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下列關於與利率掛鉤的外匯

下列關於與利率掛鉤的外匯

發布時間:2022-05-31 17:12:15

❶ 、利率對外匯的影響是什麼

利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很多國家的政府和央行均以控制通貨膨脹為受邀任務,往往根據市場情況以放寬或收緊貨幣利率來控制通貨膨脹。利率是最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而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下面為您釋疑。

眾所周知,利率水平對外匯匯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利率是影響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知道,匯率是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相對價格。與其他商品的定價機制一樣,它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所決定。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人們持有它,是因為它能帶來資本的收益。人們在選擇是持有本國貨幣,還是持有某一種外國借幣時,首先也是考慮持有哪一種貨幣能夠給他帶來較大的收益。而各國貨幣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來衡量的。某種貨幣的利率上升,則持有該種貨幣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資者買入該種貨幣,因此,對該貨幣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該種貨幣的收益便會減少,該種貨幣的吸引力也就減弱了。因此,可以說「利率升,貨幣強;利率跌,貨幣弱」。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巨大,大大超過國際貿易額,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極大發展。利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的影響比過去更為重要了。當一個國家緊縮信貸時,利率會上升,與國際市場上形成利率差異,將引起短期資金在國際間移動,資本一般總是從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這樣,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就會吸引大量的資本流人,本國資金流出減少,導致國際市場上搶購這種貨幣;同時資本賬戶收支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價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國松動信貸時,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則會造成資本大量流出,外國資本流入減少,資本賬戶收支惡化,同時匯市上就會拋售這種貨幣,引起匯率下跌。

利率屬於基本面分析的內容之一,通過對於一國利率的變動可以對其貨幣外匯匯率的變動進行預期的判斷,以選擇適當的入市時機以謀取最大利潤。

❷ 什麼是掛鉤利率與掛鉤匯率

1、掛鉤利率是在某些理財業務的交易品種中涉及的、用作決定投資收益率的參考利率,往往採用LIBOR利率。
2、掛鉤匯率是在某些理財業務的交易品種中涉及的某兩種外匯之間的兌換匯率,用作決定投資收益率的參考。根據國際慣例,該匯率取值以REUTERS或TELERATE版面顯示的有成交意義的報價為准。

❸ 央行5次上調美元存款利率,對外匯交易有什麼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05年10月15日起上調境內商業銀行美元、港幣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年期美元、港幣存款利率上限均提高0.5個百分點,調整後利率上限分別為2.5%和2.375%。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第五次上調境內美元小額存款利率。而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末外匯存款1605億美元,比上月減少48億美元,其中居民外幣儲蓄下降8億美元。在人民幣升值和美元加息的預期下,外匯理財產品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外匯理財產品收益「潛虧」

對於某外貿公司的李總來說,這幾天有點兒郁悶。一年前購買了一家銀行外匯結構性存款產品的他,一年中不斷聽到央行上調美元小額存款利率的消息。按照該產品的承諾收益,李總一年後的收益率在2.25%之間,但相比這次上調後美元2.5%的利率,他已經是虧了。而且由於其所購買的結構性產品期限較長,如果提前終止合同,還要付出收益性的代價。

過去的幾年中,人民幣存款利率一直高於美元存款利率,而此次調整後的小額美元利率首次超過了人民幣利率。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提醒說:隨著國內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經濟活動,一些企業在對外投資中面臨著匯率波動的風險。而隨著美元進入加息周期,利率也開始波動。企業和個人需要學會在匯率、利率都開始變化的情況下,用各種措施來管理外匯資金風險。

某國有商業銀行理財中心李經理認為:應從中長期理性看待人民幣升值,隨著美元利率超過人民幣利率水平,美元持有者與其將美元換成人民幣來期望虛無縹緲的人民幣升值,還不如存入美元,獲得即時的收益。

建議選擇外匯結構性存款

李經理建議:企業和個人都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產品進行投資,以獲得合理的收益。隨著美聯儲不斷升息,結構性存款的利率也水漲船高。

