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互換交易案例中介

外匯互換交易案例中介

發布時間:2022-05-29 20:39:16

⑴ 貨幣互換機制的實例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所羅門兄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從世界銀行換得優惠利率的美元 。
為什麼中國沒有加入貨幣互換機制:
融危機以來,中國央行先後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
4月6日,美聯儲也與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宣布了總額近3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與人民幣各自進行的貨幣互換,兩者被賦予的「使命」截然不同。美聯儲寄望通過貨幣互換,維持美元的價值穩定和地位,而中國央行與多個經濟體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則是為人民幣參與國際貿易結算創造條件,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地位,繼而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奠定基礎。
2870億美元五大央行新貨幣互換
根據美聯儲的聲明,此次互換協議涉及總金額約為2870億美元,美聯儲可通過支出美元購買其他央行的貨幣儲備。具體來講,美聯儲將可從英國央行購買300億英鎊(約合450億美元)的儲備,從歐洲央行購買800億歐元(約合1080億美元)的儲備,從日本央行購買10萬億日元(約合990億美元)的儲備,從瑞士央行購買400億瑞士法郎(約合350億美元)的儲備。
五大央行當天發布的聯合聲明指出,如果需求增加,將通過這一新貨幣互換協議,向美聯儲提供相應的歐元、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聲明還強調,西方央行將繼續合作採取必要步驟促使全球金融市場穩定。
當天,《華爾街日報》撰文認為,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之所以希望設置這樣的貨幣互換額度,存在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某些假日美國市場處於休市狀態時,其他國家市場還在運作,這種情況下,在海外市場操作的美國機構可能會面臨暫時的資金需求。
另一個原因是讓已有的安排更具互惠性。過去幾個月來,根據之前已宣布的互換計劃,美聯儲向其他央行出借了數千億美元,這些資金隨後被提供給需要美元的外國金融機構。而這次的新安排是正式允許在需要的時候實現資金反向流動。
此外,這輪金融危機期間,外國金融機構對美元資金需求很大,這迫使其他國家央行轉向美聯儲,希望後者能對外出借美元。但美國金融機構並不存在嚴重需要外幣的情況,沒有必要向美聯儲求助獲得外幣貸款。
美元貶值風險較大貨幣互換為財富保值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為挽救實體經濟大舉發債。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8年美國國債凈增發額達1.47萬億美元,2009年美國增發國債規模勢必會更加龐大。高額財政赤字和美國貨幣當局本身已無限膨脹的資產負債表,使得美元未來走勢不容樂觀(圖5)。中長期看,美元貶值風險較大,而美元貶值的直接後果便是持有美國國債的國家財富縮水,因此繼續持增美國國債或意味著未來出現更大損失。在此次參與貨幣互換協議的西方央行中,包括持有美國國債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日本和英國央行(圖3)。基於此,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協議有規避匯率風險,財富保值的考慮。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同樣表示,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與人民幣不一樣,美元長期有貶值風險,貨幣互換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規避匯率風險(圖4),這是貨幣互換的一個目的,另外,通過西方五大央行的貨幣互換形成一個利益相關的整體,對抵禦經濟危機的沖擊,快速恢復經濟有積極作用。西方國家的經濟對美國有較大依賴,力挺美元對大家都好。
強勢美元受挑戰貨幣互換維護美元地位
「西方五大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有積極維護美元地位的意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如是說。
美元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全球性金融危機重新點燃了市場對創立新的儲備貨幣的興趣。從4月2日20國峰會落幕那天起,美元強勢的地位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20國集團增發2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SDR)的規定以及預備於今年9月在紐約討論建立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問題,毫無疑問,在短期內對美元的走勢將不利。
