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教一些股指期貨相關的題目~
請教一些股指期貨相關的題目~學習投資分析傳統的經典理論和方法(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中,投資分析科目,能初步滿足這步的要求,另外還有些股市投資分析類的經典書籍,要看看)。是草字頭,自然是指植物類。而「腥」字是
B. 股票,期貨,基金,債券各自的優勢和劣勢都有哪些,要詳細點的,謝謝!
股票是企業直接融資的手段。
基金是大眾將投資交給一個管理者,這個管理者用大眾的投資去選擇增值較多的股票來盈利,所獲得的利潤大部分返回投資者。
債券是收益比存款高,比投資股票低,風險比股票小,比存款大.
期貨:隨著股指期貨推出日期的臨近大盤權重股大盤指標股迎來了歷史上的黃金發展機遇.眾多資金的搶購使其價格非理性的上漲.目前市場的狂熱歸根結底都是股指期貨惹的禍!客觀事實證明目前只要是大盤指標股或著是大盤權重股,只要是可以影響股指的股票統統被各路資金大肆收集.絲毫沒有理性的考慮發展前景及盈利能力.這種狂熱的短期行為的結果是好是壞我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真的要投資大盤股就買那些有發展的業績好的!如此才能將投資的風險降低!只有那些業績穩定增長的大盤股才是藍籌時代的主線!
股指期貨是一把雙軔劍!它的推出促進了大藍籌概念被大家接受。短期在大盤權重股的帶動下股指不斷創出新高。但畸形的股指拔高畢竟存在問題。我不禁問自己幾個問題:1 大部分機構手中的指標股籌碼是否充足? 2 股指期貨推出後機構是否會把獲利豐厚的籌碼高位拋出低位買回?股指是否會受到其影響? 3 現在的點位風險究竟有多大?4 業績一般且股價高估的大盤指標股隨著股指期貨市場的逐步成熟是否有價值回歸的需要?我個人認為股指期貨是機構博弈的戰場。散戶的介入凶多吉少。算了多說無意義:還是由市場去評判吧!
C. 股指期貨加固定收益債券增值 是什麼意思
期貨
指數化投資主要是通過投資於既定市場里代表性較強、流動性較高的股票指數成分股,來獲取與目標指數走勢一致的收益率。
在股指期貨誕生前,唯一可以實行指數化投資的途徑是通過按某指數中權重比例購買該指數中的所有股票,或者購買數量較少的一籃子股票來近似模擬市場指數。但這種股票組合復制指數的方法經常出現高跟蹤誤差。相對的,股指期貨的出現允許投資者創造一種所謂的「合成指數基金」,這種替代實際購買股票的方法是利用買賣股指期貨和固定收益債券來構造一個和目標市場指數相同或高於市場指數表現的組合,從而極大地降低傳統投資模式所面臨的交易成本過高及指數跟蹤誤差。
期貨加債券增值策略
期貨加債券增值策略是資金配置型的,也稱為期貨加現金增值策略,這種策略是利用股指期貨來模擬指數。股指期貨保證金佔用的資金為一小部分,餘下的現金全部投入固定收益產品,以尋求較高的回報。這種策略被認為是增強型指數化投資中的典型策略,這樣的組合首先保證了能夠很好地追蹤指數,且當能夠尋找到價格低估的固定收益品種時還可以獲取超額收益。
期貨加現金增值策略中期貨頭寸和現金頭寸的比例一般是1:9,也可以在這一比例上下調整。一些指數型基金只是部分資金採用這種策略,而其他部分依然採用傳統的指數化投資方法。
期貨現貨互轉套利策略
期現互轉套利策略是利用期貨對於現貨出現一定程度的價差時,期現進行轉換的套利操作策略。這種策略的目的是使總報酬率除了復制原來指數的報酬之外,還可以套取期貨低估價格的報酬。
這種策略本身是被動的,當低估現象出現時,進行頭寸轉換,該策略執行的關鍵是准確界定期貨價格低估的水平,並精確測算每次交易的所有成本與收益。
其基本操作模式是:用股票組合來復制標的指數,當標的指數和股指期貨出現逆價差並達到一定水平時,將股票現貨頭寸全部出清,以10%左右的資金轉換為期貨,其他約90%的資金可以收取固定收益,待期貨的相對價格高估,出現正價差時再全部轉回股票現貨。另外,當期貨各月份出現可套利的價差時,也可以通過跨期套利來賺取利潤。
該策略在操作上的限制是股票現貨頭寸的買賣,大量賣出股票組合對股票現貨市場有沖擊,從而產生沖擊成本。這個成本的計算受股票現貨倉位的大小、交易時機等因素影響。更多內容可以看看雲掌財經,希望能幫到您
D. 套期保值比率很小
完全套期保值時,套期保值比例等於1;部分套期保值時,套期保值比例小於1。
套期保值比率是指為規避固定收益債券現貨市場風險,套期保值者在建立交易頭寸時所確定的期貨合約的總價值與所保值的現貨合同總價值之間的比率。確定合適的套期保值比率是減少交叉套期保值風險,達到最佳套期保值效果的關鍵。
