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儲備最佳規模m

外匯儲備最佳規模m

發布時間:2022-06-15 01:48:39

⑴ 中國外匯儲備多少億美元

外管局公布的2018年末的外匯儲備數據,中國外匯儲備30727.1億美元。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占據外匯儲備總量的70%左右,以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為主要持有形式。
具體如下:
2018年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持有美國國債規模統計
截至2020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902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外匯儲備排名榜榜位,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瑞士的2.6倍和4.5倍。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2020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399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207億美元,升幅為0.66%,連續第十一個月出現回升
此外還有三個理由說明一國外匯儲備的重要性。首先它在國際支付中充當保護人的角色,在當前這樣一個主權、企業和銀行債務水平創紀錄的時代,這個保護人被調用的頻率是很高的。
其次,它可以作為某些產業例如基礎設施產業的資金。最後,雖然各國央行貨幣籃子里的絕大部分貨幣為美元和歐元,但是其他貨幣儲備也在逐漸增加,這有助於減少本國在全球市場投資的風險。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
截至2019年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2億美元,較7月末上升35億美元,升幅0.1%;較年初上升345億美元,升幅1.1%。
截至2019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924.31億美元,較年初增加約197億美元,升幅為0.6%,較8月末則減少147.45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外匯儲備的經濟作用
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
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⑵ 目前中國外匯儲備是多少

據央行數據,中國6月外匯儲備規模為32140.1億美元,預期為32000億美元,前值為32218億美元;黃金為6264萬盎司。
此前數據顯示,中國5月外匯儲備為32218億美元,比4月末增加236億美元,增幅0.74%。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二個月增長。

⑶ 十大外匯儲備排名

具體排名如下:
中國外匯儲備(大陸):31620億美元
日本:12500億美元
瑞士:7857億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4866億美元
香港(中國):4375億美元
印度:3972億美元
韓國:3853億美元
巴西:3583億美元
俄羅斯:3565億美元
新加坡:2798億美元
【拓展資料】
一、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
二、通常狀態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集中到本國央行內形成外匯儲備。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
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當本國貨幣被大量拋售時,利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四、外匯儲備的積累將使出口企業的成本開支無法彌補而倒閉破產。同時大量持有紙幣形態的外匯儲備,給外匯發行國通過通貨膨脹逃脫債務打開了方便之門,會形成持匯國巨額的匯兌損失而導致銀行破產。
五、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
六、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七、一國選擇儲備貨幣總是要以儲備貨幣的外匯匯率長期較為穩定為前提。如果某種儲備貨幣其發行國國際收支長期惡化,貨幣不斷貶值,匯率不斷下跌,該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就會不斷削弱,甚至會失去其儲備貨幣的地位。例如,二戰後,英國的經濟與金融受戰爭重創而衰落,英鎊貶值,匯率便不斷下降,在國際支付中的使用量急劇縮減,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也因此大大削弱。

⑷ 如何確定一國國際儲備的適度規模

一、一國國際儲備的范圍及其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

1、如果一國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並參加特別提款權的分配,則該國的國際儲備中除黃金和外匯儲備外,還包含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不僅其國際儲備規模有所擴大,而且增加了國際清償能力;從另一方面來講,可以緩解對外匯儲備的需求,使外匯儲備的持有量不必過多。

2、如果一國貨幣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則該國在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和進行國際支付方面具有一個有利條件一可以用本幣來清償對外債務。因此,對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它無須保持規模過大的國際儲備。

3、至於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使其擁有雄厚的儲備資產,則另當別論。
二、國際收支流量的大小及其穩定程度。

1、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對該國的儲備需求具有決定性影響,也是決定一國國際儲備適度規模的最主要的因素。首先是其貿易收支的穩定程度。

2、如果一國出口商品貨源的供給彈性和銷售市場的需求彈性均大於1,進口商品需求彈性小於1,則表示其外貿收支相對穩定;若其進出口基本平衡或略有出超則不必顧及國際儲備;如果出口商品供給彈性需求彈性小於1,而進口商品需求彈性大於1,則表明外貿條件較差,需保持較充足的外匯儲備。

