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英國近10年外匯分析

英國近10年外匯分析

發布時間:2022-09-15 08:16:09

A. 英鎊的發展歷史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成立於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到20世紀初葉,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逐漸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英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將英鎊匯率固定在1英鎊兌換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於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於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匯管制。
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貶到2.80美元,
1967年11月18日,英鎊再次貶值,兌美元匯率降至2.40美元,英鎊含金量也降為2.13281克。
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後,英鎊兌換美元的新的官方匯率升值為1英鎊兌換2.6057美元。實際匯率可在1英鎊兌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浮動,波幅為4.5%左右。
1973年3月1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翌年1月,英鎊實際匯率製成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同年,英鎊區縮小,僅包括英國、愛爾蘭、開曼群島和海峽群島。英鎊發行的黃金准備至少相當於26.5億英鎊以上。
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其對貨幣體系內各種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6%。
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
2013年2月22日穆迪信評公司正式宣布調降英國債信評級,由Aaa降至Aa1,繼2011年的美國、2012年的法國之後,如今調降輪到了英國。這是英國首次失去權威評級機構的最高評級。其實,穆迪早在去年2月就將英國主權和央行的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歷經一年的觀察,終於正式出手調降。回顧穆迪於1978年3月授予英國政府債券Aaa最高評級,標准普爾與惠譽都給予英國AAA最高評級,但後兩者對英國的評級展望均為負面,估計他們亦將重新評估英國。
穆迪總結此次降調評級的關鍵動因有三;首先是英國中期增長前景持續疲弱,穆迪預計,今後五年都將持續疲弱增長。其次,中期增長前景有限對政府財政整頓方案形成挑戰,這將持續到下屆國會。最後更糟糕的是,英國債務高企且還在不斷增加,政府資產負債表消化能力逐漸惡化,而這種形勢在2016年前不可能扭轉。

B. 外匯的發展歷史,你知道多少

古代的外匯交易 外匯最早的交易出現在古時候。在《猶太教法典》時期,就已經出現「兌換商」,他們主要幫助別人兌換貨幣,然後收取傭金或者費用。

這些人在城市佔據一個小角落,或者在外邦人常出入的寺廟外設攤。

在公元4世紀左右,拜占庭政府控制了一家壟斷外匯交易的公司。

1472年,義大利創辦了一家當鋪,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形式上的「銀行」——邦卡蒙台達電子錫耶納牧山銀行(BMPS)——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直到現在仍在運營。

邦卡蒙台達電子錫耶納牧山銀行

在15世紀,為了滿足紡織商人的貨幣兌換需求,美第奇家族(Medici)在國外開設了銀行,並開始啟用「往來賬賬本」處理交易。

這類賬本可以顯示外匯賬戶、以及與國外銀行有往來的本國貨幣賬戶。

美第奇家族與達芬奇

17和18世紀,阿姆斯特丹的外匯市場保持活躍。英國和荷蘭的代理人和商人有著非常頻繁的外匯兌換往來。

現代外匯的起源

1850年代的美國,一家名為Alexander Brown & Sons的公司開始交易外匯,它被視為領先的市場參與者。

美國歷史上的外匯交易先鋒,還包括1880年代獲得允許而進行外匯交易的J.M. Do Espirito Santo de Silva。

1880年,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形成,也因此,我們很多人認為這一年是現代外匯的起始年;

從1899年至1913年,外匯儲備增長了10.8%,而黃金儲備只增長6.3%,這象徵著新興外匯市場逐漸受到重視;

1902年,就在這一年,倫敦共出現了2家外匯經紀商;

1913年,全球外匯交易幾乎一半都是以英鎊進行的,這對英國資本市場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英國的外匯銀行數量從1860年的3家上漲到1913年的71家。

盡管當時的英鎊幾乎統治了外匯交易,但是英國本身在20世紀初的幾年裡卻是缺席狀態。

外匯交易最活躍的中心卻是巴黎、紐約和柏林。

倫敦及整個大英帝國在1914年前都相對沉默。直到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成立,美國銀行系統開始印刷自己的貨幣—美元。1920年代,一些家族開始成長為外匯行業的重要人物。

1930年。在瑞士巴塞爾市成立了國際清算銀行,建立該銀行的目的在於為那些新獨立的國家和面臨收支暫時性逆差的國家提供財政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協議簽署。根據協議,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波動1%以內。

之後,尼克松總統廢除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固定兌換匯率失效。 此後開始迎來浮動匯率系統。

