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危機的對策

外匯危機的對策

發布時間:2022-06-12 06:20:04

1. 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中國應採取怎樣的對策

第一,首先是讓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目前我國實體經濟也遇到了困難,國內經濟風險主要包括:一是通脹轉向通縮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國內資本流入轉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強,三是信貸緊縮形勢下,國內的非法集資形勢比較嚴峻,四是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在增加。目前我國的經濟中存在的問大多是政府因素造成的。因為中國現在是政府主導的經濟,這種環境下,很多民企就希望憑借關系弄個牌照,給塊地,弄個貸款什麼的,沒有把注意力放到創造財富上來。中國的競爭體制不是一個創造財富的競爭體制。真正的競爭應該是誰能盈利、誰能創造品牌,誰有技術。改革就要從這個方面來進行。我們要改變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從審批制轉換成登記制,煥發企業本身的活力。

第二,建立平準基金,發展國內股市。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個提法和美圓大幅度貶值絲毫沒有關系。其實大家好好想想,股市暴跌70%,損失最大的是誰?難道不是國有資產的瘋狂貶值!由於人民幣是不可自由兌換貨幣,所以我們國家的財富是以兩種形式存在的,一種是外匯儲備,一種是國內的資產。目前中國的兩種財富面臨的是在一年中同時被大量消滅的風險。因為國家對外支付美圓,就必然在國內換成人民幣,當然大部分人民幣就進了股市,而股市的下跌,又造成了國內財富的損失,國內股市市值下降了20萬億人民幣,約等於2.9萬億美圓。

如果今天這20萬億人民幣市值沒有被消滅,那中國企業手中必定有大量資產去搶購全球低價資源。所以,如果美國以發行美圓來應對本次金融危機,中國的辦法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考慮成立平準基金,把外匯儲備換人民幣資產,對國內市場注入流動性,以股權換美圓,鼓勵中國的上市公司企業通過股市,把資產抵押換成美圓,讓中國的公司去全球的股市收購資源類上市公司。雖然美國的金融市場出現了問題,但是很多高科技公司,資源類公司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只不過因為流動性匱乏,導致他們缺乏發展的資金,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比主權投資基金去收購要好的多,同時,國內的企業也可以藉此次機會走出去,不要害怕失敗。我們國家要藉此改變審批制度為備案制度,只要企業的並購方案行為合理,真實,並非藉此讓資金流出,那麼我們都要鼓勵走出去,購買高科技、資源品,一舉讓我國的科學技術上一個新的台階。

我們企業並購的目標是什麼呢?全球的兩大鐵礦石公司、前五大石油公司、黃金公司、飛機機械等製造公司、航空航天公司、高科技網路公司。我國是缺少資源的製造業大國,中國股市上漲,那麼企業就有足夠的錢去收購全球資源重要企業。我們站上了全球上游產品的定價權,全球定價權必定是最終在我們手裡。

第三,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

美國有外匯儲備嗎?沒有,為什麼世界其他都要有外匯儲備,為什麼美國沒有呢?因為他有鑄幣權,本次美國的金融危機對全球影響這么大,就在於美元是儲備貨幣,美國有鑄幣權,所以我們國家可以考慮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其實人民幣已經可以在中國周邊半流通,成為儲備貨幣已經是水道渠成的事情。具體的實行辦法中應當考慮如何防止美圓的外逃沖擊。我們認為如果美國無限發行美圓,讓美圓崩潰,全世界不再兌換美元,那麼人民幣儲備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考慮織建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

我們認為,應當探討建立世界儲備貨幣的可能性,模式既可以參考歐元模式,也可以參考GDP資產抵押模式,誰抵押的資產多,那麼你的發言權就大,貨幣的可信度就大,如果哪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可以立即讓這個國家要麼提供更多的資金抵押,要麼凍結這個國家的貨幣交易。

第五,把外匯儲備變成實質財富.

中國必須消化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增長壓力,所以我們必須冒投資失敗的風險,把手中的美元儲備和美國政府債券轉化為真實資產,無論是黃金還是其他資源,都是我國下一輪經濟高速發展所必須的,一定要想辦法讓外匯儲備變成國人可以享有的國民財富,讓中國人擁有更多的世界財富.

2. 銀行外匯業務存在哪些風險以及防範對策

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及防範對策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對人民幣匯 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7 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全球金融海嘯,加劇了市場匯率波動,商業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風險隨之增大, 商業銀行如何採取積極措施,借鑒國際銀行業的先進做法,盡快建立完善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是銀行必 須研究的新課題。

3. 請問這次金融危機的起因是什麼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有哪些解決這次金融危機的對策有哪些

1.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2.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這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3.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4.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5.對中國的影響.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過去
對中國的具體影響:
(1)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張斌說,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進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繼續降低,而投資支出將出現增加,「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並不是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美國國民的消費需求減少而製造業因投資增加而逐漸恢復活力,那麼勢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2)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性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嚴重影響到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
(3)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
(4)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我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美國《商業周刊北美版前執行總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羅伯特道林:(對持有大量美國金融機構股票和基金的中國銀行業的擔心。根據破產文件顯示,雷曼兄弟前30大無抵押債權人主要是亞洲金融機構,包括日本的Aozora銀行、中央三井信託、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實業銀行、信金中央金庫、國內金融機構中中國銀行再度被牽涉其中。據報道,雷曼對日本Aozora銀行欠款額達4.62億美元,對瑞穗實業銀行欠款額達3.82億美元,對花旗集團香港子公司欠款額約為2.75億美元,而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也曾主導給雷曼貸款5000萬美元。
6.中國的應對措施
針對金融危機的經濟萎縮,失業增加等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與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國際收支4方面的國家宏觀經濟目的都相關,都會正面影響: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連續四次下調基準利率,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7)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
以上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其他政策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實物交換對於國際上交易來說可防範匯率變動的風險,對金融危機的解決沒有幫助.

