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97年亞洲經濟危機時貴金屬價格

97年亞洲經濟危機時貴金屬價格

發布時間:2022-06-11 09:18:41

㈠ 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是什麼

97年亞洲金融危機是發生於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1、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新馬泰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
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泰國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㈡ 97年亞洲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

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東南亞各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
1、危機首先在東南亞爆發並波及港台
短期資金大量進出:泰國於97年首季有19億美元的凈資金流入,第2季變成62億美元的凈資金外流;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印尼與菲律賓於96年共獲得478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97年卻變成30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
自1997年初起,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泰國的泰銖受國際投機者的攻擊,泰銖不斷走軟,最終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制,造成泰銖狂跌。接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3國的貨幣也狂跌。
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影響到它們的股市,大多數東盟國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灣和香港的金融市場也被攻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迅速採取了有力的調控措施,成功地捍衛了港元聯系匯率制。但香港股市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16800多點跌至9000點左右。
2、危機蔓延至東北亞
從10月底起韓元持續下跌,股市跌幅也超過40%。
在金融危機中,韓國的大企業紛紛遭殃,又連累了一大批為其生產配套設備的中小企業。企業的大量倒閉使韓國銀行呆帳和壞帳劇增,信譽大幅度下降,幾乎已不可能到國際市場上融資了,到期應償還的外債卻越來越多。
東南亞和韓國的金融風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氣的日本經濟愈益惡化。
3、危機深化並波及俄羅斯、巴西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機給東亞經濟造成的巨大殺傷力不斷顯現,大多數東亞國家的經濟跌入谷底。
盡管各國的貨幣都已大幅度貶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趨勢。
內外投資也呈持續減少的態勢:在國內,由於金融危機造成高利率和貨幣貶值,私人投資者極其謹慎;海外投資由於擔心金融危機造成東亞地區投資環境的惡化,進入的數量銳減,而大量本地資金卻因對本地區經濟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機造成的另一個苦果是通貨膨脹:1998年6月,菲律賓的通貨膨脹率達 10.7%,泰國6月份通脹率亦為10.7%,1998年5月一個月,印尼的通脹率就達5.24% 。
由於出口不振、投資乏力和大量企業破產、倒閉,失業已成為不少東亞國家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韓國1998年4月的失業率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1998年5月,菲律賓的失業率高達13.3%。
1998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俄羅斯、俄股市、匯市猛瀉。之後不久,巴西金融市場持續動盪匯市和股市大瀉。俄羅斯和巴西的金融動盪表明亞洲金融危機已對世界金融市場產生破壞性影響。

㈢ 97年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是怎樣把泰銖拋售出去的泰銖不是已經貶值得很厲害了嗎

很多人都知道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由索羅斯阻擊泰銖開始的!可是到底,索羅斯是如何阻擊泰銖的,估計很多不是學金融的人直到今天也沒搞明白。

其實很簡單:

1:索羅斯在泰國注冊了一個公司,然後向泰國銀行借出巨額的泰銖。

2:由於泰國的泰銖和外幣可以自由兌換(我國不可以),所以,索羅斯把部分泰銖在泰國國內就可以換成美元(打比方這時候,一美元換10個泰銖)

3:索羅斯到國際市場低價拋售泰銖,其他金融炒家跟進拋售,不知行情的投機者從眾心裡拋售,導致泰銖狂貶。由於,當時泰國的外匯儲備只有幾百億,所以,他不能全部吃進這些被拋售的本國貨幣,所以,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貨幣沒人要!然後巨幅貶值。比如貶到一美元對100泰銖。

4:這時候,索羅斯回到泰國再用很少的美元買回當初貸款數量的泰銖(由於泰銖現在貶值,只有很少的美元就能買回相同數量的泰銖)還給泰國銀行。

當初,索羅斯阻擊泰銖的前提是,泰國的外匯儲備少;而且外匯能自由兌換。這也是當初中國不能被阻擊的原因。因為,當時中國的外匯不到兩千億美元,最重要的是,當時中國的匯率制度是全世界最原始的接近固定匯率制度的一種匯率制度。中國倖免於難,巴菲特有句名言,沒搞明白的東西就別玩哈哈

㈣ 詳細介紹一下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謝謝了!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

