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日本住友商社期貨巨虧事件

日本住友商社期貨巨虧事件

發布時間:2022-05-21 21:09:03

⑴ 金融衍生品/期貨方面的危機事件,誰能多提供一些詳細資料

跟隨經濟潮流以能源價格來衡量其他工業產品的價格有利益於你做期貨

⑵ 三井住友銀行的簡介

(英文表記: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略稱:SMBC)是日本的三大銀行之一。
2003年3月17日,同屬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旗下的兩家銀行三井住友銀行宣布與Wakashio銀行(WB)正式合並,SMBC將牌照移交給WB。合並後新建的銀行仍名為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不過,合並之後,WB將繼續經營銀行業務,而原有SMBC則被解散。該合並案於3月11日獲得日本政府監管部門批准。通過合並,可以將兩家銀行的資本從合並前的3萬億日元壓縮到5000億日元至1萬億日元之間,餘下的2萬億日元的富餘可以用來彌補潛在的控股損失。
截止2004年3月31日,該銀行在全日本共有455個營業網點。其在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7家海外分行。三井住友銀行在我國上海、天津、杭州、蘇州、廣州和深圳設有6家分行,並在北京、大連、沈陽、重慶開設了代表處。
三井住友銀行(SMBC)是日本第二大商業銀行、世界十大商業銀行之一。2001年由櫻花銀行和住友銀行合並而成,總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三井住友銀行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設有分行。 三井住友銀行日文假名:みついすみともぎんこう
羅馬字:Mitsui Sumitomo Ginkou
三井住友銀行是三井住友金融集團(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inc)的核心銀行子公司;該公司稱,計劃在獲得營業執照後於2010年春季前後在華設立法人銀行。獲得三井住友銀行中國法人資格並作為本地子公司開展業務將允許三井住友銀行在華開設分行,為其在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提供新金融產品鋪平了道路。2008年,日本瑞穗實業銀行(mizuho corporate bank)和三菱東京ufj銀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西方金融機構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和匯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相繼獲得了法人資格。
與東亞銀行接成夥伴
Nov 18, 2008日本三井住友銀行(TYO:8316)已經決定與東亞銀行(HKG:0023)結成商業夥伴,作為他們在亞洲實現擴展業務的一部分。
東亞銀行在中國大陸擁有超過60家運營機構,其創造盈利接近總利潤的30%。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希望藉助這次合作加強對日本企業的服務,例如幫助這些公司買入人民幣。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將加強亞洲運營看做是其全球化戰略的支柱。他們在中國有七家分支機構和辦公室,並且他們希望最早在2009年成立第一個本地公司。日本三井住友金融財團發言人表示,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抬高了貸款成本,其上半年的凈利潤下跌了51.2%,這收益情況就是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日本造成的結果。日本銀行因為相對保守的借款操作,曾一度被認作是相對有免疫力的。
集團還說,隨著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惡化以及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上半年信貸成本劇增。但是公司仍然保持全年凈利潤一千八百億日元的預測,公司的利潤預期其實由於信貸危機的原因已經在兩周前削減了大約三分之二。 盲目自大的心理導致了大型機構不考慮市場規律極端投入,即使個別大戶有力量在短期內操縱和控制
國際市場,但從長期來看,如果其入市方向與國際基本面相反,最後的結局無異於以卵擊石
中航油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與三井住友事件有著相似之處。中航油事件中的主事者陳久霖就像當年三井住友的濱中泰男一樣自信滿滿。但是,市場最終打擊了他們的自信。盲目自信給機構帶來巨大損失的事件,中航油不是開端,也不會是終結。
如果說巴林銀行的倒閉事件警醒了歐美金融界,那麼,三井住友銀行在期銅上的巨大損失給亞洲帶來的震撼絕不亞於巴林這枚重磅炸彈。
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對銅等基本金屬的需求殷切。從事銅貿易的住友商社在LME期銅交易上也有很大影響力,其首席交易員濱中泰男控制著全球銅交易量的5%。然而,正是這個期銅大鱷,在1996年5月31日起的短短34個交易日里虧損了40億美元。上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逐漸走向衰退,對基本金屬的需求明顯放緩,而此時濱中泰男手中卻持有大量多頭頭寸。於是,濱中泰男拉高現貨價格,從而帶動期價,對空頭形成擠壓,希望逼迫空頭止損離場來達到令自己全身而退的目的。索羅斯在深刻洞察了供需的基本面之後,聯合了一家歐洲的大型基金及加拿大的礦業大王猛烈拋空,與住友展開了一場多空大戰。
自1996年5月31日起的34個交易日,LME銅的價格由2712美元跌到1740美元,住友商社虧損26億美元,此後因恐慌導致的大量拋盤把這一損失進一步擴大到40億美元。由於該事件影響,期銅指數進一步下跌,受住友三井銀行事件影響倒閉的公司不計其數。
4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把三井住友銀行推上了風口浪尖,業界紛紛指責其過於孤注一擲的投機行為。 尤其是在期銅交易中盲目自大,不考慮市場規律,妄圖操縱全球銅市場。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全球銅市場一度低迷。
實際上,住友的情況只是很多有實力的機構的代表。一些有實力的機構和大戶常常在賺了幾次錢之後就變得飄飄然,認為「我有錢,行情我說了算」。這些大戶為了達到操縱市場的目的,有時甚至聯手一齊入市。但市場並不是完全以資金大小來決定其長期走勢的,尤其是銅鋁市場,國內銅鋁市場受國際銅鋁市場的影響,而國際銅鋁市場又受全球經濟形勢與經濟周期的影響,個別大戶即使有力量在短期內操縱和控制國際銅市。
三井住友事件以後,日本銀行業展開了廣泛的內部改革,即使如此,日本銀行業存在的內部監管過於鬆散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有消息稱,此次中航油事件中,中航油最大的貸款來源正是三井住友銀行。顯然,40億美元的教訓在投機可能帶來的巨大利潤空間面前仍然缺乏力度。

