套期保值交易。交易情況如下表: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9月份 大豆價格2010元/噸 買入10手11月份大豆合約:價格為2090元/噸
11月份 買入100噸大豆:價格為2050元/噸 賣出10手11月份大豆合約:價格為2130元/噸
套利結果 虧損40元/噸 盈利40元/噸
最終結果 凈獲利40*100-40*100=0
從該例可以得出:第一,完整的買入套期保值同樣涉及兩筆期貨交易。第一筆為買入期貨合約,第二筆為在現貨市場買入現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對沖原先持有的頭寸。第二,因為在期貨市場上的交易順序是先買後賣,所以該例是一個買入套期保值。第三,通過這一套期保值交易,雖然現貨市場價格出現了對該油廠不利的變動,價格上漲了40元/噸,因而原材料成本提高了4000元;但是在期貨市場上的交易盈利了4000元,從而消除了價格不利變動的影響。如果該油廠不做套期保值交易,現貨市場價格下跌他可以得到更便宜的原料,但是一旦現貨市場價格上升,他就必須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相反,他在期貨市場上做了買入套期保值,雖然失去了獲取現貨市場價格有利變動的盈利,可同時也避免了現貨市場價格不利變動的損失。因此可以說,買入套期保值規避了現貨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
[編輯本段]套期保值的方法
1、生產者的賣期保值
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准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採用賣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價格風險,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
2、經營者賣期保值
對於經營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收購後尚未轉售出去時,商品價格下跌,這將會使他的經營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為迴避此類市場風險,經營者可採用賣期保值方式來進行價格保險。
3、加工者的綜合套期保值
對於加工者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價格下跌局面的出現。只要該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後的成品都可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那麼他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產品進行賣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鎖牢其加工利潤,從而專門進行加工生產。
[編輯本段]套期保值策略
為了更好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時,必須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堅持"均等相對"的原則。"均等",就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必須和現貨市場上將要交易的商品在種類上相同或相關數量上相一致。"相對",就是在兩個市場上採取相反的買賣行為,如在現貨市場上買,在期貨市場則要賣,或相反。
(2)應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那就不需進行套期保值,進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費用。
(3)比較凈冒險額與保值費用,最終確定是否要進行套期保值。
(4)根據價格短期走勢預測,計算出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預期變動額,並據此作出進入和離開期貨市場的時機規劃,並予以執行。
基差與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可以大體抵消現貨市場中價格波動的風險,但不能使風險完全消失,主要原因是存在"基差"這個因素。要深刻理解並運用套期保值,避免價格風險,就必須掌握基差及其基本原理。
基差的含義
基差(basis)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現貨價格與該商品近期合約的期貨價格之差,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基差與買入及賣出套期保值中的關系
例如,2003 年 5 月 30 日大連的大豆現貨價格2700 元/噸,當日,2003 年 7 月黃大豆 1 號期貨合約價格是 2620 元/噸,則基差是 80 元/噸。基差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這主要取決於現貨價格是高於還是低於期貨價格。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則基差為正數,又稱為遠期貼水或現貨升水;現貨價格低於期貨價格,則基差為負數,又稱為遠期升水或現貨貼水。
基差包含著兩個成份,即分隔現貨與期貨市場間的"時"與"空"兩個因素。因此,基差包含著兩個市場之間的運輸成本和持有成本。前者反映著現貨與期貨市場間的空間因素,這也正是在同一時間里,兩個不同地點的基差不同的基本原因;後者反映著兩個市場間的時間因素,即兩個不同交割月份的持有成本,它又包括儲藏費、利息、保險費和損耗費等,其中利率變動對持有成本的影響很大。
基差變化與套期保值
在商品實際價格運動過程中,基差總是在不斷變動,而基差的變動形態對一個套期保值者而言至關重要。由於期貨合約到期時,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會趨於一致,而且基差呈現季節性變動,使套期保值者能夠應用期貨市場降低價格波動的風險。基差變是化判斷能否完全實現套期保值的依據。套期保值者利用基差的有利變動,不僅可以取得較好的保值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交易獲得額外的盈餘。一旦基差出現不利變動,套期保值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蒙受一部分損失。
對於買入套期保值者來講,他願意看到的是基差縮小。
I、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上升,但現貨價格的上升幅度大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擴大,從而使得加工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買入現貨蒙受的損失大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賣出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加工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擴大,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不能彌補期貨市場的損失,而且會出現凈虧損。
II、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上升,但現貨價格的上升幅度小於期貨價格的上升幅度,基差縮小,從而使得加工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買入現貨蒙受的損失小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賣出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加工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縮小,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能彌補期貨市場的全部損失,而且會有凈盈利。
對於賣出套期保值者來講,他願意看到的是基差擴大。
I、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下降,但現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大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縮小,從而使得經銷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賣出現貨蒙受的損失大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買入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經銷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縮小,現貨市場的盈利只能彌補期貨市場的部分損失,結果仍是凈損失。
II、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下降,但現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小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擴大,從而使得經銷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賣出現貨蒙受的損失小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買入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不降反升,經銷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擴大,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能彌補期貨市場的全部損失,而且仍有凈盈利。
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但兩種價格變動的時間和幅度是不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說,在某一時間,基差是不確定的,所以,套期保值者必須密切關注基差的變化。因此,套期保值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基差的不利變化也會給保值者帶來風險。雖然,套期保值沒有提供完全的保險,但是,它的確迴避了與商業相聯系的價格風險。套期保值基本上是風險的交換,即以價格波動風險交換基差波動風險。
期貨套期保值和平倉交易哪個更劃算?
按照對套期保值的通俗理解,套期保值最終是在期貨市場平倉,用期貨上盈虧對沖現貨上的虧盈。但是,現實中有些套保商會選擇最終在期貨進行交割,這看似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現貨貿易,違背了期貨市場設立的初衷,那麼什麼情況下套保商會選擇交割而不是平倉呢?
套期保值就兩種模式:買期保值和賣期保值,買期保值為的是鎖定采購成本,賣期保值為的是鎖定銷售利潤。那麼我們就從低成本和高利潤上來看平倉和交割哪個更劃算。
設腳注0表示套保開始時,腳注1表示套保結束時,則有期現貨兩個時點四個價格: 、 、 、 ,其中 ≈ ,這是考慮到套保結束時,期貨合約接近交割期,基差趨近於零
買期套保
如果期貨平倉,那麼最後套保商會在現貨市場以 價格采購商品,但考慮期貨盈利,其實際采購價=
如果期貨交割,那麼最後套保商將去交割倉庫接收現貨,考慮到期貨盈利和交割成本C,其實際采購價=
這樣看來,如果交割成本C大於套保結束時的基差 - ,買期套保不宜進行交割。這種情況是較常見的,因為此時基差理論上等於-C,也就是期現價差等於交割成本。當然,如果現貨市場貨源緊俏出現「買難」現象,那麼套保商就會願意支付交割成本C來滿足對現貨的實際需要。
賣期套保
這里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假設套保商以 價格采購的現貨
如果期貨平倉,那麼最後套保商會在現貨市場以 價格賣出商品,但考慮期貨盈利,其實際銷售利潤=
如果期貨交割,那麼最後套保商將組織貨源去注冊倉單,考慮到期貨盈利和交割成本C,其實際銷售利潤=
這樣看來,如果交割成本C大於套保結束時的期現價差 - ,賣期套保不宜進行交割,反之則意味著期現價差過大,存在期現套利空間,應當進行交割。
總結: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發現,買期保值交割是不劃算的;對於賣期保值而言,如果交割月出現期現套利的機會,可以進行交割,只不過這種機會比較少見。當然實際上,不少買方交割為的是取得優質現貨,不少賣方交割則是做期現套利,圖的是貨款回收快,這些都是現貨經營的需要。

