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我國的外匯儲備走勢圖

我國的外匯儲備走勢圖

發布時間:2022-05-18 23:04:00

A. 我國近幾年的外匯儲備變化情況怎樣

1994年至今,我國外匯儲備可分為三個階段:

1.外匯儲備較快增長階段 (1994年-1997年)

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施了匯率並軌、取消外匯留成、銀行結售匯制、成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等舉措,國家外匯儲備獲得了較快的增長。1994年-1997年,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分別為380.21美元、219.77億美元、314.43億美元、348.50億美元。至199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由1993年的211.99億美元增長到1398.90億美元,增加了5.6倍,國家外匯儲備進入了較為寬松的時期。

2.外匯儲備緩慢增長階段(1998年-2000年)

1997年下牛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在其影響下,從1998年起,我國外匯儲備增量明顯減緩。1998年-2000年,國家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僅為50.97億美元、97.15億美元、108.99億美元,只相當於1997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14.62%、27.87%、31.27%。盡管如此,至2000年末,外匯儲備還是相當可觀的,增加到1655.74億美元,居世界各國前列。

3.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階段(2001年至今)

從2001年起,我國外匯儲備進入了大幅度增長階段,且增長的速度十分驚人。2001年-2004年,國家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分別為465.91億美元、742.42億美元、1168.44億美元和2066.81億美元,相當於2000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額的427.4%、681.18%、1072.06%和1896.33%,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6099.32億美元。(見下表)

1994年-2004年國外匯儲備變化情況表

二、高額外匯儲備的利弊分析

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有利之處主要有:

1.調節國際收支,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

一是當國際市場出現變化導致出口銳減,或因季節性因素及突發性事件造成臨時性國際收支逆差時,國家可動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無須採取壓縮進口等影響國內經濟正常運行的限制性措施。二是當國際收支發生結構性失衡,需要進行緊急的或長期調整時,國家可動用充裕的外匯儲備進行調節,以緩和調整外部沖擊,從而降低各種措施對國內供求均衡所帶來的負效應,維持國內經濟的正常運營和穩定發展,減輕因採取緊急措施而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2.維護國際信譽,增強吸引外商投資和對外融資的能力

外匯儲備雄厚,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使我國對外信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這將有利於吸引外商投資,有利於充分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機構信貸或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

3.干預外匯市場,穩定人民幣匯率

外匯儲備充足,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能力大大增強,對穩定人民幣匯率乃至穩定整個宏觀金融環境和經濟秩序,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4.增強抗擊經濟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實力強大,已成為國際上的外匯大國,不僅有足夠的外匯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而且能夠應對國際經濟金融風險,以及應對國內不測之需,極大地提高了國家抵抗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5.有利於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

我國外匯儲備充足,實力雄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生態動力缺陷與改進思路厚,為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保持高額外匯儲備的弊端則有以下幾點:

1.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

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表明國內外匯市場上外幣供給大於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樣,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就意味著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增加,逆差國就會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限制我國產品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被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2.基礎貨幣投放和外匯占款增大,制約了貨幣政策的運用和效應

外匯儲備是由國家購買並持有的,其在外匯管理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礎貨幣的供應量,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造成了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2003年-2004年9月,國家外匯儲備累計增加3489.64億美元,按現有比價,就有28883多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被投放。這不僅加劇了物價上升的壓力,而且弱化了貨幣管理部門對貨幣供應量控制的能力及其效應。

3.高額外匯儲備降低了資金的利用效率

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與日本等國相比有很大差別,後者是自有儲備為主,而我國則借入儲備的比例比較大。事實上,過高的借人儲備容易造成資金的浪費。因為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如果我國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並借人大量外債,就等於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同時還以高價從國外借人資金,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此外,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了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借人儲備比例過高時,過多的持有外匯儲備既不經濟,也將影響國內經濟的增長。

4.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大了儲備風險

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其成本也在相應增大。同時,我國外匯儲備過多,必然會增大儲備的風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美元所佔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我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2001年以來,美聯儲12次降息,美元對歐元貶值12%,如按我國外匯儲備60%為美元儲備計算,從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我國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歐元貶值已造成達530多億美元的損失。

