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我國企業面對外匯風險的管理辦法

我國企業面對外匯風險的管理辦法

發布時間:2022-05-17 03:55:58

① 電大論述題我國企業可採取哪些方法來管理這些外匯風險

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是指開展涉外業務的企業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等方法,預防、規避、轉移或消除外匯業務經營中的風險,從而減小或避免可能的經濟損失,實現在風險一定條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條件下的風險最小化。面對波動劇烈的外匯市場,企業通常選擇不同方式來降低匯率波動給自己以及合作方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將其歸納為以下三類。1.選擇合適的結算貨幣國際貿易中通常有三種計價貨幣可供選擇:以出口商本國貨幣計價、以進口國貨幣計價,以及以該商品的貿易傳統貨幣計價(通常是美元)。傳統進出口貿易中,交易雙方習慣採用美元結算。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跨境貿易雙方,開始採用進口國貨幣(非管制貨幣國家,如歐元、英鎊和日元等)進行結算。選擇不同的結算貨幣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匯率風險,具體由選擇的貨幣走勢決定。通過選擇合適的結算貨幣,可以降低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例如,選擇美元作為結算貨幣比選擇巴西雷亞爾帶來的匯率風險要低,因為美元走勢相對穩定。2.選擇結購匯時間點1994年後至2012年前,我國實施經常項目強制結售匯制度,企業和個人不能夠自主選擇結匯時間點。2012年後,我國開始實施意願結匯制度,結算賬戶中的外幣客戶可以自由結匯,也可以以外幣形式保留。1)結匯企業在適宜的時點結匯能夠以同等金額的外幣換取人民幣。在匯率波動劇烈且結匯金額較高的情況下,在適宜時點結匯則更加重要。2)購匯企業可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選擇適宜的購匯時點。同時,企業需要向銀行提供相關貿易合同或外幣貸款合同、對方公司信息、海關文件等資質文件,才能向銀行申請購匯業務。3.針對某筆現金流開展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利率和商品價格等風險,通過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消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風險的一種交易活動。套期保值是企業最為有效和有針對性的匯率風險管理措施,它可以幫助企業減輕匯率的負面影響。套期保值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上能夠幫助企業:1)制定中短期財務預算和融資決策;2)降低年對年財務指標波動(平滑風險對收入和成本的影響);3)提供對市場巨大波動的臨時緩解。套期保值相較於其他兩種風險管理措施的優勢:1)風險對沖更加靈活,可以根據企業經營特點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的金融產品;2)更加便於整體規劃和交易管理,使得整體現金流符合公司預期;3)覆蓋時間更長,穩定性效果更好;4)避免了結算幣種和政策變化的風險,幫助企業更好地鎖定成本,確定產品售價,保證利潤。通過套期保值交易,不同類型涉外業務企業可以達到以下效果:1)收支方面:通過套期保值,企業能夠降低收支貨幣匯率波動帶來收入減少和成本增加風險,平滑公司收支資金。讓企業在不利的匯率波動中穩定銷售和采購價格,增加公司收入和支出的穩定性,保證企業健康經營。出口型企業:穩定外幣收入換匯匯率,保證人民幣收入水平。進口型企業:穩定購匯成本,保證購匯金額和購買力。2)資產負債方面:通過套期保值,企業還能降低財務成本和提高債務償還能力。通過降低現金流的波動,減少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和財務成本。持有美元債務的企業:穩定美元債務利率,防止因美國加息導致的債務利息增加及匯率波動帶來的美元債務本息購匯成本增加,以及匯率波動導致的會計賬面匯兌損失。持有美元流動資產的企業:提高美元流動資產的回報,降低匯率波動導致的匯兌損失以及現金價值減少。

② 進出口企業應如何規避外匯風險

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

由於進出口企業從合同簽定到最終結算有一定期限,由於結算貨幣匯率變動而承受外匯風險,使企業蒙受損失,企業可採取一定方法措施降低風險。進出口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內部管理方法:

①做好計價貨幣的選擇進出口貿易計價貨幣有兩種:一種硬幣,匯率穩定,有上浮趨勢貨幣;另一種軟幣,匯率不穩定,有下浮趨勢貨幣。選取計價貨幣一般原則:出口貿易選擇硬幣或有上浮趨勢貨幣,進口選擇軟幣,或有下浮趨勢貨幣,可減緩可能發生匯率波動引起的損失。

