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過盛

外匯過盛

發布時間:2022-11-14 12:47:54

⑴ 高手進啊!!外匯儲備過多為什麼會導致流通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所謂「流動性過剩」,通常指經濟層面資金充裕,銀行信貸投放沖動較強。在流動性過剩狀況下,會刺激國內投資、信貸等經濟指標持續上升,現階段容易引發經濟過熱,從而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在國際經濟失衡的背景下,中國國際收支近年來持續雙順差,外匯儲備不斷攀升,在當前結售匯制度下,央行放出基礎貨幣進行對沖,貨幣供應量加大;此外,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後,為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央行需要通過投放人民幣以買入外匯,而基礎貨幣投放又以乘數效應擴大廣義貨幣供給,從而導致國內流動性過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收支規模不斷擴大。1993年以前,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交替出現,1994年之後,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基本形成。2001年以後,國際收支順差增長持續增長。2001年至2005年,經常項目順差累計3282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累計2935億美元。

持續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推動著國家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到2006年2月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國。截至2006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上升至10663億美元,比2000年底增長5.4倍。今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達到12020億美元

⑵ 關於中國外匯過剩的 問題

是這個意思呀 有2億外匯 就說明至少要多印12萬億人民幣呀 您想想......

⑶ 外匯儲備多有什麼壞處

外匯儲備不是越多越好的,巨額外匯儲備會給我過經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美元貶值,會使外匯儲備縮水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對沖外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
第二,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第三,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
第四,加大資金收益風險
第五,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

⑷ 外匯儲備的利弊有哪些

外匯儲備過少過多都不是一件好事,那麼外匯儲備給國內造成的利弊影響到底是什麼呢?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外匯儲備的利弊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外匯儲備的“弊”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截至2014年三月,我國外匯儲備接近4萬億美元。對於巨額外匯儲備的“禍福”,一直存在爭議。2014年在訪問肯亞時談到外匯儲備時明確指出: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怎樣理解這里的“負擔”呢?作者認為巨額的外匯儲備會帶來兩方面的負擔,一方面是管理困難,即如何對龐大的外匯儲備進行有效管理,確保增值保值。另一方面是政策困難,即猛增的外匯儲備讓貨幣政策的出台和執行陷入左右為難困境。

要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必須進行有效管理,為此,國務院專門成立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對外匯儲備進行管理。外匯儲備只能用於對外消費和投資,若用在國內只會帶來國內基礎貨幣的擴張,因此外匯儲備該向境外哪個方向哪個領域投放是一個很專業很復雜的問題。

以我國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為例,自2001年起,我國開始大規模持有美國政府債券,從2001年至2013年年平均增長率為26.1%,並在2008年超過日本,成為持有美國政府債券最多的國家,並一直保持到現在。但是,美國政府債券收益率並不高,甚至在2008年一度出現負收益率的情況。只不過美國政府債券是流動性高的硬通貨,尤其在金融不景氣的時候被廣泛持有。

中國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等於是中國將外匯儲備迴流至美國,美國一方面將這些資金投入科學技術研發,推動了美國科技水平的發展,加速了產業升級。問題是,美國與中國沒有技術共享,甚至是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另一方面將其中的一部分通過外商投資的形勢重新投入中國,獲取較高的資產回報。

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的困境就是,出於安全性不得不投,但不能享受投資給美國帶來的紅利,卻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從政策困境來看,1994年我國進行外匯體制改革,取消外匯留存制度,開始實行是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度,獲取外匯的企業和個人必須將持有的多餘外匯出售給外匯指定銀行,這迅速增加了央行直接控制的外匯儲備頭寸,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能高度集中於貨幣管理當局。進入20世紀後,外匯管理部門逐漸有條件的放鬆企業和個人持匯的管制。2008年國務院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經常項目外匯收入,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留或者賣給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這明確表明企業和個人自主保留外匯收入,但由於近年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企業和個人持有外匯的傾向降低。其結果是我國外匯持有者結構和其他國家(如日本)完全不一樣。不斷增加的外匯導致貨幣管理當局外匯占款相應增加,直接推高了貨幣供應總量,加劇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更為嚴重的是,近年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斷被強化,現實中也是單邊升值,從2003年到2013年,累計升值超過30%,國際投機資本不斷湧入進行無風險套利,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至於過快升值,對外貿易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央行只能不得不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不斷發行拋出人民幣,購買市場上的多餘外匯,外匯占款增加變為被動增加,通貨膨脹隱憂頻現。進一步的,為購買外匯投入市場的基礎貨幣通過乘數效應放大國內流動性,資產價格如房地產就會上升,泡沫開始形成。為控制流動性過剩,央行通過發行票據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的措施從市場上吸收流動性,加息會加大境內外利差,尤其是發達經濟體普遍奉行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時代背景,境內外利差吸引套利資本。人民幣的實際升值、資產的豐厚回報率、套利空間的存在進一步吸引國際投機資本,造成惡性循環,金融危機和不良債務形成的風險高企。

