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風險會計處理原則是

外匯風險會計處理原則是

發布時間:2022-05-06 11:31:17

❶ 遠期外匯合約的會計處理是什麼}

遠期外匯合約的會計處理通常包括:收入確認方法,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存貨計價方法,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編制合並會計報表的方法,外幣折算的會計處理方法等。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都會影響會計資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進而影響會計資料的使用。

註:遠期外匯合約又稱期匯交易,是指買賣外匯雙方先簽訂合同,規定買賣外匯的數量、匯率和未來交割外匯的時間,到了規定的交割日期雙方再按合同規定辦理貨幣收付的外匯交易。

(1)外匯風險會計處理原則是擴展閱讀:

遠期外匯合約的特點:

1、外匯遠期合約的交易地點並不固定,通常是通過現代通訊手段進行,交易時間也不受限制,可以24小時交易,因而屬於無形市場。

2、外匯遠期合約是交易雙方經協商後達成的協議,在交易幣種、匯率、交割方式、金額等方面能夠靈活地滿足交易雙方的偏好,因而是非標准化的合約。

3、外匯遠期合約雙方當事人都要承擔信用風險。

❷ 簡述我國外幣交易會計的核算原則

我國外幣交易會計的核算原則

我國採用兩項交易觀點的第一種方法,遵循以下原則:

1、外幣帳戶採用復幣記賬。雙幣種記賬 原幣(外幣) 外幣帳戶 外幣貨幣資金

本位幣 外幣債權債務

2、企業發生外幣交易業務時,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摺合為記賬本位幣金額記賬。記錄時,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當日匯率)作為折算匯率,也可採用發生當期期初的市場匯率(期初匯率)做為摺合匯率,由企業自行選定。

3、企業因向外匯指定銀行結售或購入外匯而是用銀行買入價、賣出價與市場匯價由此產生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一般計入當期損益)。

4、對所有外幣帳戶的余額要按月末匯率進行調整。

❸ 外匯風險管理的策略有哪幾種各適用於何種情況

(一)完全抵補策略
即採取各種措施消除外匯敞口額,固定預期收益或固定成本,以達到避險的目的。對銀行或企業來說,就是對於持有的外匯頭寸,進行全部拋補。一般情況下,採用這種策略比較穩妥,尤其是對於實力單薄、涉外經驗不足、市場信息不靈敏、匯率波動幅度大等情況。
(二)部分抵補策略
即採取措施清除部分敞口金額,保留部分受險金額,試圖留下部分賺錢的機會,當然也留下了部分賠錢的可能。
(三)完全不抵補策略
即任由外匯敞口金額暴露在外匯風險之中,這種情況適合於匯率波幅不大、外匯業務量小的情況。在面對低風險、高收益、外匯匯率看漲時,企業也容易選擇這種策略。
(一)識別風險
企業在對外交易中要了解究竟存在哪些外匯風險,是交易風險、會計風險、還是經濟風險。或者了解面臨的外匯風險哪一種是主要的,哪一種是次要的;哪一種貨幣風險較大,哪一種貨幣風險較小;同時,要了解外匯風險持續時間的長短。
(二)衡量風險
即預測匯率走勢,對外匯風險程度進行測算。外匯敞口額越大、時間越長、匯率波動越大,風險越大。因此,應經常測算各時期的外匯敞口額有多少,匯率的預期變化幅度有多大。
(三)駕馭風險
即在識別和衡量的基礎上採取措施控制外匯風險,避免產生較大損失。
(一)企業經營中的外匯風險管理
1.選好或搭配好計價貨幣
(1)選擇本幣計價
選擇本幣作為計價貨幣,不涉及到貨幣的兌換,進出口商則沒有外匯風險。
(2)選擇自由兌換貨幣計價
選擇自由兌換貨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便於外匯資金的調撥和運用,一旦出現外匯風險可以立即兌換成另一種有利的貨幣。
(3)選擇有利的外幣計價
注意貨幣匯率變化趨勢,選擇有利的貨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這是一種根本性的防範措施。一般的基本原則是「收硬付軟」。由於一種結算貨幣的選擇,與貨幣匯率走勢,與他國的協商程度及貿易條件等有關,因此在實際操作當中,必須全面考慮,靈活掌握,真正選好有利幣種。
(4)選用「一籃子」貨幣
通過使用兩種以上的貨幣計價來消除外匯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比較典型的「一籃子」貨幣有SDRs和ECU。
(5)軟硬貨幣搭配
軟硬貨幣此降彼升,具有負相關性質。進行合理搭配,能夠減少匯率風險。交易雙方在選擇計價貨幣難以達成共識時,可採用這種折衷的方法。對於機械設備的進出口貿易,由於時間長、金額大,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❹ 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外幣賬戶的設置

