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現在的外匯政策急求~
國家對外匯沒有放開也沒有禁止的,看各地地方對政策的理解程度,有的寬松有的嚴格的
2. 2017年6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實現了五連升
據報道,中國人民銀行7月7日上午公布了我國6月末外匯儲備余額,數據顯示外匯儲備實現了五連升,這也是2014年6月以來最長的上升周期。
專家表示,6月末外匯儲備增幅比5月末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因為暑期出境旅遊換匯需求增加、外企年中利潤匯出和分紅增加,但未來外匯儲備還將保持基本穩定。
3. 國家支持外匯內流嗎
國家是支持的,國家大力鼓勵和吸引外匯資金內流,嚴格控制非貿易外匯資金外流。中央央行聯合外管局宣布多項外交政策,其中一項就是鼓勵外匯資金的流入。
4. 中國政府的外匯市場政策
一、企業開立、變更和關閉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由事前審批調整為由銀行按外回匯管理要答求和商業慣例直接辦理,並向外匯局備案。提高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允許有真實交易背景需對外支付的企業提前購匯。
二、簡化服務貿易售付匯憑證並放寬審核許可權。
三、進一步簡化境內居民個人購匯手續,提高購匯限額,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在額度之內,個人憑真實身份證明在銀行辦理購匯並申報用途;銀行對超過額度部分的個人購匯在審核相關憑證後按實際需求供匯。
四、拓展境內銀行代客外匯境外理財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在一定額度內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
五、允許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證券經營機構在一定額度內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自有外匯,用於在境外進行的包含股票在內的組合證券投資。
六、拓展保險機構境外證券投資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及貨幣市場工具,購匯額按保險機構總資產的一定比例控制。
5. 如何評價我國外匯儲備規模
在經濟新常態下,需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對外投資,並保持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徵。從內部看,經濟增速換擋、內需逐步釋放。中國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空間、為數眾多的人口,地域差異較大,釋放內需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從外部看,我國正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變。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對外投資的進程有所加快,國內居民亦有著對國外資產配置的切實需求。隨著經濟和匯率企穩,我國又將迎來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的新的歷史機遇。
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充足,為我國對外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對外投資也有利於更高效地配置國民財富。此外,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提高,我國對外匯儲備的依賴性和維持較大規模外匯儲備的必要性都會下降。我國持有的外匯儲備規模也應與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相適應。
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的轉變
我國曾經是外資凈流入的國家,而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超過同期吸引外資規模,逐步進入對外輸出資本的新階段,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變。
第一,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中國已經是貨物貿易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佔世界貿易的份額很難再提高。2015年中國貨物出口佔全球的13.8%,較2000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左右,比外匯儲備排名第二的日本高10個百分點。中國經常賬戶差額與GDP之比為2.1%,較日本高1.3個百分點;我國國際貿易與GDP之比為22.3%,比日本高3.4個百分點。第二,隨著經濟增速換擋,投資回報率有所下降,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難以再達到以往的水平。1990~2007年,我國FDI與GDP之比從0.97%上升到4.4%;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FDI相對於GDP的規模總體趨於下降。2015年,FDI與GDP之比回落至2.27%。
從對外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的逐步轉變,是很多發達經濟體曾經走過的道路。對外投資也與一個國家所處的經濟階段密切相關。以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1978年,我國人均GDP僅308美元,屬於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無從談及對外投資。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歷了高速增長,20多年來的絕大多數年份中,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貿易項和投資項呈現「雙順差」的局面。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同時,外匯儲備管理的壓力也比較大。相關理論研究表明,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企業優勢積累,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的國家對外凈投資一般為正值。2015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對外投資流量達1456.7億美元,超過吸引外資規模。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累計為4670億美元左右,是同期金融賬戶累計凈流量的3.5倍。
