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期貨業務起源於

期貨業務起源於

發布時間:2022-06-01 06:25:13

期貨Ib業務起源於

起源於美國盈透。

㈡ 期貨合約的產生背景及其發展

1、商品期貨的產生
一般認為,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現貨及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並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及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第一,他們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第二,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願意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另外,一些非穀物商認為其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贏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貿易商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不過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須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幣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㈢ 期貨市場的功能和特點

期貨結算所大部分實行會員制。結算會員須交納全額保證金存放在結算所,以保證結算所對期貨市場的風險控制。期貨結算所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理事會)。日常工作由總裁負責。

特點:

1、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

2、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

3、促進該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

4、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3)期貨業務起源於擴展閱讀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國際貿易普遍開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市場供求狀況變化更為復雜。

而要求有能夠連續地反映潛在供求狀況變化全過程的價格,以便廣大生產經營者能夠及時調整商品生產,以及迴避由於價格的不利變動而產生的價格風險。期貨交易所是為期貨交易提供場所、設施、服務和交易規則的非盈利機構。交易所一般採用會員制。

㈣ 期貨交易的起源是什麼

期貨交易是人類貿易史發展的結果( 物物交換、現貨交易、 遠期交易、期貨交易)期貨作為一種 交易方式或機制隨 商業活動不斷發展而產生。為了促進商業活動發展,人類探索新的交易方式一直沒有中斷過。最初人類商業交易方式為物物交換,真正的現貨交易從貨幣作為商品 支付手段開始。自從有了貨幣為支付手段的現貨交易,商業成為一種獨立活動得到更大發展,商品交易范圍進一步擴大,交易規模也越來越大,一些文明古國如希臘、羅馬等出現了大規模商品交易場所,當時的羅馬議會廣場就是 大宗商品中心交易場所。到12世紀之後,這種 集中交易場所在英、法等國得到規模化和 專業化發展,並催生了新的交易方式—— 遠期合同交易。1251年英國充許外國商人參與該國季節性交易會,後來交易要求對途中貿物提前簽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種、數量、價格、預交 保證金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出現買賣文件合同現象。1571年英國成立世界第一家集中交易的商品市場——倫敦皇家 交易所,其後荷蘭阿姆斯特丹也成立第一家穀物交易所。17世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還出現鬱金香期權交易市場,18世經法國巴黎出現了 商品交易所。在東方,具有期貨萌芽性質的交易方式也曾出現過。17世紀日本大阪成立大米交易所,出現過把稻穀交換來的米券進行買賣的投機現象,當時的米券價值具有隨稻穀價格起落變化的功能。1730年這種交易方式得到政府認可,正名為「帳面結算米」交易。在中國宋朝也出現過「青苗」交易方式。

1848年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問世
1,19世紀30、40年代,因毗鄰美國中西部平原和密歇根湖等獨特的地理位置,芝加哥發展為美國重要的糧食集散地。由於交通狀況不佳、庫容有限等原因,每年穀物大量上市,商人無法大量采購,以致於穀物價格一跌再跌,而每到春季,又因穀物短缺,價格飛漲。
2,為了解決價格大幅起落帶來經營風險問題,一些商人一方面在該地交通要道增設了倉庫、擴大上市季節采購量,另一方面與糧食加工商、銷售商簽定第二年春季供貨合同,這樣通過聯連產銷,確定了利潤。遠期合同交易成為糧食商人們解決現實矛盾的重要方式。
3,為了使交易活動有效地展開,1848年82位商業自發成立了一個商會組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交易所發展初期主要任務提供一些運輸、儲存及 價格信息方面服務,以方便會員交易,到1851年才提供交易產品遠期合同交易。
4,在遠期合同交易過程中遇上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具體的交易內容包括 商品品質、等級、價格、數量、交貨時間等,當雙方情況或價格發生變化時,很難將合同轉手其它人,而且能否執行合同要視對方信譽,確保執行合同的成本較大,執行 風險較大,這些是當時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 標准化合約為交易產品,並執行 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1882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允許 對沖解除履約。1883年出現結算協會為交易所會員提供對沖工具。192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成立,所有交易通過結算公司結算。至此,期貨交易完整了重要的制度創新,標志著現代意義上期貨交易真正誕生。