丁志傑認為,美國與西方四大央行簽署貨幣互換是出於各自利益考慮,西方經歷經濟危機後正在衰退,這個時候需要合作而不是各自為戰,貨幣互換就是合作的最佳體現。新興市場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在積極呼籲改革國際貨幣體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應對來自中國等國的挑戰首先要在西方確立美元的優勢地位,因為從當前看,無論歐元還是日元都無法取得美元的地位,與其內部競爭分散美元的優勢不如一致行動做強美元,其次,通過西方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輻射美元影響,美元的地位鞏固了,西方各國的經濟利益也鞏固了。尤其是英國和日本,他們與美國息息相關。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同樣認為,金融危機後美元預期貶值,美元地位受到其他貨幣挑戰,G20前,中國、俄羅斯等國倡導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更是對美元地位的挑戰。此次五方貨幣互換,是在一大利益集團內維護美元的地位,同時憑借西方五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重要作用,鞏固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同是貨幣互換人民幣與美元使命不同
作為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的美元從流動性過剩到緊缺,出現了借貸困難和匯率風險,因此區域內自然產生了本幣互換貿易結算的需求。
此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央行已與中國香港、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圖6)。此外中國央行正積極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央行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磋商。
「同為貨幣互換,但兩者被賦予的使命截然不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如是說。
在呂隨啟看來,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是一種創新形式,其運作機制是,央行通過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於支付從對方進口的商品,藉以減輕因美元流動性缺乏帶來的貿易融資萎縮,也推動了人民幣在區域范圍內的流通程度。
此外,中國央行對於交易夥伴亦有自身考慮,從實際情況看,主要是選擇周邊經濟體,特別是經貿往來密切的經濟體,比如選擇馬來西亞、韓國、白俄羅斯等等。就是因為中國是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同時也顯現出人民幣開始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潛力。長期來看,周邊地區以及本地區外國家開始以人民幣進行貿易定價,也將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及國際地位(圖1)。
「具體來說,中國貨幣互換協議順序為『先周邊,後拉美』。」丁志傑表示,與阿根廷的互換,人民幣在貿易中充當支付結算的角色;白俄羅斯則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與韓國的互換,主要作用是方便韓國在華企業進行融資;與香港互換,是由於香港是人民幣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備在香港發債,貨幣互換主要是為滿足資金供給;與馬來西亞和印尼互換,是用於雙方的商業貿易結算。
美聯儲與數家央行重啟臨時貨幣互換機制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日啟動與歐洲中央銀行、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等四家央行的臨時貨幣互換機制,以幫助緩解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元流動性壓力。
美聯儲當天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機制旨在改善美元融資市場的流動性情況,防止緊張局勢蔓延到其他市場和金融中心。」美聯儲說,中央銀行將繼續密切合作,共同應對融資市場的壓力。
美聯儲說,這些貨幣互換協議期限為2011年11月,有關細節將盡快發布。
此外,日本中央銀行也旋即宣布,向市場注入216億美元資金,以應對希臘債務危機對日本金融系統的影響。
在2007-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期間,美聯儲曾與這些中央銀行採取了同樣的美元流動性互換機制。
因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情況惡化,近日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市場對美元的需求顯著增加。

