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6 22:05:05

㈠ 各國央行和政府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1973年以後,國際外匯市場中實行的浮動匯率制並不徹底,並不是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匯率的價格。各西方國家在匯價對他們不利的時候要進場干預。
據我多年的觀察,我認為各國從自己利益出發進行干預,有以下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為了國內外貿易政策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的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而出口過多或者匯率過低,會引起其他出口國家的反對。同樣在國內如果處理不好匯率的問題,可能變成一個政治問題,影響政府的執政。從這兩方面考慮,這個國家要調整或干預匯率。
各國為了保護出口,會在本國貨幣持續堅挺時直接干預外匯市場。通過拋售本國貨幣,買入他國貨幣的方法來干預匯率,使匯率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或者使匯率對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連續口頭上聲明要干預匯市,因為日元持續走強,已經嚴重阻礙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經濟復甦放緩,經濟停滯。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出口占國民經濟相當大比例的國家,出口是該國經濟的生命線,這是入場干預的最好理由。
在一個國家通過貨幣貶值擴大出口,影響了他國的利益時,可能會招致其他國家的反對。有時被迫讓本國貨幣升值。還以日本為例,我們知道現在的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國,日本的出口和中國息息相關。2002年年初,日元持續貶值,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出口,這招致了中國的不滿。當我們聽到中國的財政部長項懷誠聲稱,雖然日元疲軟而人民幣堅決不貶值時,日本政府對這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話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為了緩和中國對日本令日元貶值來刺激出口的不滿,只好讓日元走強。各國政府幹預匯率是從經濟、政治等角度考慮來使本國的貨幣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強或走軟。
二是出於抑制國內的通貨膨脹的考慮。在浮動匯率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低於均衡價格,在一定的時期內肯定會刺激出口,導致貿易順差,最終導致本國的物價上漲,工資上漲。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在經濟理論中,如果出現通貨膨脹,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可能會被抵消,形成雖然經濟很繁榮,貨幣卻貶值,工資雖然上漲,可是相對購買力可能卻縮小,生活水平沒有上漲這種現象。這往往會被認為是當局對宏觀經濟管理不當,該國政府往往被指責,甚至在大選中失利。
要弄清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歐洲央行是幾個國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樣的)干預外匯市場的實質和效果,還必須認清這種干預對該國或該地區貨幣的供應和政策的影響,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可分成不改變貨幣政策和改變現有政策兩種。不改變貨幣政策的干預是指中央銀行認為外匯價格的劇烈波動或偏離長期均衡是一種短期現象,希望在不改變現有貨幣供應量的條件下,改變現有的外匯價格,換句話說,就是一般認為利率變化是匯率變化的關鍵,而中央銀行試圖不變國內的利率而改變本國貨幣的匯率。現在日本央行要干預就是採用這種方法。