外幣統賬制方法下,對外幣交易的核算不單獨設置科目,對外幣交易金額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差額可在「財務費用」科目下設置二級科目「匯兌差額」反映。該科目借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損失,貸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收益。期末余額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後,一般無余額。

二、會計核算基本程序

發生外幣交易時,其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為:

第一,將外幣金額按照交易日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按照折算後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登記有關賬戶;在登記有關記賬本位幣賬戶的同時,按照外幣金額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

第二,期末,將所有外幣貨幣性項目的外幣金額,按照期末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並原記賬本位幣金額相比較,其差額記入「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

第三,結算外幣貨幣性項目時,將其外幣結算金額按照當日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並與原記賬本位幣相比較,其差額記入「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

三、主要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兌換業務的會計處理

外幣兌換業務是指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購入外幣(對於銀行來說,則是賣出外幣)或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售出外幣(對於銀行來說,則是買入外幣)。企業賣外幣時,一方面將實際收取的記賬本位幣(按照外幣買入價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登記入賬;另一方面將賣出的外幣實際收到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付出的外幣按當日市場匯率(或當日平均匯率,又稱當日市場匯率,下同。不包括外幣資本折算)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

【例14-1】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將50 000美元到銀行兌換為人民幣,銀行當日的美元買入價為1美元=6.25人民幣,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6.35元人民幣。

本例中,企業應當在銀行存款美元賬戶記錄美元的減少,同時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售出的美元折算為人民幣,在銀行存款美元賬戶記錄人民幣賬戶記錄美元的減少;按實際收到的人民幣金額,對銀行存款人民幣賬戶記錄人民幣的增加,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的財務費用。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50 000×6.25) 312 5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5 0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50 000美元)(50 000×6.35)317 500

企業買入外幣時,要按外幣賣出價折算應向銀行支付的記賬本位幣,並記錄所支付的金額;另一方面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買入的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並登記入賬;同時按照買入的外幣金額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實際付出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收取的外幣按照當日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匯兌損益。

【例14-2】甲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因外幣支付需要,從銀行購入10 000美元,銀行當日的美元賣價為1美元=6.40元人民幣,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6.30元人民幣。

本例中,應對銀行存款美元賬戶做增加記錄,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折算為人民幣,對該銀行存款相對應的人民幣賬戶做增加記錄;按照實際付出的人民幣金額對銀行存款賬戶做減少的記錄。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財務費用。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10 000美元)(10 000×6.30) 63 0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 000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10 000×6.40) 64 000

(二)外幣購銷業務的會計處理

企業從國外或境外購進原材料、商品或引進設備,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支付的外幣或應支付的外幣折算為人民幣記賬,以確定購入原材料等貨物及債務的入賬價值,同時按照外幣的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如外幣銀行存款和外幣應付賬款賬戶等。

【例14-3】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境外購入不需要安裝的設備一台,設備價款為250 000美元,購入該設備時市場匯率為1美元=6.35元人民幣,款項尚未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機器設備(250 000美元)(250 000×6.35)1 587 5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250 000美元) 1 587 500

【例14-4】甲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其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美國購入某種工業原料500噸,每噸價格為4 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6.3元人民幣,進口關稅為1 660 000元人民幣,支付進口增值稅3 104 200元人民幣,貨款尚未支付,進口關稅及增值稅由銀行存款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500 噸×4 000美元×6.3+1 660 000)14 26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 104 2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2 000 000美元) 12 600 000