⑵ 外匯互換交易的發展趨勢

以近期互換市場的發展看,互換交易的運行有這樣幾個特點和發展趨勢。
1.互換市場參加者的構成由直接用戶(End-user)向金融中介(Intermediaries)轉移。互換市場主要由兩部分參加者構成。一部分是直接用戶,另一部分是金融中介。兩者運用互換市場的目的不同。直接用戶運用互換市場的主要目的是:
●獲得低成本的籌資;
●獲得高收益的資產;
●對利率、匯率風險進行保值;
●進行短期資產負債管理;
●進行投機。
直接用戶包括銀行、公司、金融和保險機構、國際組織代理機構和政府部門等。金融中介或銀行間運用互換市場主要是為了獲得手續費收入,或從交易機會中獲利。它包括美國、日本、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一些銀行和證券公司。對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來說,互換交易是一種具有吸引力的脫離資產負債表的收入來源。從互換市場實際構成中可以看到,直接用戶參與交易的金額要大於金融中介參加交易的金額。1988年底,利率互換總的未償名義本金額10.102億美元中,直接用戶互換金額是6.689億美元,國際互換商協會成員銀行間的互換金額是3.413億美元。進入90年代,隨著公司收購兼並浪潮的減退,運用互換市場的杠桿性交易以及與兼並有關的互換交易不斷減少,直接用戶對互換的需求增長幅度減少。相比之下,金融中介對互換的運用增加較多。1990年底時,在總的利率互換未償名義本金額中,直接用戶和金融中介所佔比重分別為61%和39%。到1991年上半年,銀行間新安排互換額已達3.354億美元,佔新安排的總利率互換名義本金額的44%。
2.互換交易者對夥伴風險(Counterparty-risk)方面的考慮更加敏感。互換市場有雙重特徵。一方面,互換市場具有批發市場特徵。交易雙方遵循預先確定的規則,由屏幕進行交易,大約有1/3的利率互換和1/4的通貨互換都進行著較為標准化的交易;另一方面,互換交易由場外交易方式進行,具有零售市場或隨意性特徵,每筆交易需要分別安排。這雖然對交易雙方來說更具有靈活性,但往往因這種個別安排或直接用戶的套頭動機使互換市場有較大的不透明性,加之各國當局對這種場外交易的法律規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市場潛在的風險很高。1991年1月,英國上議院通過一項法令,規定政府當局,包括地方當局官員參與互換交易以及與之有關的交易是非法的。這項法令使許多參與互換交易的銀行蒙受損失。
90年代以來,由於西方銀行業陷入普通的危機,銀行破產案以及信用等級下降情況甚多,這給互換交易參加者帶來潛在的夥伴風險。市場對夥伴風險增大的反應是,新安排的利率互換期限普退縮短,較長期的互換要有那些具有更高信用級別的機構來安排。為減低互換交易中的信用風險和支付風險,國際互換商協會也在「利率和通貨互換協議」修訂本中,對會員在交易存在期內的信用風險加以控制。標准協議運用一系列條款,如陳述、約定事項、違約事項和終止事項、非法事件、信譽改變事件和銀行資本改變等,規定交易雙方有關信用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同時,為減少交易對手支付方面的風險,標准協議在「總協議」中規定軋差支付的支付方式,即交易雙方在交易支付日將所有同種貨幣的互換交易收入與支出相互軋抵,由支付金額較大的一方支付軋抵後的差額。「利率和通貨互換協議」是互換交易中具有一定約束力的法律文件,運用這一協議的市場參與者,通過上述風險管理條款能減低互換交易中財務及信用風險。但從市場總體看,由於場外交易工具本身都缺乏統一的協議會計制度和財務公開系統,即使交易者們更為關注對手的財務狀況,謹慎行事,也難以有效地避免交易過程中由夥伴風險帶來的損失。
3.在利率和通貨互換的貨幣構成中,美元標值的和有美元一方參加的互換占總互換額的比重明顯降低。1988年底,以美元計值的利率互換額為7282億美元,占同年總利率互換末償本金額的72%,其他通貨計值的利率互換僅占總利率互換的28%。1989年,美元計值的利率互換額占總利率互換的66%,而包括日元、英鎊和馬克等在內的其他通貨標值的利率互換額已佔總利率互換額的34%。到1990年底,美元標值的利率互換只佔總利率互換的55%,其他貨幣計值的利率互換額比重已達45%。這其中,以瑞士法郎、英鎊和加拿大元標值的利率互換增長最快。
1991年底,美元標值和其他非美元通貨標值的利率互換額占總未償利率互換頻的比重已分別達49%和51%,美元標值的利率互換占絕對優勢的地位已發生了逆轉,這其中,德國馬克、法國法郎和義大利里拉標值的利率互換增加員為明顯。在通貨互換的貨幣構成中也反映了同樣的特點。有美元一方參加的通貨互換雖然仍是通貨互換的主要業務,但在非美元通貨間安排的互換額增長較快。互換市場中美元作用的降低與市場結構變化有關。近年來,互換業務的直接用戶逐步由美國市場向歐洲的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以及亞洲的非金融公司轉移。新的直接用戶多以非美元互換作交易。同時,非美元貨幣的較高利率水平以及幣值較強的易變性,也促進了非美元互換業務的擴大。

⑶ 貨幣互換的實例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版,所羅門兄權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與世界銀行換到優惠利率的美元。

