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占款下降利好股票

外匯占款下降利好股票

發布時間:2022-05-11 11:24:32

⑴ 央行1200億7天逆回購,對股票什麼影響

央行1200億逆回購沒股市啥事。
8月18日,央行進行了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日,中標利率維持於2.5%。1200億元的逆回購規模大大高於過去幾周內的逆回購操作量,也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

市場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放大」解讀。有媒體和評論者認為,央行又開始通過逆回購大放水,而且隨著金融機構、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下降,繼續降準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這將對股市帶來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意圖何在?影響幾何呢?需要仔細進行分析。

筆者認為,央行的主要意圖在於對沖本周到期的逆回購資金。統計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別為500億元和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是逆回購的反向操作,相對回籠了市場流動性。如果不進行對沖,可能帶來兩個後果:市場流動性稍稍偏緊;市場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央行必須通過逆回購對沖。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單日計算的話,央行逆回購1200億元,對沖後實際凈投放700億元;如果按照本周計算的話,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購,那麼,央行對沖後僅僅凈投放300億元。何必用「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來興奮過度或者說嚇唬老百姓呢?

不可否認,近期貨幣市場利率確實出現了走高情況。18日,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4992%,相比於一周前大約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漲;隔夜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7301%,也是小幅上漲;18日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隔夜Shibor報1.7450%,上漲4.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310%,上漲1.4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930%,上漲0.20個基點。按照基點計算的話,都僅僅是稍稍有所上漲而已。這是市場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何必大驚小怪呢?貨幣市場利率小幅波動就證明目前沒有快速拉升的基礎。因為,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甚至過剩。

對央行1200億元逆回購絕不能過度解讀,對沖下來後,凈投放並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維持市場貨幣信貸平穩適度,繼續放水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決定了再依靠放水貨幣支撐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證金公司獲得的貨幣信貸資金如何歸還還沒有著落呢。

當然,央行應該站在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目前面臨的貨幣貶值、資本流出上思考問題。新興市場的亞洲國家目前金融危機苗頭已經凸顯出來。馬來西亞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銖崩盤之後塵,越南盾等貨幣都在較大幅度貶值。這種傳染力究竟有多大,會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個亞洲包括香港、大陸等,雖然尚需觀察,但必須未雨綢繆。如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新襲來,那麼,這次中國絕不會像上次安然無恙,絕不會獨善其身。目前中國大陸的金融開放程度包括利率、匯率、資本流動等與1997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目前,最應該關注的就是外匯儲備下降導致的外匯占款減少,包括金融機構口徑和央行口徑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有分析認為,7月、8月外匯占款保守估計流出近8000億元。這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和應對的事情。

雖然中國有3.7萬億美元的外儲,起碼短期內能夠應對任何規模的資本流出以及各種做空人民幣的企圖。但是,一定要防止諸如林吉特等貨幣大幅度貶值導致的資本大量流出的傳染性。雖然中國外儲多,但是經濟體量也大,資本一旦流出的規模也大。

當務之急是,一旦外匯占款快速下降導致變相回籠流動性造成市場流動性緊缺的話,應該果斷降低存款准備金,以釋放流動性。不過,現在還不到時候。

釋放流動性目的在於防止實體經濟失血。因此,央行以及商業銀行再也不能把資金借給證金公司直接入市購買股票了。一個辦法是,證金公司迅速從股市裡退出,迅速歸還銀行以及央行的貨幣信貸資金,增加實體經濟市場流動性,對沖外匯占款下降導致的市場流動性不足。

證金公司如果再在A股里胡亂購買股票,結果只能是導致實體經濟失血更加嚴重,金融風險將被無限擴大。特別是在新興市場資本外流、貨幣大貶情況下,將大量資金由證金公司投入到股市裡絕對是一大忌諱。

