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發布時間:2022-05-03 19:34:02

① 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2008年統計公報》

2007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
國家旅遊局 (2008年8月)
2007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三大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共接待入境遊客13187.33萬人次,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19.1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5%和23.5%;國內旅遊人數16.10億人次,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5.5%和24.7%;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095.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旅遊業總收入1095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2.6%。
一、入境旅遊業實績
2007年,我國入境旅遊市場繼續穩步發展,主要統計指標同比均有所增長:
——入境旅遊人數達13187.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其中:外國人2610.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6%;香港同胞7794.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澳門同胞2318.6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5.0%; 台灣同胞462.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9%。
——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5471.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6%。在入境過夜旅遊者中,外國人2139.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2%; 港澳同胞2929.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8%; 台灣同胞402.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達419.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
二、國內旅遊業實績
2007年,我國國內旅遊繼續強勁增長,出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維持兩位數的增長。
——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16.1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鎮居民6.12億人次,農村居民9.98億人次。
——全國國內旅遊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城鎮居民旅遊消費5550.39億元,農村居民旅遊消費2220.23億元。
——全國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482.65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906.93元,農村居民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222.47元。
——在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黃金周」中,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17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16億元。
三、入境旅遊客源市場情況
1、外國市場
2007年,外國入境市場有較快增長,與上年相比,各洲來華人數均有一成以上幅度的增長。全年入境外國遊客2610.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6%。
——亞洲市場依然獨大,亞洲各國入境總人數比上年增長18.2%,占入境外國人總數的61.5%,市場份額比上年增長0.3個百分點。其中:韓國繼續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國。
——洲際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速,入境人數同比增幅均達到兩位數。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數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17.7%、13.1%、14.1%和29.1%。
——外國入境過夜旅遊者停留天數和人均天花費較之上年均有增加。2007年,外國入境過夜旅遊者在境內平均停留時間為7.0天,比上年增加0.1天;人均天花費為196.39美元, 比上年增加21.32美元,同比增長12.2%。
16個主要客源國2007年的入境旅遊人數和增長情況如下:
序號 國家 入境旅遊人數 比上年增長
(萬人次) (%)
1 韓 國 477.68 21.7
2 日 本 397.75 6.2
3 俄羅斯 300.39 24.9
4 美 國 190.12 11.2
5 馬來西亞 106.20 16.6
6 新加坡 92.20 11.4
7 菲律賓 83.30 18.3
8 蒙 古 68.20 8.0
9 泰 國 61.16 3.3
10 澳大利亞 60.74 12.9
11 英 國 60.51 9.5
12 加拿大 57.72 15.5
13 德 國 55.67 11.2
14 印 尼 47.71 10.2
15 法 國 46.34 15.2
16 印 度 46.25 14.2