貨幣政策的目標之一是穩定物價,上述被動的通貨膨脹讓貨幣政策喪失獨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也受到限制,這就是貨幣政策困境。

政策困境是當前業界對巨外匯儲備感到擔憂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外匯儲備會不會縮水也受到高度的關注。

有觀點認為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外匯儲備必然縮水。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外匯儲備是用外幣計價,且只能對外使用的,只要該外幣的購買力和用外幣計價的資產價值沒有降低,就不能說該幣種的外匯儲備縮水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增值。如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美元兌日元升值,手頭持有的美元外匯儲備用日元計價就增值了。

實際上,外匯儲備縮水的真正擔憂不在境外,我國持有的外匯主要是美元,從目前來看,美國的通貨膨脹情況並不嚴重。作者認為,外匯儲備的縮水擔憂來源於內部。

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是來源於經常項目下的國際貿易順差、結算方式變動導致的儲備滯留、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的資本流入、外匯儲備結構中幣種之間匯率變動收入。

其中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的資本流入部分不穩定之處在於投機資本的套利、套匯、套取資產升值收益及其疊加,具體表現為外匯的“快進快出”和“大進大出”,其撤出時會購匯成外幣,獲取的收益能在短期內給帶走大量外匯儲備,極端情況下還導致外匯進入國無法兌付投機資本持有進入國本幣所代表的債權,即外匯儲備不足不足以沖銷本幣,導致本國貨幣信用危機,本幣大幅貶值,引發本國金融危機,典型如1997年泰國金融危機。

外匯儲備的“利”

那麼,是不是巨額外匯儲備就是有害無益?當然不是,李說得很清楚,是“負擔”,不是“危害”,從目前來看,巨額外匯儲備至少有兩個益處。

一是維護人名幣匯率穩定,保障經濟運行穩定。

外匯儲備通常是由在國際資本市場普遍接受的硬通貨構成,代表了一個國家對外的清償能力。充足的外匯儲備是人民幣持有者的定心丸,尤其是一國面臨劇烈的金融沖擊的時候,如國際資本的投機活動導致匯率發生劇烈變動,貨幣管理當局通過外匯儲備干預外匯市場,對穩定本幣匯率能起到重要作用,並實現遏制金融危機的作用,在200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強大的外匯儲備就對穩定中國的金融局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是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基礎。

人民幣國際化是近年中國金融領域最熱門的話題,2014年,人民幣國際化加速。4月,人民幣在世界主要支付貨幣排名中為第七位,一時間,人民幣國際化被認為時代的大趨勢。應該保持清醒的是以人民幣在全球金融市場支付結算總量中的份額只有1.43%,遠低於美元和歐元。毋庸置疑,無論是從鑄幣稅角度還是貨幣風險考慮,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都會帶來大量好處,但人民幣離成為國際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遑論取代美元和歐元的地位。正因為如此,人民幣走出國門就需要手頭持有的硬通貨作為信用保證,即外匯儲備能起到”兜底”的作用。通常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標志著以美元為核心的貨幣體系瓦解,從實際發展情況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使得美元的發行缺少了束機制,美元的發行不再需要和黃金掛鉤,美國也不需要對美元的幣值承擔兌付責任,美元更容易且更多的獲取了鑄幣稅。美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必然依舊是強勢的國際貨幣,這就是為什麼次貸危機的發生不僅沒有讓美元走弱,反而走強的原因,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美元能夠充當最後的“避風港”。換句話說,中國持有的硬通貨越多,資本市場多持有並使用人民幣結算的信心就越充足,因為有巨額的外匯儲備“掛鉤”,人民幣就能在世界范圍內被接受和流通,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增進經濟實力和國家實力,最終逐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的實現。

⑸ 外匯冗餘和產能過剩是什麼意思

外匯冗餘,應該是說 國家掙的外匯儲備足夠,不是匯率,產能過剩很簡單,就是生產的東西很多,但用不完,或者沒人要!