⑶ 內控失敗的國有企業有哪個

近年來,國內企業的重大危機接二連三地發生,整體來看,突出有三類重大風險:一是多元化投資,二是金融工具投機,三是生產安全事故。撇開生產安全事故不說,前兩類風險具有明顯的兩大特點:一是風險發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動輒就會使企業「傷筋動骨」;二是同類事故在大型國有企業時有發生。鑒於此,我們稱此兩類風險為大型國有企業典型的高風險業務。下面我們通過案例對此兩類重大風險做深入分析。

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還是個新手,以投機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勢必會成為國際金融大鱷的「盤中餐」。當然,中國企業從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案(股指期貨投機虧損14億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虧案(銅期貨投機虧損26億美元)和1998年美國長資公司破產案(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俄羅斯國債和日本股指投機虧損43億美元),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單單中航油的損失,已經是國資委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其實早在1997年株洲冶煉廠就因為進行鋅期貨投機,造成虧損1億美元。然而,同樣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雖然我國政府多次強調國有企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僅限於套期保值,但是國有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機的行為屢有發生;核心原因還是投機心理和缺乏監管。因此,為降低國有企業金融工具投機風險,一定要加強金融工具投資的監管和相關業務操作的內部控制。

3.結合案例看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控制

2006年7月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非主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總投資規模不能超出企業財務承受能力,企業資產負債率要處於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國資委下發的《關於做好2007年度中央企業財務預算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央企要加強對外投資、收購兼並、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股票、委託理財、期貨(權)及衍生品等投資業務的風險評估和預算控制,及時跟蹤和評測高風險業務的風險水平。

從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資和金融工具投機確定為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是確切的。因為,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獲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資金更容易,獲得金融工具交易資格(尤其是境外期貨、期權)也更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此兩類業務風險的發生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為了防止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發生,企業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控制:

(1)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就是要不能因為強調利潤和規模增長,把業績提高依賴於高風險業務,而忽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高風險性。

(2)完善高風險業務控制制度,並加強監督檢查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涉及到高風險業務的管理制度比較少,因為這些業務涉及到決策,又多屬於新興業務。另外,國有企業普遍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從而也導致制度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喪失。主要的原因有企業領導人不重視內部控制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決策者的制衡機制

大型國有企業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較濃,法人治理沒有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還比較嚴重,管理層獨斷專行是導致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大型國有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戰略決策風險;一方面表現在戰略方向選擇的錯誤,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戰略風險認識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強國資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雖然十六大已經明確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要做到「管資產、管人、管事」,但是國資委對對國有企業的監管還比較落後。主要原因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監管的技術和手段還比較落後,比如還沒有建立一套可行的風險預警機制。