3、其次看國際收支差額的狀況及穩定程度。

4、一般來講,如果一國持續國際收支順差(經常項目十資本項目),則對國際儲備的需求很小;反之,若一國國際收支出現經常性逆差,則對國際儲備的需求較大;在國際收支狀況不穩定的情況下,可視其逆差發生的頻率和其它可選擇的調節手段來確定適當的儲備水平。

5、總之,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性質、程度以及可供選擇的調節措施的多寡與優劣,將決定調節過程中所需的國際儲備量。
三、國際收支其它調節手段的運用及其有效性。如果一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或貿易管制,並能有效地控制進口和外匯資金的流動,則對外匯儲備的需求量相對較小,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國際儲備存量不足。
四、一國國際融資能力的大小及所處的國際環境。

1、一個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對外融資能力主要表現在:獲得外國政府及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能力;獲取外國商業貸款的能力;在國際債券市場上的融資能力。

2、如果一國具有較高的債信等級,能迅速、便利地獲得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機構貸款,且該貸款的來源穩定,條件良好,或者該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資的能力很強,則該國無須持有過多的國際儲備資產;反之,若一國資信較差,國際融資能力低,就應保持充足的國際儲備。

(4)外匯儲備最佳規模m擴展閱讀

適度國際儲備規模的確定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

1、定性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國際儲備的短缺或過剩會直接影響到某些關鍵的經濟變數和政策傾向,因此,考察這些經濟變數和政策傾向的變動,就可以判斷儲備水平是否適度。

2、例如,表明一國國際儲備不足的經濟變數和政策傾向主要有下列指標:持續的高利率政策;外匯管制、外貿管制;緊縮性需求管理;持續的匯率不穩定;把增加儲備作為首要的經濟目標;新增儲備主要來自信用安排。

3、這些客觀指標產生的背景是,該國政府已經明確其適度儲備量的水平,因而當其採取高利率政策或獎出限入政策來改善國際收支時,便意味著該國存在儲備不足問題。正是由於儲備不足,該國政府缺乏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從而匯率不穩。於是,該國被迫通過國外借款來彌補國際儲備缺口。

4、定性分析法不乏其合理性,但它只能粗略地反映儲備的適度性,不能測算出一個確定的儲備量。而且用來反映儲備適度性的經濟變數和政策措施的變化可能並非由儲備過剩或不足引起,而是由其他經濟因素甚至政治因素所引起。

5、因為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假定儲備水平是一種重要的政策目標,政府為達到預定的儲備水平目標而調整內部和外部的政策,但有些時候政府的政策調整可能是為了其他更重要的政策目標。

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主要包括比例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

(一)比例分析法。

1、即採用國際儲備量與某種經濟活動變數之間的比例關系來測算儲備需求的最適度水平。其中,進口比例法(R/M比例法)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一種簡便易行的衡量方法。

2、這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教授在其1960年出版的《黃金與美元危機》一書中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把國際貿易中的進口作為惟一的一個變數,用國際儲備對進口的比例(R/M)來測算最適度儲備量。

3、一國的R/M比例應以40%為最高限,20%為最低限。按全年儲備對進口額的比例計算,約為25~30%左右,即一國的儲備量應以滿足約3~4個月的進口為宜。

4、除此以外比例分析法常用的比例指標還有:儲備對外債總額的比例、儲備對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等。這種方法因簡明易行而被許多國家所採用,IMF也是這一方法的支持者。

5、但是比例法也有明顯的缺點:首先,某一比例關系只能反映個別經濟變數對儲備需求的影響,而不能全面反映各種經濟變數的影響。其次,對於R/M比例法來說,一是它理論上存在缺陷,即:國際儲備的作用並非只是支付進口。

6、二是各國情況不同,例如,各國對持有國際儲備的好處和付出的代價看法不同,各國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不同等。這些差異決定了各國儲備政策的差異,因而各國對儲備的需要量也就不同。所以,只用進口貿易這個單一指標作為決定各國國際儲備需求量的依據,顯得有些依據不足。