5.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有關規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從「信託基金」中提取相當於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獲取相當於本國份額160%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反之,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B. 外匯市場的2013年外匯市場走向

據《道瓊斯》(DJ)報導,投行們紛紛預測外匯市場2013年走勢。與前幾年相比,投行共同的預期和交易建議有所減少。 這恰恰凸顯出在主要央行競相採取措施來刺激經濟並進而導致本幣走軟的情況下,對匯市預測難度明顯增強。
匯市中所謂的選丑競賽並不是新鮮事物,它是後雷曼兄弟(Lehman)時代的一個特徵,也使得外匯投資回報變得糟糕。不過在全球范圍利率走向極低水平(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變為負值)之際,分析師對美元和其他主要貨幣前景的看法卻存在很大差異。
在歐洲央行(E CB)繼續應對歐元區危機之際,日本試圖扭轉長達20年的通貨緊縮局面,美聯儲(Fed)亦連續向國內市場注入流動性,連續推出QE3和QE4,因此,2013年全球匯市可能會出現更多區間波動的狀況。不過,最終將有貨幣贏得匯率戰。
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外匯交易銀行對明年匯市走勢的主要觀點:
瑞信(Credit SuisseR):
由於主要央行幾乎沒有推出差別政策的空間,主要貨幣2013年可能會延續區間波動格局。日本央行(BOJ)可能成為例外,因為在贏得本月舉行的大選之後,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有意採取更加有力的貨幣寬松措施。瑞信表示,即便如此,在美國利率穩定在低位的環境中,日本央行將力爭日元走軟。瑞信同時指出,由於債務危機重燃,歐元走勢也將再度出現大幅震盪,到2013年底可能跌至1.25美元。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該行表示,2013年日元將表現疲軟,預計美元會在明年底漲至92日元。大摩稱,由於日本央行可能採取更加激進的寬松立場,這應會引發日元走軟。該行還預計澳元明年將大幅下跌。更多海外投資資金的流出可能導致澳元走低,與之伴隨的是澳大利亞經濟走弱,國內利率下降。
花旗集團(Citi Group):
該行認為美元明年不會大幅反彈,除非美國出現首次加息的可能性。就歐元而言,歐洲央行降息的前景、經濟持續疲軟以及通貨膨脹壓力受到抑制意味著投資者可能傾向於拋售歐元,並買入澳元和紐元等高收益貨幣。不過預計歐元/美元波動區間的幅度為10美分,在1.25-1.35。若圍繞歐元區的擔憂加重,該匯率可能會下探該區間低端,但若這種擔憂緩解,該匯價又可能上探區間高端。花旗還預計明年日元將下跌,但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意味著日元最低將跌至85日元左右兌1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隨著美國決策者就避免跌落財政懸崖(稅收自動提高、開支自動削減)達成協議,且美聯儲繼續放鬆貨幣政策,預計美元明年將延續下行趨勢。該行指出,美國的低利率還有助於防止日元持續走軟,預計美元會在明年底跌至75日元。該行還表示,中國經濟前景的改善對澳元、紐元和加元等大宗商品相關貨幣構成利好。
瑞士銀行(UBS):
美元可能成為2013年表現最好的主要貨幣。原因何在?首先,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3%,而歐元區、英國和日本經濟可能陷入停滯,最好的情況也只是以微弱的勢頭增長。此外,該機構認為美聯儲最新一輪寬松貨幣政策已基本為金融市場所消化,不像歐洲央行、英國央行(BOE)和日本央行,預計這些央行明年均將進一步擴大資產購買規模。瑞銀預計到2013年底歐元/美元將從目前的1.30左右跌至1.20,美元/日元將跌至85。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
2013年日元表現將再度強於其他貨幣。該機構稱,即便日本央行實施更大力度的寬松貨幣政策,日元也基本不會受到影響,只要日本仍保持經常項目盈餘;該機構的「默認」預期就是日元升值,這與市場的普遍預期相反。該行預計到明年美元/日元將跌至72,並預計到2013年下半年歐元/美元上揚勢頭將發生逆轉,目標下看1.24。不過該行同時表示,中長期前景仍不明朗,受不確定性及多重政治風險影響。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
2013年首要推薦賣出英鎊、買進美元的交易。英國經濟的再平衡已經顯著落後於此前預期,並且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似乎也對英鎊的避險貨幣低位構成重大挑戰。該機構推薦賣出英鎊、買進美元,預計英鎊/美元目標下看1.5050美元。