⑷ 期貨市場影響價格的因素

在有色金屬產品中,銅是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屬,被廣泛地應用於電氣、輕工、機械製造、建築及國防工業等領域,可以說銅是現代工業中最重要的生產原料,對一國經濟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銅又是全球期貨市場最重要的交易品種之一。目前世界上開展期銅交易的,主要有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和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三個市場。近幾年來,期銅價格波動加劇,而期銅價格的劇烈波動對世界各國的經濟都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期銅價格形成與波動的過程中,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起著或多或少的作用,那麼究竟哪些因素的作用更突出,或者說現階段哪些因素是決定期銅價格的「價值重心」?基於此,本文將對影響期銅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進行簡要的探討。
一、供求關系
供求關系是影響商品價格的最直接因素,它主要體現在商品的生產量、消費量、進出口量和庫存量上,其中:供給量=生產量 進口量 庫存量,需求量=消費量 出口量。當供給量>需求量時,價格下跌;當供給量<需求量時,價格上漲;當供給量與需求量基本持平時,價格基本維持不變。體現供求關系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庫存。銅的庫存分報告庫存和非報告庫存。報告庫存又稱「顯性庫存」,是指交易所庫存,目前世界上比較有影響的進行銅期貨交易所有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COMEX分部和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均定期公布指定倉庫庫存。非報告庫存,又稱「隱性庫存」,指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商、貿易商和消費商手中持有的庫存,由於這些庫存不會定期對外公布,因此難以統計,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庫存來衡量。
二、國際國內經濟形勢
銅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其需求量與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經濟增長時,銅需求增加從而帶動銅價上漲;經濟蕭條時,銅需求萎縮從而促使銅價下跌。例如,1991年原蘇聯的解體以及1992年世界經濟運行疲軟,使銅消費量下降,造成國際市場期銅價格連年下跌。1994年,隨著世界經濟增長勢頭的強勁,銅消費明顯上升,此時國際投機資金開始大量介入,導致期銅價格暴漲。然而,1996年美國基金大舉入市拋空,並在日本住友商社銅期貨交易中出現了巨額虧損,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世界經濟遭受巨大打擊,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慢,期銅價格下滑較快。1998年世界經濟持續惡化,期銅價格更是大幅度下降,由此踏上漫漫熊途,這種熊市直到2002年才徹底改觀。之後國際期銅價格開始了上漲的走勢,其上漲勢頭之猛烈之迅速是以往任何幾次牛市不能相比的。這種持續上漲的勢頭持續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擴大為世界金融危機,造成國際期銅價格在震盪中回落,之後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復甦,全球銅消費數量也在逐步增加,銅價迅速上漲。
三、國際上相關市場的價格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及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是國際上主要的銅交易市場,LME的銅價具有國際權威性,LME實行的是辦公室交易與場內公開喊價交易相結合的24小時連續交易方式,以場外交易為主,場內交易形成官方價格作為權威報價。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屬期貨交易所,長期以來LME金屬銅的期貨價格對SHFE的期銅價格都具有主導作用。但是中國是有色金屬大國,目前銅的消費量居世界第一,產量世界第二,每年進口大量的銅原材料和加工材料來彌補日益增長的國內需求,許多產銅國家和企業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對銅價的套期保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中國期貨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機構投資者的目光,上海銅期貨交易為國內最大的銅期貨交易市場,雖然成立較晚,但由於其市場規模和地理、信息的優勢,逐漸受到國際銅行業及期貨業的高度關注,目前已在國際銅期貨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外資獨資或合資的有色金屬生產或加工企業也基本參與了SHFE的期貨交易,並且保值力度逐年加大。作為投資工具,隨著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上海銅期貨也顯示了其市場的發展潛力,特別是近兩年來SHFE的銅期貨價格對國際市場銅價的影響力在逐步增強。此外,COMEX金屬銅的期貨價格在世界上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四、基金的交易方向
基金業的歷史雖然很長,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得到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基金參與商品期貨交易的程度也大幅提高。從最近十年的銅市場演變來看,基金在銅價的暴漲暴跌中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每周五公布有截至本周二的上一周的持倉結構,主要分為非商業持倉、商業持倉以及非報告持倉三部分。非商業持倉主要指的是基金等大機構的投機倉位,商業持倉主要指的是套期保值的商業倉位,而非報告持倉為散戶投機力量。一般認為,基金是市場價格行情的推動力量,其凈多、凈空的變化對價格變化有很大的影響。從COMEX的銅價與非商業性頭寸變化來看,銅價的漲跌與基金的頭寸之間有非常好的相關性。當然,基金凈部位達到一定的極限高度時,市場可能會發生逆轉。

