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外匯市場的層次
一、外匯市場的參與者
1.外匯銀行
外匯銀行是外匯交易市場的主體。包括專營或兼營外匯業務的本國商業銀行和其他銀行,外國銀行設在本國的分支行、其他辦理外業務的金融機構。在外匯市場上,外匯銀行既是外匯交易的中介機構,也是外匯市場上的主要供求者。
2.外匯經紀人
外匯經紀人(Foreign Exchange Broker)是指專門從事介紹成交或代客買賣外匯,從中收取手續費的公司或兌換商。他們熟知外匯供求情況,利用嫻熟的外匯交易技巧和現代通訊工具,促使多種多樣的外匯供求者找到合適的交易對手和合適的交易價格成交。由於外匯經紀人往往從事數額較大的外匯買賣,他們與外匯銀行的交往最密切。既有用自己的資金參與外匯中介買賣的外匯經紀人,也有僅以收取傭金為目的的外匯經紀人。
3.外匯實際供求者
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微觀經濟主體、投資者、投機者、旅遊者和留學、移民等都是外匯實際供求者。外匯銀行和中央銀行也是外匯實際供求者。外匯需求主要包括:①購買外國商品;②購買外國服務;③外國人將在當地直接投資獲得的利潤和間接投資獲得的利息匯回本國;④本國對外國的單方面轉移;⑤本國企業向外國進行長期投資或短期貸款;⑥本國政府增加外匯儲備。外匯供給主要包括:①本國商品出口,獲得以外幣表示的債權;②本國服務出口;③本國人將在外國投資所獲得的股息和利息匯回;④外國對本國的單方面轉移;⑤外國企業向本國進行長期投資或短期貸款;⑥本國政府減少外匯儲備資產。
4.中央銀行
作為國家的銀行的中央銀行,一方面行使著國際儲備管理的職能,代理本國的官方外匯儲備,成為一般的外匯市場供求者,另一方面,中央銀行為穩定匯率,調節貨幣供應量,實現貨幣政策,成為外匯市場的監督者、干預者和操縱者。也有些國家由政府主管機構充當外匯市場干預者和操縱者。
二、外匯交易的層次
外匯市場的交易層次主要有以下幾種:外匯銀行與外匯經紀人或客戶之間的外匯交易;同一外匯市場上各外匯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不同外匯市場上各外匯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中央銀行與外匯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各中央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
2. 外匯市場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外匯市場基本面分析主要是宏觀經濟層面的分析。包括分析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進出口),分析一國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受到最廣泛的關注的原因就是:如果居民的就業狀況向好,會提高消費的水平,從而拉動經濟的發展,抬高通貨膨脹,政府的經濟政策制定的目的就是保證通脹處於穩定的水平和保證就業,如果就業數據向好,政府就會動用三大法寶(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和利率,收緊貨幣政策,資金總量減少,資金價格升高,匯率就會變化。
3. 外匯市場的結構
按外匯市場的外部形態進行分類,外匯市場可以分為無形外匯市場和有形外匯市場。無形外匯市場,也稱為抽象的外匯市場,是指沒有固定、具體場所的外匯市場。這種市場最初流行於英國和美國,故其組織形式被稱為英美方式。這種組織形式不僅擴展到加拿大、東京等其他地區,而且也滲入到歐洲大陸。無形外匯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第一,沒有確定的開盤與收盤時間。第二,外匯買賣雙方無需進行面對面的交易,外匯供給者和需求者憑借電傳、電報和電話等通信設備進行與外匯機構的聯系。第三,各主體之間有較好的信任關系,否則,這種交易難以完成。除了個別歐洲大陸國家的一部分銀行與顧客之間的外匯交易還在外匯交易所進行外,世界各國的外匯交易均通過現代通訊網路進行。無形外匯市場已成為今日外匯市場的主導形式。
有形外匯市場,也稱為具體的外匯市場,是指有具體的固定場所的外匯市場。這種市場最初流行於歐洲大陸,故其組織形式被稱為大陸方式。有形外匯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第一,固定場所一般指外匯交易所,通常位於世界各國金融中心。第二,從事外匯業務經營的雙方都在每個交易日的規定時間內進行外匯交易。在自由競爭時期,西方各國的外匯買賣主要集中在外匯交易所。但進入壟斷階段後,銀行壟斷了外匯交易,致使外匯交易所日漸衰落。
按外匯所受管製程度進行分類,外匯市場可以分為自由外匯市場、外匯黑市和官方市場。