4. 關於金融危機,中國金融業應採取什麼應對策略

第一,首先是讓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目前我國實體經濟也遇到了困難,國內經濟風險主要包括:一是通脹轉向通縮的可能性在增大,二是國內資本流入轉為流出的可能性在增強,三是信貸緊縮形勢下,國內的非法集資形勢比較嚴峻,四是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在增加。目前我國的經濟中存在的問大多是政府因素造成的。因為中國現在是政府主導的經濟,這種環境下,很多民企就希望憑借關系弄個牌照,給塊地,弄個貸款什麼的,沒有把注意力放到創造財富上來。中國的競爭體制不是一個創造財富的競爭體制。真正的競爭應該是誰能盈利、誰能創造品牌,誰有技術。改革就要從這個方面來進行。我們要改變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從審批制轉換成登記制,煥發企業本身的活力。

第二,建立平準基金,發展國內股市。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個提法和美圓大幅度貶值絲毫沒有關系。其實大家好好想想,股市暴跌70%,損失最大的是誰?難道不是國有資產的瘋狂貶值!由於人民幣是不可自由兌換貨幣,所以我們國家的財富是以兩種形式存在的,一種是外匯儲備,一種是國內的資產。目前中國的兩種財富面臨的是在一年中同時被大量消滅的風險。因為國家對外支付美圓,就必然在國內換成人民幣,當然大部分人民幣就進了股市,而股市的下跌,又造成了國內財富的損失,國內股市市值下降了20萬億人民幣,約等於2.9萬億美圓。

如果今天這20萬億人民幣市值沒有被消滅,那中國企業手中必定有大量資產去搶購全球低價資源。所以,如果美國以發行美圓來應對本次金融危機,中國的辦法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考慮成立平準基金,把外匯儲備換人民幣資產,對國內市場注入流動性,以股權換美圓,鼓勵中國的上市公司企業通過股市,把資產抵押換成美圓,讓中國的公司去全球的股市收購資源類上市公司。雖然美國的金融市場出現了問題,但是很多高科技公司,資源類公司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只不過因為流動性匱乏,導致他們缺乏發展的資金,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比主權投資基金去收購要好的多,同時,國內的企業也可以藉此次機會走出去,不要害怕失敗。我們國家要藉此改變審批制度為備案制度,只要企業的並購方案行為合理,真實,並非藉此讓資金流出,那麼我們都要鼓勵走出去,購買高科技、資源品,一舉讓我國的科學技術上一個新的台階。

我們企業並購的目標是什麼呢?全球的兩大鐵礦石公司、前五大石油公司、黃金公司、飛機機械等製造公司、航空航天公司、高科技網路公司。我國是缺少資源的製造業大國,中國股市上漲,那麼企業就有足夠的錢去收購全球資源重要企業。我們站上了全球上游產品的定價權,全球定價權必定是最終在我們手裡。

第三,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

美國有外匯儲備嗎?沒有,為什麼世界其他都要有外匯儲備,為什麼美國沒有呢?因為他有鑄幣權,本次美國的金融危機對全球影響這么大,就在於美元是儲備貨幣,美國有鑄幣權,所以我們國家可以考慮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其實人民幣已經可以在中國周邊半流通,成為儲備貨幣已經是水道渠成的事情。具體的實行辦法中應當考慮如何防止美圓的外逃沖擊。我們認為如果美國無限發行美圓,讓美圓崩潰,全世界不再兌換美元,那麼人民幣儲備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考慮織建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

我們認為,應當探討建立世界儲備貨幣的可能性,模式既可以參考歐元模式,也可以參考GDP資產抵押模式,誰抵押的資產多,那麼你的發言權就大,貨幣的可信度就大,如果哪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可以立即讓這個國家要麼提供更多的資金抵押,要麼凍結這個國家的貨幣交易。

第五,把外匯儲備變成實質財富.

中國必須消化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增長壓力,所以我們必須冒投資失敗的風險,把手中的美元儲備和美國政府債券轉化為真實資產,無論是黃金還是其他資源,都是我國下一輪經濟高速發展所必須的,一定要想辦法讓外匯儲備變成國人可以享有的國民財富,讓中國人擁有更多的世界財富.