布雷頓森林會議

1972年至1973年3月,由於布雷頓森林協議以及歐洲聯合浮動協議的影響,外匯市場被關閉。

1973年是現代外匯市場真正的歷史轉折點。

在這一年,國家之間的匯率約束、銀行交易及受限制的外匯交易時代結束,市場開始進入全面的浮動匯率時代。

現代外匯

1980年代中期,在網路出現之前,一種電子外匯交易形式就開始流行,即由路透開發的「Reuters Dealing」。

從現如今的標准來看,這個系統非常落後,但是在當時,它非常先進,它更像是實時可關閉網路溝通系統。

如果網路沒有被發明出來,那麼這套系統可能至今還在使用當中。

中國外匯發展史

中國於1994年成立官方外匯市場,此後人民幣呈現逐步升值的態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政府仍強調整保持人民幣的穩定;但在市場建設方面有了進展,將於4月1日將推出新的交易品種--歐元。

以下是中國外匯市場發展過程中主要事件簡述:

1994年以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趨於貶值:1979年1美元兌1.5元人民幣,到1986年為1美元兌3.5。

1994年,實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將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軌,初步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1994年4/4,在上海建立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約為8.6。

1996年12月,人民幣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但資本項下依然實行嚴格管制。

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泰銖等亞洲貨幣競相貶值,日元兌美元一度創下七年以來的低點至147日元水準,但中國政府自始至終恪守人民幣保持穩定,並採取多項配套措施。

當時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區間為8.2800-8.2770元,而8.2800元被看作是人民幣貶值與否的重要關口,央行進場護衛頻繁。 *1998年7月開始,央行進行外匯大檢查,審核企業超過一定限額的購付匯的貿易真實性。

1998/9/1,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以走私、逃匯、洗錢與騙稅等為目的向銀行騙購外匯的,分別按走私犯罪以及逃匯罪,洗錢罪,騙取出口退稅罪定罪處罰。

1998/9/29,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國內企業將在境外資本項下的外匯於10月1日前調回國內,未經特別批准,不允許在境外資本帳戶下保留外匯。

2000年,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區間一度擴大,市場揣測央行意欲放寬人民幣波幅。

2000/4/12,人民幣兌美元收市跌破8.2800元關口至8.2830元。

2000/5/25,人民幣匯價連續兩日升破8.2770元關口,分別收報於8.2764元和8.2768元。

2001年,中國加入WTO關鍵一年,人民幣兌美元進一步走升,運行區間移至8.2760-8.2800。

2000/12/1,人行允許居民個人與其直系親屬在境內外幣賬戶的資金劃轉;上調了自費出國(境)留學供匯額度,以更好的滿足居民的用匯需求。

2000/12/11,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但並未承諾完全開放資本市場。

2000/12/24,人行行長戴相龍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雖然中國加入WTO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將增多,但預計今後五年外匯儲備穩步上升,人民幣匯率可保持長期穩定和堅挺。

2002年 1/15,戴相龍稱,歐元目前為中國外匯儲備中第二重要貨幣。他同時指出,日元貶值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壓力,但人民幣仍將保持穩定;1月31日日元兌美元跌至135水準,成為39個月以來新低。

2002/2/4,中國銀行副行長李早航撰文指出,在日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中國在必要時應當對人民幣實行適度貶值。這與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官員與主要媒體對人民幣貶值避而不談形成鮮明對比。

2002/3/11,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戴相龍再次表示,日元貶值對中國構成一定的壓力,但人民幣可保持穩定,不會貶值,亦不會大幅升值;人民幣自由兌換條件不成熟,應循序漸進推進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

2002/4/1,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開通歐元兌人民幣的交易。

2002/6/1,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推出外幣拆借。

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根據《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15年8月,中國央行啟動新一輪匯率改革。8月11日,中國央行宣布,即日起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中間價將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將相當程度上與美元脫鉤,匯率決定的市場化程度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後的又一個國際儲備貨幣,並成為其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人民幣正式入籃也被各方視為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和金融改革的新起點。

根據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數據,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對人民幣交易,佔比93.71%;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歐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幣,佔比分別為1.79%、1.35%、1.55%和0.65%。在遠期和掉期市場,絕大部分均是人民幣美元交易。在外幣對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佔比最多,分別佔比56%以及30%。目前,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已推出九個貨幣對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盤需求和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市場上的交易幣種集中度仍較高。

