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88年我國外匯儲備

88年我國外匯儲備

發布時間:2022-08-23 19:07:37

Ⅰ 八八年中國外匯儲備是多少

1988年的時候,我國的外匯儲備為33.72億美元,相比1987年增長了15.36%。

Ⅱ 我國國際儲備管理的規模分析

我國國際儲備的構成與其他國家一樣,由黃金、外匯、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構成。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沒有建立與國際經濟接軌的國際儲備制度。1980年我國正式恢復了在IMF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次年正式對外公布了國家黃金外匯儲備,並逐步形成了我國的國際儲備體系。
我國國際儲備體系的發展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國際儲備體系由不規范走向規范,儲備資產規模不斷增大,其中外匯儲備已列世界第二。
2、長期以來實行穩定的黃金儲備政策。我國黃金儲備的來源主要是依據國家黃金庫存的增長狀況以及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逐步調整的。1978年至1980年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為1 280萬盎司,1981年至今,穩定在1 267萬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來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有所上升。這種儲備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

3、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外匯儲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1)我國外匯儲備構成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由兩部分組成:
①國家外匯庫存。
②中國銀行外匯結存。
但從1992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不計中國銀行外匯結存這部分,從而使我國的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
(2)1994年以後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迅速擴大。
1994年以前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化不一,出現了「下降一增長一下降一增長」的循環變化特徵,但從1994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卻呈現出了持續大幅度增長之勢,在我國國際儲備總額中的比例屢破紀錄,目前更高達90%以上,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但是,我國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這是近年來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各種支付需求強烈,面臨的金融風險也較大,因此,外匯儲備不嫌多;另一種觀點認為,任何事物發展變化都應有個界限,外匯儲備還是適度為好。我們認為,我國外匯儲備應該講究一個適度的儲備量,外匯儲備過多,負面效益也很明顯。這是因為:①外匯儲備過多,而這「過多部分」主要是債務性儲備(如由對外借款等資本流入方式形成的),則必然增加外債負擔,也使儲備流動性減弱;②外匯儲備過多,一般會支持本幣匯率上升,會增強本幣的堅挺程度和國際地位,但同時卻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③外匯儲備過多,也會加大國內一定時期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國內物價穩定和經濟發展;④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並不等於儲備效益也大量增加。因為外匯儲備多為硬貨幣,硬貨幣一般利率較低,因此儲備越多,利息收益的潛在損失也越大,而且,我國目前經營管理外匯儲備的水平較低,手段也較缺乏,從而造成較大的虧損;⑤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事實上等於把得之不易的外匯存到外國銀行讓外國人使用,而我們自己有時卻以高利向國外借款,造成寶貴資源的低效益使用甚至浪費;⑥外匯儲備過度增加,還會失去獲取國際金融組織優惠低息貸款的權力,同時也會面臨更大的匯率變動風險,增加對其進行管理的難度;⑦外匯儲備持續過度增加,必然意味著國際收支存在不斷的順差,因而也可能招致其他國家的不滿甚至報復。可見,我國外匯儲備可適當多些,但不能過度。
我國今後應根據一定的方法或模型,確定出適度外匯儲備量,在此基礎上對過度外匯儲備進行投資。目前,各國對儲備投資都很重視,認為它是增加外匯儲備效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有的國家和地區還設立專門的機構對外匯儲備進行投資。例如,新加坡就專設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資公司,從不同側面對外匯儲備進行管理與投資;台灣從1990年開始,就推行「變靜態存款為動態投資」的策略;日本更是典型的對外投資國家,由於某外匯儲備高,對外投資遍布全球且始終名列前茅。我國目前對外匯儲備投資也予以了重視,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月報統計顯示,我國現已成為美國第四大債主,僅次於日本、英國和德國。建議今後我國也設立專門化的儲備投資機構,採取多樣化的投資策略,進一步保障我國儲備資產的使用效益。
4、國際儲備來源多元化,但主要來自國際收支「雙順差」,即經常項目收支順差與資本項目收支順差。其中,外匯儲備主要來自經常項目順差(參見表8-7)。
我國外匯儲備的來源(1994-1996年) 單位:億美元
國際收支平衡表 差額 比重(%) 結受匯表 比重(%) 調整後差額 比重

總差額 845 100 877 100 877 100
經常項目 164 19 930 106 700 88
其中:貿易項目 448 53 541 62 451 48
非貿易項目 -333 39 389 44 349 40
資本項目 1127 133 -78 -9 83 10
誤差遺漏 -432 -51

不知道這個行不行!