自由外匯市場:是指政府、機構和個人可以買賣任何幣種、任何數量外匯的市場。自由外匯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第一,買賣的外匯不受管制。第二,交易過程公開。例如:美國、英國、法國、瑞士的外匯市場皆屬於自由外匯市場。
外匯黑市:是指非法進行外匯買賣的市場。外匯黑市的主要特點是:第一,是在政府限制或法律禁止外匯交易的條件下產生的。第二,交易過程具有非公開性。由於發展中國家大多執行外匯管制政策,不允許自由外匯市場存在,所以這些國家的外匯黑市比較普遍。
官方市場:是指按照政府的外匯管製法令來買賣外匯的市場。這種外匯市場對參與主體、匯價和交易過程都有具體的規定。在發展中國家,官方市場較為普遍。
按外匯買賣的范圍進行分類,外匯市場可以分為外匯批發市場和外匯零售市場。
外匯批發市場:是指銀行同業之間的外匯買賣行為及其場所。其主要特點是交易規模大。
外匯零售市場:是指銀行與個人及公司客戶之間進行的外匯買賣行為及場所的nei。
4. 外匯市場的結構包括哪些內容
中央銀行
負責發行本國貨幣,指定貨幣的供給額,持有調度外匯儲備,維持本國貨幣對內機對外的價值。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經常被迫買進或賣出外匯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市場秩序。央行有時也會為了調節本國貨幣量,或是政策上的需要,也在公開市場上進行干預,干預行動基本上與市場和大眾持有不同立場,通常沒有特殊因素,央行是不會主動出面干預的。而干預匯市只能出現暫時的效果,是匯率變化速度不至於上升或是下降太快,但無法改變市場長期的基本走勢。
銀行
在任何一個地區,不管該地區是否是一個外匯兌換的主要市場,而一般的少量現鈔買賣,支票兌換基本都是當地銀行壟斷。銀行外匯部門的主要業務就是將商業交易與財務交易的客戶資產與負債從一種貨幣轉換成另一種貨幣,這種轉換以即期交易或是遠期交易方式辦理,由於從事外匯交易的銀行很多,所以外匯買賣越來越普及。
外匯經紀商
外匯與股票市場一樣,任何活躍的市場都有不少的經紀商,在美國稱為經紀(的角色,僅以收取傭金為目的,為客戶代洽外匯買賣的匯兌商定,在買主與賣主之間,拉攏撮合,透過外匯經紀人的接洽,直接或間接買賣。
外匯投資者
所謂外匯投資者,為預測匯率的漲跌,以現匯(SPOT)、遠匯(FORWARD)或者期貨外匯(FUTUERS)的交易途徑,以少數的保證金從事大額外匯買賣交易,行情看漲時,先買入,後賣出;看跌時,先賣出後補回來沖銷,用極小的波動賺取中間的差價,獲取厚利,所以外匯投資者也經常是主要外匯的供給及需求著。
5. 外匯市場的結構是怎樣的
按外匯市場的外部形態進行分類,外匯市場可以分為無形外匯市場和有形外匯市場。
無形外匯市場,也稱為抽象的外匯市場,是指沒有固定、具體場所的外匯市場。這種市場最初流行於英國和美國,故其組織形式被稱為英美方式。這種組織形式不僅擴展到加拿大、東京等其他地區,而且也滲入到歐洲大陸。無形外匯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第一,沒有確定的開盤與收盤時間。第二,外匯買賣雙方無需進行面對面的交易,外匯供給者和需求者憑借電傳、電報和電話等通信設備進行與外匯機構的聯系。第三,各主體之間有較好的信任關系,否則,這種交易難以完成。除了個別歐洲大陸國家的一部分銀行與顧客之間的外匯交易還在外匯交易所進行外,世界各國的外匯交易均通過現代通訊網路進行。無形外匯市場已成為今日外匯市場的主導形式。
有形外匯市場,也稱為具體的外匯市場,是指有具體的固定場所的外匯市場。這種市場最初流行於歐洲大陸,故其組織形式被稱為大陸方式。有形外匯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第一,固定場所一般指外匯交易所,通常位於世界各國金融中心。第二,從事外匯業務經營的雙方都在每個交易日的規定時間內進行外匯交易。在自由競爭時期,西方各國的外匯買賣主要集中在外匯交易所。但進入壟斷階段後,銀行壟斷了外匯交易,致使外匯交易所日漸衰落。
按外匯所受管製程度進行分類,外匯市場可以分為自由外匯市場、外匯黑市和官方市場。
自由外匯市場:是指政府、機構和個人可以買賣任何幣種、任何數量外匯的市場。自由外匯市場的主要特點是:第一,買賣的外匯不受管制。第二,交易過程公開。例如:美國、英國、法國、瑞士的外匯市場皆屬於自由外匯市場。
外匯黑市:是指非法進行外匯買賣的市場。外匯黑市的主要特點是:第一,是在政府限制或法律禁止外匯交易的條件下產生的。第二,交易過程具有非公開性。
由於發展中國家大多執行外匯管制政策,不允許自由外匯市場存在,所以這些國家的外匯黑市比較普遍。
官方市場:是指按照政府的外匯管製法令來買賣外匯的市場。這種外匯市場對參與主體、匯價和交易過程都有具體的規定。在發展中國家,官方市場較為普遍。
按外匯買賣的范圍進行分類,外匯市場可以分為外匯批發市場和外匯零售市場。
外匯批發市場:是指銀行同業之間的外匯買賣行為及其場所。其主要特點是交易規模大。