5.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管理面臨著什麼挑戰試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並說明理由

筆者認為,應盡快對導致外匯儲備激增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改變多年來實行的出口導向和外資導向的政策,同時對現行外匯管理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變強制結售匯制為意願結售匯制,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並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企業和居民個人持有外匯的數量。此外,應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加強外匯儲備的風險管理,提高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總之,只有把高企的外匯儲備規模降下來,實現外匯儲備的適度增長,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在內外均衡基礎上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6. 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

措施:

一、積極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亞洲有關國家的援助。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安排的框架內並通過雙邊渠道,向泰國等國提供總額超過40億美元的援助。向印尼等國提供了進出口信貸和緊急無償葯品援助。

二、中國政府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從維護本地區穩定和發展的大局出發,作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承受了巨大壓力,付出了很大代價。此舉對亞洲乃至世界金融、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在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中國政府採取努力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保持了國內經濟的健康和穩定增長,對緩解亞洲經濟緊張形勢、帶動亞洲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中國與有關各方協調配合,積極參與和推動地區和國際金融合作。中國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出了加強國際合作以制止危機蔓延、改革和完善國際金融體制、尊重有關國家和地區為克服金融危機的自主選擇三項主張。

(6)外匯危機的對策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觸發因素

一、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當時在全球范圍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二、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三、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7. 列舉世界各國針對金融危機所做的各項應對措施(列舉三個行業的情況)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一個大動作是降息。2008年11月下旬做出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下降1.08%的舉動,是十年來罕見的猛烈的貨幣政策動作。政策當局對未來宏觀經濟下行的擔憂充分體現出來,但是下降利息的作用還沒有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正如降溫的政策需要累積一樣,反降溫的升溫政策要將企業與居民的情緒點燃,同樣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政策能量的持續加溫。因此,市場與政策的博奕過程中,降息的預期仍然會持續,直到經濟運行中已經不再因為信用短缺而出現貨幣信用流失的時候。當居民和企業對未來預期還不明朗的時候,當大家對貨幣的需求停留於保證足夠的現金流時候,彼此的信用消失就會表現為流動性下降與貨幣乘數下降的兩重吸納貨幣的作用,降息的效果因此比較正常經濟運行狀態會打折。2008年冬天開始實施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一個大動作降息不僅是為了彌補國內企業與居民的作用消失危機,更是為了彌補國際資本撤離或者撤離預期對市場流動性萎縮的反動作用。在現有外匯管理體制下,如果說2008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是為了應對美元泛濫的推動的人民幣1:6.5倍以上投放而出現的通貨膨脹威脅的從緊舉措,2008年冬天開始的貨幣政策,應當具備反美元迴流而出現的6.5:1通貨緊縮威脅,以美元標價的外資流出多少,央行積極向市場「注入」多少。因此,在降息的同時,放開信貸限制是理所應當的舉動。「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二個大動作放開信貸額度。從緊政策背景下的信貸額度控制並結合窗口指導,導致了2007年秋天前中國企業流動性緊張。伴積極財政政策的信貸額度放開,不僅是固定資產投資配套資金的需要,也是向企業注入流動性,從而防止企業因流動性不足導致出現的「枯萎病」。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費無法短期彌補出口需求短缺遺留下來的缺口,必然反向向上游形成需求萎縮鏈條,從而出現PPI與PMI的急速下跌,官方公布的PMI在11月出現急跌,就是實體經濟信用萎縮後,經理人對未來預期的悲觀表現。因此,為應對來自國際的金融危機的威脅,以積極財政政策來抵消外需萎縮,從為生產而生產的第一部類入手,4萬億固定資產投資將基建、有色、鋼鐵、水泥、能源、交通等行業將形成生產需求,這種需求必須有配套資金的支持。我們預期,從2008年冬天開始的高速鐵路為中心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僅需要財政資金的支持,更需要持續的流動資金的支持,這種持續的資金需求,必然隨著投資規模因為地方的積極響應而擴大,從而形成對貨幣信貸額度的沖動性需求。沖動性需求在國家、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共同推動下,鑒於對經濟危機可能形成對經濟下滑的威脅,經濟下滑將導致失業率上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大面積滑坡,迫使在結構調整沒有完成條件下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當有政府信用做擔保時,商業銀行將樂於積極合作為政策性項目放貸。不斷擴大的信貸規模,將直接持續地為上游投資提供足夠的資金保證。中國經濟有可能在財政和貨幣政策和政策性力量的強力促成下迅速擺脫「危機」的壓力,但最終需求因為外貿和內需不足而迫使經濟再次回落,從而形成相對的生產能力過剩和生產資料過剩,這種過剩的生產能力如果沒有效益保證,最終迫使銀行以商業利益為目標而收縮信貸。這種預期的潛代詞是中國經濟可能在未來三年內走出一個W底,即中國經濟在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很快速地走出危機,但卻可能受到內外需求萎縮的反向力量的拖累而再次回歸到經濟規律的基本面,換過話說,中國經濟已經濃度界入全球經濟循環的時候,我們的積極的政策作用還會受到國際力量的消極影響,因此,為了抵消這種消極影響,貨幣政策上就得運用匯率工具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三個大動作應當是人民幣主動或者變相貶值。如果說1998年為了亞洲經濟的穩定,中國以犧牲自己利益為前提保持人民幣不貶值,如今,當中國外匯儲備已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成為美國第債主的時候,防止美元貶值而保衛國家利益的直接有效辦法就是人民與美元比賽貶值。當前,國家政策上對人民幣貶值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出口退稅率,從而為相關企業出口提供政策性保護。這種政策性保護措施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財政性的貨幣貶值,但出口補貼越多,實際上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其它國家居民補貼越多。這種補貼政策並不能鼓勵企業利用技術、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如果直接採用貶值的措施,即大量地向市場注入貨幣,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范圍,主動地貶值,形成對內貶值與對外貶值的統一,則中國不僅可以抵消美元戰略性貶值對外匯的侵蝕作用,還可能因素將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外移。鑒於中國國內巨大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壓力、三農需要巨大資金的投入,對外貶值的壓力是現實的。一旦這種壓力與國家大規模基礎建設結合,對外主動貶值的通貨膨脹盈餘將有利於國家貨幣政策改革:即人民幣逐步向完全可兌換的方向邁進。與此同時,是中國地產業金融創新的升級階段,因此,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自然與地產業相聯系。「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四個大動作地產業貨幣政策。這是因為地產業一手聯運上游系列行業的興衰,一手又與居民的消費需求及財富效應相聯,中國為金融業相牽連。1998年開始的中國地產業革命是在以按揭為代表的金融創新和集團消費推動住宅商品化雙重力量推動下實現的。2002年後,隨著美元的傾銷、中國WTO加盟而後形成的急劇的外匯儲備推動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導致的物價上升,地產業持續了市場主導的五年的繁榮。從緊貨幣政策、經濟衰退、收入預期下降、物價下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地產業開始進入新一輪調整性的循環過程中。當前市場警惕並擔憂的是,如果既享受了「社會主義」優惠政策又享受可以市場交易流動便利的「經濟適用房」大量湧入市場,將會形成地產業的「大小非」即徹底打破了價格形成的市場機制,從而對現在有房屋擁有者形成極大的財富縮水式打擊。中產階級的財富如果因為地產業的「經濟適用」沖擊,可能直接導致銀行業的危機。美國的次貸危機是地產業的金融創新過度,中國的地產業危機可能因為政策「創新」過度,進而對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形成負面效應。相反,如果通過政策引導,將「社會主義」性的福利性住房計劃與「市場經濟」的商品性住房供求有機結合。人均十五平方左右的「社會主義」性的福利性廉租住房計劃面向城市低收入者,分流需求從而對火熱的需求逐步降溫。「市場經濟」的商品性住房供給,各城市應當有供地計劃,使老百姓對未來供求有基本的了解,防止盲目追價引發房價非理性的大漲後大落。因此,貨幣政策對於廉租房的信貸支持應當積極有為。中國要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提高國際地位,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首先在生產領域穩定自己,其次就得在消費領域穩定居民的財富信心,同時還得聯合國際上其它貨幣區如歐元一起限制美元霸權。因此,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第一步是與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國家聯合形成亞洲貨幣結算單位,第二步在亞洲貨幣結算單位的基礎上形成亞元區,第三步與歐元、美元形成一種新型的特別提款權。通過上述過程逐步將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化,但又與其它貨幣形成聯盟而不與美元直接沖突。上述四大政策的前景會如何?這是量與質的平衡與失衡過程,是中華民族能否在危險中把握機遇的問題。