銀行存款 4 764 200

企業出口商品或產品時,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外幣銷售收入折算為人民幣入賬;對於出口銷售取得的款項或發生的債權,按照折算為人民幣的金額入賬,同時按照外幣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如外幣銀行存款賬戶和外幣應付賬款賬戶等。

(三)外幣借款業務的會計處理

企業借入外幣時,按照借入外幣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入賬,同時按照借入外幣的金額登記相關的外幣賬戶。

【例14-5】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中國銀行借入港幣1 500 000元,期限為6個月,借入的外幣暫存銀行。借入時的市場匯率為1港幣=0.9元人民幣。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港幣戶(1 500 000 港元)(1 500 000×0.90)1 350 000

貸:短期借款——港幣戶(1 500 000港元) 1 350 000

6個月後,乙股份有限公司按期向中國銀行歸還借入的港幣 1 500 000元。歸還借款時的市場匯率為1港幣=0.88人民幣。會計分錄如下:

借:短期借款——港幣戶(1 500 000 港元)(1 500 000×0.88)1 320 000

貸:銀行存款——港幣戶(1 500 000港元) 1 320 000

發生的匯兌損失,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30 000

貸:銀行存款 30 000

四、外幣賬戶的期末調整

各外幣賬戶的外幣金額,期末時應當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為記賬本位幣,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的記賬本位幣與賬面記賬本位幣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屬於籌建期間的,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屬於與構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借款發生的匯兌損益,按照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原則進行處理。

【例14-6】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月初的余額為:

銀行存款——美元戶外幣余額60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376 500元;

應收賬款——外商外幣余額36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225 900元;

應付賬款——外商外幣余額28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175 700元。

本月月初的美元匯率為6.2750,月末的美元匯率為6.2950。本月發生以下涉及外幣的業務:

(1)3日,償還以前所欠某外商的應付賬款 16 000美元,當日美元匯率為6.3250。

16 000×6.3250=101 200(元)

借:應付賬款——某外商(16 000美元) 101 2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16 000美元) 101 200

(2)15日,收到某外商償還欠款一筆,金額為20 000美元,當日美元匯率為6.2850。

20 000×6.2850=125 700(元)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20 000美元) 125 700

貸:應收賬款——某外商(20 000美元) 125 700

(3)21日,以10 000美元支付專項工程設計費用,當日的美元匯率為6.3000。

10 000×6.3000=63 000(元)

借:在建工程(10 000美元) 63 000

貸:銀行存款(10 000美元) 63 000

(4)月末,各有關科目的美元、人民幣余額分別為:

「銀行存款——美元戶」科目:

美元余額=60 000-16 000+20 000-10 000=54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376 500-101 200+125 700-63 000=338 0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54 000×6.2950=339 930(元)

差額部分=339 930-338 000=1 930(元)

「應收賬款——外商」科目:

美元余額=36 000-20 000=16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225 900-125 700=100 2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16 000×6.2950=100 720(元)

差額部分=100 720-100 200=520(元)

「應付賬款——外商」科目:

美元余額=28 000-16 000=12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175 700-101 200=74 5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12 000×6.2950=75 540(元)

差額部分=75 540-74 500=1 040(元)

產生的匯兌損益為:

1 930+520-1 040=1 410(元)(匯兌凈收益)

月末調整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 1 930

應收賬款——外商 520

貸:應付賬款——外商 1 04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 410

❺ 中國的外匯管理原則有哪些

我國外匯管理法的基本原則
(一)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區別管理
1.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是指取消對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的所有匯兌限制,即只要是確屬經常項目下的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而不是用於資本轉移目的,就可以對外支付,不得有數量限制。
2.在經常項目外匯活動中,銀行仍需根據外匯管理制度的要求,通過核對交易單證進行真實性審核。
(二)對外匯資金流出、流進實施均衡監管
原則上境內機構、境內個人的外匯收入可以調回境內或者存放境外,調回境內或者存放境外的條件、期限等,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根據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管理的需要作出規定。
(三)加強國際收支統計監測,建立國際收支應急保障制度
1.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要求有外匯經營活動的境內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
2.凡是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都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機關進行申報。
3.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依法向外匯管理機關報送客戶的外匯收支及賬戶變動情況。
(四)維護人民幣主權貨幣地位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禁止外幣流通,並不得以外幣計價結算,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1.保稅監管區內與境內保稅監管區域外之間貨物貿易項下交易,可以以人民幣計價結算,也可以以外幣計價結算;
2.區內機構之間的交易,可以以人民幣計價結算,也可以以外幣計價結算。
3.為滿足境內機構和個人的合理需求,國家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合同以外幣進行計價結算。