由於固定收益債券的票面利率有許多種,且大都不等於利率期貨合約的標的資產(一般都是虛擬券)規定的利率。因此,在運用利率期貨對固定收益債券進行套期保值時,固定收益債券現貨的價值與所需利率期貨合約的價值之間並不是1:1的關系,規避等量不同品種債券的利率風險時,在利率期貨市場上需要不同面值的期貨頭寸。而且基差風險的存在,會使套朗保值的效果受到很大影響,運用套期比率的概念,套期保值者能夠盡可能地降低基差風險的影響。
E. 固定收益投資的固定收益投資策略
固定收益投資策略的制定可以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將固定收益投資策略視為與股票投資策略基本一致。這是一種純粹的資產管理方法,被稱為總收益法。第二種方法考慮了債券所獨有的特徵,即固定的息票、確定的到期期限和到期價值,這些特徵將現金流與一個機構的很多負債或產品聯系起來。我們將這種方法稱為負債融資策略。這是一種資產負債管理方法。第三種方法將前兩種方法統一起來並加以細化。這是一種盈餘最優化策略,正如所討論的一樣,它包括貝塔系數和阿爾法系數管理。我們將之稱為統一法。
總收益法
總收益法是最常見的資產管理方法,是一種尋求投資組合總收益率最大化的投資策略。總收益率的兩個組成部分是收益部分和資本利得部分。盡管有不同的風險與總收益率的這兩個組成部分相關,它們在總收益法中都可以互換。與股票一樣,債券的總收益率策略是基於其自身的風險因子的。在總收益率法中,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的總收益率與選作投資組合評估基礎(下文將進行更加詳細的討論)的基準的總收益率進行比較。該基準的風險因子應與債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因子類似。但是總體而言,兩種不同的投資組合,或者一種投資組合和一種具有不同風險因子的基準,對於相同的市場變動會表現出不同的總收益率。投資組合管理人應事前計算或計量該風險因子,或者意識到對相關市場變動的不同反應,或者在這種反應是投資組合管理人所不能接受時,通過投資組合措施,改變對該風險因子的風險敞口。
因而,市場行為的變動會由於資產組合和基準的風險因子的不同而對二者的業績造成不同的影響。在對因市場變動而對投資組合和基準的業績進行比較的能力中,投資組合的風險因子和基準的風險因子的詳細計量是很關鍵的。這是債券投資組合的風險因子應與其基準非常相似的理由。這樣做的具體方法將在第9章中進行描述。在選取基準,意識到投資組合的風險因子,並對基準的風險因子進行計算之後,投資組合管理人須決定投資組合是照搬基準的風險因子,還是偏離基準。照搬所有風險因子的投資策略被稱為被動策略;偏離基準的一個或多個風險因子的投資策略則被稱為主動策略。
這就是說,投資組合管理人可以對某些風險因子採取被動策略,而對其他因子採取主動策略(考慮到有各種不同的風險因子,就會有眾多的策略組合)。被動策略不要求對未來市場變動進行預測,因為投資組合和基準對市場變動的反應都完全一樣。主動策略是基於預測的,因為投資組合和基準對市場變動的反應不同。在主動策略中,投資組合管理人須根據預期的市場變動,決定投資組合的風險因子價值偏離基準的風險因子價值的方向和程度。因此,在有多種風險因子的條件下,投資策略就既會有純粹的被動策略,又會有在某些風險因子上較為被動而在其他風險因子上較為主動的多種混合策略。
圖表1-2對被動策略和一些常見的主動策略進行了總結。主動策略涉及各種固定收益的風險因子。一個主動的固定收益債券管理人,相對於這些風險因子的任何組合,或所有風險因子,可能都是主動的。本章沒有對這些策略的任何一種進行全面的討論,但是對一些常見的策略進行了程式化的評論。
1.市場時機選擇
很少有機構會根據其對收益率變動的觀點來改變其投資組合的期限,從而實施市場時機選擇。沒有人會覺得有信心可靠地預測利率。常見的觀點是,市場時機選擇的方法對投資組合增加的風險比增加的收益要大得多,並且增量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常常是負的。但是,由於收益率變動對可提前贖回或提前償還的固定收益證券的期限的影響,其投資組合的期限會因收益率的變動而不經意地變動,盡管持續的監控和調整可能會減小這一影響。
2. 信用風險配置
機構常常根據其對信用收益率曲線(即高品級/低品級收益率利差變寬或收窄)的看法而改變其公司債券投資組合的平均信貸風險。例如,如果它們認為經濟將會疲軟,那麼它們就會提高其投資組合的品級。
