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匯儲備對應外匯占款,請問是增加多少外匯儲備,央行就要增發多少人民幣嗎謝謝~
外匯儲備的絕大部分是央行通過在外匯市場買入外匯產生的,央行同時向市場投放對應金額的人民幣,稱為外匯占款。
當然,外匯儲備在境外的投資收益部分也可以形成增量外匯儲備,這部分就不對應人民幣外匯占款。但這部分收入在外匯儲備的增量中相對較少。因此,可以近似地認為增加多少外匯儲備,就對應多少外匯占款,央行就投放多少人民幣基礎貨幣。
不過就流動性而言,央行吸收外匯儲備釋放人民幣基礎貨幣,事實上僅是將市場上外幣流動性轉化為人民幣流動性而已,貨幣投放導致的通脹主要原因還是中國追求增加出口和大量吸引外資導致大量資金流入引發的。
② 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儲備什麼關系
我國大量的外匯儲備來源於兩個途徑:貿易項下以及資本項下。當存在大量貿易順差和資本凈流入時,就產生了外匯儲備。
匯率決定: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決定的。流行的匯率理論如:利率平價理論和購買力平價理論。
關系:
1)一國產生大量的外匯儲備,意味著大量外匯流入中央銀行,同時中央銀行按照及時匯率發出相應的本國貨幣。在市場上,就會產生大量的本幣需求(因為參與者預期未來他們需要本幣進行結算),
從而導致本幣升值的壓力。
2)另外,大量外匯儲備意味著大量的本幣發行流入市場,那麼市場上的流動性可能過剩(這也是我國現在存在的問題)。回收流動性的主要途徑就是提高利率,而提高利率最終會導致本幣升值。因為如果國內的利率上升並超過境外外幣利率,資本逐利的特性會導致境外外匯的流入以獲取高利息。這樣市場上對本幣的需求導致本幣升值的壓力。
另外一種解釋:
外匯儲備變多了,相當於本幣購買力增強,而且本幣需求增加,這樣根據本幣外幣的供給需求曲線,可以得到本幣升值的趨勢。從貨幣政策來說,外匯儲備變多,代表央行用大量本幣購買了外國資產。從而使得市場上流動性過剩,這樣提高了利率,不過對外可能是升值的,但是實際上可能對內是貶值的,因為大量本幣供給,推高了物價指數。實際物價的上抵消了貨幣的供給。
③ 為什麼我國每增加1美元的外匯儲備,國內就要相對應的發行6元多的人民幣呢望大家能幫助解答一下!謝謝!
一個經濟體的經濟運行要想健康,貨幣發行量和物資供應量應該相對應,有多少的物資,就發行多少的貨幣,否則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貨幣多物資少,就會發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如果物資多貨幣少,就會發生通貨緊縮,流動不足。 假如最初的時候,我國的貨幣和物資是平衡的,市場上有10萬億人民幣,也有10萬億物資,物資和貨幣一一對應,所以每一元錢能買一斤大米。 假設現在有一個美國商人,手持4000億美元,來找中國央行,要求兌換成了人民幣在國內投資。中國央行就新印刷了32000億人民幣,交給美國商人。 有人說了,為什麼不能拿原有的人民給外商,為什麼要新印刷人民幣才能在理論上達到貨幣和物資的平衡呢? 這是因為,外商拿來的這4000億美元在中國並非貨幣,而是相當於商品,相當於外商把價值4000億美元的商品拿到了中國,放在了中國市場上,為了和這價值4000億美元的商品相對應,央行就必須按照匯率發行相應數量的人民幣,才能在理論上達到貨幣和物資的平衡。 這個平衡的等式是: 1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4000億美金 有人說,為什麼不是「1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呢?因為中國央行可以用4000億美金,去國際市場上購回小麥、黃金,從而使等式平衡到: 13.2萬億人民幣 vs 13.2萬億物資。 這就是「增加一美元的外匯儲備,央行就要在國內發行相應數額的人民幣」的理論基礎。
④ 我國外匯儲備的多少與人民幣升值有什麼關系
外匯儲備和匯率:
從外匯的含義中可以看出,外匯儲備和匯率關系時非常緊密。外匯儲備變多了,相當於本幣購買力增強,而且本幣需求增加,這樣根據本幣外幣的供給需求曲線,可以得到本幣升值的趨勢。從貨幣政策來說,外匯儲備變多,代表央行用大量本幣購買了外國資產。
從而使得市場上流動性過剩,這樣提高了利率,不過對外可能是升值的,但是實際上可能對內是貶值的,因為大量本幣供給,推高了物價指數。實際物價的上抵消了貨幣的供給。
一國選擇儲備貨幣總是要以儲備貨幣的外匯匯率長期較為穩定為前提。如果某種儲備貨幣其發行國國際收支長期惡化,貨幣不斷貶值,匯率不斷下跌,該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就會不斷削弱, 甚至會失去其儲備貨幣的地位。
(4)外匯儲備對應人民幣擴展閱讀:
主要組成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
