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恆指期貨成交額

恆指期貨成交額

發布時間:2022-10-18 18:08:55

㈠ 什麼是恆生指數恆指期貨是什麼

1、恆生指數,香港股市價格的重要指標,指數由若干只成份股(即藍籌股)市值計算出來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12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63%,恆生指數由恆生銀行下屬恆生指數有限公司負責計算及按季檢討,公布成份股調整。

恆生指數,由香港恆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恆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場中的50家上市股票為成份股樣本,以其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價幅動趨勢最有影響的一種股價指數。該指數於1969年11月24日首次公開發布,基期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數定為100。

2、恆生指數期貨,鑒於香港股市日益受到注目,其相關對沖工具的需求亦不斷上升,香港期貨交易所早於一九八六年五月推出恆生指數期貨合約,隨後於一九九三年三月亦推出恆生指數期權合約。於一九九七年度,恆生指數期貨的成交量達世界第六位。

該股市指數期貨合約是根據恆生指數及其四項分類指數:地產、公用事業、金融及工商而定。合約分為四個月份,即當前月、下一月、以及後兩個季月,當前為4月,則合約分為4月恆指、5月恆指、6月恆指、9月恆指,4月合約現金交割之後。

則合約變化為5月合約、6月合約、9月合約、12月合約,之後循環反復。合約價值則等於合約的現行結算價格乘以五十港幣。當月合約交割日為每月倒數第二個交易日。結算日則為每月的最後交易日。

(1)恆指期貨成交額擴展閱讀:

恆生指數成份股的選取原則如下。

(1)按股票市值大小選擇,必須屬於占聯交所所有上市普通股份總市值90%的排榜股票之列(市值指過去12個月的平均值)。

(2)按成交額大小選擇,必須屬於占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成交額90%的排榜股票之列(成交額乃指過去24個月的成交總額)。

(3)必須在聯交所上市滿24個月以上。

根據以上標准初選出合格股票後、再按以下准則最終選定樣本股:

(1)公司市值及成交額之排名。

(2)四個分類指數在恆生指數內各占的比重需大體反映市場情況。

(3)公司在香港有龐大業務。

(4)公司的財政狀況。

主要特點

不管是經驗豐富還是一般的投資者,可同樣透過買賣恆生指數期貨及期權合約,就三十三支指數成份股作出投資。由於本地投資者及國際投資者均視恆生指數為量度本港股市及投資組合表現的指標,因此投資者一直沿用恆生指數期貨及期權合約作買賣和風險管理。

高成本效益

恆生指數期貨及期權合約能提供成本效益更高的投資機會。投資者買賣恆生指數期貨及期權合約只須繳付按金,而按金只佔合約面值的一部份,令對沖活動更合乎成本效益。

交易費用低廉

每一張恆生指數期貨及期權合約相等於一籃子高市值的股票,而每次交易只收取一次傭金,所以交易成本比較買入或沽出該組成份股的交易成本為低廉。

結算公司履約保證

正如其他在期交所買賣的期貨及期權合約一樣,恆生指數期貨及期權合約現正由期交所全資擁有的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結算公司)登記,結算及提供履約保證。

由於結算公司作為所有未平倉合約的對手,因此結算所參與者之間將毋須承受對手風險。這保證不會推及至結算所參與者對其客戶的財務責任。因此投資者須小心及慎重選用經紀進行買賣。

㈡ 恆生指數的成交額是怎麼算的是指成分股成交額還是所有港股成交額在wind上看到的數據應該是港股所有

不知道你是問成交金額還是成交額呢?因為香港交易所的商品種類比較多,不僅有單單的股票和恆指期貨,還包括大部分的牛熊證,渦輪等等這些商品。恆指的成交金額是這些商品種類的總成交金額。

㈢ 索羅斯怎麼攻擊港元的

1997年7月,索羅斯在泰國大量拋售泰銖,此舉被認為是世人矚目的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導火索。

1998年8月5日至28日,以索羅斯為首的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以美投資基金和投資銀行為主力)聯手同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匯市、股市、期貨市場鬥法,雙方投入巨資「激戰」約兩周時間,以港府勝利暫時告一 段落。