摩根大通(JP Morgan):
2013年交投環境似乎仍然不會改善,尤其是如果外匯投資經理們堅持所謂的融資套利交易的話。鑒於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利率如此之低,且許多央行反對本幣走強,如果融資套利交易繼續盛行,外匯市場回報率最高也只能達到2%。
法國興業銀行(601166,股吧)(Societe Generale):
從2013年年中開始,外匯市場預計將進入一個美元長期上行趨勢。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均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按兵不動,但後者面臨的經濟問題更大。該機構預計到明年年底歐元/美元將跌至1.19。
丹麥丹斯克銀行(Danske):
鑒於主要央行料將進一步放鬆政策,外匯市場已經形成十分適合融資套利交易的環境。目前的問題只選對套利貨幣,無論是以美元還是日元作為融資貨幣,該行稱,在這一背景下2013年歐洲新興市場貨幣應會不錯表現,首選是俄羅斯盧布、波蘭茲羅提和匈牙利福林。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對美元的青睞多過於歐元和日元,因為美聯儲可能能夠早於歐洲和日本央行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因此該行預計2013年歐元將跌至1.23美元,並認為美元/日元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可能會突破90。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對日元來說,局勢已經發生改變。新組建的日本政府可能會賦予央行更大的使命去制定更高的通貨膨脹目標,進而導致美元/日元在未來六個月內升至88。該機構還表示,應關注估值,因為明年這一因素可能會成為市場的驅力;異常狀況引發的估值扭曲情況應當會在2013年開始修正,這意味著澳元等貨幣很容易受到影響。
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44萬億美元
2013年3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44萬億美元,美國財政部昨晚公布了截至2013年2月底世界各國及地區持有美國國債狀況。流入我國的資本出現增加。美國第二大債權國日本2月減持美國國債68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44萬億美元,截至2月末,中國累計持有美國國債金額總計12229億美元,占各國所持美國債總額的比例為21.6%,仍穩居首位。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無論是凈增量還是佔中國持有外匯資產的相對比重,或將有所下降。超過今年1月持有量12142億美元(修正值下調了503億美元),環比增持87億美元。
中國2月從絕對數量上會增持美國國債,這與外匯占款以及外匯儲備增加存在正相關關系。美國財政部修正後資料顯示,2012全年中國凈增持美國國債685億美元,官方持有的外匯儲備,在綜合考慮安全性、流動性和增值性的目標下,美國國債是不可或缺的資產標的,至少在今天的金融市場,還不存在可以完全替代美國國債的資產。
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201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3月末,增幅為5.95%。由1月底的11039億美元降至10971億美元;不過總量仍連續17個月居於萬億關口之上。相對於2012年年末新增1300億美元。隨著外圍經濟溫和復甦,我國的出口企穩回升,加上風險偏好的上漲,中國外匯資產的合理增加,部分被配置為美國國債。
盡管如此,從長期結構性因素來看,中國未來數年內可能由凈出口國家向凈進口國家轉變,意味著外匯資產積累過程要顯著放緩。而我國目前外匯資產的分配上,主要是官方持有。政府的風險偏好比較低,因此更高比例的外匯資產被較多配置在相對安全的美國國債上。待以後藏匯於民,民間外匯投資美債的比例或將下降。
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相比於其他歐洲國家債券,購買美國國債是「消化」新增外匯儲備的較好選擇。且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壓力依然存在,通過購買美債對穩定人民幣匯率也有一定好處。
當然藏匯於民有一個過程,即便是在目前官方主導模式下,也有多元化投資,相對平衡風險的需要。在全球超級寬松貨幣政策下,美國國債收益率被顯著壓低。未來如果經濟復甦好轉,寬松貨幣政策逐步退出,資本市場債轉股的『大轉移』一旦發生,美國國債收益率將存在上行風險。
中國外匯儲備走勢圖(2013年3月末)