此外,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以外匯儲備為主,而非政府部門的財富主要以國內資產為主,確實有增加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從對外資產的結構來看,截至2016年末,外匯儲備占我國對外資產的近一半(47.9%);相比之下,日本居民部門則持有80%以上的對外凈資產。因而我國居民部門有較大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2016年,通過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近1000億美元,比2015年多增約30%;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資產凈增加3000億美元左右,同比多增約1.5倍。G20國家私人部門持有對外資產與GDP之比平均達到124%,以此為參照,則中國居民逐步增加對外資產仍有較大空間。截至2015年末,我國私人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與GDP之比僅為25.9%。
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和前景依然向好
第一,我國經濟實力已躋身世界前列,綜合國力是國家信用最好的背書。截至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15%,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達33.2%,當前經濟增速仍然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且,我國的經濟改革還將釋放更多潛力,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具備很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從內部看,中國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為數眾多的人口,地域差異較大,釋放內需為未來中國經濟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從外部看,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和對外投資的進程有所加快。
第二,人民幣已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2017年第一季度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次披露了人民幣外匯儲備持有情況。在IMF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季度調查中被單獨列出的幣種往往被公認為儲備貨幣。截至2016年末,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儲備約合845.1億美元。根據IMF於2014~2015年度開展的調查,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國家數量較2011~2012年度有所上升,與持有瑞士法郎作為儲備資產的國家數量相當。
第三,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正逐步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要增強匯率彈性、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打破人民幣單邊預期,實現匯率雙向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彈性,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三年度調查,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的交易量有所增加。截至2016年4月,人民幣日均成交量從三年前的1200億美元升至2020億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佔比提高至4%,較先前的2%提高了2個百分點。
第四,隨著資本項目開放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主體正在由傳統工商企業向境外主權機構、境外個人等各類主體拓展。
我國外匯儲備充足
我國外匯儲備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初的艱難積累期後,從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迅速增長。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當年外匯儲備超過2000億美元。在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外匯儲備大量增加。2006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當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高達15.1%,外匯儲備達到10663.4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外需疲弱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2009~2014年GDP增速的均值達8.8%。2009年4月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2011年3月超過3萬億美元,並於2014年6月達到3.99萬億美元的歷史峰值,較五年前(2009年)翻了一番。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開始下降。2015年,我國外匯儲備減少了5126.56億美元。2016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連續數月下降,2017年2月,我國外匯儲備結束了長達7個月的連續下降。2017年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恢復至30090.9億美元,環比繼續增加39.6億美元。
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無論是曾經的快速增長,還是近年來的下降,都是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正常現象。由於外匯儲備本質上是國家信用的背書,不斷積累外匯儲備可以滿足進口和穩定金融市場的需要,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我國對外匯儲備的依賴性還可能進一步下降。
從外匯儲備的絕對規模和國際上通常的標准來看,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充足的。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世界第一
從外匯儲備的規模看,截至2015年底,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瑞士和韓國。作為外匯儲備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約佔全球的30%,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2.8倍和5.4倍,是印度、巴西的近10倍。而作為目前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美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則剛剛超過1000億美元。