2、港澳台地區市場
2007年,香港和台灣市場繼續發展,澳門市場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較上年略有下降。
——2007年,香港市場入境人數為7794.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其中:過夜旅遊者2539.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2%,佔32.6%;一日遊人數5255.7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1%,佔67.4%。
——2007年,澳門市場入境人數2318.6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5.0%。其中:過夜旅遊者390.8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8%,佔16.9%;一日遊人數1927.8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5.3%,佔83.1%。
——2007年,台灣市場入境人數462.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9%。
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入境旅遊接待與收入情況
——2007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接待的入境旅遊者總計為7311.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1%。接待量超過50萬人次的有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福建、山東、雲南、廣西、遼寧、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湖北、陝西、湖南、安徽、天津、河南、河北、重慶、海南、山西、江西、吉林等25個省(區、市)。廣東省接待入境旅遊者2460.87萬人次,繼續居全國第一位。
——2007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接待的外國旅遊者總計為4242.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8%。接待量超過40萬人次的有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遼寧、內蒙古、雲南、黑龍江、廣西、湖北、四川、福建、陝西、天津、湖南、安徽、河北、重慶、海南、河南、山西、吉林、新疆等25個省(區、市)。廣東省接待外國旅遊者628.51萬人次,繼續居全國第一位。
——2007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有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福建、山東、遼寧、雲南、天津、黑龍江、湖南、陝西、廣西、內蒙古、四川、湖北、重慶、安徽、河南、河北、海南、山西、江西、吉林、新疆、西藏、貴州等28個省(區、市)。廣東省的旅遊(外匯)收入達87.06億美元,繼續居全國第一位。按外匯收入多少排列,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具體情況是:
序號 地區 國際旅遊 接待入境
(外匯)收入 增長 旅遊人數 增長
(萬美元) (%) (萬人次) (%)
1 廣東 870 552 15.6 2 460.87 17.8
2 上海 467 297 19.7 520.10 11.9
3 北京 457 962 13.7 435.48 11.6
4 江蘇 346 900 24.5 512.55 15.1
5 浙江 270 790 27.0 511.18 19.8
6 福建 216 936 47.5 268.75 17.0
7 山東 135 185 33.3 249.64 29.3
8 遼寧 122 786 31.4 200.09 24.0
9 雲南 85 958 30.5 221.90 22.6
10 天津 77 871 24.4 103.23 17.2
11 黑龍江 64 270 30.5 141.42 32.9
12 湖南 64 218 27.6 120.57 24.2
13 陝西 61 211 19.8 123.13 16.0
14 廣西 57 708 36.4 205.52 20.3
15 內蒙古 54 485 34.9 149.45 21.3
16 四川 51 243 29.7 170.87 21.9
17 湖北 41 264 28.9 131.82 24.9
18 重慶 38 231 23.8 76.17 26.3
19 安徽 34 400 51.7 106.43 32.4
20 河南 31 801 16.2 88.09 16.3
21 河北 30 911 27.1 81.76 12.8
22 海南 30 160 31.6 75.31 22.1
23 山西 22 171 35.0 73.79 28.6
24 江西 19 554 40.1 66.47 33.7
25 吉林 17 931 30.6 54.36 25.0
26 新疆 16 190 26.5 43.84 20.9
27 西藏 13 529 122.0 36.54 136.0
28 貴州 12 918 12.2 43.00 33.8
29 甘肅 7 021 11.6 33.12 9.2
30 青海 1 590 20.0 5.00 18.5
31 寧夏 261 7.5 0.94 8.2
五、主要城市入境旅遊接待與收入情況
——2007年,接待入境旅遊者人數超過20萬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蘇州、桂林、南京、青島、天津、西安、廈門、大連、重慶、成都、昆明、無錫、寧波、黃山、中山、泉州、福州、武漢、三亞、長沙、沈陽、煙台、溫州、哈爾濱、威海、洛陽、鄭州、延邊、承德、烏魯木齊、南通、秦皇島、長春等39個,比上年增加3個; 另有漳州、濟南、拉薩、九江、汕頭、太原、海口、南寧、大同、貴陽、合肥、石家莊等12個城市的接待人數超過10萬人次。
——2007年,接待外國旅遊者人數超過10萬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蘇州、天津、青島、西安、桂林、南京、大連、重慶、成都、珠海、昆明、黃山、廈門、三亞、武漢、寧波、無錫、沈陽、長沙、福州、威海、煙台、延邊、溫州、洛陽、烏魯木齊、秦皇島、承德、哈爾濱、南通、長春、鄭州、拉薩、中山、太原、南寧等41個,比上年增加2個。