❻ 匯兌損益產生的原因及會計處理原則是哪些

以下四項可能是匯兌損益形成的原因:
交易匯兌損益
在發生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業務時,因收回或償付債權、債務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交易外幣匯兌損益」。
兌換匯兌損益
在發生外幣與記賬本位幣,或一種外幣與另一種外幣進行兌換時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兌換外幣匯兌損益」。
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外幣折算匯兌損益
會計期末為了合並會計報表或為了重新修正會計記錄和重編會計報表,而把外幣計量單位的金額轉化為記賬本位幣計量單位的金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換算外幣匯兌損益」。
匯兌益按其產生的原因分為外幣交易匯兌損益和外幣報表折算匯兌損益兩種。
會計處理原則:
首先應認定記賬本位幣及記賬匯率
【提示】在沒有特別說明時,默認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記賬匯率為當日的市場匯率。
通常記賬匯率選擇:
①即期匯率
即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外匯牌價的中間價。
②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
即按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
當發生外幣業務時,應以記賬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登賬,並對外幣賬戶的金額進行雙重登記。如果是收到外幣資本投入,應當按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進行折算,不得採用合同約定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按此標准核算不會出現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期末應採用期末現行匯率對所有外幣賬戶(外幣貨幣性項目)進行調賬,並對匯兌損益進行認定。
想知道更多有關初級會計的最新資訊,一定不要錯過環球快問會計在線頻道。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匯兌損益產生的原因及會計處理原則是哪些

❼ 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
1、資產債務調整法。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及債務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幣值的變化可能會造成利潤下降或者折算成本幣後債務增加。資產和債務管理是將這些帳戶進行重新安排或者轉換成最有可能維持自身價值甚至增值的貨幣。這一方法的核心是:盡量持有硬幣資產或軟幣債務。硬幣的價值相對於本幣或另一種基礎貨幣而言趨於不變或上升,軟幣則恰恰相反,它們的價值趨於下降。作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實施資產債務調整策略有利於企業對交易風險進行自然防範。如借貸法,當企業擁有以外幣表示的應收賬款時,可借入一筆與應收賬款等額的外幣資金,以達到防範交易風險的目的。
2、通過風險分攤防範交易風險。指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協議分攤因匯率變化造成的風險。其主要過程是:確定產品的基價和基本匯率,確定調整基本匯率的方法和時間,確定以基本匯率為基數的匯率變化幅度,確定交易雙方分攤匯率變化風險的比率,根據情況協商調整產品的基價。
3、通過遠期外匯交易防範交易風險。在進行遠期外匯交易時,企業與銀行簽訂合同,在合同中規定買人賣出貨幣的名稱、金額、遠期匯率、交割日期等。從簽訂合同到交割這段時間內匯率不變,可防範日後匯率變動的風險。遠期外匯交易的一個變種是具有日期選擇權的遠期合約,其允許企業在一個預先規定的時間范圍內的任何一天執行外匯交易。當然,遠期外匯交易本身是存在風險的,企業能否避免損失和獲得好處,關鍵在於匯率預測是否正確。同時,遠期外匯交易在避免了匯率不利變動風險的同時,也喪失了匯率有利變動而帶來的獲利機會。
4、以外匯期權交易防範交易風險。所謂外匯期權,是外匯期權交易雙方按照協定的匯率,就將來是否購買某種貨幣,或是否出售某種貨幣的選擇權,預先簽訂的一個合約。外匯期權合約給期權買方的是權利,而沒有義務,期權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對套期保值者來說,外匯期權有三個其它保值方法無法相比的優點。其一,將外匯風險局限於期權保險費;其二,保留獲利的機會;其三,增強了風險管理的靈活性。