8. 世界各國中央銀行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舉措

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的國際金融危機,如今已成為「百年一遇」的全球經濟的頭等熱點。此次金融危機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和力度橫掃著世界。在美、英、德、法等經濟大國忙於應對的同時,世界各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出台了相應的措施。

智利

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12日呼籲智利民眾面對金融市場動盪保持冷靜,並強調智利目前的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狀況能夠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智利中央銀行11日宣布,將向該國金融系統注資50億美元,以增加市場流動性,穩定投資者信心。注資行動將從下周開始,計劃每次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5億美元,返還期限在60天至90天之間。智利央行表示,將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局勢和本國市場走勢,隨時准備在必要的情況下採取進一步行動。

秘魯

秘魯全國工業協會主席愛德華多·法拉奇日前表示,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紡織品需求量將開始下降,這可能沖擊秘魯紡織品出口行業,進而對120萬紡織工人造成不利影響。秘魯財政部長巴爾迪維索表示:全球金融危機比他預期更為嚴重。但他同時表示:「我們有26億,幾近30億美元可以注入經濟,以抵消短期全球經濟衰退。」秘魯的外匯儲備總額約360億美元,秘魯政府一再表示這些儲備將緩沖國家受到全球性危機的沖擊。

荷蘭

荷蘭財長博斯(Wouter Bos)和央行總裁魏霖克10月9日表示,荷蘭政府將撥款200億歐元,用於保護該國的金融企業。其它歐洲國家也在計劃相似的舉措。荷蘭政府希望占據先機,而不是等到金融機構要垮台的最後一刻才施以援手。荷蘭政府強調,這些資金將提供給那些財務情況良好並能維系的公司。央行總裁魏霖克表示:「希望獲得這些資金的金融機構必須證明其財務方面是負責任的。」

葡萄牙

葡萄牙財政部長桑托斯表示,為鞏固葡萄牙的金融體系,政府決定啟動一項計劃,向總部設在葡萄牙的信貸機構的金融業務提供擔保,擔保的總額將高達200億歐元。桑托斯表示,盡管葡萄牙的金融體系「很穩健」,但上述救市舉措很有必要,因為全球金融危機凍結了銀行間借貸,並且對整體經濟構成了威脅。葡萄牙銀行的信貸對商業活動最為重要,信貸緊縮將導致經濟停滯不前,葡萄牙金融系統需與歐洲中央銀行及其他歐洲相關機構聯合,以集中力量保證資金流通。

阿聯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政府舉行會議,批准一系列預防性措施以加強阿國金融體系,防止出現金融危機。阿聯酋政府將確保所有阿國銀行不會承擔任何信貸風險,並將對所有銀行的存款提供擔保。另外,阿聯酋將對銀行及所有在阿境內經營的外國銀行之間的銀行同業拆借提供擔保,並在必要時向金融體系注入足夠資金以保證市場的流動性。阿聯酋的舉措旨在恢復儲戶和投資者的信心。