我國長期穩定的經常項目順差仍然是外匯儲備增長的基礎。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429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此外,不斷增加的對外投資所帶來的投資回報在日後也將成為國際收支順差的新來源。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躍居全球第二,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佔全球流量份額的9.9%,同比增長18.3%,金額僅次於美國(2999.6億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的1286.5億美元)。201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增加2112億美元,較上年多增12%。
外儲余額足以滿足我國的預防性需求
進口支付能力(Import Cover)和短期外債償還能力(外匯儲備/短期外債余額)是度量外匯儲備充足性的兩個經典指標。進口支付能力指標對於資本賬戶開放度不高的國家來說較為適用。短期外債償還能力對於應對危機十分重要,適用於新興市場國家。
從進口支付能力來看,截至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可以支持22.8個月的進口,遠高於國際警戒標准(3~4個月)。從短期外債償還能力來看,截至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是短期外債(本外幣)的3.2倍,而國際警戒標准為不低於1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給出了評估外匯儲備充足性的分析框架。在這一框架下,外匯儲備的充足性標准要視不同經濟體的具體情況而定,合意的外匯儲備規模與一國的經濟金融結構有關。對於新興市場國家而言,綜合考慮出口額、短期外債、其他負債和廣義貨幣,並賦予上述四項不同的權重(可根據資本賬戶開放程度和匯率安排等對權重進行一定的調整),來衡量外匯儲備的充足性,以應對出口收入下降、債務展期風險和資本外逃等風險。表1的測算結果給出了不同情形下我國所需要保有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這一結果可以作為我國外匯儲備充足性的情景分析。綜合考慮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和金融安排,我國外匯儲備合意規模大約在1.6萬億~1.8萬億美元,換言之,我國當前外匯儲備相當於IMF標準的170.0%~177.8%。此外,未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進一步提高。在浮動匯率安排下,我國所需要保持的外匯儲備規模還將進一步下降。
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至今依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因為除了滿足預防性的需求之外,也需要考慮持有外匯儲備成本。Jeanne 和Rancière將持有外匯儲備的益處、機會成本以及風險厭惡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試圖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水平。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最優的外匯儲備規模大約需要覆蓋短期外債的80%~100%與一國的經常賬戶赤字的總和,或需要滿足基於IMF框架的合意外匯儲備規模(ARA EM metric)的75%~150%。根據這一標准,我國所擁有的外匯儲備完全能滿足需要。
妥善管理和運用外儲,促進我國對外投資
妥善運用和管理外匯儲備、合理配置對外資產,是事關國民福利的大事。由於保持流動性的需要,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不可能很高。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的對外資產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對外負債的收益率有6%左右。超過需要的外匯儲備還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因此,維持過高的外匯儲備規模不利於國民財富的增加,應考慮將外匯儲備用於支持我國的對外投資,並重新審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性。
隨著人民幣越來越多地用於國際支付,加之我國已開始實行意願結售匯,我國的貿易順差越來越多地表現為由居民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此外,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將用於支持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與並購。外匯儲備用於成立如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多邊金融機構和基金,也會使外匯儲備余額下降。當然,這部分資產仍然屬於中國政府的「彈葯庫」,或者稱為「影子外儲」。
盡管外匯儲備積累有所放緩,我國的對外資產卻在向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轉變。正如樊綱所言,外匯儲備下降並不意味著美元流出了中國,而是留在了商業銀行的賬戶上,這意味著,中國官方的外匯儲備減少了,但中國的商業銀行可以用這些美元去投資高收益的債券等其他金融資產。這一配置方式的轉變也有利於改善我國對外資產負債錯配嚴重的問題,使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更加健康。過去兩年來,我國銀行業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經歷了資產負債表的調整,短期外債余額大幅下降。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同時,我國居民部門的對外凈資產是增加的,且增加的規模大於外匯儲備下降的規模。
最後,關於外匯儲備的合意規模,參考國際上通常的標准,支持3~4個月的進口僅需要我國當前外匯儲備量的不到五分之一,即不到6000億美元;從滿足短期外債償還需求的角度,截至2016年底,我國短期外債余額8709億美元,需要的外匯儲備亦不到10000億美元;根據IMF評估外匯儲備合適水平的框架,對短期外債、其他負債、廣義貨幣和出口規模加權計算,我國合適的外匯儲備下限應不低於1.6萬億美元。因此,我國當前持有的外匯儲備遠遠多於需要。當然,考慮到我國的國情、產業結構,我國在世界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我國的外匯儲備應該高於這一國際標准,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總之,需要重新審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性,更科學地持有對外資產,更高效地配置國民財富。
6. 2017年7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了30807億美元
據報道,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0807億美元,內較6月末上容升239億美元,升幅為0.8%,為連續第六個月出現回升。
專家表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經濟運行當中積極的變化還會繼續增加,隨著金融市場擴大開放,外匯市場健康發展,市場預期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總體企穩的基礎更加堅實,將進一步推動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
希望國家經濟可以快速的發展下去!