——2007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珠海、蘇州、南京、天津、廈門、青島、福州、大連、西安、泉州、寧波、重慶、無錫、桂林、長沙、沈陽、成都、南通、三亞、煙台、武漢、漳州、中山、昆明、黃山、哈爾濱、溫州、秦皇島、威海、鄭州、烏魯木齊等36個,比上年增加3個;另有洛陽、長春、連雲港、濟南、承德、太原、合肥、延邊、汕頭、拉薩、九江等11個城市的國際旅遊(外匯)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 上海市的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達46.73億美元,居全國城市第一位。按外匯收入多少排列,36個旅遊創匯大市的具體情況是:
序號 城市 國際旅遊 接待入境
(外匯)收入 增長 旅遊人數 增長
(萬美元) (%) (萬人次) (%)
1 上海 467 297 19.7 520.1 11.9
2 北京 457 962 13.7 435.5 11.6
3 廣州 319 147 14.1 611.3 8.3
4 深圳 262 328 15.8 831.3 18.7
5 杭州 112 665 24.0 208.6 14.6
6 珠海 90 240 3.3 282.0 1.5
7 蘇州 88 916 18.9 161.2 16.9
8 南京 80 764 19.3 116.1 15.0
9 天津 77 871 24.4 103.2 17.2
10 廈門 71 880 21.7 93.2 3.3
11 青島 67 507 24.4 108.0 26.4
12 福州 59 868 137.3 58.9 87.1
13 大連 58 125 25.0 84.0 20.0
14 西安 54 300 16.3 100.0 15.3
15 泉州 49 398 15.2 60.2 8.3
16 寧波 43 070 27.8 68.9 27.0
17 重慶 38 231 23.8 76.2 26.3
18 無錫 36 249 14.5 69.5 -2.6
19 桂林 36 006 36.9 128.6 16.2
20 長沙 30 440 26.6 47.6 39.3
21 沈陽 28 993 25.2 45.6 14.0
22 成都 26 142 29.5 73.7 27.1
23 南通 24 728 41.3 22.4 24.0
24 三亞 24 408 43.0 52.2 34.3
25 煙台 22 950 38.3 30.7 28.2
26 武漢 22 828 17.2 53.0 15.5
27 漳州 22 469 148.9 18.7 0.7
28 中山 21 678 0.0 68.3 11.4
29 昆明 20 784 9.5 71.3 0.8
30 黃山 17 507 60.3 68.6 25.7
31 哈爾濱 15 316 14.8 27.0 13.5
32 溫州 14 083 28.9 28.9 14.1
33 秦皇島 13 073 25.6 22.2 11.2
34 威海 12 447 39.4 26.7 30.5
35 鄭州 10 884 4.6 26.2 12.9
36 烏魯木齊 10 587 20.8 23.2 14.1
六、全國星級飯店的規模和經營情況
2007年,全國星級飯店的總體規模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到2007年末,全國共有星級飯店13583家,比上年末增加832家,增長6.5%;客房157.38萬間,增加11.39萬間,增長7.8%;床位296.94萬張,增加18.40萬張,增長6.6%。
——到2007年末,全國星級飯店共擁有固定資產原值4298.5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6%。
——2007年,全國星級飯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為60.96%,比上年下降0.07個百分點。
——2007年,全國13583家星級飯店營業收入總額1647.0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上繳營業稅118.34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全員勞動生產率9.87萬元/人,比上年上升5.2%。
——全國5806家國有星級飯店,200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619.92億元;上繳營業稅41.14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9.01萬元/人。
——全國外商和港澳台客商投資興建的592家星級飯店,200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84.82億元;上繳營業稅19.62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16.50萬元/人。
——在13583家星級飯店中:五星級飯店369家,比上年末增加67家;四星級飯店1595家,增加226家;三星級飯店5307家,增加528家;二星級飯店5718家,增加20家;一星級飯店594家,減少9家。
——2007年全國星級飯店規模及其經營情況,具體如下:
飯店數 客房數 床位數 營業收入 客房出租率
(家) (萬間) (萬張) (億元) (%)
合 計 13583 157.38 296.94 16470.31 60.96
按經濟類型劃分
國有企業 5806 66.61 131.22 6199.19 60.42
集體企業 914 8.87 17.05 732.11 58.24
股份合作企業 342 3.46 6.63 295.57 60.55
聯營企業 78 1.15 2.09 109.89 58.94
有限責任公司 2665 33.43 61.22 3646.51 61.36
股份有限公司 646 9.00 16.54 944.16 61.83
私營經濟 2309 18.89 35.56 1420.24 59.35
其他企業 230 2.37 4.45 272.24 61.75
港澳台投資經濟 354 8.17 13.33 1686.90 65.30
外商投資經濟 239 5.43 8.85 1163.49 65.87
按規模劃分
客房數500間以上 146 10.46 17.37 2177.07 63.52
客房數300-499間 578 21.09 35.87 3381.74 62.62
客房數200-299間 1083 25.95 46.31 3072.87 63.79
客房數100-199間 4058 55.23 105.51 4564.31 61.22
客房數99間以下 7718 44.66 91.87 3274.31 57.90
按飯店星級劃分
五星級 369 13.73 21.47 4010.67 64.64
四星級 1595 33.69 60.06 5028.52 63.84
三星級 5307 64.76 124.33 5197.58 61.25
二星級 5718 42.04 84.72 2117.68 56.73
一星級 594 3.16 6.36 115.87 56.84