外匯零售市場:是指銀行與個人及公司客戶之間進行的外匯買賣行為及場所。
6. 外匯市場的構成與功能
外匯市場構成
(1)、外匯銀行:外匯銀行是指由各國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指定或授權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外匯銀行通常是商業銀行,可以是專門經營外匯的本國銀行,也可以是兼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或者是在本國的外國銀行分行。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上最重要的參加者,其外匯交易構成外匯市場活動的主要部分。
(2)、外匯交易商:外匯交易商指買賣外國匯票的交易公司或個人。外匯交易商利用自己的資金買賣外匯票據,從中取得買賣價差。外匯交易商多數是信託公司、銀行等兼營機構,也有專門經營這種業務的公司和個人。
(3)、外匯經紀人:外匯經紀人是指促成外匯交易的中介人。它介於外匯銀行之間、外匯銀行和外匯市場其他參加者之間,代洽外匯買賣業務。其本身並不買賣外匯,只是聯接外匯買賣雙方,促成交易,並從中收取傭金。外匯經紀人必須經過所在國的中央銀行批准才能營業。
(4)、中央銀行:中央銀行也是外匯市場的主要參加者,但其參加外匯市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和合理調節國際儲備量,它通過直接參與外匯市場買賣,調整外匯市場資金的供求關系,使匯率維系在一定水平上或限制在一定水平上。中央銀行通常設立外匯平準基金,當市場外匯求過於供,匯率上漲時,拋售外幣,收回本幣;當市場上供過於求,匯率下跌,就買進外幣,投放本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央銀行不僅是外匯市場的參加者,而且是外匯市場的實際操縱者。
(5)、外匯投機者:外匯投機者的外匯買賣不是出於國際收付的實際需要,而是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在匯率變動中付出一定的保證金進行預買預賣,賺取匯率差價。
(6)、外匯實際供應者和實際需求者:外匯市場上外匯的實際供應者和實際需求者是那些利用外匯市場完成國際貿易或投資交易的個人或公司。他們包括:進口商、出口商、國際投資者、跨國公司和旅遊者等。
外匯市場的功能
(1)充當國際金融活動的樞紐。國際金融活動包括由國際貿易、國際借貸、國際投資、國際匯兌等引起貨幣收支的一系列金融活動。這些金融活動必然會涉及外匯交易,只有通過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才能使國際金融活動順利進行。同時,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上的交易活動經常需要進行外匯買賣,兩者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交易,而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帶動和促進其他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因此,外匯市場是國際金融活動的中心。
(2)調劑外匯餘缺,調節外匯供求。任何個人、企業、銀行、政府機構,甚至國際金融機構都可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調劑餘缺。調劑餘缺還包括這種情況,即出售某種或某些多餘貨幣,換取某種或某些短缺貨幣。通過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交易,調節外匯供求。
(3)不同地區間的支付結算。通過外匯市場辦理支付結算,既快速又方便,而且安全可靠。
(4)運用操作技術規避外匯風險。外匯市場的存在,為外匯交易者提供了可以運用某些操作技術如買賣遠期外匯期權、掉期、套期保值等來規避或減少外匯風險的便利,從而使外匯買賣受行市波動的不利影響降低到最小,從而達到避險保值的目的。
7. 簡述我國外匯市場的結構
與國際外匯市場的發展趨勢相比,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方式由交易員分別報價,系統按照時間優先、價格優先的原則集中撮合成交,從技術層面看應當說是符合國際外匯市場發展趨勢的,而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也是連年翻番,表現驚人。因此,從交易技術、交易規模等角度考察,10年來我國外匯市場的發展確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如果從市場制度的角度看、從市場結構的角度來考察,我國外匯市場依然處於起步階段,在新產品的創新等領域基本上沒有新的進展,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定位等方面甚至還出現後退的趨勢,值得關注。