⑹ 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當前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觀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
(一)國內原因
1、長期以來政府的政策導向。
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外匯儲備不斷增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從根本上說是過去25年來的出口導向政策和外資優惠以及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國際收支問題上,中國政府長期確定的方針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節余;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年裡,我國的外匯儲備僅為1.57億美元,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時間里,外匯短缺在我國幾乎都成為一種常態。所以長期以來比較看重外匯儲備的功能,認為我國外儲備越多越好,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輕易動用。在外匯政策上表現為實行強制性結售匯制。同時由於我國自改革開放長期以來實行出口導向、外資導向和外匯政策「寬進嚴出」取向的結果,資金流人較為容易,而流出則需層層審批,導致經常項目大量順差和FDI流人的不斷增加。具體政策如下:
(1)1979-1987年,國家對外貿企業經營統負盈虧,以財政補貼支持外貿發展。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效率低下,為了配合引進外資政策,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 為鼓勵和支持企業出口,政府對外貿企業實施了出口卒 貼政策。
(2)1988-1993年,補貼政策與外貿承包經營責任制並舉,推動對外貿易發展。國務院從1988年起全面推行對外貿易承包經營責任制。當時尚未建立外貿的自負盈虧機制,實施承包制的同時仍然保留中央財政對外貿的補貼。
(3)1994至今,國家改革外匯管理體制,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推動對外貿易發展。尤其是人世後,國家對外貿的支持逐漸由直接與間接的財政補貼,轉向與國際規則接軌,逐漸以關稅、稅收、利率等手段來調節與推動對外貿易發展。
此外,放開外貿經營權,擴大對外貿易主體;對外商投資實行許多包括稅收減免,免稅進口以及其他優惠在內的優惠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4)實施出口退稅政策,支持外貿發展。我國從1985年4月開始實施出口退稅政策。不過從2007年7月份開始,該政策逐漸減弱。繼7月1日出口退稅新政實施後,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於8月23日聯手推行《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公告44號,共計2247個海關商品編碼被列入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同時要求對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實行銀行保證金台賬「實轉」管理。
2、經濟快速發展與結構調整滯後之間的矛盾。
2007年10月19日,吳曉靈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匯率政策研討會上發表演講稱,中國對外貿易的高順差是中國內部經濟不平衡的反映,是由高儲蓄、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問題造成的。在過去20多年裡,在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支持下,中國經濟的平均年增長速度超過了9%。與此同時,經濟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由於歷史和體制的原因,結構調整步伐經常處於落後狀態。特別是在近些年裡,國內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滿足,工業發展達到新的水平之後,商品、資金和勞動力市場都出現了過剩。生產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無法滿足多種類、多層次的需要,導致有效總需求不足,並進一步造成就業困難和需求增長乏力等問題。

3、國內匯率制度缺乏充分彈性。
從1994年1月1日起,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改革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人民幣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阻礙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進程,人民幣匯率遭遇了強烈的貶值壓力,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被迫偏離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設計初衷,逐漸變相成為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2005年7月21日我國再次進行匯率制度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外匯管制較嚴,根據IMF的匯率制度分類,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匯率制度仍是缺乏彈性的(如表1)。

1、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
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是中國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重要原因。20世紀90年代,工業發達國家開始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紛紛將紡織制衣、塑料玩具以及電子裝配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轉移到我國等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正好已形成了基本的開放態勢,因而自然而然地融人了這場世界性的產業轉移。近年來,世界經濟不景氣、全球高科技泡沫破滅,進一步加快了全球范圍內的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與此同時,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加之國內人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和法律環境日趨完善,中國逐漸成為國際製造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資企業躍升為中國外貿發展的主力軍,從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國出口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2.9% ,但是一般貿易出口的年均增長率僅為7.7% ,均低於GDP年均增長率,而加工貿易出口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9.5% ,加工貿易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從4.8% 分別上升到56.9% ,加工貿易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2005年中國的總出口是7620億美元,加工貿易佔了55%左右。2006年中國貿易順差總額是1775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順差將近1900億美元。

2、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
近些年來,美元持續大幅貶值,給釘住美元或貨幣籃子中美元比重過高的很多亞洲貨幣以巨大的升值壓力,尤其是人民幣,施壓其升值會對亞洲貨幣升值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近些年來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還在不斷擴大,從表面上看1994年到2003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升值了5%左右,如果考慮到不同國家之間的物價走勢,人民幣對美元實際有效匯率升值了20%左右。尤其是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布開始實行以市場為調節機制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人民幣正不斷釋放著它的彈性。兩年中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了10%
3、不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
現今的國際金融體系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逐漸形成的,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脆弱的國際貨幣制度、狹隘的國際金融霸權和國際金融資本無序流動等三個方面。脆弱的國際貨幣制度和狹隘的金融霸權是國際金融體系無序性的主要表現,也是當代國際金融體系持續動盪的根源。