C. 2010—2020我國外匯儲備總量的變化情況,並分析原因。

這十年,因為大量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使得我國的製造能力與水平迅速提高,外貿出口能力成倍提高,成長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導致外匯收入大幅度增加,順差大增,大量結余的外匯就變成了外匯儲備,並且不斷增加。

D. 中國從1949年到現在的外匯儲備怎麼樣

真是天壤之別,從無到有…
2014年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排行
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95萬億美元,世界第一,佔全世界外儲總量的1/3,比世界第二的日本高2.85萬億美元。

E. 中國今後的外匯儲備規模趨勢會是怎樣的

據報道,10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人表示,截至2017年9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1085億美元,較8月末上升170億美元,升幅為0.5%,為連續第八個月出現回升。

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在國內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預期進一步趨穩的情況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穩定的基礎將更加堅實。隨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的有序推進,我國的經濟和金融將呈現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繼續促進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保持平衡穩定。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持續增長!

F. 高分!!我國歷年外匯儲備額及其動態分析

中國外匯儲備分析

一、外匯儲備的經濟意義
外匯儲備是當今國際儲備的主體。國際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能隨時用來干預外匯市場、支付國際收支差額的資產。國際儲備代表一國的國際清償力,其數量多少反映了該國清算國際收支及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而外匯儲備在所有類型的國際儲備中規模最大,使用頻率最高,發揮的作用也最大。因此外匯儲備就具有了不尋常的經濟意義。對一國來講,外匯儲備的經濟意義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講:
第一、外匯儲備在日常經濟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三:1.清算國際收支差額,維持對外支付能力;2.干預外匯市場,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3.是一國國際借貸和支撐本幣幣值穩定的信用保證。因此,合適的外匯儲備,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保持正常的外貿、穩定本國貨幣幣值、抵禦外匯風險和防範金融風險的必要保證。
第二、外匯儲備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表現為外匯占款,佔用貨幣當局的基礎貨幣投放量,會通過乘數放大到經濟運行中,這樣外匯儲備的規模就會影響到一國的貨幣供給,進而影響到其他的經濟變數,比如通貨膨脹、利率等。
第三,外匯儲備數量的變化往往代表外匯市場上本幣與外匯的供求情況,外匯儲備的持續增加或減少,意味著本幣的升值或貶值壓力,進而可能對經濟體的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
第四、外匯儲備以外幣資產存在,這意味著將本國資本輸出到外國進行投資,在獲取一定收益的同時也會承擔機會成本,即動用儲備進口物資所帶來的本國經濟增長及投資收益率。
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持續高速增長,2004年年末已經達到6099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外匯儲備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經濟運行,我國外匯儲備無疑應成為值得大家關注的熱點。本文將從數量和幣種結構兩個方面,對我國外匯儲備進行分析。
二、從數量變化看中國外匯儲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順差,與此同時,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在不斷增長。1985年我國外匯儲備只有26.44億美元,1990年超過100億美元,到1996年突破1000億美元 2003年已達到4032.51億美元,到2004年年末更是高達6099億美元。表1為我國外匯儲備數量的統計,體現了近 20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的變化情況。
(一)、中國外匯儲備數量變化原因分析
理論上講,外匯儲備的變化主要取決於進出口和外資引進凈額。在會計上,經常項目余額,資本項目中非儲備部分的余額和凈誤差與遺漏三者之和,需要用官方交易進行彌補和平衡,而交易的結果體現為官方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其中變化最大的便是外匯儲備。外匯管理制度的變化也往往是導致外匯儲備變化的重要原因。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外匯儲備變化可分兩個階段,這正與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的變化相符。
1、1985年到1993年