一、從市場交易平台的角度看,外匯市場這個平台應當是市場化的,然而目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市場定位還有待明確
在整個外匯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究竟應當如何定位、承擔什麼職能,這不僅直接影響到外匯交易中心本身的發展,也影響到外匯市場的發展。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成立初期採取的是會員制的組織體制,會員交納會員費,並成立了理事會,這實際上是具有一定市場中介色彩的自律性組織。然而,隨著10年來的發展,外匯交易中心這種市場色彩反而在淡化,成為監管機構的直接下屬機構。從市場的角度看,這起碼不能視為是一種進步。
根據國際經驗,如何合理界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這類市場主體的職能,往往是影響外匯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從韓國外匯市場的發展看,韓國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金融機構成立的一個自治委員會----漢城外匯市場委員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自律性組織,韓國的外匯經紀商、韓國銀行和政府也參加了這個委員會,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推動了韓國外匯市場的發展。在中國台灣地區的外匯市場發展中,其初期也有定位不清的外匯交易中心,成立後一直沒有獲得法律地位,這個交易中心由五家台灣商業銀行組成,其他銀行可以以會員身份參加;隨著台灣外匯市場的發展,該交易中心進一步明確了其經紀商的功能,此舉促進了交易中心的發展和台灣外匯市場的發展。可見,一個市場化的、定位明確的交易平台對外匯市場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匯市場上,商業銀行等市場主體更了解市場的需求,能夠對市場有更為靈敏的反應,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將商業銀行引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運作,無疑有利於外匯市場的發展。
二、從市場的交易競爭程度看,中央銀行應當逐步降低大規模持續直接的市場干預,著手提高外匯市場的市場競爭程度
中央銀行大規模入市干預,使央行成為當前外匯市場上事實上的最大做市商,市場的監管者和調控者此時被動地成為最大的交易主體,不利於外匯市場效率的提高,也降低了外匯市場的競爭程度,降低了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進行間接調控的靈活性和迴旋的餘地。
從技術層面看,盡管近兩年來外匯市場推出了歐元/人民幣交易和外幣拆借中介服務、交易時間延長、結售匯統計數據上網,但是在匯率政策方面事實上的盯住美元以及穩定的匯價、央行的大規模直接干預,使得市場參與者認為人民幣匯率有政府擔保,直接制約了外匯市場的發展。
從市場主體的結構看,當前外匯市場存在一個明顯缺陷,就是交易量在交易主體中的分布過於集中,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300多家會員中,只有少數幾家銀行占據高度壟斷地位,這種市場主體的同質性、交易分布的集中性可能有利於監管機構的直接監管,但是因為商業銀行交易行為的趨同性,以及占據主導地位的商業銀行的交易的集中性,一方面使得中央銀行有較大的被動入市干預的壓力,同時也使匯率形成的市場彈性有待提高。
從國際經驗看,中央銀行對於外匯市場的干預應當是間接地通過商業銀行等市場主體來進行的,持續大規模直接干預的成本實際上趨於上升。因此,中央銀行逐步減少持續的直接干預,引入多元化的市場主體,讓商業銀行等中介機構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是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中央銀行入市干預,應當是在全面掌握市場交易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的交易行為來進行,這樣更有效率。