股指期貨[2]套期保值策略
一、賣出股指期貨
如果投資者擁有股票,並預測股市會下跌,即可利用賣出股指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減少損失。
例:
某投資機構擁有股票投資組合,價值為120萬元,此時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價格為10000點,為了避免股市下跌帶來損失,該機構賣出一張3個月期的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一段時期後,股市下跌,該投資機構擁有的股票投資組合價值下降到108萬元,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價格為9000點,投資機構買入一張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平倉。這樣:
股票市場上損失:12萬元
期貨市場上盈利:10萬元=(10000-9000)點×100元/點(假設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乘數為100元,下同)
該投資機構的最終實際損失:2萬元
由該例可見,股指期貨合約減少了投資機構單純投資股票組合的損失。
二、買入股指期貨
如果投資者計劃在一段時期之後買入股票,但又預測股市會在近期上漲,即可以通過買入股指期貨合約鎖定股票未來的買入成本。
例:
某基金管理公司預計在2個月之後其一機構客戶將對該基金進行一次申購。如果目前以該資金買入一股票投資組合,該組合的價值為95萬元,此時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價格為10000點。該基金此時買入一張2個月期的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來鎖定成本。一段時期後,股市上漲,基金計劃買入的股票投資組合價值上升到106萬元,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價格為11500點,投資者賣出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平倉。因此:
股票市場上損失:11萬元(買入成本比2個月之前高)
期貨市場上盈利為15萬元=(11500-10000)點×100元/點
投資者最終盈利:4萬元
由例可見,股指期貨鎖定了投資者一段時期後買入股票的成本。
套期保值與投機的區別
1、交易目的不同
套期保值是為了規避或轉移現貨價格漲跌帶來風險的一種方式,目的是為了鎖定利潤和控制風險;而投機者則是為了賺取風險利潤。
2、承受風險不同
套期保值者只承擔基差變動帶來的風險,相對風險較小;而投機者需要承擔價格變動帶來的風險,相對風險較大。
3、操作方法不同
套保者的頭寸需要根據現貨頭寸來制定,套保頭寸與現貨頭寸操作方向相反,種類和數量相同或相似;而投機者則根據自己資金量、資金佔用率、心裡承受能力和對趨勢的判斷來進行交易。