⑸ 對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看法

美國的次貸危機在全球金融市場引起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全球經濟全面放緩。而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和應用所帶來的高風險無疑是誘發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本文對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特點和成因進行了分析,並進一步探討如何對金融衍生工具風險進行適度的防範和有效的監管。

[關鍵詞]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特點;風險成因分析;風險防範

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可能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為什麼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能在全球金融市場引起這么大的連鎖反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不斷多樣化的背景下,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和應用存在著巨大的風險。2008年1月16日,F·威廉·恩道兒在全球研究(Global
Research)上撰文,把導致次貸危機的責任人直接鎖定在美聯儲身上,他說在格林斯潘主政美聯儲期間,極大地放鬆了對華爾街的金融監管,以至於出現了各種金融衍生產品。而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也強調了金融衍生產品對危機的催化作用,「它使委託代理關系鏈條太長,或者扭曲了委託代理關系,以至於無人在乎交易的損失,時間久了問題就要釀成危機。」鑒於此,本文通過對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特點的分析,並探討對此類風險進行適時的防範和有效的監管。

一、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特徵

金融衍生工具譯自英文規范名詞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漢語可譯為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派生品、衍生金融產品等。金融衍生工具由現貨市場的標的資產(underlying cash
assets)衍生出來,標的資產的交易方式如同股票或其他金融工具。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第119號中的定義為「一項價值由名義規定的衍生於所依據的資產或指數的業務或合約」;在我國一般解釋為由股票、債券、利率、匯率等基本金融工具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種新的金融合約種類。金融衍生工具誕生的原動力就是風險管理。著名的巴林銀行倒閉案以及住友商社在有色金屬期貨交易中虧損高達28億美元等巨大金融風險大案等一系列金融風險事件的爆發都證明了金融衍生品市場存在巨大的風險。近年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卻越來越從套期保值的避險功能向高投機、高風險轉化,具有下述突出特徵:

(一)極大的流動性風險。金融衍生工具種類繁多,可以根據客戶所要求的時間、金額、杠桿比率、價格、風險級別等參數進行設計,讓其達到充分保值避險等目的。但是,由此也造成這些金融衍生產品難以在市場上轉讓,流動性風險極大。另一方面,由於國內的法律及各國法律的協調趕不上金融衍生工具發展的步伐,因此,某些合約及其參與者的法律地位往往不明確,其合法性難以得到保證,而要承受很大的法律風險。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和風險是其與生俱來、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任何收益都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衍生產品只是將風險和收益在不同偏好客戶之間重新分配,並不能消除風險。金融衍生工具在為單個經濟主體提供市場風險保護的同時,將風險轉移到另一個經濟主體身上。這樣就使得金融風險更加集中、更加隱蔽、更加碎不及防,增強了金融風險對金融體系的破壞力。

(二)風險發生的突然性和復雜性。一方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表外業務,不在資產負債表內體現;另一方面它具有極強的杠桿作用,這使其表面的資金流動與潛在的盈虧相差很遠。同時由於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具有高度技術性、復雜性的特點,會計核算方法和監管一般不能對金融衍生工具潛在風險進行充分的反映和有效的管理,因此,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爆發具有突然性。金融衍生產品把基礎商品、利率、匯率、期限、合約規格等予以各種組合、分解、復合出來的金融衍生產品,日趨艱澀、精緻,不但使業外人士如墮雲里霧中,就是專業人士也經常看不懂。近年來一系列金融衍生產品災難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對金融衍生產品的特性缺乏深層了解,無法對交易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運作風險在所難免。

