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你對近期貨幣政策效果的評價

你對近期貨幣政策效果的評價

發布時間:2022-09-29 01:26:35

⑴ 對我國現行貨幣政策的評述

我國近幾年的貨幣政策及其實施效果

2005年7月21日晚,人民銀行就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事宜發出公告:一是從即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2%,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三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波動幅度不超過千分之三。本次匯率制度改革對於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後貨幣政策工作實施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和控制貨幣供給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而央行通過貨幣政策要實現的宏觀經濟目標,主要有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就業充分、國際收支平衡。

貨幣政策目標是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的。貨幣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於最終目標,而必須藉助於中介指標。中介指標的選取要符合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抗干擾性和與經濟體制、金融體制有較好的適應性等五個標准。一般選擇利率、貨幣供應量、超額准備金和基礎貨幣等金融變數,也有的把匯率包括在內。貨幣政策工具藉助於中介指標達到貨幣政策最終目標還存在一個傳導機制,時滯長短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效應。
2000年以來的貨幣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外幣管理體制。 為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經濟的對外開放,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9月21日起實施新的外幣利率管理體制。具體內容是:(1)外幣貸款利率,單筆300萬(含300萬)美元或等值其他6種主要外幣的大額外幣定期存款利率,7 種主要外幣以外的外幣存款利率(不分金額)、以及金融機構間的所有外幣利率,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2)7種主要外幣的小額存款利率由銀行業協會統一制定,各金融機構統一執行。
2、積極推進個人信用制度建設,實施儲蓄實名制。為了規范儲蓄行為, 推進個人信用制度建設,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4月1日起實施儲蓄存款實名制。
3、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業務品種創新。2月14日,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文,公布《證券公司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允許商業銀行對證券公司以股票質押取得貸款。
4、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引導資金流向。4月,人民銀行發文,允許除郵政儲匯局以外的金融機構開辦「教育儲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稅;8月, 公布《助學貸款實施辦法》;6月,與國家經貿委聯合發文, 要求各商業銀行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扶優限劣,對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工業、產品和重復建設項目限制或禁止貸款,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9月, 針對封閉貸款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發出《關於堅持封閉貸款貸款條件、從嚴控制封閉貸款發放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封閉貸款的發放條件,防範風險。
5、積極推進貨幣市場建設。 批准第二批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從事融資業務。6月,為發展貨幣市場,拓寬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融資渠道, 允許財務公司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11月9日, 允許全國首家專業化票據經營機構———中國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開業,這有利於促進票據業務發展,形成全國性的統一的票據市場,也為央行再貼現操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6、改進農村金融服務,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引導規范民間信用。7月,決定將縣及縣以下的郵政儲蓄資金以再貸款形式反還農村信用社使用,集中用於支持農村信用社對農民、農村、農業生產的信貸投入,並重點用於發放農戶貸款、及時滿足農民從事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運輸以及農村消費信貸等合理資金需求。12月,發布《關於改進農村金融服務,取締民間高利借貸的意見》,提出一方面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體系、經營機制、管理體制和服務方式,加強對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持,增加對農村的信貸投入,另一方面對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指貨幣政策制定者所期望達到的貨幣政策最終實施的效果,一般包括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 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1)穩定物價。這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之一,也是貨幣政策經常要突出的最終目標之一。它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的實施,使物價水平保持在基本穩定的水平上。
(2)充分就業。所謂充分就業,是指失業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即凡是有能力和願意參加工作的人隨時能找到合適工作的水平。
(3)經濟增長。保持經濟增長是各國政府追求的目標。西方目家為了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周期性經濟危機帶來的不景氣,往往通過貨幣政策的實施,保持較高的投資率,以促進經濟的增長。
(4)國際收支平衡。實現國際收支平衡,意味著一國能夠保持良好的外匯儲備,以保證對外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

⑵ 誰能幫我評價下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

下面的網址是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huobizhengcexingbaogao/huobizhengcexingbaogao/

再給你一篇文章參考一下:

近七年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效果評述
——兼評經濟增長模式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決定將我國實施了近七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轉變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從而宏觀政策由「一積極,一穩健」轉變為「雙穩健」。這是繼去年10月29日央行做出加息決定後針對我國當前經濟局部過熱的又一重大舉措,如果說加息是臨時性的急救措施,那麼這次財政政策的轉變則是戰略性的。而討論清楚過去七年來宏觀政策實施的具體效果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為我們以後的政策制定和體制改革提供借鑒。

歷時近七年的「一積極,一穩健」的宏觀政策

至1996年底我國的緊縮政策成功地將當時的高通貨膨脹降了下來,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加上1997年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整體上陷入了通貨緊縮的狀態,在這種內外交困的環境下,中國政府於1998年毅然決定啟動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在建國以後尚屬第一次,同時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至這次財政政策的調整,這一整體上積極的宏觀政策歷時近七年之久,前後能持續如此長時間的宏觀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

(一)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一方面,每年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投資大量的項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了經濟增長。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期間,中央政府每年發行1000億—1500億元的長期建設國債,僅從1998年至2004年7月間,累計發行9100億元。但財政的這種資本性支出的帶動作用更大。在中國,政府資金具有引導效應,比如政府上一個項目,銀行就爭著給貸款,這種「政府投資、銀行跟進」所形成的投資規模是相當驚人的。

