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鬱金香期貨畫家

鬱金香期貨畫家

發布時間:2022-05-20 16:25:06

㈠ 關於「鬱金香泡沫」事件

什麼叫鬱金香泡沫?
歷史上最大的三個泡泡——鬱金香投機風潮

鬱金香投機風潮

人們絕難想到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植物引發的。
這一投機事件是荷蘭由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走向衰落而被載入史冊的,它也是迄今為止證券交易中極為罕見的一例。經濟學上的特有的名詞"鬱金香現象"便由此而出!
讓我們回溯到17世紀的荷蘭,看看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為之瘋狂如何為之悲泣的。
鬱金香,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在當地極為普通。一般僅長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廣披針形葉子,根部長有鱗狀球莖。每逢初春乍曖還寒時,鬱金香就含苞待放,花開呈杯狀,非常漂亮。鬱金香品種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見,也最珍貴。鬱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條紋或斑點,容易受病毒的侵襲。
17世紀的荷蘭社會是培育投機者的溫床。人們的賭博和投機慾望是如此的強烈,美麗迷人而又稀有的鬱金香難免不成為他們獵取的對象,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的傾慕之情愈來愈濃,最後對其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以致擁有和種植這種花卉逐漸成為享有極高聲譽的象徵。人們開始競相效仿瘋狂地搶購鬱金香球莖。起初,球莖商人只是大量囤積以期價格上漲拋出,隨著投機行為的發展,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大炒鬱金香。一時間,鬱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令千萬人為之瘋狂。
鬱金香在培植過程中常受到一種"花葉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襲。病毒使鬱金香花瓣產生了一些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彩色條或"火焰",荷蘭人極其珍視這些被稱之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莖。
"花葉病"促使人們更瘋狂的投機。不久,公眾一致的鑒別標准就成為:"一個球莖越古怪其價格就越高!" 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猛漲,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多。歐洲各國的投機商紛紛擁集荷蘭,加入了這一投機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來不值一錢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就連長在地里肉眼看不見的球莖都幾經轉手交易。
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里上漲了485%!一年時間里,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
所有的投機狂熱行為有著一樣的規律,價格的上揚促使眾多的投機者介入,長時間的居高不下又促使眾多的投機者謹慎從事。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崩潰。
查爾斯.麥凱在他的著作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他把引發鬱金香球莖大恐慌歸結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輕的水手,是一個外國人。初來乍到,他不知道荷蘭國內正在掀起起鬱金香投機潮。水手因賣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獎賞,離船時他順手拿了一朵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朵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金幣,(約合現在3到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當船主發現鬱金香丟失時,便去找那位水手,並在一家餐廳里找到了他,卻發現水手正滿足地就著熏腓魚將球莖吞下肚去。水手對鬱金香的球莖的價值一無所知,他認為球莖如同洋蔥一樣,應該作為鯡魚的佐料一塊兒吃。值幾千金幣的球莖在一個陌生人眼裡竟如同洋蔥,是水手瘋了,還是荷蘭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難以決斷。然而,就是這個偶然事件彷彿一枚炸彈,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謹慎的投機者開始反思這種奇怪的現象,反思的結果無不例外地對鬱金香球莖的價值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極少數人覺得事情不妙,開始賤價賣出球莖,一些敏感的人立即開始仿效,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捲入恐慌性拋售浪潮,暴風雨終於來臨了。
一時間,鬱金香成了燙手山芋,無人再敢接手。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宛如斷崖上滑落的枯枝,一瀉千里,暴跌不止。荷蘭政府發出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讓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星期後,一根鬱金香的價格幾乎一文不值,——其售價不過是一隻普通洋蔥的售價。
千萬人為之悲泣。一夜之間多少人成為不名分文的窮光蛋,富有的商人變成了乞丐,一些大貴族也陷入無法挽救的破產境地。
暴漲必有暴跌,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下跌狂潮剛過,市民們怨聲載道,極力搜尋替罪羊,卻極力迴避全國上下群體無理智的投機這一事實。他們把原因歸結為那個倒霉的水手,或把原因歸結為政府調控手段不力,懇請政府將球莖的價格恢復到暴跌以前的水平,這顯然是自欺欺人!
人們緊接著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簽訂合同要以高價購買的商人全部拒絕履行承諾,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們依照合同辦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幹預某些具體的經濟行為外,它是決不能凌駕於經濟規律之上的。法官無可奈何地聲稱,鬱金香投機狂潮實為一次全國性的賭博活動,其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人們徹底絕望了!從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極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為乍然降臨的一貧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場惡夢,醒來之時,用手拚命掐自己的臉蛋才發覺現實就在夢中。身心疲乏的荷蘭人每天用呆滯的目光盯著手裡鬱金香球莖,反省著夢里的一切…… 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為自己的狂熱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荷蘭經濟的繁榮僅曇花一現,從此走衰落。
鬱金香球莖大恐慌給荷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之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大蕭條。17世紀後半期,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受到英國有力的挑戰,歐洲繁榮的中心隨即移向英吉利海峽彼岸。
鬱金香依然是鬱金香,荷蘭卻從此從世界頭號帝國的寶座上跌落下來,從此一蹶不振。
"鬱金香現象"成了經濟活動特別是股票市場上投機造成股價暴漲暴跌的代名詞,永遠載入世界經濟發展史。