(二)成本—收益分析法。又稱機會成本分析法。

1、這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海勒、阿加沃爾為首的經濟學家,將微觀經濟學的廠商理論——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 ——運用於外匯儲備總量管理而得出的,即當持有儲備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所持有的儲備量是適度的。

2、一般情況下,國際儲備的需求量與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成反比,與持有儲備的邊際收益成正比。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是運用外匯進口資源要素以促進國內經濟增長的邊際產出(可採用國內投資收益率來計算)。

3、持有儲備的邊際收益則是運用儲備彌補國際收支逆差,避免或推遲採用政策性調節措施,減少和緩解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的好處,以及運用外匯購買國外有息資產的收益。只有當持有儲備的邊際收益等於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從而帶來社會福利最大化時,才是最適度儲備規模。

4、成本收益分析法具有測算的准確性高於比例分析法的優點,這種方法採用多元回歸和相關分析的技術建立儲備需求函數,克服了比例分析法採取單一變數的片面性。

5、但宏觀經濟中有些變數並不像微觀經濟變數一樣有界限分明的成本和收益,只能測算綜合成本和綜合收益。

6、這使成本收益法存在著不足之處:其計算方法比較復雜,涉及的經濟變數較多,有的數據難以獲得,只能憑經驗主觀選擇或採用其他近似指標替代,影響了計算結果的准確性,因而很難在實際生活中採用。

⑸ 外匯儲備多少合適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也並非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⑹ 確定我國外匯儲備量的規模應主要考慮的哪幾個因素

外匯儲備總量管理應考慮的因素:
1.國家經濟安全:我國必須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以防範風險,保持貨幣金融穩定和國家經濟安全。
2.國際收支的穩定
3.貨幣供應
4.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繁榮與穩定
5.國際儲備適度規模
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應考慮的因素:
1.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營利性原則
2.儲備貨幣應與貿易支付和金融支付所需貨幣保持一致
3.儲備貨幣應與干預市場所需要的貨幣保持一致
4.應選擇多種儲備貨幣

⑺ 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和外匯儲備世界排名是

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1.7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的全球第三大貿易國。
2006年我國外匯儲備余額一萬多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⑻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

外匯儲備是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規模能反映一個國家的金融實力,但並非越多越好。
一般來說,外匯儲備過多會有以下這些主要負面影響:
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
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
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
拓展資料
外匯儲備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通常狀態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集中到本國央行內形成外匯儲備。
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當本國貨幣被大量拋售時,利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截至2020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544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421億美元,升幅為1.4%。截至2021年5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18億美元,較4月末上升236億美元,升幅為0.74%。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502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278億美元,升幅為0.86%,2021年全年則上升約336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138億美元,較1月末下降78億美元,降幅為0.24%。
作用
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當國家進出口交易出現比較明顯的缺口或者因為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貿易差,可以用外匯儲備來填補逆差,保住本國的國際交易聲譽,避免更多的經濟危機,保證經濟正常發展。
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國家的匯率是由該國家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如果國家的供求關系出現了紊亂的想像,導致市場匯率發展出現異常,會給國家的貨幣政策的運行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政府就會通過運用持有的外匯儲備來買進外國債券的手法調整市場,穩定匯率。
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外匯儲備的多少就代表了國家清償外債的能力的大小,也可以體會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大小,是最直接的經濟能力的體現,可以根據此來判斷國家的資信力。同時這也幫助我們獲取了更多國際競爭優勢。
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外匯儲備也是我國央行的資產,外匯儲備多的話,代表央行的資產儲備高,在我們國際間的經濟事務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資金支持。如果發生金融危機的話,更多的外匯儲備可以就意味著你有更多的能力抵抗風險。