(三)風險迅速蔓延的網路效應。由於投資者只需投入一定的保證金,便有可能獲得數倍於保證金的相關資產的管理權,強大的杠桿效應誘使各種投機者參與投機。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既能在一夜之間使投資者獲巨額收益,也能使投資者彈指間血本無歸、傾家盪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風險會通過自身的特殊機制及現代通訊傳播體系傳播擴展,導致大范圍甚至是全球性的反應,輕則引起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重則釀成區域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網路傳播效應加大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

二、金融衍生工具產生風險的原因

(一)金融衍生產品市場上交易者、經紀機構與衍生交易監管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金融衍生市場是一個創新思想不斷涌現的市場,新的衍生產品層出不窮,這些新的產品很多是為了規避現有的金融制度和管制安排,因此衍生市場的監管難度就更大。另外,交易者對自身的行為和信用狀況的信息肯定多於監管者所擁有的信息。監管者要想使交易者吐露自己的私人信息必須支付一定的成本。經紀機構對自身的交易設施、員工素質、資信水平及服務規程等方面的情況了解得更為全面,而交易者則無法低成本地得知上述各個方面的信息。交易者不能確切知道經紀機構真實的服務質量,只能憑借經驗推知所有經紀機構的平均服務質量,並按這個平均服務質量支付傭金。最後經紀行業里只能剩下服務質量最差的經紀公司,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此必須建立一個適當的控制系統,規定交易種類、交易量和本金限額。慎重選擇使用金融衍生產品的類型。

(二)監管機構的監管缺失導致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創新。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創新,拉大了金融交易鏈條,助長了投機。投資銀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將買來的不同信用級別、不同收益率的各種證券進行分割、打包、組合,然後再經過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最後保險公司為其提供擔保,然後再在金融市場上出售買給對沖基金、養老保險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其他金融機構。以CDS(信用違約掉期)為例,CDS是一種貸款違約保險,它的出現源自於銀行轉移信貸風險的需求。CDS合約並不是在公開市場公開交易,也沒有特定的結算機構為其結算,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輔助進行交易的。在交易的過程中是不受任何機構監控,只是雙方私下締結的合同。CDS市場規模如此之大而沒有監管機構進行管制,對其交易產品也不能進行風險評估,華爾街的銀行家利用杠桿操作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放大功能進行大量套利交易。正是由於這種自由市場經濟缺乏監管才造成了歷史規模如此之大的金融危機,由此也就不難看出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放大功能。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防範

衍生金融工具是為了規避金融市場價格風險而產生的,然而運用不當,其中也蘊涵著巨大的風險。在投資日益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不利用合理的金融工具對沖和規避外匯及利率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在實際業務中面對衍生金融工具帶來的風險,相關各方面應該積極地做好對風險的防範和監管工作。

(一)構建有效的金融監管體制和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管理機制。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市場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風險管理。這是各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發展實踐的共同經驗。多數國家建立政府監管機制、行業自律監管和交易所自我監管三級監管機制。政府監管機構制定法律法規對金融期貨與期權市場進行監管。交易所、證券商協會等通過制定運作規則,交易所制定規章和業務慣例,對衍生交易活動進行監管。、這種三級監管結構可以實現對交易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全程監管。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應當包括健全的風險預警機制、風險識別機制、風險評估機制、風險分析機制和風險報告機制。進行風險管理時首先要計算風險敞口頭寸,即市場價值。同時應建立分層次的風險評價和預警指標體系,使其能夠科學、合理、系統地反映整個體制的風險狀況。

(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提高經營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的透明度。公平競爭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重要特徵,其公平競爭性主要表現在:所有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參與者都必須遵守共同的交易規則,確保市場不被少數交易人員操作壟斷,這是防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風險的重要保證。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種尚未履行的合約。在合約簽訂之時,合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便已確定。而交易卻要在未來某個時候履行或完成,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確認和計量具有不確定性。對於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披露,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要求實體的管理當局應將衍生金融工具按照IASC所披露信息的性質進行適當的分類,說明其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和政策,披露每一類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范圍和性質以及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因此企業要根據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改革傳統會計記賬方法和原則。制定統一的信息披露規則和程序,以便管理層和用戶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風險暴露情況,制定相應對策。