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財政政策雖然能直接刺激投資,但往往因為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而使其效果打折扣。這里要指出的是,由於特定的體制原因,中國這一時期的財政政策是幾乎沒有「擠出效應」的。

(二)「積極」的貨幣政策作用相當微弱

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啟動,宏觀政策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相關部門看來,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貨膨脹又能防止通貨緊縮的政策,即適中的貨幣政策。但從事後來看,我們的貨幣政策事實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們名義上採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而在實際操作時違其原意,即貨幣供應量仍加速增長(積極貨幣政策的最重要表現),相反,我們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期間,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的並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穩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實的「穩健」;但近些年來我國的M2/GDP越來越大,尤其是1998年以後迅速增加,粗略估計當前為2左右,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而且,中國人民銀行從1996年以來八次調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後就有五次。

因此,從這些意義上講,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積極」的。而貨幣政策的作用無外乎表現在兩個方面,即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擴大,利率降低,於是居民消費增加,企業投資擴大,但從我國的實踐情況來看,這兩方面的刺激作用都是不明顯的。主要原因仍應從解釋超額貨幣入手,以下僅從兩方面給以粗略概述。

從貨幣需求的角度看。按凱恩斯的分法,貨幣需求可以分為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在一個經濟體中,交易需求的變化是不會很大的,無非是在經濟繁榮時大一點,蕭條時少一點,但並不會相差很大;但在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二者之和與准貨幣相當)方面往往有大幅度的變化,我國的情況即是這樣的。

首先,貨幣的預防需求很大。預防性儲蓄在學界已經有了很多的討論,即處於轉軌時期的中國居民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比如失業、未來養老以及子女教育等需要大量的支出,從而大量儲蓄,邊際消費傾向不斷降低,降息能促進的消費增加非常有限。

其次,很高的貨幣投機需求也許最值得我們注意。眾所周知,中國的股市歷來以投機盛行為其最重要特徵,民間的大量貨幣資金湧入股市,參與虛擬經濟活動,於是新增的貨幣就在證券交易保證金賬戶和企業、居民的活期存款賬戶之間來回運動。有學者估計,2001年進入股市的資金占當年M2的比例為26.32%,虛擬經濟對貨幣的吸收可見是非常驚人的。但由於絕大部分資金重於投機而非長遠投資,因此這部分進入股市的資金對實質性的生產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而且,不僅眾多擁有儲蓄存款的居民參與投機,更嚴重的是許多企業本身也把許多生產性資金投資於股市。我們知道,適度的投機活動固然能活躍股票市場,從而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但過度的投機只能是一種零和博弈,甚至是負和博弈,它只不過是在投機者中間進行財富再分配的游戲罷了,不但對實質性的物質生產不會有直接的促進作用,還可能有大量的負面影響。

從信貸的角度看,信貸政策一直是緊縮性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了中國政府足夠的警示,於是央行對各商業銀行的信貸監管驟然嚴格起來,實施了貸款責任制,自此中國出現了信貸緊縮,自1995年金融體系開始出現的「存差」進一步擴大,至2003年已高達49059億元。雖然國有銀行的信貸結構隨著市場化的進程已有所改變,但並非實質性的。只不過是不再給劣等的國有企業放款,但質量好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資金仍非常富裕,而大量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依然困難。由於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資金一直是充裕的,所以降息對他們的貸款需求不會有太大的刺激,因此降息在這一特定體制下對投資的刺激作用也不明顯。

從以上兩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經濟主體的貨幣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銀行信貸卻出現了萎縮,從而大量的資金沉澱在銀行中不能轉化為投資,即我們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最終使「積極」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以致從表面上看,中國已幾乎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在這時再回頭看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問題,就非常明顯了。由於有大量資金沉澱在銀行體系中不能轉化為有效的投資,那麼增發國債就成為使這些資金通過購買國債而轉化為實際總需求的一部分的途徑,國債投資項目的銀行配套貸款和其他社會資金也具有同樣的性質,因此基本上沒有「擠出效應」。但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很小的「擠出效應」是在我國特定體制下的扭曲結果。

綜上所述,近七年間,我們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確起到了異常「積極」的作用,對保證特定時期的經濟增長具有非凡的意義;同時,雖然「積極」的貨幣政策並不如意,事後效果非常微弱,但「積極」的貨幣政策無疑為積極財政政策有效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異常寬松的貨幣環境,這也是我國目前特定的國有企業體制和銀行體制下積極財政能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央決定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穩健的財政政策無疑是明智的,因為過去的財政政策效果明顯,淡出也有利於有效抑制當前出現的局部經濟過熱。而且由於我們國家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央行在宏觀調控中使用貨幣政策的作用將依然非常有限,所以,財政政策還不能立即全部淡出,否則,經濟很可能導致衰退,重新陷入通縮。而這也恐怕是調整為「穩健」而非「緊縮」的真正原因。由此看來,由「積極」變為「穩健」可謂恰到好處。但中國經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長期性的,即便能做到控制短期的經濟波動,而這種特定體制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能不讓人擔憂。