『玖』 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市場功能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逐步拓展交易品種,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對此大商所有關負責人表示連續七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體現了國家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的重視和對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作用的肯定。
這位負責人說,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國內農產品期貨品種已經達到13個,2009年全國農產品期貨市場成交量達到12.35億手,佔全國成交量的57.23%;成交額達到62.17萬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7.64%。農產品期貨市場具備了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這位負責人認為,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著眼點落在了「逐步拓展交易品種」和「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抓住了「品種」和「市場參與主體」這一國內期貨市場發展的關鍵點。在品種方面,盡管我們已經上市了13個農產品品種,但品種集中在種植和加工領域的糧食、軟商品和油脂油料等品種上,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產品期貨品種開發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需要按照一號文件的要求逐步上市更多農產品品種,需要進一步引導相關主體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同時也需要國家對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利用期貨市場給予鼓勵和支持。
大商所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交易所將進一步完善現有農產品期貨合約和規則制度,完善市場機制,在保證市場安全運行前提下提高市場效率,同時,將進一步深化「千村萬戶」和「千廠萬企」市場服務工程,吸引產業企業用好期貨市場,做精做細現有品種;交易所將繼續結合自身市場優勢,加大力度研究開發新的涉農期貨品種,同時在現有品種健康運行基礎上,開發相關指數品種和期權品種,深化市場功能,完善避險體系,使大連期貨市場對產業和經濟的服務能力與水平躍升至新的層次。