但有關亞洲金融危機起因的報道,以及香港政府與國際炒家在金融市場的「激戰」,越來越多地將人們的目光聚集至「名聲變得越來越響的喬治·索羅斯身上。

喬治·索羅斯1930年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律師家庭。

1943—1944年索羅斯一家利用偽造證件化名逃避納粹追捕。1947年移居英國。1954—1979年在倫敦和紐約默默無聞地從事證券交易和金融分析,1956年移居美國,1961年結婚並成為美國公民。

1979年,索羅斯將1973年與人合作成立的「索羅斯基金」更名為「量子基金」。至1990年,「索羅斯基金組織」在26個國家設立了89個機構。

1992年9月,索羅斯趁英鎊危機,短短一個月內賺取了創紀錄的15億美元,並以牛津大學主要資助人身份成為該校董事會成員。

1993年,索羅斯以11億美元的年收入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年收入超10億美元的人。當年美國個人收入排行榜前1OO名中有9人為索羅斯基金會工作。其後的索羅斯名聲大噪,1993年以「一個能改變市場的人物」成為美國《商業周刊》封面人物。

(3)恆指期貨成交額擴展閱讀

索羅斯投資案例

1960年,索羅斯第一次對外國金融市場進行了成功的試驗。通過調查,索羅斯發現,由於安聯公司的股票和不動產業務上漲,其股票售價與資產價值相比大打折扣,於是他建議人們購買安聯公司的股票。

摩根擔保公司和德雷福斯購買了大量的安聯公司的股份。但其他人並不相信,事實上,索羅斯對了,安聯股票的價值翻了三倍。索羅斯名聲大振。

1973年,埃及和敘利亞大舉入侵以色列,由於武器落後以色列慘敗。從這場戰爭中,索羅斯聯想到美國的武器裝備也可能過時,美國國防部可能會花費巨資用新式武器重新裝備軍隊。於是索羅斯基金開始投資那些掌握大量國防部訂貨合同的公司股票,這些投資為索羅斯基金帶來了巨額利潤。

全球最大的投資者,與「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合夥成立了「量子基金」,曾獲利20多億美元,被稱為「打垮英格蘭銀行的人」,索羅斯個人收入達6.8億美元,在1992年的華爾街十大收入排行榜名列榜首。

信奉「弱肉強食」投資理念的索羅斯,從1968年創立「第一老鷹基金」,即量子基金的前身,到1992年狙擊英鎊大賺20億美元,1993年登上華爾街百大富翁排行榜,1997年狙擊泰銖掀起亞洲金融風暴,由於喜歡和各國央行對著干,是被各大市場視為翻江倒海的「壞小子」。

㈣ 請問恆生指數期貨風險相對於外匯,期貨,股票風險是怎麼樣的

有空幫忙看看此問題:

恆生指數期貨是基於恆生股指,指數波動的風險是可預見的,不同的是加上期貨的內涵(有了保證金)利用了金融

杠桿,風險就會成倍放大。期貨與指數期貨市場特性相似只是具體交易對象不同,風險都屬相對較大的。至於股

票在投資領域也屬風險較高的只是與期貨類相比要小一些。如有時間參詳一下98年香港與國際對沖基金通過指

數期貨搏弈的過程或許你會對其風險有一定了解。

在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波中,香港股票和外匯市場受到了以索羅斯為首的美國對沖基金的強烈沖擊,股票指

數期貨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8年8月28日,600多萬香港市民目光被鎖定在位於港島中環的香港聯

交所和香港期交所上。因為8月28日是8月份香港恆生指數期貨合約的結算日,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打擊以

對沖基金為主體的國際游資集團控香港金融市場的第十個交易日。雙方經過9個交易日的激烈搏殺後,迎來了首

次決戰。

上午10點整開市後僅5分鍾,股市的成交額就超過了39億港元,而在同月的14日一整天,香港政府僅動用了

30億港元吸納藍籌股,就將恆生指數由13日報收的6660點推高到7224點。半小時後,成交金額就突破了100億港

元,到上午收市時,成交額已經達到400億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高峰時8月29日創下的460億港元的日成交量歷

史最高記錄。下午開市後,拋售壓力有增無減,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恆指和期指始終在7800點以上。隨著下午4

點整的鍾聲響起,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的恆指、期指、成交金額分別在7829點、7851點、790億鎖定。