這一時期中,我國外匯儲備波動幅度較小,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這是因為,當時為了調動創匯單位積極性,增加企業活力,國務院確定實行外匯留成制度。在外匯由國家集中管理、統一平衡、保證重點的同時,對有收匯的部門、地方、企業,按照收匯金額及規定的留成比例,分配給相應的外匯使用指標,由其自行安排使用。分配下去的外匯國家無法自由支配,不佔用基礎貨幣,也不體現為外匯儲備,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變化也就相對穩定,增長比較緩慢。同時,當時我國國際貿易逆差積累較多,國際資本流入規模也相對較小,客觀上也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緩慢增長。
此期間內外匯儲備總體處於緩慢增長,但1992與1993兩年都比1991年稍少些,這是因為1991年以前,我國國家外匯庫存與中國銀行外匯年終余額都記人外匯儲備.而1992年開始,由於中國銀行的商業銀行化,不再負責管理國家外匯儲備,其外匯年終余額也不再記人國家外匯儲備中,因此為體現為外匯儲備的減少。
2、1994年及以後至今
此期間內,我國外匯儲備呈高速增長,每年平均增長約為450億美元,而且增幅呈增長態勢,到2004年底已經達到了驚人的6099億美元。筆者以為這同樣有兩大原因。
一是制度原因。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業外匯留成,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實現匯率並軌,建立了銀行間統一的外匯市場,禁止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和流通,禁止指定金融機構以外的外匯買賣,1996年7月起對外商投資企業也開始實行結售匯制度。於是所有進出口和外資引進凈額都需要國家以人民幣收購,變成外匯儲備,這構成了我國外匯儲備呈高速增長的制度基礎。
二是國際收支持續的「雙順差」,這是我國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物質原因。
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自1994年以來,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基本全部形成順差,只有1998年資本與金融賬戶逆差63.21億美元,而同期經常賬戶順差則達到了293.24億美元,因此,自1994年至今,我國國際收支中,雖然每年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各自變動幅度較大甚至出現逆差,但總體一直保持「雙順差」的態勢,尤其兩者合計更是呈高額順差,2003年為986.01億美元,而2004年僅上半年即達到742.68億美元。排除誤差與遺漏因素,這與每年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幅度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國際收支持續的「雙順差」正是我國外匯儲備持續高速增長的物質基礎,而這其中資本與金融賬戶順差一直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促成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原因則是多種多樣的。首先經常賬戶順差,這主要是由於我國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的高額順差。經常賬戶包括貨物、服務、收益和轉移支付。其中我國服務與收益項下常年為逆差,而轉移支付雖然保持順差,但涉及金額太小,不構成大的影響,只有貨物項下即通常所說的進出口貿易則在1994年以後持續保持高額順差。因此,進出口貿易的持續高額順差使經常賬戶體現為順差,同時造就了我國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而我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1994年匯率並軌導致的人民幣貶值則事實上刺激了出口的高速增長,使我國國際貿易持續保持順差。
資本與金融賬戶順差,則主要體現在外商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兩項目中,這主要得益於外資引進的迅速增加。一直以來,我國都保持著對外資的強大吸引力,1994年至 1995年的高利率及1996年開始實行的優惠外資政策都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國經濟增長率長期為全球之冠,這才是對外資最實際最有力的吸引。
(二)、探求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嘗試
對一個國家來說,如果外匯儲備不足,形成外匯短缺,導致國際清償力不足,引起國際支付危機和本幣信用危機,進而將導致債務危機及貨幣危機的爆發;而如果外匯儲備過多,雖然可以提高國際清償力,增強干涉外匯市場,維持本幣匯率穩定的能力,提升在國際借貸和支撐本幣幣值穩定方面的信用保證,但同時也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積累本幣升值壓力,增加持有外匯資產的成本,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因此面對目前我國持續迅速增長的高額外匯儲備,找到一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外匯儲備適度規模,即是外匯儲備的規模既能滿足國家外匯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而又不對經濟的健康平穩運行造成大的影響。
面對目前我國持續迅速增長的高額外匯儲備,有許多學者依據傳統理論計算得出我國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過量。黃有光(2004)通過計算外匯儲備與GDP佔比這一指標得出,中國超過30%,日本為12%,認為中國現在完全不是外匯不足,而是持有太多低息美元債券.並蒙受美元貶值的損失。余林、梁志堅(2004)綜合考慮年進口額、外債規模和外商直接投資利潤匯出等因素,計算得出2003年時我國外匯儲備已經明顯過多。高豐、於永達(2003)利用阿格沃爾模型分析得出,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實際規模要大於根據模型計算出來的適度規模,而且差值不斷增大。
