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的解體使得外匯風險增加

的解體使得外匯風險增加

發布時間:2022-05-28 18:02:50

Ⅰ 中國匯率制度的演變

回顧和了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停止黃金輸出入,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貨幣基本上沒有遵守一個普遍的匯率規則,處於混亂的各行其是的狀態。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保障了國際貿易和信貸的安全,方便生產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的匯率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但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鉤,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平價上下各1%的限度內波動,1971年12月後調整為平價上下2.25%波動,超過這個限度,各國中央銀行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的穩定。只有在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才允許貶值或升值。各會員國如需變更平價,必須事先通知基金組織,如果變動的幅度在舊平價的10%以下,基金組織應無異議;若超過10%,須取得基金組織同意後才能變更。如果在基金組織反對的情況下,會員國擅自變更貨幣平價,基金組織有權停止該會員國向基金組織借款的權利。

綜上所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類似彈性匯率。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盡管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匯兌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3、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應該說,浮動匯率制是對固定匯率制的進步。隨著全球國際貨幣制度的不斷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8年4月1日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文並正式生效,實行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由於新的匯率協議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現在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待。

(1).單獨浮動(Single Float)。指一國貨幣不與其它任何貨幣固定匯率,其匯率根據市場外匯供求關系來決定,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單獨浮動。

(2).釘住浮動(Pegged Float)。指一國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隨後者的浮動而浮動。一般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可以通過釘住一種穩定的貨幣來約束本國的通貨膨脹,提高貨幣信譽。當然,採用釘住浮動方式,也會使本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被釘住國的經濟狀況,從而蒙受損失。目前全世界約有一百多多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釘住浮動方式。

(3).彈性浮動(Elastic Float)。指一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釘住匯率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可自由浮動,或按一整套經濟指標對匯率進行調整,從而避免釘住浮動匯率的缺陷,獲得外匯管理、貨幣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權。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採用彈性浮動方式。

(4).聯合浮動(Joint Float)。指國家集團對成員國內部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對集團外貨幣則實行聯合的浮動匯率。歐盟(歐共體)11國1979年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設立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各國貨幣與之掛鉤建立匯兌平價,並構成平價網,各國貨幣的波動必須保持在規定的幅度之內,一旦超過匯率波動預警線,有關各國要共同干預外匯市場。1991年歐盟簽定了《馬斯赫特里特條約》,制定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歐洲貨幣一體化得以實現,歐盟這樣的區域性的貨幣集團已經出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

中國匯率制度 我國的匯率制度不同於浮動匯率,固定匯率,而是資本管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都是中央銀行接受你任何的買賣貨幣的請求,無論數額大小。而中國是不允許你自由兌換外幣的。所以現在西方一直說中國的匯率沒有市場化。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本次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匯率調控的方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二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三是起始匯率的調整。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Ⅱ 由於哪一個因素的不斷變動導致了外匯風險的存在

匯率的不斷變動導致了外匯風險的存在「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Ⅲ 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以及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原因

1、兩種貨幣幣值的對比發生變化

2、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

(二)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1、國際收支差額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直接決定著該國外供求狀況,國際收支的收入項目形成了該國的外匯供給,國際收支的支出項目形成了該國的外匯需求。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國際儲備增加,使外匯的供給大於需求;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外匯儲備減少,使外匯的供給小於需求。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直接影響匯率發生變動。

2、通貨膨脹的差異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 若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對內貶值, 則其對外價值也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反之 , 若一國發生通貨緊縮 , 物價下跌 ,該國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增加 , 對內升值,則其對外價值也上升 , 本幣匯率上浮外幣匯率下跌。

從另一方面分析,由於通貨膨脹使國內物價上漲、出口商品成本增加 , 對出口不利,同時使進口商品的盈利空間增大或處於有利的價格態勢 , 刺激進口增加 , 這樣會使貿易收支惡化、外匯需求增加 , 導致本幣匯率下浮外幣匯率上浮。若存在通貨緊縮,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有利於商品出口,會使貿易出現順差、外匯供給增加,導致本幣匯率上浮外幣匯率下浮。

利率是資金的交易價格,扣除物價上漲率後實際利率的高低決定著國際投資者投資收益的高低。當不同國家利率存在差異時(主要是指可自由兌換的貨幣), 投資者為了追求較高的收益,必然把低利率貨幣兌換成高利率貨幣、流動到收益高的國家,這樣就會影響到不同貨幣的需求與供給,從而影響匯率的變動。一般而言,利率高的國家吸引外資流入,使外匯供給增加,導致外匯匯率下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 , 本國貨幣匯率下跌。利率是一國調節經濟的枉桿。利率上升,銀根緊縮 , 單位貨幣價值量增加,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 , 利率下降 , 放鬆銀根,單位貨幣價值量減少,該國貨幣匯率下降。所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高利率貨幣匯率上浮,低利率貨幣匯率下浮。