Ⅲ 請問這次的金融危機,可能影響中國多久

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好轉.

Ⅳ 八九十年代中國外匯儲備各多少

1978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可憐的1.67億美元,不足現在的萬分之一。

Ⅳ 股指期貨cf88.com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成因及保值 就這個問題給個大體思路

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為我國經濟的騰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缺點也日益顯現。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實行富有彈性的匯率制度成為我國不可迴避的政策選擇。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內容,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有利於貫徹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有利於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提高金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有利於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貿易條件;有利於保持物價穩定,降低企業成本;有利於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本文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以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重點論述了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重要意義,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並得出人民幣適時升值對我國經濟發展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

Ⅵ 88年至98 年有什麼發展、變化

中國歷年GDP-中國歷年人均GDP

年份 GDP(億美圓) 人均GDP(美圓)
1988 15042.8 1366
1989 16992.3 1519
1990 18667.8 1644

1991 21781.5 1893
1992 26923.5 2311
1993 35333.9 2998
1994 48197.9 4044
1995 60793.7 5046

1996 71176.6 5846
1997 78973.0 6420
1998 84402.3 6796

198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1988年,我國國民經濟在深化改革、加快對外開放中發展,經濟實力進一步增
強,對外經濟交流擴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初步計算,
全年國民生產總值①13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國民收入11533億元,比上
年增長11.4%。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是:社會需求過旺,供求總量矛盾和結
構性矛盾加劇,物價上漲過猛,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進入第四季度,各地區、
各部門在貫徹執行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

農業:
1988年農業總產值5618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種植業產值下降0.5%
,林業產值增長3.8%,牧業產值增長10.5%,副業產值增長10.4%,漁業產值增
長11.8%。

主要農產品產量中,糧、棉、油有不同程度減產,但糧食、棉花生產比原來預
料的要好;糖料有較大幅度增產,扭轉了連續兩年減產的局面;部分地區烤煙面積
增加過猛。農業與國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工業:
1988年工業總產值18100億元,比上年增長20.7%;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業為
15181億元,增長17.7%。在工業總產值中,全民所有制工業增長12.7%,集體所
有制工業增長28.8%(其中鄉村工業增長35%),個體工業增長46%,中外合資、中
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經營的工業增長97%。

1988年輕工業發展加快,總產值為8950億元,比上年增長22.6%。主要是以非
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增長快,各種高檔耐用消費品增長更快。重工業也以較高的
速度發展,總產值達到91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的加工工業增長更快
,大大超過能源、原材料工業的增長,致使工業生產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加劇。

199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1998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增加投入、擴大內需為主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努力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洪澇災害造成的重重困難,深化各項改革,促進經濟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一、綜合

國民經濟總體運行良好,改革和發展的各項目標基本實現。

國民經濟扭轉了上半年增幅回落的狀況,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全年國內生產總值79553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299億元,增長3. 5%;第二產業增加值39150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26104億元,增長7. 6%。全年社會勞動生產率11401元,比上年提高6.9%。(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市場價格總水平下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升10.1%;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2.6%。

勞動就業工作有所加強。年末全國從業人員6995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7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206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71萬人;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3232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63萬人。再就業工程有了重大進展,通過多種途徑使609萬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與上年末持平。

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外匯儲備繼續增加。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達到 1450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1億美元。年末1美元兌8·2789元人民幣,比上年末略升9個基本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多年重復建設,大多數行業生產能力偏大,產品供過於求,經濟結構矛盾突出;部分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不好;部分群眾生活仍然比較困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會就業壓力較大;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銷售不旺;多年積累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二、農業

糧食生產在大災之年獲得好收成。1998年雖然我國部分地區遭受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但全年糧食生產形勢仍好於上年。由於低溫多雨和洪澇災害影響,我國夏糧減產1460萬噸,早稻減產530萬噸。進入秋季,光、熱、 水等綜合氣候條件大大好於上年,同時高產作物玉米種植面積擴大,秋糧增產較多。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 4·9億噸以上。