不過鑒於這些傳統方法,總是偏重於考慮經濟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對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影響,具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因此由其得出的結論並不全面。我國外匯儲備究竟是否過多,還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行分析。
由於現階段國際交往的深入發展,影響和決定一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因素日趨復雜,很難簡單地通過某一模型,得出一個比較准確的外匯儲備適度規模。下面結合各種因素對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進行分析。
第一、我國實行結售匯制度,因此國家外匯儲備代表著全社會的國際購買力,並不僅僅是官方儲備的含義。因此我國的外匯儲備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是合理的。
第二、進出口貿易。我國的出口貿易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較高,很容易受到國際物價水平及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外匯收入可能會有較大波動。而我國目前處於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在技術、能源、原材料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進口規模。因此,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是很必要的。表2中的數據很能說明這一點,1994--1996年經常賬戶順差都低於100億美元,而繼.1997--2003年的較高順差後,2004年上半年順差卻只有74.65億美元。
第三、外資流人並不穩定。我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外資的大量流入,但外資流人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表2顯示,在我國實行極優惠的外資政策的同時,外資流人也會受國際環境的影響而有很大的波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我國資本與金融賬戶1998年出現逆差63.21億美元,其後的1999年和2000年順差水平也很低。當今世界,風雲變動,國際貨幣體系更是蘊涵著很大的內在不穩定性,國際環境不會永遠風平浪靜,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有利於防範這方面的風險。
第四、外債余額。我國外債余額歷年來都處於很高的水平,由此產生的還本付息壓力,要求我國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規模。表3為1994-- 2003年我國外債情況表。
第五、我國人民幣還不是完全
可兌換的貨幣。人民幣正逐步走向國際化,完全自由兌換是人民幣的當然目標。而即使在現在資本項下不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仍有巨額的國際游資熱炒人民幣升值,因此實現自由兌換後,為抑制針對人民幣的投機活動,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增強市場對人民幣幣值的信心,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有充足的外匯儲備。
第六、我國實行事實上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為保持匯率的穩定,防範外匯市場上的大規模投機,需要我國持有較多的外匯儲備。
第七,我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缺乏靈敏的調節政策傳導機制,無法提供較高的誘導性儲備,因此我國國際收支的調節對國家外匯儲備的依賴程度較高。落後的金融市場客觀上要求我國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
第八、著名華裔經濟家錢穎一教授和IMF高級經濟學家黃海洲教授 (2002)研究認為,在未來若干年內中國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幾乎為1001事實表明,此觀點似乎過於悲觀但確有可信的成分。大量的外匯儲備可以防止中國陷入金融危機,不用擔心經濟危機的出現。
第九、外匯儲備過多對經濟的最顯著不利影響是推動通貨膨脹。但從表4可以看出1994年以來我國通貨膨脹基本處於溫和水平,並且一度出現過通貨緊縮,即使在外匯儲備規模達4032.51億美元的2003年,當年通漲率也只有1.2%。2004年雖然CPI一度高位運行,6--9月份與去年同比增長超過5%,但隨著中央確定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進一步落實,以及今年的糧食豐收,經濟生活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逐步減弱或者得到抑制。物價總水平趨於穩定,CPI出現回落,11月份的同比增長就已經下落到了2.8%。因此,高額外匯儲備產生的通貨膨脹壓力基本處於控制之下,未對經濟的健康平穩運行造成大的影響。
綜合上述因素,而且在外匯儲備規模較高且迅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經濟一直在健康平穩運行,並保持著全球最高的增長速度,因此總體看來,我國目前高企的外匯儲備還是處於適度規模的范圍內的。但問題在於1994年實行外匯管理