『拾』 當前農產品物流營銷有哪些特點

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研究
摘要:相對落後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建設一直是制約我國農產品市場快速發展的瓶頸。與國外農產品流通渠道相比,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還存在諸多的弊端。在目前條件下,要提高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運行的績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關鍵是要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從渠道關系、參與主體、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手段)、政府政策支撐體系等層面進行創新,這是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154(2009)02—0016—07

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的建設無疑是現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環節之一。長久以來,我國一直面臨著在「大工業、小農業」二元經濟結構內如何激活農產品流通發展的難題。主要表現為農業、農民、農村對市場的不適應和制度、政策建設的落後(夏春玉,2005)。在目前條件下,要提高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運行的績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關鍵是要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進行創新,而創新從哪些層面展開,這是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國內外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的現狀

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是指農產品從生產者向最終消費者轉移過程中所採取的流通方式或組織方式,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渠道結構、參與主體、成員關系、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支撐體系等。迄今為止,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的演變:農產品運銷階段一分銷商銷售為主階段一垂直一體化渠道階段一以顧客為中心的渠道階段一渠道整合階段(孫劍、李崇光,2003)。從世界和我國范圍來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呈現出如下的類型和特點。

(一)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類型與特點
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的形成,受各國社會體制、農業生產、經濟發展水平等的影響。迄今為止。世界農產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三種模式:東亞模式、西歐模式與北美模式(見表1)。

(二)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類型與特點
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借鑒和吸納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現出較強的中國特色。我國目前現存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農戶+批發商」模式;「農戶+龍頭企業」模式;「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農戶+供應商+超市」模式(趙一夫、任愛榮,2007)。各模式表現出不同的流通效率、渠道結構、穩定性等特點。
但總的來看,我國農產品渠道模式呈現出「權力不平衡性」和「結構不對稱性」,渠道權力嚴重向龍頭企業傾斜,農戶談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結構呈現出「兩端小中間大」的不對稱性,農戶和零售終端規模小,中間流通環節紛雜,造成流通不暢,效率低下。由於「權力不平衡性」和「結構不對稱性」,又導致「關系不穩定」,表現為違約率高。對比我國與世界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可以發現,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還相當不完善,存在諸多的弊端,主要表現為流通成本高、渠道關系不穩定、上游參與主體力量薄弱、流通業態單一、流通技術不發達、政府政策支撐體系欠缺、流通效率低下等(表2),這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亟待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進行變革和創新。

二、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

近年來,在借鑒國外農產品流通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我國學術界和實踐界在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方面作了大量的有意義的探討。
袁華(2005)提出了構建以合作組織為紐帶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張闖,夏春玉(2005)認為提高農產品流通渠道穩定性及效率有賴於農產品流通合作社規模與實力的壯大、農戶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的互補性制度安排。熊湘輝,白彥平(2006)認為,創新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應該從加強農產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易條件;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信息化建設;革新農產品流通市場的交易方式;提高市場建設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周發明(2007)認為,構建農產品新型營銷體系必須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依託,提高農產品營銷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產品品牌經營戰略,完善批發市場、構建農產品新型營銷體系,大力推進農產品零售業態和交易方式的變革。張希穎,榪海霞(2007)提出了基於第三方物流的農產品連鎖經營模式。王新利,李世武(2008)提出了渠道結構信息化、主體組織化及聯盟化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思路。
以上這些探討為我們進行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和深厚基礎,但是學者們對這些探索大都是基於某一視角而論,沒有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體系。筆者認為,模式創新應該站在現有模式基礎上,發現優點和不足進而進行創新。因此,筆者認為,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應該針對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存在諸多的弊端,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渠道關系層面、參與主體層面、流通業態層面、流通技術/手段層面、政府政策支撐體系層面(圖1)。