②提前收付(leading),拖延收付(laging)法。根據有關貨幣匯率變動更改收付日期防範風險。提前或拖延一般原則:預計計價貨幣上浮,進口時進口商應在貨幣升值前購匯,提前付匯;出口時,出口商應考慮推遲交貨,延遲收款。如果匯率下降,進口商應推遲訂貨,或延期付款,出口商應盡早訂貨,提早收匯。

③平衡法(Matching)。在同時期,盡可能創造一個與受險貨幣進額同、期限同,資金反向流動的合同規避風險。

④多種貨幣組合法(Portfolio approach)。也稱一籃子貨幣計價法,在進出口合同中使用兩種以上貨幣計價法消除風險。當進口或出口時,一種貨幣發生升值或貶值,不會有很大外匯風險,若計價貨幣中幾種上升,幾種下降,則上升貨幣收益彌補下降貨幣損失,而將風險分散。

2.外部管理法。

主要通過外部金融市場對外匯借貸,買賣方法規避風險。通過外部金融市場規避風險,主要採用一些金融工具避險,如可通過買賣外匯期貨,期權合約降低風險。目前,隨著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靈活性越來越高,一些大外資企業,外貿企業管理外匯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銀行開始逐步推出一些金融期貨,期權產品,幫助企業規避外匯風險。

遠期外匯交易。企業進行遠期買賣貨物的同時,與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遠期外匯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的一種避險方法。

③ 結合國際財務管理 規避外匯風險有哪些方法

?現如今炒外匯時外匯風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很多炒匯者都是因為外匯風險而炒匯失利的,今天筆者手把手教您規避外匯風險。 企業外匯交易風險與結算某一具體交易有關,指企業以外幣進行的各種交易過程中,由於匯率變動使折算為本幣數額減少而造成的損失。各種交易包括:以信用方式進行的商品或勞務交易、外匯借貸交易、遠期外匯交易、以外匯進行投資等。交易還可分為已完成交易和未完成交易。已完成交易為已列入資產負債表項目,如外幣表示的應收帳款和應付賬款;未完成交易則主要為表外項目,如外幣表示的將來的采購額、銷售額、租金以及預期發生的收支等。 一、外匯交易風險的內部防範:技術交易風險防範的內部技術是指企業內部用於防範和降低外匯風險的方法。在簽訂交易合同前,就採取措施防範風險,如選擇有利計價貨幣、適當調整商品價格等。 資產債務調整法。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及債務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幣值的變化可能會造成利潤下降或者折算成本幣後債務增加。資產和債務管理是將這些帳戶進行重新安排或者轉換成最有可能維持自身價值甚至增值的貨幣。這一方法的核心是:盡量持有硬幣資產或軟幣債務。硬幣的價值相對於本幣或另一種基礎貨幣而言趨於不變或上升,軟幣則恰恰相反,它們的價值趨於下降。作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實施資產債務調整策略有利於企業對交易風險進行自然防範。如借貸法,當企業擁有以外幣表示的應收賬款時,可借入一筆與應收賬款等額的外幣資金,以達到防範交易風險的目的。 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有著密切的聯系,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的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會有所不同。