4、經濟增長率的國際差異

一國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其經濟增長率來表示,經濟增長率上升,說明該國經濟發展,繁榮景氣,經濟實力強,出口旺盛。因此該國幣值穩定,外國對該國貨幣具有信心,在國際交易中願意使用該種貨幣,該種貨幣的匯率一般會上升;反之該種貨幣匯率會下降。例如外匯市場上的交易員在預測美元匯率行情時 , 對美國定期公布的經濟增長率非常重視。

但是發展中國家情況有所不同。如果經濟發展較快,同時國民收入有較大的增長,進口需求增加,如果本國貨幣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對外匯需求量增大,在供求影響下,外匯匯率會上升,而本幣匯率會下降。

5、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

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是指一國中央銀行或多國中央銀行聯合在外匯市場上參與外匯買賣業務 , 用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或幾種主要自由兌換貨幣匯率變動的措施,它體現匯率是一種管理浮動。一般為了使匯率的波動趨於緩和 , 或者使匯率的波動限定在規定幅度之內,或者使高估的貨幣或低估的貨幣回到正常水平,就會實施外匯干預。外匯干預的結果是匯率向中央銀行的目標方向變動。

6、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

一國為增加就業、穩定物價 ,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國際收支,往往採取宏觀經濟政策對國內經濟加以調控。這些政策對經濟增長率、物價上漲率、利息率和國際收支狀況等都會產生一定影響,這樣必然會影響到匯率的變動。例如 , 實行松緊不同的貨幣政策會直接導致利息率、物價上漲率發生變化,進而對貿易收支和資本項目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匯率變化;而實行松緊不同的財政政策,也會影響到物價的變化,進而影響貿易收支和匯率。從實行浮動匯率制後 , 政府經常採取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國內經濟,從而對匯率的變動也產生明顯的影響。

7、市場預期心理

市場預期心理對匯率的影響是影響匯率變動各因素中最難把握的。它是指外匯交易者對匯率變動做出的判斷,並根據所做的判斷進行外匯買賣,引起匯率發生變動。 也就是說,人們是買進還是賣出某種外匯 , 常常取決於交易者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從而引起該種貨幣匯率的上升或下降。如交易者認為美元匯率將上升、日元匯率將下降 , 便立即買進美元拋出日元,使美元需求大於供給、日元供給大於需求, 美元匯率上升、日元匯率下降;反之亦然。

8、政局的動盪和突發事件

政局的動盪和突發事件對匯率變動也有重要影響,政治形勢的變化會引起外匯市場的波動,一國政局不穩,外匯交易者為免遭損失,會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導致其貨幣匯率下降。一些突發事件的出現,也會影響匯率波動 , 如海灣戰爭、蘇聯解體事件, 都引起外匯市場上主要貨幣匯率的急劇波動。

二、匯率變動對經濟的主要影響

(一)制約匯率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

(二)匯率變動對一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1、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 , 從而引起一國進出口貿易發生變化 , 也就引起了貿易收支的變化。如果一國貨幣的匯率下浮 , 即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 則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 , 抑制進口。原因有三:(1)國外對該國商品需求增加。如果該國貨幣匯率下浮 , 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就會下降 , 當出口商品具有較大價格需求彈性時 , 就會誘使國外居民增加對該國出口商品的需求 , 可能會使出口大幅度增加;(2)出口商品積極性提高。由於該國貨幣匯率的下浮 ,出口同樣數量的商品 , 換回本國貨幣的數量更多 , 增加了出口商的利潤 , 從而刺激出口的積極性;(3)進口受到抑制。如果該國貨幣匯率下浮 , 就會使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 , 使該國商品與進口商品的性能價格比發生變化 , 購買進口商品變得不經濟 , 從而使該國居民減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 , 達到抑制進口的效果。相反 ,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浮 , 即本幣升值、外幣貶值 , 則有利於該國減少出口而擴大進口。

2、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一國貨幣匯率下浮或上浮,對該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的旅遊和其他勞務收支的狀況也會產生一些影響。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浮 , 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 , 該國的勞務商品價格相對降低 , 這對外國遊客或客戶無疑增加了吸引力 , 擴大了非貿易收入的來源。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浮 , 外國貨幣購買力相對下降 , 該國的勞務商品價格相對提高 , 就會減少非貿易收入的來源 ; 同時 , 由於本國貨幣購買力的相對提高 , 使外國勞務商品價格相對降低 , 還會刺激非貿易支出的增加。

3、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當一國貨幣匯率存在下浮趨勢時 , 資本所有者擔心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造成損失 , 就會將資本調出國外,一旦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並終止,上述資本外逃停止;相反該國貨幣匯率具有上升趨勢時 , 資本所有者為了取得貨幣匯率上浮帶來的收益,就會將資本調入該國,而一旦該國貨幣匯率上升並終止,資本流入就會停止。

4、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外匯儲備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匯率變動會引起外匯儲備實際價值的變動; 二是匯率變動會引起一國國際收支的變動,從而引起外匯儲備變動。如果儲備貨幣的匯率上升,會增加外匯儲備的折算價值;如果儲備貨幣匯率下跌, 則會減少外匯儲備的折算價值。此外 ,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浮後處於偏低的狀態 , 則有利於出口而抑制該國進口, 導致貿易順差,會增加該國外匯儲備。由於該國存在貿易順差,其貨幣有升值的趨勢 , 就會吸引外資流入 , 又將導致資本項目的順差,也會增加該國外匯儲備。相反, 若一國貨幣匯率由於上浮處於偏高的狀態,則會形成貿易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逆差 ,會減少該國外匯儲備。