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

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4)97年亞洲經濟危機時貴金屬價格擴展閱讀: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㈤ 97年亞洲金融風暴詳情

亞洲金融風暴對經濟的直接影響
1.股市價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間,亞洲各國及地區,除了中國外,都面對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灣下跌約2成,餘下的地方都超過4成;馬來西亞更下跌超過5成。在短短期間,各國及地方都損失四成多的資產,情況實在令人驚心。
2.匯市價值亦出現貶值
經過金融風暴,各國及地方的幣值都相繼下調。四小龍,除香港維持聯系匯率免去貶值可能性外,其餘亞洲國家及地區的貨幣〔中國除外〕有30%至80%的貶值。印尼的貶值更高達340%。這些都對整體資產價值做成龐大的打擊。
3.貶值後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別是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認為貶值會有助於出入口的競爭力,刺激經濟復甦。但事實卻剛巧相反,1998年的預測,除了印度外,其餘各國和地區都出現負增長。出口下跌的估計達5%至10%。而入口更出現大幅減少。除了台灣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餘下跌超過12%以上;泰國和印尼更大幅減少3成。顯示貶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減少入口也只能延緩而已。
4.經濟前景都出現相當負增長
結果,亞洲各國和地區的經濟由高速增長突然轉為負增長。除中、印、台外,余無一倖免。韓、馬、泰估計負增長6%-8%;印尼則出現可能18%的大幅負增長。
5.失業情況急趨惡劣
當整體經濟呈現負增長時,失業問題肯定急趨惡劣;所有受金融風暴影響的國家及地區,失業率都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顯示除台灣及新加坡能維持低於4%以外,餘下都超過5%;韓國、菲律賓及印尼等地被估計其失業率急升10%以上。
6.工資下降、樓價下跌
由於失業人員大增,造成勞工市場供大於求。企業僱主乘機調低工資,減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資普遍下調1-2成。同時,因消費力減弱,銷售市場欠佳,用者無法負擔高昂樓價或租金。造成樓價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況尤為厲害,樓價下跌達3成。
亞洲金融風暴對社會保障的直接影響
1.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回報遭受大損
退休保障,特別是個人帳戶形式的公積金制度,積累龐大的社保基金;有關當局必須想法投資以保值增值。但投資往往帶有極大風險,特別是投資於股票及匯率市場,價值漲落波幅很大。這次亞洲金融風暴的出現,導致股市匯市相繼大幅下調,將令很多社保基金損失慘重。這里嘗試看看香港情況。
由於香港已決意發展強制私營公積金,這里將分析對其可能影響。首先,我們發現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差不多每十年發生一次。投資回報須以周期性來分析,不能斷章由某高峰期來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災是1987年,便不適宜用1983年來估算,應從股災後起投資至另一次大股災如97年為一周期,才能較准確估算投資的真正確實的回報。
就現時強積金草案縱容高風險投資策略,容許以百分之百資產投資於股票市場,即使以最後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資產投入股票市場,並只以現時香港的金融風暴的影響來計算(若用東南亞情況計算,災害更大),一旦出現問題,非同小可。
在過去十年投資周期,香港私營的整體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報率,粗估只有6%(假設股票損失3成)。這估算低於年均通脹率8.8%。換言之,強積金草案的高風險投資策略易受金融風暴摧殘。
強積金辦事處回應1997年投資回報只損失7%;但參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資產變化,即可見1997年大多損失30%至50%不等,可見筆者的估計准確可信。換言之,私營強積金的高風險的投資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風暴的打擊,導致市民極大損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穩重投資策略(即30%股票40%債股和30%銀行現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報率粗估有9.5%(假設股票損失30%)。換言之,對比年均通脹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據最新1998年6月底結算,土地基金的投資也難以保值。可見亞洲金融風暴的殺傷力。相信現時亞洲大多數採用公積金制度的國家,其基金的損失會是慘重的,將嚴重削弱回饋能力。
2.失業人數增加,供款繳費雇員減少
由於亞洲金融風暴導致失業率急劇趨升,大部分國家的失業率達10%。這表示有1/10的雇員不能供款繳費,而其僱主供費繳費部分,亦相應損失。那麼供款繳費總金額肯定損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這些情況延續3年,情況將更為惡劣。因為大部分國家的估算很少預測失業率達10%以上的,這將造成整個社會保障基金的精算測算出現偏差,甚至影響其財政穩健性。
3.工資下降,供款繳費金額減少
避過失業的雇員很可能會遭僱主減壓工資。因經濟不景,失業大軍增長,僱主會趁機減工資,以降成本,增利潤。當工資下降,自然在供款繳費率不變情況下,雇員僱主雙方的繳費金額數目相應減少,導致社會保險總金額也會下降。當然這會影響其財政穩健性。