期貨小講堂:從荷蘭的鬱金香講起,說說什麼是期貨

期貨是一種合約,一種將來必須履行的合約,而不是具體貨物,合約的內容是統一的,標准化的,唯有合約的價格會因各種市場因素的變化而發生大小不同波動

㈢ 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一朵鬱金香如何換下一棟樓

當時荷蘭人的收入像木匠等手工業者的年收入大概是350荷蘭盾,中產階級像克勞修斯這樣的植物學家,他在大學當教授年薪是750荷蘭盾(相當於現在年收入15萬人民幣,一荷蘭盾約等於200人民幣)。以可見的實物為例,10斤麵包售價為0.2荷蘭盾,12頭肥羊為120荷蘭盾,4頭成年公牛為480荷蘭盾。

當時被炒最熱的鬱金香品種為永遠的奧古斯丁,價格最高時標價為1萬荷蘭盾,換一套非一線城市的學區房應該不在話下。

花卉產業是荷蘭的支柱產業。荷蘭每年大約培育90億個鮮花球莖,年出口額達100億歐元,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約60%。鬱金香是荷蘭種植最廣泛的花卉,占花卉總產量的47%。

聞名世界的鬱金香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花花,它主演了是人類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金融泡沫主角,事件被稱為“鬱金香狂熱”。

到底這個經濟泡沫被吹的有多大呢?

據記錄,當時標價5000荷蘭盾的鬱金香最後被50荷蘭盾售出,僅僅只有用了一天,然而再過幾個月價格就降到幾個荷蘭幣。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在荷蘭泡沫被吹大?

當時荷蘭處於黃金時代,社會處於變革之中,整個國家是鼓勵賺錢的,阿姆斯特丹是一個沼澤上的城市,其他產業並不是太發達。而且當時還爆發了黑死病,人們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很多人也是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賭徒心理。加之荷蘭已經有證券交易所,對鬱金香球莖的期票交易起到了推動作用。

除了鬱金香,風信子、大麗花、唐菖蒲、長春君子蘭都被炒過高價。比如,1838年的法國發生了大麗花狂熱,一朵美麗的大麗花可以換一顆上好的寶石;1985年中國長春君子蘭狂熱,最貴的品種售價達到20萬人民幣,

㈣ 中外歷史上的投機案例

南海公司泡沫案和荷蘭鬱金香瘋狂投機案
南海公司泡沫案:在18世紀初,隨著大英帝國殖民主義的擴張,海外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英國政府發行中獎債券,並用發行債券所募集到的資金,於1710年創立了南海股份公司。該公司以發展南大西洋貿易為目的,獲得了專賣非洲黑奴給西班牙、美洲的30年壟斷權,其中公司最大的特權是可以自由地從事海外貿易活動。南海公司雖然經過近10年的慘淡經營,其業績依然平平。1719年,英國政府允許中獎債券總額的70%,即約1 000萬英鎊,可與南海公司股票進行轉換。該年底,一方面,當時英國政府掃除了殖民地貿易的障礙,另一方面,公司的董事們開始對外散布各種所謂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將有大量利潤可實現,並煞有其事地預計,在1720年的聖誕節,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這一消息的宣布,加上公眾對股價上揚的預期,促進了債券轉換,進而帶動了股價上升。1719年中,南海公司股價為114英鎊,到了1720年3月,股價勁升至300英鎊以上。而從1720年4月起,南海公司的股票更是節節攀高,到了1720年7月,股票價格已高達1050英鎊。此時,南海公司老闆布倫特又想出了新主意:以數倍於面額的價格,發行可分期付款的新股。同時,南海公司將獲取的現金,轉貸給購買股票的公眾。這樣,隨著南海股價的扶搖直上,一場投機浪潮席捲全國。由此,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機對象,股價暴漲51倍,從事各種職業的人,包括軍人和家庭婦女都捲入了這場漩渦。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在其《大恐慌》一書中這樣描繪當時人們購買股票的情形:「政治家忘記了政治,律師放棄了買賣,醫生丟棄了病人,店主關閉了鋪子,教父離開了聖壇,甚至連高貴的夫人也忘了高傲和虛榮。」