1998年8月28日,對於眾多國際炒家來說,是一個心痛的日子。香港股市在周邊股市普遍下跌的不利條件下

,仍能頂住國際炒家的拋售壓力,大出炒家們的意料,也使炒家們在此戰中慘敗而歸,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

月14日入市干預以來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針對炒家們慣用的匯市、股市、期市的主體性投機策略,以"其人

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勝利。在這十個交易日中,香港政府將恆生指數人8月13日收盤的6660點推

高到28日的7829點報收,並迫使炒家們在高價位結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貨,並抬高9月份股指起火。在此之前,

炒家們見了大量的8月份期指空倉,這樣一來,即使它們轉倉,成本亦很高,一旦平倉,則巨額虧損不可避免。

自入市以來,香港政府已動用了100多億美元,消耗了外匯基金的13%,就此而言,香港政府的勝利也是有

代價的勝利。此舉,大大超過了1993年"英鎊保衛戰"中英國政府動用77億美元與國際投機者對壘的規模,堪稱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一、 對沖基金與香港政府的戰斗

(一)前期工作

1.對沖基金在對香港金融市場進行沖擊時所需要的資金不可能在進行沖擊時一邊沖擊,一邊籌集。因為一

旦受到沖擊,被沖擊的金融監管部門的傳統作法是提高短期貸款利率,而事實已經證明在前三次沖擊(1997年

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貸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剛也

被戲稱"任一招"。利率的提高會提高沖擊著的成本,但此前是在沖擊者在有關利率被提高後,仍有借款行為。

在這次炒家沖擊香港金融市場時,與以往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就是炒家沒有進行即期拆借活動,而是預先屯結了

大量的港元,這些港元來自多方面,但有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一些國際金融機構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發行的一

年至兩年期的港元債券,總數約為300億美元,年利息為11%。這些國際金融機構將這些港元掉期為美元,而借

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對沖基金。這些港元為對沖基金攻擊香港金融市場提供了低成本來源,使投機者具備了在

匯市進行套利的條件,而對沖基金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大量的遠期美元,據說索羅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總數約

400億美元買入合約,到期日為1999年2月。

2.在1998年6、7月恆生指數在8000點的時候,大舉沽空,建立了大量的恆指空倉頭寸,對沖基金建立恆指

空倉是因為它們預計香港股市在受到沖擊後恆生指數必然會大幅下跌,而恆指期貨合約的價格是每張每點50港

元,也就是說,若建的是空倉,恆生指數每下跌一個點,一張期貨合約可收入50港元。眾所周知,恆生指數代

表香港金融市場乃至整個香港經濟、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經濟的"晴雨表"。恆生指數下跌越多,人們對香港經

濟的信心就越小,在這種情況下,恆生指數的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廣大投資者的盲目跟從,從而既可能造成

恆生指數無序下跌的可能。對沖基金的經營者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大量持有空頭頭寸。

(二)炒家出招引起香港政府幹預

1.1998年8月初,投機者突然大肆宣揚人民幣將貶值10%,其中,上海、廣州等地的人民幣黑市交易中曾跌

到了1美元兌換9.5人民幣左右。投機者散播人民幣將貶值的謠言是"聲東擊西"的招數,是想藉此來影響人們對

港幣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機者還大肆宣揚內地銀行不穩定等謠言,其目的仍是為了其狙擊港元創造心理條件

,其手段真可謂無所不用。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開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聯系匯率脫鉤的期權。

2.炒家開始沖擊,恆生指數應聲暴跌。1998年8月5日,炒家們一天之內拋售200多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

一反過去被動做法,運用香港財政儲備如數吸納,將匯市穩定在1美元兌換7.75港元的水平上,銀行同業市場拆

借利息也僅是略有上升。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拋售了200多億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僅照單全收,而

且將所有吸納的港元存入香港銀行體系,從而起到了穩定銀行同業拆借利息的作用,因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

市下跌在所難免,以往三次狙擊的結果都是保住了匯市,而股市大跌。但是8月7日因為已公布中期業績的藍籌

股業績不佳導致股市下跌,恆生指數全日下跌212點,跌幅為3%。在此後7日到13日這幾個交易日中,香港政府

繼續採用吸納港元,穩定同業拆息率的辦法穩定股市。但由於炒家在股票市場上做空,恆生指數最終還是跌到

了6600點的低位。

3.1998年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參與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為了維護港元,攜巨款外匯基金進入股票