七、旅行社的規模和經營情況
——到2007年末,全國納入統計范圍的旅行社共有18943家,比上年末增加98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797家,比上年末增加143家;國內旅行社17146家,比上年末增加843家。
——到2007年末,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517.00億元,比上年增長6.6%;各類旅行社共實現營業收入1639.30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實際繳納稅金1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2007年,全國國際旅行社共招徠入境遊客1373.04萬人次、5821.87萬人天,分別比上年增長24.0%和22.1%;經旅行社接待的入境遊客為2175.14萬人次、6378.70萬人天,分別比上年增長17.3%和20.9%。
——2007年,全國旅行社共組織國內過夜旅遊者8424.48萬人次、26391.76萬人天,分別比上年增長11.1%和15.1%;經旅行社接待的國內過夜旅遊者為10631.69萬人次、23742.45萬人天,分別比上年增長10.5%和11.2%。
八、出境旅遊情況
2007年,我國公民出國(境)旅遊市場繼續快速發展,旅遊目的地不斷增加。
——2007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095.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因公出境603.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3%;因私出境3492.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3%。出境第一站按人數排序,列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香港、澳門、日本、韓國、越南、俄羅斯、泰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
——2007年,經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的總人數為987.42萬人次,比上年增加144.40萬人次,增長17.1%,其中:組織出國游502.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9%;組織港澳游485.1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7%。另外共組織邊境游45.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9.4%。
——截至2007年底,除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外,已有89個國家成為我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按市場正式啟動的先後順序,89個國家分別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越南、柬埔寨、緬甸、汶萊、馬爾他、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埃及、尼泊爾、德國、印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南非、克羅埃西亞、匈牙利、巴基斯坦、古巴、希臘、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芬蘭、瑞典、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塞普勒斯、丹麥、冰島、愛爾蘭、挪威、羅馬尼亞、瑞士、列支敦斯登、衣索比亞、辛巴威、坦尚尼亞、模里西斯、突尼西亞、塞席爾、肯亞、尚比亞、約旦、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斐濟、萬那杜、英國、智利、牙買加、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秘魯、安地卡及巴布達、巴貝多、寮國、蒙古、湯加、格瑞那達、巴哈馬、孟加拉、敘利亞、安道爾、摩洛哥、摩納哥、保加利亞、烏干達、阿曼、納米比亞、阿根廷和委內瑞拉。
——2007年,我國內地居民首站赴香港的旅遊人數為1613.6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6%;赴澳門1277.02萬人次,增長29.1%;赴泰國71.69萬人次,下降6.5%;赴新加坡64.76萬人次,增長16.2%;赴馬來西亞57.35萬人次,增長31.8%;赴菲律賓16.00萬人次,增長15.7%;赴韓國131.25萬人次,增長19.5%;赴澳大利亞39.84萬人次,增長15.5%;赴紐西蘭6.83萬人次,增長16.6%;赴日本145.81萬人次,增長13.9%;赴越南92.03萬人次,增長81.7%;赴柬埔寨14.05萬人次,增長70.7%;赴緬甸16.38萬人次,增長61.2%;赴汶萊0.26萬人次,下降7.1%;赴馬爾他0.08萬人次,增長19.3%;赴土耳其2.39萬人次,增長38.7%;赴埃及3.30萬人次,增長52.0%;赴尼泊爾2.86萬人次,增長81.9%;赴德國27.16萬人次,增長5.4%;赴印度6.98萬人次,增長48.2%;赴馬爾地夫0.95萬人次,增長47.3%;赴斯里蘭卡0.69萬人次,下降4.7%;赴南非3.88萬人次,增長22.6%;赴克羅埃西亞0.10萬人次,增長24.2%;赴匈牙利1.60萬人次,下降10.9%;赴巴基斯坦2.64萬人次,下降10.7%,赴古巴0.39萬人次,增長18.6%。
九、旅遊教育培訓情況
——到2007年末,全國共有高等旅遊院校及開設旅遊系(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所770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校生39.74萬人,比上年增加2.3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871所,比上年減少70所,在校學生37.64萬人,比上年增加0.27萬人。兩項合計,旅遊院校總數1641所,在校學生為77.38萬人。
——2007年末,全行業在職人員培訓總量達320.94萬人次,比上年增加34.42萬人次,增長12.0%。