存在的問題:經濟增長模式仍不夠健康

從前面的詳細分析我們很明顯地能感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所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仍屬於「政府主導型」經濟,行政干預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靠七年的積極宏觀政策才維持住了經濟的增長(其實是穩中有降),這些註定了其增長模式仍不夠健康。

正像有些學者指出的,我們的經濟在1997年以後發生了由資源約束型向需求約束型的轉變,但必須看到,這種進步還是相當有限的,原因在於需求約束還並非市場化的約束,尤其是在投資需求方面,主要是由政府命令下的信貸緊縮而致。且消費需求約束也正是在投資需求約束下形成的,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眾所周知,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經濟告別了短缺,城市居民的基本消費品和耐用品消費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已基本飽和,開始轉向對高檔消費品如汽車和住房等的需求,但這些產品恰恰是市場供給不足的,尤其是個性化不足,而供給不足與信貸緊縮政策直接相關。同時,由於2003年遇上非典,信貸政策突然變得寬鬆起來,這立刻引發了鋼鐵、電力、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及房地產業的投資熱潮,直接導致了經濟的局部過熱。但這並非無緣無故的熱,而是多年被壓抑後的集中釋放,是由強烈的消費需求作為推動力量的必然結果。

另一方面,由於積極財政政策導致了大量國債項目上馬,銀行配套貸款大量參與,但這些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往往被論證得不夠或根本不被考慮。從而使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整體投資質量不能不讓人擔憂。這些效果只能在相當長時間以後才能顯現出來。雖然短期內拉動了經濟增長,但對中國經濟的損害卻可能是長期的。

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雖然有了一定的轉變,但我們現在就來評判其積極意義還為時尚早,相反,在我看來,其存在的問題並不比之前少太多,在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期間,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變得更加嚴重了,其並未從原來的直接干預到間接干預,再到逐步退出,而是又回到了直接干預的軌道上,即經濟增長模式不符合改革的進程。這顯然不是進步。因此,我們不應高估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進步的速度,必須加緊解決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市場化進程,其中,利率的市場化是最為關鍵的一個。

努力方向:利率市場化最為關鍵

應該說,在市場經濟下干預(調控)經濟也是必須的,這對處於轉軌過程的中國來說更為重要。因此,我國當前不是要不要干預經濟的問題,而是我們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干預方式,即市場化的宏觀調控方式,而利率就是市場化調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正是我們目前特定的體制環境造成了央行在宏觀調控時的被動局面和行政干預的必然性。

在我們的利率沒有市場化的情況下,一旦經濟過熱來臨,央行可動用的手段和能力都極其有限,很難防止經濟的大幅波動。具體地說,官方利率並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利率,相當多的時候偏離很大(如民間利率一直在10%以上,我們近幾年屢次降息,官方利率顯然大大低於民間利率,而民間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利率,即真實利率,加上緊縮的信貸政策,從而導致大量資金的體外循環)。官方利率與市場利率偏離太大,一方面使央行對經濟的微調失效,比如兩者相差5個點,那麼你加減0.25或0.5個點是幾乎起不到作用的;這也可以解釋我國的經濟主體在表面上看起來對利率相對不敏感的原因。

另一方面,微調不起作用就會累積成大的經濟波動,而大的經濟波動來臨時央行更束手無策,因為那些手段用來微調時都不起作用,這時再動用那顯然更微不足道,於是,行政的力量必然又出現了,強制叫停項目,把經濟硬是降下來,從而進一步加大了未來的經濟波動。一來,我們的行政力量干預經濟是歷來都存在的,二來,從上面的分析看,行政干預也有必然性,否則經濟會出大問題,這顯然不利於穩定和發展。

利率未市場化和信貸歧視的最嚴重後果之一就是大量資金的體外循環,這不僅相應抬高了中小企業的投資成本,從而壓制了很多本應進行的投資(整體上看,中國的資金是充裕的),更重要的是這給中國的宏觀調控尤其是給央行調控經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從而使行政力量對經濟的干預一直不能退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就很難有實質性的改變。利率作為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價格之一,我們必須盡快在國內促使其市場化,為央行全面發揮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為經濟向更健康的市場化發展模式轉變奠定基礎。可喜的是,目前當局在放開貸款利率方面已有了實質性的動作