雖然現在中國大陸還沒有真正放開外匯交易市場,但是這些年隨著國內投資者對外匯投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一旦中國外匯市場開放。中國的百姓或許很快就會看到全民炒外匯的盛況。相信那一天的到來,不會太晚。

C. 外匯的發展前景

中國的外匯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
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回局」的答篇章里還提到,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人民幣資本走出去。逐步建立外匯管理負面清單制度。放寬境外投資匯兌限制,改進企業和個人外匯管理。

D. 黃金-英鎊-美元-國際儲備貨幣的發展歷程

黃金的發展
自公元560年前,至1971年布雷頓森林制度終結期間,全球各個國家一直使用黃金作為單一或其中一種貨幣,國家及人民更早已有積存黃金作為儲備的習慣。

英鎊發展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銀行發行。輔市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目前,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到20世紀初葉,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逐漸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英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將英鎊匯率固定在1英鎊兌換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於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於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匯管制。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貶到2.80美元,1967年11月18日,英鎊再次貶值,兌美元匯率降至2.40美元,英鎊含金量也降為2.13281克。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後,英鎊兌換美元的新的官方匯率升值為1英鎊兌換2.6057美元。實際匯率可在1英鎊兌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浮動,波幅為4.5%左右。1973年3月1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翌年1月,英鎊實際匯率製成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同年,英鎊區縮小,僅包括英國、愛爾蘭、開曼群島和海峽群島。英鎊發行的黃金准備至少相當於26.5億英鎊以上。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其對貨幣體系內各種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6%。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
英鎊是英國官方貨幣。英鎊在歐元被採用後,成為歷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貨幣。目前佔全球外匯儲備的第三名,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英鎊是第四大外匯交易幣種,在美元、歐元、和日元之後。雖然英鎊和歐元沒有固定匯率,然而,英鎊和歐元之間經常存在長期的同步走勢,雖然2006年中期以來這種趨勢已經減弱。對通脹的擔心導致英國央行自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早些時候調整利率,英鎊兌歐元也達到2003年1月以來最高價格。人們預計2007年利率仍然會上調。2007年4月18日,英鎊兌美元創26年新高,已經突破2美元的水平,這是自1992年以來的第一次。
由於英鎊的國家象徵意義,使得用歐元取代英鎊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國公共部門的爭議。蘇格蘭保守黨宣稱,歐元的採用意味著本地特色鈔票的終結,因為歐洲央行不允許成員國或是下一級別政府設計鈔票。蘇格蘭國民黨也不認同採取單一歐洲貨幣,因為他們認為一個獨立的蘇格蘭應該有本國的特色貨幣,它的政黨政策中包括進入單一貨幣體系。
英鎊兌其他貨幣英鎊可以在全世界的外匯交易市場中被買賣,它的價值相對於其他貨幣是波動的。歷史上,英鎊一直是最有價值的基礎外匯品種。

美元發展
1792年,美元在北美十三州形成了貨幣區,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國家。
19世紀末,它已變成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
1917年的1美元
1934年的100美元
1934年的10萬美元面額(只作為聯邦儲備銀行之間的結算券)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通貨膨脹。
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接下來是便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
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
「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使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也就是基金貨幣與美元和黃金掛鉤。會員國貨幣都要與「尤尼它」保持固定比價,不經「基金」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通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而「凱恩斯計劃」則從當時英國黃金儲備缺乏出發,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將各國的債權、債務通過它的存款賬戶轉賬進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它們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的狀況也同英法一樣,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納粹德國的侵略;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自由世界黃金儲備的3/4,這使它登上了自由主義世界盟主地位。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4個同盟國在英國和美國的組織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館召開了730人參加的「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E. 英國近三年的外匯儲備情況

他的外匯儲備不好,因為他用的匯率制度和中國不一樣。中國的外匯儲備很多是因為中國的匯率是受政府控制,所以政府需要買賣人民幣來調整他的匯率。英鎊不是這樣,主要是由國際市場的供求來決定,當然政府也回相對控制,不過更多的可能是通過調整利率,而買賣貨幣則比較少。在1992年前英國也和中國現在一樣,而且有很多的外匯儲備,不過由於Black Wednesday的不幸發生,英國政府改變了自己的政策