(三)加強國際監管和國際合作。隨著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單一國家和地區對金融衍生產品的管理鞭長莫及,不能有效地對風險進行全面的控制,因此加強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國際監管和國際合作,已成為國際金融界和各國金融當局的共識。在監管立法中,我國可以參考國際組織指導性文件,將其納入國內法律體系中,使風險監管與國際社會接軌,例如《巴塞爾協議》、《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指南》、《場外交易金融衍生工具風險控制機制》、《金融衍生工具監管信息框架》等文件,都對金融衍生市場的發展和監管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⑹ 求英語高手幫忙翻譯一段金融衍生品的文段

這么一段話如果叫正規機構翻譯,估計要200-300元,你就給30分。。。。

⑺ 住友事件的介紹

住友公司是日本集金融、貿易、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和紡織為一體的一家超大型集團。在全球500強企業中,一度排名第22位。公司通過控股或參股等形式擁有全球包括智利、菲律賓等國眾多銅礦山和冶煉廠部分或全部股份。住友公司很早就參與LME的金屬交易,1987年初,當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銅價在1300美元徘徊時,住友公司的操盤手濱中泰男在期貨市場逐步建立了大量的銅遠期合約。到1988年中,倫敦銅價暴漲至2500美元。濱中泰男從期貨市場套取了巨額利潤。從八十年代中期到1996年住友銅事件之前近十年的時間里,濱中泰男在倫敦銅期貨市場「叱吒風雲,呼風喚雨」,屢屢得手。由於其經常控制著倫敦銅市場5%以上的成交量和未平倉合約,因此獲得「百分之五先生」稱號。應該說,住友本身就是在LME非常活躍的大鱷。

⑻ 急!!!誰能提供我住友商事鋼鐵期貨交易損失(1996)的資料啊!!!

早在I6世紀時,住友家族因在四國島上開創並經營一座銅礦而日益發展壯大,成光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銅商,主要服務於當時日本一些極具實力的名門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間統治日本長達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當時,該家族的掌門人自豪地宣稱,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銅出口商。
19世紀中葉,日本市場逐步對西方開放,住友商社也更為廣泛地在冶銅及煉鋼等領 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住友家族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日本國第三大金融財閥。

本世紀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頗具政治影響力的壟斷集團成為日本軍國 主義的主要追隨者,住友財團也不例外。在此躬間,住友財團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顯,該財團的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I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傳人已經掌握了財團股本總額的90%之多。

日本戰敗後,各財閥在美國的限制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集團。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隨著戰後日本經濟的復甦,住友財團又東山再起日益發展壯大。從那以後,住友商社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金屬、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紡織等領域的貿易活動,成為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及日本四大貿易商之一。

1995年會計年度,住友在全球的總銷售額達16兆日元,合IA68億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臨著歷史性大災難。而且這一災禍又恰恰是在曾住友家族帶來滾滾財源的法寶銅上面闖下的。肇事者是有色金屬交易部部長首席交易商濱中泰男。濱中泰男有兩個綽號十分耐人尋味,一個是 "百分之五先生",一個是"錘子"。前者是圈內人對他的能力的尊稱,而後者正刻畫了他的性格。

圈內人士之所以稱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為濱中泰男所帶領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屬交 易部控制著全球銅交易量的5%之多。由此可見濱中泰男在國際銅期貨交易上的顯赫戰績, 同時也反映出住友在這上面的買賣決策對國際銅市場所能造成的重大影響。

"錘子"是從濱中泰男的英譯名稱Yasuo Hamanaka演繹而來的,因為濱中泰男在英語中的讀音與"錘子"十分類似。但這個雅號之所以能叫開來,更主要是因為它正反映了濱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錘子一般堅硬的性格。這種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許也正是這種性格又鑄就了他的失敗。

1970年,年僅22歲的濱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從那以後,他在國際銅市上連續征戰了20多年。濱中泰男能長期保住這一身份,是極不尋常的。據日本商業內部人士介紹,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兩至三年間便調整一次交易員。由此可見濱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濱中泰男終於有機會到倫敦金屬交易所參與金屬期貨交易,當時他主要做的是錫和鎳的合約。

剛開始時,他沒有什麼名氣,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職員。但僅僅幾年時間,濱中泰男就開始顯露其英雄本色。到I983年,他的銅交易量每年就已經達到I萬噸。到80年代末,他已經在國際期銅大戶中擁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錘子"就是這時候喊出來的。