❽ 請簡答匯率風險管理的原則有哪些

(一)保證宏觀經濟原則:在處理企業、部門的微觀經濟利益與國家整體的宏觀利益的問題上,企業部門通常是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外匯風險損失,而轉嫁到銀行、保險公司甚至是國家財政上去。在實際業務中,應把兩者利益盡可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共同防範風險損失。

(二)分類防範原則:對於不同類型和不同傳遞機制的外匯匯率風險損失,應該採取不同適用方法來分類防範,以期奏效,但切忌生搬硬套。
對於交易結算風險,應以選好計價結算貨幣為主要防範方法,輔以其他方法;外匯風險管理對於債券投資的匯率風險,應採取各種保值為主的防範方法;對於外匯儲備風險,應以儲備結構多元化為主,又適時進行外匯拋補。
外匯風險管理的戰略是指國際經濟交易主體對外匯風險所持的態度,包括要不要防範外匯風險,應防範到什麼程度等。根據對外匯風險的不同態度,企業或外匯銀行可以有以下幾種戰略可供選擇。
在現行的浮動匯率條件下,對外匯風險採取完全不防範戰略的企業或外匯銀行是不多見的,外匯風險管理因為在現實經濟環境中,不僅存在金融、外匯方面的管制,而且匯率容易受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影響而發生劇烈波動,外匯市場的均衡狀態幾乎不可能實現

❾ 外匯風險的構成因素,防範與管理

外匯風險可能帶來兩種結果,或是得利益,或是遭受風險。對於企業來說,只要經營或融資中涉及到外幣業務,這種風險就會存在。匯率風險在理論上一般分為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外匯風險的構成因素有三個—本幣、外幣和時間,這構成了時間風險和價值風險。在確定的時間內,本幣和外幣存在折算比率,就會有風險。一般意義上說,一筆應收外匯或應付外匯賬款的時間對匯率風險的大小具有直接影響。時間越長,匯率波動的可能性就越大,匯率風險也就相對較大。
為了防範匯率風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機構無論從經營能力,還是從提供金融品種上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隨著我國外匯管理制度的不斷改革,在為企業防範匯率風險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如果進出口企業能夠結合自身的財務條件和經營策略,認真地加以利用,就可以有效地化解匯率方面的影響。

一、 優化貨幣組合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在出口貿易中,應當選擇「硬幣」或具有上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進口貿易中,應當選擇「軟幣」或具有下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金額較大的進出口合同中,為了緩沖匯率的急升急降,應當採用多種貨幣組合來計價,通常我們稱之為「一攬子計價法」。在選擇的貨幣組合中,可以採用「硬幣」和「軟幣」組合的方法,使升值的貨幣所帶來的收益用以抵消貶值的貨幣所帶來的損失。如果在交易中對方堅持選擇貨幣,可以通過協商,使買賣雙方互不吃虧。

二、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

進出口合同生效後,企業應當密切跟蹤預期應收、應付貨幣對本幣的匯率變化,一旦發現匯率出現較為劇烈的升降變化時,可以通過對應收、應付賬款更改收付時間來加以規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方不同意,可以通過一定金額的折扣來作出讓步,這樣就可以減輕因匯率劇烈變化而將要受到的相應損失。

三、平衡法

是指在同一時期內,企業通過運籌創造出一個與存在風險的貨幣相同幣種、相同金額、相同期限的資金相反方向流動的情況,藉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例如:ABC公司在三個月後有10萬美元的進口應付賬款,該公司根據匯率的變化情況,應當設法出口等額美元的貨物,使三個月後有一筆同等金額的美元收賬,以其抵消三個月後應付的貨款,從而消除外匯風險。當然,在通常情況下進出口企業的應收和應付的貨幣「完全平衡」是難以實現的。因此,要實現該項操作,還需要依賴於企業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

四、調整合同價格

在出口業務中,如果出口商堅持以其本國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匯率出現趨勢性下浮時,企業出口的匯率風險就會加大。為此,在賣方市場的情況下,出口商應當適當調高出口貨價,盡可能彌補預期收匯時可能出現的損失。