在外匯收支中,原則上應爭取用硬貨幣收匯,用軟貨幣付匯。例如,在進出口貿易中,進口支付爭取用軟貨幣,出口收匯爭取用硬貨幣;在借用外資時,爭取借軟貨幣,所承受的風險就比較小。 在合同中訂立貨幣保值條款。在交易談判時,經過雙方協商,在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止匯率多變的風險。貨幣保值條款的種類很多,並無固定模式,但無論採用何種保值方式,只要合同雙方同意,並可達到保值目的即可。主要有黃金保值、硬貨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目前合同中採用的一般是硬貨幣保值條款。訂立這種保值條款時,需注意三點:首先,要明確規定貨款到期應支付的貨幣;其次,選定另一種硬貨幣保值;最後,在合同中標明結算貨幣與保值貨幣在簽訂合同時的即期匯率。收付貨款時,如果結算貨幣貶值超過合同規定幅度,則按結算貨幣與保值貨幣的新匯率將貨款加以調整,使其仍等於合同中原折算的保值貨幣金額。 適當調整商品的價值。在進出口貿易中,一般應堅持出口收硬幣,進口付軟幣的原則,但有時由於某些原因使出口不得不用軟貨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貨幣成交,這樣就存在外匯風險。為了防範風險,可採取調整價格法,主要有加價保值法和壓價保值法兩種。 通過風險分攤防範交易風險。指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協議分攤因匯率變化造成的風險。其主要過程是:確定產品的基價和基本匯率,確定調整基本匯率的方法和時間,確定以基本匯率為基數的匯率變化幅度,確定交易雙方分攤匯率變化風險的比率,根據情況協商調整產品的基價。 靈活掌握收付時間防範外匯交易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提前或推遲收款、付款,對外貿企業來說會產生不同的利益效果。因此,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作為出口商,當計價貨幣堅挺,即匯率呈上升趨勢時,由於收款日期越向後推就越能收到匯率收益,故企業應在合同規定的履約期限內盡可能推遲出運貨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長出口匯票期限。若匯率呈下跌趨勢時,應爭取提前結匯,即加速履行合同,如以預收貨款的方式在貨物裝運前就收匯。當然,這要在雙方協商同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反之,當企業作為進口商時,則做出相應調整。由於使用這種方法,企業所受利益,便是外方的損失,故不易為外方所接受。但企業應對此有所了解,一方面在有條件時可藉此避免收匯風險,另一方面則可以防止外方向我方企業轉嫁風險。 二、外匯交易風險的外部管理技術:除內部管理技術外,企業還有很多外部套期保值工具可供選用,如遠期外匯合同、外匯期權交易等。開展外匯交易是一種實用、直接而科學的方法。 Powered by Runman.cn 通過遠期外匯交易防範交易風險。在進行遠期外匯交易時,企業與銀行簽訂合同,在合同中規定買人賣出貨幣的名稱、金額、遠期匯率、交割日期等。從簽訂合同到交割這段時間內匯率不變,可防範日後匯率變動的風險。遠期外匯交易的一個變種是具有日期選擇權的遠期合約,其允許企業在一個預先規定的時間范圍內的任何一天執行外匯交易。當然,遠期外匯交易本身是存在風險的,企業能否避免損失和獲得好處,關鍵在於匯率預測是否正確。同時,遠期外匯交易在避免了匯率不利變動風險的同時,也喪失了匯率有利變動而帶來的獲利機會。 以外匯期權交易防範交易風險。所謂外匯期權,是外匯期權交易