1、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2、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3、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⑤ 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儲備什麼關系
要知道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的關系,得先知道外匯儲備是怎麼形成的。中國的GDP中,出口佔了很大一部分,是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其他兩駕是消費和投資),企業對外出口,換來了美元,但手裡的美元不能買原料不能買機器,也不能直接投資,只好拿去銀行換成人民幣。銀行從企業集中了大量美元外匯,也不能用來放貸賺錢,就拿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賣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眾多金融機構交易外匯的市場,其中一個超級會員就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的中央銀行,在外匯中心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給銀行,這個美元價格,就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央行在外匯交易中心買入的大量美元,形成外匯儲備。而外匯交易中心的價格,也就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美國實行寬松貨幣政策,貨幣貶值;比如中國經濟強勁,大量美元進來投資。影響無非兩個方面,人民幣匯率上升和下跌,對應美元的下跌和上升。當人民幣匯率上升,也就是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時,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顯得更貴了(用美元標價),外國人需要付出更多的美元才能購買,買中國商品的人會減少,因此出口也減少,相應的企業能換來的美元會減少,央行可以潛在購買的外匯也就少了,外匯儲備會下降。當人民幣匯率下跌,也就是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時,一切正好相反。中國的出口商品更加便宜,外匯市場上的美元會增多,外匯儲備也隨之增加。
⑥ 外匯儲備與人民幣的關系怎樣
首先你要明白 外匯儲備 不是 凈資產。
你去銀行存100美元,或者外國人來存100美元,都使外專匯儲備增加100;
但是屬這個儲備可能是欠別人的,要還的。
中國自90年代以來,一直是進來1美元就增發相應多的人民幣。
所以外匯儲備多,人民幣就多,所以貶值。
如果大家一起把人民幣換回外匯,比如前面例子 外國人要離開中國就會換走。
那麼人民幣就會急速貶值,因為需要外匯的人多,大家都不要人民幣。
這不是沒發生過的事情,所謂的97金融風暴,印尼 韓國 都是本國幣急速貶值,
然後引起其他嚴重後果。
⑦ 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有什麼關系
外幣在中國是不能流通的,所以只能兌換成人民幣。外幣的進入就意味著銀行需要為對應的外幣印發等值的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就增加了。假設今年1月外匯儲備增加400億,就意味著,中國人民幣增加了2100億,這就意味著流動性增加了2100億。這就是這就是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的關系。
(7)外匯儲備對應人民幣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儲備
⑧ 關於人民幣的發行量的問題以及外匯儲備所對應·的人民幣的問題
2014年人民幣發行量120萬億 4年後(2018年)或超200萬億
按央行公布的數據,現在M2為120萬億元。
而且每年M2按14%增長,
那麼4見後M2 = 120 萬億元 * (1.14)的4次方= 202萬億元。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狹義貨幣(M1)=(M0)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
200萬億是什麼概念呢? 我們假設中國人口是13億,那就是每人的現金加存款=15萬3千8百元。
注意了,這些不包括房子汽車家電等等資產哦, 也不包括債券股票等等。
人民幣發行量越多,錢越貶值,物價將會越來越高。
簡單說:如果4年(2018年)後你沒有15萬現金或者存款,實際上你賺錢速度就落後於人民幣的貶值速度
即使你有15萬現金或存款,也僅僅是與人民幣貶值速度持平。
當然,有錢人賺錢速度一般會超過人民幣的貶值速度的,因為本金多。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⑨ 外匯儲備可以隨時兌換成人民幣嗎人民幣可以隨時兌換外幣嗎