⑷ 資本市場導論的目錄

1緒論:市場環境
1.1 金融中介和風險
1.2 歐洲市場
1.3 當代投行業務
1.4 關於本書
2貨幣市場
2.1本章概覽
2.2國內貨幣市場
2.3美國國內貨幣市場
2.4歐洲貨幣市場
2.5英國貨幣市場
2.6日本銀行
2.7短期國庫券
2.8貼現短期國庫券
2.9美國商業票據
2.10美國商業票據的信用風險
2.11銀行承兌匯票
2.12歐洲貨幣市場
2.13歐洲貨幣貸款和存款
2.14歐洲貨幣利率行情
2.15歐洲貨幣存托憑證
2.16歐洲貨幣存托憑證的到期收益率
2.17歐洲商業票據
2.18回購與反向回購
2.19回購:案例分析
2.20回購的其他特點
2.21本章小結
3外匯市場
3.1本章概覽
3.2市場結構
3.3外匯交易員和經紀人
3.4即期外匯交易
3.5英鎊和歐元行情
3.6即期匯率的影響因素
3.7即期外匯交易
3.8持有即期頭寸
3.9外匯風險控制
3.10套算匯率
3.11純遠期外匯交易
3.12遠期外匯保值:案例分析
3.13遠期外匯公式
3.14外匯或遠期互換
3.15外匯互換行情
3.16理解遠期點數
3.17本章小結
4債券市場
4.1本章概覽
4.2政府債券市場
4.3政治風險
4.4美國政府債券
4.5美國國庫券行情
4.6美國國債離拆單售本息票(strips)
4.7債券的定價
4.8帶息債券的定價:具體例子
4.9更加詳細的債券定價:美國國債
4.10債券收益率
4.11再投資假設
4.12一年付息和半年付息債券的收益率
4.13英國政府債券
4.14公司債券
4.15信用衍生工具
4.16信用等級
4.17公司債券的其他特性
4.18證券化
4.19歐洲債券
4.20歐洲債券的發行定價
4.21本章小結
附錄:其他主要政府債券市場
5債券價格的敏感性
5.1本章概覽
5.2債券市場的定律
5.3其他影響價格敏感性的因素
5.4麥考雷平均期限
5.5計算麥考雷平均期限
5.6零息債券的平均期限
5.7計算修正平均期限
5.8一個基點的價格值
5.9凸度
5.10凸度的計量
5.11凸度的表現
5.12投資組合平均期限
5.13貢獻式戰略
5.14免疫戰略
5.15 平均期限基礎上的套期保值
5.16凸度對於平均期限套期保值的影響
5.17本章小結
6收益率曲線
6.1本章概覽
6.2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6.3復利期間
6.4收益率曲線
6.5關於收益率曲線的理論
6.6收益率曲線和信用風險
6.7零息或即期利率
6.8迭代法
6.9與票面利率的關系
6.10運用即期利率的債券定價
6.11遠期利率
6.12貼現系數
6.13本章小結
7股票市場
7.1 本章概覽
7.2 債務和股權
7.3 股權的其他特徵
7.4 混合型證券
7.5 機構投資者
7.6 股權投資類型
7.7 有效市場
7.8 對沖基金
7.9 初級市場
7.10 增發
7.11 配股:一個例子
7.12 其它新股發行
7.13 倫敦股票交易所
7.14 股票交易所交易系統
7.15 紐約股票交易所
7.16 存托憑證
7.17 股票借貸
7.18 投資組合交易
7.19 本章小結
附錄:股票市場統計
8 股票分析和估價
8.1 本章概覽
8.2 估價原則
8.3 主要的財務報表
8.4 資產負債表恆等式
8.5 利潤表
8.6 英國食品零售業:案例研究
8.7 資產負債表
8.8 負債
8.9 所有者權益
8.10 利潤表
8.11 每股收益
8.12 每股股利
8.13 會計比率
8.14 流動性比率
8.15 盈利能力比率
8.16 資產報酬率的構成
8.17 杠桿比率
8.18 投資者比率和估價
8.19 Tesco和Sainsbury的投資者比率
8.20 應用估價比率
8.21 其它估價比率
8.22 本章小結
9 股票估價的現金流模型
9.1 本章概覽
9.2 基本的股利折現模型
9.3 固定股利增長模型
9.4 股票內含報酬率
9.5 要求的報酬率和股利收益率
9.6 市盈率
9.7 分階段股利折現模型
9.8 兩階段模型:一個例子
9.9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9.10 BETA(貝塔系數)
9.11 市場報酬率和風險溢價
9.12 股票風險溢價的爭論
9.13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投資組合理論
9.14 自由現金流量估價
9.15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9.16 剩餘價值
9.17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和杠桿
9.18 恆定的資產報酬率:案例研究
9.19 資產的β系數
9.20 公司價值和杠桿
9.21 本章小結
10利率遠期與期貨
10.1 本章概覽
10.2 遠期利率協議
10.3 遠期利率協議的應用:案例研究
10.4 總計借款成本
10.5 遠期利率協議支付子交易
10.6 遠期利率協議市場行情
10.7 遠期利率
10.8 公平遠期利率
10.9 金融期貨
10.10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歐洲美元期貨
10.11 歐洲美元期貨行情
10.12 交易歐洲美元期貨:案例研究
10.13 期貨保證金
10.14 保證金的例子:歐洲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期貨
10.15 利率期貨套期保值:案例研究
10.16 期貨剝息
10.17 遠期利率協議和期貨的比較
10.18 本章小結