3.部類輪換
機構可能根據其對部類的當前評價以及對這些部類的預期經濟實力的看法對部類進行輪換,例如,從金融類轉換成工業類。
4.證券/債券選擇
大多數主動型機構投資者會擁有內部的信用或基礎債券研究人員,對單個的債券進行分析,以評估其價值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如果在世界通訊公司於2002年6月(當時,世界通訊公司在雷曼總量指數中佔有最大的權重)倒閉前或在通用汽車公司或福特公司在2005年6月降級至垃圾債券前,投資組合管理人迴避了這些公司,那麼他們就可以大大受益。證券/債券選擇也可以基於國債、抵押貸款擔保證券或其他固定收益債券部類的昂貴/便宜策略(包括多頭~空頭策略)。
5.核心——附屬資產配置方法
正如上述內容所表明的,主動/被動的決定不是二元的。被動的方法意味著照搬所有的風險因子,而主動的方法,可以通過主動對風險因子採取不同組合而具有多個子集。此外還有另一種方式可以說明主動/被動方法不是二元的。一個整體的固定收益投資組合可能由幾個特定的固定收益資產種類組成。該整體投資組合的管理人可能在某些資產種類中選擇被視為很有效率,並且產生阿爾法的可能性很小的被動方法。其他的資產種類也許因為更為特殊而被認為效率較低,且產生阿爾法的可能較大。
例如,投資組合管理人可能選擇採用通過雷曼總量指數被動管理的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的「核心」投資組合,以及諸如美國高收益率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那樣的主動管理的債券的「附屬」投資組合。此類核心附屬法在機構投資者中已很常見。這些固定收益投資策略及其他策略是機構投資者通常使用的策略。但是,請注意,總收益率方法與一個外部基準相關,而不涉及機構的內部負債或產品。這是總收益率方法對於債券和股票而言非常相似的原因。現在我們來考慮,相對機構自身的負債或產品對其投資資產組合的評估。因為這些負債或產品的現金流類似債券的程度更甚於類似股票,債券投資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擔當了不同的角色。
負債融資法
總收益率方法的基準是一個外部的平均固定收益率。現在我們來考慮基於機構的內部負債或產品的基準。此類的例子可以是一個具有定額給付金計劃的退休金的支付,一個壽險公司通過精算確定的死亡給付,或是一個商業銀行的固定利率存單(CD)賬戶的支付。在每一種情況下,負債的償付都可以設立為現金流出的模型。此類固定的現金流出,可以通過能提供已知現金流出的債券來融資,而小能通過未知現金流出的股票提供。我們來考慮為此類負債提供融資的債券投資策略。第一種此類策略是設立一個期限與該負債現金流的期限完全一樣的固定收益資產組合。這種策略稱為風險免疫策略。
實際上,風險免疫的資產組合只有在收益率曲線平行移動時才會在市場風險上與該負債相匹配。但是,如果收益率曲線變陡(變平),風險免疫資產組合的表現就會比該負債的現金流要差(好)。一個更為精確的與這些負債的現金流相匹配的方法是,設立一個與該負債具有完全一樣的現金流的資產組合。這一方法稱為專用資產組合策略。實施專用資產組合策略的限制,比實施風險免疫資產組合的策略的限制要多,因此收益率也要低。但是,專用資產組合策略的有效性不受收益率曲線斜率變化的影響。但是如果該資產組合包含非國債類型的證券,該策略與風險免疫策略一樣都存在信用風險。
某種程度上簡化的專用策略資產組合被稱為梯狀資產組合。它常被個人投資者用作退休規劃。假設一個60歲的投資者有90萬美元可用於退休,計劃於65歲退休,並希望此後10年都有資金。該投資者可以分別購買5年、6年、7年……14年到期的零息債券(面值或到期價值)各10萬美元。這樣該投資者將不受未來10年的收益率和收益率曲線變化的影響,每年會有10萬美元的資金。為了在75歲後繼續這一方法,該投資者可以在每一筆債券到期後購買~筆新的10年期債券。當然,這些隨後產生的投資將取決於當時的收益率。這一系列具有不同到期13的債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接連到期,是一個梯形資產組合(一些分析師將梯形資產組合比作一種被稱為美元成本平均化的股票策略)。