澳大利亞

美歐金融危機影響擴大,澳大利亞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亦受到波及。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政府先後出台應對措施,主抓銀行系統穩定。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表示:對於澳銀行系統來說,「穩定比競爭更重要」。他說,政府雖不反對銀行間兼並,但如果要他選擇,財務穩健性應該被優先考慮。12日,陸克文還宣布,政府將為澳金融機構的所有存款提供為期3年的擔保。任何銀行出現問題,存款人都能優先取回存款。陸克文說,這項措施將確保澳大利亞銀行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澳大利亞政府還決定利用財政盈餘,在新成立的基礎設施建設基金中追加200億澳元,以進一步改善該國的經濟「硬體」。

印度

10月10日星期五,受到全球股市下跌的影響,孟買股票市場一開盤就一頭向下,當天出爐的兩項統計數據更使下跌形勢雪上加霜。印度工業在8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長了1.3%(去年同期這個數字為10.9%),為1991年來最低。另一個是通貨膨脹指數仍居高不下。截至上周,印度的批發物價指數仍保持在兩位數的11.8%,雖比兩周前的11.89%略有下降,但仍徘徊在高位。針對目前在市場蔓延的恐慌心理,印度儲備銀行行長蘇巴拉奧日前表示,印度銀行體系安全穩定,經濟持續增長。金融體系資本化程度較高,監管完善,受全球金融風暴波及程度較小。

韓國

韓總統李明博今天上午在首度對南韓人民發表的廣播演說中承諾,將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並克服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李明博呼籲民眾在此金融動盪之際保持冷靜,並表示近兩千四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將會保護國家渡過外匯危機。他說,當前收支平衡預計將在第四季轉為盈餘,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金融體質自十年前最近一次危機以來,也已大幅改善。不過他坦承,全球主要市場成長下滑,韓的出口導向經濟「並不樂觀」。

日本

12日上午,日本「大和生命保險」因身陷次貸危機泥沼而宣布破產,成為此次全球次貸危機中第一家破產的日本金融機構。日經指數終盤暴跌了881.06點,報收於8276.43點,跌幅為9.62%,創下2003年5月26日以來的收盤新低。日本央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當天共向銀行間資金交易的短期金融市場注資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84億),以期緩減次貸危機的影響。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日前表示,如果在七大工業國(G7)會議上各國財長們未能就全球信貸危機擬定一個應對方案,他將呼籲召開G8緊急峰會。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傷害,嚴重破壞了國際金融體系及其調節功能的秩序與信心,這是完全的美國金融監管的失敗,讓全球納稅人為美國買單,這完全不符合國際金融體系框架下的國際收支及其調節機制。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完全失衡,已經無法抵禦區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機。

何世紅認為,要解決金融危機,需要國際合作,但其方向必須在金融開放與金融穩定間找到新的平衡,設計新的體制與系統。只有重新樹立以金融安定為念,重新修改現有金融發展策略、體制,那麼一個既可開放發展,又能兼具穩定安定的國際金融體制才可能出現,區域性和國際性的全球金融體制的風暴才可能有治本的解決。

據悉,即將於11月2日在北京開幕的 「世界金融論壇」 ,將聚集全球能源金融權威人士,共謀國際金融體系新未來。

9. 人民幣對外匯的影響

淺析人民幣升值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及其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和外匯儲備的猛增,在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施加壓力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由於我國外匯市場發展尚未完善,人民幣升值對外匯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就如何活躍外匯市場,促進外匯市場向市場化方向發展,保證我國外匯市場的穩定等問題,提出了防範外匯風險危機的對策。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外匯市場 影響 對策


盡管人民幣不屬於「自由兌換」 貨幣,但由於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有著各種往來和交流,客觀上使人民幣與外國貨幣之間在折算和兌換方面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人民幣匯率是人民幣與外國貨幣進行兌換和折算所依據的比價,代表我國人民幣的對外價值。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升值2%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有升值的態勢。截止到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首度破7,人民幣匯率成為輿論的焦點。

一、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以及外來的壓力。內部影響因素有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狀況、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和利率水平。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主要表現在:(1)由於我國經濟的發展,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減少了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增加了對外出口的競爭力,從而促使本國貨幣的升值;(2)外匯儲備增長的過快,國際收支的較大順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民幣升值。自1994年至今,中國國際收支中的經常項目均為順差,從2000年末的1656億美元猛增至2007年末的1528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7%,到2006年2月底,我國躍居為第一外匯儲備國;(3)利率的提高,大量外資的流入,拉動了人民幣匯率的提高。市場短時間內貨幣量增加,造成了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而政府採取加息等宏觀調控手段抑制通貨膨脹,使利率提高,從而使大量外資流入;(4)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大,主要來自於美國,美國之所以施壓人民幣升值,是因為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阻礙中國商品大規模進入美國,來緩解美國貿易逆差的增長,減少其貿易赤字,並在全球貿易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由於外匯能用於清償國際間的債券債務關系,因此,它同黃金一樣,是一國國際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

加入WTO,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深,各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外匯交易的場所即外匯市場,是金融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外匯市場作為國際經濟聯系的紐帶,集中地反映了國際經濟和各國匯率變化的趨勢,為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投資和各種國際經濟往來的實現提供了便利條件,對各國與世界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現在:(1)實現國際間購買力的額轉移,使各種經濟交易得以清算;(2)聯結各國的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使國際間的資金融通成為可能;(3)為套匯交易提供了市場,是套期保值的場所,方便外匯風險管理,調節外匯的供求,預防匯率風險;(4)為牟取風險利潤的外匯投機者提供了場所。