② 我國旅遊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08年,我國旅遊業連續遭受金融危機和各種突發事件、不利因素的沖擊,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我國旅遊行業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全年共接待入境遊客1.30億人次,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08.43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1.4%和2.6%;國內旅遊人數17.12億人次,收入8749.30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6.3%和12.6%;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584.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9%;旅遊業總收入1.16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8%。
2009年1-3季度我國旅遊業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流感的巨大沖擊,旅遊經濟運行中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多,總體增長勢頭良好,三大市場保持「兩升一降」的格局。國內市場方面,2009年1-3季度國內旅遊人數14.5億人次,同比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7400億元,同比增長10%。入境市場方面,2009年1-3季度入境旅遊人數9400萬人次,同比下降3%,入境旅遊外匯收入280億元,同比下降7%。出境市場方面,初步統計2009年1-3季度出境旅遊人數3500萬人次,同比增長2.4%。從產業基本面來看,我國旅遊產業處於全面回升狀態,經營狀況有較大改善,旅遊就業保持穩定,旅遊投資持續活躍。旅遊產業的景氣是處於全面、大幅回升狀態。
盡管2008年的金融危機帶來了全球總需求的疲軟,對我國旅遊業帶來不利影響,但我國旅遊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基本環境沒有改變,旅遊業總體發展趨勢也不可能改變或逆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旅遊業發展的動力依然強勁。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居民旅遊消費需求潛力依然巨大。改革開放30年奠定的堅實基礎,將有力地支撐我國旅遊業發展。
同時,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正式發布,首次提出了「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遊產業升級方向。這將為我國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預計2010年我國旅遊行業復甦趨勢明顯,行業增速將提高到16.5%,行業重新回歸快速增長。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旅遊業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二十二章。首先介紹了旅遊的定義、類型、產業特徵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等,接著分析了相關產業及因素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和國際國內旅遊業的現狀,並對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做了細致分析。然後具體介紹了生態旅遊、黃金周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旅遊小城鎮、主題公園、獎勵旅遊、工業旅遊、農業旅遊、科技旅遊、自駕車旅遊的發展。隨後,報告對旅遊業做了市場細分與消費者分析、電子商務運用及構建分析、旅遊資源分析、行業競爭分析、產業鏈構成及價值分析、商業模式分析、信息化發展分析和投資分析。市場營銷是指一個企業為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從產品開發、定價、宣傳推廣到將產品從生產者送達消費者,再將消費者的意見反饋回企業的整體企業活動。企業的經營導向經歷了生產觀念導向、產品觀念導向、推銷觀念導向、營銷觀念導向、社會營銷觀念導向五個階段漸次遞進的演變過程。 旅遊市場營銷是通過分析、計劃、執行、反饋和控制這樣一個過程來以旅遊消費需求為導向,協調各種旅遊經濟活動,從而實現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使遊客滿意,使企業獲利的經濟和社會目標。旅遊市場營銷研究的出發點是旅遊市場需要,研究的目的是獲取效益。可見,旅遊市場營銷是獲得效益的重要環節,對發展旅遊事業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遊市場營銷發展現狀 我國作為世界旅遊資源第一國,擁有著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並且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目的地國。在這種供需雙向互動下,促進了我國旅遊業市場的消費需求量不斷增加,國民出境旅遊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帶薪假期的延長使人們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長使人們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這些都為我國國民創造更多出遊的條件和機會。同時,隨著我國旅遊業的逐步發展,人們外出旅遊次數的增加,人們在旅遊方面的消費變得理性化、個性化、多樣化。然而,在此蓬勃發展的旅遊市場下,我國的旅遊市場營銷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營銷中盲目進行削價競爭,營銷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後服務、不能形成良好客戶關系,以及法制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我國的旅遊業要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必須靈活運用目的地整合營銷(IMC)理念,改變營銷的思考重心,由4PS(產品、價格、促銷、渠道)轉向4CS(顧客、成本、方便、溝通),建立一種由外向內的營銷策劃模式,做好市場營銷。尤其在奧運的到來為我國旅遊業和旅遊市場營銷到來了更大的機遇,至此良機時,我國旅遊市場營銷將更加科學、健康、快速、持續的發展。 三、未來旅遊市場營銷發展趨勢 (一)加快發展旅遊網路營銷 1.大力發展網路營銷。隨著網路與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旅遊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營銷策略的多樣化,旅遊業也積極改變陳舊觀念,擠身於網路營銷的大潮之中。旅遊業網路營銷是利用電子網路這一載體的營銷活動,是利用互聯網,對旅遊市場進行更有效的細分和目標定位,對分銷、渠道、產品的定價、服務、產品理念進行更為有效的規劃和實施,創造滿足旅遊者與旅遊產品銷售者之間的交易。 旅遊業發展網路營銷具有產品和網路兩大優勢:一是旅遊產品是一種特殊的服務產品,具有生產消費同步、遠距離異地消費、消費者無法對產品預先感知等特性,成為最宜於網上查詢、瀏覽、購買的產品類型之一;二是網路擁有豐富信息源和傳遞速遞快、覆蓋面廣、自主性強、反應及時、營運方式更合理等優勢,可以有效地降低產品生產、營銷、銷售成本,節約顧客精力、時間、資金成本。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力發展網路營銷是旅遊市場營銷模式的必然趨勢之一,尤其是在我國申奧成功後,奧運帶來的巨大市場為旅遊網路營銷帶來一個難得的機遇。 2.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需要緊密結合。從發展趨勢來看,網路營銷的實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網路營銷仍處於較低階段,存在著信息源真實性和更新速度、網路安全等諸多問題,致使旅遊網路營銷還不能完全發揮其優勢,成為制約我國旅遊市場營銷發展的瓶頸。在此轉變時期,只有把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緊密結合,揚長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要,更好地發展旅遊市場營銷,從而促進旅遊市場的繁榮興旺。 (二)加強綠色營銷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世界各國都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經濟發展應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人們都開始追求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為經營指導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價值觀念,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中心和出發點的營銷觀念、營銷方式和營銷策略。它要求企業在經營中貫徹自身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環境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旅遊業「它是個資源型產業,有賴於自然的饋贈和社會遺產」,但在現實發展中,旅遊業是「無煙產業」已受到質疑,「旅遊者帶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腳印」,隨著旅遊業的推進,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畫但很敏感的環境受到破壞,而且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這些有損環境資源現象,直接影響到旅遊業本身的發展。因此我國旅遊業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須加強綠色營銷。首先,樹立以資源價值觀為中心的綠色營銷觀念。其次,確定綠色營銷目標。再次,樹立綠色營銷組合戰略。旅遊業在確立綠色營銷觀念和目標的基礎上,在旅遊產品的設計、價格、包裝、分銷、促銷和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上始終貫徹綠色原則,並科學地予以組合運用。最後,開展綠色認證。從1993 年起,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了一系列環境管理國際標准(ISO14000),極大地推動旅遊業綠色營銷的發展。比如我國浙江省、山東省開展的創建「綠色飯店 」活動以及武夷山景區實施的ISO14000認證,為旅遊業的綠色營銷注入了新的內容。 加強開展綠色旅遊營銷,是使旅遊業真正成為與環境友好、和諧的產業,是符合旅遊者回歸大自然、愛護旅遊生態環境的潮流,是走旅遊業
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一條極富生命力的營銷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開展旅遊品牌營銷 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的建設,以品牌為核心進行營銷也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品牌營銷是指企業通過利用消費者的品牌需求,創造品牌價值,最終形成品牌效益的營銷策略和過程。 我國旅遊業品牌建設的的精髓應在於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國旅遊業的品牌營銷對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挖掘還遠遠不夠,致使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長。因此,必須首先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才能使旅遊產品利於不敗之地。比如,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主題公園,是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再現,這個主題公園正是因為很好地挖掘了歷史文化的內涵,在全國主題公園旅遊處於低谷的情況下,它卻能以年均效益1,500萬元以上的規模發展。同時,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又是一個需要不斷融入創新因素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原有基礎的延續。其次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開發設計的旅遊產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傳播品牌形象,這是品牌營銷的主要任務。依據我國旅遊文化,策劃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形象,賦予旅遊產品品牌強大的生命力,然後根據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標形象的要求、目標市場狀況以及自身的綜合條件等各種因素,科學、合理地選擇和組合傳播的方式,所選擇和組合的傳播方式要能夠全面、准確、直觀地表現出品牌的目標形象特點來,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企業自身經濟條件,要注意對投入與產出效益的研究,盡量花最少的錢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遊公共部門(政府及各旅遊行政部門)也要發揮一定的作用,在營銷方面主要集中於對地區、省和全國的整體性促銷上,從而帶動旅遊業有序健康的發展。