市場和期貨市場,也炒家進行直接對抗,開始前數分鍾向香港的中銀、獲多利、和升等多家證券行指示大手吸

納恆生指數藍籌股。表示不惜成本,務求將8月期指抬高600點。香港政府的此舉一反以往"積極不幹預"對投機

者的政策,對投機者造成了一個始料不及的沉重打擊。有代行中央銀行職權的金融管理局直接托市干預期貨、

股票市場,在全球開放型資本市場上尚屬首次。當時恆生指數和8月份股指期貨合約以7224點收市,股市成交量

達到81億港元,而平時成交水平約在30億-50億港元。

臨近8月28日期指結算日,對沖基金從香港經濟商中借入大量股票,據說,索羅斯曾向中東石油大亨借入匯

豐股票用於8月28日與香港政府大決戰。由於香港借貸利息為25%,大大高於海外借貸利息8%的水準,故投機者

向海外借貸成功。香港政府一面下令香港各上市公司和基金不得把手中持有的股票借給對沖基金,一面在股票

市場中如數接受對沖基金的拋售狂潮,以至於大戰後,香港政府擁有了多家上市公司的絕對控股權。至8月28日

,香港政府在10個交易日的較量中,最終頂住了國際炒家的拋售壓力,將恆生指數成功地推高了1100多點,打

破了炒家們的如意算盤。概括起來,8月份香港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如數吸納炒家拋售的港元,並將所吸納的港元存入香港銀行體系以穩定香港銀行同業拆借率,並於8

月14日突然提高銀行隔夜拆息率,突擊投機者,提高投機者的拆借成本。

第二、自8月14日起大量買入恆生指數分成股(藍籌股),抬高恆生指數及8月份恆生指數期貨合約價格,

加大建立許多空倉的投機者在8月28日8月份恆生指數期貨合約結算日的虧損。

第三、指示香港各公司、基金、銀行等機構不要拆借股票現貨給對沖基金,減緩股票市場的波動。

第四、抬高9月份指數期貨合約,以加大投機者轉倉的成本。

日期 政府策略 市場反應

8.14 通過數間證券行不及價格地購入大量恆生指數成分股和期指,號召華商入市 觸發投機者平期指空倉

,恆生指數急升564點

8.18 沒有大舉掃貨,重點吸納電信股 將恆生指數維持在7200點水平,投機者開始將8月期指合約轉倉9月

8.19 趁外圍利好消息,開始獲利吐貨,干預股票期指,砍斷投機者沽貨 恆生指數升412點,過萬張8月期

指合約轉之9月,投機者從海外借貸,24日繼續出現大量沽空

8.2 早先退高200點,再支持大盤不回落 防線再度推高至7700點水平,市場傳聞基金開始平期指空倉

8.21 不積極入貨,防止投機者搭順風車 恆生指數干預後首次下跌,投機者有機可乘,尾市大幅造低

8.24 期市買8沽9,逼投機者8月平倉,港股在外圍下跌的情況下獨升317點 仍有過萬張8約合約轉交9月,

積極入市,出現新的"御用經紀"