附錄:衍生產品市場的統計數據
11債券期貨
11.1 本章概覽
11.2 定義
11.3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國長期國債期貨
11.4 發票額
11.5 轉換因子
11.6 長期金邊債券與歐洲德國政府債券期貨
11.7 遠期債券價格
11.8 持有成本
11.9 隱含回購利率
11.10 最便宜交割債券
11.11 最便宜交割債券計算:舉例
11.12 賣方期權
11.13 最便宜交割債券性質
11.14 債券期貨套期保值
11.15 基差風險
11.16 非最便宜交割債券套期保值
11.17 債券期貨的其他用途
11.18 本章小結
12利率互換
12.1 本章概覽
12.2 互換定義
12.3 基本的利率互換
12.4 互換:現貨加遠期交易
12.5 典型的互換應用
12.6 利率互換:具體案例研究
12.7 標准互換條款
12.8 比較優勢
12.9 計算全部利得
12.10 互換行情
12.11 信貸價差
12.12 互換價差的決定因素
12.13 用國債對互換保值
12.14 交叉貨幣互換
12.15 本章小結
附錄:互換變數
13利率互換估價
13.1 本章概覽
13.2 合約開始時的互換估價
13.3 互換要素估價
13.4 互換重新估價
13.5 支付日之間的重新估價
13.6 遠期利率方法
13.7 使用遠期利率對互換重新估價
13.8 遠期利率方法中的變數
13.9 互換利率與LIBOR利率
13.10 近似的互換重估價方法
13.11 遠期利率協議,期貨和互換利率
13.12 從期貨定價互換:案例研究
13.13 互換保值
13.14 本章小結
14股權指數期貨與互換
14.1 本章概覽
14.2 指數期貨
14.3 初始和變動保證金
14.4 交割結算價格
14.5 保證金與經紀人費用安排
14.6 利用指數期貨保值:案例研究
14.7 保值效率
14.8 指數期貨的其他用途
14.9 股權遠期合約定價
14.10 指數期貨公平價值
14.11 基差
14.12 指數套利交易
14.13 套利桌管理
14.14 指數期貨的特點
14.15 單一股票期貨
14.16 股票互換
14.17 股權指數互換:案例研究
14.18 控制股票互換的風險
14.19 在現貨市場上對互換保值
14.20 結構化股票互換
14.21 股票互換對投資者的利益
14.22 本章小結
15期權基礎
15.1 本章概覽
15.2 定義
15.3 期權類型
15.4 基本期權交易策略
15.5 購買看漲期權:到期收益曲線
15.6 與現貨頭寸的比較
15.7 出售看漲期權:到期收益曲線
15.8 購買看跌期權:到期收益曲線
15.9 與做空股票的對比
15.10 出售看跌期權:到期收益曲線
15.11 小結:內在價值與時間價值
15.12 生活中的股票期權
15.13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股票期權
15.14 FT-SE 100指數期權
15.15 提前執行
15.16 標准普爾指數期權
15.17 本章小結
附錄:奇異的期權
16期權估價模型
16.1 本章概覽
16.2 基礎原則
16.3 歐式期權
16.4 提前執行
16.5 期權平價原則
16.6 合成遠期和期貨頭寸
16.7 期權平價公式與美式期權
16.8 二元樹
16.9 對二元樹的擴展
16.10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
16.11 有股利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
16.12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假設
16.13 本章小結
附錄:測量歷史波動性
17期權估價與風險
17.1 本章概覽
17.2 內在價值與時間價值
17.3 即期價格與期權價值
17.4 時間價值性質
17.5 波動性
17.6 德爾塔(Δ或δ)
17.7 德爾塔性質
17.8 作為保值比率的德爾塔
17.9 伽瑪(Γ或者γ)
17.10 重新調整德爾塔保值
17.11 德爾塔和伽瑪性質
17.12 西爾塔(θ)
17.13 維加(Vega)
17.14 ρ比率
17.15 本章小結
附錄:德爾塔與伽瑪保值
18期權策略
18.1 本章概覽
18.2 運用看跌期權保值
18.3 來自保護性賣權的盈利
18.4 有準備的看漲期權發行
18.5 雙限期權
18.6 零成本的雙限期權
18.7 牛市差價
18.8 熊市差價
18.9 比率分散看跌期權
18.10 日期分散或時間分散
18.11 再談波動性
18.12 波動性交易:案例分析
18.13 當前的盈利線
18.14 從做空跨式期權中獲取的利潤
18.15 其他波動性交易
18.16 本章小結
19 貨幣與利率期權
19.1 本章概覽
19.2 貨幣期權
19.3 外匯(FX)的套期保值:案例學習
19.4 貨幣期權定價
19.5 利率期權
19.6 交易所交易的利率期權
19.7 歐洲美元期權
19.8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的歐洲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期權
19.9 上限期權,下限期權和雙限期權
19.10 利率上限期權:案例學習
19.11 上限期權和下限期權的定價
19.12 個別上限期權的估價:例子
19.13 下限期權的估價
19.14 互換期權
19.15 互換期權的估價
19.16 利率策略
19.17 本章小結
致謝
金融術語表