7. 2017年外匯管理有什麼新規定
最新的個人購匯說明書中,明確給出了境內個人在辦理個人購匯業務時的六項禁止行為,分別是:
1、不得虛假申報個人購匯信息
2、不得提供不實的證明材料
3、不得出借本人便利化額度協助他人購匯
4、不得借用他人便利化額度實施分拆購匯
5、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
6、不得參與洗錢、逃稅、地下錢庄交易等違法違規活動。
(7)2017年政府對外匯的支持擴展閱讀:
主要類型:
1、各國外匯管理制度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嚴格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實行管制,實行這種外匯管制的國家通常經濟比較落後,外匯資金短缺,市場機制不發達,因而試圖通過集中分配和使用外匯以維持穩定的匯價、保障國際收支平衡、維護民族經濟的發展。
2、第二種是部分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的外匯交易原則上不加限制,但對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進行一定的限制。如日本、丹麥、挪威、法國、義大利等約20個國家。
3、第三種是完全自由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均不進行限制,外匯可自由兌換、自由流通、自由出入國境,實行金融自由化。這類國家有美國、英國、瑞士、荷蘭、新加坡和外匯儲備較多的石油輸出國(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
4、中國外匯管理體制基本上屬於部分型外匯管制,對經常項目實行可兌換;對資本項目實行一定的管制;對金融機構的外匯業務實行監管;禁止外幣境內計價結算流通;保稅區實行有區別的外匯管理等。這種外匯管理體系基本適應中國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也符合國際慣例。
8. 政府對外匯市場干預的方式有哪些
中央銀行在進行這種干預時可採取雙管齊下的手段:
(1)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時,同時在國內債券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債券,從而使匯率變而利率不變化。例如,外匯市場上美元對日元的匯價大幅度下跌,日本中央銀行想採取支持美元拋出日元,美元成為它的儲備貨幣,而市場上日元流量增加,使日本貨幣供應量上升,而利率呈下降趨勢。為了抵消外匯買賣對國內利率的影響,日本中央銀行可在國內債券市場上拋債券,使市場上的日元流通量減少,利率下降的趨勢因此而抵消。需要指出的是,國內債券和國際債券的相互替代性越差,中央銀行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就越有效果,否則就沒有效果。
(2)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通過查詢匯率變化情況、發表聲明等,影響匯率的變化,達到干預的效果,它被稱為干預外匯市場的「信號反應」。中央銀行這樣做是希望外匯市場能得到這樣的信號: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將要發生變化,或者說預期中的匯率將有變化等等。一般來說,外匯市場在初次接受這些信號後總會作出反應。但是,如果中央銀行經常靠「信號效應」來干預市場,而這些信號又不全是真的,就會在市場上起到「狼來了」的效果。1978年至1979年卡特政府支持對美元的干預,經常被認為是「狼來了」信號效果的例子。而1985年西方五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的「廣場飯店聲明」立刻使美元大跌,就經常被認為是「信號效應」成功的例子。
所謂改變政策的外匯市場干預實際上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一種轉變,它是指中央銀行直接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而聽任國內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朝有利於達到干預目標的方向變化。例如,如果馬克在外匯市場上不斷貶值,德國中央銀行為了支持馬克的匯價,它可在市場上拋外匯買馬克,由於馬克流通減少,德國貨幣供應下降,利率呈上升趨勢,人們就願意在外匯市場多保留馬克,使馬克的匯價上升。這種干預方式一般來說非常有效,代價是國內既定的貨幣政策會受到影響,是中央銀行看到本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離均衡價格時才願意採取的。
判斷中央銀行的干預是否有效,並不是看中央銀行干預的次數多少和所用的金額大小。從中央銀行干預外匯的歷史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如果外匯市場異常劇烈的波動是因為信息效益差、突發事件、人為投機等因素引起的,而由於這些因素對外匯市場的扭曲經常是短期的,那麼,中央銀行的干預會十分有效,或者說,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至少可能使這種短期的扭曲提前結束。