8.25 挾高港元短息,增加投機者借港元成本,期市守住7800點,保8、9差價約100點 8月期指逼近8000點

,轉倉的有減少現象

8.27 與投機者對峙,大量掃入成分股,全日股指維持在7800 股市成交激增,27、28兩天分別成交229、

790億

8.28 進一步跨到8、9月期指差價,加大投機者轉倉成本 8、9月份期指差價在8月28日擴大到600點 ……

㈤ 1998年是以誰為代表的人沖擊香港金融市場結果如何最好說經過,詳細點

1998年香港金融保衛戰回眸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1997年下半年,美國著名金融家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發起了連番狙擊,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積存的外匯一瞬間化為烏有,由此引發了二戰後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層面沖擊最巨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6-7月間,索羅斯把矛頭對准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發動沖擊。 兵臨城下 將至壕邊 港幣實行聯系匯率制,聯系匯率制有自動調節機制,不易攻破。但港幣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將影響股市大幅下跌。這樣,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後再大量向銀行借貸港幣,使港幣利率急升,促使恆生指數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場一樣獲得投機暴利。 對沖基金在對香港金融市場進行沖擊時,往往受制於香港金融監管部門的傳統作法———提高短期貸款利率。而事實已經證明,在前3次沖擊(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貸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剛也因此被戲稱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會提高投機的成本。在這次炒家沖擊香港金融市場時,與以往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炒家沒有進行即期拆借活動,而是預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這些港元來自多方面,但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一些國際金融機構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發行的一年至兩年期的港元債券,總金額約為300億美元,年利息為11%。這些國際金融機構將這些港元掉期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對沖基金。這些港元成為對沖基金攻擊香港金融市場的低成本籌碼,使投機者具備了在匯市進行套利的有利條件。而對沖基金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大量的遠期美元以平衡風險。據說索羅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總金額約400億美元的買入合約,到期日為1999年2月。 聲東擊西 興風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來,國際炒家4次在香港股、匯、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獲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國際炒家再次通過對沖基金接連不斷地狙擊港幣,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顯,他們對港幣進行的只是表面的進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標。聲東擊西是索羅斯等國際投機者投機活動的一貫手段,並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當恆生指數攀升至8000點高位的時候,對沖基金大舉沽空恆指,建立了大量的恆指空倉頭寸。對沖基金之所以建立恆指空倉,是因為它們預計港股在受到沖擊後恆生指數必然會大幅下跌。而恆指期貨合約的價格是每點50港元,也就是說,若建的是空倉,恆生指數每下跌一個點,就可以給做空者帶來50港元的利潤。 眾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大事,開啟了香港的新時代。但是,對國際炒家而言,這正好為他們興風作浪提供了機會。香港的未來何去何從,香港的經濟、社會會發生什麼變故等一系列問題,不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沒譜。而恆生指數代表香港金融市場,乃至整個香港經濟、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經濟的「晴雨表」。只要能動搖恆生指數,就能打擊人們對香港經濟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恆生指數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廣大投資者盲目恐慌,從而到達坐收漁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眾 渾水摸魚 國際投機者在證券市場上大手筆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壓恆生指數,使恆生指數從1萬點大幅度跌至8000點,並直指6000點。在山雨欲來的時候,證券市場利空消息滿天飛。1998年8月初,投機者大肆宣揚人民幣將貶值10%,其中,上海、廣州等地的人民幣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兌換9.5人民幣左右。投機者散播人民幣將貶值的謠言,是想藉此來影響人們對港幣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機者還大肆宣揚內地銀行不穩定等謠言,其目的仍是為了其狙擊港元創造心理條件,其手段真可謂無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開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聯系匯率脫鉤的期權。炒家們趁機大肆造謠,揚言「港幣即將與美元脫鉤,貶值40%」,「恆指將跌至4000點」雲雲。其目的無非是擾亂人心,製造混亂狀態,然後趁機渾水摸魚。8月13日,恆生指數一度下跌300點,跌穿6600點關口。 在壓低恆生指數的同時,國際炒家在恆指期貨市場積累大量淡倉。恆生指數每跌1點,每張淡倉合約即可賺50港幣。而在8月14日的前19個交易日,恆生指數就下跌2000多點,每張合約可賺10多萬港幣,收益之高令人震驚!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戰 國際炒家在泰國、馬來西亞的胡作非為,給這些國家的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可謂來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亞洲其他市場形勢後,為了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香港政府決定調巨資迎戰這些瘋狂的國際炒家。 這是一場以金錢、智慧和魄力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戰。無論是挑戰者,還是應戰者,都深知其成敗所蘊含的利益與風險。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間,投機者就大肆宣揚人民幣將大幅貶值,以致上海、廣州等地的人民幣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兌換9.5元人民幣的水平。投機者散播人民幣將貶值的謠言是「聲東擊西」的招數,旨在藉此影響人們對港幣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機者還大肆宣揚內地銀行不穩定等謠言,目的仍是為狙擊港元創造條件。除了妖言惑眾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開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聯系匯率脫鉤的期權。 