⑵ 外匯占款下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影響是系統性的。
外匯占款其定義是外國貨幣進入中國時,這些貨幣不能在國內直接流通,所以需要出售給國家,央行通過增發人民幣來購買外匯。那麼外匯占款的來源主要一,通過對外貿易和外資直接投資,二是國外熱錢投資。這兩者對中國經濟有著不一樣的影響。
首先佔款減少會減少國內貨幣供應量,一定程度減少通脹壓力。也使得央行執行貨幣政策時候減少使用過多的金融工具,進而使宏觀調控更能按照之前願望發展。
目前的外匯占款下降我還不清楚其原因。但其對具體的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以及資本市場會有不同影響。
估計主要是熱錢外流的緣故。熱錢流出說明國際投資機構對中國經濟看跌,認為獲利空間萎縮。其資本逐利性很強,屬於國際投機游資,在無利可圖時會決然抽出。基於此的占款減少會影響到中國國內的資本市場信心,特別是股市為代表的金融市場穩定。由此會增加央行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性。
如果是貿易類,說明貿易趨於量的平衡,但這體現不出進出口商品價值層次問題,也就無法對具體產業結構上來說明。但就目前中國出口商品一大部分屬於較低層次商品,相關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而由於附加值較低,容易受到國際市場的沖擊而破產。而外資投資也有類似之處,不同之處是外資實力較強,產品屬於高附加值,其只要基於國內市場的狀況。並且通常基於國際市場考量,有比較大的前瞻性。外資直接投資與熱錢投資是有本質的不同,前者屬於實體產業部分,後者屬於金融領域。
就總體來講,占款下降,只要幅度不大,速度不快,對中國經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類影響難於美國經濟復甦、歐債危機以及新興市場通脹壓力相比較。只是對具體時間具體領域針對具體人群有較大的影響。(注意是在前提條件下)目前看並沒有這樣條件,新聞也沒太提這些事情,估計只有外匯管理部門會有較明顯的動作。公開資料不提,我們也沒辦法得知內部消息。希望專業人士給與補充和指正。

⑶ 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對股票板塊有什麼影響

央行1200億逆回購沒股市啥事。
8月18日,央行進行了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日,中標利率維持於2.5%。1200億元的逆回購規模大大高於過去幾周內的逆回購操作量,也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

市場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放大」解讀。有媒體和評論者認為,央行又開始通過逆回購大放水,而且隨著金融機構、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下降,繼續降準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這將對股市帶來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意圖何在?影響幾何呢?需要仔細進行分析。

筆者認為,央行的主要意圖在於對沖本周到期的逆回購資金。統計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別為500億元和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是逆回購的反向操作,相對回籠了市場流動性。如果不進行對沖,可能帶來兩個後果:市場流動性稍稍偏緊;市場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央行必須通過逆回購對沖。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單日計算的話,央行逆回購1200億元,對沖後實際凈投放700億元;如果按照本周計算的話,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購,那麼,央行對沖後僅僅凈投放300億元。何必用「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來興奮過度或者說嚇唬老百姓呢?

不可否認,近期貨幣市場利率確實出現了走高情況。18日,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4992%,相比於一周前大約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漲;隔夜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7301%,也是小幅上漲;18日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隔夜Shibor報1.7450%,上漲4.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310%,上漲1.4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930%,上漲0.20個基點。按照基點計算的話,都僅僅是稍稍有所上漲而已。這是市場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何必大驚小怪呢?貨幣市場利率小幅波動就證明目前沒有快速拉升的基礎。因為,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甚至過剩。

對央行1200億元逆回購絕不能過度解讀,對沖下來後,凈投放並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維持市場貨幣信貸平穩適度,繼續放水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決定了再依靠放水貨幣支撐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證金公司獲得的貨幣信貸資金如何歸還還沒有著落呢。