經濟作物產量有增有減。棉花因調減播種面積和長江流域棉花主產區洪澇災害的影響,產量為440萬噸,比上年減產20萬噸。油料、糖料、 茶葉和水果等作物產品產量有所增長。全年油料產量2292萬噸,比上年增加135萬噸,增長6.3%; 糖料產量9765萬噸,比上年增加379萬噸,增長4.0%。茶葉和水果產量分別達到66. 5萬噸和5490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8.5%和7.9%。烤煙產量為210萬噸,比上年減少180萬噸,減幅達46.0%。

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豬牛羊肉產量達到4355萬噸,比上年增長6. 5%;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854萬噸,增長7.0%。

林業生產繼續發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開始啟動,林業投入進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7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8.5%。 全國重點林業工程完成森林撫育面積1100萬公頃以上,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全年修復水毀工程45萬處,加高加固堤防3 萬公里,疏浚河道4·7萬公里。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萬平方公里。 全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10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80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築業

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政企分開邁出重大步伐。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對一些重要行業進行了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兼並破產了一批企業,同時組建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上海寶鋼集團等一批特大型企業集團。紡織行業全年壓縮淘汰落後棉紡錠512萬錠,分流下崗職工66萬人。94 戶國有重點煤礦全部下放地方管理,並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關掉一批非法生產、污染嚴重和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礦。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3541億元,比上年增長8.9%。 國有工業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增加值20046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1365億元,比上年增長4.9%; 集體企業4990億元,增長8.7%;股份制企業1338億元,增長11.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3835億元,增長12.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753億元,增長19.6%。

全年輕工業增加值8984億元,比上年增長9.1%;重工業增加值11062 億元,增長8.5%。

產品結構繼續得到改善。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電子、信息通信產品等生產增長較快,微型電子計算機、程式控制交換機、載波通信設備、光通信設備、移動通信設備等生產比上年增長16.9%至53.7%;水泥、平板玻璃、鋼、鋼材等投資類產品增長4.7%至7.7%。市場供大於求的一些紡織產品、一般耐用消費品、部分機電產品生產增長有所減慢。

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96.49%,與上年持平。工業新產品生產比上年增長4.9 %。主要工業產品質量等級品率89.98%,比上年提高5.18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下滑。全年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3331億元,比上年增長4. 1%;實現利潤1473億元,下降17.0%,虧損企業虧損額1556億元,比上年多虧22. 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1023億元,多虧21.9%;年末產成品庫存達 609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20億元,增長5.5%。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91.0,比上年下降4.2。

建築業快速發展。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 %。全國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3億元,增長2.9%;稅金總額308 億元,增長13.4%。施工工程個數649676個,其中投標承包工程228236個, 佔全部施工工程個數的35.1%;施工面積13108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04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58705萬平方米,減少3539萬平方米。

地質勘查取得新進展。全年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9萬平方公里。 新發現礦產232處,比上年增加12處。有45種礦產新增探明預測儲量,其中石油7.6 億噸,天然氣2602億立方米,原煤64億噸。地質勘查完成機械岩心鑽探工作量536萬米

國內貿易

國內市場商品銷售平穩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53億元, 比上年增長6.8%,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 17825 億元,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1328億元,分別增長7.1%和6.4%。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消費品零售額7023億元,比上年下降2.3%,集體經濟 4830億元,私營及個體經濟12195億元,其他經濟510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1.3 %、14.9%和8.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6.0%,餐飲業增長15.7 %。生產資料市場偏淡,全國大中型批發零售貿易業生產資料銷售總額11798億元,比上年下降12.7%。集貿市場發展平穩,全年商品成交額19836億元,比上年增長 13.8%。

大型商業企業經濟效益依然不好。全國500 家重點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銷售收入凈額2487億元,比上年下降1.1%;毛利率為10.3%,下降0·7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利潤總額50億元,比上年下降16.9%。

七、對外經濟

在對外貿易方面,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出口增長明顯放慢;受國內需求等因素的制約,進口下降。全年進出口總額324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4%。出口總額1838億美元,增長0.5%。其中一般貿易出口下降4.8%,加工貿易出口增長4. 9%;進口總額1402億美元,下降1.5%。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36億美元。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增長14.9%, 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27.3%;進口增長7.6%,占進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40.5%。面對出口形勢的變化,進一步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全年對亞洲出口雖然下降9.9%,但對歐洲及北美洲出口增長15.7%,對非洲及拉丁美洲出口增長20.1%,對大洋洲出口增長11.0%。