從1720年7月份開始,外國投資者首先拋出南海公司股票,撤回資金。隨著投機熱潮的冷卻,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在1720年8月25日到9月28日,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從900英鎊下跌到190英鎊,到12月份最終僅為124英鎊。當年底,政府對南海公司資產進行清理,發現其實際資本已所剩無幾。那些高價買進南海股票的投資者遭受了巨大損失,政府逮捕了布倫特等人,另有一些董事自殺。「南海泡沫」事件使許多地主、商人失去了資產。此後較長一段時間,民眾對參股新興股份公司聞之色變,對股票交易心存疑慮。

鬱金香狂熱案:在17世紀30年代的荷蘭,鬱金香球的價格飛速上漲,速度之快與當代早期的雅虎(Yahoo)股票一樣,令投資人欣喜若狂。一棵稀罕的極品鬱金香球種售價可能相當於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在這股狂熱到達巔峰時,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個寒冬,交易商們聚在小酒館中,瘋狂地進行叄級鬱金香球的期貨買賣。他們希望一夜之間賺上比他們原先作為店主、藝術家或者是賣苦力時幹上十年所賺的還要多多得多的錢。

投機狂潮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事實也的確如此。在1637年2月的第一個星期二,價格停止了上升。由於鬱金香期貨交易的參與者遵循的是目前被稱為「博傻投資理論」(greater-fool theory,即這些人以極高的投機性價格買進的前提是:會有其他某些蠢人參與進來並願意以更高價格買進),市場幾乎是頃刻之間崩潰了。

當然,我們在這里提到的投機泡沫和1929年股災之後那段異常艱苦的歲月。如果說一提到投機狂熱會瘋狂到什麽地步,人們就會想到鬱金香狂熱,那麽當人們談論投機狂熱接下來會導致什麽事情發生時,「大蕭條」一詞便會湧上大多數人的心頭——至少在美國是這樣。