當然,央行應該站在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目前面臨的貨幣貶值、資本流出上思考問題。新興市場的亞洲國家目前金融危機苗頭已經凸顯出來。馬來西亞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銖崩盤之後塵,越南盾等貨幣都在較大幅度貶值。這種傳染力究竟有多大,會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個亞洲包括香港、大陸等,雖然尚需觀察,但必須未雨綢繆。如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新襲來,那麼,這次中國絕不會像上次安然無恙,絕不會獨善其身。目前中國大陸的金融開放程度包括利率、匯率、資本流動等與1997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目前,最應該關注的就是外匯儲備下降導致的外匯占款減少,包括金融機構口徑和央行口徑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有分析認為,7月、8月外匯占款保守估計流出近8000億元。這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和應對的事情。

⑷ 外匯占款減少了,為什麼要「降准」

轉自知乎
外匯占款數據過去一直是央行決定「降准」與否的重要參考標准,央行最近一次降準是在2016年3月1日,那個時候的2月份,外匯占款比1月份減少2278億。隨後央行自2016年3月1日起,宣布降准0.5個百分點。
所謂外匯占款指的是央行為購買外匯(主要是美元)而佔用的錢。在我國的結售匯制度下,外貿企業在外海賺取的外匯需要兌換成人民幣,央行間接從這些企業購買外匯而支付出去的人民幣就是外匯占款(當然外匯占款還包括其他,但主要是來自企業)。
如此一來,央行獲得了企業的外匯,外貿企業擁有了央行「印出」的人民幣。我們假定為100億人民幣,由於這筆錢金額並不小,企業不可能以現金方式持有,絕大多數都會以活期或定期的方式存在X銀行的存款賬戶里。
這時候100億成了X銀行的存款,當然X銀行也不傻,自己不是活雷鋒,他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保管錢,而且還支付你利息,X銀行會把這些錢拿去放貸,對它來說放貸的錢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是央行現有規定,每存款100塊最少需要有16.50塊存到央行的賬戶里,其餘的83.5塊才能拿去放貸,在這當中,16.50塊就是存款准備金,16.50÷100=16.5%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我們假定X銀行拿去放貸的83.5億全部給了A企業,我們再假定這部分錢又全部打到A企業在Y銀行的活期存款賬戶里(按現有規定大部分錢是不能取出來的),成為了Y銀行的存款,然後Y銀行重復X銀行的操作,在83.5億中拿出16.5%的錢放到央行賬戶後,其餘的69.75億再次拿去放貸……。緊接著K銀行、W銀行、Z銀行……又再一次重復X、Y銀行的操作!
最終100億人民幣通過銀行體系最多可以創造出的錢M2(可以理解為市場上所有的錢)是:
M2=100億×(100÷16.5)=606億
即原始的100億是基礎貨幣,派生出來的606億是廣義貨幣M2(現金+所有存款)。
解釋了那麼多,現在我們來解讀上面那個新聞:
1、「6月份央行的外匯占款余額是21.5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央行通過外匯占款放出的基礎貨幣是21.5萬億,21.5萬億通過銀行體系最多派生出來的M2是:
M2=基礎貨幣×(100÷存款准備金率)=21.5萬億×(100÷16.5)=130萬億
2、「6月份外匯占款減少343億」,即基礎貨幣少了343億,派生出來的M2少了:
M2減少量=343億×(100÷16.5)=2078億
3、「外匯占款連續20個月下降」,也就是說通過外匯占款創造的基礎貨幣已經連續20個月降低,通過「M2=基礎貨幣×(100÷存款准備金率)」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存款准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外匯占款(基礎貨幣)減少將會導致M2降低,為了保持M2今年12%的速度增長(今年政府定下的目標),那麼有什麼辦法?
央行可以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導致(100÷存款准備金率)變大,最終避免了因為外匯占款減少導致的M2降低。
2001年以後,受益於中國加入WTO,中國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外貿企業從海外賺取了巨額利潤,外匯占款快速增加,從2001年初的1.44萬億增加到2014年末的27.1萬億,導致基礎貨幣隨之快速增加。央行為了防止M2過高導致的流動性泛濫,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備率,促使(100÷存款准備金率)變小,平衡M2。
於是央行的存款准備金率也由2007年的9.00%升高到了2015年的20.5%(而歐洲央行只有2%左右),那麼我們可以反過來說,以前外匯占款增加了導致存款准備金率上調,而現在外匯占款減少了是不是該「降准」呢?
對於這個問題,觀點如下:
1、現在不同於以前,國際層面上,2017年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幾乎要見頂,美國從2015年到現在已經加息了4次,日本、歐洲也在醞釀退出寬松貨幣政策。中國為了防止錢流出,也開始收緊貨幣。而在國內「降准」一直被視為寬松貨幣的重要象徵,如「降准」將會和目前總基調相違背,可行性不大。
2、按照監管層最新的定調,貨幣政策2016年底被定為「中性」,最新的表態定為「穩健」。所謂「穩健」最根本的是要控制M2的增長速度,未來M2具體的增長速度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根據近期的信息,M2同比增速已經由原來的兩位數(2009年接近30%),降低為最近2個月的個位數(6月份是9.4%)。
也就是說在M2同比降低的情況下,並不需要下調「M2=基礎貨幣×(100÷存款准備金率)」公式中的「存款准備金率」以對沖基礎貨幣(外匯占款)下降而導致的M2增速不足。
3、央行「印鈔」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外匯占款,二是通過購買債券投放資金,從而達到「印鈔」的目的。也就是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外匯占款減少了,央行還可以通過購買債券放出錢呢!