④ 外匯風險管理的主要辦法

理論上或比較成熟的市場來說,規避匯率風險手段包括:遠期合同、借款保值、掉期保值、平衡責任、保理業務和外匯期權等。中國避險業務還不發達,但隨著匯改和企業風險意識提高,可使用工具會逐步增多。8 月 9 日、10 日中國人民銀行就連續,出台發布了《關於擴大外匯指定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於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以此提高匯率形成的市場化程度,並為銀行和企業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工具。
遠期合同:即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行簽訂購,買或出售外匯的遠期合同,以在未來的某個時間以現已確定的匯率買賣兩種貨幣。遠期合同時間通常為半年並且沒有變通選擇。例如,某進口企業預計 6 個月後將向國外進口商支付一筆美元貨款,為鎖定財務成本,該企業可以與銀行提前簽訂遠期售匯合同。這樣,6 個月後無論匯率如何變化,該企業都可以按照事先約定匯率,用人民幣從銀行購買美元貸款。更靈活的是可選擇的遠期合同,這種合同允許在合同規定期限內的任何時間進行交易,以當時匯率為准。這樣出口商就得到較好的保護,避免合同期限內對自己不利的那一時間匯率,並選擇相對有利的交易時間和匯率。
借款保值:通過借款來保值的方法比遠期合同更具有靈活性,特別是小額合同。借款可以有較靈活的期限、變化而非固定的利率以及到期續借的靈活規定。
掉期保值:買進或賣出一種貨幣的即期外匯同時,賣出或買進同種貨幣的遠期外匯;或者買進或賣出一種貨幣的較近期間的遠期外匯同時,賣出或買進同種貨幣較遠期間的遠期外匯。
平衡責任:即在同一時期,創造一個與存在風險的貨幣相同幣種、相同金額及相同期限的反方向資金流動。例如,某出口企業收到國外進口商支付的出口貨款 500 萬美元,該企業須將貨款結匯成人民幣用於國內支出,但同時該企業需進口原材料並將於 3 個月後支付 500 萬美元的貨款。此時,該企業可以與銀行辦理一筆即期對 3 個月遠期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即期賣出500萬美元,取得相應人民幣,3 個月遠期以人民幣買入 500 萬美元。通過上述交易,該企業可以軋平其中資金缺口,達到規避風險之目的。
保理業務:保理是指出口商出運貨物取得單據後,將單據以一定折扣出售給保理機構,由保理機構承擔有關風險。保理業務費用比遠期合同高,不常作為保值方法。
外匯期權業務:期權比遠期更靈活。例如,出口企業將要收一筆歐元,可以向銀行支付一筆期權費,並與銀行約定將來有權以約定價格 1.21 歐元兌 1 美元賣出歐元。如果到期市場歐元價格低於 1.21,企業可以行使權利,用比市場高的價格賣出歐元;但如果到期歐元價格高於 1.21,企業可以不行使期權,轉而到即期市場上去賣歐元,只需要支付少量期權費用。這雖然增加了成本,但也給企業創造了選擇的靈活性。
利用海外企業:有境外公司的企業,可以考慮合作。如購買國際市場上的 NDF(不可交割人民幣遠期)產品,用未來更低的價格付現在的錢;出口企業應該主要融外幣,而不要融本幣,可以將外匯應收賬款質押向銀行貸外匯,以後還外匯以規避人民幣兌換風險。在實際業務操作中,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就是通過其跨國公司的地理多元化分布,來避免布局單一所帶來的單一貨幣匯率變動風險,這對於大型公司來說不失為一種有效匯率避險方式。
計價貨幣的從優使用:在市場上都看好人民幣升值的條件下,出口企業可選擇以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進口業務反而可選擇美元作為計價貨幣。或者選擇兩種貨幣各半的辦法計價。

⑤ 外匯風險的管理方法。

從穩健經營的原則上來講,對一個企業的外匯的風險控制應該立足於鎖定收益或者鎖定成本,使得企業的經營能夠穩健可持續發展。

目前企業廣泛採用的方式是:遠期結售匯。

無論進口還是出口,根據合同結算都有一個賬期,在這個賬期中匯率的波動會影響企業的收益水平,因此,就要根據合同的結算到期時間,在銀行做一個反向的遠期交易,保證到期的時候折算成人民幣的價格被提前鎖定。

將遠期結售匯的成本直接計入交易成本,在談判價格的時候考慮該因素。

⑥ 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
1、資產債務調整法。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及債務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幣值的變化可能會造成利潤下降或者折算成本幣後債務增加。資產和債務管理是將這些帳戶進行重新安排或者轉換成最有可能維持自身價值甚至增值的貨幣。這一方法的核心是:盡量持有硬幣資產或軟幣債務。硬幣的價值相對於本幣或另一種基礎貨幣而言趨於不變或上升,軟幣則恰恰相反,它們的價值趨於下降。作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實施資產債務調整策略有利於企業對交易風險進行自然防範。如借貸法,當企業擁有以外幣表示的應收賬款時,可借入一筆與應收賬款等額的外幣資金,以達到防範交易風險的目的。
2、通過風險分攤防範交易風險。指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協議分攤因匯率變化造成的風險。其主要過程是:確定產品的基價和基本匯率,確定調整基本匯率的方法和時間,確定以基本匯率為基數的匯率變化幅度,確定交易雙方分攤匯率變化風險的比率,根據情況協商調整產品的基價。
3、通過遠期外匯交易防範交易風險。在進行遠期外匯交易時,企業與銀行簽訂合同,在合同中規定買人賣出貨幣的名稱、金額、遠期匯率、交割日期等。從簽訂合同到交割這段時間內匯率不變,可防範日後匯率變動的風險。遠期外匯交易的一個變種是具有日期選擇權的遠期合約,其允許企業在一個預先規定的時間范圍內的任何一天執行外匯交易。當然,遠期外匯交易本身是存在風險的,企業能否避免損失和獲得好處,關鍵在於匯率預測是否正確。同時,遠期外匯交易在避免了匯率不利變動風險的同時,也喪失了匯率有利變動而帶來的獲利機會。
4、以外匯期權交易防範交易風險。所謂外匯期權,是外匯期權交易雙方按照協定的匯率,就將來是否購買某種貨幣,或是否出售某種貨幣的選擇權,預先簽訂的一個合約。外匯期權合約給期權買方的是權利,而沒有義務,期權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對套期保值者來說,外匯期權有三個其它保值方法無法相比的優點。其一,將外匯風險局限於期權保險費;其二,保留獲利的機會;其三,增強了風險管理的靈活性。