該10年的現金流收入是自製版的遞延定額年金。如果現金流立即開始,它就是即期定額年金。一種更為簡單的這類策略稱為收益率利差管理,或者就簡單稱為利差管理。假設某商業銀行發行一筆6個月的存單,或一家保險公司承保一筆6個月的擔保投資合約,這些工具的盈利(不考慮GIC的期權性)將取決於針對這些產品(如6個月的商業票據或6個月的固定利率票據)所投資的資產的收益率與該機構在這些產品上所支付的收益率的利差。利差管理是基於投資於資產以為這些產品提供資金的賬戶來管理資產的盈利性的。在短期內,如果運用的資產品級較低,那麼其盈利性就較高,但在較長時期內,可能會因發生違約而減少資產的盈利性。總之,當債券和股票都可以用總收益率策略時,只有債券適用於很多負債融資策略,因為債券按票面和到期價值都有固定的現金流。
統一法
最近有一種考慮風險和相應收益的方法是把風險和相應收益分成三個組成部分。Litterman把這種方法稱為「主動的阿爾法投資法」。
第一種類型的風險/收益是由機構或個人的負債所產生的風險和所希望得到的收益。設計一個資產組合與該機構的負債相匹配,其收益將與負債的成本匹配或超過負債的成本。一般而言,負債是債券類型的,因此,所匹配的資產組合一般是固定收益債券資產組合。這樣的例子有與定額養老金相匹配的資產組合、終身人壽保險單,以及商業銀行浮動利率貸款。
第二種類型的風險/收益是一種提供市場風險的資產組合,即或者是股票市場風險(由貝塔系數衡量)或者是債券市場風險(由持續期衡量)。這一資產組合的收益是股票市場收益(對應所獲得的貝塔)或債券市場收益(對應所獲得的持續期)。市場風險資產組合也可以是股票的貝塔資產組合和債券的持續期資產組合的結合體,而不是一個純粹的貝塔資產組合或持續期資產組合,即是一種市場風險的資產配置。在操作中,貝塔資產組合一般是通過標准普爾500產品(期貨、掉期等)獲得一個等於1的貝塔系數,而持續期資產組合通過雷曼總量指數產品(期貨、掉期等)而獲得一個與雷曼總量指數產品相等的持續期。這些貝塔系數或持續期也可以通過額外的(多頭或空頭)衍生產品而在這些基準水平上有所變動。
第三種類型的風險/收益是阿爾法資產組合(或者稱為積極的風險資產組合。阿爾法是某資產組合就市場風險進行調整後的收益,即按風險調整的收益或超額收益。風險因子模型越來越復雜以對除市場風險以外的決定阿爾法的其他風險因子進行調整(例如,兩因子、三因子、四因子阿爾法)。現在,我們假設貝塔或持續期收益作為一方,阿爾法收益作為另一方,在一個單個的股票資產組合或一個單個的債券資產組合中共同發揮作用,即通過選擇一個被動的(或指數化的)投資組合,其中股票的市場收益是標准普爾500的收益,債券的市場收益是雷曼總量指數的收益,我們只能得到股票市場貝塔收益,或者債券收益持續期,而不能得出阿爾法系數。選擇一個積極的股票資產組合,我們既能得到股票市場貝塔系數也可能得到一個正值或負值的阿爾法系數。對於積極的固定收益資金、債券市場持續期和阿爾法收益,情況是類似的。
F. 私募基金有哪幾種類型
私募基金主要分為以下幾類:G. 什麼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分配。H. 期貨資管有什麼投資策略
大部分期貨公司資產管理部分都已經建立涵蓋「趨勢追蹤、對沖套利、期權套利、股票α策略回、高答頻交易、固定收益投資」等多種風格投資策略,投資標的主要有期貨、期權、股票、債券、基金等。由於各個期貨資管規模不同,客戶層次也不一樣,因此各個期貨公司使用的策略差異化很大。
I. 請解釋一下為什麼國外期貨公司大多數會有固定收益業務所謂固定收益就是指(fixed income)業務。
所有的期貨公司都有固定收益業務,因為期貨公司的保證金是高於期貨交易所保證金的,這多出來的部分在銀行中是有固定收益的,而國外的期貨公司主要收入來源通常是固定收益業務,這是因為,國外期貨公司可參與的期貨品種,和投資方式要比國內多很多,比如,國外期貨中,債券利率期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投資類別,期貨公司可以利用債券利率期貨和實際的債券來進行套期保值,或者進行各種復雜的投資收益組合。這些都有很多方法可以取得固定收益。
J. 「固收+」策略到底加了什麼
從字面意義來看,固收+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來理解——「固收」和「+」,對於固收部分,主要是配置於傳統的債券,採用票息杠桿策略或是一定的信用挖掘等,提供給投資人相對穩定的收益;「+」則是指同時配置其他收益風險特徵的產品增厚收益,包括可轉債、股票和金融衍生品等,形成一個有別於傳統債券的收益特徵。在控制波動和回撤的前提下,提供收益彈性。
1、「固收+」策略 到底加什麼?