⑸ 財政緊縮銀根對哪些股票是利好

正常情況下財政緊縮銀根對哪些股票都不屬於是利好。

金融市場上資金的供應情況,通常被用來借喻央行的貨幣政策。一個國家的央行或者貨幣當局為了控制信用貸款的供給,提高利率,消除因為需求過旺而出現的通貨膨脹的壓力而實行的貨幣政策。

與之相反,為了保持經濟的增長或者防止其衰退,增加信貸的供給資金,降低利率促進投資增加而實行的貨幣政策為放鬆銀根。通常情況下,一旦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減少市場上的貨幣量,就是緊縮銀根的時候。

(5)外匯占款下降利好股票擴展閱讀:

財政緊縮介紹如下:

通常還會和「縮表」聯系在一起。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不同時要受到外匯占款、調控工具選擇、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和我國金融改革等因素的影響,央行「縮表」的時候不一定就是收緊銀根。

如果縮緊銀根,對於固定資產的增長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對於資金需求比較大的企業以及資產負債率比較高的企業影響較大,比如房地產、鋼鐵以及汽車行業;

⑹ 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對股市的影響

1、股市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降准屬股市重大利好,滬深兩市不出意外將大幅高開。考慮到2008年以來歷次降准後上證均高開低走甚至大跌,投資者需提防重復上演追高套牢的悲劇。

例如今年2月4日央行公布降准消息後,第二天滬深股市反而雙雙收跌。

(6)外匯占款下降利好股票擴展閱讀:

下調存款准備金之後還有以下影響:

1、增加債券需求債券利率將下行

降准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准後債券利率會大幅下降。

目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35%以內是非標資產,而65%以上是標准化資產,其中債券類資產的佔比在60%左右。而市場上的債券供給是有限的,因而銀行理財可以買到的債券和利率都會下降。

2、P2P理財收益長期將走低

當前,P2P作為互聯網理財的一種重要形式。央行降准,會不會對P2P產生影響呢?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降准對開展個人信貸業務的P2P行業基本沒有影響。

雖然降准帶來的流動性增加,以及傳導出的貨幣總量增加,可能將降低社會整體融資成本,也將對網貸平台收益率產生影響,但不太可能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

從整體上來看,雖然網貸行業收益率水平短期內不會明顯下跌,但長期預計仍將走低。

⑺ 央行1200億逆回購 什麼是逆回購 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央行逆回購和逆回購對股市的影響:

  1. 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

  2. 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3. 從央行逆回購對股市的影響來看,有一定積極因素。畢竟之前A股的下跌主因是流動性收緊所致,而今下跌已進入瘋狂階段,新股破發已成常態,跌停板面積開始擴大。央行逆回購行為,暗示暫時會舒緩一下流動性,這給股市帶來較好的預期,會導致出現反彈。至於反彈的幅度和空間有多大,目前不敢奢望。畢竟,市場信心受到極大打擊,投資者的預期極大降低。加之,央行舒緩流動性只是暫時行為,抑制通脹的大方向並未改變,因而收緊流動性的方向也不會改變。

總結:以上就是央行逆回購和逆回購對股市的影響。

⑻ 外匯占款是什麼意思,下降好還是上升好

外匯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人大量的資金增加了貨幣的需求量,形成了外匯占款。不多不少正好

⑼ 今年美元匯率走低..對於中國股市 沖擊有多大今年中國股市有潛力嗎

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瘋狂。 久違的神話故事在中國股市重演。上證指數在上周二突破1500點後,三天後就一躍上了1600點。 同樣是在上周,國際黃金價格輕松地突破了每盎司700美元大關,完成這一跳躍也只用了17個交易日。 在北京,一位拿著定金去買房的購房人遭到了開發商的拒絕。理由很簡單——不賣了,等著漲價呢。 匯市,人民幣對美元價格距離8.0的心理關口只有咫尺之遙;一年期央票利率甚至已逼近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問題在於,這一切可以持續多久? 「錢太多了。所有的資金都在尋找出路。」 法國巴黎百富勤高級經濟學家陳興動說。市場傳言,4月份貸款增量又創下了新高,決策部門有可能出台宏觀調控「組合拳」。 似乎風暴欲來,已經感覺得到空氣中的微微震顫。 中國式「大牛市」? 5月12日,1600點。一周之內,超過3000億元的成交量,11%的漲幅,堆砌著這樣一個「大場面」。 大牛市似乎已經到來,那些基金公司見證了奇跡的發生。前段時間,上投摩根在10天之內發行了60個億,最近,廣發基金4天之內發行了125億元。 資金似乎還在源源不絕地湧入股市。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老總透露,他旗下的基金資產規模增長非常迅速,最近幾乎每天都有大批資金進來。 長江證券研究部研究員劉振華估算,2006 年資本市場看得見的增量資金供給將超過1500 億元。其中境外資金(不考慮戰略投資者)約300 億元,境內增量資金約700 億元,保險與社保資金等合計450 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26萬億元人民幣,已達央行全年新增貸款2.5萬億元調控目標的50%,遠高於歷史水平。市場人士預計,有大量銀行資金通過票據貼現的方式進入了股市。 從去年年底股市復甦至今,已經上揚了50%。 根據歷史經驗,股市狂飆,大量資金會自房地產市場和債市湧入股市,從而導致房地產市場和債市失血。但是,這一次,歷史經驗似乎失靈了。2006年一季度,北京房價同比上漲14.8%,深圳漲了20.62%,廣州上漲14%,即使是去年因宏觀調控而一度低迷的上海房市,今年3月份房價也比2月份上漲了18.3%。 債市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14%。據央行統計,2005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累計成交6.01萬億元,是2004年的2.4倍。2006年5月8、9日兩天,累計約17億元的資金流向非跨市場國債,並且拉動上證國債指數重返110點關口。 而且,資金還在向債市聚攏。今年,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的發債額度預計將達到8000億元。商業銀行也將在近日討論重新返回交易所債市。 即使如此,還有大量的資金流向金市和匯市。今年以來,差不多每天都有10億的資金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五一長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5金每克收於175.58元,比五一長假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上漲11.13元/克;單日金價漲幅之大,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5月11日國內夜市中,Au9999和Au9995兩個現貨交易品種盤中最高分別達到186.2元/克和186.5元/克,繼續刷新國內市場歷史新高。 一個資產市場的中國式「大牛市」似乎正在全線鋪開。 匯市同樣聚集著大批資金。5月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8.0082,向著8.0的關口又邁進了一步。交易員稱,幾大做市商匯兌業務都虧損,人民幣升值越快,幅度越大,大銀行損失越多,因此大銀行都持有大量外匯頭寸,有動機托市。 5月,美元兌歐元一直在近一年來的低點徘徊,這也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過一些交易員認為,人民幣可能在中國銀行6月上市之後,沖擊8.0的關口。 而同樣令人稱奇的是,在各個市場資金流不斷的情況下,居民儲蓄存款繼續攀高。今年一季度,居民儲蓄存款增加了1.2萬億元。 「現在從供應上來說,根本就不缺乏資金。從目前來看,各個市場的資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好幾個蓄水池,只有那麼一點水,要倒來倒去。」國元證券的一位人士說。 錢太多了 「錢太多了。所有的資金都在尋找出路,所以多個市場而不是某個市場出現繁榮。」巴黎百富勤中國經濟學家陳興動說,「錢多了總得有出路。消費相對於貨幣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是慢的。