(三)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在貨幣發行量一定情況下 , 本幣匯率上升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下降。因為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 , 就會使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在國內售價相對便宜 , 刺激進口增加 , 並帶動用進口原料生產的本國產品價格下降。另外 , 由於本幣匯率上升, 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在國外市場價格升高 , 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 促使一部分出口商品轉內銷 , 增加了國內市場供給量 , 也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下降。在貨幣發行量一定的情況下 , 本幣匯率下浮會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因為本幣匯率下浮 , 一方面有利於本國商品出口 , 出口商品數量增加會使國內市場供應發生缺口 , 促使價格上漲。另一方面 , 進口商品用本幣表示的價格因本幣匯率下跌而上升 , 促使進口的生產資料價格提高 , 導致以此為原料的國產商品價格上漲 , 同時 , 進口的消費資料也因本幣匯率的下浮而價格上漲 , 進口商品數量減少 , 國內市場商品供應相對減少 , 引起國內物價總水平上漲。

2、對國內利率水平的影響

在貨幣發行量一定條件下 , 本國貨幣匯率上升 , 使國內利率總水平上升。因為本幣匯率上升 會對商品出口和資本流入產生不利的影響 , 而對商品進口和資本流出產生有利的影響 , 引起本國外匯收入減少、外匯支出增加 , 從而使國內資金總供給減少 , 引起國內利率總水平上升。相反 , 本國貨幣匯率下降 , 有利於增加本國外匯收入, 國內資金供應增加 , 導致國內利率總水平下降。因此 , 凡是貨幣匯率高估而有逆差的國家 , 其國內利率水平必偏高 ; 凡是貨幣匯率低估而有順差的國家 , 其國內利率水平必偏低。

3、對國內就業和國民收入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本幣匯率下跌 , 有利於出口而不利於進口 , 從而有利於本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 促進國內就業崗位增多和國民收入增加;反之,由於本國貨幣匯率上升 , 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 , 限制了本國經濟的發展 , 必然減少國內就業量和國民收入。在經濟進入相對過剩、國內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 , 許多國家不時採用各種措施降低本國貨幣匯率,以達到增加國民收入和充分就業的目的。

Ⅳ 外匯儲備管理現狀分析

找來的東西,湊合著用。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探討

【關鍵詞】外匯儲備;巨額儲備風險;外匯儲備管理

【摘要】截止2007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12000億美元了,如何管理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首先澄清了對外匯儲備的認識,討論了外匯儲備可能帶來的風險,以及外匯儲備管理的原則,最後從合理外匯儲備管理和超額外匯儲備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認為當前應增加外匯資產中的黃金儲備和物質儲備,建立外匯投資公司進行多元化投資,並考慮進行能力儲備。

一、 對外匯儲備的認識

目前針對如何管理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許多學者或實務工作者從各個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和想法,但由於缺乏對外匯儲備的正確理解,導致一些建議不可行,或相互矛盾。因此,在討論外匯儲備管理之前有必要正確認識外匯儲備的內涵。

外匯是央行的一種資產,其對應的負債主要是公共部門或私人部門的存款,這意味著外匯的增加同時導致了國內人民幣的增加,所以外匯是不能直接用於國內消費和投資的,因為這相當於增加貨幣供應量,可能會導致通脹。

外匯是我國對國外的一種債權(主要指貿易順差產生的,不是借外債),外匯相當於國外發行的「債券」,國外用這種「債券」換回了我們的產品、服務,當然我們可以用這些「債券」在將來從國外買回產品和服務,但是如果「債券」貶值了,我們買回來的少了,就受損失了,如果「債券」升值了,買回的多了,我們就盈利。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後,世界進入了浮動匯率的國際貨幣體系,持有外匯意味著要承擔匯率波動的風險。

擁有外匯相當於為國外的鑄幣稅作貢獻。鑄幣稅實質上是對貨幣發行並保持貨幣信用的一種補償,擁有他國的貨幣數量越多,對該國鑄幣稅的貢獻就越大。目前,美元是最主要的外匯資產,因此美國是從鑄幣稅中獲益最多的國家。

外匯儲備對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至關重要。外匯儲備是保障一國匯率體制穩定、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清償支付的必要措施。外匯的增加主要由貿易順差、借債、直接投資等組成。我國匯率體制實質是有浮動的固定匯率,央行對外匯資產統一管理,企業進口、對外投資、歸還國外債務、外資企業利潤匯出,都需要兌換外匯,因此必須保證一個基本的儲備量,否則會產生支付危機。

二、 巨額外匯儲備帶來的問題

外匯儲備對穩定一國的貨幣匯率體系,平衡國際貿易收支非常重要,但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巨額的外匯儲備也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和問題。