㈡ 中央銀行為什麼要干預外匯市場,它一般採取什麼方式干預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手段與效益
關於什麼是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有一個較為正式的定義。80年代初,美元對所有歐洲國家的貨幣匯率都呈升勢,圍繞著工業國家要不要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1982年6月的凡爾賽工業國家高峰會議決定成立一個由官方經濟學家組成的外匯干預工作小組,專門研究外匯市場干預問題。1983年,該小組發表了工作組報告(又稱傑根森報告),其中對干預外匯市場的狹義定義是: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的任何外匯買賣,以影響本國貨幣的匯率,其途徑可以是用外匯儲備、中央銀行之間凋撥,或官方借貸等。其實,要真正認清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實質和效果,還必須認清這種干預對該國貨幣供應及政策的影響。因此,在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手段上,可以分為不改變現有貨幣政策的干預(stehlized intervention,又稱消毒的干預)和改變現有貨幣政策的干預(nonsterilized intervention,又稱不消毒的干預)。所謂不改變政策的干預是指中央銀行認為外匯價格的劇烈波動或偏離長期均衡是一種短期現象,希望在不改變現有貨幣供應量的條件下,改變現有的外匯價格。換言之,一般認為利率變化是匯率變化的關鍵,而中央銀行試圖不改變國內的利率而改坐本國貨幣的匯率。中央銀行在進行這種干預時可採取雙管齊下的手段:
(1)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時,同時在國內債券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債券,從而使匯率變而利率不變化。例如,外匯市場上美元對日元的匯價大幅度下跌,日本中央根行想採取支持美元的政策,它可以在外匯市場上買美元拋日元。由於大量買進美元拋出日元,美元成為它的儲備貨幣,而市場上日元流量增加,使日本貨幣供應量上升,而利率呈下降趨勢。為了抵消外匯買賣對國內利率的影響,日本中央銀行可在國內債券市場上拋債券,使市場上的日元流通量減少,利率下降的趨勢因此而抵消。需要指出的是,國內債券和國際債券的相互替代性越差,中央銀行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就越有效果,否則就沒有效果。
(2)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通過查詢匯率變化情況、發表聲明等,影響匯率的變化,達到干預的效果,它被稱為干預外匯市場的信號效應。中央銀行這樣做是希望外匯市場能得到這樣的信號: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將要發生變化,或者說預期中的匯率將有變化等等。一般來說,外匯市場在初次接受這些信號後總會作出反應。但是,如果中央銀行經常靠信號效應來干預市場,而這些信號又不全是直的,就會在市場上起到狼來了的效果。
所消改變政策的外匯市場干預實際上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一種轉變,它是指中央銀行指接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而聽任國內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朝有利於達到干預目標的力向變化。例如,如果馬克在外匯市場上不斷貶值,德國中央銀行為了支持馬克的匯價,它可在市場上拋外匯買馬克,由於馬克流通減少,德國貨幣供應下降,利率呈上升趨勢,人們就願意在外匯市場多保留馬克,使馬克的匯價上升。這種干預方式一般來說非常有效,代價是國內既定的貨幣政策會受到影響,是中央銀行看到本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離均衡價格時才願意採取的。
判斷中央銀行的干預是否有效,並不是看中央銀行干預的次數多少和所用的金額大小。從中央銀行干預外匯的歷史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如果外匯市場異常劇烈的波動是因為信息效益差、突發事件、人為投機等因素引起的,而出於這些因素對外匯行市的扭曲經常是短期的,那麼,中央根行的干預會十分有效,或者說,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至少可能使這種短期的扭曲提前結束。
第二,如果一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高偏低是由該國的宏觀經濟水平、利率和政府貨幣政策決定的,那麼,中央銀行的干預從長期來看是無效的。而中央銀行之所以堅持進行干預,主要是可能達到以下兩個目的:首先,中央銀行的干預可緩和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跌勢或升勢,這樣可避免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對國內宏觀經濟發展的過分沖擊。其次,中央銀行的干預在短期內常常會有明顯的效果。其原因是外匯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這種突然出現的政府幹預。這給中央跟行一定的時間來重新考慮其貨幣政策或外匯政策,從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㈢ 影響匯率六個因素

影響匯率的六個因素是政府幹預、通貨膨脹、利率、對外貿易逆差、政府負債、投機。

(一)政府幹預。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卸掉各國見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央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正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率的蓋度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比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該國貨幣就在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三)利率。利率差異,會影響一國金融資產的吸引力。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當然不能不考慮一國利率與別國利率的相對差異,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下跌。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緊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強盛,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單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

(四)對外貿易逆差。對外貿易逆差意味著一國在國際貿易中收不抵支,如果其通過借貸國外資金彌補赤字,本國貨幣將貶值。

(五)政府負債。對境外投資者而言,政府負債過高意味著投資不具吸引力,投資者擔心通貨膨脹率過高導致政府違約,這將減少一國貨幣的價值。

(六)投機。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對市場的判斷及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測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高位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公眾預期的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的短期波動。