4.企業困難增多,撇帳和不繳費上升
由於經濟不景,很多企業會出現倒閉、裁員、減薪或遷離。結果企業負責供款繳費部分減少。另有些企業勉強維持運作,但難以兼顧雇員福利,於是剝減員工福利。首當其沖當然是社會保障利益:志願性質的企業退休金,醫療保險等會取消或削減;國家立法規定的社會保障計劃,也不一定能應付;不能供款繳費比率會相應增加,直接影響社保基金的財政穩健性。
5.失業人數增加,失業保險及社會援助財政負擔加重
由於失業人數增加,自然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增多,直接加重失業保險金的支出,導致財政負擔加大。另由於失業保險金一般只提供6個月至1年的保障,領取完畢後仍在失業的只能轉向領取社會援助金。西方國家例子可見一斑;如英國和荷蘭,失業人士領取社會援助金占其總數的4成至6成。現時香港失業人士領取社會援助占社會援助個案總數超過10%,正在走向西方情況。這造成政府財政重擔。
亞洲金融風暴對社會保障發展的啟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資股市
從上表1至表6的分析結果,投資股市的風險是極高的。即使依國際慣例限制少於30%投資於股市,其後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難以抵禦金融風暴,要蒙受損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資股市。近期美國秘密式的對沖基金的違規做法,亦暴露其缺點及風險,損失過千億美元,產生國際銀行體系的連鎖影響,導致美國政府也介入干預及挽救。相信,若沒有其他更好的監管方法,這類隱蔽式的危險投機團體,還會是無日無之,在背後操縱金融市場。對於以社會保障為目標的社保基金,實不宜冒這些風險,以免傷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會服務及基本建設,可保值及創造就業機會
社保基金不投資股市,可轉移投入社會服務及基本建設。不但穩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經濟效益。現時很多亞洲國家,尚未依政策規劃,提供足夠的服務,滿足不同對象的需要。因此,可以藉此機會,增加發展社會服務速度,滿足社會需要,從而可即時創造就業機會,聘請人手,提供服務。
投資發展社會服務來增加就業機會的最大好處是它能為很多低技術的中年人士,提供就業機會。在一般情況下,低技術的中年人士,不論男女,都是較難與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競爭就業機會。同時,這些上年紀的人士亦較難接受技術培訓,較難提升技能。但社區服務,如個人照顧、家務助理、家居維修等便民服務,是頗適合中年非技術人士來但任的。因此,這些社會服務的設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較高層面來看,社會服務的發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醫療等將更大規模創造就業機會,解決失業,減少貧困。下面以香港情況來說明論點。
現時輪候公屋人士超過15萬份申請表。假若香港特區政府能堅持每年興建5萬個公屋單位,將大大減少輪候人數,縮短輪候時間;且能滿足未來香港人口的增長,達至800萬人。除了較快地滿足住屋需要外,其創造就業機會及功能效果是顯著的。建造公屋可為建造業帶來生意,聘請建造業工人;入伙時,住客需要裝修設計,增設家用電器、家什雜物等,產生連鎖性的經濟效益,使整個銷售業、百貨業興旺,自然增加就業機會。在公屋戶區內的大型商場會增加零售業的發展。
同樣,為了改善教育質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現時的中小學。現時的教職員辦公室是非常擠迫,難以發揮老師輔導學生的能力。現時師生比例太大,有減少每班學生人數的需要,以增加老師對學生的關顧。
同樣,改善醫療設施也發揮相同的效果。現時報章常有報導醫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設帆布床;醫院人手不足,特別是護士及護理人員等。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區醫院,招聘更多醫護人員,以維持及改善服務質量。加建醫院,增設醫學科技設備,加聘人手等,將有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因此,發展整體社會服務,不但能改善社會工作服務、教育、房屋和醫療的設施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市民的需要,也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也許政策制訂者會問:究竟投資入社會服務建設可帶來什麼經濟效益?且以北京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為例來分析。「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對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們靠自己的經濟收入,用10到20年時間,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買下這樣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區縣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買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規定的購房成本價,城近郊區為每建築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間50平方米小房計算,造價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這供款如同交租,占現時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訂在25%,中下層人士每月供300元,那麼有60元或20%的利潤。可見投資社會服務基本建設是可保值增值的,還可帶來相關社會經濟效益。