二、人民幣升值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在國際上,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和我國經濟在世界經

濟中地位的提升;我國的外匯負債類行業也因此受益,人民幣升值將給這些行業帶來匯兌益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緩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少外匯市場的經貿矛盾。

在國內,人們持有的人民幣值錢了,主要體現在對外購買力的增加上:人民幣升值,出境旅遊的成本相應降低,遊客可買的東西更加實惠。人民幣升值同時,可以減輕我國進口能源和原料的負擔,從而降低國內企業成本和增強競爭力。

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增加了我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對我國外匯市場的穩定構成威脅。就投資者個人而言,外幣持有者該怎麼辦?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引起他們琢磨該不該盡早結匯,一些投資者紛紛將手中的外匯兌換成人民幣,生怕陷入外幣資產不斷縮水,還有一些投資者通過外匯市場波動機會來套利來獲得投資收益。從宏觀上看,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外匯風險表現在:
(1)人民幣升值,使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威脅,造成不可避免的外匯儲備損失。由於我國的外匯儲備是由多種外匯資產組成,包括美元資產,歐元資產,日元資產和英鎊資產,而美元資產所佔比重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比較大,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我國面臨著嚴重的外匯儲備貶值的風險。如果人民幣升值10%,那麼用人民幣兌換美元,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便縮水10%。

(2)人民幣升值,不利於我國適時進行匯率機制改革。美國不斷加壓於人民幣升值,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以提高美元貶值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選擇適當時機,進行匯率制度改革,變得十分被動和困難。

(3)人民幣升值,引發國際投機資本湧入,增加了我國防範外匯風險的難度。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已有相當國際的投機資本湧入我國進行套利活動或投機活動。由於投機資本流動性和破壞性都很強,易於引發我國外匯市場的動盪,加大了有效防範外匯風險的難度。

(4)人民幣升值,不利於我國行使有效的貨幣政策。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阻礙了貨幣政策的主動性,也削弱了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效果。

(5)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加劇我國貿易條件的惡化。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我國出口的商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受到沖擊;進口產品增多,資本外流;也不利影響國內企業競爭力,國內就業壓力加大;不利於引進外資,加上美元貶值,加劇我國出口產品量下跌的趨勢,進一步惡化我國貿易條件。

雖然人民幣升值會使我國外匯儲備面臨貶值,但可以通過控制儲備規模、優化儲備幣種、調整儲備形式和外匯儲備幣種等措施,把外匯儲備損失減到最低。

三、防範外匯風險的對策:

1、最關鍵的是形成一個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提高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這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和抑制物價上漲。

(1)改革結匯制度,逐漸過渡到意願結匯制。我國大量的外匯累積到國家手中,使我國外匯儲備大大超過了正常需要的水平,這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管理壓力,而且使外匯匯率變化的風險高度集中於中央政府,這是不符合現代金融風險分散原則的。國家應允許企業或個人將其所獲取的外匯部分地自行擁有和支配,讓更多的外匯留存於民間,逐漸把以強制結匯為主導改為以意願結匯為主導。

當然,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在變集中管理為分散管理的同時,還必須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外匯儲備能夠處於一個合理的水平上。這是確保國家戰略安全的需要。

(2)制定合理的匯率波動區間,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我國承受匯率波動的能力相當弱,現代企業剛起步,對外匯風險意識不強,而中央銀行監管能力不足。加入WTO後,國際收支狀況出現波動較大。從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看,制定合理的匯率波動區間,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是必要的。實施人民幣匯率目標區,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回歸在均衡水平上,在目標區上下界之間波動,這能夠抑制我國人民幣的加速升值。

(3)改進和完善中央銀行的干預機制。自2005年7月人民幣升值後,人民幣匯率參與一籃子貨幣,這有助於維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一籃子貨幣淡化對美元匯率的關注程度,以對外貿易份額為權重,選擇與我國貿易往來密切的國家貨幣,各國貨幣的權重可根據對外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減少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次數,更符合市場化改革。

2、推出期權和期貨交易,培育健全外匯市場。

我國外匯市場條件的根本改善取決於以下三方面的變化:(1)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GDP和對外經貿較高的增長率,能為外匯市場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2)外匯管制的放鬆,加快人民幣的自由兌換過程。伴隨著較快的經濟增長,我國外匯管制的放鬆明顯加快,而加速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進程將會大大促進外匯市場的建設;(3)外匯市場的培育。培養和造就一定數量的做市商,利用市商活躍外匯市場,採用較靈活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使人民幣中間價格產生於市場,通過增加外匯交易工具和推出期權和期貨交易,積極開發外匯衍生產品交易,來加快銀行之間外匯市場的流動性,並在遠期市場和期權市場上規避風險,同時擴大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放開主要外貿企業進入外匯市場,來提高外匯交易規模,讓更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直接參與買賣,以避免壟斷市場的產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外匯交易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而是依靠由銀行、公司和個人投資者組成的電話和計算機連接的全球網路運作,所以我國應投入人力和財力去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電子交易體系,逐步實現交易的完全電子化。

3、政府應採取強力措施穩定外匯市場,控制外匯儲備過快增長。

(1)提高我國外匯儲備的質量和規模,調節貿易順差。一方面,通過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稅、讓企業承擔環境污染的社會成本、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等措施,來調整和減少微利商品出口企業的出口額。另一方面,除了採取措施鼓勵進口高新技術產品以外,還應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進口,既可以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和解決某種商品的短缺,又能緩解貿易順差的增加,從而減緩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