⑶ 【社會調查】我國貨幣政策近期發展情況

中央電大形成性考核 金融學(原貨幣學)第四次任務
【社會調查】我國貨幣政策近期發展情況

自1984年到1995年,我國一直奉行的是雙重貨幣政策目標,即發展經濟和穩定貨幣。這種做法符合中國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特別是在把銀行信貨作為資源進行直接分配的情況下,貨幣總量控制與信貸投向分配都由計劃安排,發展經濟和穩定貨幣這兩個目標比較容易協調。但是改革開入以後1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傾向政策的雙重目標並沒有能夠同時實現。1953年3月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對「雙重目標」進行了修正,確定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這個目標體現了兩個要求:第一,不能把穩定幣值與經濟增長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從主次看,穩定幣值始終是主要的。從順序來看,穩定貨幣為先。中央銀行應該以保持幣值穩定來促進經濟增長。第二,即使在短期內兼顧經濟增長的要求,仍必須堅持穩定貨幣的基本立足點。
二、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與操作指標:
20世紀80年代,我國貨幣政策在中介目標的選擇上,沿用了改革開放前的做法,即以貸款規模與現金發行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
把貸款規模作為中介指標的理論依據是:貨幣都是通過貸款渠道供應的,「貸款=存款+現金」,只要控制住貸款,就能控制住貨幣供應。隨著市場化金融運行體制的確立,貨幣政策實施的基礎和環境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貸款規模作為貨幣政策中介指標逐漸失去了兩個賴以生存的條件:一是資金配置由計劃轉向市場;二是國家銀行的存款在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比重趨於下降,而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特別是金融市場的直接融資比重迅速提高。因此,中央銀行指令性的貸款規模不宜再作為中介指標,而應作為一種指導性的變數。中國人民銀行按月對其進行統計監測,以利於調控貨幣供應量。
1994年《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我國今後貨幣政策中介指標主要有四個:貨幣供應量、信用總量、同業拆借利率和銀行超額儲備金率。目前在實際工作中,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主要是基礎貨幣、銀行的超額儲備金率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利率;中介指標主要是貨幣供應量和以商業銀行貸款總量、貨幣市場交易量為代表的信用總量。
三、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選用
在《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頒布後,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逐步由以直接調控為主向以間接調控為主轉化。過渡時期共存的貨幣政策工具有貸款規模、再貸款、利率、存款准備金、公開市場業務與再貼現等數種,其中間接調控工具的作用逐步強化,直接調控工具的影響日趨淡化,如1998年我國已經放棄了貸款規模管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率手段的運用也更加市場化。
自1998年我國改革存款准備金制度以來,存款准備金率不斷調整,已經成為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中運用頻繁的政策工具之一。
四、在宏觀經濟面臨不利的外部環境和較大滑坡風險情況下,國家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合理擴大銀行信貸規模。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加大對重點工程、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自主創新、三農、中小企業、基礎設施及服務業等的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第二,進一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提供平台。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第三,繼續下調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為防止經濟出現倒退,央行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而下調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是央行最為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後者可以為銀行提供更多的信貸資金,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加大對促進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有效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合理需求。
第四,實施差別化貨幣政策,促進經濟轉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對所有行業和企業一視同仁,而是會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以此來體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使經濟結構向政策預期方向轉變。貨幣政策將通過差別化存款准備金率、差別化利率、窗口指導、信貸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導資金流向,通過政策引導或者直接干預,以較市場金融更為優惠的條件將資金投向戰略領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等,同時嚴格對「兩高一資」等政策限制行業和企業的信貸投放。
綜上所述,只有採用適用我國的貨幣政策,才能為企業提供較為寬松的融資環境,以此來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我國近幾年的貨幣政策及其實施效果

2005年7月21日晚,人民銀行就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事宜發出公告:一是從即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2%,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三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波動幅度不超過千分之三。本次匯率制度改革對於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後貨幣政策工作實施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和控制貨幣供給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而央行通過貨幣政策要實現的宏觀經濟目標,主要有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就業充分、國際收支平衡。

貨幣政策目標是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的。貨幣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於最終目標,而必須藉助於中介指標。中介指標的選取要符合可測性、可控性、相關性、抗干擾性和與經濟體制、金融體制有較好的適應性等五個標准。一般選擇利率、貨幣供應量、超額准備金和基礎貨幣等金融變數,也有的把匯率包括在內。貨幣政策工具藉助於中介指標達到貨幣政策最終目標還存在一個傳導機制,時滯長短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效應。

2000年以來的貨幣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外幣管理體制。 為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經濟的對外開放,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9月21日起實施新的外幣利率管理體制。具體內容是:(1)外幣貸款利率,單筆300萬(含300萬)美元或等值其他6種主要外幣的大額外幣定期存款利率,7 種主要外幣以外的外幣存款利率(不分金額)、以及金融機構間的所有外幣利率,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2)7種主要外幣的小額存款利率由銀行業協會統一制定,各金融機構統一執行。

2、積極推進個人信用制度建設,實施儲蓄實名制。為了規范儲蓄行為, 推進個人信用制度建設,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4月1日起實施儲蓄存款實名制。

3、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業務品種創新。2月14日,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文,公布《證券公司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允許商業銀行對證券公司以股票質押取得貸款。

4、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引導資金流向。4月,人民銀行發文,允許除郵政儲匯局以外的金融機構開辦「教育儲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稅;8月,公布《助學貸款實施辦法》;6月,與國家經貿委聯合發文, 要求各商業銀行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扶優限劣,對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工業、產品和重復建設項目限制或禁止貸款,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9月, 針對封閉貸款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發出《關於堅持封閉貸款貸款條件、從嚴控制封閉貸款發放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封閉貸款的發放條件,防範風險。