⑦ 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策略是怎樣的

原則:
(一)保證宏觀經濟原則
在處理企業、部門的微觀經濟利益與國家整體的宏觀利益的問題上,企業部門通常是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外匯風險損失,而轉嫁到銀行、保險公司甚至是國家財政上去。在實際業務中,應把兩者利益盡可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共同防範風險損失。
(二)分類防範原則
對於不同類型和不同傳遞機制的外匯匯率風險損失,應該採取不同適用方法來分類防範,以期奏效,但切忌生搬硬套。對於交易結算風險,應以選好計價結算貨幣為主要防範方法,輔以其他方法;對於債券投資的匯率風險,應採取各種保值為主的防範方法;對於外匯儲備風險,應以儲備結構多元化為主,又適時進行外匯拋補。
(三)穩妥防範原則
該原則從其實際運用來看,包括三方面:
(1)使風險消失;
(2)使風險轉嫁;
(3)從風險中避損得利。
尤其最後者,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目標。

⑧ 外匯儲備風險有什麼應對策略

1. 擴大進口平衡國際貿易順差,放鬆資本流出管制減緩外匯儲備的增加。
增加進口,特別是資源類產品和高新科技產品的進口,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平抑貿易順差。同時,放寬居民持有外匯的限制,放鬆資本流出管制,鼓勵國內居民和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改變儲備資產收益風險不匹配的狀況。
2.優化外匯儲備幣種和投資結構,實施動態管理,防止儲備資產的縮水和損失。
首先,要使我國外匯儲備結構處於優化狀態,應該在科學量化結構指標體系基礎上加入預警機制和彈性機制,使之能夠隨國際經濟發展變化而適時適當地調整。如根據對外貿易依存度、進口支付要求、市場干預、償還債務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來確定儲備幣種,堅持儲備幣種多元化。
其次,實施科學投資和動態管理。利用外匯儲備進行投資是防範其縮水和損失的重要途徑。為此,在發達國家可以考慮債權轉股權,在發展中國家可以進行資源股權、份額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這樣才能避免美元金融的危害,確保外匯資產的價值。
此外,還可借鑒新加坡 GIC 和韓國 KIC 管理模式,將中國富餘的外匯儲備交與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經營管理。公司可以多元化投資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和實物資產,可以使央行的一部分外匯儲備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達到降低央行儲備量的效果。
3.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制度,降低系統性風險。
首先,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由「有管理的浮動」向「清潔浮動」發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國際貨幣可以有效降低我國企業的外匯風險,提高本國金融機構的融資效率和競爭力,緩解龐大外匯儲備帶來的過多風險問題。
其次,調整中國外匯儲備的管理制度。實現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發展。
最後,不斷完善外匯交易制度。增加交易主體、引進美元做市商制度、增加人民幣對外幣掉期業務、銀行間市場交易品種等,通過各種市場化手段,不斷完善外匯儲備管理制度,降低外匯資產的系統性風險帶來的貶值。
4.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
由於各種原因,國內外匯儲備風險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程度不高,即便引進的優秀人才,也會因激勵不夠或是工作環境不理想而大量流失。
而在金融領域,人力資本是核心資源,我國要建立外匯儲備資產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系統的培訓制度、有競爭力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升遷制度,把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放在戰略的高度。如此才能為我國外匯儲備的高效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⑨ 外向型企業面對匯率風險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企業也可以利用銀行的遠期結售匯、期權交易等外匯衍生工具為其主營業務保駕護航,鎖定匯價。遠期結售匯因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避險效果明顯仍然是匯率避險的首選工具。當外貿企業簽訂進出口協議後,就可到外匯指定銀行簽訂一份遠期結售匯合同,鎖定未來結售匯的幣種、金額和匯率,到期可不受匯率影響,按照約定價格結售匯。