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實行嚴格的結售匯制度,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和增長速度基本上是被動式形成的,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我國外匯儲備很可能會增長到超出適度規模,造成更大的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減緩我國外匯儲備被動式高速增長的建議
雖然我國目前高企的外匯儲備規模仍在適度規模之內,但由於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是被動式的,長此以往難免會增長到一個不合理的程度。因此必須未雨綢繆,採取一定措施改變這一局面。
第一、結售匯體制需要適當放寬。歷史證明,1994年以來實施的結售匯體制,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增加了我國國際清償力,提高了國際支付的能力,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借貸和支撐本幣幣值穩定方面的信用保證,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結售匯體制也客觀上造成了我國外匯儲備的被動式高速增長,適當放寬結售匯體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放緩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速度。而且在新形式下,嚴格的結售匯制度體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首先,結售匯制度使得我國外匯儲備包含一部分民間外匯儲備,同樣佔用著基礎貨幣,增加了外匯儲備規模的同時也產生了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其次結售匯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我國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積累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最後,我國將走向更具彈性的匯率制度,為尋找更有效的匯率形成機制,也需要適當放寬結售匯體制。
第二、加強對戰略性物資的采購。外匯增長太快就花掉一些,增加采購我國經濟發展所必需的海外的能源,鐵礦石、有色金屬等資源,加強我國戰略性物資的儲備,這無疑也是控制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速度的一條有效途徑。
第三、完善我國金融市場,提高公開市場的容量,提高央行對沖性公開市場操作的效力,沖銷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不利影響。對此,李揚(2003)認為為了收回因購買外匯而增加發放的基礎貨幣,我們的貨幣當局必須賣出些什麼。但我們現在沒什麼東西可賣,貨幣當局沒有足夠的金融工具可供使用,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他提出要發展我國的債券市場,提高國債市場規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三、從幣種結構看中國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管理的另一個方面是外匯儲備的幣種管理。70年代以前,外匯儲備只有美元,但70年代之後,國際貨幣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多元化的儲備貨幣幣種,波動較大的浮動匯率制度,各國不同的利率,通貨膨脹率,以及迅速發展的國際金融市場,都加強了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外匯儲備管理應遵循的原則是:1、根據匯率和通貨膨脹率的走勢,合理搭配幣種,在各種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化中保持外匯儲備的幣值穩定;2、適當地搭配幣種和投資方式,以求達到風險和收益的合理組合,保持外匯儲備的贏利性;3、為方便國際經貿往來,進口商品、勞務或其他支付的結構分布需要,應該是幣種結構選擇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應該說我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管理較好的遵守了上述原則, 2002年我國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曾有5%左右(李楊2003)。但2002年以來,美元的持續貶值向我國外匯儲備管理提出了挑戰,香港《明報》2004-年11月29日報道,在我國現有的S000多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國債券)大約至少佔3000多億(60%以上)。根據美國經濟學家估計,美元至少要貶值20%,最多可能貶值 40%。這意味著中國會損失600億到 1200億美元的外匯購買力。雖然實際情況可能沒有那麼壞,但毫無疑問,我國外匯儲備正因為美元的貶值而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不過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外匯管理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余永定(2004)中國外匯儲備2003年底為4033億美元,其中持有的美國國債為1580.89億美元,占外匯儲備的39.22。截至 2004年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創下了 5145億美元的新高,而1744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佔比為33.9%,較2003年底下降了5.3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外匯儲備減緩了購進美元資產的速度,降低了美元資產的比例,定程度上減少了可能的外匯損失。