⑼ 中國外匯儲備現狀是多少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

截至2018年9月份,中國外匯儲備為31097.16億美元。
外匯儲備過多可能引起的問題:
1、外匯儲備的過度增長,有可能通過基礎貨幣的擴張,引發泡沫經濟或通貨膨脹風險。而泡沫經濟和通貨膨脹,是威脅經濟穩定高速增長的兩大宿敵。盡管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沖銷干預吸收過多的貨幣,但是,其效果會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從市場的承受能力來看,央行每年大規模發行票據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一旦出現通貨膨脹風險,央行會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
2、過多的外匯儲備有可能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和財富增長速度。這一結論主要來自以下三個觀點:其一,我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率要遠遠低於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率,二者的差額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國民財富的流失。據推測,通常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而外商直接投資的平均收益率至少達到10%。其二,央行發行票據回籠貨幣需要支付利息,而外匯儲備利息形成央行收入,當前者大於後者時,央行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會相應上升。其三,官方外匯儲備屬於短期、低收益對外投資,而民間對外資產主要為中長期、高收益投資,因此,前者的比重過高會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
3、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貿易摩擦。國外一些人士一直把外匯儲備的增加作為中國政府阻止人民幣升值和操縱外匯市場的「證據」,並據此要求中國擴大匯率制度彈性和實現人民幣升值。此外,一部分發達國家政府也會以人民幣匯率問題為借口,對中國出口商品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由此可見,由國際收支失衡引起的外匯儲備過度增長,不僅妨礙了對外經濟的穩定發展,而且「威脅」著國內宏觀經濟的穩定。在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物價水平較低、就業狀況有所好轉的宏觀形勢下,國際收支不平衡正在成為我國宏觀調控面臨的突出矛盾。正是基於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指出,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