③ 外匯收入是什麼

外匯收入全稱為旅遊外匯收入,即國家旅遊業對外所取得的收益,但注意的是外匯不等於外幣,就如同在銀行換錢,要換成鈔的話有鈔價,要換成匯的話有匯價。
外匯收入包括下列各項:
(1)出口或先支後收轉口貨物及其他交易行為收入的外匯;
(2)境外貸款項下國際招標中標收入的外匯;
(3)海關監管下境內經營免稅商品收入的外匯;
(4)交通運輸(包括各種運輸方式)及港口(包括海港、空港)、郵電(不包括國際匯兌款)、旅遊、廣告、咨詢、展覽、寄售、維修等行業及各類代理業務提供商品或服務收入的外匯;
(5)行政、司法機關收入的各項外匯規費、罰沒款等;
(6)土地使用權、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無形資產轉讓收入的外匯;
(7)出租房地產及其他資產收入的外匯;
(8)境外投資企業匯回的外匯利潤、對外經援項下收回的外匯和境外資產的外匯收入;
(9)對外索賠收入的外匯、退回的外匯保證金等;
(10)保險機構受理外匯保險所得外匯收入;
(11)取得《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的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的收入;
(12)經營境外承包工程、向境外提供勞務、技術合作及其他服務業務的公司,在上述業務項目進行過程中收到的業務往來外匯;
(13)經批准經營代理進口業務的外(工)貿公司,從事外輪代理、船務代理、國際貨運代理、船舶燃料代理、商標代理、專利代理、版權代理、廣告代理、船檢、商檢代理業務的機構代收代付的外匯;
(14)境內機構暫收待付或暫收待付項下的外匯,包括境外匯入的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先收後支的轉口貿易收匯、郵電部門辦理國際匯兌業務的外匯匯兌款、一類旅行社收取的國外旅遊機構預付的外匯、鐵路部門辦理境外保價運輸業務收取的外匯、海關收取的外匯保證金、抵押金等;
(15)經交通部批准,從事國際海洋運輸業務的遠洋運輸公司,經外經貿部批准從事國際貨運的外運公司和租船公司在境內外經營業務所收入的外匯;
(16)捐贈協議規定用於境外支付的捐贈外匯;
(17)外國駐華使領館、國際組織及其他境外法人駐華機構的外匯;
(18)居民個人及來華人員個人的外匯。

④ 「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的近期案例,越多越好,滿意給分給好評!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地區到中西部地區,從貿易到投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對外開放逐步推進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以此為標志,我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轉變,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對外開放從局部地區向全國逐步推進,全方位的區域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以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的設立為標志,中國對外開放航船正式揚帆起程,此後,我國逐步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形成了分步驟、多層次、逐步開放的格局。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國的對外開放由有限范圍、地域、領域內的開放,轉變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由以試點為特徵的政策性開放,轉變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開放;由單方面為主的自我開放市場,轉變為我國與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雙向開放市場;由被動地接受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轉變為主動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由只能依靠雙邊磋商機制協調經貿關系的開放,轉變為雙邊、多邊機制相互結合和相互促進的開放。