錢如果不能表現在消費物價指數上,必須找到投資渠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中國當前貨幣運行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結為流動性的泛濫。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比去年一季度總體流動性增加了9286億元,增加幅度高達93.4%;在增加的9286億元中,貸款增加同比為45.6%。而2005年第一季度與2004年第一季度同比,總體流動性是減少8.4%。 導致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居民儲蓄存款的快速增加。據悉,2005年,工行存款增加了6242億元,農行增加了5712億元,建行增加了5100億元。相對應的是,這三家銀行的貸款分別增加了2050億元、2225億元和2217億元,貸款增速遠遠低於存款增速,整個銀行業面臨著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困境。銀行為了保證利潤、解決資金過剩的問題,紛紛將資金貸出去。 陳興動指出,國內錢太多了。所有的資金都在尋找出路。轉來轉去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匯率上,中國現在的匯率變成剛性了,不能大規模升值,導致中國出口很強勁,貿易盈餘不能得到調整,給國際社會送去一個信號,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沒有減弱,國際上保持壓力。 「這導致經常和資本項下錢都進來,外匯占款成為中國基礎貨幣增長的惟一渠道。外匯進來後結匯成人民幣。銀行現在又面臨壓力,由於銀行即將或者已經上市,當銀行的流動性很高的時候,就要提高存貸率,這樣就有大量的資金走向市場,經濟就活躍起來。」他說。 銀河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也表示,全世界的錢都太多了,在此情況下,一進入中國就會兌換成人民幣,從而導致中國錢多了。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經濟的流動性指標——二、三月份的M1/M2比甚至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低。一季度貸幣供應量M2的增長,並不是主要來自信貸,而是主要來自於外匯占款。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財金證券處處長王遠鴻說,貿易順差不是一個短期趨勢,流動性過剩也不是一個短期問題。這個趨勢將長期存在。「伴隨著人民幣升值過程,資產價格會有一個不斷上漲的過程。」 他說,全球資金富裕,是全球經濟這幾年保持比較平穩發展,大量初始部門的投資機會比較少一些,大量的資金都轉移到亞洲不發達國家。 低CPI下的調控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余維斌警告說,高度的流動性和實體經濟投資機會的相對缺乏容易使資金湧向投機領域,容易產生泡沫。 流動性過剩是對中國的利率結構、債券市場、金融體系的扭曲,大量外匯占款,央行大量發行票據,導致利率處在低水平。 在這樣的情勢下,貸款增加勢成必然。而放款太多、貨幣投放過快必然導致通貨膨脹。但是今年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物價總水平僅同比上漲1.2%,比上年同期回落1.6%,3月份僅為0.8%的增幅,是2003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似乎中國經濟正在一條「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發展之路上。 在我國加息 「風向標」中,消費物價指數(CPI)一直作為重要衡量指標。但是4月份的加息卻是在消費物價指數走低的情況下作出的。當資金大量湧入資產市場,我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再次泛起,消費物價指數對於通貨膨脹的判斷「失靈」。 有消息稱,實際上在央行當初上報的方案中,提高存款准備金率被列入首選,但是最終,出台的卻是力度最輕的加息。 左小蕾說,房地產扭曲得不得了,空置率那麼高,一般人卻買不起。因為投資、投機需求和居住需求是兩個不同的市場,現在滿足的是投資需求,在那個市場上,商品房空置得很多,價格還很高,而一般人的實際需求得不到滿足。但是滿足投資的房地產市場會把整個房地產價格拉上去。這是一個危險的苗頭。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指出,消費物價指數未出現上漲,過量供應的貨幣就轉向了資產市場,使得房地產為首的資產市場過熱。目前,股市、債市、房市等資產市場受到熱捧,出現井噴行情,似乎宏觀經濟正在面臨這樣「沒有溫度的高燒」。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的「泡沫幽靈」似乎正在中國徘徊。日元升值以後,日本出口發生了困難,於是就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貨幣大量超發,之後日本經濟一直處於繁榮狀態,物價指數未有變化,但是房地產、股票和期貨等資產價格急劇上升,這最終導致1990年日本經濟崩盤。此後日本經歷了一個失去的10年。 中國經濟似乎正處在一個誰也看不懂的迷局中。一位國家統計局的人士說, 4、5月份的經濟數據很關鍵。因為1、2月份的數據是合並統計的,其中還有春節因素,同時,由於一季度佔全年投資的比重比較低,單純看一季度,很難看出趨勢。 根據慣例,國家發改委每季度向國務院提交一份宏觀調控的政策建議。 市場傳言,4月份的宏觀數據仍不樂觀,信貸增量及投資等關鍵數據都超過了3月份。因而,決策層有可能出台宏觀調控的「組合拳」。 實際上,央行加息之後,投行分析師就曾預測,根據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不排除出台提高存款准備金等進一步的緊縮政策。一些投行的分析師相信,人民幣匯率調整步幅或許也將進一步加快。 無論如何,市場人士相信,在這樣一個時刻,央行或許不得不作出選擇和決斷。