㈣ 外匯匯率受哪些因素影響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關於國際收支對匯率的作用早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人葛遜就作出了詳細的闡述,之後,資產組合說也有所提及。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第二,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利率水平的差異,所有貨幣學派的理論對利率在匯率波動中的作用都有論及。但是闡述的最為明確的是70年代後興起的利率評價說。該理論從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釋了匯率的變動。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第三,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競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第四,政治局勢。
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外匯匯率的波動,雖然千變萬化,和其他商品一樣。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在國際外匯市場中,當某種貨幣的買家多於賣家時,買方爭相購買,買方力量大於賣方力量;賣方奇貨可居,價格必然上升。反之,當賣家見銷路不佳,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市場賣方力量佔了上風,則匯價必然下跌。
第五,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由此看來,經濟增長對匯率的影響是復雜的。但如果考慮到貨幣保值的作用,匯兌心理學有另一種解釋。即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外匯供需雙方對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評價的對比就是匯率。而一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則主觀評價相對就高,該國貨幣堅挺。
第六,市場觀點。
所謂的市場觀點是指外匯交易員對未來匯率短期波動方向的預期與認知,而匯率短期的波動往往就是反映市場觀點。市場觀點可以有「正面」與「負面」兩種。當某種貨幣的市場觀點被視為正面的時候,會較諸其他貨幣相對強勢;反之,當某種貨幣的市場觀點被解釋成負面時,則會比其他貨幣相對弱勢。外匯交易員會在已知的經濟情勢下,對市場消息做出最快速的反應,通常他們會預先考慮市場的消息與政府可能宣布的重大措施,並在信息正式公布前採取買進或賣出的動作。市場觀點將會影響消息正式公布後的匯率走勢。例如在政府公布GDP(國內生產毛額)數據之前,市場抱持相當樂觀的看法,該國的貨幣匯率可能因此而上漲,萬一公布的結果低於市場的預期時,即使此一數據對該國的經濟來說仍然是個好消息,匯率還是有可能因為失望性賣壓而下跌。相關的消息曝光後,將會影響現存的市場觀點。
第七,人們的心理預期。
這一因素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匯率政策,突發事件的影響,國際投機的沖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開盤收盤的影響。
第八,技術分析。
許多市場參與者認為過去市場價格移動的方向可以用來預測未來的走勢,所以他們以過去市場價格變動的資料來交易,而非以經濟基本面或消息面為考量,這種方式稱為技術分析。在市場參與者今天會採取與以往相同策略的假設前提下,技術分析可以替投資人描繪出未來的市場走勢。關於技術分析的應用理論很多,但其精神可總結成以下這則格言:與市場趨勢為友。

㈤ 影響外匯匯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哪些因素決定外匯匯率?匯查查總結為以下幾點:

1.政治局勢: 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盪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麵包括國際關系、黨派斗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動亂、暴亂等。

2. 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3. 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暴亂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4. 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本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5. 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6. 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銖,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7. 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 911 事件使美圓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㈥ 影響外匯匯率漲跌的因素有哪些

一、貨幣政策。當央行認為對於外匯市場的干預是有效的且干預結果將與政府的貨幣政策一致時,央行在外匯市場的參與將影響匯率。央行的參與通常是通過買入或賣出本幣以將本幣穩定在一個被認為是真實和理想的水平。市場的其他參與者對於政府貨幣政策對於匯率影響的判斷以及對於將來政策的預期同樣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二、政治形勢。如果全球形勢趨於緊張,則會導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一些貨幣的非正常流入或流出將發生,最後可能的結果是匯率的大幅波動。政治形勢的穩定與否關系著貨幣的穩定與否,通常意義上,一國的政治形勢越穩定,則該國的貨幣越穩定。
三、國際收支狀況。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將導致其本幣匯率的波動。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的一切對外經濟、金融關系的總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反映著該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也影響著該國的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運行。國際收支狀況的影響歸根結底是外匯的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
四、利率。當一國的主導利率相對於另一國的利率上升或下降時,為追求更高的資金回報,低利率的貨幣將被賣出,而高利率的貨幣將被買入。由於相對高利率貨幣的需求增加,故該貨幣對其他貨幣將升值。
五、市場判斷。外匯市場並不總是遵循某一合乎邏輯的變動模式。難以明了的因素,諸如個人感覺、判斷、以及對於各種全球政治、經濟事件的分析、理解均對匯率產生影響。市場上的操作人員必須正確理解所公布的各種報道或數據,如外匯收支數據、通脹指標、經濟增長率等。
六、投機行為。市場主要操作者的投機行為同樣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外匯市場上直接與國際貿易相關聯的交易相對來說所佔比例是不高的。大多數交易從實質上講是投機行為,這種投機行為將導致不同貨幣的流動,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當人們分析了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後得出某種貨幣匯率將上漲,競相搶購,遂把該幣上漲變為現實。反之,當人們預期某貨幣將下跌,就會競相拋售,從而使匯率下滑。

㈦ 影響外匯行情的因素有什麼

1、國家對外收入和支出;

