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
B. 外匯匯率升高 指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
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升值。
外匯匯率就是一種貨幣用另一種貨幣表示的價格,通俗講就是兩種貨幣的比值,比如人民幣匯率通常指,美元兌人民幣,以前是8.000左右浮動,現在6.8200附近浮動。匯率下降了,人民幣升值了。
(匯率數值上升代表前一種貨幣升值,或一種貨幣貶值;同樣數值下降,代表前一種貨幣貶值,後一種貨幣升值。)
(2)提高外匯匯率會擴展閱讀:
外匯匯率標價方式
目前國際上有兩種外幣匯率標價的方式: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簡單地說,直接標價法就是用若干數量的本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外幣,或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幣為標准,來換算 應收付若干本幣的一種測量匯價的方法。
例如,以日元為本幣,在直接標價下:
1美元=110日元
1英鎊=165.80日元
1馬克=64.94日元
在外匯交易中,直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外幣數額固定不變,匯率的漲跌是以本幣數額的變化來表示的。如果外幣折算成本幣的數額上升,表示外幣升值,本幣貶值;
相反,如果外幣折算成本幣的數額下跌,則說明外幣相對於本幣貶值,而本幣升值。簡單地說,直接標價法下,匯價數值越大,外幣價值越大,反之亦然。
間接標價法是用若干數量的外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本幣,或是以一定單位本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付若干單位外幣的一種測量匯價的方法。
C. 提高外匯匯率是什麼意思
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義的外匯具體是指:貨幣行政當局機構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務等形式所保存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使用的債券。其最基本作用是實現支付手段的職能,用於國際債權債務清算。當前,在國際市場上用於國際間結算的貨幣主要是:美元、英鎊、日元、歐元等。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它是在使用外匯時必須與本國貨幣折算而產生的。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
當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人民幣時,則說明外匯升值(與此對應是人民幣貶值
),即外匯匯率升高。匯率是聯結國內外市場和金融市場的一條重要紐帶。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即供求關系);通貨膨脹(或緊縮)率的差異;經濟增長率;利率水平;國家貨幣當局的干預與管制;市場預期;外匯投機活動等。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本國貨幣(注意:這里指市場上代替金屬貨幣流通的紙幣)發生貶值和升值兩方面的變動。匯率同稅收、財政、利率等一樣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調節杠桿。它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升高或降低來調節進出口貿易;可以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動方向和數量;可以影響非貿易(旅遊、僑匯)的外匯;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是一國提高國際支付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國的外匯儲備,包括擁有外國貨幣、外國政府公債、公司債券、股票等等。它的多少直接關繫到一國調控經濟的能力以及在國際交往中的地位。 這三個概念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國家之間的貿易或非貿易結算應用外匯,外匯兼有貨幣的支付手段和國際貨幣兩種職能;外匯儲備是指一個國家佔有外匯的數量和品種;匯率又稱匯價,是外匯之間交換的比例關系,是一個變數,反映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情況的對比和供求等關系。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對貨幣升值的具體分析 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上浮)後,同量的這種貨幣能比以前換取更多的他國貨幣,買到更多他國的商品。同時,這種貨幣的信譽及這個國家的國際經濟地位也將隨之提高。
D. 提高外匯匯率是否有助於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應該不會
E. 提高外匯匯率為何會有利於進口外匯匯率升高,本幣也就本幣貶值,...
交易家:
舉例來說:假設人民幣兌美元原來是7:1,那麼美國人在中國拿一塊美金可以買到相當於7人民幣的東西。人民幣貶值,匯率變成8:1,那麼現在美國人在中國拿一塊美金可以買到相當於8人民幣的東西,也就是說,東西對他來說變得便宜了,那麼理性經濟的假設下,中國的東西相對變得便宜,他就會多買,那麼相對中國來說,出口就增加了。
F. 外匯匯率受什麼影響
作為一國貨幣對外價格的表現形式,匯率受到來自國內和國際因素的影響。同時,除了受到經濟因素影響之外,還往往受到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匯率的變動常常變幻不定,很難准確預測。就經濟因素來說,主要有:
(一)長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嚴格地說,是指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國際收入大於支出時,即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為逆差。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該國的外匯市場供求,進而影響匯率變動。一般而言,如果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會表現為外匯供大於求,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匯率上升;如果是逆差的話,則是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不過,國際收支對匯率的影響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發揮作用,短期的、臨時的、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對匯率的影響,容易被其他一些因素所抵消。
2.相對的通貨膨脹率
貨幣對外價值的基礎是對內價值。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也必然隨之下降。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的變化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度量。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意味著單位貨幣的購買力降低,代表的價值量減少了。在紙幣流通下,各國存在不同幣值變化情況,因此不但要考察本國的通貨膨脹率,也要考察他國的通貨膨脹率,即比較相對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來說,相對通貨膨脹率持續較高的國家,表示該國貨幣的對內價值下降得越快,其本幣匯率也將隨之下跌,外匯匯率會上升。
3.宏觀經濟狀況