但是,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濱中泰男後來會犯下如此"前無古人"的超級失誤。在他給住友商社帶來高達40億美元的損失後,人們已完全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住友商社總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認重用濱中泰男是一個錯誤,並宣布解除濱中泰男的職務。他十分沮喪地 說"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於自製力,而且也十分講究邏輯,於是我信任他,並委任他為首席金屬交易員。但我現在感到非常失望!"濱中泰男的錯誤是利用公司的名義以私人帳戶進行期銅交易,正是他的"錘子"性格,亦即"死多頭"給他、也給住友商社造成了18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濱中泰男在期銅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頭頭寸,即大量買進期銅合約,這在銅價上漲之時無疑是獲利的,濱中泰男曾經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來,國際銅價一跌再跌,I995年1月20日的國際銅價還高達每噸3075美元,到l996年初,卻跌至每噸2600美元以下。銅價的連續下挫使得濱中泰男的多頭頭寸贏利不僅損失殆盡,而且造成了相當嚴重的虧損。其實,據倫敦金屬交易所總裁大衛·金介紹,早在1991年末,他們就已注意到了濱中"秦男的行為,並數次對他提出過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經紀公司總裁施瑞爾凱德的來信,信中披露了濱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虛假交易證明,並建議對濱中泰男進行調查。這位負責交易的總裁還不止一次地召見濱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員。I99"年底以及1993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幾次對住友在該交易所銅市中所持有的頭寸規模表示擔憂。 1995年10、11月份,大衛·金意識到期銅各月合約之間價差的不合理狀態,要求董事會展開詳細調查。在對每個客戶各個合約上所持有的頭寸,及交易所倉庫中倉單的所有權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後,倫敦金屬交易所專門成立了一個由相互之間毫無聯系、沒有根本利害沖突的專業人士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就如何處理進行了探討。這個特別委員會包括行業若名律師和資深監管人員等。

但是,正是濱中泰男的"錘子"性格再次將他推向深淵。他天真地認為,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必將扼住銅價連續下跌的強勁勢頭。基本面的不佳表現在他日益發脹的頭腦中已經顯得不再重要,於是在他的操縱下,倫敦交易所銅價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穩。
銅價的反常波動再度引起了英美兩國證券期貨監管部門的共同關注,濱中泰男企圖操縱市場的行為也逐漸敗露。監管部門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虧損的雙重壓力,使濱中泰男難以承受。1996年5月,倫敦銅價已經跌至每噸2500美元以下,有關濱中泰男將被迫辭職的謠言也四處流傳。商業內人士擔心,一旦這樣一位對銅價起巨大支撐作用的顯赫人物退出,國際銅價又如何能挺得住?於是,在這些傳聞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拋盤使得隨後幾周內館價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濱中泰男未經授權參與期銅交易的丑聞在紐約逐漸公開。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額虧損I9億美元並解僱濱中泰男之後,銅價更是由24.小時之前的每噸2165美元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每噸1860美元,狂跌之勢令人瞪目結舌。按照當時的價格計算,住友商社的虧損額約在18億美元左右,但是接鍾而來的恐慌性拋盤打擊,使住友商社的多頭頭寸虧損擴大至40億美元
事發之後,人們都在捉摸到底是誰賺走了住友的錢,因為這不是一般的商業好奇,而是這些資金的去向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未來誰會在期銅市場上起更大的作用。期貨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虧必定有人賺。那麼住友的巨額虧損資金到底流到了誰的手中?
目前,在國際期銅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國際基金,其中包括美國金融大戶。在80年代英磅危機中一舉 "打敗"英國政府而舉世聞名的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羅賓遜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萊克和至少一名歐洲知名金屬交易商。一些交易人士認為,目前這些基金已經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但是它們在這埸風波中獲利多少,以及對今後銅價能夠帶來的影響依然鮮為人知。
不過索羅斯的發言人6月18日在紐約極力否認,並表示索羅斯並禾介人這個市場,而且與濱中泰男無任何業務往來。這樣,是誰賺走了住友商社的錢頓時成為一團迷霧----畢竟與財大氣粗的住友財團作對還是小心點為好,賺了錢也不要聲張。
目前,國際銅價雖基本持穩,但是風光已去,而且交易商們普遍認為一旦住友多頭平倉,銅價必將繼續走低。但是美國信享銀行和美澳交易商們都在猜測,住友可能早已平倉因而市場不必太過憂慮。然而日本和亞洲的金屬交易商們則對此持審慎和懷疑的態度。
總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國際期銅中強勁的多頭地位有所動搖,國際銅價勢必將繼續走軟,更何況近年來全世界銅的生產速度遠遠高於消費的增長。因此,有交易人士預測,今年下半年國際銅價將會在每噸I750~I950美元之間波動,重返每噸200O美元以上只不過是一個奢望。
住友事件發生後,該商社總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強詞,住友商社將保持正常運作,並繼續積極廣泛地參與國際期銅及其他商品的交易。而且,盡管遭受巨大損失,住友商社的金融體制及資金實力依然強勁雄厚。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評級機構標准普爾(亞洲)公司己經將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評級由A-1+降到A-1,還表示將對住友商社及其兩個分支機構繼續進行信用考察。紐約的穆迪信貸評級機構也?quot;住友事件"後發表聲明,計劃將住友的高級債務等級AA-3降低。
秋水富一還允諾住友商社將積極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英國證券投資委員會以及日本有關部門進行合作,就此事進一步展開讕查。倫敦金屬交易所也召開緊急會議,擬定了許多應急措施穩定交易,紐約及日本國內各金融部門也相繼採取了行動,力求把"住友事件"給市場帶來的動盪控制在最低限度。