巨額的外匯儲備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匯率風險。目前我國外匯的主要資產是美元資產,在美元貶值時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會大大縮水。由於資產金額巨大,進行幣種調節的空間也很有限。近兩年來,美元對各種主要貨幣貶值20%左右,由此產生的損失數百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增加會擠壓貨幣政策的空間。外匯占款的增多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為了降低高外匯儲備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須通過回籠現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來減少貨幣供給,這樣卻增大了本幣升值壓力;相反,央行為了降低高外匯儲備帶來的本幣升值壓力,須通過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貨幣供給,這樣又強化了通貨膨脹。因此央行貨幣政策的內外目標產生沖突。

高外匯儲備顯示出在外匯市場上,就是外匯供給大於需求,容易造成本幣升值預期。本幣升值往往降低本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不利於就業和經濟增長;同時本幣升值導致本幣資產價值高揚,易形成資產泡沫化;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美日歐等主要貿易夥伴以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作為主要證據,對人民幣值施壓;國際投機者將此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不合理的依據,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湧入中國,反過來又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高額的外匯儲備需要付出巨額的機會成本。即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另外,我國是急需資金的國家,而把外匯以較低的利率借貸給美國和其他國家使用,沒有充分發揮這部分資金的潛力。

三、 外匯儲備管理的主要原則

外匯儲備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及國際貿易體系下的產物,為了降低匯率風險,減少來自外界的沖擊,促進本國經濟的平衡發展,外匯儲備管理有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保持多元化的貨幣儲備,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按照「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外匯幣種應該多元化。可以按照下列原則:(1)根據進口商品、勞務或其他支付的需要,確定幣種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2)選擇儲備貨幣資產形式時,既要考慮它的收益率,同時必需考慮它的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3)密切注意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的調整各種貨幣的比例。

保持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例如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經濟聯系增強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畢竟其本質是將本國資金放在海外,持有它是要付出代價和風險的,因此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對於維持我國宏觀經濟穩定至關重要。

富餘外匯儲備投資渠道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考慮外匯的運用。對於富餘的外匯儲備,一些國家在「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前提下,進行多元化的投資。如到國外進行直接投資,儲備重要的戰略資源等。多元化投資較為成功的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財政部通過全資控股淡馬錫,運用政府注入的資本在全球投資,其股東年平均回報率達到18%。日本由於本國資源缺乏,將一部分外匯儲備轉換成了戰略物質儲備,目前日本是石油儲備最為充足的國家之一。

四、 對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政策建議

外匯儲備管理應該有兩層含義,一是關於合理規模內的外匯儲備管理;二是超過外匯儲備需要以上的外匯資產運用。對於前者,外匯儲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匯率穩定,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對於後者,外匯儲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外匯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外匯資產的增值、保值。相應的,應該採取不同的措施來管理我國的外匯儲備。

1.合理外匯儲備的管理

重視儲備的安全存放保管。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大多是美元、歐元債券和主要西方貨幣表示的金融資產。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動盪,以及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潛在沖突可能波及到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這就需要從戰略上考慮,從安全出發,如何選擇存放保管外匯儲備資產。

根據國內外形勢,確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外匯儲備下限和上限以及外匯儲備的區間。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對外開放程度、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發展目標,制定階段性的儲備調整規劃。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夏斌教授的建議,我國保持7000億多元的外匯儲備是比較合適的。

按照「安全、流動、盈利」的 「三性」原則,從中長期考慮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在外匯儲備較快增長的背景下,除國債之外,高信用等級的政府機構債券、公司債券和國際金融組織債券等,也是我國儲備資產運用的重要方面。考慮到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仍居主導地位,美國金融市場也仍是世界最發達的市場,美國無疑仍是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市場。在資產結構調整時應該基於對主要國際貨幣中長期走勢的戰略研判,資產結構的調整必須是謹慎而漸進的,以防引起國際資產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從而不利於我國的外匯管理。

2.超額外匯儲備資產的管理

可以考慮成立一家專門投資公司作為多餘外匯資產的運作主體,來進行商業化、專業化運作。具體說來,成立由政府控股的「國家投資控股公司」是值得考慮的方案。至於「國家投資控股公司」由央行主導還是財政部主導,我們認為應該是後者。央行是貨幣政策的責任機構,國有金融財產的管理從職能上來說應該歸屬於財政部。同時也可考慮將部分儲備交國際上的私人投資基金代管。事實上,當前不少國家央行都把部分儲備交給一家或幾家基金代管。這些基金由專家把儲備按不同比例進行資產組合,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結構。從多年的情況看,這些基金獲取的收益較高。

增加外匯儲備的多元化。一是考慮增加黃金在外匯資產中的比重,黃金作為天然的貨幣,具有良好的保值作用,並且可以作為最終的國際結算貨幣。我國外匯資產中黃金比例較低,只佔1.5%,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將外匯儲備轉換為黃金存儲。截至2005年1月,黃金占各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分別是:美國為61.1%,義大利為55.8%,法國為55.1%,德國為51.1%,荷蘭為50.5%。此外,中國也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轉為資產儲備。目前我國石油、鐵礦石、錳礦石、鉻鐵礦等進口量大幅增長,利用國外資源的成本在驚人的大幅度上升,我國應將部分外匯儲備轉變為資產儲備,以緩解國際資源價格上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利用外匯儲備進行能力儲備建設。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至關重要的不僅是對資源的佔有和控制能力,而且要有強大的使用和控制資源的能力。能力的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資源約束。能力儲備的主要手段有:

(1)鼓勵「走出去」戰略,扶持和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化時代資源配置的主導權,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對於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真正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鼓勵對海外重要經濟資源開采權的收購。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壯大,我國對海外經濟資源的依賴程度將不斷提高,控制海外資源的開采權,比直接進口資源更加合理。

(3)鼓勵對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出境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入。我國周邊國家蘊涵著豐富的能源儲藏,通過跨境輸油氣管道、鐵路與公路的建設,對於保障資源與能源供給的安全性,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貿易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4)引進和培養海外人才。國家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應該制定中長期海外人才培訓規劃,有計劃地將政府官員、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人才、工程技術人員、專業人士(會計、法律、咨詢、建築等)派往海外進行培訓。同時可以考慮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直接利用海外土人才。

Ⅳ 貨幣期權有什麼特點

貨幣期權是指期權購買者以一定的費用(期權費)獲得在一定的時刻或時期內按交易雙方約定的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某種貨幣的權利的交易。與遠期外匯交易基本相同。

外匯期權交易的特點:

1、不論是履行外匯交易的合約還是放棄履行外匯交易的合約,外匯期權買方支付的期權交易費都不能收回。

2、外匯期權交易的協定匯率都是以美元為報價貨幣。

3、外匯期權交易一般採用設計化合同。

4、外匯期權交易的買賣雙方權利和義務是不對等的,即期權的買方擁有選擇的權利,期權的賣方承擔被選擇的權利,不得拒絕接受。

5、外匯期權交易的買賣雙方的收益和風險是不對稱的,對期權的買方而言,其成本是固定的,而收益是無限的;對期權的賣方而言,其最大收益是期權費,損失是無限的。

Ⅵ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界市場一體化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式,從地區角度看,呈現出以國家間貿易為重向區域組織內部及新相互間貿易為重的新特點。由於同一區域內,各個國家的氣候條件、自然資源、地理環境相仿,生產力水平和經濟實力也差不多,所以其間的貿易完全可以以開放市場的方式進行,相關的貿易和非貿易避壘已顯得沒有必要了,從而出現了幾個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或關稅同盟,成員國之間取消一切關稅和非關稅的貿易障礙,實行區域內商品自由流通,對外執行統一的貿易政策。這樣可以使組織內國家互惠互利,並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處於更有利的地位。這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組織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從產業角度看,呈現出發達國家以技術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為重而發展中國家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的國際分工新格局,這種格局也必將導致世界市場的不平等性,發達國家的相關商品出口給發展中國家後,必將徹底摧殘發展中國家相關產業,所以世界市場一體化可能從短期看會拉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差距(本文最後還有關於這方面的論述)。

另外,國際貿易的進行必然引起外匯的進進出出,這也可能導致外匯風險,從而引發金融危機。例如,一國貿易發生嚴重赤字,而其貿易往來又是外匯出入的主要途徑,那麼其國際收支就會嚴重逆差,其中央銀行便可能調低利率,吸引外資,減小逆差幅度,這樣可能會導致儲蓄戶集體一致取款,導致商業銀行頭寸不足,於是引發金融危機,國家經濟瀕於崩盤。

所以,為了規避國際貿易風險,各國政府均對國際貿易採取政策與措施保護本國利益,降低貿易風險,這其中主要圍繞一個中心「限制進口,鼓勵出口」。主要的政策與措施有加收關稅、進口配額、自願出口限制、進口許可證制度、外匯管制、出口信貸、出口補貼等。 從這個角度看,它也給世界市場一體化形成了阻礙。

但即使各國政府制定和採取了了各種各樣的政策和措施,世界市場一體化所帶來的各種風險仍然不能很好地消除,而且隨著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種貿易爭端不斷出現,歧視性貿易、不公平貿易及政策不透明等國際貿易無統一管理調度的弊端凸現無疑,這樣作為管理和協調國際貿易的國際性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應運而生,WTO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WTO管轄的范圍除了傳統的貨物貿易外,還包括知識產權、投資措施和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領域。WTO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有效性。WTO的建立使國際貿易更加順暢,更加自由化,它也使得國際貿易量大幅增加。所以在世界市場一體化的進程中,WTO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它也必將推動世界市場一體化達到新的高度。

既然世界市場一體化會達到新的高度,那麼就讓我們展望一下世界市場一體化的前景吧。正如前文所述,社會生產力在世界市場一體化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明確,可以預見,世界市場一體化趨勢必將更加明顯,它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也將越來越多。未來的世界市場一體化將顯現以下一些特點:

1、貿易的更加自由化

隨著各國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將逐步消除,電子信息化(電子商務和國際金融系統)的急劇發展,貿易將變得更加自由,貿易的集團化、區域化趨勢更加明顯。甚至可以預言,人類在未來(當然,這個時間還會很長,幾百年到上千年)將會實現貨幣的統一化。

2、以資本流動帶動商品流動的方式將成為世界市場一體化的新特點

跨國公司的發展加強了資本的國際流動,促進了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帶動了國家間貿易的發展,同時也使中間性貿易得到擴大和發展。所以,跨國公司將成為國際貿易主力軍,也必將在世界市場一體化進程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3、世界市場一體化最終將消除國家間的貧富差距,並最終實現人類世界的共同繁榮

許多專家和學者認為,世界市場一體化將使國家間原有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但我認為,以長遠的眼光和角度看,世界市場一體化必將使世界共同繁榮。這就如同中國的股市,短期的跌落只是供求關系和投機色彩的暫時反映,從長線看,中國股市必將走好。同樣,以幾十年的角度看,也許世界市場一體化會暫時使國家間的貧富差距拉大,但是,以人類漫長的歷史來看,區區幾十年只能算是短線,只會是暫時反映,而以上百上千年的角度看,貧富差距的拉大隻會是暫時的,世界市場一體化終將消除國家間的貧富差距,並實現人類世界的最終共同繁榮。 這也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列主義的。

總之,世界市場一體化盡管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也存在諸多矛盾,但它方興未艾,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由社會生產力決定,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也必將推動人類走向共同的終級繁榮!

Ⅶ 誰能告訴我影響外匯匯率的因素都有哪些 我想做做外匯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一國外匯供求的變動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既有經濟的,也有非經濟的,而各個因素之間又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甚至相互抵消的關系,因此匯率變動的原因極其錯綜復雜,下面我們將作具體分析.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經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例如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通貨膨脹率的差異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
(1)商品勞務貿易機制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出口商品勞務的國內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勞務的國際價格,從而削弱了該國商品,勞務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影響出口和外匯收入.相反,在進口方面,假設匯率不發生變化,通貨膨脹會使進口商品的利潤增加,刺激進口和外匯支出的增加,從而不利於該國經常項目狀況.
(2)國際資本流動渠道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必然使該國實際利息率(即名義利息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降低,這樣,用該國貨幣所表示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實際收益下降,導致各國投資者把資本移向國外,不利於該國的資本項目狀況.
(3)心理預期渠道
一國持續發生通貨膨脹,會影響市場上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心理,繼而有可能產生外匯市場參加者有匯惜售,待價而沽,無匯搶購的現象,進而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據估計,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往往需要經歷半年以上的時間才顯現出來,然而其延續時間卻較長,一般在幾年以上.
3.經濟增長率的差異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涔袷杖朐黽右步峽?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里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況,近年來尤其是2003年中國一直面臨著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
4.利率差異
利率高低,會影響一國金融資產的吸引力.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當然這里也要考慮一國利率與別國利率的相對差異,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趨於下跌.另外,利率的變化對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匯率預期變動的因素,只有當外國利率加匯率的預期變動率之和大於本國利率時,把資金移往外國才會有利可圖,這便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十分著名的國際資金套買活動的"利率平價理論"(詳見第六章).
最後,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不過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僅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堅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旦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例如,20世紀80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以後,為了緩和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結果使美元在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持續上揚,但是1985年,伴隨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美元高估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從而引發了1985年秋天美元開始大幅度貶值的風潮.
5.財政收支狀況
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常常也被作為該國貨幣匯率預測的主要指標,當一國出現財政赤字,其貨幣匯率是升還是降主要取決於該國政府所選擇的彌補財政赤字的措施.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採取4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4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後兩種,尤其是最後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於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
6.外匯儲備的高低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柯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200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預期因素
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後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後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後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由於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形成大體上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的狀況,政府經濟改革,國際政治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等很復雜的因素.因此,預期心理不但對匯率的變動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帶有捉摸不定,十分易變的特點.

(三)信息因素
現代外匯市場由於通訊設施高度發達,各國金融市場的緊密聯接和交易技術的日益完善,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機會,都會立刻引起資金大規模的國際移動,因而會迅速使這種盈利機會歸於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先獲得有關能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心理的"新聞"或信息,誰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場參加者尚未了解實情之前立即做出反應從而獲得盈利.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預期心理對匯率具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外匯市場對政府所公布的"新聞"的反應,也不僅取決於這些"新聞"本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在預料之中,或者是"好於"還是"壞於"所預料的情況.總之,信息因素在外匯市場日趨發達的情況下,對匯率變動已具有相當微妙而強烈的影響.
(四)政府幹預因素
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①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④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1.2萬億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幹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
按在干預匯市時是否同時採取?
希望採納

Ⅷ 外匯風險的主要原因 外匯風險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該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2、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3、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該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4、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5、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珠,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8)的解體使得外匯風險增加擴展閱讀:

匯率變化

當某些突發事件發生時,匯率可能短時間內快速波動。銀行不一定能保證能按照您發給銀行的市價指令和委託指令成交或者在您指定的價位成交。無法確保成交或無法確保在您指定的價位上成交有可能帶給您利潤,不過多數情況下會給您帶來損失,這就是所謂的「成交風險」。

一般來說,只有通過互聯網的外匯實盤交易方式才能從硬體條件上使您具備一定應對快速市場行情的能力。同樣,當國際市場匯率波動劇烈時,買賣價差會加大,您所開戶的銀行為了防範自己所面臨的風險也將適當調整它提供給客戶的買賣價差,這時您的交易成本要比平時高很多。

Ⅸ 匯率風險的主要表現

1973年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崩潰,特別是1976年牙買加協議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合法性以來,控制在一定波動范圍的固定匯率制隨之解體。世界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時刻都處在劇烈的上下起浮變動之中,至使國際間債權債務的決算由於匯率的變動而事先難以掌握,從而產生了匯率風險。我國也處在一個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際貨幣體系之中,匯率風險仍然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企業的經濟收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我國對外資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由於國際分工的存在,國與國之間貿易和金融往來便成為必然,並且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從事國際貿易者和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稱之為匯率風險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大約70%的國家用美元來計價。但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國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