⑸ 金融互換交易什麼意思,說的通俗些 ,最好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概念
兩個單獨的借款人,從不同或相同的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在中介機構的撮合下,雙方商定,相互為對方支付貸款利息,使得雙方獲得比當初條件更為優惠的貸款。就是說,市場出現了免費的午餐。
利率互換的前提:利率市場化、有市場化的基準利率、投資銀行
二、【簡明案例】
(一)銀行
B銀行。貸款條件:
銀行的貸款利率:
企業信用等級 固定利率 浮動利率 備注
AAA 7% 6%(市場基準利率) 兩種利率對銀行的預期收益相同、對企業的預期融資成本相同
BBB 8% 6%+0.25%
CCC 9% 6%+0.5%

(二)、借款人、中介機構
H公司,AAA級企業,向B銀行借款5000萬。固定貸款利率7%;
L公司,CCC級企業,向B銀行借款5000萬。浮動貸款利率6.5%;
中介機構:M投資銀行,按貸款金額分別向雙方收取各0.1%的費用。
(三)互換過程
在中介機構的協調下,雙方約定:
由L公司承擔H公司的1.75%,然後雙方交換利息支付義務,即互相為對方支付利息。每次付息由中介公司擔保、轉交對方,同時中介機構一次性收取0.1%的服務費。
(四)互換結果(假定市場利率沒變)
1.H公司付浮動利率和中介服務費:7%—1.75%+0.1%=5.25%+0.1%=5.35%
(當初如借浮動利率貸款,付6%)
2.L公司付固定利率和中介服務費:6.5%+1.75%+0.1%=8.25%+0.1%=8.35%
(當初如借固定利率貸款,付9%)
雙方各取得了比當初貸款條件低0.65%的貸款。
3.假如市場利率沒變,
銀行本來應該得到:
要從L公司收取的利息(浮)=6.5%
要從H公司收取的利息(固)=7%
總共13.5%

現在得到:6.5%+5.25%+1.75=13.5%
所以銀行的利息收入沒少。
(五)免費蛋糕來源
總的免費蛋糕為1.5%。其中:H公司0.65%,L公司0.65%,中介公司0.2%。
是由高信用等級公司出賣信用帶來的。
具體計算:1.5%=(9%—7%)—(6.5%—6%)
(六)回頭看L公司承擔費的確定
中介公司的費用確實後,假如剩餘的免費蛋糕雙方各半,如何確定L公司的承擔部分?
免費蛋糕1.5%中,已經確定要給中介公司0.2%。剩餘還有1.3%,雙方要求各得0.65%。
從H公司來看,要求以固定利率換成浮動利率,並且再拿到0.65%的好處,也就是要用6%—0.65%=5.35%的浮動利率取得貸款。那L公司分擔的部分X應該是:
7%—X+0.1%=5.35%
X=7%+0.1%—5.35%=1.75%
(七)現實市場中,免費蛋糕確實存在。存在原因眾說紛紜,還沒公認的理由。