第二,如果一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高偏低是該國的宏觀經濟水平、利率和政府貨幣政策決定的,那麼,中央銀行的干預從長期來看是無效的。而中央銀行之所以堅持進行干預,主要是可能達到以下兩個目的:首先,中央銀行的干預可緩和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跌勢或升勢,這樣可避免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對國內宏觀經濟發展的過分沖擊;其次,中央銀行的干預在短期內常會有明顯的效果,其原因是外匯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這種突然出現的政府幹預。這給予中央銀行一定的時間來重新考慮其貨幣政策或外匯政策,從而作出適當的調整。 3、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歷史發展
從1973年到現在,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經常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直接干預,其中較大的聯合干預約有5次,成功和失敗的兼而有之。對1976年—1979年美元弱勢的干預 在經過1974年至1975年的世界性經濟衰退以後,美國的經濟仍處於高通貨膨脹,高失業率和低經濟增長率的處境。卡特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決定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雖然利率在上漲,但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漲得更快,外匯市場因此開始不斷地拋美元,使美元的匯價一路下跌。面對美元的跌勢,卡特政府決定干預外匯市場。1978年10月底,卡特政府宣布了一項反通貨膨脹的計劃,但由於對美國未來的貨幣政策並沒有明確的表示,美元反而在外匯市場上狂瀉。面臨馬克和日元升值的巨大壓力,德國和日本兩國的中央銀行被迫進行不改變自己政策為前提的大規模干預,買美元拋本國貨幣,但收效甚微。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目標 自從浮動匯率制推行以來,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來沒有對外匯市場採取徹底的放任自流的態度,相反,這些中央銀行始終保留相當一部分的外匯儲備,其主要目的就是對外匯市場進行直接干預。 一般來說,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的價格出現異常大的、或是朝同一方向連續幾天劇烈波動時,往往會直接介入市場,通過商業銀行進行外匯買賣,以試圖緩解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對於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理論上可以有很多解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原因大致有三個。
第一,匯率的異常波動常常與國際資本流動有著必然聯系,它會導致工業生產和宏觀經濟發展出現不必要的波動,因此,穩定匯率有助於穩定國民經濟和物價。現在國際資本跨國界的流動不但規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為障礙很小。工業國家從70年代末開始放寬金融方面的規章條例,進一步為國際資本流動提供了方便。在浮動匯率制的條件下,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動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外匯市場的價格浮動。如果大批資本流入德國,則德國馬克在外匯市場的匯價就會上升,而如果大批資本流出美國,外匯市場上的美元匯價必然下降。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人們都期待某一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資本就勢必會流向該國。
資本流動與外匯市場變化的相關性對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產業配置和物價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當一個國家的資本大量外流,導致本國貨幣匯價下跌時,或者當人們預計本國貨幣的匯價會下跌,導致資本外流時,這個國家的產業配置和物價必然出現有利於那些與對外貿易有聯系的產業的變動。任何一個國家的產業從對外貿易角度來看,可分為能進行對外貿易的產業和無法進行對外貿易的產業兩種。前者如製造業,生產的產品可出口和進口,後者如某些服務業,生產和消費必須在當地進行。當資本流出貨幣貶值時,能進行對外貿易的產業部門的物價就會上升,如果這一部門工資的上漲速度不是同步的話,追加這一部門的生產就會變得有利可圖,出口因此也會增加,但是從國內的產業結構來看,資本就會從非貿易產業流向貿易產業。如果這是一種長期現象,該國的國民經濟比例就可能失調。因此,工業國家和中央銀行是不希望看到本國貨幣的匯價長期偏離它認為的均衡價格的。這是中央銀行在本國貨幣持續疲軟或過分堅挺時直接干預市場的原因之一。
資本流動與外匯市場變化的相關性對國民經濟的另外一個重要影響在於,大量資本流出會造成本國生產資本形成的成本上升,而大量資本流入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通貨膨脹壓力,影響長期資本投資。美國從80年代初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大量資本流入,美元匯價逐步上漲,而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美聯儲)在1981年和1982年間對外匯市場又徹底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西歐國家為了防止資本外流,在歐洲貨幣的匯率不斷下跌時,被迫經常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並一再要求美聯儲協助干預。 第二,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是為了國內外貿政策的需要。