市場競爭程度不高,同樣還表現在市場流動性缺乏方面。當前,中國外匯市場上除美元之外的交易品種缺乏流動性,直接制約了市場的發展。外匯市場中的一個規律是,流動性創造流動性。一個流動性好的產品會吸引更多的機構參與交易,機構的參與反過來又增加了該產品的流動性。從當前的市場環境看,提高市場的競爭程度、進而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是推動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要逐步引入做市商制度,在放開雙邊交易的條件下,有條件地引入做市商制度。經過批準的做市商銀行在規定的做市限額內,根據自己的判斷,連續報出願意買賣外匯的價格和金額,提供市場流動性,而不必強調有真實的結售匯背景。同時,還應當吸收更多的市場主體,如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市場,嘗試進行貨幣經紀公司試點;逐步放開實需原則的限制,在增加具有不同交易動機的交易主體基礎上,允許市場參與者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進行無實需背景的金融交易。
三、從市場主體結構看,應當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交易選擇,改變中小金融機構在當前外匯市場結構中的被動地位
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交易的集中化和非中介化,大型銀行主導著整個外匯市場的運作過程。與此同時,一大批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參與程度也在提高,這些客戶在國內的網路較小,但是因為其參與國際業務的經驗較少,信用評級較低,難以通過國際外匯市場進行買賣,希望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構建的平台進行交易來軋平頭寸。
目前,對應於銀行結售匯櫃台的主要交易品種,銀行間市場有四種貨幣兌換,都是外幣兌人民幣報價。此時容易出現不同外幣之間的交叉匯率和國際外匯市場之間匯率的差別,一些能夠參與國際外匯市場交易的大銀行,往往會把國內市場流動性較高的美元的交易放在國內的銀行間市場交易,而把歐元、日元和港幣頭寸通過國外市場轉換為美元的頭寸,中小金融機構則只能被動地接受國內外市場之間的價格差異。因此,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應當在控制中小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的前提下,積極將中小金融機構作為服務的主要對象之一。
當前,為了改變中小金融機構這種被動的市場格局,既可以考慮推出美元兌歐元等交叉盤的報價,也可以改變現有的報價方式,將四種貨幣的交易基準價格統一為美元的基準價格,其他主要貨幣和人民幣之間的價格由美元基準價格和國際外匯市場美元和主要國際貨幣之間的價格進行套算。
四、從市場功能定位看,應當推動外匯市場從以實需為基礎的結售匯頭寸的平補市場,逐步轉化為同時覆蓋實需交易和金融性交易的外匯市場
在當前的資本管制條件下,基於交易的實需原則,銀行間外匯市場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結售匯頭寸的平補市場,主要是配合結售匯制度下外匯指定銀行平衡結售匯交易產生的頭寸。在這種市場格局下,商業銀行不是基於商業需要或盈利的目的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其交易行為是為了履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結售匯周轉頭寸的管理規定。當市場供求出現不平衡時,中央銀行只能被動入市買賣外匯。反觀國際外匯市場的發展,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大型跨國企業和中央銀行基於不同的交易目的,進入外匯市場交易,實需性需求的比率實際上趨於下降,而金融性交易的交易量占市場總的交易量已經超過70%,因此,逐步改革現行的結售匯制度,謹慎地放鬆資本項目管制,擴大外匯市場的金融性交易,是提高當前外匯市場活躍程度的重要方向之一。
與市場功能定位相對應的一個問題是,當前從市場產品結構看,應逐步推出以銀行間遠期交易為代表的新交易品種。目前國內外匯市場只有四個即期交易品種,缺乏遠期交易等交易品種。開展遠期結售匯的四家銀行只能通過即期市場和拆借市場進行平盤,銀行間外匯市場缺乏遠期交易市場,匯率形成僅基於當前的外匯供求,難以迅速反映市場對未來匯率的預期。因此,應積極拓展包括遠期和外幣貨幣對在內的新的交易品種。