這里只是用簡單例子說明了利率互換的基本原理,實際交易和操作中要復雜的多。

⑹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簡明案例

貸款條件:
銀行的貸款利率:
企業信用等級 固定利率 浮動利率 備注
AAA 7% 6%(市場基準利率) 兩種利率對銀行的預期收益相同、對企業的預期融資成本相同
BBB 8% 6%+0.25%
CCC 9% 6%+0.5% H公司,AAA級企業,向B銀行借款5000萬。固定貸款利率7%;
L公司,CCC級企業,向B銀行借款5000萬。浮動貸款利率6.5%;
中介機構:M投資銀行,按貸款金額分別向雙方收取各0.1%的費用。 在中介機構的協調下,雙方約定:
由L公司承擔H公司的1.75%,然後雙方交換利息支付義務,即互相為對方支付利息。每次付息由中介公司擔保、轉交對方,同時中介機構一次性收取0.1%的服務費。 1.H公司付浮動利率和中介服務費:7%―1.75%+0.1%=5.25%+0.1%=5.35%
(當初如借浮動利率貸款,付6%)
2.L公司付固定利率和中介服務費:6.5%+1.75%+0.1%=8.25%+0.1%=8.35%
(當初如借固定利率貸款,付9%)
雙方各取得了比當初貸款條件低0.65%的貸款。
3.假如市場利率沒變,
銀行本來應該得到:
要從L公司收取的利息(浮)=6.5%
要從H公司收取的利息(固)=7%
總共13.5%
得到:6.5%+5.25%+1.75%=13.5%
所以銀行的利息收入沒少。 總的免費蛋糕為1.5%。其中:H公司0.65%,L公司0.65%,中介公司0.2%。
是由高信用等級公司出賣信用帶來的。
具體計算:1.5%=(9%―7%)―(6.5%―6%) 中介公司的費用確實後,假如剩餘的免費蛋糕雙方各半,如何確定L公司的承擔部分?
免費蛋糕1.5%中,已經確定要給中介公司0.2%。剩餘還有1.3%,雙方要求各得0.65%。
從H公司來看,要求以固定利率換成浮動利率,並且再拿到0.65%的好處,也就是要用6%―0.65%=5.35%的浮動利率取得貸款。那L公司分擔的部分X應該是:
7%―X+0.1%=5.35%
X=7%+0.1%―5.35%=1.75% 利率互換不僅能避免利率風險,也可以為銀行帶來套利機會,減少籌資成本。從理論上可以將這種收益看成是比較優勢所帶來的好處。
假定兩家銀行的信用等級不一樣,一家銀行的信用等級為AAA,另一家為BBB。AAA銀行由於信用等級高,在長期和短期金融市場里它的融資成本都低於BBB銀行,然而,BBB銀行在短期市場的融資成本與AAA銀行在長期市場的融資成本相比,還是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也就是較少的不利)。從某種意義上說,BBB銀行在短期金融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AAA銀行在長期金融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通過利率互換,兩家銀行可以避免進入對它們來說具有比較劣勢的市場進行融資,同時又能轉變利息支付模式。 利率互換產生的原因利率互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兩個前提條件:
①存在品質加碼差異
②存在相反的籌資意向利率互換的優點①風險較小。因為利率互換不涉及本金,雙方僅是互換利率,風險也只限於應付利息這一部分,所以風險相對較小;
②影響性微。這是因為利率互換對雙方財務報表沒有什麼影響,現行的會計規則也未要求把利率互換列在報表的附註中,故可對外保密;
③成本較低。雙方通過互換,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同時也降低了籌資成本;
④手續較簡,交易迅速達成。利率互換的缺點就是該互換不像期貨交易那樣有標准化的合約,有時也可能找不到互換的另一方。利率互換的交易機制利率互換是受合同約束的雙方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金額的本金彼此交換現金流量的協議。在利率互換中,若現有頭寸為負債,則互換的第一步是與債務利息相配對的利息收入;通過與現有受險部位配對後,借款人通過互換交易的第二步創造所需頭寸。利率互換可以改變利率風險。
固定利率支付者: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支付固定利率;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接受浮動利率;買進互換;是互換交易多頭;稱為支付方;是債券市場空頭;對長期固定利率負債與浮動利率資產價格敏感。浮動利率支付者: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支付浮動利率;在利率互換交易中接受固定利率;出售互換;是互換交易空頭;稱為接受方;是債券市場多頭;對長期浮動利率負債與固定利率資產價格敏感。