(一)渠道關系創新
迄今為止,渠道理論研究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以效率和效益為重心一以權力和沖突為重心一以關系和聯盟為重心的演變。而以關系和聯盟為重心正是渠道關系學派研究的重點,渠道關系是指一條渠道中共同做生意的各成員之間的交往狀態和合作深度,根據業務關系合作的深度,可將渠道關系分為交易型關系,合作關系,夥伴關系和聯盟關系(卜妙金,2001)。而「聯盟關系」正成為渠道模式創新的新著力點。因此,筆者認為,從關系層面對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進行創新主要是建立農產品渠道聯盟。從構建渠道聯盟視角來看,除了發展渠道縱向聯盟,還應該注重發展渠道橫向聯盟。根據我國農業現實,筆者認為,可考慮從資源優勢的角度發揮三個聯盟主體(農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作用,尤其是龍頭企業的核心作用。農產品渠道聯盟模式主要應涵蓋生產、加工、流通三方面的內容。

1 合作社(協會)指導下的農戶生產聯盟。這種聯盟模式主要是以農戶間共通性和互補性資源,建構產業群聚體系,整合農戶間專業化技能、信息和生產設施等關鍵性資源,以一致性的定位,推動農產品生產技術化和規模化,實質上屬於橫向渠道聯盟(圖2)。比如,蔬菜聯盟、水果聯盟、穀物聯盟、西瓜聯盟等。他們採取共同采購種苗、共同育苗、共同租地、共同采購農葯、肥料、飼料、共同采購耕耘機與車輛進行農產品生產。因為農戶的分散性和弱組織性,這種聯盟應在合作社或者其他農業協會的指導下,遵循積極引導、操作透明,農戶自願的原則進行。
2 加工企業主導下的企業加工聯盟。基於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現狀,可考慮利用「龍頭」加工企業農業生產技術和食品加工優勢,通過建立「企業加工聯盟體」,實現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等戰略目標。這種聯盟縱橫模式都存在(圖3),但主要應該發展橫向聯盟(圖3的虛線矩形部分)。橫向模式的內容通常包括:共同采購包裝設備、共同采購紙箱、共同采購冷藏設備、包裝設備交換使用、冷藏設備交換使用、產品銷售搭配、共同分級包裝、共同冷 藏或使用倉庫等(陳貽設,2003)。
可以採取的具體策略有:(1)企業間加強合作,發展具市場導向、市場差異化及具外銷潛力、新鮮優勢、特殊效益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通過同業與異業聯盟,以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2)扶植小型農村加工企業,推動產地品牌、通路的共同營銷和建設,可採取以大區域(如縣級以上)來建立共同品牌,組建農產品加工中心,建立網路化、立體化的農產品加工聯盟體系。(3)共同建立本身不具生產優勢的境外原料供應聯盟體系,降低成本,維持加工原料的穩定供應。

3 營銷企業主導下的流通聯盟。流通聯盟是通過廣泛建立農產品的各種國內外營銷通路,與同業或異業營銷企業進行聯盟,主要目的是整合農產品之間(縱向)以及農產品與其他產品之間(橫向)的流通渠道,建立快速、高效、穩定的農產品配銷體系(圖4虛線矩形部分)。
可以採取的具體策略有:(1)整合營銷企業的物流設施及通路資源,通過同業聯盟建立專業、高效及具規模效應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聯合組建或借用第三方物流)。(2)與其他非農企業異業聯盟,建立農產品運銷公司或區域物流中心,進行農產品共同配送,盤活流通。(3)通過打造農產品加工配送基地、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和規范的連鎖經營體系,建立與實施具有「扁平化、集中化、強控制、高效率」特點的「生產者一加工配送中心一農產品銷售集團連鎖店一消費者」新型渠道模式(陳曉群、冉春娥,2007)。(4)建構農業產銷信息網,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化,建立具JIT模式的農產品產銷聯盟,實現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網路化、高效化(何廷玲、夏文匯,2005)。