(2)控制儲蓄增長,增加居民消費。高額的外匯儲備是由外部經濟失衡引起的,而對外經濟失衡的根源是國內經濟的失衡。我國應盡量延緩升值的速度和降低升值的幅度,並積極改善對外貿易結構,發展支柱科技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改善社會福利政策,拉動內需,避免重復投資,減少經濟過熱。因此,增加財政支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引導居民消費。

(3)重視引進外資的質量。禁止低質量、高污染、高耗能及重復建設項目的引進,鼓勵引進高新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的外資,做到真正利用起國外資源,來提高商品的質量和附加值,並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增強我國的產品競爭力。

4、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和我國貨幣政策相對獨立。即使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也應該按照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匯率進行控制。當前我國應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運用多種手段促進國際收支趨於平衡,進一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同時可以適度放寬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以減輕升值壓力,達到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和我國貨幣政策相對獨立。保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是由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基本特徵決定的。

5、企業應加強經濟核算和外匯風險意識,以適應加入WTO的市場競爭。作為出口企業來說,應該有系統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以實現收益最大化為原則,努力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並逐步改變原來低勞動力成本、低價格進入國際市場的做法,加快調整出口結構,進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外貿企業駕馭外匯風險的能力,開拓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6、加強法制建設,維護外匯交易市場正常秩序。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以法律的形式規范外匯交易市場買賣的程序和行為准則,是外匯市場發展和穩定運行的基礎,比較完善的法規體系,是外匯交易市場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維護外匯交易市場正常秩序,保證市場中各個交易主體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四、結論:

人民幣升值對於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謀取政治,經濟方面的戰略利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人民幣匯率的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並考慮人民幣匯率變動後對中國經濟及社會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周邊地區乃至世界的影響,不應因迫於外界壓力而加速升值。