五、增加外匯保值條款

企業在進行交易談判時,可以根據匯率市場的情況,增加外幣保值條款。在實際業務中有三種類型:一是計價用「硬幣」,支付用「軟幣」,支付時按照計價貨幣與支付貨幣的現行牌價進行支付,以保證收入;二是計價和支付都使用「軟幣」,但簽訂合同時明確該貨幣與另一種「硬幣」的比價,如果實際支付時這一比價發生變化,則原貨價按照這一比價的變動幅度進行調整;三是確定匯率的「商定匯率」,如果實際支付時兩種貨幣的比價超過「商定匯率」的一定幅度時,則對原貨價進行調整。

六、簽定遠期外匯買賣合同

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企業,可以通過與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遠期外匯的合同,來抵消外匯風險。企業也可以通過向銀行借入一筆與其外匯收入相同金額、相同期限和相同幣種的貸款,以達到融通資金、防止外匯風險和改變風險時間的目的。

此外,在現行的外匯制度下,相當一部分進出口企業可以保留外匯存款賬戶,對此,企業應當十分關注匯率市場的變化,防止會計風險的發生。與此同時,企業也應當通過合法的運作使企業存有的外幣保持「硬幣」狀態,實現保值效益。

進出口企業可以通過合理運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來減少和消除外匯風險及其潛在影響。有時還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風險控制是相對的,這與企業的各種基本條件、現實環境、業務能力等各種不同因素緊密相關。因此,企業應當靈活掌握與運用各種匯率風險防範措施,並且在反復的實際運用中,形成各自的特點,以期才能夠達到防範或減少匯率風險的效果。

❿ 外匯風險種類有哪些如何避免各類外匯風險

什麼是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外匯風險的種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匯率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以下幾種場合:
(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
(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
(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匯率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帳面損失的可能性。 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3.經濟匯率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化解匯率風險的主要措施:
(1)選擇恰當合同貨幣。在有關對外貿易和借貸等經濟交易中,選擇何種貨幣作為計價貨幣直接關繫到交易主體是否將承擔匯率風險。為了避免匯率風險,企業應該爭取使用本國貨幣作為合同貨幣,在出品、資本輸出時使用硬通貨,而在進口、資本輸入時使用軟通貨。同時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條款等措施。

(2)通過在金融市場進行保值操作。主要方法有現匯交易、期貨交易、期匯交易、期權交易、借款與投資、利率—貨幣互換、外幣票據貼現等。

(3)對於經濟主體在資產負債表會計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折算風險,一般是實行資產負債表保值來化解。這種方法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上以各種功能貨幣表示的受險資產與受險負債的數額相等,從而使其折算風險頭寸為零,只有這樣,匯率變動才不致帶來折算上的損失。

(4)經營多樣化。即在國際范圍內分散其銷售、生產地及原材料來源地,通過國際經營的多樣化,當匯率出現變化時,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比較不同地區生產、銷售和成本的變化趨利避害,增加在匯率變化有利的分支機構的生產,而減少匯率變化不利的分支機構的生產。

(5)財務多樣化。即在多個金融市場以多種貨幣尋求資金的來源和資金去向,實行籌資多樣化和投資多樣化,這樣在有的外幣貶值,有的外幣升值的情況下,公司就可以使絕大部分的外匯風險相互抵消,從而達到防範風險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外匯風險會計處理原則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蠟燭線股票 瀏覽:495
中電金融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96
貴金屬中間價啥意思 瀏覽:469
減持新規交易所細則 瀏覽:460
股票的演變 瀏覽:235
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股東 瀏覽:104
國有金融資本存在的問題 瀏覽:9
金隅股份150億封單 瀏覽:460
金融公司年度業績規劃 瀏覽:395
公募基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風險 瀏覽:89
城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867
比特幣期貨套利 瀏覽:22
證券從業資格證幾點考試 瀏覽:558
年金險是理財產品嗎 瀏覽:474
凈值型理財產品怎麼算收益 瀏覽:153
融資杠桿率高低 瀏覽:252
銀行理財風險等級分類 瀏覽:472
簡述金融機構發展的趨勢論文 瀏覽:580
杠桿並購的發展現狀 瀏覽:677
金融資產提不提減值損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