5、積極推進貨幣市場建設。 批准第二批證券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從事融資業務。6月,為發展貨幣市場,拓寬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融資渠道,允許財務公司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11月9日,允許全國首家專業化票據經營機構———中國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開業,這有利於促進票據業務發展,形成全國性的統一的票據市場,也為央行再貼現操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6、改進農村金融服務,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引導規范民間信用。7月,決定將縣及縣以下的郵政儲蓄資金以再貸款形式反還農村信用社使用,集中用於支持農村信用社對農民、農村、農業生產的信貸投入,並重點用於發放農戶貸款、及時滿足農民從事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運輸以及農村消費信貸等合理資金需求。12月,發布《關於改進農村金融服務,取締民間高利借貸的意見》,提出一方面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體系、經營機制、管理體制和服務方式,加強對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持,增加對農村的信貸投入,另一方面對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指貨幣政策制定者所期望達到的貨幣政策最終實施的效果,一般包括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 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1)穩定物價。這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之一,也是貨幣政策經常要突出的最終目標之一。它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的實施,使物價水平保持在基本穩定的水平上。

(2)充分就業。所謂充分就業,是指失業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即凡是有能力和願意參加工作的人隨時能找到合適工作的水平。

(3)經濟增長。保持經濟增長是各國政府追求的目標。西方目家為了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周期性經濟危機帶來的不景氣,往往通過貨幣政策的實施,保持較高的投資率,以促進經濟的增長。

(4)國際收支平衡。實現國際收支平衡,意味著一國能夠保持良好的外匯儲備,以保證對外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
希望採納

⑷ 談談你對貨幣政策的認識

目的主要還是控制通貨膨脹,抑制對貨幣的過度需求,減少貨幣供應量。
但加息的幅度大概已經到頂了,現在還能用的工具不外乎繼續提高准備金率,取消剩下的5%利息稅,以及加強窗口操作指導。
今年以來,雖然通貨膨脹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經濟已經開始出現過冷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光靠貨幣政策已經不夠,搞不好會使中國經濟出現「滯脹」
實際上政府已經開始把財政政策作了微調,由「控制經濟過熱」轉向了「保證經濟健康發展」
該組合拳的方向和時機都是對了,就看操作手法和效果如何了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衡量物價穩定與否,從各國的情況看,通常使用的指標有三個:
貨幣
貨幣
一是GNP(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指數,它以構成國民生產總值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為對象,反映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
二是消費物價指數,它以消費者日常生活支出為對象,能較准確地反映消費物價水平的變化情況。
三是批發物價指數,它以批發交易為對象,能較准確地反映大宗批發交易的物價變動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貨膨脹以外,還有一些屬於正常范圍內的因素。
這個限度的確定,各個國家不盡相同,主要取決於各國經濟發展情況。另外,傳統習慣也有很大的影響。