如王老闆當日與銀行辦理一筆100萬美元、3個月後結匯的遠期業務,鎖定3個月後按照6.4的匯價結匯。3個月後,實際匯價為6.3,那麼按照交易協定,客戶就可以按照6.4的匯價將100萬美元賣給銀行,由此一來,王老闆規避了10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損失。

(9)我國企業面對外匯風險的管理辦法擴展閱讀:

防範匯率風險注意事項:

1、對於合同雙方來說,匯率風險是均等的。所以在貿易、買賣合同中,雙方通過友好協商,共同約定應對匯率變化的條款,比如以簽訂合同日為基準,共同承擔至交付日的匯率變化。

2、當匯率向不利於方向發展時,提前或者快速交易;當匯率朝自己不利的方向發展時,推遲延後交易時間。這種方法對於個人消費還是可取的,在貿易上意義不大,因為交付時間合同已有約定。

3、出口商把遠期付費的匯票承兌給銀行或者金融公司。貨物一經賣出,就可以從銀行得到現金,匯率風險轉嫁給銀行或者金融公司。

4、通過外匯交易來防範風險,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通常是是簽訂一份遠期外匯結售合同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即期和遠期組合的方法,最常見的是通過期權、掉期進行套期保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向型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匯率風險

⑩ 企業在外匯風險管理中有哪些常用的手段

1、幣種選擇法
選擇本幣計價結算,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構成因素中的外幣因素去掉了,不管匯率如何變動,出口商將來以本幣收進的貨款以及進口商將來以本幣支付的貨款,都是確切的,不存在任何不確定因素。因此;採用此方法,無論是對本國的出口商還是對本國的進口商都可以完全防範外匯風險。此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效果明顯,但它受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和貿易雙方的交易習慣的制約,而且本國的貿易商還必須在商品的價格與信用期限方面做出某些讓步,因為採用此方法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完全轉嫁給了貿易對手,本國的貿易商為此需要付出一筆費用,這筆費用相當於本國的貿易商為轉嫁外匯風險所支付的保險費。
(2)出口時選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時選用軟幣計價結算。
所謂硬幣(HardMoney)是指匯率穩定且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軟幣(SoftMoney)是指匯率不穩定且具有貶值趨勢的貨幣。出口商在以硬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硬幣不斷升值,將來當出口商收到貸款時,就可以將這筆貨款兌換回更多數額的本國貨幣;同樣,進口商在以軟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軟幣不斷貶值,將來當進口商支付貨款時,就可以用更少的本國貨幣兌換到這筆貨款。此方法的實質在於希望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好處留給自己,而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推給對方。採用此方法時,一方面要受到貿易雙方交易習慣的制約,另一方面由於各種貨幣的「硬」或「軟」並不是絕對的;其硬軟局面往往會出現逆轉。因此,此方法並不能夠保證進出口商能完全避免外匯風險。
(3)選用「一籃子」貨幣計價結算。
所謂「一籃子」貨幣是指由多種貨幣分別按一定的比重所構成的一組貨幣。由於「一籃子」貨幣中既有硬幣也有軟幣,硬幣升值所帶來的收益或損失,與軟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大致相抵,因此「一籃子」貨幣的幣值比較穩定。對於貿易雙方來說,採用此方法都不失為一種防範外匯風險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在「一籃子」貨幣的組成以及貨款的結算方面,較為復雜。
2、貨幣保值法
貨幣保值法是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合同中通過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黃金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黃金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計價結算貨幣的含金量,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黃金,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含金量,將黃金折回成計價結算貨幣進行結算。
(2)硬幣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某種軟幣為計價結算貨幣,某種硬幣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軟幣與硬幣的匯率,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硬幣,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匯率,將硬幣折回成軟幣來結算。
3、價格調整法
價格調整法是指當出口用軟幣計價結算。進口用硬幣計價結算時,企業通過調整商品的價格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由於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往往受交易意圖、市場需求、商品質量、價格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而不能如願以償,有時出口不得不用軟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幣成交,這就加大了外匯風險,這時可採用調整價格的方法來抵消一部分風險。