4 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構建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可使農產品從分散的農戶通過超市(賣場)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減少了中間環節,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控制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但由於超市(賣場)在我國農產品物流中占的比例還比較低,物流配送中心、標准化生產基地缺乏,因此,超市(賣場)主導下的縱向直銷聯盟重點應集中在物流配送中心、標准化生產基地的建設上(圖5)。
可採取的策略有:(1)在超市、量販店設立品牌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專櫃。(2)扶植農業大戶和大型超市(賣場)直接建立渠道戰略合作關系,強化對超市(賣場)的新鮮農產品供應。(3)嘗試在較小型超市間建立聯合物流配送中心(聯合組建或借用第三方物流),進行統一采購,同時讓聯合物流配送中心牽頭與農戶建立標准化生產基地。

(二)渠道參與主體創新
我國農產品流通的突出問題之一是流通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這種低組織化程度尤其以農戶組織化程度低最為明顯。這種低組織化程度造成市場信息搜尋成本高,交易費用高,承擔經營風險的能力低。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營銷主體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化程度。周發明(2007)曾指出「只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才能成為中國農產品營銷的最重要的主體」。但低組織化程度不僅僅在農戶端,在龍頭企業和經銷商身上也有體現。「農產品加工企業由於規模小、技術弱以及人才缺乏等原因,也不能很好地加工農產品,導致農產品增值有限且不能使顧客滿意」(王新利、李世武,2008)。因此,渠道參與主體創新應該從農戶、龍頭企業和經銷商三方面進行。
1 農戶組織化。主要手段一是可通過共同購買、共同銷售、技術與服務共享等實現聯合;二是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並努力增強其規模與實力,發揮流通主體作用。比如,可以組建上文所說的「農戶生產聯盟」,還可以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服務職能,利用龍頭企業的牽動作用發揮專業學會、協會、村級基層組織和鄉土能人的作用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張紅宇(2007)提出了六種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模式,分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現代公司制企業模式,傳統農村合作組織的改造轉型模式,社區性集體經濟組織模式,生產服務的組織化提供模式。郭紅(2007)提出了兩種適用於不同的產業水平的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組織模式——「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模式和「研究機構+支部+專合組織」模式——來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
2 龍頭企業規模化。當前,我國現有的龍頭企業一般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可通過對龍頭企業內部相關業務重組,抓精放弱,使企業經營自己的強項;對弱小的企業應予以合並,擴大企業的覆蓋面和業務范圍;對正在發展且企業規模和實力一般的企業要積極促其聯合,不僅增大規模更重要的是提升競爭力(王新利、李世武,2008)。張希穎、榪海霞(2007)也指出,農產品流通渠道創新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加快國有農業流通企業改組改制。鼓勵優質企業,以優質資產為紐帶,通過市場機制和政策引導,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聯合重組,鼓勵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以及外資等國內外各種資本參與流通企業改組改造。
3 經銷商品牌化。由於流通發展的滯後,我國現有的關於農產品的經銷商數量多、規模小並且競爭力低,因此,可通過支持大型農產品經銷商採用參股、控股、承包、兼並、收、託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幫助這些企業實現規模擴張,使之盡快成為擁有自主品牌、競爭能力強、帶動作用強的大型農產品分銷集團。