⑸ 如何評價我國貨幣政策

從1993年開始,我國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有效地治理了通貨膨脹,實現了國民經濟「軟著陸」。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中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趨勢。針對這種狀況,中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但在貨幣政策方面,不是提實行積極的貨幣政策,而是提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貨幣政策稱之為「穩健」,而不稱之為「積極」,這是因為:我國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貸款有效需求不足;商業銀行自我約束能力弱,不良貸款比例過高;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失衡,而不是貨幣供應不足。在此情況下,如果實行過分擴張的貨幣政策,不但無益於防止出現的通貨緊縮趨勢,而且還會危害宏觀經濟健康發展。
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是要自己穩健,而是要整個經濟體系穩健。我國的經濟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業銀行影響,因而商業銀行的穩健對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對經濟體系與金融體系可能發生的壞結果進行修正和預防,這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既要有戰略眼光,也要有戰術規范。為保持穩健而進行的每一次調控,盡管是微調,都是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利益調整,都會有人受損、有人獲益,因而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贊同。評價宏觀調控是否成功,應看經濟是否正在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是否讓大多數人獲益。
1政策回顧
穩健是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的主題詞。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1998年初我國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的特殊背景下提出並開始實施的。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其含義是指根據經濟變化的徵兆來調整政策取向,當經濟出現衰退跡象時,貨幣政策偏向擴張;當經濟出現過熱時,貨幣政策偏向緊縮。最終反映到物價上,就是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提法,它講的是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同於經濟學教科書關於貨幣政策操作層面的提法(如「寬松的」、「中性的」或「緊縮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穩定幣值目標相聯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礙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
事實上,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貨幣政策有擴張、緊縮和中性之分,而穩健的貨幣政策卻難歸於其中的任何一類。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何德旭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所注重和強調的是貨幣信貸增長要與國民經濟增長大體保持協調關系,但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條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點和操作方式。
從實際運作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操作層面上的靈活性和適度性,從而適應經濟形勢變化取得了較好的調控效果。據央行此次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金融運行平穩。2005年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29.9萬億元,同比增長17.6%;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10.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流通中現金M0餘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同期GDP和CPI增幅之和近12%。這表明,貨幣信貸總量增長總體適度,與宏觀調控總體要求基本適應。
而從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上看,央行2005年的公開市場操作可圈可點。央行一直密切關注經濟金融形勢,及時監測分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外匯占款、財政庫款及現金等因素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並注重靈活安排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和期限結構,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操作節奏,充分發揮公開市場操作預調和微調的作用,以實現外匯占款增長的有效對沖,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尤其是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央行出台了一系列貨幣政策,並適當調整了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為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平穩運行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
實踐證明,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是我國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具有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政策選擇。它既是對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2 政策效果評價分析
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幾年來,國民經濟成功實現了低通脹、高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基本保持在 7%~8%,物價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動。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精確估計經濟的低通脹、高增長,貨幣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這幾年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物價的持續平穩,的確是與貨幣和信貸的持續平穩增長同時出現的。回顧建國以來(包括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我國經濟多次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波動,雖然每次原因都比較復雜,但每次經濟波動都同時伴隨著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無疑是經濟大幅度波動的重要條件。近幾年,貫徹穩健貨幣政策方針,我們堅定地將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作為重要目標,在具體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⑹ 疫情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5月9日,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總體來看,今年以來貨幣政策主動應對,靠前發力,增強前瞻性、精準性、自主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
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介紹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執行方向。報告還圍繞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等重點工作做了說明。
經濟環境不確定性上升
報告指出,為應對國內外形勢的不確定性影響,報告期內人民銀行主動作為,靠前發力,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投放貸款,實現一季度貸款同比多增,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3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07.0萬億元,同比增長11.0%,比年初增加8.5萬億元,同比多增4663億元。貸款利率方面,3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為3.70%和4.60%,分別較上年12月下降0.10個和0.05個百分點。3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65%,同比下降0.45個百分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實現進一步降低。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從外部看,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造成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供應鏈和國際貿易受阻;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屢創數十年新高,正在加快加碼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帶來新的擾動和溢出效應;全球疫情還在蔓延,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波折和挑戰。
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近期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影響加大。餐飲、零售、旅遊等接觸型消費轉弱,部分領域投資仍在探底。一些企業出現停產減產,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加。貨運物流和產業鏈供應鏈運轉出現摩擦,經濟循環暢通遇到制約。
報告表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字當頭,主動應對,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調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落實好穩企業保就業各項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的困難行業、脆弱群體。
市場化調整機制推動利率下行
今年4月下旬,六大國有銀行及大部分股份制銀行紛紛下調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機構也相應作出下調,這一變動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對此,人民銀行在本期報告中介紹了變動背後的緣由及深意。
根據報告,2021年6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準利率乘以一定倍數形成,改為加上一定基點確定。這既維護了銀行存款利率的自主定價權,也有利於引導降低中長期定期存款利率,優化定期存款期限結構,促進市場有序競爭。
然而由於存款市場競爭激烈,實際執行中,很多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接近自律上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利率有效傳導,存款利率難以跟隨市場利率變化。因此,今年4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製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
報告指出,新的機制建立後,銀行的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更高。在當前市場利率總體有所下行的背景下,有利於銀行穩定負債成本,促進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多家銀行下調大額存單利率即是新機制運轉後的結果。根據最新調研數據,4月最後一周,全國金融機構新發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37%,較前一周下降10個基點。
據了解,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優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加強存款利率監管,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LPR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推動非金融企業有效隔離金融與實業
今年3月,人民銀行批准設立中國中信金融控股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的金融控股公司,推動非金融企業有效隔離金融與實業,防範風險交叉傳染。
在報告中,人民銀行明確,將依法依規開展已受理企業的審批工作,繼續穩妥有序推動其他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設金融控股公司。
報告指出,金融控股公司往往體量較大、業務多元、組織架構復雜、風險外溢性比較強,需要從宏觀、整體和系統關聯的視角對其實施監管,由此成為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做好相關監管工作,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堅持金融業是特許經營行業的理念,做好准入管理。非金融企業若實質控制兩類及以上金融機構,且所控制金融機構的類型和資產規模符合規定情形,應當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二是堅持穿透原則,對股東和股權結構實施監管。金融控股公司股權結構應簡單、清晰,可穿透識別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
三是實施並表管理,關注利益沖突、風險集中、風險傳染等集團特有風險。推動集團整體及其附屬金融機構保持充足的資本水平,完善各層級公司治理架構,規范關聯交易管理。
四是明確風險隔離要求,在金融控股公司大股東、金融控股公司及其附屬機構以及各附屬機構之間建立風險隔離機制,加強「防火牆」建設。
報告介紹,目前已有多傢具備設立情形的企業正在以申設金融控股公司為契機,摸清家底,推動金融與實業隔離,確保擬設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東資質合規,確保組織結構、相關制度等符合設立條件。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加快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配套細則,穩妥有序推動具備設立情形的企業申設金融控股公司,依法依規開展行政審批,並對經批准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實施持續監管,加強與相關部門的監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動金融控股集團穩健經營。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
","force_purephv":"0","gnid":"9cf1056ef2cc28aad","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pdc,mass_leader,piece_72time,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522332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6f0d1427824c3e36","src":"金融界","tag":[{"clk":"keconomy_1:存款利率","k":"存款利率","u":""},{"clk":"keconomy_1:貨幣政策","k":"貨幣政策","u":""},{"clk":"keconomy_1:疫情","k":"疫情","u":""},{"clk":"keconomy_1:人民銀行","k":"人民銀行","u":""},{"clk":"keconomy_1:lpr","k":"lpr","u":""},{"clk":"keconomy_1:中國","k":"中國","u":""},{"clk":"keconomy_1:實體經濟","k":"實體經濟","u":""}],"title":"《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發布 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疫情期間,政府都採取了哪些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 - :報告10大核心要點如下: 1、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靈活適度; 2、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 3、持續深化LPR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 4、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近來人民幣升值很快,它對國民經濟有什麼影響啊? : 我們不妨看看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在去年的一個演講中談到《人民幣堅持不升值有12大理由》,我覺得他的言論是有說服力的,蒙代爾為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後果總結為12點:其中對中國國內的不利影響有7點,分別為延...