外商直接投資平穩發展,對外借款下降。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額589億美元, 下降7.9%。其中,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456億美元,增長0.7%;對外借款110億美元,下降8.5%。

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咨詢業務保持增長勢頭。全年簽約1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完成營業額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01億美元,增長20.9%;年末在外勞務人數32.5萬人,比上年增加1.8萬人。

國際旅遊業有所發展。全年海外遊客入境人數63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 10.2 %,其中港、澳、台胞5625萬人次,增長12.4%,外國遊客711萬人次,下降4.3 %。國際旅遊收入達126億美元,增長4.4%。

八、金融和保險業

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年末廣義貨幣(M2)為1044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 3%;狹義貨幣(M1)為38954億元,增長11.9%;市場現金流通量(M0)為11204 億元,增長10.1%。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569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13402 億元,增長16.1%。其中,企業存款余額為32487億元,增長13.4%;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53407億元,增長17.1%。各項貸款余額為86524億元,增長15.5 %。

證券市場在逐步規范和加強監管中穩步發展。全年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A股109隻,籌資440億元。年末境內上市公司數量由上年末的745家增加到851家,市價總值達到19506億元。通過發行B股、H股共吸收外資7.7億美元。 全年共發行國債3891億元(不含財政部向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的2700億元特別國債),到期國債兌付圓滿結束。

保險事業穩步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247億元(含外資機構),增長14.0 %。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00億元,壽險保費收入683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65億元。支付各類賠款556億元,其中財產險和短期人身險共支付賠款318億元,壽險給付238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隊伍穩定發展。1998年末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918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0%。全國共有縣級以上國有獨立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辦科研機構、大中型工業企業辦科研機構19918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86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167萬人。

科技經費投入增加。全年全國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為1177億元,比上年增長 10.7%。其中,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526億元,增長9.2%。

基礎研究工作得到加強,國家技術創新取得新進展。全年國家基礎研究投入37 億元,比上年增長26%。組織了一批技術創新項目和新產品試產,完成了15項重大技術裝備的研製及鑒定驗收。企業、高校、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加強。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取得省部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 萬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2500項,應用技術成果2.4萬項,軟科學成果1500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4700項,獲國家獎勵的成果543項。全年6次成功發射衛星。全年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121989件,授權專利67889件,分別比上年增長 6.8 %和33.1%。技術市場更加活躍。全國共簽訂技術合同28萬份。 技術合同成交金額430億元,比上年增長22.8%。

質量、標准化、計量工作和天氣預報等項服務進一步加強。全年全國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4500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228個。國家監督抽查6265家企業 200 類 7804種產品和商品。全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3875 個, 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 2212萬台件。全國共有城鄉天氣預報服務網發射站點1213 個, 衛星雲圖接收站點 235個。全國共有地震台站1267個,遙測台網28個。全國共有1403個海洋觀測、 監測站點,共獲得2082萬組海洋數據。測繪部門公開出版地圖1070種。

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穩步發展,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入,中小學學校布局進一步調整。年末全國普通高校1022所,招生108萬人,在校生341萬人;研究生培養單位736個,招生7.3萬人,在學研究生19.9萬人;成人高校962所,招生100 萬人,在校生282萬人。普通高中13948所,在校生938萬人。 各類高級中等職業學校17106所,在校生1126萬人(含技工學校學生173萬人),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的55%。全國初中在校生5450萬人,初中入學率達87.3%;小學在校生13954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9%。普通初中和小學學生輟學率分別為3.23%和0 . 93%。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251萬人。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培訓學員8682 萬人次。全年共掃除文盲321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635個,文化館2915個,公共圖書館2721個,博物館1289個。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743座, 廣播人口覆蓋率88.2%,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283座,電視人口覆蓋率89.0 %。全國各類電影放映單位6.9萬個。全年生產電影故事片82部,向國內銷售影片(含復映片)221部,向國外銷售143部。有10部影片在各類國際電影節上獲12項獎。全年出版全國性和省級報紙195億份,各類雜志25億冊,圖書73億冊(張)。 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3706個,已開放各類檔案3305萬卷(件)。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國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31萬個,床位314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29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442萬人,其中醫院、衛生院醫生141 萬人,護師、護士107萬人。全國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5907個,衛生技術人員 22 萬人。婦幼衛生機構2724個,衛生技術人員7.3萬人。達到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的縣數占總縣數的75%。農村鄉(鎮)共有衛生院5萬個,床位74萬張, 衛生技術人員100萬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數占總村數89.5%,鄉村醫生和衛生員 133 萬人。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在國內外的各項比賽中,我國運動健兒獲得了83個世界冠軍;30人3隊68次創31項世界紀錄。在第十三屆曼谷亞運會上獲得金牌129枚,獎牌274枚,從而3次蟬聯金牌與獎牌數亞洲第一。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開展。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事業加快發展。年末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共有11萬人,各級環境監測站 2144個,環境監測人員5.7萬人。自然保護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單位總數已達111個;全國自然保護區達到92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達到 136個。環境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到年末, 已制定各類環境保護標准395項。年內設立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達88.0%,當年投產的建設項目同時建設防治污染設施的佔90%。全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 9575個,總投資10.1億元。全國513個城市建成了2606個煙塵控制區,面積達1.5 萬平方公里;402個城市中建成了1994個環境雜訊達標區,面積達8684平方公里。