G. 我國近幾年的外匯儲備變化情況怎樣

中國的外匯儲備去年一舉超過日本,成為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美元的外匯儲備全球第一,約有大至兩萬億美元左右。 最近新聞上說 美國在印鈔,中國外匯儲備在縮水。 具體不知道又在搞什麼名堂,反正美國變著方法玩。

H.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有哪些這對我國的貨幣供給有怎樣的影響

越來越大
出口創匯,買美國國債,發達國家量化寬松熱錢流入。
通貨膨脹,每多一美元的外匯儲備就要多發行等值的人民幣。

I. 求: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圖(六十年代至今)

2015年9月18日最新匯率:1美元=6.3628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圖:

1949年1美元兌換2.3 元人民幣
1950年1美元兌換2.75 元人民幣
1951年1美元兌換2.238 元人民幣
1952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3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4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5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6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7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8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9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0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1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2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3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4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5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6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7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8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9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70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71年1美元兌換2.2673元人民幣
1972年1美元兌換2.2401元人民幣
1973年1美元兌換2.0202元人民幣
1974年1美元兌換1.8397元人民幣
1975年1美元兌換1.9663元人民幣
1976年1美元兌換1.8803元人民幣
1977年1美元兌換1.7300元人民幣
1978年1美元兌換1.5771元人民幣
1979年1美元兌換1.4962元人民幣
1980年1美元兌換1.5303元人民幣
1981年1美元兌換1.7051元人民幣
1982年1美元兌換1.8926元人民幣
1983年1美元兌換1.9757元人民幣
1984年1美元兌換2.3270元人民幣
1985年1美元兌換2.9367元人民幣
1986年1美元兌換3.4528元人民幣
1987年1美元兌換3.7221元人民幣
1988年1美元兌換3.7221元人民幣
1989年1美元兌換3.7659元人民幣
1990年1美元兌換4.7838元人民幣
1991年1美元兌換5.3227元人民幣
1992年1美元兌換5.5149元人民幣
1993年1美元兌換5.7619元人民幣 (迅速貶值到8.600)
1994年1美元兌換8.6187元人民幣
1995年1美元兌換8.3507元人民幣
1996年1美元兌換8.3142元人民幣
1997年1美元兌換8.2898元人民幣
1998年1美元兌換8.2791元人民幣
1999年1美元兌換8.2796元人民幣
2000年1美元兌換8.2784元人民幣
2001年1美元兌換8.2770元人民幣
2002年1美元兌換8.2770元人民幣
2003年1美元兌換8.2774元人民幣
2004年1美元兌換8.2780元人民幣 (2004年開始前後開始緩慢升值)
2005年1美元兌換8.1013元人民幣
2006年1美元兌換7.8087元人民幣
2007年1美元兌換7.3872元人民幣
2008年1美元兌換6.85 元人民幣
2009年1美元兌換6.81 元人民幣
2010年1美元兌換6.622 元人民幣
2011年1美元兌換6.61 元人民幣
2012年1美元兌換6.25 元人民幣
2013年1美元兌換6.07 元人民幣
2014年1美元兌換6.05 元人民幣
2015年1美元兌換6.396 元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我國的外匯儲備走勢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從金融公司套取首付貸 瀏覽:839
國檢集團漲停 瀏覽:213
金融服務費用的進項稅是否可抵扣 瀏覽:148
投融資規劃報告 瀏覽:934
基金高端理財優勢 瀏覽:405
國際注冊外匯交易師ipa 瀏覽:562
小額貸款公司是金融機構嗎 瀏覽:740
收傭金經營范圍 瀏覽:667
甘肅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908
全國有幾家綜合金融公司 瀏覽:524
信貸資產證券化交易所市場 瀏覽:277
家庭杠桿率排名 瀏覽:626
哪家銀行理財收益比較高 瀏覽:127
傳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瀏覽:371
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下載 瀏覽:667
空港股份股票價格 瀏覽:154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 瀏覽:68
什麼叫會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441
外匯入金進不去是怎麼回事 瀏覽:261
荊門金融投資證券企業名錄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