命題錯誤,外匯儲備是對於國家而言的,外幣存款才是對於個人而言的。外匯儲備≠外幣。對於國家,沒有必要也不能夠隨便把外匯儲備兌換成人民幣,因為這外匯儲備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凈資產,不是能拿來花的,國家需要人民幣可以自己印的,也沒必要兌換。只有對於個人,外幣和人民幣是可以隨時兌換的。
具體的解釋:
外匯儲備,實際上應該叫做國際儲備,就是一個國家實在的對外償付能力。主要來源有兩個大頭:貿易順差、國外投資,兩個小頭,自己生產出來的貴金屬和前三個東西實行金融運作的得利。
先說順差,我一個企業,生產了800萬元人民幣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人沒有人民幣,就給了你100萬美元。可是你不想要美元,因為中國國內美元沒法流通,那麼你就必須到發行人民幣的中國外匯管理機構,把這800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你把100萬美元給了銀行,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量就多了100萬美元,同時,銀行給了你800萬人民幣,那麼國內的流通貨幣總量就多了800萬人民幣。
再說投資,國外看好你的經濟發展,給你投資。他沒有人民幣,只能給你美元,給了你100萬美元,美元你沒法花,還要到外匯管理機構去,給他100萬美元,拿回800萬人民幣。這800萬人民幣也是新增的貨幣總量,國家外匯儲備總量增加100萬美元的同時,國內貨幣總量也同時增加了800萬人民幣。
那麼外匯儲備是干什麼用的呢?我就舉一個例子:我要買100萬美元的外國產品,但是我沒有美元,因為國內流通的是人民幣,我就拿出800萬人民幣給銀行,它收回這800萬人民幣,給我100萬美元,我就可以到國外去買100萬美元的貨物進口了。此時,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額減少了100萬美元,同時,國內的貨幣總量也減少800萬人民幣。
總結就是:外匯儲備總量的增長和國內貨幣總量的增長是同步的,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外匯儲備,國內貨幣總量就要增加相應的數量。
貨幣總量的增加,必須有相等的商品總量的增加作基礎,否則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進口順差帶來的國內貨幣總量的增加,其產品出口到了國外,此時它的表現形式就成了趴在外匯管理局賬面上的外匯儲備了,它也是一種商品,特殊的商品,隨時可以換回國外生產的產品的特殊商品,它的總量等於國內上述領域增發的貨幣的總量。有了它,增發的貨幣就可以買到商品,也就是先換成外匯儲備,然後買到國外的商品——那也是商品!沒有它,增發的貨幣就買不到相應的商品,因為國內的商品總量沒有增加,後果是什麼呢?通貨膨脹。
我們國家的國際儲備總額超過了2萬億美元,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國,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國家發行的貨幣中,至少有15萬億人民幣的信用保障,來自這堆外匯,如果沒有它們,這15萬億人民幣,就是廢紙了,摺合全國每人11400塊廢紙。
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國家的資產,但不是凈資產,不是能拿來花的。這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國內已經表現成了15萬億人民幣的新增貨幣,而國內的改善基礎建設,增加人民福利,大力興辦教育等等的錢,只能從這15萬億內幣里出,這15萬億人民幣之所以能存在,就是那2萬億美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已經花過的錢,不能再花第二次了。
如果想用在國內,可以這么理解:外匯管理局把自己的儲備外匯,比如說1萬億美元,賣給自己,因為只能賣給自己,別人那裡買不到人民幣。得到7.5萬億人民幣,投入到國內經濟建設中去,具體就是增發了7.5萬億人民幣,用於投資。而此時,外匯儲備是左手進右手出,既沒有變多,又沒有變少,還是10萬億美元。國內貨幣總量憑空增加了7.5萬億人民幣,而沒有對應的商品出現。呵呵,7.5萬億啊,這個通貨膨脹的比例,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說,想死有很多種方法,這么有創意的死法,簡直華麗到呆了(去年我國多發行了6萬億的人民幣,今年國內各種生活物品的漲價壓力就很大,通脹明顯)。
總之,一個國家有點紙成金的能力(印鈔),但是卻並沒有無限使用這種能力的權力,不按市場流通需要來盲目印鈔,就會出現貨幣貶值(如民國後期的法幣)。
在美國,他的外匯儲備就是以黃金儲備為主的,因為它不能儲備美元,這是它的內幣,而也不能過多儲備比自己貨幣弱勢的外幣——那就剩下黃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