㈤ 龐氏騙局和鬱金香泡沫是什麼東西

在行會的控制和操縱之下,鬱金香的價格被迅速抬了起來。買賣鬱金香使得一些人獲得了暴利。鬱金香價格暴漲吸引了許多人從歐洲各地趕到荷蘭,他們帶來了大量資金。外國資本大量流入荷蘭,給鬱金香交易火上澆油。在1636年12月到1637年1月之間,所有品種的鬱金香價格全線上升。以一種稀有品種Gouda為例,其價格在1634年底僅為每盎司1.5基爾德(荷蘭盾),到1636年底也只不過上升到每盎司2基爾德。隨著鬱金香投機市場的形成,Gouda的價格大起大落。在1636年11月價格猛升到7基爾德,隨後回跌到1.5基爾德,在12月12日其價格再度強烈反彈,直上11基爾德。過了新年之後,再猛跌到5.5基爾德。由於新投機者的加入,價格再次急劇上升,到1月29日已經突破了14基爾德大關。這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的振盪幅度都超過400%。拿12月9日最低點(1.5基爾德)與12月12日的最高點(11基爾德)相比,3天之內價格上升將近10倍。超額利潤招來了四面八方的投機客。也許有人早就懷疑到鬱金香的價格已經完全背離了作為一種花卉的常規,但是倒買倒賣所獲取的暴利使得許多投機客們喪失了理智。到了1637年1月連普通品種的鬱金香價格也被抬高了25倍多。例如,Switsers的價格在1637年1月上旬尚且低於1基爾德,到月底就被炒到14基爾德,到2月5日上漲為30基爾德,在30天內漲幅超過了29倍。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每一個投機者都沉浸在突然發了一筆橫財的美夢之中。1637年新年前後,鬱金香的期貨合同在荷蘭小酒店中被炒得熱火朝天。到了1637年2月,倒買倒賣的人逐漸意識到鬱金香交貨的時間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鬱金香的球莖種到地里,也就很難再轉手買賣了。人們開始懷疑,花這么大的價錢買來的鬱金香球莖就是開出花來到底能值多少錢?前不久還奇貨可居的鬱金香合同一下子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持有鬱金香合同的人寧可少要點價錢也要拋給別人。在人們信心動搖之後,鬱金香價格立刻就開始下降。價格下降導致人們進一步喪失對鬱金香市場的信心。持有鬱金香合同的人迫不及待地要脫手,可是,在這個關頭很難找到「傻瓜」。惡性循環的結果導致鬱金香市場全線崩潰。鬱金香泡沫的高峰期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由於許多鬱金香合同在短時間內已經多次轉手買賣且尚未交割完畢,最後一個持有鬱金香合同的人開始向前面一個賣主追討貨款。這個人又向前面的人索債。荷蘭的鬱金香市場從昔日的景氣場面頓時間變成了凄風苦雨和逼債逃債的地獄。在1637年2月24日花商們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開會決定,在1636年12月以前簽訂的鬱金香合同必須交貨,而在此之後簽訂的合同,買主有權少付10%的貨款。這個決定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鬱金香市場的混亂。買主和賣主的關系糾纏不清。荷蘭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預,拒絕批准這個提議。在1637年4月27日,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的合同。一年之後,荷蘭政府通過一項規定,允許鬱金香的最終買主在支付合同價格的3.5%之後中止合同。按照這一規定,如果鬱金香的最終持有者已經付清了貨款,那麼他的損失可能要超過當初投資數量的96.5%。如果還沒有支付貨款的話,他很僥幸,只需支付合同貨款的3.5%,那麼賣給他這個合同的人就要遭受非常嚴重的損失了。在這個打擊之下,荷蘭的鬱金香投機市場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恢復過元氣來。

㈥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是否還做著期貨市場

鬱金香泡沫當時指的是現貨的交易,那時候資本市場還不太完善,沒有期貨的說法,股票那時候還沒有完全流行。

㈦ 經濟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瘋案分別是:南海泡沫、荷蘭鬱金香和密西西比狂的具體情況介紹一下可以嗎謝謝

英國南海泡沫:

16世紀,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擁有強大的船隊,一度控制並壟斷了世界貿易的40%,還是股份制公司的發源地,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也在荷蘭成立,同時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是當時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堪稱現在的美國。

1593年,第一朵鬱金香引進荷蘭,沒過多久,就成為時尚、身份、地位、財富的象徵。早期的鬱金香商人轉到錢之後,更多人加入,最後老百姓也加入,鬱金香不僅僅是奢侈品,也徹底變成了投機品。

鬱金香從下種到開花,需要7年時間,非常難養,因此鬱金香是很稀缺的東西(和大牛股非常類似:稀缺,獨一無二,具有的故事也獨一無二)。但是全民參與的後果就是,鬱金香交易非常火爆,鬱金香火爆到什麼程度呢?連還沒有開花的球莖也拿出來交易了,也就是鬱金香期貨市場出現了(所以應該說,第一個期貨交易市場也是在荷蘭誕生),因此,鬱金香的價格暴漲再暴漲。

在鬱金香最瘋狂的時候,貴族們最華麗的嫁妝是一支鬱金香,如今讓眾多屌絲痛恨不已:一朵花就可以娶一個老婆,該是多好的年代呀。

當時,有一場著名的拍賣會叫做阿爾克馬爾城的拍賣會,說的是99朵鬱金香拍賣總價格為9萬荷蘭盾,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300年的總收入,做一個粗略類比,目前中國一個4口之家一年各種灰不灰色收入約20萬人民幣,300年相當於6000萬人民幣。沒錯,6000萬!看來當時荷蘭人真的瘋了,賭徒的腦子都是豆腐做的。

法國密西西比泡沫:

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國的南海泡沫比較類似,在發生時間上也比較靠近。

法國政府當時債台高築,著名的蘇格蘭人約翰·勞提出紙幣供應計劃,具體來說就是我成立個大銀行,可以發行貨幣,有錢了,自然就可以解決政府的債務危機了,但是如何保證這個銀行的信用呢?