F. 英國脫歐對外匯有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對外匯的影響

近三年來,歐債危機不斷發酵,已在一定程度上誘發歐盟的「離心離德」傾向,其中最具殺傷力的,是歐盟「三駕馬車」之一的英國公民決定退出歐盟國,英國脫歐後,我們要知道對外匯有什麼影響,別以為英國脫歐跟你沒關系,其實,關系大著。
英國脫歐後對外匯有什麼影響:英國脫歐成功對多種貨幣將受沖擊,在經歷由英國退歐民調所導致的幾個月市場波動和焦慮之後,外匯市場投資者將在下周得到英國退歐與否的最終結果,市場的中值預期依然是英國將會避免退歐。
如果上述預期在下周得以確認,那麼這將會打開英鎊、挪威克朗、瑞典克朗、澳元、紐元以及加元上漲的大門。
與此同時,像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將會回吐近期漲幅,風險的平衡也會為歐元提供支撐,但是會施壓瑞郎和日元。
考慮到英國退歐公投在美聯儲近期鴿派轉變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預計英國留歐會提振市場的加息預期,從而也將會對美元提供一定支撐。
毫無疑問,英國退歐風險將會在英國退歐公投之前進一步蔓延,尤其是在英國民調顯示英國退歐支持率高於留歐支持率的情況下。
外匯市場的流動性預計將會進一步惡化,因為許多投資者希望在英國退歐公投結果公布之後在進行押注。因此,我們對市場短期風險持非常謹慎態度。外匯返佣能極大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投資者應善加利用。
事實上,持續上升的退歐風險迄今為止已經不同程度上對包括歐元在內的歐洲G10貨幣造成下行壓力。
也就是說,英國退歐一旦成為現實將會對導致市場動盪,從而將引發市場避險情緒,並最終進一步施壓澳元、加元以及紐元下行。市場避險情緒的升溫,將進一步推漲日元,盡管日本央行的外匯干預可能會限制其一定漲幅,但是最終日元的升值仍或「難以阻擋」。
英國的退歐風險已經促使投資者押注美聯儲直到2018年才會進一步加息。
由於此前,美元錄得一定下跌,因此預期美元在英國退歐公投來臨之際,與其它G10貨幣相比會表現出一定的強勁韌性。