⑽ 人民幣貶值對工程建設板塊股票是利空還是利好。

人民幣貶值對工程建設板塊的股票來說,影響不一。
上市公司里有幾家公司有大量的業務是海外業務,以美元結算。對這些工程建設板塊來說,是利好。如中工國際,海外業務比重達94%。
而大多數工程建設板塊的股票,以國內業務為主,跟人民幣貶值沒有什麼直接關系。
中國建築的海外承保工程佔比8%左右,影響不是很大。成都路橋的業務都在國內,人民幣貶值對它來說也沒什麼影響。

閱讀全文

與外匯占款下降利好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儲股份監管事業部 瀏覽:216
錦江集團的控制 瀏覽:648
手機什麼貸款好申請信用卡嗎 瀏覽:979
福鞍股份有利好嗎 瀏覽:732
基金管理公司屬於金融企業 瀏覽:950
分期樂合作金融機構放款額度緊張 瀏覽:237
公司投資理財崗位 瀏覽:967
著名投資理財公司排名 瀏覽:20
期貨市場吸引投機資本 瀏覽:885
問醫生股票 瀏覽:320
茂源金融貸款公司簡介 瀏覽:664
貴金屬波動快的品種 瀏覽:24
各類金融機構的杠桿率 瀏覽:484
長期理財基金 瀏覽:404
悟空理財怎麼修改銀行卡號 瀏覽:854
手機app銀行理財靠譜嗎 瀏覽:176
廣州a股日內交易員股生錢 瀏覽:656
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app 瀏覽:531
ok點卡抵扣杠桿手續費 瀏覽:313
杠桿原理起源於什麼公司 瀏覽: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