10. 金融危機下,中國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政策

2008金融危機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

【摘 要】2007年底以來,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逐步演變為金融危機並向國外擴散。特別是今年9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形勢急劇惡化,迅速演變成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又迅速影響實體經濟,全球性經濟衰退的風險明顯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機、迅速遏制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當前世界各國的頭等大事和一致行動。
【關鍵詞】金融危機 次級貸 金融創新 CDS 金融監管 中國經濟影響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內在原因
美國金融危機的出現有其必然原因。從本質上看,是美國低儲蓄、高消費的發展模式問題,從體制機制方面看,金融疏於監管,存在六個環節上的重弊。
(一)次級房地產按揭貸款。
按照國際慣例,購房按揭貸款是20%—30%的首付然後按月還本付息。但美國為了刺激房地產消費,在過去10年裡購房實行「零首付」,半年內不用還本付息,5年內只付息不還本,甚至允許購房者將房價增值部分再次向銀行抵押貸款。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購房按揭貸款制度,讓美國人超前消費、超能力消費,窮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國經濟輝煌的十年。但這輝煌背後就潛伏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及關聯的壞賬隱患。
(二)房貸證券化。
出於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考慮,美國的銀行金融機構將購房按揭貸款包括次級按揭貸款打包證券化,通過投資銀行賣給社會投資者。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轉嫁到資本市場,並進一步轉嫁到全社會投資者——股民、企業以及全球各種銀行和機構投資者。
(三)第三個環節,投資銀行的異化。
投資銀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國的投資銀行為房貸證券化交易的巨額利潤所惑而角色異化。在通過承銷債券賺取中介費用的同時,大舉買賣次級債券獲取收益。形象地說,是從賭場的發牌者變為賭徒甚至莊家。角色的異化不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將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桿率過高。
金融市場要穩定,金融杠桿率一定要合理。美國金融機構片面追逐利潤過度擴張,用極小比例的自有資金通過大量負債實現規模擴張,杠桿率高達1:20—30甚至1:40—50。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金融機構以這個過高過大的杠桿率,炮製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虛假的繁榮。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億美元自有資金,形成2000億美元左右的債券投資。
(五)信用違約掉期(CDS)。
美國的金融投資杠桿率能達到1:40—50,是因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險機構為這些風險巨大的融資活動提供擔保。若融資方出現資金問題,由提供保險的機構賠付。但是,在沒有發生違約行為時,保險機構除了得到風險補償外,還可將CDS在市場公開出售。由此形成一個巨大的規模超過33萬億美元的CDS市場。CDS的出現,在規避局部風險的同時卻增大金融整體風險,使分散的可控制的違約風險向信用保險機構集中,變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風險。
(六)對沖基金缺乏監管。
以上五個環節相互作用,已經形成美國金融危機的源頭,而「追漲殺跌」的對沖基金又加速危機的發酵爆發。美國有大量缺乏政府監管的對沖基金,當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時,對沖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場,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價;次貸危機爆發後,對沖基金又瘋狂做空美國股市,加速整個系統的崩盤。
這六大環節一環扣一環,形成美國金融泡沫的螺旋體和生長鏈。其中一環的破滅,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演變成今天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機。
二、走出危機需要三階段統籌
2009年是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關鍵一年。遏制危機並早日走出困境,必須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當前燃眉之急是解決美國2萬億美元的金融壞賬,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機變成經濟危機,遠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
(一)當前措施:三招救市
這三招,一是股權重組,增資擴股;二是壞賬打包、切割剝離;三是注入資金,解決流動性。首先,政府對陷入危機的金融機構進行重組,增資擴股。比如美國把「兩房」國有化,把私有企業變成了國有控股的企業。其次,把銀行的壞賬剝離,打包放在一邊,銀行復甦後贖回資金,如果銀行倒閉了,由政府埋單,將壞賬清零。第三,當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老百姓擠兌時,注入資金,增加現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擔保,增強社會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擔保,讓其他銀行拆借。根據測算,美國大約有2萬億美元壞賬,今年通過採取這三招大體解決了1萬億美元壞賬,明年還將要解決剩下的1萬億美元壞賬。
(二)中期目標:振興實體經濟
如何遏制實體經濟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視和重點解決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仍然是增加投資、刺激消費、加大出口的三條途徑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目前,各國政府都啟動了增加投資和刺激消費的政策,並且摒棄貿易保護主義而採取共同行動。
在中期,各國政府會採取三個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寬松的貨幣政策,松動銀根,降息、降低准備金率,增加流動性。其次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補助困難企業和困難群體,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增強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場主體。抓住目前大批企業減產停產、破產關閉的時機,推進並購重組,推進企業改造發展。作為美國政府,除了啟動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推進產業、企業的結構調整,振興實體經濟之外,還要亡羊補牢,從體制機制上解決滋生金融六個環節弊端的根本問題,健全金融制度。
(三)長期指向:重構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固定匯率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20世紀50年代後期,隨著美國國際收支趨向惡化,出現全球性「美元過剩」,美國黃金大量外流,美國的黃金儲備不能支撐美元的泛濫。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棄「美元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匯率。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瓦解後,盡管美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的義務,歐元、日元實力日強,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沒有改變。
美國作為國際貨幣的主要發行者,本應該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強美元的貨幣責任意識,防止濫用貨幣發行權。但從這幾十年特別是近十來年的實踐看,美國沒有肩負起職責,利益和責任失衡。2005年,美國GDP12.5萬億美元,貸款余額18萬億美元,超過GDP50%,股票市值20萬億美元,超過GDP60%。美國政府欠債超過10萬億美元,人均負債3萬美元。各項金融指標的狂漲意味著大量的泡沫,必將帶來金融動盪。從宏觀上看,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是現有世界貨幣體系的積弊所致。因此,重構適應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貨幣體系是必然趨勢。
怎樣的世界貨幣體系才是合理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貨幣體系應該是美元、歐元、亞元(以人民幣和日元為主的亞洲貨幣)三大世界主體貨幣三足鼎立的新體系。三大貨幣之間實行相對穩定的浮動匯率,各國貨幣與三大貨幣掛鉤。三大主體貨幣對應的國家應實行「G本位」——以GDP為本位。即GDP與銀行貸款余額、與股市市值、與房地產市值應該大致相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國經濟有強大的抗危機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也產生了影響,股市、房市回調,沿海加工貿易企業訂單減少,部分企業停產破產關閉,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但是,從總體上看,在世界經濟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風景尚好。為什麼?中國經濟有六大優勢:
第一,巨額的外匯儲備。目前已有1萬9千億美元外匯儲備,足可抗禦外來風險的沖擊。
第二,傳統的儲蓄美德和較高的儲蓄率。中國老百姓勤勞節儉,有儲蓄的傳統美德。2007年中國居民儲蓄達到17.2億元,儲蓄率達到50%以上。中國政府內債、外債的總和不到GDP的60%,財政負債風險不高。
第三,審慎嚴格而又靈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匯管理政策。資本項下實行管制,外國資本不能隨意地進出中國,而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進出又較為自由靈活。
第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將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中國人均GDP10年後會突破1萬美元。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內需,不僅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緩解世界金融危機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體系和嚴格的金融監管。中國的金融體系經過幾十年來的改革發展已經基本完善,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中國金融制度健全管理嚴格,且嚴格控制金融衍生產品,沒有出現類似於美國金融體系那樣的問題。
第六,強大的制度優勢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中國社會穩定、政治穩定,法制逐步健全,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領導藝術,見事早、行動快,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9月以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實施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11月份以後果斷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等等,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市場信心。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長今年將有所放緩,2009年上半年慣性下滑,下半年開始走出世界經濟衰退的陰影。國際金融危機則到2009年底見底,經濟危機到2010年底左右見底,2011—2012年開始復甦。

以上是重慶市副市長寫的,分析的很到位。
你摘抄的寫就行

閱讀全文

與外匯危機的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v店的傭金怎麼算的 瀏覽:818
如何學基金理財 瀏覽:861
昌吉產權交易所 瀏覽:661
7月貴金屬價格 瀏覽:36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計算機部門 瀏覽:273
合肥金融服務交付基地 瀏覽:674
中國建材集團劉志江 瀏覽:303
美國債收益率匯率 瀏覽:771
中國熊貓金幣價格2011 瀏覽:391
佳電股份還會混改嗎 瀏覽:902
剪頭發股票 瀏覽:160
信託產品分類投資類型 瀏覽:276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信用風險 瀏覽:773
銑床杠桿百度文庫 瀏覽:77
新基建概念的股票 瀏覽:659
木草春股票 瀏覽:425
2012光伏出口價格 瀏覽:838
四萬塊錢在銀行買什理財產品 瀏覽:651
工商銀行紙黃金k線 瀏覽:432
杠桿千分表長表頭與短表頭的區別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