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開。對太湖流域日排水100噸以上的 1035 家排污企業進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資金14.5億元,878家企業完成達標治理任務,14家企業停產治理,關停取締了143 家污染嚴重又治理無望的企業。年末太湖流域已基本實現全流域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的目標,太湖水質趨於好轉。

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與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的實施工作有序進行。至 1998年8 月止,已竣工項目323個,完成投資額189.9億元。

全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大中城市污染加劇,垃圾、農葯、化肥等污染仍然嚴重,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態問題比較突出。

十二、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下降。全年出生人口1991萬人,出生率為千分之十六點零三;死亡人口807萬人,死亡率為千分之六點五零;全年凈增人口1184萬人, 自然增長率千分之九點五三,比上年下降0.53個千分點。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24810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7942萬人,佔30.4%;鄉村人口86868萬人,佔69. 6%。0 —14歲人口比重為25.7%,15—64歲人口比重為67.6%,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6.7%,老年人口達到8375萬人。家庭戶平均戶規模為3.63人。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考慮價格下降因素,實際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160元,實際增長4.3%。全年城鎮竣工住宅面積4億平方米,農村竣工住宅面積8.1 億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年末99%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全國有8505萬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2735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離退休費社會統籌;1590萬職工參加了大病醫療費用社會統籌;152 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醫療費用統籌。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國各類社會福利院床位達106萬張,收養80 萬人。城鎮建立起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6萬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629個。全國600 個城市、1242個縣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332 萬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國家救濟的達7208萬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53萬人,妥善安置了退伍軍人的生活和就業。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1.4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5.4億元,接收社會捐贈122億元。

Ⅶ 論述存款准備金制度的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和意義

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真實效用體現在它對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對貨幣乘數的調節。由於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與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量存在著乘數關系,而乘數的大小則與存款准備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從而限制了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降低了貨幣乘數,最終起到收縮貨幣量和信貸量的效果,反之亦然。但是,存款准備金率政策存在這樣三個方面的缺陷:一是當中央銀行調整存款准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以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准備,從反方向抵消了中央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很大,作用力度很強;三是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量和信貸量的影響要通過商業銀行的輾轉存、貸,逐級遞推而實現,成效較慢、時滯較長。因此,存款准備金率政策往往是作為貨幣的一種自動穩定機制,而不是將其當作適時調整的經常性政策工具來使用。

Ⅷ 1988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多少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1988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33.72億美元。很少的一個數字。

Ⅸ 我國通貨膨脹的性質 加劇通貨膨脹的結果

摘要:

通貨膨脹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增長與運行的重要問題。我國基本上以零售物價指數來衡量一般的物價水平,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85年、88年、93年、94年有過四次較大的通貨膨脹,並且各次上漲的峰值不斷的攀升,90年代前期的一波物價上漲峰值曾經超過20%。從94年—02年我國又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通貨緊縮。從03年8月開始到現在08年初,我國逐步進入一個相對溫和的通貨膨脹時期,是否由溫和變成嚴重,我們將拭目以待。本文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論述了目前我國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

正文:

在我們的經濟學課本中對通貨膨脹有著這樣的定義,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同時它也可以定義為總供給小於總需求,物價持續上漲6個月以上,或貨幣持續貶值6個月以上,物價上漲幅度大於等於3% 。仔細分來,物價增長率介於3%至5%的為溫和通貨膨脹,在5%與10%之間的為嚴重通貨膨脹,而物價增長率大於10%的則是奔騰的通貨膨脹(也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對通貨膨脹的測量我們一般以物價指數來衡量,我國現行的物價指數主要有商品零售物價指數、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固定資產價格指數、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建築業產值價格指數。

根據2007年國民經濟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來看: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4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91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21381億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96328億元,增長11.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7%,與上年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2%,上升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1%,下降0.3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1.1%,二季度增長11.9%,三季度增長11.5%,四季度增長11.2%

年末國家外匯儲備15282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億美元。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7.3046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升值6.9%。

以上國家官方公布的數據,07年的全年消費物價指數達到了4.8%,有個別的月份甚至達到了5.6%(例如7、8月份),超過了當初設定的3%的控制通貨膨脹的目標,應該說是對宏觀經濟調控當局亮起了紅燈,可以說現在僅僅達到的是溫和的通貨膨脹。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最基本的信號。如果物價普遍持續上漲(通貨膨脹),具體商品價格的變動就喪失了信號功能,市場也就喪失了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舉個例子,在非通貨膨脹環境下,豬肉價格上漲了,你可以容易判斷,豬肉供不應求。在豬肉價格信號的引導下,養豬的投入就會增加,豬肉供給也將隨之增加。但在通貨膨脹嚴重的環境下,沒人知道豬肉漲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供求關系的變化,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價格的普遍上漲,所以嚴重的通貨膨脹將使價格信號失效,使經濟秩序混亂。

國際經驗證明,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將導致基尼系數1(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的程度)上升。CPI上升的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勞動者。例如,豬肉和糧食價格的上漲對靠低工資和社保維生的低收入階層是巨大打擊。此外,中、低收入勞動者無法通過購買不動產的方式來為儲蓄保值,他們也沒有足夠資金購買股票和其他可以保值的金融資產。通貨膨脹以及CPI的上升會進一步擴大社會不同階層的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導致貧富差距過大,是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通過對上述數據的分析以及結合我國目前的整體市場情況、人民生活中的周圍物價情況來看,我過目前的確處於通貨膨脹時期,但遠未達到嚴重的通貨膨脹,充其量只是一個溫和的通貨膨脹時期,正如經濟學家樊剛所說,中國的通貨膨脹率肯定會提高,但不一定會出現高額的通脹。目前擔心的是高速增長會導致今後出現大量過剩生產能力,然後又導致新一輪通貨緊縮,現在需要防止中國經濟的大起大落。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目前中國的經濟過熱,從而帶動的物價的上漲,進而產生了溫和的通貨膨脹?就其原因進行了分析,主要分為國際和國內的兩個方面的影響。

從國際因素來看,分為兩部分,一是國際石油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由於國家原材料和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尤其原油,從98年底最低時的10.3美元一桶,漲到現在90美元左右一桶,漲了8倍,並且創歷史最高,原油價格上漲直接導致原油產品的上漲,包括汽車的汽油、柴油,還有石油的化工品,如化肥、塑料等。(很顯然,化肥上漲,必然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而油價的提升,會直接導致電價、運費的上漲,這必然進一步導致物價上漲。
二是現在很多人都在說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應該能有效的節制通貨膨脹,但現在國內卻還是處於通貨膨脹,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我覺得是由於美元對兩大貨幣的基石:黃金和石油2,都在急劇貶值,所以單純從對美元的比值來說,看不出問題。2007全年,雖然人民幣從7.8升到7.3,相對於美元來說升值7%,但是與此同時,原油價格從58美元一桶,漲到90美元,上漲70%;黃金價格從620美元/盎司上漲到850美元/盎司,上漲超35%。同時,人民幣,相對於石油貶值了63%,相對黃金貶值超30%,相對於其它工業原料,比如鐵礦石、銅(04-06年就在漲)、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貶值。還有就是相對於除美元之外的歐元,人民幣亦貶值近10%。所以,原本按照增長幅度,中國2007年的GDP應該超過德國,但是事實上,由於歐元兌美元,從1.29漲到1.49,上漲超17%,相對人民幣升值10%,所以2007年,中國GDP仍然比德國稍低,居於世界第四。人民幣是對外對內都貶值,僅相對於美元升值。所以,人民幣的升值為什麼沒有很好的節制國內的通貨膨脹,我們一目瞭然。