(三)流通業態創新
商務部在《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努力提高連鎖超市、便利店、大型綜合超市等新型零售業態中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因此,流通業態的創新成為建設農村市場體系的關鍵。筆者認為,流通業態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經營「連鎖化」。農產品連鎖經營是目前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最重要途徑之一。開展連鎖經營,首先要積極培育農產品連鎖經營主體,可結合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情況,培育連鎖經營主體。其次要鼓勵龍頭企業發展連鎖經營。依託農業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聯生產基地和農戶,有品牌、有市場的良好條件,引導它們通過開設直銷店、連鎖店等形式,不斷壯大連鎖網路,將更多的名特優新農產品推向市場,打響企業品牌。再次要積極推進工商企業投資農產品連鎖經營,引導相同業態或經營內容相近企業,通過兼並、聯合、合作等方式,進行資產與業務重組,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業務,帶動連鎖經營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跨地區發展。一些企業已經在此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比如,「江蘇蘇果」超市陸續進入農產品銷售領域,涌現出三種比較成功的連鎖經營模式:一是無錫的「天惠連鎖超市+批發市場+基地+保險承諾」;二是鎮江的「萬方連鎖超市+基地」;三是鹽城的「放心糧油專賣連鎖店+加工企業+基地」(張希穎、禡海霞,2007)。
2 銷售「超市化」。農產品銷售「超市化」是農產品進人品牌競爭階段的標志。農產品銷售超市化的實質,就是商業企業從流通領越向農產品生產領域滲透和擴張,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以現代流通業作為引導,更好地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超市化不僅能提升市場品位,吸引更多消 費者,而且有利於引導農業生產按照消費需求組織生產,調整結構,提高品質,克服農副產品生產的盲目性,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3 配送「集中化」。配送「集中化」就是要求農產品流通施行以「物流中心」為連接紐帶的一體化渠道模式。「由於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較大的規模與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時為多個上游環節及下游環節提供物流服務,所以通過物流中心聯結供應鏈上下游環節,能夠大大提高農產品物流配送效率」(汪旭暉,2008),形成一定的綜合效應和規模效應,進而促進農產品物流向一體化、集約化的發展,最後形成一個社會化的高效農產品物流體系(張文松、王樹祥,2006)。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有實力的零售連鎖企業已經擁有或正在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如上海聯華、江蘇蘇果。

(四)流通技術/手段創新
業態的創新必須以流通技術/手段創新作為支撐,它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技術保證。筆者認為,流通技術/手段創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物流體系創新。營銷渠道的高效率需要物流系統的高效率作支撐,「實現物流系統高效率必須把傳統的物流途徑簡化為由生產者經配送中心到達零售終端」(周發明,2007)。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大幅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減少流通損耗,提高流通績效。而我國農產品物流成本相對農業發達國家還偏高。據統計,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達25%-3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蔬果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美國蔬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2%(方昕,2002)。
因此,物流體系的創新應該圍繞著建立能夠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的現代物流體系來進行。具體策略有:
(1)樹立和加強現代物流意識,現代物流不僅僅是運輸,更是信息化,標准化,全程化,一體化的服務。
(2)積極實施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減輕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負擔,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於自己的核心業務;能夠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節約交易費用。而農產品生產經營通過實施第三方物流能夠給其帶來規模的擴大,有利於其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利潤(張希穎、榪海霞,2007)。
(3)抓好農產品物流的標准化體系建設。在物流用語、計量標准、技術標准、數據傳輸標准、物流作業和服務標准等方面,不僅要結合WTO規則,制訂能夠與國際同行業接軌的標准,而且要強化應用。
(4)開展物流共同化業務。物流共同化是企業之間通過由物流聯盟(Logistics allianoe)等方式來處理營運中有關物品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業務。共同化能夠達到降低經營成本、擴大服務范圍、提升經營能力和內容的作用。共同化可通過企業間共組物流體系,或共享物流專長(如專業人力、知識及技術,及其廣布的據點和設施)等方式來實現,具體形式諸如策略聯盟、夥伴關系、中心衛星工廠制度、物流外包等。
2 交易方式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創新要求在農產品領域逐漸採用拍賣、倉單、遠程合約、期貨等交易方式(周發明,2007),積極實施農產品電子商務。具體策略有:
(1)擴大農產品拍賣制度的試驗試點。在條件基本具備的地方尤其是銷地批發市場逐步嘗試採用拍賣、合約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對於拍賣設施不完備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暫時採取傳統的叫價方式;而對於檔次高、標准化和規格化程度高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可以開展電腦拍賣的試點(汪旭輝,2005)。在這方面深圳「布吉模式」的做法值得借鑒。
(2)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期貨交易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利於農產品的價格發現,有助於穩定農產品價格和價格預期。但期貨交易對農產品本身、制度、設施等要求較高,大力推廣仍有局限。謝勇模(2006)根據我國目前的農戶分散經營、生產規模小、市場能力不足、並不具備直接利用期貨市場的能力和條件,提出了通過合作社把農戶和期貨結合的「期貨合作社」構想。他認為可以考慮兩種主要的期貨合作社模式。一是「企農聯合型期貨合作社」。農戶組建或參加合作社,合作組織代表農戶與訂單企業簽訂訂單合同,由於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來歸避風險,合作社的建立既能維護農民的利益又降低了企業與農戶的交易成本,從而穩定了流通渠道關系,實現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三方共贏。二是「信農互動型期貨合作社」。信貸機構根據農戶與合作社簽訂的期貨銷售協議向合作社提供一定比例貸款,合作社以這筆貸款開展資金互助,放大資金需求,聯結更多農戶進入合作社,同時解決信貸機構面對分散的農戶提供小額貸款運行成本高的問題。
(3)積極實施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從而形成信息商務化、數字化,可以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解決了農業生產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以幫助農產品經營者科學決策,合理的安排生產,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傳統經濟下的流通過程,形成由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組成的並以信息流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可有效避免農業生產的盲目性,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比如有些涉農企業已經實施了諸如綜合性第三方電子市場、專業性第三方電子市場、B2B電子市場、(B+C)2B電子市場模式,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但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需通過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加快信息設施建設,建立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建立安全可靠的支付體制等措施來保證。