外匯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外匯存款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利率期權),通過與利率掛鉤,使外匯投資者在承擔一定風險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結構性存款業務目前主要是將客戶收益率與市場狀況、利率、匯率、信用主體等掛鉤,也可以根據客戶具體情況度身製作。現在大多數

銀行推出的是保本型產品,風險水平介於銀行儲蓄存款和股票、基金之間,較為適中,投資收益一般高於銀行定期存款,而且收益比較直觀,比較容易被投資者接受。

金基商盟提醒:在美元理財的具體操作中,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盡管國內美元利率有所提高,但相對國外的水平還是偏低。而且,美元已經進入加息通道,美聯儲對於美元的利率水平有可能還要上調。國內盡管對美元小額存款利率進行了調整,但幅度不夠。所以,企業對美元資金存款不應該長期化。投資者在購買美元理財產品時,要考慮加息的風險。不僅要注意回報率,還要注意盡可能選擇期限短的產品,最好選擇三個月和半年的短期產品。

第二,對於是否持有和持有多少美元的問題,不僅僅要看境內美元利率的高低,還要看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即時美元利率高於人民幣利率,但如果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的實際收益也有可能低於人民幣。因此對於美元的理財產品的購買,要綜合分析美元利率的水平和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情況。

此外,金基商盟也從銀行經營管理的角度強調說,隨著外匯利率的上漲,銀行外匯資金成本也不斷上升。盡管目前市場熱銷的固定期限、收益明確的美元理財品種對投資者是方便了,銀行的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卻加大了風險,特別是考驗銀行運用利率互換、匯率與利率選擇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能力。因此,投資者應盡量選購一些短期的、流動性強的外匯理財產品,以減少風險。

❹ 外匯匯率與利率有什麼關系

匯率是說的國內的貨幣儲蓄利率比如我們去銀行做定存的利率,而匯率是指本國對其他國家的貨幣比率。
一般來說對內貶值對外升值也就是說一國貨幣如果國內提高利率了,那麼就說明是要抑制通脹,抑制國內貨幣的對內貶值,而一旦加息了,該貨幣對外就是升值的

❺ 下列關於利率/債券掛鉤類理財產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C
答案解析:
債券掛鉤類理財產品的特點是收益不高,但非常穩定,一般投資期限固定,不得提前支取。

❻ 外匯理財產品有哪些需注意的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和代銷的外匯理財產品種類繁多,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或與黃金價格掛鉤收益率等等,一些美元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接近10%甚至更高。高收益外匯投資產品同時也隱藏著高風險,這是投資的規律。但是投資者在購買時需要搞清楚,產品的風險增加值是否高於可能帶來的收益增加值。如果不是這樣,最好避免這項投資,投資者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相應的產品。

那麼,外匯理財產品有什麼樣的風險呢?

風險一:結構風險

一些產品跨市場操作,比如和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掛鉤,或者是和黃金等商品價格掛鉤。銀行預先設定一個價格波動區間,當實際價格落在這個區間內投資者可獲得收益。而一般投資者並不熟悉這些市場的走勢,盲目購買就可能要吃虧。

還有些產品投資的是歐元這樣的強勢貨幣,但到期後卻以其他貨幣歸還本金,此時投資者更要事前弄清楚各種貨幣走勢,否則存在一種強勢外幣投資期滿後會被變成其他弱勢貨幣,導致真正的投資收益縮水。另外,一些產品與未公開的模型或指數掛鉤,投資者就更摸不著頭腦了,這種相當於黑箱的理財產品風險很大。

風險二:贖回風險

有些產品是銀行可終止合同的,銀行每三個月有權終止合同。銀行可能會選擇對自己不利的時候終止合同,而這時很可能是投資者獲得高收益的時候。對銀行終止合同的產品,投資者有必要選擇更高收益的產品。目前我國各銀行對於提前終止權的設定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銀行在支付收益時可以提前終止該產品,客戶沒有提前終止產品協議的權利。如果想要提前終止產品協議需交納一定的違約金;二是根據客戶投資產品的金額大小,客戶擁有提前贖回的權利。