從國內因素來看,我們會發現,共同推高物價,導致中國當下通貨膨脹的三大因素,分別是房地產(包括土地)、原材料(包括石油等,與國家價格有關)、股市。房地產和股市造成了貨幣的過量供應,市場上貨幣的流動性過剩3,而原材料是產品本身的稀缺性提高而漲價。三大因素互相影響,惡性循環,物價水漲船高。

它們是怎麼相互影響的?先來舉一個簡單的模型的例子。

對於房地產而言,其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假設一個人花30萬買了一套100萬房子,貸款70萬,那麼開發商拿到了100萬分配下去,非常簡單的,通過銀行貸款的運作,社會上的資金由30萬突然間變成100萬,但問題是,這個房子真的值100萬么,顯然,利潤與其它行業相比,是不合理的。這個房子應該賣50萬,這是它的價格,或者說代表社會創造這個房子的價值。顯然,房價是一直被高估的,遠大於它的成本,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銀行放出來的貸款70萬當中,有50萬是多放的,也就是說50萬的貨幣本不該流通卻流通出來了。

這一事例正在全國各地正普遍發生著的,物價上漲可以說是必然。而且,這個物價上漲,若是扣除了國際原材料上漲的因素,應該是一個持續時間並不長的過程,會在幾年內結束,但很顯然,我們目前正處於這個過程中

為什麼斷言通貨膨脹會在幾年內結束,在前面的例子中,30萬買100萬房子的那個人,向銀行貸款了70萬,這70萬被別人拿去消費,造成市場資金過剩,這是暫時的,因為貸款70萬的這個人,將來要一直為還貸款而縮減消費,很簡單得講,就是拿到70萬銀行貸款的開發商,會在段時間內把錢拿去流通,造成短期內流動資金過剩,而通貨膨脹,而長期看,這個買房者為這70萬買單,長期看,會出現一個消費與緊縮的平衡,這個平衡遲早會來到,經濟會因為對於未來財富的過量透支,而承受代價。

讓我們再看看現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很明顯,就是這些年通過大舉向銀行舉債。這個舉債,有民間的有政府的,造成美金的過量流通。但美金的消化,是世界范圍的。世界也已經難以消化這么多印鈔機出來的美金,美金購買力下降,而美國人卻為了還貸款緊縮消費,並且造成世界范圍的通貨膨脹。

其次,就是房價的構成。中國的水泥佔了世界的三分之一,鋼鐵佔了四分之一。這兩個,都與房產有關,屬於成本這一塊。可以這么說,構成房價有三個因素,房價=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利潤,但事實上運做是很復雜的。

影響房價的第一個因素,土地價格居高不下,是造成房價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而這個土地價格,原本是可以由市場決定,並且有所選擇的。但中國的土地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中國土地買賣是地方政府壟斷的。

簡單得說,由於中國土地的買賣由各地方政府壟斷,價格沒有任何競爭機制,所以基本上來講,價格都是在地方政府掌控的尺度上。前一階段在新聞上看到,一個人口僅130萬的湖南瀏陽政府大樓蓋得比美國白宮還要氣派,其周圍大概有4到5塊地,但是卻是一塊一塊拿出來賣,賣的價格節節升高,政府一點都不著急。價格雖然都是政府公開向開發商招標的,但是對於開發商來說,卻沒有任何別的選擇,因為每次在賣著的土地只有這一塊,整個地價,是完全由政府壟斷和操縱的。

幾乎在中國任何的中小城市,都是這種情況。土地這一塊,已經把房價的門檻築高了一倍。土地拍賣的收入,已經佔到很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60%以上,然後地方政府會用這些錢,不是去扶貧,扶持教育,去改良醫療,而是去蓋新的政府大樓,蓋新的公安局大樓,新的稅務大樓,其宏偉壯麗的程度,一個個都在趕超美國的白宮。讓國際友人見了,都會以為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

除掉土地,開發商通常是拿到地之後,馬上會在當地的銀行申請到巨額貸款,這巨額貸款,又是憑空產生的一個流通,造成資金的大量流動

房地產商花大價錢拿到了土地,可以說是成本大大的增加了。而房地產商只好將這成本全部轉到買房的人身上,造成了房價的居高不下。

最後,中國股市在最近幾年內,市值翻了1.5倍,從2005年末到2007年10月,漲了6倍多。這種股市的造富神話,似乎每天都在上演。中國的股民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是一億股民。好象大家都在享受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好象大家都在爭著為中國的經濟貢獻力量。