「+」的部分,就是基於固定收益之上的「彈性收益來源」。
「+」什麼,其實比較多元,具體看基金經理制定的詳細投資策略和他們本人擅長的彈性領域。「固收+」策略主要面向追求穩健的投資者,產品形態通常以穩健投資者愛好者為主,為此「+」的部分,基金經理會在控制回撤的同時盡可能捕捉確定性較強的獲利機會。
「+」的既是收益,同樣也是風險。
債券層面之外,可以加的投資策略也不少,具體比如股票投資、打新、定增可轉債、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等,只要有增厚收益的機會,都有可能成為固收「+」部分的策略。不同基金公司的不同的「固收+」產品,其背後「+」部分的策略可能不同。
「+」權益類資產
一種是可以通過股票打新,在目前A股市場環境下,股票打新是一種確定性較高的投資策略,這一類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級債基。另一種是參與股票二級市場,在股市表現相對好的時候,適當增加股票資產的投入,從而增強收益,這一類是我們常見的二級債基或偏債混合型基金。
「+」可轉債
可轉債本身就兼顧股性和債性,是一種介於股票和債券之間的投資品種,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即在股市走強的時候,跟漲能力較強,在股市下行的時候,抗跌能力較強。
「+」其他
「固收+」的產品較為靈活,除了常見的加權益類資產、可轉債,也可以根據市場走勢加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衍生品進行獲利或風險對沖,此外,也可以加入FOF來增加組合的多樣性。
值得一提的是,「固收+」除了債券+其他資產的策略,還有一種特殊的策略就是量化對沖,直接採取多空策略,建立股票多頭,利用股指期貨等衍生工具對沖系統性風險,獲取「絕對收益」。除此之外,「固收+」的幾種策略也可以組合同時使用,非常靈活。
2、「固收+」適合哪些投資者?
常見的「固收+」歷史年化收益在5%-9%,風險略高於純債基金。適合長期穩健型投資者、短期穩健型投資者、小白投資者和資產配置投資者。
長期穩健型投資者
對於風險偏好中低,又有一筆長期不用的錢,想要獲得較為穩健的收益,這類投資者可以考慮配置「固收+」。
短期穩健型投資者
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可能要在3個月或6個內使用,去購置某些東西或項目,這筆錢背後的訴求可能是「在不要虧損的前提下,能賺一點是一點」。實際上,投資不可能穩賺不賠,但是「固收+」這類產品風險比權益類基金小,風險稍高於貨基,歷史收益也比貨基高一些,基本是可以滿足這類投者的訴求的。
小白投資者
這類投資者有一筆閑錢,但是資金總量不大,初入基金領域,投資經驗幾乎為0,也不願過多操心自己的資產,那麼可以選擇「固收+」,相對穩健,目前比起貨基來說,性價比更高一些。
資產配置投資者
如果已投資的賬戶基本都是權益類基金,也可以考慮補充「固收+」類的產品,進一步平滑投資組合的波動,來平衡賬戶風險。另外,股債常常出現「蹺蹺板」效應,即股熊債牛,因此,即便股市為熊市的時候,也不至於整體賬戶虧太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東方不亮西方亮」。
投資中辨險識財建議應該用以下心態去理財:「只要方向正確,其實慢即是快。」如果可以長期持有,「固收+」基金也許能為你帶來理財小確幸,你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