我國市場上大部分外匯理財產品,銀行都有可提前終止該理財產品的權利,而客戶沒有此項權利,這種情況下雖然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比較高,但是如果銀行提前終止協議投資人可能實際收益達不到預期收益。如果購買的產品市場的收益率上漲,而客戶沒有提前終止協議的權利,這樣就可能損失掉協議利率與市場利率之間的收益。

風險三:信用風險

購買產品前一定要搞清楚五個問題:產品宣傳的是預期收益還是固定收益;有無保底收益;注意比較累計收益率與年收益率的區別;還要看到期是否還本,歸還本金有無其他附加條件;投資收益由誰負責。

最重要的是,一般說來銀行的信用等級是最高的,其他公司信用等級相對較低。如果到期後本金和收益的支付人是一家信託公司,這也使風險增加,一旦信託公司破產,不要說投資收益,就連本金也難保。

風險四:匯率掛鉤風險

市場上還有一些與匯率掛鉤以及帶有選擇權收益的外匯理財產品。這些產品對於客戶來講,雖然有較大的收益,但是如果判斷不好匯率的波動方向,不僅使自己的收益下降還會因匯率的波動使自己手中的貨幣貶值而損失,例如某些理財產品與匯率掛鉤,在計息日協定一個匯率價格,以這個匯率價格為基準如果到期日匯率波動在約定的范圍內,那麼客戶就可以得到高的收益率,如果超出了約定的波動范圍,那麼客戶獲得的收益就比較少。

除此之外客戶還可能承擔存款貨幣貶值給自己帶來的損失。因此理財產品客戶應該主要觀察記息日的參考匯率和相關波動范圍的設定,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風險。

外匯理財產品在高收益的背後,存在著高風險,自然不在理解范圍之外。但是在做選擇權外匯理財交易的時候在選擇掛鉤貨幣、產品期限,以及協議匯率還有持有期限方面只要慎重選擇,一定要仔細看清楚:一是否有提前終止權;二收益率與期限的配置;三與利率、匯率掛鉤的形式以及利率匯率變動情況,一定會做好防範外匯理財中的風險。

❼ 與利率掛鉤型的外匯理財產品有哪些特點

該類產品通常預先確定最高、最低的年收益率並設置利率參考區間,其實際收益與產品期限內每天的利率水平(如美元6個月LIBOR)掛鉤,同時銀行擁有提前終止權。
如某款美元區間累積理財產品,最高年收益率5%,最低年收益率0.5%,參考指標為美元6個月LIBOR,期限3年,銀行每年擁有一次提前終止權,3年的參考利率區間分別是0~4%,0~5%,0~6.5%,則該產品的實際年收益率計算公式為:5%×n1/360+0.5%×n2/360,其中n1為美元6個月LIBOR落在參考區間內的天數,
n2為美元6個月LIBOR突破參考區間的天數。

❽ 利率與匯率有什麼聯系或影響如:利率上升匯率會上升嗎

利率和匯率的交互影響

發布日期:2010-10-21

利率和匯率都是資金價格的表現形式,前者是借貸資金的價格(由國內貨幣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後者是兩國貨幣的比價或外國貨幣的價格(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決定)。利率通過影響兩國之間的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來實現資金的轉移,匯率則通過影響兩國的國際貿易來實現資金的轉移。那麼利率和匯率之間存在什麼樣的互動關系呢?