有關國際經驗表明,只要有現實的避險交易的需求,就必然會產生相應的避險交易的品種,只不過在不同的管制條件下,這些新品種究竟是在在岸的市場,還是在離岸的市場而已。目前在香港等海外市場,有關人民幣的遠期交易十分活躍,對於中國在岸市場的遠期交易的發展也是一個外部的推動力。目前我國遠期外匯市場的發展僅限於零售市場上的遠期外匯業務,內容僅包括進出口貿易避險和還本付息避險,完全以實需為原則。應當逐步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遠期外匯交易,並為未來退出調期、期貨、期權等業務提供經驗。與此相對照,也可以推出商業銀行的遠期頭寸管理,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建立相應的遠期業務平盤機制,為金融機構提供遠期外匯避險機制。
8. 外匯市場的研究方法
浮動匯率制度下,外匯市場上匯率的持續異常波動是經濟學中最讓人困惑和難以給予理論解釋的經濟現象之一。
從20世紀70年代的宏觀模型到90年代末以來日益盛行的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研究,雖然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進展,但至今還不能很好解釋匯率內在生成機制及其波動特性。與之相對應,匯率理論中微觀基礎和宏觀規律之間的聯系也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說明。隨著復雜性科學在經濟和金融研究中的應用,出現了一種嶄新的金融市場研究方法--計算實驗金融學。計算實驗金融學藉助多主體模擬技術構建人工金融市場,模擬金融市場的運行,來發現金融市場演化的規律。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人工金融市場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展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首先,採用元孢自動機模型模擬外匯市場,從交易者心理預期角度對其復雜性進行分析。其次,建立基於異質性交易者的匯率決定模型,通過人工外匯市場模擬實驗,分析外匯市場復雜性的演化規律。然後,引入央行干預改進基於異質性交易者的匯率決定模型,通過人工外匯市場模擬實驗,分析央行干預對匯率穩定的影響。最後,結合模擬實驗和壓力測試的結果,分析了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對匯率穩定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雖然人工外匯市場的假設簡化了市場結構和主體行為特徵,和真實市場存在一定的差異,但仍很好地描述了外匯市場復雜性演化的過程,為外匯市場演化規律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人工外匯市場模擬實驗表明,外匯市場的復雜性演化與交易者行為模式緊密相關。交易者心理預期的變化是造成匯率預測的不確定性、環境變化影響的不確定性和市場軌跡的非周期性循環等復雜性特徵的主要原因。
9. 簡述微觀分析、宏觀分析以及結構分析的含義,並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宏觀-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注意力集中於集體的、系統的、機構的、合成的或團體的層次;微觀分析的注意力集中於部分、亞系統、組成部分或組成集體的個體。微觀分析是組成更高單位的亞級單位。[1]
它們同時又是相對的,分析層次的功能是前後相關的,在一種場合下的宏觀分析在另一種場合下則可能是微觀分析。因為一個宏觀單位是其所屬的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相對而言,這個宏觀分析又變成微觀分析了。宏觀分析對於研究系統能描繪出更清晰的容易理解的圖象,微觀分析則能對系統的組成部分進行更加詳細的考察
結構分析就是分析產業鏈的總過程 !
宏觀分析就是站在高出分析市場,現在新聞聯播 所有所有市場消息都是叫做宏觀分析!
微觀分析就是分析數字,每一個小的變化對商業 生產產生的影響!全是計算的 什麼基尼系數,斜率等等 很多曲線 復雜交錯就像是數學題目一樣 平時普通人根本見不到,
掌握貨幣供應量的三個層次;熟悉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金融資產總量的含義和構成;熟悉社會融資總量的含義與構成;熟悉外匯儲備及外匯儲備變動情況;熟悉外匯占款的含義;掌握利率及基準利率的概念;熟悉再貼現率、同業拆借利率、回購利率和各項存貸款利率的變動影響;熟悉匯率的概念、匯率制度及匯率變動的影響;掌握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掌握證券市場與宏觀經濟運行之間的關系;熟悉中國股市表現與GDP、經濟周期、通貨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熟悉我國證券市場指數走勢與我國GDP增長趨勢的實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