⑼ 住友銅事件為什麼會給住友財團造成那麼大損失

早在明治維新時,日本為發展本國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一些重要的企業和部門以低價甚至是贈送的方式給了這些家族

⑽ 什麼叫住友事件,住友事件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什麼啟示

住友公司是日本集金融、貿易、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和紡織為一體的一家超大型集團。在全球500強企業中,一度排名第22位。公司通過控股或參股等形式擁有全球包括智利、菲律賓等國眾多銅礦山和冶煉廠部分或全部股份。住友公司很早就參與LME的金屬交易,1987年初,當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銅價在1300美元徘徊時,住友公司的操盤手濱中泰男在期貨市場逐步建立了大量的銅遠期合約。到1988年中,倫敦銅價暴漲至2500美元。濱中泰男從期貨市場套取了巨額利潤。從八十年代中期到1996年住友銅事件之前近十年的時間里,濱中泰男在倫敦銅期貨市場「叱吒風雲,呼風喚雨」,屢屢得手。由於其經常控制著倫敦銅市場5%以上的成交量和未平倉合約,因此獲得「百分之五先生」稱號。
1995年年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開始對住友商社在美國國債和銅期貨市場的異常交易情況開始調查,在美國的通報與壓力下,倫敦金屬交易所也開始了調查。在調查壓力下,倫敦銅價下跌至2420美元左右。但濱中泰男並沒有放棄戰斗,經過頑強的抵抗,銅價在1996年的5月份時又拉升至2720美元以上。多次較量後,索羅斯等基金也感覺到筋疲力盡,幾乎都想放棄了。然後,就在基金欲放棄戰斗時,5月份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倫敦金屬交易所宣布准備對住友採取限制措施,有關濱中泰男將被迫辭職的謠言也四處流傳。基金終於撈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在新一輪的強大攻勢下,倫敦銅價從5月份2720美元/噸高位一路狂泄至6月份1700美元/噸左右,短短一個多月,跌幅超過1000多美元。住友商社以徹底失敗而告終,據估計,住友的損失高達40億美元。

閱讀全文

與日本住友商社期貨巨虧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收傭金經營范圍 瀏覽:667
甘肅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908
全國有幾家綜合金融公司 瀏覽:524
信貸資產證券化交易所市場 瀏覽:277
家庭杠桿率排名 瀏覽:626
哪家銀行理財收益比較高 瀏覽:127
傳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瀏覽:371
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下載 瀏覽:667
空港股份股票價格 瀏覽:154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 瀏覽:68
什麼叫會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441
外匯入金進不去是怎麼回事 瀏覽:261
荊門金融投資證券企業名錄 瀏覽:922
有哪個金店回收黃金 瀏覽:212
蘭州證券公司最低傭金 瀏覽:650
兩物體對地面壓強一樣且杠桿平衡 瀏覽:422
匯率變動調整的分錄 瀏覽:840
2019理財基金排名 瀏覽:885
重慶長壽湖土地掛牌價格 瀏覽:813
買銀行理財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