談談你對我國當前金融形勢的認識?如何防控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金融數據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並未受到地震災害的明顯影響,金融市場總體平穩.其中,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穩步增長,當月新增貸款持續增加,銀行存款大幅增長,銀行間市場...

如何分析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對人民幣匯率及國內金價的影響呢? :2019年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主基調應該是進一步寬松,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下行壓力也使得人民銀行不得不選擇「開閘放水」.從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會議並未提及「穩匯率」,這不免令市場...

貨幣政策有什麼作用?: 貨幣政策有什麼作用? 從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的實踐經驗看,貨幣政策有兩個顯著 的功能:一是總量目標調節;二是適時微調. 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不考慮結構問題,...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 : 今年十月份,我國的相關專家在線上舉辦了我國疫情後發展復甦的討論會議.有專家表示,在過去的三個季度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大部分取得了積極健康發展,很多領域已經擺脫了疫情的影響,將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打開網易新...

我國貨幣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對近期貨幣政策效果的評價 - : 正確判斷和全面把握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必須充分了解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趨向.無論對於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整個2008年都是動盪不安充滿挑戰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中國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也經歷了頻繁的調整,具體體現在政...

利率的期限結構是什麼,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 : 利率的期限結構是指各種利率期限相同的利率之間的相互關系,即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與期限之間的關系.利率市場化對國有銀行的影響利率市場化改革蘊藏著風險,也孕育著機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留給中資銀行的過渡期已為數不多,而能否用活利率杠桿,能否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銀行資金,也是中資銀行能否在未來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金融企業來說,利率市場化可能產生多方面的風險,它對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⑺ 現階段貨幣政策評價及選擇

幫一小忙:
你的論文當然首先要解釋「現階段貨幣政策」是什麼。我覺得周小川的一篇文章可能對你有用:「金融政策對金融危機的響應——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內在邏輯和主要內容」(http://www.pbc.gov.cn/publish/hangling/2950/2011/20110104191901596935544/20110104191901596935544_.html)
這是周小川去年12月在北大的一個講演稿。「宏觀審慎」應該是目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概括。
另外,除了金融危機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外,美國貨幣政策(所謂QE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及歐元危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動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日本大地震及核危機,國內通脹形勢,經常項目順差,巨額外匯儲備,可能都是你應該考慮的。這些因素都應該對我國貨幣政策的選擇及評價有關。人民幣國際化,跨境人民幣業務在香港的發展也有關系?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的其它文章和資料也許都對你有用。
總之,這個題目有點大。祝你好運。

⑻ 我國近期貨幣政策的特點、走向和評價

第一,合理擴大銀行信貸規模。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加大對重點工程、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自主創新、三農、中小企業、基礎設施及服務業等的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第二,進一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提供平台。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第三,繼續下調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為防止經濟出現倒退,央行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而下調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是央行最為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後者可以為銀行提供更多的信貸資金,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加大對促進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有效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合理需求。
第四,實施差別化貨幣政策,促進經濟轉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對所有行業和企業一視同仁,而是會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以此來體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使經濟結構向政策預期方向轉變。貨幣政策將通過差別化存款准備金率、差別化利率、窗口指導、信貸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導資金流向,通過政策引導或者直接干預,以較市場金融更為優惠的條件將資金投向戰略領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等,同時嚴格對「兩高一資」等政策限制行業和企業的信貸投放。

過去,我國沒有實行過寬松的貨幣政策,此次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力度究竟多大合適,很難用確切的數量指標來評估,但不妨用對比的方式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國的宏觀政策操作與西方主要國家的救市政策操作存在質的差異。美、歐等國家的主要政策是擴張國家信用向金融市場注資和財政直接出資救助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對被救助的金融機構實行直接接管或間接的國有化,救助金額十分龐大。據不完全統計,美國自通過救市法案以來,救市方案的資金已高達1萬多億美元,其中2500多億美元用於直接購買銀行股份,另有限額上萬億美元的房產抵押債券購買等等。今年4月份倫敦G20峰會宣布向全球經濟注資1.3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總量的近1.7%。9月美國匹茲堡G20峰會對救市政策再次給予確認,在未確定經濟是否全面復甦之前,不輕言退市。

比較國際上空前的救市計劃,我國分兩年執行的4萬億投資計劃及一攬子應對措施,主要目的是啟動提升內需,彌補出口下降缺口,而不是直接出資救助金融機構和企業。中央銀行在應對危機中採用適當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利率和減少因外匯儲備增長投放基礎貨幣的對沖力度等間接調控的手段,保持金融機構流動性適度寬松,創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