股市是怎麼導致通貨膨脹?股市導致通貨膨脹的前提是一個時間內的單邊市場,就如同2005年底到2007年10月的股市,雖然經歷過幾次大跌,但是整體是螺旋向上的。

在這段時間內,原本1元的股票,漲到6元,原本10元的,漲到60元,漲了六倍,但另外5倍錢從哪裡來的,我們並不知道,但我們知道中國整體股市的市值,從大約3萬億,漲到07年下半年的超過20萬億,短期內積累的財富,超過15萬億。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有人會有疑問,在股市中應該有人賺必然有人跌,為什麼還會有這么龐大的財富積累,原因是在一個股市的單邊行情中是可以出現這種情況的(何人都賺錢),這里賺錢的意思就是手裡的貨幣增多了,但未必能代表它能夠買到的東西變多了(因為通貨膨脹)。

由於中國股市單邊行情下「創造」了超過15萬億的財富,所以中國出現了通貨膨脹,並且是將來一段時間內的通貨膨脹,這寫都在為這兩年的過熱股市房市買單。

中國2007年CPI是5.6%,全年僅為4.8%,這裡面也包括翻倍上漲的豬肉價格,翻兩倍甚至五倍上漲的蔬菜價格,卻不包括50%左右幅度上漲的住房價格。50%一點都沒有誇張。就以上海為例,大部分地方房價都上漲了40%以上,很多地方上,幅度甚至超過100%。

正因為中國CPI的計算不像國外那樣把房價也算進去,所以中國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都缺乏了對物價上漲的警惕,中國2007年的4.8%的CPI數據,在我看來,是毫無價值的。中國前三年就開始的房價上漲,是如今物價整體上漲的罪魁禍首之一,卻因為CPI數據沒有包括房價,把危機隱藏起來。到現在才爆發出來。如果包括房價因素,中國2007年的CPI應該是20%左右,甚至可能更高,而非4.7%。所以說現在的雖說是溫和的通貨膨脹,但也要我們的政府、人民引起足夠的重視了,不然真正到了嚴重通貨時期,那時將是非常危險的。

結論:結合國際、國內造成了我國的通貨膨脹的原因以及中國官方的數據來看我國目前是處於溫和的通貨膨脹時期,但實際上我們已經走到了嚴重通貨膨脹的邊緣,如果還沒有引起政府的足夠的重視,以及政策的出台,那我們的後果將是嚴重的,這並非危言聳聽。

注釋:1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的程度,考察國內收入分配狀況,反映貧富差異程度的數據界線。位於0-1之間,0.4為警戒線。

2最近又興起一股黃金熱潮,由於通貨膨脹的加劇,人們對股票和債券的不信任,所以減持,轉而抓住黃金,跟住黃金,所以黃金熱興起。

3流動性是一種商品對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難易程度。過剩是指貨幣投放量過多,這些多餘的資金出於資本逐利的本性,必然會尋找投資出路,這將導致投資過熱,暗含通貨膨脹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4.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2.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3.9%。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1%,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3.2%,生活資料價格上漲2.8%。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4%。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8.5%。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8.2%,二手住宅價格上漲7.4%;房屋租賃價格上漲2.6%。

閱讀全文

與88年我國外匯儲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信用風險 瀏覽:773
銑床杠桿百度文庫 瀏覽:77
新基建概念的股票 瀏覽:659
木草春股票 瀏覽:425
2012光伏出口價格 瀏覽:838
四萬塊錢在銀行買什理財產品 瀏覽:651
工商銀行紙黃金k線 瀏覽:432
杠桿千分表長表頭與短表頭的區別 瀏覽:943
墨西哥比索歷史匯率 瀏覽:86
骨杠桿沿直角 瀏覽:188
資產管理公司融資方式 瀏覽:459
模里西斯人民幣匯率 瀏覽:571
日本10元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16
股票交易晚上掛單 瀏覽:954
外匯交易進階目錄 瀏覽:14
理財投資周期算星期六日嗎 瀏覽:650
上市公司可以發企業債 瀏覽:181
東莞證券掌證寶交易手續費 瀏覽:215
有人說金融公司挺好的 瀏覽:364
收益高理財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