3.應以基本保障為主,維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額
由於亞洲金融風暴導致股市市值下調,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損失兩成以上。甚者,更會影響基金財務健全性。因此,社會保障金額水平應維持於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為主;不宜過分擴展,來保障社會中產階層人士。這樣會使社保基金保持穩健,即使受金融風暴打擊,亦能保證融資充裕,有足夠基金提供社保金給予基本需要人士。換言之,在世界金融體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後,仍恐怕會有很多隱蔽組織如長期資本管理對沖基金等趁機炒賣,應把「維持低水平社保金額以保障基本需要為主」的政策訂為長期國策,不宜修改。即使國家經濟蓬勃發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額水平。一則可避免如金融風暴的突如其來的破壞,同時可採用豐富資源用在社會服務式的社會保障,三則更可維持市民工作動力,不因社保金額水平過高而挫傷勞動積極性。
4.不應設立失業保險,造成財政負擔
應否設立失業保險常常成為改策的爭議。但經亞洲金融風暴一役,其後遺症顯然導致大量失業。除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台灣仍可維持失業率在5%以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大都接近10%或以上。試問要為這么龐大的失業大軍提供基本的失業保險金,所花費的財政將會是天文數字。一下子要拿出這筆金額,將會對已備受沖擊的經濟不景下的政府財政造成沉重負擔。因此,制訂穩健的社會保障政策適宜避免設立失業保險。保障失業者,可改由社會援助來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證不會跌穿社會安全網。對應付諸如金融風暴的危機,這種社保安排會較為妥善。
事實上,一般西方國家的失業保險安排,都是為失業者提供失業保險金半年至一年後,屆時若還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轉移申請資產入息審查的社會援助救濟來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為主,根本無須為有一定資產儲蓄的失業者提供過渡性質的失業保險金。
即使以沒有受金融風暴沖擊的中國來說,為所有非自願性失業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資產儲蓄的中產失業者提供失業保險金,將造成很多後遺症。
(1)失業保險財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業保險以來,1992年失業保險支出,因失業人數增加,便達到前來年總和;1994年的失業保險支出,又是前7年總和的1.2倍;有些地區已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所余的基金只能維持200萬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據預測,從1995年到2000年,由於企業破產解僱,減產裁員的職工將達1800萬人,年均300萬人。加大10倍失業保險基金也不一定足夠應付(《中國再就業工程實施指南》,1998年)。
(2)失業保險制度名下出現各種開支,包括醫療費、喪葬補助費、親屬撫恤費、生產自救費和管理費等,難以監管審計。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單位、勞動者、工會和公眾團體的代表組成的社會監督機構,其實效有待證實。
(3)現時適用范圍限於國有企業,若推廣至各種企業制和打破城鄉界限,承擔的責任將超越數億人,包括1.2億的鄉鎮企業工人。是否可以承擔,實成疑問。
較可行的辦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來為失業者提供「安全網」保證基本生活需要。而有關資源則可用作再就業服務資金,提供職訓津貼,以鼓勵改進本身技能、轉業准備、尋找職業和生產自救。這比設立失業保險金為佳。事實上,現時中國國策也是把失業保險的救濟功能放在首位。因此,精簡正名,倒不如選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職訓津貼補助來得更直接有效(詳盡分析日後可見莫泰基等編,《香港勞資關系與社會保障》,2000,中國勞動出版社)。
5.制定貧窮線,作為社會援助金的安全綱水平
不設立失業保險,則必須有一個妥善社會援助制度。但很多社會援助制度都是因隨政治爭執而改變,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適當保障水平,照顧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較有依據的做法是選擇適當的方法,制定官方貧困線,以此為社會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會安全網形式,成為社會最後防線,保障市民。這樣會有效率地照顧最有需要的人士,並保證社會安定,維持良好治安法紀。
【責任編輯】鄭菁
【參考文獻】
1 李羅力主編,1998,《第二沖擊波——從東南亞金融風暴到全球經濟大變局》,貴州人民出版社。
2 姜建青主編,1998,《海外金融風潮評析》,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3 王航等編,1998,《阻擊風暴——東亞金融危機中的狙擊與阻擊》,貴州人民出版社。
4 莫泰基,1993,《香港貧窮與社會保障》,香港:中華書局。
5 莫泰基,1999,《消滅貧窮的政策構思》,中華書局。
6 莫泰基等,1996,《扶貧與就業》,理工大學與香港社保學會。
7 《中國再就業工程實踐指南》,1998,工商出版社。
8 Asian NGOs,1998,Financial Crisis: Our Response,Hong Kong:Clear Cut Pub.