G. 英國近十年GDP數據

英國是資本主義,民主主義和世界現代化社會的發源地,它促進了世界的工業化,經濟化,城市化和軍事化。 17世紀中期,英國的兩次內戰推翻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從此在世界首次出現,它也漸漸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它使世界更現代化,更文明化,蒸汽機和物理的出現,使得全世界人民擁有了現代化,快捷化,文明化的工具.還有我們中國人生活中最常用的自行單車也是英國人發明。 雖然英國是世界上最晚進入封建時代的國家之一,封建時代的初期在世界上是領先的,而在漫長的歲月里,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封建政治和制度已十分閉塞,人民生活水平得不提高,思想的落後,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土地兼並愈演愈烈,英國人民需要一種平等,開放,民主,自由的制度來解放他們,這就是資本主義.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英國兩次的工業革命,使得封建殘余完全滅亡,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國家富強,使得英國殘剩的貧困人口過上了好日子,經濟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僅次於中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環球經濟實體。擴張是資本主義的實質之一。通過工業改革後的英國,生產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為了實現: 1)開辟歐洲以外的貿易點,可外銷商品,加大資本迴流; 2)尋找歐洲以外的新陸地,以方便采購生產商品的原始材料,和 能源,可降低成本,謀取資本利益最大化。 等原因,英國開始了海外殖民。 但是,兩次世界大戰極大的削弱了英國的實力,英國損失極其慘重,德國,日本,義大利的入侵使英國欠美國許多債務,並動搖了大英帝國這所殖民大廈,兩次世界大戰後,絕大多數殖民地紛紛獨立,1997年中國政府也通過談判(1984中英聯合聲明)收復了香港. 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由於各方面實力的下降,經濟地位日趨下滑:二戰結束後,美國,蘇聯實力越過英國;60年代後,日本經濟實力超過英國;90年代,韓國汽車生產量超過英國.英國的軍力也大幅度下降,兩次世界大戰使得英國海軍折損竟然過半,已喪失做海洋帝國,和控制世界廣大殖民領地的能力. 它的綜合國力,近兩年也有所回升,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強國.英國在世界上影響力極強,英聯邦組織有54個成員國,它們大多看好英國,支持英國政見.英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早已是美國最親密的同盟國,兩國文化同源,交往密切.而且兩國軍事合作也十分好,朝鮮戰爭,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是典範.目前,由於美國大量援助英國,英國也由於自己的努力,抵制住了法國,德國,日本的經濟入侵,也一直在工業七國中位居第二位,雖經濟地位緩慢下降,但因自身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工業力量雖無法趕超美國,但和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等國比仍比較強大. 在政府強力主導的創新戰略推動之下,10餘年來,英國在能源、生命科學、ict產業等幾大領域取得迅速突破,確立了全球優勢。「生命科學產業是一個英國式的成功故事,自從50年前在劍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之後,英國就一直處在世界生命科學的前沿。」英國首相布萊爾在2003年宣稱。2005年,這一產業的市場規模已達到850億美元,比布萊爾發話時猛漲了37.1%。 英國生命科學產業主要分為兩大領域:在具有傳統優勢的制葯業,有6.5萬名直接從業人員,並創造了25萬個相關就業機會;在基因、幹細胞、生物信息工程等新興研發領域,有480多家私人公司,24000名雇員。兩大領域實際上構成了一個上下游齊全的產業鏈。目前,英國生命科學產業以公司總數、進入市場和開發的產品數量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英國是世界第二大新葯研發中心,英國自身也擁有葛蘭素-史克和阿斯特拉-捷立康(astrazeneca)等制葯巨頭。12家世界最大制葯商均在此有主要工廠或研發中心,全球制葯公司每年在英國的研發投入超過60億美元,世界上最暢銷的75種葯品中有15種是在英國開發的,包括美國輝瑞的著名產品「偉哥」(viagra)。據統計,英國葯品研發的投入產出率世界最高,平均每100萬美元的投入能催生16份研究報告,而美國為9.2份,日本為3.6份。 目前英國已經形成幾個規模巨大的生命科學產業帶。以倫敦為中心,牛津、劍橋為兩翼的地區是最大的綜合性研發中心,大約1/3的人類基因研究項目在劍橋的桑格研究院(sanger institute)進行;以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為中心,鄧迪、格拉斯哥為兩翼的地區是最大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並在克隆技術、幹細胞和癌症研究方面獨樹一幟;此外,肯特郡、約克郡和曼徹斯特的技術水平也很發達。 政府的長期支持,寬松的法律和完善的市場環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英國生命科學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主要促進因素。 2003年3月,英國政府通過了克隆和幹細胞研究合法化的法律,為再生葯物的研究鋪平了道路。政府還不斷完善資金和市場管理政策,以保護知識產權和鼓勵企業研發。而倫敦也擁有歐洲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數量最多的生物技術財務分析師以及歐洲最具實力的風險投資組織,為從事生命科學的企業募集資金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各地的地區發展局(rads)也為當地頂尖大學引入了新的風險投資。此外,始建於1990年代中期的歐洲醫葯鑒定局總部就在倫敦,也為英國的新葯開發及臨床實驗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英國在創新領域的一個重要貢獻,在於它首倡並推行了風靡全球的「創意產業(creative instry)」概念。1997年5月,剛剛上任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首次提出將發展「創意產業」作為一種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歷時8年,英國創意產業平均年增長率達到6%,比英國整體經濟增長速度高出一倍多,相關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成為英國僱傭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2003年,英國首相戰略小組指出,用就業和產出衡量,倫敦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超過金融業。目前創意產業對英國gdp的貢獻率已達8%。 雖然國家創新戰略實施10餘年來取得巨大成效,英國經濟已基本實現從製造型向知識服務型的轉變,但是「英國式創新」依然面臨不少問題。 其一是全民研發投入佔gdp比例偏低。10年來,盡管英國政府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年增長率達到7%,但由於企業投入不足,其全民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在西方七國中居於倒數第二,僅比義大利好一點。據東南英格蘭發展局創新部負責人戴維德哈里斯介紹,英國的這一數字在2004年為1.9%。如果按照國際上「創新型國家」的標准,這一比例要達2%以上。為此,英國政府在《2004~2014科學與創新投入十年框架》中提出:政府對科學的總投入到2007~2008年財年增加到53.6億英鎊;全民研發總投入到2014年增加到225億英鎊(以2004年為基準);全民研發投資佔gdp的比重到2014年提高到2.5%。 其二是如何持續增強企業的創新競爭力。2005年初,英國設計協會主席喬治考克斯發布了其研究小組6個月考察的結果:在訪問的300家英國公司中,只有不到1/3在過去兩年中推出了新產品或服務。盡管英國的創新能力仍很強,但並不均衡。 其三雖創新行為和產品如何持續獲得公眾支持。要使創新對短期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的長期發展有益,國家的戰略與政策必須讓公眾充分參與創新的決策過程。這需要制度和組織上的更大創新作為保證。在此意義上,「創新型國家」的內涵也得到了更深入和廣泛的延展。 布萊爾改變了英國 他改變英國的還包括解決了持續數十年的北愛爾蘭和平,讓敵對雙方坐在一個屋子裡謀劃北愛爾蘭的未來;他改變了英國的政治版圖,分權運動政策的落實給蘇格蘭高度自治、給威爾士中度自治,不管是否埋下聯合王國分裂的「禍根」,英格蘭國家議會決定蘇格蘭、威爾士命運的歷史終結了。他同樣終結了英國的政治傳統,取消上院議員世襲制顛覆了歷史,推進了民主改革進程。 布萊爾在內政上頗多建樹,把市場化策略應用到教育和醫療改革中,提高了攸關民生的這兩大領域的效率,形成「政府投資增加與公共服務質量提高同步」的良性循環,以致以削減公共開支為傳統政綱的保守黨也不得不「蕭規曹隨」。 他領導的政府實現了保守黨的主張,把利率調整權從政府轉移給中央銀行,規定通貨膨脹率不能超過3%。對各類專業人士的高度信任,使得英國經濟在過去10年一直處於增長的良好態勢。 實行最低工資制,採取政府出資和企業聯合培訓失業人員技能的「新政」,靈活就業機制的強化,以及大力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使得英國的失業率保持在4%以下,是歐洲面對全球化挑戰中應變能力最強、政策最成功的國家。