⑽ 如何評價我國外匯儲備規模

在經濟新常態下,需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對外投資,並保持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徵。從內部看,經濟增速換擋、內需逐步釋放。中國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空間、為數眾多的人口,地域差異較大,釋放內需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從外部看,我國正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變。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對外投資的進程有所加快,國內居民亦有著對國外資產配置的切實需求。隨著經濟和匯率企穩,我國又將迎來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的新的歷史機遇。
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充足,為我國對外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對外投資也有利於更高效地配置國民財富。此外,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提高,我國對外匯儲備的依賴性和維持較大規模外匯儲備的必要性都會下降。我國持有的外匯儲備規模也應與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相適應。
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的轉變
我國曾經是外資凈流入的國家,而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超過同期吸引外資規模,逐步進入對外輸出資本的新階段,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變。
第一,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中國已經是貨物貿易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佔世界貿易的份額很難再提高。2015年中國貨物出口佔全球的13.8%,較2000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左右,比外匯儲備排名第二的日本高10個百分點。中國經常賬戶差額與GDP之比為2.1%,較日本高1.3個百分點;我國國際貿易與GDP之比為22.3%,比日本高3.4個百分點。第二,隨著經濟增速換擋,投資回報率有所下降,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難以再達到以往的水平。1990~2007年,我國FDI與GDP之比從0.97%上升到4.4%;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FDI相對於GDP的規模總體趨於下降。2015年,FDI與GDP之比回落至2.27%。
從對外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的逐步轉變,是很多發達經濟體曾經走過的道路。對外投資也與一個國家所處的經濟階段密切相關。以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1978年,我國人均GDP僅308美元,屬於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無從談及對外投資。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歷了高速增長,20多年來的絕大多數年份中,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貿易項和投資項呈現「雙順差」的局面。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同時,外匯儲備管理的壓力也比較大。相關理論研究表明,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企業優勢積累,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的國家對外凈投資一般為正值。2015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對外投資流量達1456.7億美元,超過吸引外資規模。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累計為4670億美元左右,是同期金融賬戶累計凈流量的3.5倍。
此外,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以外匯儲備為主,而非政府部門的財富主要以國內資產為主,確實有增加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從對外資產的結構來看,截至2016年末,外匯儲備占我國對外資產的近一半(47.9%);相比之下,日本居民部門則持有80%以上的對外凈資產。因而我國居民部門有較大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2016年,通過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近1000億美元,比2015年多增約30%;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資產凈增加3000億美元左右,同比多增約1.5倍。G20國家私人部門持有對外資產與GDP之比平均達到124%,以此為參照,則中國居民逐步增加對外資產仍有較大空間。截至2015年末,我國私人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與GDP之比僅為25.9%。
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和前景依然向好
第一,我國經濟實力已躋身世界前列,綜合國力是國家信用最好的背書。截至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15%,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達33.2%,當前經濟增速仍然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且,我國的經濟改革還將釋放更多潛力,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具備很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從內部看,中國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為數眾多的人口,地域差異較大,釋放內需為未來中國經濟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從外部看,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和對外投資的進程有所加快。
第二,人民幣已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2017年第一季度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次披露了人民幣外匯儲備持有情況。在IMF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季度調查中被單獨列出的幣種往往被公認為儲備貨幣。截至2016年末,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儲備約合845.1億美元。根據IMF於2014~2015年度開展的調查,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國家數量較2011~2012年度有所上升,與持有瑞士法郎作為儲備資產的國家數量相當。
第三,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正逐步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要增強匯率彈性、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打破人民幣單邊預期,實現匯率雙向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彈性,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三年度調查,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的交易量有所增加。截至2016年4月,人民幣日均成交量從三年前的1200億美元升至2020億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佔比提高至4%,較先前的2%提高了2個百分點。
第四,隨著資本項目開放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主體正在由傳統工商企業向境外主權機構、境外個人等各類主體拓展。
我國外匯儲備充足
我國外匯儲備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初的艱難積累期後,從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迅速增長。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當年外匯儲備超過2000億美元。在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外匯儲備大量增加。2006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當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高達15.1%,外匯儲備達到10663.4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外需疲弱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2009~2014年GDP增速的均值達8.8%。2009年4月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2011年3月超過3萬億美元,並於2014年6月達到3.99萬億美元的歷史峰值,較五年前(2009年)翻了一番。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開始下降。2015年,我國外匯儲備減少了5126.56億美元。2016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連續數月下降,2017年2月,我國外匯儲備結束了長達7個月的連續下降。2017年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恢復至30090.9億美元,環比繼續增加39.6億美元。
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無論是曾經的快速增長,還是近年來的下降,都是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正常現象。由於外匯儲備本質上是國家信用的背書,不斷積累外匯儲備可以滿足進口和穩定金融市場的需要,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我國對外匯儲備的依賴性還可能進一步下降。
從外匯儲備的絕對規模和國際上通常的標准來看,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充足的。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世界第一
從外匯儲備的規模看,截至2015年底,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瑞士和韓國。作為外匯儲備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約佔全球的30%,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2.8倍和5.4倍,是印度、巴西的近10倍。而作為目前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美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則剛剛超過1000億美元。
我國長期穩定的經常項目順差仍然是外匯儲備增長的基礎。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429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此外,不斷增加的對外投資所帶來的投資回報在日後也將成為國際收支順差的新來源。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躍居全球第二,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佔全球流量份額的9.9%,同比增長18.3%,金額僅次於美國(2999.6億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的1286.5億美元)。201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增加2112億美元,較上年多增12%。
外儲余額足以滿足我國的預防性需求
進口支付能力(Import Cover)和短期外債償還能力(外匯儲備/短期外債余額)是度量外匯儲備充足性的兩個經典指標。進口支付能力指標對於資本賬戶開放度不高的國家來說較為適用。短期外債償還能力對於應對危機十分重要,適用於新興市場國家。
從進口支付能力來看,截至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可以支持22.8個月的進口,遠高於國際警戒標准(3~4個月)。從短期外債償還能力來看,截至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是短期外債(本外幣)的3.2倍,而國際警戒標准為不低於1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給出了評估外匯儲備充足性的分析框架。在這一框架下,外匯儲備的充足性標准要視不同經濟體的具體情況而定,合意的外匯儲備規模與一國的經濟金融結構有關。對於新興市場國家而言,綜合考慮出口額、短期外債、其他負債和廣義貨幣,並賦予上述四項不同的權重(可根據資本賬戶開放程度和匯率安排等對權重進行一定的調整),來衡量外匯儲備的充足性,以應對出口收入下降、債務展期風險和資本外逃等風險。表1的測算結果給出了不同情形下我國所需要保有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這一結果可以作為我國外匯儲備充足性的情景分析。綜合考慮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和金融安排,我國外匯儲備合意規模大約在1.6萬億~1.8萬億美元,換言之,我國當前外匯儲備相當於IMF標準的170.0%~177.8%。此外,未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進一步提高。在浮動匯率安排下,我國所需要保持的外匯儲備規模還將進一步下降。
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至今依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因為除了滿足預防性的需求之外,也需要考慮持有外匯儲備成本。Jeanne 和Rancière將持有外匯儲備的益處、機會成本以及風險厭惡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試圖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水平。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最優的外匯儲備規模大約需要覆蓋短期外債的80%~100%與一國的經常賬戶赤字的總和,或需要滿足基於IMF框架的合意外匯儲備規模(ARA EM metric)的75%~150%。根據這一標准,我國所擁有的外匯儲備完全能滿足需要。
妥善管理和運用外儲,促進我國對外投資
妥善運用和管理外匯儲備、合理配置對外資產,是事關國民福利的大事。由於保持流動性的需要,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不可能很高。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的對外資產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對外負債的收益率有6%左右。超過需要的外匯儲備還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因此,維持過高的外匯儲備規模不利於國民財富的增加,應考慮將外匯儲備用於支持我國的對外投資,並重新審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性。
隨著人民幣越來越多地用於國際支付,加之我國已開始實行意願結售匯,我國的貿易順差越來越多地表現為由居民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此外,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將用於支持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與並購。外匯儲備用於成立如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多邊金融機構和基金,也會使外匯儲備余額下降。當然,這部分資產仍然屬於中國政府的「彈葯庫」,或者稱為「影子外儲」。
盡管外匯儲備積累有所放緩,我國的對外資產卻在向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轉變。正如樊綱所言,外匯儲備下降並不意味著美元流出了中國,而是留在了商業銀行的賬戶上,這意味著,中國官方的外匯儲備減少了,但中國的商業銀行可以用這些美元去投資高收益的債券等其他金融資產。這一配置方式的轉變也有利於改善我國對外資產負債錯配嚴重的問題,使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更加健康。過去兩年來,我國銀行業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經歷了資產負債表的調整,短期外債余額大幅下降。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同時,我國居民部門的對外凈資產是增加的,且增加的規模大於外匯儲備下降的規模。