㈥ 解讀1997亞洲經濟危機

說的簡單些,泰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其貨幣匯率與美元掛鉤,索羅斯從情報以及泰國的國際收支帳戶中讀出了泰國存在貿易逆差,也就說泰銖有貶值的壓力,於是以索羅斯為首的量子基金等大基金以自有資本做抵押,從銀行借來大量泰銖,然後在外匯市場大量拋售借來的泰銖,根據供需原理,市場上泰銖供給增加,則泰銖的價值下降,即要貶值,但泰國為了維持他的固定匯率,就必須動用外匯儲備來購買泰銖,使市場上流通的泰銖減少,價值回升,但索羅斯判斷出泰國的美元儲備有限(實際上只有區區300億美元),於是繼續加緊拋售,等泰國的外匯儲備用完了,他就無計可施了,再也沒辦法維持這個固定匯率了,只能宣布貶值,泰銖一泄千里,索羅斯這時候再把當初向銀行拆解的泰銖低價買回還給銀行,中間的差價就都他進腰包了。當然實際操作起來沒這么簡單,索羅斯不只用了外匯手段,而是利用了股票,期貨等多種金融工具

㈦ 97年亞洲金融危機是什麼情況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放棄固定匯率制,此舉如巨石投水,掀起千層波瀾,引發了一場席捲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就在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的當天,泰銖與美元的匯率大幅度下跌,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這股金融風波蔓延到與泰國經濟緊密相連的其他東南亞國家,緊接著印度尼西亞盾、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林吉特紛紛大幅下跌。危機迅速波及到亞洲其他金融市場,造成一場亞洲金融危機。

這場亞洲金融危機有著復雜的全球經濟背景。但是,最直接原因是國際金融投機機構在亞洲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尤其是美籍猶太人索羅茲的量子基金會。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7月28日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憤怒地指責索羅茲等國際金融投機家是「外國野獸在蓄意破壞馬來西亞經濟」。

索羅茲揚名世界始於1992年,他對英鎊的狙擊最終使英鎊貶值、歐洲統一貨幣進程受阻,而索羅茲卻進賬10億美元。在這次東南亞各國的金融危機中,混水摸魚的他又在趁火打劫中贏得了20億美元。

10月下旬,金融風暴掀起第二波。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10月17日,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其股市也一瀉千里,對港幣和香港股市形成壓力;10月21日,美國摩根斯坦利銀行將該行在亞洲的投資由2%降為0,頓時掀起了沖擊港幣的風波。港股大幅下跌,甚至跌破9000點大關。

國際炒家在香港匯市和股市期指兩個方面雙管齊下,猛烈狙擊香港的聯系匯率制,企圖再次大撈一把。為扼制國際游資瘋狂的投機,香港金融管理局針鋒相對,果斷地採取臨時應急措施,給國際炒家給予迎頭痛擊。10月29日,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市場信心由此恢復,恆生指數強勁飈升,重上萬點大關。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會戰以香港的勝利而結束。

受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韓國金融形勢於11月開始出現嚴重惡化,形成亞洲金融危機的第三波。11月17日,政府金融改革法在國會未獲通過,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匯率創出1008∶1的歷史紀錄,股指下跌不止,此後人們瘋狂拋售韓元,搶購美元。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危機暫時得到控制。但到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進一步下跌,股指也跌至350.68的歷史新低點。金融危機對韓國的經濟領域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一些著名的電子、汽車、鋼鐵企業集團都紛紛陷入困境。