⑺ 我國的外匯儲備過剩,通過一帶一路投資,為什麼還要成立亞投行融資呢

亞投行的目的是為了大力發展金融行業。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人民幣逐漸被全世界的人民接受。
中國想要像美國一樣,將人民幣的地位提升到美元的水平,可以在全世界通用。
但是又怕像資本主義國家產生金融危機,因為中國人太多,又是一黨執政的國家,一旦金融危機出現,社會就會動盪不安,難以穩定。
人民幣的數量如果太多就會通貨膨脹,但是一帶一路政策,在國外搞經濟發展,最終都是要把貨幣統一換成人民幣的。
也就是說,一帶一路的結果會產生大量的人民幣,如果再投放回國內市場,就必然會通貨膨脹。
所以建立亞投行可以把國外的人民幣再次集中起來和國內市場分開,繼續發展屬於我國的國外經濟。
可謂「一舉多得」。

⑻ 什麼是外匯流動性過剩

外匯入門要知道哪些因素導致了流動性過剩,行系統流動性過剩反映為銀行超額儲備率過高,信貸擴張能力過強。社會層面的流動性過剩則體現為貨幣供應過多,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有價格上漲壓力。流動性過剩,這是今年才被很多普通人熟悉的一個經濟學用詞。這不僅是因為它反復出現在媒體的財經報道中,更是因為宏觀部門出台的多項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如加息、發行特別國債、QDII獲批等政策無不劍指流動性。那麼,究竟什麼是流動性?過剩的流動性是洪水猛獸,還是當前經濟發展的合理產物?

什麼是外匯流動性過剩?所謂流動性,就是資產的變現能力。現金、儲蓄、股票等都具有較強的變現能力。如果按銀行體系的專業劃分,流動性則分為M0(現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其他)(Fxsol-asia.com)FXSOL。一般而言,流動性過剩是指容易變現的資產規模急劇膨脹的現象。在老百姓眼裡,通常就是資金比較充裕,「社會上的錢多了」等概念。但多的並不是居民的個人資產,而是銀行體系的資金過剩。
正確理解流動性過剩,應當將央行對銀行系統的流動性管理和社會層面的流動性問題區分開來。銀行系統流動性過剩反映為銀行超額儲備率過高,信貸擴張能力過強。社會層面的流動性過剩則體現為貨幣供應過多,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有價格上漲壓力。

⑼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

外匯儲備是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規模能反映一個國家的金融實力,但並非越多越好。
一般來說,外匯儲備過多會有以下這些主要負面影響:
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
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
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
拓展資料
外匯儲備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通常狀態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集中到本國央行內形成外匯儲備。
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當本國貨幣被大量拋售時,利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截至2020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544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421億美元,升幅為1.4%。截至2021年5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18億美元,較4月末上升236億美元,升幅為0.74%。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502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278億美元,升幅為0.86%,2021年全年則上升約336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138億美元,較1月末下降78億美元,降幅為0.24%。
作用
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當國家進出口交易出現比較明顯的缺口或者因為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貿易差,可以用外匯儲備來填補逆差,保住本國的國際交易聲譽,避免更多的經濟危機,保證經濟正常發展。
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國家的匯率是由該國家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如果國家的供求關系出現了紊亂的想像,導致市場匯率發展出現異常,會給國家的貨幣政策的運行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政府就會通過運用持有的外匯儲備來買進外國債券的手法調整市場,穩定匯率。
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外匯儲備的多少就代表了國家清償外債的能力的大小,也可以體會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大小,是最直接的經濟能力的體現,可以根據此來判斷國家的資信力。同時這也幫助我們獲取了更多國際競爭優勢。
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外匯儲備也是我國央行的資產,外匯儲備多的話,代表央行的資產儲備高,在我們國際間的經濟事務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資金支持。如果發生金融危機的話,更多的外匯儲備可以就意味著你有更多的能力抵抗風險。

⑽ 外匯短缺時為什麼要大量拋售外匯,外匯過剩時為什麼要大量吸進

短缺時,價格高,價格大於價值,被高估,拋
過剩時,價格低,價格小於價值,被低估,買

閱讀全文

與外匯過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836
60秒操作貴金屬 瀏覽:495
露笑科技轉讓股份會什麼結果 瀏覽:99
招聘投資理財師 瀏覽:505
股票融資融券快到大財優配 瀏覽:174
12萬30天理財產品 瀏覽:964
華潤集體股票 瀏覽:683
macd指標詳解圖解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743
融資租賃的財務報表是什麼 瀏覽:171
王紅飛股票 瀏覽:884
近幾天匯率美元 瀏覽:217
貴金屬紀念幣首次發行 瀏覽:471
股指期貨是t加0嗎 瀏覽:696
科創版可否做為融資債券 瀏覽:786
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什麼業務 瀏覽:676
期貨什麼有夜盤 瀏覽:854
找融資公司聯系方式 瀏覽:925
金融機構人員工資佔比 瀏覽:613
銀行理財到賬直接到卡上嗎 瀏覽:728
卧龍電驅股東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