(五)政府政策支撐體系創新
我國目前的農產品流通體系中,政府主要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政府非市場化手段盛行。因此,政府應該轉變職能,變「管理者」為「服務者」,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服務平台和政策保障。

1 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信息化建設。政府要建立快速、准確、有效的農產品信息傳播網路: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發布制度,並建立信息中介組織;加強農村信息市場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監控問題探索機制,識別真假信息;大力培訓農村信息化管理人才。
2 轉變對農產品流通主體支持方式。對農產品龍頭企業而言,要將支持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出口創匯、產業升級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轉到發揮其對農戶、特別是中小型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上。財政支持要取消無償支持的方式,改為全部通過貼息,或建立擔保基金的方式進行。對農合組織,要加大對其在財稅、信貸方面的支持力度。比如稅收減免、政策優惠、專項資金支持、信貸支持等。
3 完善農產品流通立法。國家要盡快出台《農產品批發市場法》、《農產品公平交易法》等法律法規,使農產品流通步入健全的法制軌道。中央和地方應制訂和嚴格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機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信息公開發布制和不合格農產品就地銷毀制度,保證農產品「依法」流通和「安全」流通。

三、結語

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變革是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流通渠道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農產品流通的成本與效率,進而影響到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因此,進行流通渠道的變革和創新將會為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注入新的動力。渠道關系、參與主體、流通業態、流通技術/手段和政府政策支撐體系的創新也許能為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變革提供新的視角。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閱讀全文

與涉農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日股份蓄電池 瀏覽:384
貨幣基金保險理財 瀏覽:550
快期期貨交易終端v3 瀏覽:202
富祥金融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854
以嶺葯業融資融券 瀏覽:562
京東錢包里的理財基金 瀏覽:15
基金發行理財產品流程 瀏覽:739
2019年3月6日鮁魚圈玉米價格 瀏覽:446
信威集團補償10股 瀏覽:317
深交所大宗交易規則 瀏覽:111
京運通今日價格 瀏覽:970
反彈式發展匯率 瀏覽:665
期貨大佬訪談 瀏覽:322
崑山平安綜合金融有限服務公司 瀏覽:447
開個期貨平台代理 瀏覽:136
濟寧理財公司 瀏覽:799
國泰君弘策略交易 瀏覽:444
哈根金融租賃公司 瀏覽:28
金融平台投資被騙哪個公司 瀏覽:551
創業板正式交易前能申購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