韓元危機的深化使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經濟深受沖擊,壞賬、呆賬大量增加。10月,京都協榮銀行破產;11月,三洋證券公司、北海道拓殖銀行和德陽城市銀行等金融機構相繼破產;11月24日,日本四大證券公司之一,具有百年歷史的山一證券公司宣布破產,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大的一宗破產案……

至此,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進入1998年,印尼的金融風暴再起,人們將其稱為亞洲金融危機的第四波。印尼政府於1998年1月宣布預算方案中部分放鬆銀根,以挽救印尼經濟,此舉激怒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MF)和美國。國際炒家乘機出擊印尼,使印尼盾再次一瀉千里。印尼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大動盪局面,甚至進而導致新元、馬幣、泰銖、菲比索紛紛暴跌。直到4月8日印尼和IMF就一份修改後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

多年來一直陷於泡沫經濟困境的日本,由於與東南亞關系密切更是雪上加霜。新出現的大量呆賬、壞賬將不少日本銀行推至破產的邊緣,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開始一路下滑,到1998年6月中旬,日元匯率再度大幅下跌,標志著亞洲金融危機進人第五波。國際金融形勢隨之更加捉摸不定,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亞洲金融危機的第六波始於1998年8月初,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大規模沖擊。港府隨後突然出手,予以回擊。金管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購藍籌股和期票,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巨額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同時提高銀行隔夜拆息率,夾攻國際炒家。經過1個月的苦鬥,國際炒家們損失慘重,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美夢破滅,灰溜溜地撤出香港金融市場。

到8月份,俄羅斯金融市場出現波動,這是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的標志。8月17日,俄羅斯政府發表聲明,將擴大盧布兌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並且暫停國債券交易,同時推遲償還外債。此舉一出,俄股市和匯市急劇下跌。隨後,美歐股市和匯市出現全面劇烈波動,這場金融危機後來還擴散到拉美地區。

亞洲金融危機迅速蔓延亞洲、美洲等新興市場地區,其影響的范圍之廣、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引起國際社會的憂慮,促使各國經濟學家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的反思,並且開始尋求避免經濟危機的「多米諾效應」的方法。

中國政府在這場危機中頂住巨大壓力,維護人民幣的穩定,為亞洲經濟的穩定、幫助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國家走出困境作出了重大的犧牲。

㈧ 請詳細介紹一下97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我保證用自己語言和你聊.我從來不抄襲復制啊.
首先,金融風暴是起源東南亞.當時他們經濟發展過熱,產生泡沫,然後依賴外資,匯率偏於高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游動投機資本集資差不多1000億美元一齊攻擊泰國匯率,大量拋售,然後引起所有人的避險拋售,泰國美元外匯儲備接賣盤很快用光,然後放棄固定匯率,一下子購買力就徹底完蛋,股市也大跌,就開始了金融危機.隨後,攻擊整個東亞.最後以在香港和俄羅斯失利告終.中國因為不開放金融市場,所以基本沒有受到損失.

再看背後政治因素.當時是這樣,亞洲經濟如日中天.本來啊,美國和亞洲國家搞好關系是為了制衡蘇聯陣營的.蘇聯瓦解了,那麼美國自然不允許亞洲經濟這么如日中天的發展下去了.於是,美國政府對美元投機資本的態度就是縱容的.

我就不像他們似得長篇大論了,如果你還想聊更多就說話,我接著聊.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97年亞洲經濟危機時貴金屬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03318派思股份重組 瀏覽:604
融資月報表 瀏覽:845
工行的理財產品休息日可以買嗎 瀏覽:571
中信集團領導下的行業 瀏覽:801
客戶融資模式案例 瀏覽:573
蘇黎世外匯市場特點 瀏覽:144
圖c股票 瀏覽:799
上海廢銅交易價格最新 瀏覽:313
如何在中國外匯公眾號上提問 瀏覽:602
平安銀行價格走勢圖 瀏覽:364
趙老哥股票吧 瀏覽:226
政府投融資平台企業所得稅管理 瀏覽:325
聚財寶貨幣基金理財 瀏覽:542
金融食品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459
8號黃板紙價格是多少 瀏覽:692
公司一般幾輪融資可以上市 瀏覽:157
張庭賓土地信託 瀏覽:274
配資杠桿幾倍合法 瀏覽:690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融資 瀏覽:509
上海諾友金融服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