和南海公司一樣的套路,要保證信用那就得講一個大故事,——沒有比火爆的美洲殖民地概念更好的了。1717年8月,他買下密西西比公司,與密西西比河廣闊流域和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進行貿易,法國政府承諾給他25年的壟斷經營權。密西西比公司的股價由500里弗爾漲到15000里弗爾,漲幅超過了20倍。

但後來路易斯安那州傳來未發現金礦的消息,加上貨幣已經嚴重超發,公眾信心動搖,密西西比股價連續下跌,又跌到了只有500里弗爾,跌幅95%。

荷蘭鬱金香狂熱、南海泡沫事件、法國密西西比泡沫,是西方歷史早期爆發的三大的泡沫經濟事件。

(7)鬱金香期貨畫家擴展閱讀

此後幾百年裡,股市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泡沫,比如19世紀30年代美國股市泡沫、1980 年代的科威特股瘋(聽說總市值從 50 億美元膨脹到 1000 億美元)、1987年大股災、1990年前後的日本股市樓市泡沫、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互聯網泡沫、2007年的金融危機、2015年中國股市泡沫(當然,中國股市泡沫時間多了去了)等。

當然,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泡沫,這些「變種」泡沫其實發生的基本原理和三大泡沫都是一樣的:標的物一定要稀缺,故事一定要大,一定要有賺錢效應,媒體等使勁鼓吹、人人奔向轉告,所有人都知道能賺錢,最後人類的羊群效應會瘋狂到讓你目瞪口呆。破滅的時候也非常類似,有巨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政策力量等等。

㈧ 金融泡沫事件

荷蘭「鬱金香泡沫」的來龍去脈
雖然荷蘭的鬱金香聞名於世,但是鬱金香的原產地並不是荷蘭,而是地中海東岸的土耳其。引入荷蘭後,人們很快就被鬱金香攝人魂魄的美所折服。

那時候是16世紀,荷蘭人有著「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在運輸行業誕生了很多土豪,互相炫耀攀比的不良風氣頗為盛行。不過那時候物資畢竟匱乏,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東西實在不多,被炫耀最多的是豪宅和五彩繽紛的花園。那年頭也不像現在發個朋友圈就能實現遠程炫耀,房子主人必須巧立名目把人請到家裡來,以聚會的名義實現炫耀的目的。而美麗昂貴的鬱金香,就成了土豪們的「炫富神器」。
如此一來,業內人士都知道這種花很受有錢人的追捧,而且總是供不應求,從它出現那天起價格就一直在穩步上漲。幾年時間下來,一株普通鬱金香的售價竟能抵得上一個普通荷蘭人一個月的工資!
倒騰鬱金香的球莖逐漸變成了一門火爆的生意,只要想辦法買到一些,那它一定能賣出去,而且一定會賺錢。很快那些專門賺差價的中間商們出現了,他們從農民那裡購買鬱金香的球莖,然後加價賣給虛榮的有錢人。
那時候每個荷蘭人都有一個所謂的「同學」或者「同事」,他們的相似之處就是「通過倒騰鬱金香發了橫財」。在虛虛實實的傳聞影響下,荷蘭進入了全民炒花的模式,人們紛紛拿出自己和家人的存款,想方設法購買鬱金香球莖,然後等待合適的機會賣掉。紅火的市場和巨大的利潤甚至吸引了歐洲其他國家的生意人,他們提著現金流著汗擠進了荷蘭的花卉市場。
龐大的需求刺激著龐大的種植,可是植物終歸有生長周期,嚴重滯後於旺盛的市場需求,結果是買家太多花不夠賣。在龐大的需求面前,下一年的鬱金香開始被提前預定——只要和花農們簽下一紙合同,那麼這批鬱金香就是自己的了。看著合同的價值每天都在增加,躺著就能賺錢,合同的持有者夢里都能笑醒。
地里種的鬱金香就那麼多,現貨已經賣完,來年的貨也以合同的方式被賣光,誰能挽救那些嗷嗷待哺的買家呢?貪婪的目光齊刷刷地盯上了已經簽訂的合同,原來低價簽訂的合同現在可以加價出手變現,於是鬱金香交易市場變成了合同的交易市場,現貨交易市場華麗麗轉身變成了期貨交易市場。
一份合同從簽署的第1天開始,就開啟了它被賣來賣去不斷轉手的命運。沒多久花卉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專門買賣合同的人,這些人對鬱金香毫無興趣,甚至連鬱金香長什麼樣都不一定見過,但是這不妨礙他們通過買賣合同來發財,這些人是職業的期貨炒家。
市場最瘋狂的時候是1636年的後半年,一株普通的鬱金香已經可以賣1500塊錢,這是一名普通荷蘭人10年不吃不喝的總收入;而對於那些名貴稀有的品種,價格高達7000塊,那幾乎是一名普通荷蘭人一輩子的收入。彼時彼刻的鬱金香,已經變成了一花難求的奢侈品。