(1)加價保值。為出口商所用,實際上是出口商將用軟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攤入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以防範外匯風險。加價的幅度相當於軟幣的預期貶值幅度。加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貶值率)
(2)壓價保值。為進口商所用,實際上是進口商將用硬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從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剔除,以防範外匯風險。壓價的幅度相當於硬幣的預期升值幅度。
壓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升值率)
4、期限調整法
期限調整法是指進出口商根據對計價結算貨幣匯率走勢的預測,將貿易合同中所規定的貨款收付日期提前或延期,以防範外匯風險成獲取匯率變動的收益的方法。按照「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升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收進外匯,以獲得所收進的外匯能夠兌換更多的本幣的好處;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統一,提前支付外匯,以避免日後需要用更多的本幣才能夠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貶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提前收進外匯,以避免今後所收到的外匯兌換到的本幣數額減少;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支付外匯,以便於今後能夠用更少的本幣就可以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
嚴格地說,期限調整法中只有提前結清外匯才能徹底消除外匯風險,因為提前結清外匯使得受險部分提前消失,外匯風險也就隨之不存在了;而延期結清外匯卻延長了受險部分的持有時間,外匯風險依然存在。在延期結清外匯期間,一旦企業預測的結果與匯率的實際變動情況正好相反,則必然遭受損失,故延期結清外匯具有投機的性質。
5、對銷貿易法
對銷貿易法是指進出口商利用易貨貿易、配對、簽訂清算協定和轉手貿易等進出口相結合的方式,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易貨貿易。即貿易雙方直接、同步地進行等值的貨物交換,交易時雙方均無須收付外匯,同時都把互換商品的單價事先確定,故不存在外匯風險,但交易雙方都存在各自商品漲價或對方商品跌價的風險。
(2)配對。即進出口商在一筆交易發生時或發生之後,再進行一筆與該筆交易在幣種、金額、貨款收付日期完全相同,但資金流向正好相反的交易,使兩筆交易所面臨的外匯風險相互抵消的方法。
例如,某公司進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6個月後付款,為防範外匯風險,4個月後該公司又出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2個月後收款。由於該公司在同一日收付的同種外匯的金額相等。不必進行外匯與本幣之間的兌換,因而沒有外匯風險。
由於許多貨幣的匯率與其他貨幣緊密相連,因此採用此方法時,在某種情況下並不需要進出口以同一種貨幣來進行。如歐洲聯盟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基本固定的,當我國的某企業將以德國馬克支付一筆貨款時,只要該企業能同時又取得金額大致相當的荷蘭盾應收款,就可基本上將外匯風險抵消掉,因為如果德國馬克升值,荷蘭盾也會升值,且升值的幅度基本一致,該企業在購買德國馬克時的風險損失,將由出售荷蘭盾時的風險收益來彌補。
採用此方法的優點是可以節省防範外匯風險的成本費用,缺點是收匯和付匯的幣種、時間以及金額上難以配合妥當。
(3)簽訂清算協定。即雙方約定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的經濟往來都用同一種貨幣計價,每筆交易的金額先在指定銀行的清算賬戶上記載,到規定的期限再清算貿易凈差的方法。
6、國內轉嫁法
進出口商除了可以向國際貿易夥伴轉嫁外匯風險外,也可以向國內的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進出口商向國內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的方法即為國內轉嫁法。
外貿企業進口原材料賣給國內製造商,以及在向國內製造商購買出口商品時,可以和製造商簽訂以外幣計價結算的合同,這實際上等同於國內製造商直接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的外匯風險即由製造商承擔;進口商對於因外匯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也可通過提高國內售價的方式。轉嫁給國內的用戶和消費者。
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我國企業面對外匯風險的管理辦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108
000937增發價格 瀏覽:963
建行杠桿保證金炒外匯 瀏覽:454
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瀏覽:164
境外匯款可以 瀏覽:242
房地產融資特點有哪些內容 瀏覽:422
中信證券的基本面分析 瀏覽:84
雁盛實業股票 瀏覽:239
外匯期貨交易商 瀏覽:57
上海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金融理財顧問公司 瀏覽:635
做深做優金融服務 瀏覽:653
境外股東質押股票 瀏覽:82
2016商品期貨分析報告 瀏覽:566
哪家證劵公司理財短期好 瀏覽:827
從金融公司套取首付貸 瀏覽:839
國檢集團漲停 瀏覽:213
金融服務費用的進項稅是否可抵扣 瀏覽:148
投融資規劃報告 瀏覽:934
基金高端理財優勢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