對外開放從商品貿易向投資和服務貿易領域推進,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取得積極成果。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逐步深入,服務領域開放步伐不斷加快,以旅遊、運輸服務為基礎,以通訊、保險、金融等新興服務貿易為增長點的服務貿易全面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務貿易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外貿易區域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對外開放層次不斷深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開辟貿易區域,辦起了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多種形式的貿易區域,實行特殊貿易政策,對擴大我國對外貿易規模、提升對外貿易管理水平、拓展開放領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54個國家級開發區創造地區生產總值占同期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1%,工業增加值佔全國的8.5%,出口總額佔14.4%,進口總額佔15.9%,實際利用外商投資佔全國的20%以上。

我國成為世界貿易強國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裡,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小、貿易夥伴少、貿易方式和外貿商品單一。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全面建交,對外貨物貿易夥伴迅速增多,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外貿商品日益豐富,貿易結構逐步改善。

對外貿易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居世界位次迅速提升至第3位。

1950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僅為11.3億美元,1973年突破百億美元,1978年為206億美元。1988年突破了千億美元,之後貿易總額增長不斷加快。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對外貿易增長迅速。2004年突破1萬億美元,2007年又一舉突破2萬億美元。2008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5616億美元。1979年至2008年,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17.4%。

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的貢獻不斷提高,佔GDP比重達到59.8%,我國成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1978年,進出口貿易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7%,2008年達到59.8%。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極大地緩解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外匯資金,使我國從一個外匯極度緊缺的國家躍升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有1.7億美元,2008年達到19460億美元,為我國經濟建設積累了寶貴資金。進出口貿易成為我國稅收的重要來源,增加了國家財力,2008年我國關稅和進口環節稅9161億元,佔全部稅收收入的16.9%。

我國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不斷提高,2008年達到7.9%,在世界貿易中位次穩居第3位。

1978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僅為0.8%,在世界貿易中居第29位。2004年,在世界貿易中的位次躍升到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德國,之後一直穩居該位次。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提高到7.9%。中國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

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總額的86.7%,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明顯提高。

20世紀90年代以來,實現了從以輕紡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向以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等資本技術密集產品為主的轉變。1995年以來,機電產品出口連續保持我國第一大出口商品地位。2008年,機電產品出口822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57.6%。1999年,我國開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自此之後高科技產品出口貿易快速發展,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大幅提高。2008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15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98年的11%提高到29.1%。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已居世界第2位。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工貿易占進出口總額的41.1%,新中國成為世界重要製造業基地。

改革開放初期,一般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在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等資源比較優勢、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基礎上,加工貿易逐漸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通過發展「兩頭在外」的輕紡和機電、電子等產業的加工貿易,我國出口市場不斷擴大、國際競爭力大幅增強、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步伐不斷加快,新中國逐漸發展為製造大國。2008年,加工貿易增加到10536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41.1%。1982年至2008年,加工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24.8%,高於同期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8.6個百分點。

貿易夥伴發展到220多個,貿易市場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參與國際經濟交往不斷深入。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夥伴是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1951年,我國同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額佔全部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為53%。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提出了「市場多元化」戰略。隨著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市場多元化戰略取得明顯成效。我國的貿易夥伴已由1978年的40多個發展到目前的220多個,貿易市場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

服務貿易蓬勃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基本形成了以旅遊、運輸服務為基礎,以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服務、咨詢和廣告等新興服務貿易為增長點的服務貿易全面發展格局,服務貿易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務貿易佔世界的4.2%,居世界位次上升至第5位。

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1982年的僅44億美元上升到3045億美元;占我國全部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9.4%上升到10.6%;服務貿易佔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由0.6%提高到4.2%;居世界位次由第34位上升至第5位。我國服務貿易增長快於世界平均水平。1983年至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7.7%,比同期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高8.7個百分點。

貿易結構逐步優化,高附加值服務行業快速發展,咨詢服務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12.4%。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以旅遊、運輸、建築等傳統服務貿易為主,傳統服務貿易出口佔比達80%以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出口顯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不斷提高。

2008年,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額由1997年僅0.84億美元增加到62.5億美元,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由0.3%提高到4.3%;咨詢服務出口由3.5億美元增加到181.4億美元,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提高到12.4%。

國際旅遊等傳統服務貿易取得長足發展,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居世界第5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發展餐飲旅遊業,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礎上,大力挖掘旅遊資源,積極吸引外國遊客,來華旅遊人數逐年增多,營業收入不斷提高。

2008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從1978年的181萬人次增加到13003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從2.6億美元增加到408.4億美元。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居世界位次由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5位。居民出境旅遊也保持快速發展。2008年,國內居民出境人數由1993年的374萬人次增加到4584萬人次,居世界位次由1995年的第17位提高到2007年的第6位。