可是鬱金香是一種花期只有4個多月的植物,繁殖能力也很強,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它註定會泛濫在荷蘭的大街小巷,所以它的昂貴是不合理的,它的價格早就超過了實際價值,鬱金香市場的繁榮不過是一個大大的泡沫。
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380年前的荷蘭人也懂,而且那些倒騰鬱金香合同的人裡面,不乏既懂花又懂投資的全才。他們知道現在的價格非常不合理,但他們依然會前仆後繼殺進市場大肆收購,因為他們堅信這玩意兒的價格會一直上漲,不管自己以多高的價錢入手,總是有人以更高的價格買走。
到了1637年的春天,那些被轉手賣了無數次的球莖們終於熬到了被種到地里的時間,瘋狂的投資者們突然意識到了一個現實問題:自己手上這些價值連城的合同里交易的東西可是鬱金香的球莖啊,這玩意再過個把月就要被種到地里,到時候這個合同也就失去效力了——換言之,被種到地里就是鬱金香球莖的交易終點!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那些把合同壓在箱底等著漲價的人開始拋售合同,原來還拿著錢搶合同的人突然停了下來——既然這么多人賣那這東西就不能買了,買了肯定虧呀!賣的人越多價格就掉的越厲害,價格掉的越厲害買的人就越少,於是鬱金香迎來了暴跌模式,泡沫終於撐到了破碎的那一刻。
短短的兩個月里,鬱金香一天一個跳樓價,平均價格跌去了90%。幾天前拿1000塊錢買的東西現在就值100塊,而且過兩天還會更便宜,想賣也賣不掉。同時,大家突然發現一些合同被轉手的次數多得嚇人,很多還是以欠債的方式達成的交易。於是每個交易者都在找上家討債,這又引發了一連串的債務糾紛。幾年前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拿著錢去倒騰鬱金香,現在鬱金香變得一文不值,這些人中大多數直接破產,沒有心情和能力繼續回到老本行,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動盪。(嘉嘉理小財)

㈨ 瓶中的鬱金香是荷蘭哪位畫家的作品

艾格爾·利亞索(Igor Levashov),1964年出生於俄羅斯的莫斯科。Igor Levashov在1979年進入青年畫家學校學習;1984年在世界著名的莫斯科蘇里科夫美院;1996年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現代藝術)。這個時期他發現他對花卉有很厚的興趣,對花卉畫的技巧表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與老派的技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的畫被俄羅斯民族國家畫廊,荷蘭海牙博物館以及希臘阿爾斯梅爾等

閱讀全文

與鬱金香期貨畫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融資規劃報告 瀏覽:934
基金高端理財優勢 瀏覽:405
國際注冊外匯交易師ipa 瀏覽:562
小額貸款公司是金融機構嗎 瀏覽:740
收傭金經營范圍 瀏覽:667
甘肅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908
全國有幾家綜合金融公司 瀏覽:524
信貸資產證券化交易所市場 瀏覽:277
家庭杠桿率排名 瀏覽:626
哪家銀行理財收益比較高 瀏覽:127
傳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瀏覽:371
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下載 瀏覽:667
空港股份股票價格 瀏覽:154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 瀏覽:68
什麼叫會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441
外匯入金進不去是怎麼回事 瀏覽:261
荊門金融投資證券企業名錄 瀏覽:922
有哪個金店回收黃金 瀏覽:212
蘭州證券公司最低傭金 瀏覽:650
兩物體對地面壓強一樣且杠桿平衡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