出其不意 首戰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們一天之內拋售200多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過去被動做法,運用香港財政儲備如數吸納,將匯市穩定在1美元兌換7.75港元的水平上,銀行同業市場拆借利息也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拋售了200多億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僅照單全收,而且將所吸納的港元存入香港銀行體系———從而起到了穩定銀行同業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難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業績的一些藍籌股業績不佳,導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恆生指數全日下跌212點,跌幅為3%。在此後的7日至13日這幾個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繼續採用吸納港元的辦法,以穩定同業拆息並進而達到穩定股市的目的。但由於炒家在股票市場上大肆做空,恆生指數最終還是跌到了6600點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恆指被打壓到了6660點後,港府組織港資、內地資金入市,與對手展開針對8月股指期貨合約的爭奪戰。投機炒家要打壓指數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則要守住指數,迫使投機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約無法於8月底之前如數套現。港府入市後大量買入國際炒家拋空的8月股指期貨合約,將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點推高到24日的7820點,高於投資炒家7500點的平均建倉價位,取得初步勝利。當日收市後,港府宣布已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與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參與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為了維護港元,攜巨額外匯基金進入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與炒家進行直接對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銀、獲多利、和升等多家證券行指示,大手吸納恆生指數藍籌股,表示不惜成本,務求將8月期指抬高600點。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積極不幹預」政策,給投機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擊。 代行中央銀行職權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預期貨股票市場,這在全球開放型資本市場上尚屬首次。港府宣布已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與期市,令市場為之一驚。 接著,投機炒家鼓動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一場攻擊港府的輿論大戰。與此同時,炒家們並不願意俯首稱臣,他們又一次玩起了「聲東擊西」的鬼把戲———於8月16日迫使俄羅斯宣布放棄保衛盧布的行動,造成8月17日美歐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圍魏救趙」沖擊恆生指數。然而,使他們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恆生指數有驚無險,在收市時只微跌13點。 攻城略地 乘勝追擊 初戰得手,並不意味對手會棄城投降,因為離期指合約的交割還有時日,港府明白惡戰還在後頭。果然,從8月25日開始直至28日,雙方展開了轉倉戰,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國際炒家為投機付出高額代價。 8月27日和28日,投機炒家在股票現貨市場傾巢出動,企圖將指數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時,經過幾天驚心動魄的大戰,在期貨市場上將8月合約價格推高到7990點,結算價為7851點,比入市前高1200點。8月27日、28日,港府將所有賣單照單全收,結果27日交易金額達200億港幣,28日交易金額達790億港幣,創下香港市場最高交易紀錄。 但投機炒家並不善罷甘休,他們認為港府已經投入了約1000億港元巨資,資金壓力與輿論壓力使其不可能長期支撐下去,因而決定將賣空的股指期貨合約由8月轉倉至9月,想與港府打持久戰。從8月25日開始,投機炒家在8月合約平倉的同時,大量賣空9月合約。與此同時,港府在8月合約平倉獲利的基礎上乘勝追擊,使9月合約的價格比8月合約的結算價高出650點。 這樣,投機炒家每轉倉一張合約要付出3萬多港幣的代價。投資炒家在8月合約的爭奪中,完全敗走麥城。 生死決戰「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恆生指數期貨8月合約的結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擊以對沖基金為主體的國際游資操控香港金融市場的第10個交易日。 雙方經過前幾個交易日的激烈搏殺後,迎來了首次決戰。 上午10點整開市後僅5分鍾,股市的成交額就超過了39億港元。半小時後,成交金額就突破了100億港元,到上午收市時,成交額已經達到400億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創下的460億港元日成交量歷史最高紀錄。 下午開市後,拋售有增無減,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恆指和期指始終維持在7800點以上。隨著下午4點整的鍾聲響起,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的恆指、期指、成交金額最終分別鎖定在7829點、7851點、790億上。 1998年8月28日,對於眾多國際炒家來說,是一個心痛的日子。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預以來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針對炒家們慣用的匯市、股市、期市的主體性投機策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勝利。香港政府將恆生指數從8月13日收盤的6660點推高到28日的7829點報收,並迫使炒家們在高價位結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貨。在此之前,炒家們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倉。這樣一來,即使它們轉倉,成本亦很高,一旦平倉,則巨額虧損不可避免。 乘勝追擊獲全勝 「8·28」之戰,港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對國際炒家來說,期指轉倉是可行性選擇,更可能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因此,對香港特區政府來說,「8·28」之戰也只能算是階段性勝利。港府決定,在9月份繼續推高股指期貨價格,迫使投機資本虧損離場。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頒布了外匯、證券交易和結算的新規定,使炒家的投機大受限制。當日恆生指數飆升588點,以8076點報收。加上日元升值、東南亞金融市場趨穩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機炒家的資金、換匯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敗退離場:9月8日,9月合約價格升到8220點。8月底轉倉的期指合約要平倉退場,每張合約又要虧損4萬港幣。至此,國際炒家見大勢已去,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來,香港政府動用了100多億美元,消耗了外匯基金約13%,金額大大超過了1993年「英鎊保衛戰」中,英國政府動用77億美元與國際投機者對壘的規模,堪稱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麻煩採納,謝謝!