一、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一)從資本項目角度看

在短期套利資本可以自由流動的前提下,利率的變動影響到國際短期資本的流動,進而影響到匯率,這是一種短期效應。一般情況下,本國利率上升,國際短期資本流入,外匯市場上對本幣的需求增加,本幣升值。本國利率下降,國際短期資本流出,外匯市場上對本幣的供給增加,本幣貶值。

(二)從資產轉換角度看

本國利率的變動意味著本幣資產相對外幣資產的收益率發生了變動,這種影響是一種短期效應。本國利率上升,則本幣資產收益率隨之上升,居民會更多地把外幣資產轉換為本幣資產以獲取高收益,由此外匯市場上外幣供過於求,本幣升值;本國利率下降,則本幣資產收益率隨之下降,居民會更多把本幣資產轉換為外幣資產以獲取高收益,由此外匯市場上外匯供不應求,本幣貶值。

(三)從利率平價角度來看

在外匯市場均衡時,持有任何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是相等的。如果以i,j分別代表不同國家的貨幣,以R代表收益率,則利率平價所決定的外匯市場均衡的數學表達式為:Ri=Rj。倘若利率不同,持有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也就不同,往往會產生套匯活動,即買進利率較高的A種外匯,同時賣出利率較低的B種外匯。這種市場行為會引起A種貨幣升值,B種貨幣貶值,當然這種影響是一種短期效應,因為當兩種貨幣的收益率不同時,套匯機制會很快使兩種貨幣的收益率趨同。具體來說,在本幣利率提高的情況下,國際套利資本流入,促使本幣升值,同時,國際套利資本的流入使國內貨幣市場資金供給相對充裕,國外貨幣市場資金供給相對不足,這將促使國內市場利率下降和國外市場利率上升,利差因此而縮小。當然有時本國政府會主動調低利率(或者外國政府主動調高利率)以縮小利差,阻止本幣持續升值。

(四)從購買力平價角度看

利率的變動通過通貨膨脹率和預期通貨膨脹率的變動來影響匯率,這種影響是一種長期效應。本國利率上升會降低人們對貨幣的需求,若此時貨幣供給和實際收入不變,欲維持貨幣市場均衡只有通過本國價格水平的上升得以實現,而這會引起本幣貶值;本國利率上升反映了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這會降低人們持有實際貨幣余額的願望,若此時名義貨幣供給不變,則只有通過本國價格水平上升才能降低實際貨幣余額,而價格水平的上升使得本幣貶值。

為什麼從購買力平價角度分析的結論與從前面三個角度分析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這是因為從購買力平價角度分析,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不存在直接的影響關系,而是間接的影響關系(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樣)。所以從長期來看,購買力平價是決定匯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購買力平價不能解釋短期內的匯率行為。

受2007年7月全面爆發的次級貸款危機的影響,美國金融市場和就業市場持續疲軟,給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威脅。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將利息降至4

❾ 外匯和利率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在以往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利率政策處在核心地位。從利率與通脹率和匯率的關系看,主要是通過利率的升降來調控以匯率和通脹率為代表的內外平衡關系,即當通脹率上升時,內部需求會大於供給,相應引出貿易逆差,導致本幣貶值。因此在以往時代,當通脹率上升時,匯率是反向走勢,即會出現貶值。而提升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國內總需求水平上升,從而抑制了國內的通脹率,一方面也因為壓縮了國內需求,使進口得到抑制,同時促進了出口,本幣匯率由此得到提升。所以當加息對緊縮總需求發生了作用,使通脹率下降時,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但是在新全球化時代,在中國出現了人民幣的「內貶外升」,即當通脹率與匯率出現同方向變動,在這樣的時代,如果繼續沿用以往的宏觀調控理論和工具,肯定不會收到以往的效果。

其一,從道理上說,在新全球化時代,由於中國與國際經濟已融為一體,而前面的分析也說明,中國的貿易順差增長和人民幣匯率提升是長期趨勢,這樣就會引來大量投機於人民幣升值的國際「熱錢」,而國際熱錢的成本是熱錢本幣的利率,收益率則是人民幣利率與匯率之和,所以人民幣利率的提升,也是熱錢收益率的提升,所以提升人民幣利率不僅不會減少國際熱錢的流入,反而會刺激熱錢更大規模地流入。而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是用基礎貨幣收購外匯,這樣就會導致因外匯流入增長所投放的基礎貨幣的增長,導致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央行加息的目的本來是為了通過抑制貨幣投放而達到緊縮總需求的目的,但因為熱錢流入的增加,投放的基礎貨幣反而被迫上升,所以加息這一舉措就變成了刺激貨幣投放的宏觀政策效果。由於加息引來的外匯流入更多,加息會提升本幣匯率這個結果沒變,但是由於貨幣供給規模更大了,對抑制通脹的目的來說,就是適得其反。