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除了通貨膨脹之外,還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支、國民收入、投資環境、經濟開放程度等諸多方面的。若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良好,經濟穩定,該國貨幣的匯率就趨穩;反之,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是維持匯率穩定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短期因素 1.相對利率水平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價格。利率作為使用資金的成本或是放棄資金使用的收益,也會影響到匯率水平。一般而言,資金總是從利率低的地方流向利率高的地方。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他國時,他國的資金就會流入該國;否則,當該國利率水平低於他國的時候,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出。而資金的大量流入流出,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的外匯供求,特別是短期外匯的供求,從而引起匯率變動。當然,分析利率因素的時候不能只考察名義利率,而是要結合通貨膨脹考察相對的實際利率水平。利率對長期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更大程度上是作為政策工具對短期匯率產生重大影響。
2.政府的短期干預
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常常會採用種種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和外匯匯率,有時甚至操縱匯率的波動。政府為了避免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需要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使匯率的變動有利於本國經濟的運行。這種干預的目的有三種:一是在匯率變動過於劇烈的時候使它趨於緩和,二是使匯率穩定在某個水平上,三是使匯率上浮或是下降到某個水平。
3.心理預期
心理預期有時會對匯率產生重大的影響。心理預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利率變動、匯率走勢、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經濟方面的,也包括對政治局勢、國際關系、社會穩定等政治的和社會方面的預期。而對這些方面的不同預期,會直接改變人們的經濟行為,比如投資和儲蓄的方向,進而影響到匯率。由於心理預期的變化快、影響大,常常會引起短期匯率波動。有時,心理預期甚至會成為市場上影響匯率的最主要因素。
G. 外匯匯率升高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會有那些影響
①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②會增強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
③能使其客戶獲得更優質的服務。
當本國貨幣貶值時,有利於本國出口,減少進口,為本國賺取外匯並帶動對外貿易的發展,有利於本國企業「走出去」。但由於貶值刺激了出口需求也會影響國內物價上升,如果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由此引發貿易戰和匯率戰。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注重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H. 為什麼當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時,外匯匯率會升高
1、貨幣供給和需求是決定貨幣的價值以及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根據供求原理,供大於求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時價格上升,對於外匯匯率同樣如此。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變得更有價值,通常銀根緊縮,信貸減少是貨幣供給減少的信號,這些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的下降,因而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
2、如果貨幣供給增加,則過多的貨幣供給更容易造成通貨膨脹,導致本國商品價格上升,同時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商品減少,購買力下降,導致對外國商品和勞務需求增加,因而外匯供給增加,本國貨幣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拓展資料:
一、供給:
供給包括生產、向市場提供出售、售出三個環節。經濟學的供給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對應於一個給定的價格,生產者願意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被稱為該價格下的供給量_。是供給(生產)量與價格的關系或價格與供給(售出)量的對應關系。
二、影響供給(生產)量的因素
1. 商品本身的價格: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價格高,生產者會增加供給(生產)量。相反,商品的價格低,生產者會減少供給(生產)量。
2. 相關商品的價格:如果某商品價格上漲了,原來生產的商品價格不變,生產者會轉向某商品的生產,原來商品的供給(生產)量必然減少。
3. 生產技術的變動:生產技術的變動也影響生產成本。在一般情況下,生產技術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不斷提高。一次生產技術的變化一般是單方向的,當生產技術提高時,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使供給(生產)量增加。
4. 生產要素的變動:生產要素價格變化,導致生產成本發生變化。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表明生產成本增加,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供給(生產)量減少:反之,生產要素價格下降,使生產成本減少,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供給(生產)量增加。
5. 政府的稅收和扶持政策:這實際上也影響到生產成本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政府如果增加稅收,生產者的負擔則加重,供給(生產)量便會減少,反之則會增加。
6. 廠商對未來的預期:如果行情看漲,廠商就會增加供給(生產)量;反之亦然。
7. 自然條件:如水果、蔬菜等季節性較強的產品,在生產旺季,供給(生產)量自然會大於其他時間。
I. 外匯匯率提高和外匯供給的關系
對我國來說 外匯的供給來自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如果人民幣匯率提高,我國的出口貿易將受限,外匯收入降低,外匯供給減少。
另一方面,外匯的供給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如果貿易順差加大,外匯供給過多,會給人民幣帶來升值壓力,可能會使人民幣匯率提高。
J. 通貨膨脹必然會導致外匯匯率升高嗎
沒有必然,但是有趨勢,給市場一定的預期指示.因為高的通貨膨脹通常會使中央銀行執行緊縮性政策,其中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就是很好的方法.那麼一旦提高存貸款利率,這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買入其貨幣.當供不應求的時候,其貨幣匯率就會升值.但其中有諸多因素作梗,比如說貨幣匯率升值是對應於其他特定貨幣而言,它需要一個參照物.而在國際上,通常將美元作為參照物.但是近年來美元由於各種原因不斷貶值,熱錢流入發展中國家導致其貨幣匯率水漲船高.其原因不是由通貨膨脹直接引起的.另外,通貨膨脹較高但是央行不採取提高存貸款利率而是用其他財政政策例如提高個稅,企業所得稅等等來控制通貨膨脹的話,熱錢就沒有什麽理由大量流入.那麼貨幣匯率在短期也會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