㈥ 索羅斯是怎麼在香港失敗的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1930年8月12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本名捷爾吉·施瓦茨回(Gyoumlrgy Schwartz),慈善家,貨幣投機家答,股票投資者。
索羅斯曾於1997年閃襲香港金融市場,使港元匯率一路下滑,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入市,中央政府也全力支持。在一連串反擊行動下,索羅斯在香港的「征戰」無功而返,損失慘重。

應答時間:2020-12-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㈦ 關於沖擊一種貨幣 使其貶值 再贏取暴利

通過做空英鎊的手段,做空的概念你可以去BAIDU下
索羅斯在當時拋空的英鎊是100億,當然使用了杠桿,據說是1:20
索羅斯的這次成功和當時的時代大背景有關,英國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國了,英格蘭銀行也只有傳說中的威名。

當時德國是新崛起的經濟強國
德國和英國之間在匯率浮動上有矛盾,
德國財政大臣萊蒙居然發表了「歐洲貨幣匯率機制內各國將不會再一致行動」和「英鎊應該貶值」 這樣的言論,也就是說德國央行不會幫英格蘭銀行維護英鎊,投機客之前不敢動手就是怕德國央行會協同英國穩定英鎊,有了這個暗算就無所顧忌的動手了,結果英國退出了經濟共同體。所以說真正的始作俑者是德國央行,索羅斯們很好的抓住了機會。

靠,轉的這么長,搞的跟隋唐演義似的,我只想知道為什麼98襲擊香港後幾個老大的下場這么差,老虎基金破產,索羅斯到現在也沒什麼新戰役?

㈧ 恆生指數是期貨嗎

首先恆生指數是香港股票市場主板的一種指數,它是有一些樣本股的加權平均計算出來的一種價格表示。而期貨是一種由一定場所制定的標准化的在一定時期內有效的合約。它更多的是一種合同文本。而股指期貨是一種以股票指數為標的的期貨。這兩種不是一個概念。

㈨ 誰能幫忙找下香港恆生指數和期貨近十年漲跌的數據資料(不是走勢圖哦)。

恆生指數期貨的特點:

一、雙邊買賣,可買升亦可買跌,避免其中規限,是成熟穩定的市場

二、投資成本輕(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只需投資3%—7%左右的資金運作,相當於放大15—40倍,以小博大。

三、 買賣及開戶程序簡單

四、可以控制虧損的幅度(設定止損單)不會因為沒有買家和賣家承接而招致更大的損失,沒有漲跌停板的限制。

五、投資收益無須繳稅、免稅

六、香港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而不是一個公司、一個行業的行為,能公開、公平、公正的客觀交易。

七、靈活性大,可以作長、中、短及超級短線投資,資金出入便利,可隨時調離資金作其它投資。

八、回報率高,回收期快,變現能力超強。

恆生指數期貨投資的優越性

投資方式
流動性
投資成本
風險性
交易費用
成長性
收益率

銀行存款







股票







房地產







恆指期貨







三、香港聯交所 亞洲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
依託於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香港已經成為亞洲地區發展最快的國際金融中心。近年來,香港交易所的規模迅速擴大,在全球交易所的排名不斷提升。至2005年11月底,香港交易所在全球及亞太區的交易所的排名為:

全球排名
亞太區排名

總市值
9
2

交易量
6
2

集資額
3
1

資料來源:國際證券交易所聯會

2004年全年,香港主板和創業板的股權總籌資額(包括新股發行、供股、配售、認股權行使等)分別為2656.68億和52.72億港元。至2004年12月底,主板上市公司達892家,創業板上市公司204家。
從投資者結構分析,根據2003年交易所年報披露的信息,機構在香港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本地和海外的機構投資者分別佔28%和35%,合計佔63%,本地和海外的個人投資者分別佔30%和4%。如果按地域分;海外投資者(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合計佔39%。
經過十幾年年的發展,香港市場已逐漸從一個中國內地上市公司的離岸市場發展成一個中國內地上市公司本土市場。因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多為海外投資者(或在香港運作的海外機構),而被投資的中國公司的主要業務在中國內地。隨著中資公司在香港市場中比重的提高,即產生了一個離岸股票市場(即主要投資者和被投資公司均來自本土市場以外的第三地)。由於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運作環境的差異和溝通的障礙,這種離岸的股權投資存在著巨大的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風險,這也是過去十幾年中香港市場的中資股股價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經過十幾年年的發展,海外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環境的了解及中國公司市場化、規范化運作程度的提高,投資人和上市公司的溝通障礙減少。依託於兩岸三地大中華產業圈的形成,香港、中國內地及台灣產業一體化程度的提高,香港市場實際上已成為兩岸三地上市公司的本土市場。香港市場的國際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及其對國際資金的聚集能力已使其成為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的首選市場。過去十年中,在香港上市集資逾百億港元的企業有12家,其中11家是H股或紅籌股公司.而香港市場再融資的便捷性也是吸引眾多大型公司的重要因素。如中國移動(0941)上市後,在二級市場上的再集資合計超過3,000億港元。
香港上市集資逾百億港元的企業(1993年7月15日至2004年12月31日)

排名
代碼
企業名稱
上市年份
上市時集資額(億港元)

1
0762
中國聯通
2000
436

2
0941
中國移動(香港)
1997
327

3
0386
中國石油化工
2003
267

4
2628
中國人壽
2000
267

5
0857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
2000
223

6
2388
中銀香港(控股)
2002
205

7
2318
中國平安保險
2004
143

8
0981
中芯國際
2004
139

9
0728
中國電信股份
2001
118

10
0883
中國海洋石油
2001
110

11
0066
香港地鐵
2000
108

12
0906
中國網通
2004
101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

香港市場已成為內地企業首選的海外融資市場,內地企業上市也越來越成為香港市場的主要增長因素。從以下數據可以看出內地企業在香港市場所佔的比重和交易活躍程度:

2004年中資股(包括H股、紅籌股及注冊在海外的非過國有企業)佔香港股票市場(主板和創業板)的各項比例

佔香港證券市場的比例
按年同比增加

上市公司數目
(304家 ) 28%
22%

全年新上市公司數目
(44家)63%
29%

市值
30%
20%

股份每日平均成交金額
49%
60%

首次上市集資額
79%
47%

上市後集資額
20%
629%

自1993年1月起總集資額
49%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
2004年成交額最高的公司

排名
代碼
公司名稱
成交額(億港元)

1
0005
匯豐
3,796

2
0013
和記黃埔
1,528

3
0857
中國石油股份-H股
1,416

4
0941
中國移動
1,276

5
0016
新鴻基地產
1,108

6
2628
中國人壽-H股
992

7
0001
長江實業
985

8
2388
中銀香港
913

9
0386
中石油化工-H股
808

10
0728
中國電信-H股
687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
2004年成交額最高的10家公司當中,6家是內地企業。隨著2005年以後新一輪的中資大盤股(保險、銀行、電網等)上市後,中資股在香港金融市場的比重越來越大

閱讀全文

與恆指期貨成交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銀行紙黃金k線 瀏覽:432
杠桿千分表長表頭與短表頭的區別 瀏覽:943
墨西哥比索歷史匯率 瀏覽:86
骨杠桿沿直角 瀏覽:188
資產管理公司融資方式 瀏覽:459
模里西斯人民幣匯率 瀏覽:571
日本10元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16
股票交易晚上掛單 瀏覽:954
外匯交易進階目錄 瀏覽:14
理財投資周期算星期六日嗎 瀏覽:650
上市公司可以發企業債 瀏覽:181
東莞證券掌證寶交易手續費 瀏覽:215
有人說金融公司挺好的 瀏覽:364
收益高理財 瀏覽:690
短期國債是信託理財產品嗎 瀏覽:875
東方熱電煤價格 瀏覽:548
怎麼挑選理財基金 瀏覽:585
美國一桶油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690
基金理財可以致富嗎 瀏覽:957
杠桿收購的操作流程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