最後,關於外匯儲備的合意規模,參考國際上通常的標准,支持3~4個月的進口僅需要我國當前外匯儲備量的不到五分之一,即不到6000億美元;從滿足短期外債償還需求的角度,截至2016年底,我國短期外債余額8709億美元,需要的外匯儲備亦不到10000億美元;根據IMF評估外匯儲備合適水平的框架,對短期外債、其他負債、廣義貨幣和出口規模加權計算,我國合適的外匯儲備下限應不低於1.6萬億美元。因此,我國當前持有的外匯儲備遠遠多於需要。當然,考慮到我國的國情、產業結構,我國在世界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我國的外匯儲備應該高於這一國際標准,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總之,需要重新審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性,更科學地持有對外資產,更高效地配置國民財富。

閱讀全文

與外匯儲備最佳規模m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諾友金融服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586
匯率換算查詢器app 瀏覽:323
自主經營融資模式 瀏覽:689
金融服務中心事業編制 瀏覽:800
金融公司崗位定級標准 瀏覽:486
隨用隨取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瀏覽:409
線上認證簽約的大學生貸款分期 瀏覽:365
理財基金PPT怎麼做啊 瀏覽:612
百利方投資理財 瀏覽:572
這次疫情股票是否還會大跌 瀏覽:70
金融服務部經理 瀏覽:322
貸款的二手車能過戶嗎 瀏覽:111
人民幣匯率變動解決方案 瀏覽:705
2018上市銀行理財能力 瀏覽:332
歷年證券法司考題 瀏覽:403
杠桿思考術pdf免費下載 瀏覽:714
寧夏金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245
融資租賃汽車業務杭州 瀏覽:721
晚上的投資理財app 瀏覽:32
期貨莊家手續費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