H. 求英國1980到2010的每個月的外匯儲備數據

這個真的很難,特別是2000年前的數據,如果是00年後的好像在英格蘭銀行和財政部有外匯儲備的數據 ,如果你要1998年-2010年的年數據,或者月數據,在財政部就可以查得到!

I. 英國兌換人民幣近幾個月走勢

您可以通過招行主頁,右側實時金融信息-外匯實時匯率查詢牌價,匯率實時波動,僅供參考,可以看到2011年02月16日及以後每天的數據。(紐西蘭元可以看到2014年09月22日後每天的數據)

J. 是什麼原因帶動人民幣不斷升值的為什麼英鎊的匯率是世界上最高對它有好處嗎

帶動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在於我國外貿業務順差,這是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所帶來的必然成果.加上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低於國外企業,所以外匯順差一直以來是我們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樓上所說的是美國希望人民幣升值,這能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原因,美國還希望我國改成資本主義社會呢,怎麼沒改啊.
英鎊的匯率高是因為英國很長時間的全世界的殖民統治,使其資本流動速度要遠快到其他國家,英鎊被各個國家的外匯主管當局所認可,認為是穩定的,且收益率有保障的貨幣,外匯儲備中至今英鎊仍佔有很大比例.
而且一個國家的幣值上升還取決於國家的利率水平,如果美國的一年定期利率為10%,而我國為5%的話,很多人會願意把人民幣換成美元來賺取5%的利差.
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國家的本幣升值不能單純按照好或不好來決定,而是主要取決於是不是經濟發展需要這樣.不是每個國家本幣貶值而促進出口會帶動經濟發展的,中國現在努力在開發國內市場,而對出口的政策管理也正在調整,過大的外匯順差已讓國家背負了很重的包袱.

閱讀全文

與英國近10年外匯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銑床杠桿百度文庫 瀏覽:77
新基建概念的股票 瀏覽:659
木草春股票 瀏覽:425
2012光伏出口價格 瀏覽:838
四萬塊錢在銀行買什理財產品 瀏覽:651
工商銀行紙黃金k線 瀏覽:432
杠桿千分表長表頭與短表頭的區別 瀏覽:943
墨西哥比索歷史匯率 瀏覽:86
骨杠桿沿直角 瀏覽:188
資產管理公司融資方式 瀏覽:459
模里西斯人民幣匯率 瀏覽:571
日本10元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16
股票交易晚上掛單 瀏覽:954
外匯交易進階目錄 瀏覽:14
理財投資周期算星期六日嗎 瀏覽:650
上市公司可以發企業債 瀏覽:181
東莞證券掌證寶交易手續費 瀏覽:215
有人說金融公司挺好的 瀏覽:364
收益高理財 瀏覽:690
短期國債是信託理財產品嗎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