Ⅹ 外匯風險高嗎種類有哪些

根據外匯風險的作用對象和表現形式,目前學術界一般把外匯風險分為三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
1.交易風險(transaction risk)
交易風險也稱交易結算風險,是指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種流量風險。
交易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交易中,從合同的簽訂到貨款結算的這一期間,外匯匯率變化所產生的風險。
(2)在以外幣計價的國際信貸中,債權債務未清償之前存在的風險。
(3)外匯銀行在外匯買賣中持有外匯頭寸的多頭或空頭,也會因匯率變動而遭受風險。
2.折算風險(translation risk)
折算風險又稱會計風險(accounting risk),是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進行會計處理的過程中,因匯率變動而引起海外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而產生的風險。它是一種存量風險。
同一般的企業相比,跨國公司的海外分公司或子公司所面臨的折算風險更為復雜。一方面,當它們以東道國的貨幣入賬和編制會計報表時,需要將所使用的外幣轉換成東道國的貨幣,面臨折算風險;另一方面,當它們向總公司或母公司上報會計報表時,又要將東道國的貨幣折算成總公司或母公司所在國的貨幣,同樣面臨折算風險。
折算風險主要有三類表現方式:存量折算風險、固定資產折算風險和長期債務折算風險。風險的大小與折算方式也有一定的關系,歷史上西方各國曾先後出現過四種折算方法。
(1)流動/非流動折演算法。該方法將跨國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的資產負債劃分為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負債。根據該方法,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按編表時的現行匯率折算,面臨折算風險;非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負債則按原始匯率折算,無折算風險。
(2)貨幣/非貨幣折演算法。該方法將海外分支機構的資產負債劃分為貨幣性資產負債和非貨幣性資產負債。其中,所有金融資產和負債均為貨幣性資產負債,按現行匯率來折算,面臨折算風險,只有真實資產屬於非貨幣資產負債,按照原始匯率來折算,沒有折算風險。
(3)時態法。該方法為貨幣/非貨幣折演算法的變形,只是對真實資產作了更真實的處理:如果真實資產以現行市場價格表示,則按現行匯率計算,面臨折算風險;如果真實資產按原始成本表示,則按原始匯率折算,沒有折算風險。當全部真實資產均按原始成本表示時,時態法與貨幣/非貨幣法完全一致。
(4)現行匯率法。該方法將跨國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的全部資產和全部負債均按現行匯率來折算,這樣一來,海外分支機構的所有資產負債項目,都將面臨折算風險。目前,該方法已成為美國公認的會計習慣做法,並逐漸為西方其他各國所採納。
3.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economic risk)又稱經營風險(operatingrisk),是指意料之外的匯率波動引起公司或企業未來一定期間的收益或現金流量變化的一種潛在風險。在這里,收益是指稅後利潤,現金流量(cash flow)指收益加上折舊。經濟風險可包括真實資產風險、金融資產風險和營業收入風險三方面,其大小主要取決於匯率變動對生產成本、銷售價格以及產銷數量的影響程度。例如,一國貨幣貶值可能是的出口貨物的外幣價格下降從而刺激出口,也可能使得使用的進口原材料的本幣成本提高而減少供給,此外,匯率變動對價格和數量的影響可能無法馬上體現,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企業收益變化幅度的大小。
與交易風險不同,經濟風險側重於企業的全局,從企業的整體預測將來一定時間內發生的現金流量變化。因此,經濟風險來源不是會計程序,而是經濟分析。經濟風險的避免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預測能力的高低。預測的准確程度直接影響企業在生產、銷售和融資等方面的戰略決策。此外,折算風險和交易風險的影響是一次性的,而經濟風險的影響是長期的,它不僅影響企業在國內的經濟行為與效益,而且直接影響企業在海外的經營效果和投資收益。因此,經濟風險一般被認為是三種外匯風險中最重要的。但是由於經濟風險跨度較長,對其測量存在著很大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要准確計量企業的經濟風險存在很大的難度,所以企業的經營者通常更重視對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的管理。
雖然交易風險、折算風險與經濟風險都是由於未預期的匯率變動引起的企業或個人外匯資產或負債在價值上的變動,但它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1)從損益結果的計量上看,交易風險可以從會計程序中體現,使用一個明確的具體數字表示,可以從單筆獨立的交易、也可以從子公司或母公司經營的角度來測量其損益結果,具有客觀性和靜態性的特點。而經濟風險的測量需要經濟分析,從企業整體經濟上預測、規劃和分析,設計企業財務、生產、價格、市場等各方面,因而帶有一定的動態性和主觀性。
(2)從測量時間來看,交易風險與折算風險的損益結果,只突出了企業過去已經發生交易在某一時間點的外匯風險的受險程度;而經濟風險則要測量將來某一時間段出現的外匯風險。不同的時間段的匯率波動,對各期的現金流量、經濟風險受險程度以及企業資產價值的變動將產生不同的影響。
[編輯]外匯風險的構成要素
企業在國際經濟活動中,一方面經常要使用外幣進行收付,因而會發生外幣與本幣(或兩種外幣)之間的實際兌換。由於從交易的達成到賬款的實際收付以及借貸本息的最後償付均有一段期限,兌換時如果匯率在這一期限內發生不利於企業的變化,則企業將單位外幣兌換成本幣(或兩種外幣間兌換)的收入就會減少,或以本幣兌換單位外幣的成本就會增加,於是產生了交易風險和經濟風險;另一方面由於本幣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的共同指標,因此即使企業的外幣收付不與本幣或另一外幣發生實際兌換,也需要在賬面上將外幣折算成本幣,以考核企業的經營成果,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匯率發生波動,單位外幣折算成本幣的賬面余額也會發生變化,於是產生了折算風險。
由此可見,外匯風險包含三個要素:本幣、外幣和時間。只要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以外幣計價結算,且存在時間間隔,就會產生外匯風險。一般來說,未清償的外幣債權債務余額越大,間隔時間越長,外匯風險就越大。在浮動匯率制下,由於匯率的波動更頻繁及劇烈,又沒有波動幅度的限制,因此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比在固定匯率下更經常、更明顯、更難以預測。由於外匯風險由本外幣和時間構成,且缺一不可,因此防範外匯風險的基本思路有二:一是防範由外幣因素引起的風險,其方法或不以外幣計價結算,徹底清除外匯風險;或使用同一外幣表示的流量相反的資金數額相等;或通過選擇計價結算的外幣種類,以消除或減少外匯風險。二是防範時間因素引起的外匯風險,其方法或把將來外幣與另一貨幣之間的兌換提前到現在進行,徹底清除外匯風險;或根據對匯率走勢的預測,適當調整將來外幣首付的時間,以減少外匯風險。
[編輯]外匯風險的特徵
外匯風險具有或然性、不確定性和相對性三大特性。外匯風險的或然性是指外匯風險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不具有必然性;外匯風險的不確定性是指外匯風險給持有外匯或有外匯需求的經濟實體帶來的可能是損失也可能是盈利,它取決於在匯率變動時經濟實體是債權地位還是債務地位;外匯風險的相對性是指外匯風險給一方帶來的是損失,給另一方帶來的必然是盈利。
[編輯]匯率風險及其主要表現
1973年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崩潰,特別是1976年牙買加協議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合法性以來,控制在一定波動范圍的固定匯率制隨之解體。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時刻都處在劇烈的上下起浮變動之中,至使國際間債權債務的決算由於匯率的變動而事先難以掌握,從而產生了匯率風險。我國也處在一個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際貨幣體系之中,匯率風險仍然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企業的經濟收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我國對外資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由於國際分工的存在,國與國之間貿易和金融往來便成為必然,並且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從事國際貿易者和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稱之為匯率風險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目前大約70%的國家用美元來計價。但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國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
[編輯]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人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第二,利率。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第三,通貨膨脹。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竟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第四,政治局勢。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

閱讀全文

與的解體使得外匯風險增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金融中心有什麼公司 瀏覽:978
民企金融服務 瀏覽:412
銀行託管理財平台有哪些 瀏覽:463
助學貸款續貸申請網站 瀏覽:747
保本銀行理財收益 瀏覽:637
中興大廈平安綜合金融公司 瀏覽:518
石油存儲股票 瀏覽:338
2019年第一季度股東人數減少 瀏覽:381
成都瑞士銀行高收益理財 瀏覽:520
個人上海黃金交易所 瀏覽:663
第一創業期貨客服電話 瀏覽:726
中銀理財樂享天天的投資范圍 瀏覽:732
船舶運力指標 瀏覽:473
理財產品的利息和分紅是兩個么 瀏覽:392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贖回時間是幾點到幾點 瀏覽:54
聯通基金理財 瀏覽:299
八年級物理下冊杠桿視頻講解 瀏覽:255
哪個劵商傭金比較低 瀏覽:408
深圳市前海達飛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69
格林大華期貨有限公司首頁 瀏覽: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