其二,從實證角度看,加息沒有收到預期效果。自2007年3月以來,央行已進行了6次加息,但通脹率到11月份已上升到6.9%的十年以來高點,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也從去年1月份的15.4%上升到11月的18.5%,所以很難認為若央行在今年繼續加息,會有能壓制住通脹率和貨幣增長率的那一天。

有人認為,去年國際熱錢的大量湧入,其主因不是央行加息,而是中國資本市場如股市和地產價格的大幅度攀升,這個判斷我認為是不對的,因為去年在央行進行6次加息之後,國際熱錢流入佔新增外匯儲備的比重是明顯上升了。如果以FDI加貿易順差為正當外匯流入,這兩者之和在2003~2006年佔新增外匯儲備的比重是74%,但2007年前9個月這個比重卻下降到63%,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顯然,熱錢比重上升與人民幣利率上升是同時發生的,但2003~2006年我們卻沒有看到這個情況,而地產價格的上升自2003年以來就很強勁,以至於到2005年國家不得不出台抑制地產價格的大量措施。股市的「大牛市」出現在2006年,而當年FDI加貿易順差比當年新增外匯儲備還高出了3%,所以如果國際熱錢是為了投機於中國的資產價格,那為什麼在本輪經濟增長高潮的前幾年我們看不到,卻偏偏在央行連續加息後出現了呢?所以人民幣利率上升與熱錢比重上升同時出現,不應看成是偶然現象,而是有著因果關系的。

其三,從國際上看,近年來由於日元利率很低而美元利率很高,所以引發了大量「套息」交易,國際上估計有近萬億美元。而去年以來,日本央行為了應對經濟過熱而開始進入加息通道,美聯儲則為了應對房地產泡沫崩潰所引發的衰退不得不減息,所以日元與美元間的套息交易被大量取消,表現為日元對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目前已從2007年初的1:123上升到1:109,可見利率始終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向的重要機制,而對美元與日元間的套息交易萎縮,國際上一般都是用兩國利率水平的相對變化來解釋,而未見有用美元資產價格作解釋的言論。那麼,如果在國際主要貨幣資本之間發生的流向變動是因為利率變動,在人民幣與主要國際貨幣之間的流向變動就會例外嗎?

此外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對利率政策的使用也在發生變化,例如去年美、歐都出現了明顯較以前年份為高的通脹率,但是美國為了應對金融市場危機,不得不連續減息,而歐盟自2006年以來為應對經濟過熱已開始連續加息,但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威脅下,也不得不放棄了加息舉措。到去年12月,歐元區的廣義貨幣增長率已高達10.7%的歷史高峰,已經遠遠高出原先所設定的4.5%的年增長率,但目前仍在醞釀減息。可見,由於時代不同了,在發達經濟體中利率與通脹率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而並不似以往那樣,出現了通脹率的抬升就必須得加息。

所以,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利率這個傳統宏觀調控工具在今天的作用,考慮新的宏觀政策工具組合。