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的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而出口問題在許多工業國家已是一個政治問題,它涉及到許多出口行業的就業水平、貿易保護主義情緒、選民對政府態度等許多方面。任何一個中央銀行都不希望看到本國外貿順差是由於本國貨幣的匯率太低而被其他國家抓住把柄。因此,中央銀行為這一目的而干預外匯市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9. 注意,外匯管制再度收緊,2017年如何換匯成最大難題
致香港保單保費與去年同比升1.21倍至489!
隨後, Visa和萬事達Master卡自10日起也不再接受大陸客戶繳付該類保費。
堅持5萬美元政策不變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一再指出, 中國將堅持個人年度五萬美元購匯政策不變。
統一境內機構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意願結匯政策,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國際收支形勢適時對結匯政策進行調整。
外管局一旦檢測到海外帳戶收到的來自中國的外匯超出規定,就會進行調查,取消匯款並且進行罰款。有人因為匯款55萬美金的外匯,被罰13萬人民幣,可見政府打擊違法資金外流的決心。
打擊「螞蟻搬家」等換匯錢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央行和外管局政府針對螞蟻搬家式的外匯資金匯出,開展了嚴格的外匯限額管理和海外收款方帳戶登記政策。
本月,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公安部表示,將始終保持對地下錢庄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打擊態勢,整頓外匯管理秩序,維護經濟金融安全。
不但嚴格打擊所謂「地下錢庄」和「螞蟻搬家式匯款公司」,並從國內銀行內部打擊「分拆購匯」的行為。
嚴堵重復購匯漏洞,檢測資金流向
罰款比率為1%至5%不等,罰款金額一般為匯款總額減去個人年度外匯額度後的2%。
今年,在毗鄰港澳、資金流動頻繁的地下錢庄活躍地區廣東省,破獲案件14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50餘名,初步統計涉案金額2300餘億元人民幣。
相比流失金額,只是九牛一毛,金融及公安有關部門表示將採取更嚴格的資本和外匯管制。
嚴管企業資金
本月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新規,資本賬戶下超過500萬美元的海外支付,包括組合投資或海外並購等直接投資,必須上報市外管局批准;之前已經獲批的大型投資項目尚未轉帳的外匯部分也適用此規。而原來的報批限度是5000萬美元。
信息交換
杭州峰會後,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家簽署了資產信息交換協議。
10. 中國2017多少美元的外匯儲備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201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3.14萬億美元。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399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207億美元,升幅為0.66%,連續第十一個月出現回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12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境內外主體交易行為進一步趨於穩定和平衡。國際金融市場總體小幅波動,主要非美元貨幣匯率上漲和資產價格上升,推動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上升。
2017年全年來看,外匯儲備規模自1月降至29982億美元後穩步回升,年末較年初上升1294億美元,升幅為4.3%。
2017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推動跨境資金流動更加穩定平衡。國際收支形勢穩健為外匯儲備規模連續穩步回升提供了保障。
2018年,我國經濟工作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國民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韌性將不斷增強,有條件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在全球經濟持續回暖帶來外需增長、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預期不斷改善的背景下,未來我國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規模將保持平衡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