其次,從下調後的存款准備金和利率水平看,我國目前仍明顯高於西方國家。日本、美國等西方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已將利率調低至零或接近零的水平: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低至0.15%,再貼現利率已從2008年三季度的2.25%降至2009年的0.5%,日本也從2008年三季度的0.75%降至2009年的0.3%,而我國的再貼現利率從2008年11月底的2.97%,只降至2008年底的1.8%。再如,目前我國6個月至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5.31%,日本目前最高主要短期貸款利率僅為1.725%,美國的主要短期貸款利率為3.25%。即使考慮CPI的影響,我國的總體利率水平仍高於其他主要發達國家。

此外,從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的歷史對比來看,目前的流動性調控水平並未一松到底。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以來,我國中央銀行四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共計3個百分點,五次下調利率累計2.16個百分點。盡管如此,我國的存款准備金率仍處在歷史較高水平,再貼現利率仍高於貼現市場利率,6個月至一年期貸款利率目前降至5.31%,雖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金融機構存貸款利差則比實施從緊貨幣政策前還要小。

因此,從我國執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力度看,不存在「過度寬松」的問題。

基於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性,我國的應對措施是出手快、出拳重。就像人得了重病需下猛葯,是葯就必然存在副作用,猛葯的副作用更大,但如果葯量不足,耽誤病情後果則可能會更嚴重。

當然,在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我們也應當對一些苗頭性的矛盾和問題有所考慮。例如,上半年貸款集中度較高,銀行信貸呈現向基礎設施集中、向中長期集中和向大企業集中的情況。為走出危機而啟動的投資項目,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緩解了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壓力,當這些投資的拉動作用接近尾聲時,產能過剩的風險還會顯現出來。另外,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超前集中,融資面臨的信用風險也不容忽視。對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都需要高度關注和警惕。

⑼ 評價我國的當前貨幣政策

我國目前採取的是積極或者寬松的貨幣政策,新增貸款數量較大,基本滿足了當前企業運轉的需要,貨幣政策是基本恰當的。但資金周轉率低,需要不停增加大貨幣供應量,長此以往,有通貨膨脹之虞。
1、具有中國特色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是1998年以後逐漸形成的。
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其含義是指:以幣值穩定為目標,正確處理防範金融風險與支持經濟增長的關系,在提高貸款質量的前提下,保持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提法,它講的是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同於經濟學教科書關於貨幣政策操作層面的提法(如「寬松的」、「中性的」或「緊縮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穩定幣值目標相聯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礙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
2、中央提出穩健貨幣政策的背景主要有這樣幾方面:
一是經過90年代初的房地產和開發區熱,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問題已相當突出,當時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面臨化解金融風險和防範出現新的更嚴重金融風險的重要任務;二是當時盡管社會總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經暴露,但是最突出的還是結構性問題,實際有效貸款需求不足;三是由於過去我們長期實行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企業高負債經營,自有資金比例很低,再繼續大幅度增加貸款,不良貸款問題會更加突出;
四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對貨幣政策的運用,財政增發國債,銀行參與購買,其本身就包含了運用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內容。
3、1998年以來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貨幣信貸總量平穩增長。1998~2001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間,與過去一些年代貨幣和信貸大起大落相比,近幾年我們終於把貨幣信貸的增長調控得比較平穩了。二是信貸結構有了大幅度的調整。在一系列信貸政策的推動下,個人住房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和農業貸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當年貸款新增額中上述三項貸款大體佔七成,信貸結構的這種調整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三是保持了國內金融穩定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1997年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開始出現支付問題,近幾年利用通貨緊縮時機增加再貸款,幫助地方政府關閉了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保持了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僅對亞洲經濟和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也符合我國國家利益,這幾年國際收支平衡,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四是基本實現了貨幣政策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1998年1月1日取消貸款限額控制後的這幾年,公開市場操作實際成為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幾年來,國民經濟成功實現了低通脹、高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基本保持在 7%~8%,物價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動。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精確估計經濟的低通脹、高增長,貨幣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這幾年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物價的持續平穩,的確是與貨幣和信貸的持續平穩增長同時出現的。回顧建國以來(包括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我國經濟多次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波動,雖然每次原因都比較復雜,但每次經濟波動都同時伴隨著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貨幣信貸的大幅度波動無疑是經濟大幅度波動的重要條件。近幾年,貫徹穩健貨幣政策方針,我們堅定地將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作為重要目標,在具體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閱讀全文

與你對近期貨幣政策效果的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秀強員工融資 瀏覽:797
青島港融資銅消失 瀏覽:702
審批貿易金融公司 瀏覽:380
從哪裡可以看到永安持倉 瀏覽:164
黃金可經濟采礦的品位 瀏覽:498
期貨基礎知識期貨法律法規pdf 瀏覽:516
江蘇陽光集團宿舍 瀏覽:81
寧波金融服務辦 瀏覽:138
紐約股票熔斷 瀏覽:471
傭金寶開戶後賬號知道怎麼登陸 瀏覽:245
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 瀏覽:90
安信信託2018年2季度業績 瀏覽:373
90年代黃金差美元強 瀏覽:927
大有期貨董事長 瀏覽:435
證券業2016年發展報告 瀏覽:230
世界期貨重大事件 瀏覽:167
雇員受益信託例子 瀏覽:560
贊助金額是融資嗎 瀏覽:647
貸款利率多少現在 瀏覽:37
通達信主力機構買入出貨指標公式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