重新認識匯率

如果利率調節宏觀總需求的能力在當代新經濟格局中被弱化,那麼哪個宏觀調節工具能取代?我認為首先考慮的應當是匯率。

在傳統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率的地位之所以特別突出,是因為利率對需求水平變動的影響最大,但這是在內需主導時代得出的經驗和理論。進入新世紀以來,雖然內需在中國的需求增長中仍是主導因素,但外需的增長速度顯然更快。從凈出口佔GDP的比重看,2006年為4.5%,去年一季度已上升到7.7%,二季度進一步上升到9.8%,三季度則超過了10%,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經越來越大了,而且今後肯定還會上升。從工業化國家的歷史經驗看,美國在工業化過程中出口佔GDP的比重長期在9%左右,日本號稱出口導向型經濟,可戰後到70年代完成工業化的長期內,出口比重最高也只有16%,而中國目前已經達到40%,在未來時期進入到前面所提到的承接發達國家重工業轉移時代後,出口比重肯定還會上升,可見外需因素對中國工業化過程的影響,已經與以往的工業化過程完全不同了。而正是由於外需在中國需求的邊際變化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就使匯率在調節中國總需求水平方面,以及對國內通脹率的影響與控制能力方面,可能替代利率的地位。

具體地說,由於在新全球化時代中國面臨著日益增長的巨大外部需求,而提升匯率是出口企業的減收因素,出口企業為了維持原有利潤就得提高供貨價格,這樣就可能使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需求發生轉移,從而達到緊縮總需求擴張的目的。然而在長期內保持較低匯率水平,是中國獲取更多新全球化利益,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重要條件,因此過快或過多地讓人民幣升值,從長遠看對中國並不是有利的選擇。但若因外需增長過快,過度拉升了中國的通脹率,導致中國內部經濟的不穩定性增強,提升匯率就是抑制國內通脹的重要宏觀調控手段,所以從新全球化時代所構成的新環境看,人民幣匯率的提升速度必須把握在不顯著快於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匯率上升速度的水平上,並兼顧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匯率就是平衡中國的全球化利益與保持國內經濟穩定增長關系的核心。

重新認識通貨膨脹問題

前面的分析已經指出,由於在中國這類發展中國家與當代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價格體系差距,而在新全球化時代市場的力量要糾正這個差距,所以主要發展中國家在長期內出現較高通脹率就會是一個長期趨勢。提升匯率是抑制通脹率的必然選擇,但會使中國喪失新全球化利益,所以是讓匯率較高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有利,還是讓通脹率較高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有利,就必須進行選擇。

以往的經濟理論通常認為,年均不足1個百分點的物價上漲可以定義為「通縮」,1~3個百分點的物價上漲是合理通脹,超過5個百分點的物價上漲是顯著通脹,10個百分點以上是嚴重通脹,而若到幾十個百分點以上就是惡性通脹了。但是在新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價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脹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與發達國家拉近價格水平,所以,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在長期內出現6%~8%之間的較高通脹率,可能是一個新全球化時代的特有現象,也是中國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須支付的代價。不僅是在中國,在其他能夠享受到新全球化利益的國家,目前都在經濟增長率顯著提升的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物價上漲率。例如印度,2007年經濟增長率達到18年來最高點,為9.2%,而去年前10個月的通脹率也上升到了6.7%,並不比中國低。近年來俄羅斯和越南的經濟增長率也顯著提高,去年前10個月前者的通脹率為10.8%,後者為8.1%,更高於中國。所以在新全球化時代,通脹率的合理水平至少在主要發展中國家都發生了變化,需要我們重新認識。

閱讀全文

與下列關於與利率掛鉤的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八年級物理下冊杠桿視頻講解 瀏覽:255
哪個劵商傭金比較低 瀏覽:408
深圳市前海達飛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69
格林大華期貨有限公司首頁 瀏覽:478
信託公司崗位層級 瀏覽:203
海康威視股票歷史行情 瀏覽:105
哈葯集團組織機構 瀏覽:991
冠群旗金融服務 瀏覽:518
招聘國內期貨高手 瀏覽:613
中色股份薪酬 瀏覽:226
金融公司的中後台什麼意思 瀏覽:144
廣東貴金屬回購和銷售 瀏覽:237
期貨出現在什麼時候 瀏覽:425
玩股票感覺 瀏覽:914
期貨原油股票 瀏覽:599
股指期貨一點通 瀏覽:42
民間融資合法化 瀏覽:370
怎麼看個股的融資余額 瀏覽:980
支持企業融資的工作措施 瀏覽:129
如何賣股票不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