外匯期貨交易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㈥ 什麼是期貨

大豆期貨是相對大豆現貨而言的。現貨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期貨則是合同(合約)交易,也就是合約的相互轉讓。大豆期貨是以當前約定的價格,在將來某個特定的時間買進或賣出(交割)一定數量大豆的合約。合約到期以前,可以買賣合約;到期時,無論大豆價格發生怎樣的變化,要兌現合約,進行現貨交割,這就是風險。合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由大豆期貨交易所制定,規定交割大豆的數量、價格、地點與質量標准等內容。

通過觀察期貨市場,人們對未來大豆的供求和價格有一個預期,可以指導大豆生產;也可以在期貨市場先行把未來生產的大豆賣出,鎖定利潤,規避大豆價格波動的風險。

㈦ 期貨是什麼為什麼叫期貨怎麼炒

期貨(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怎麼炒:從目前來看,兩種方式或許能獲利
一:輕倉做大波段,獲取趨勢利潤
二:重倉做短線,聚沙成塔
期貨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㈧ 中國期貨市場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期貨市場的產生起因於80年代的改革開放。1987年前後,一些關於建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文章見諸報端。為了解決價格波動這一難題,使有效資源能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先後做出重要指示,決定研究期貨交易。1988年3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商業體制改革,積極的發展各類批發市場貿易,探索期貨交易。」從而確定了在中國開展期貨市場研究的課題。
拓展資料:經過一段時期的理論准備之後,中國期貨市場開始進入實際運作階段。在1990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了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
中國的期貨市場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0年到1995年,遍布全國各地的交易所數目一度超過50家,年交易量達6.4億手,交易額逾10萬億元,期貨品種近百種,交投可謂非常活躍。但是,當時的法規監管較為滯後,發生了不少問題。因此,國務院決定全面清理整頓期貨市場,建立適用於期貨市場的監管法規,將交易所數目減少至15家,期貨經紀公司數目大幅縮減,並限制了境外期貨交易。
第二階段是1996至2000年,國家繼續對期貨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加上中國證券市場迅速發展,期貨市場步入低潮。1998年,國家把14家交易所進一步削減至3家,即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2000年,期貨交易量萎縮至5400萬 手,交易額為1.6萬億人民幣。
從2001年至今是第三階段。期貨市場逐漸復甦,期貨法規與風險監控逐步規范和完善。2004年,國內新增棉花、黃大豆2號、燃料油與玉米4個品種。2005年交易量恢復增長到3.23億手,交易額達13.45萬億。白糖、棉花交易平穩,小麥品種較為成熟,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發揮。2006年,中國期貨市場即將推出金融期貨品種。

閱讀全文

與期貨業務起源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劵商傭金比較低 瀏覽:408
深圳市前海達飛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69
格林大華期貨有限公司首頁 瀏覽:478
信託公司崗位層級 瀏覽:203
海康威視股票歷史行情 瀏覽:105
哈葯集團組織機構 瀏覽:991
冠群旗金融服務 瀏覽:518
招聘國內期貨高手 瀏覽:613
中色股份薪酬 瀏覽:226
金融公司的中後台什麼意思 瀏覽:144
廣東貴金屬回購和銷售 瀏覽:237
期貨出現在什麼時候 瀏覽:425
玩股票感覺 瀏覽:914
期貨原油股票 瀏覽:599
股指期貨一點通 瀏覽:42
民間融資合法化 瀏覽:370
怎麼看個股的融資余額 瀏覽:980
支持企業融資的工作措施 瀏覽:129
如何賣股票不 瀏覽:914
宜興市金融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