⑺ 跪求:外匯掉期交易實例

甲出口企業收到國外進口商支付的出口貨款500萬美元該,企業需要將貨款結匯成人民幣用於國內支出,但同時該企業需要進口原材料並將於3個月之後支付500萬美元的貨款。

此時,該企業就可以與銀行辦理一筆即期對3個月遠期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即期賣出500萬美元,取得相應的人民幣,3個月遠期以人民幣買入500萬美元。通過上述的交易,該企業可以軋平其中的資金缺口,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外匯掉期是金融掉期產品的一種。金融掉期又稱金融互換,是指交易雙方按照預先約定的匯率、利率等條件,在一定期限內,相互交換一組資金,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掉期業務結合了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避險操作,為規避中長期的匯率和利率風險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作為一項高效的風險管理手段,掉期的交易對象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負債;可以是本金,也可以是利息。

(7)外匯互換交易案例中介擴展閱讀

掉期外匯交易明顯地具有下述特點:

1、一種貨幣在被買入的同時即被賣出,或者是一個相反的操作;

2、買賣的貨幣幣種、金額都一致;

3、買與賣的交收時間不同。正因為如此,掉期外匯交易不會改變交易者的外匯持有額,改變的只是交易者所持有的外匯的期限結構,故名「掉期」。

掉期交易只做一筆交易,不必做兩筆,交易成本較低。

⑻ 貨幣互換協議的實例

第一份互換合約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那以後,互換市場有了飛速發展。這次著名的互換交易發生在世界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間,它由所羅門兄弟公司於1981年8月安排成交。
1981 年,由於美元對瑞士法郎(SF)、聯邦德國馬克(DM)急劇升值,貨幣之間出現了一定的匯兌差額,所羅門兄弟公司利用外匯市場中的匯差以及世界銀行與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互換協議。這是一項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進行的貨幣互換,而且在交易開始時沒有本金的交換。
世界銀行將它的 2.9億美元金額的固定利率債務與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的債務互換。互換雙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銀行希望籌集固定利率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資金,但世界銀行無法通過直接發行債券來籌集,而世界銀行具有AAA級的信譽,能夠從市場上籌措到最優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銀行希望通過籌集美元資金換取IBM公司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務;IBM公司需要籌集一筆美元資金,由於數額較大,集中於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不妥,於是採用多種貨幣籌資的方法,他們運用本身的優勢籌集了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然後通過互換,與世界銀行環的優惠利率的美元。

⑼ 有什麼金融互換交易的案例

甲公司為建水電站項目,向國外融資了8000萬美元,期限分別為10年和15年。其中10年期5000萬美元為浮動利率LIBOR,15年期5000萬美元為固定利率,合同規定只能在貸款每次提款後針對提款金額確定固定利率。應債權方要求,甲公司對未償債務必須進行利率風險控制。為避免融資成本浮動帶來的投資風險,甲公司與境外銀行(互換的對方)進行了利率互換交易。與互換方進行浮動利率與固定利率的互換,把浮動利率成本轉換為固定利率成本。即對10年期的債務,在每年付息時,向掉期行支付6.2%的固定利率,同時接受互換行按LIBOR支付的浮動利率。實際清算時,則支付6.2%與LIBOR的差額,例如,在LIBOR為4.5%時,甲公司應按6.2%與4.5%之差向互換對方支付;當LIBOR為7%時,互換對方應按7%與6.2%之差向甲公司支付。金融互換交易是為了將風險控制納入資本營運戰略,降低籌資成本,企業越來越積極主動地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來規避匯率,利率等風險。

閱讀全文

與外匯互換交易案例中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公司賬務 瀏覽:704
投資項目中部分融資租賃 瀏覽:321
省力杠桿一定費距離嗎 瀏覽:439
最新阿里媽媽怎麼申請高傭金 瀏覽:904
三亞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18
天鴿互動大股東 瀏覽:784
旭輝長租公寓融資 瀏覽:762
中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計演算法 瀏覽:414
昆明商業貸款轉公積金貸款 瀏覽:813
貝塔資產不含財務杠桿 瀏覽:113
金融公司貸款常用合同 瀏覽:282
超人氣投資理財教練張殫 瀏覽:772
農行本利豐是結構性理財產品嗎 瀏覽:458
日元匯率跌換還是漲換 瀏覽:832
投融資協議 瀏覽:435
銀行理財項目收益 瀏覽:207
五一金融服務 瀏覽:225
光杠桿的原理以及儀器的調節 瀏覽:218
macd吸籌指標公式 瀏覽:523
固定收益信託產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