這個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在一個時間段內對外經濟往來,對外債權債務清算而引起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對外收入和支出是一個國家對外政治沒經濟關系的縮影。反應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所處的地位。



2、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普遍的上升,形成通貨膨脹的價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取決於經濟主體對價格上升的敏感程度。

國內外通貨膨脹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如果一國通貨膨脹高於他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於貶值;反之,就會趨於升值。



3、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簡稱,是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本金之比。所謂利息,是讓渡貨幣資金的報酬或使用貨幣資金的代價。利息的存在,使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我們需要關注各國利率政策的制定以及利率的波動。

4、市場預期;

預期短期影響外匯市場的最重要因素:地緣政治以及各國大選,金融市場對其有較高的敏感度。資金會跟著市場預期隨之流動,從而對外匯市場產生重大的沖擊。

5、國家貨幣宏觀調控;

國家對貨幣匯率不滿意,就會直接干預市場。改變外匯市場貨幣供求關系,國家干預只是短暫地改變匯率的趨勢,短時間會內對外匯走勢影響很大。



6、本國重要的經濟數據。

A、失業率:失業率是經濟發展好壞的標志,失業率的上升意味著經濟受阻;失業率降低,則意味著經濟發展勢頭增強。

B、消費物價指數(CPI):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或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即通貨膨脹水平的變化情況。如果CPI大幅上升,從短期看,有助於利率上升,從而支持匯價;從長期看,實質上是幣貨貶值。消費物價指數有兩種,一種是職工和工人的消費物價指數(CPIW),另一種是城市居民的消費物價指數(CPIU),由於CPIU指數統計的范圍是CPIW的兩倍,它反映消費物價的參考性更高,因為更受市場人士的重視。

C、消費者消費信心指數:是指消費者消費的願望。指數增加,表示消費者樂意支出,對經濟增長是利好的,匯率上升;指數下降,表示消費者不願意消費,可能是因為對未來經濟增長不信任,對經濟增長是不利的,匯率下降。

㈧ 中央銀行是怎麼干預外匯,干預的手段有哪些

外匯波動成因很多 如本國利率造成的資本流入 本幣流失 或者過外投機者大量建倉後的集中拋售等 因此中央銀行可以採取調整利率 收縮信貸等政策 或者直接參與市場交易 通過櫃面交易買賣 和官方言論等也是干預的手段

㈨ 央行是如何「控制,影響「外匯市場的

央行通過控制匯率或干預行為來影響其所在國貨幣的供需。對許多大的經濟體,央行可通過改變匯率來影響貨幣價值。對於美國央行、聯邦儲備銀行不一定會採取弱勢或強勢貨幣政策,但會以阻止通貨膨脹壓力為出發,穩定經濟的穩健提升。它將匯率作為實現這類經濟狀態的機制。在極端情況下,如政治動盪、恐怖襲擊或自然災害,一國的貨幣可能經歷一段大拋售,導致其貶值。該國的央行可能會介入以恢復貨幣價值。若某央行的體制為慣例干預,則會採取「管理浮動」。有時,央行可能會設置上、下限,也就是所謂的,在價格到達該界限時,他們即會出面干預。

㈩ 影響匯率的基本面因素有哪些

影響匯率的基本面因素:
(一)政治局勢
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盪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麵包括國際關系、黨派斗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動亂、暴亂等。
(二)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三)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暴亂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四)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本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五)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六)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911事件使美圓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閱讀全文

與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制約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屆2016校招證券 瀏覽:877
海通證券ST不能買 瀏覽:531
融資查賬通知 瀏覽:201
阿里巴巴可以代收外匯嗎 瀏覽:468
期貨中藍色 瀏覽:590
寧波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89
商品期貨的交易手續費雙邊 瀏覽:864
外匯局注銷說明 瀏覽:374
中量國際期貨是騙局嗎 瀏覽:756
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旨在 瀏覽:765
美國pe交易所 瀏覽:637
長江證券2014年報pdf 瀏覽:688
炒外匯交易流水單 瀏覽:399
mt4如何加杠桿 瀏覽:75
平安汽車貸款審批時間 瀏覽:569
建設銀行理財產品一年 瀏覽:492
怎麼辦國家助學金貸款 瀏覽:737
ih期貨密集持倉量增量區 瀏覽:54
80後信託個人理財產品 瀏覽:978
融資風險識別指標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