「引進來」與「走出去」共同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我國基本沒有利用外資,也沒有企業海外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敞開大門吸引外資,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涉及范圍越來越廣,提升了綜合競爭實力。2000年,「引進來」戰略實施20年之後,我國實施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通過採取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多種方式走出國門,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利用外資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利用外資方式日益豐富,我國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20世紀90年代,我國確定了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吸收外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1992年至2000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233億美元,年均利用外資金額達到359億美元,是1986年至1991年的10倍多。2008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952.5億美元,比1983年增長41倍;外商直接投資924億美元,增長99.4倍。1979年至2008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98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526億美元。

外資企業工業產值佔全國29.7%,外商投資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帶動產業技術進步、擴大出口、提供就業和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8年,佔全國企業總數3%左右的外商投資企業創造的工業產值佔全國的29.7%,實現出口額佔全國的55.3%,進口額佔54.7%,繳納稅收佔全國的21%,直接吸納就業4500萬人。通過吸收外資,我國引進了一大批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填補了國內部分高新技術領域的空白,促進了國內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對外直接投資從無到有,境外直接投資企業超過1萬家,對外投資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

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3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9億美元,2008年上升到407億美元,2004年至2008年年均增長69.6%。對外投資形式逐步多樣化,由單一的綠地投資向跨國並購、參股、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擴展,跨國並購已經成為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

對外經濟合作范圍不斷擴大,競爭力逐步增強,對外經濟合作合同金額達到1130億美元。

1976年,我國的對外承包勞務隊伍第一次走向國際舞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數量逐年增多,工程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領域逐年拓展。自1995年起,我國開展了對外設計咨詢服務,對外經濟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目前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業務已經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⑤ 28.2014 年泰國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同比增長了多少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是反映入境旅遊最綜合的指標。一個國家 / 地區國際旅遊外匯收入的多少直接取決於入境旅遊人數、入境旅遊者平均停留天數、入境遊客的平均花費數量。此外,貨幣匯率的變動也會對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造成影響。總收入除以人口基數,就是人均收入。

⑥ 河北省國際旅遊外匯收入現狀

摘要 您好,網路律師為您服務

⑦ 2020年江蘇省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30

⑧ 幾個旅遊目的地年收入及其占各省份經濟總量

蘭州 2011年 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403.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8.2%;入境旅遊人數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6%。國內旅遊收入102.3億元,比上年增長62.9%
西安 2011年 全年國內出遊人數26.4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3.2%;國內旅遊收入19306億元,增長23.6%。入境旅遊人數13542萬人次,增長1.2%。其中,外國人2711萬人次,增長3.8%;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10831萬人次,增長0.6%。在入境旅遊者中,過夜旅遊者5758萬人次,增長3.4%。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85億美元,增長5.8%。國內居民出境人數7025萬人次,增長22.4%。其中因私出境6412萬人次,增長24.5%,占出境人數的91.3%。

⑨ 接待國際旅遊者是直接接受外匯收入的一種方式

摘要 根據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指的是來華旅遊的海外遊客(包括來華旅遊的外國人、華僑和港澳台胞)在大陸(省、區、市)旅遊過程中由遊客或遊客的代表交由賓館支付的一切旅遊支出。

⑩ 歐洲的旅遊外匯收入佔世界旅遊外匯總收入的百分之幾

(1)根據表格的內容繪圖即可.
(2)由題可知:歐洲是國際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其旅遊外匯收入佔世界旅遊外匯總收入的52%.
(3)巴黎有藝術之都之稱,2004年5月1日歐盟成員國增加到25個,現在擁有27個會員國,2002年1月1日歐盟12個國家開始使用共同的貨幣-歐元,歐盟在世界經濟領域發揮作用很大,已成為與美國、日本三足鼎立的世界三大經濟中心之一.
故答案為:
(1)


(2)歐洲;52;
(3)巴黎;歐盟;歐元.

閱讀全文

與國際旅遊外匯收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螞蟻積分增加理財收益 瀏覽:1
2漲停的股票 瀏覽:319
中信集團總經理助理羅 瀏覽:917
出口成本外匯買入價 瀏覽:847
交易真實性承諾 瀏覽:831
兩個公司買賣外匯 瀏覽:436
外匯專家講壇 瀏覽:971
興業證券大連招聘 瀏覽:980
哪些是創投股票 瀏覽:204
深圳市訊飛凌股份分配 瀏覽:646
圍繞一隻股票 瀏覽:654
壓水井屬於杠桿原理嗎 瀏覽:844
金融服務標準的城市是哪裡 瀏覽:648
私募基金屬於委託理財嗎 瀏覽:799
蠟燭線股票 瀏覽:495
中電金融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96
貴金屬中間價啥意思 瀏覽:469
減持新規交易所細則 瀏覽:460
股票的演變 瀏覽:235
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股東 瀏覽: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