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論文~~2000字左右
2008年3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由此引發金融危機,這場金融風暴很快震動了全球。在這場世界性的浩劫中,中國銀行、外貿業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但挑戰和機遇並存,這次金融風暴在使中國經濟受到重創的同時,也為中資銀行融入全球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文章對美國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繼今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因瀕臨破產而被摩根大通收購近半年之後,華爾街再次爆出令人吃驚的消息: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以近44億美元收購,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因為收購談判「流產」而宣布破產。而在此之前很難有人能預料到,前後僅半年時間,華爾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資銀行竟然垮掉了三家。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颶風」一詞比喻這場危機,無論哪種比喻,這場風暴以極快的速度震動了全球,與危機中心相隔一個太平洋的中國股市,也以2點告破表達了悲觀的態度,花旗亞太區經濟與市場分析部主管、董事總經理黃益平在9月25日《財經網》校園行上海交通大學稱:「中國就是美國鏡子里的影子。」在這場世界性的浩劫中,中國註定不能獨善其身。
二,首先是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國內幾大銀行總共購買了美國證券業價值約2億美元的證券產品。在美國金融業面臨巨大困境的今天,雷曼兄弟的破產無異於把華爾街向地獄又推進了一步,而國內金融機構購買的證券產品也面臨著巨額貶值甚至清算的厄運。例如華安基金已於9月16日在其網站上貼出醒目告示,提示旗下QDII產品「華安國際配置基金」的投資風險,由於雷曼兄弟下屬的雷曼兄弟金融公司為華安國際配置基金所持結構性保本票據的保本責任人,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為保本票據之基礎資產之一的零息票據的發行人,因此在極端情形下,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將無法開放正常贖回業務,而且華安國際配置基金也有可能需參與破產清算而無法全額收回,甚至連該基金的存續也將出現問題。幸運的是,雖然銀行等金融機構因直接購買次級債產品是我國受次級債危機影響最直接的領域,但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經理趙慶明表示從目前公布的各銀行年報來看,這部分的風險是可控的。因此,經濟學家景學成指出更值得注意是次貸危機的持續惡化對中國股市的心理壓力。他說:「股市是個信心產物,如今周邊股市狂跌,投資者心理壓力沉重,這些都成為一塊巨石,加速股指下行的速度。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投資者恐慌情緒有著強大的傳染效應。」
三,除了資產縮水外,此次金融危機將引起外國投資者大量拋售中國資產包括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股權、債權等,這可能對中國外匯和資產市場施加沉重的向下壓力,這也正是去年至今韓國正在發生的事情。外資機構投資者在韓國證券市場占據顯赫地位,他們在次貸危機中損失巨大,不得不拋售韓國資產,抽回投資,以救母國總部燃眉之急。根據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7月14日公布的數據,從27年6月~28年6月末的一年時間里,除了今年5月為凈買入之外,其餘各個月均為凈拋售,累計套現499億美元。在沉重的拋售壓力下,還在亞洲貨幣仍然對美元顯著升值之時,韓元已經早早開始對美元貶值。今年年初,美元兌韓元匯率還在95韓元兌1美元左右,到9月1日,韓元兌美元匯率已跌至46個月以來低點,近4年來首度跌破11韓元兌1美元,韓國主要股指隨之暴跌。令人倍感僥幸的是,雖然前幾年我國主要金融機構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成風,但雷曼兄弟這家「舉世公認」的「華爾街一流投行」還沒有成為中國主要金融機構的戰略性投資者。不過,雷曼在金蝶軟體、旅遊搜索網站「去哪兒」、天津融創集團、銅管製造商金龍集團等公司的股本投資將面臨轉手。
四,其次,是對我國外貿業的影響。我國近年來GDP能夠保持高速增長,離不開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的拉動。美國經濟的疲軟、金融形勢的持續惡化,再加上雷曼兄弟破產起到的加速作用使得今天的美國金融業更加風雨飄搖,而這勢必對我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沖擊。
五,海關總署9月22日發布分析報告指出,今年前七個月,扣除價格因素後,中國外貿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2.5%,進口數量增長9.8%。與之相對,中國前七個月名義出口額增長22.6%,名義進口額增長31.1%。
六,中國實際出口增速下滑,自去年下半年已經開始。有媒體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曾於今年3月向商務部遞交一份報告。報告指出,自27年9月以後,中國出口月度實際增長率已經從上半年的約2%左右降至1%以下。今年一季度,出口實際增長率已經下降到3%,十分接近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的情況。
七,作為金融風暴的中心,美國的進口需求急劇下降。海關總署報告指出,今年前七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9.9%,增幅下滑8.1個百分點,為22年以來中國對美出口增幅首次回落至個位數。1月~7月,美國仍然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但在中國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
八,海關總署將中國對美出口減速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蔓延和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須警惕次貸危機負面影響繼續蔓延,對其連鎖後果要予以密切關注。」海關總署在報告中指出。
九,實際上,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僅局限於中國對美國出口。危機初步爆發時,部分中國出口企業轉向歐洲市場,同時,中國對日本的出口保持強勁,而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出口的高速增長。然而,當危機進一步深化,這些國家經濟先後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進口需求顯著下降。
十,這些因素在近幾個月逐步顯現。中國到歐洲出口已從年初3%~4%的高增長降至8月的22%。中國出口日本的情形與此類似,且下滑趨勢可能延續。除巴西以外,中國對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出口也明顯放慢,到俄羅斯的出口已經第二個月呈現負增長。
十一,因此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次級債危機及其影響的深入帶來的美元貶值和全球經濟放緩,將對我國出口造成較大影響。他還強調,由於出口製造商面向外需的產業重心難以在短時間內轉移,應關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這些企業的轉移成本上升,並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十二,最後,是對我國的挑戰也可能是機遇。毫無疑問這次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美國金融動盪將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世界經濟,正如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說的,這是美國1年以來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而當前的金融全球化使得這次金融危機蔓延的深度和廣度都要超過以往任何一次金融危機。從前擁有著數家世界著名投資銀行、掌管美國金融業16萬億美元資產規模的世界金融中心紐約也很有可能將讓位於倫敦或者東京,可以說世界的金融格局可能正在經受著滄海桑田般的巨變。對於中國來說,國內金融業的全球化水平相對較低,金融掌控管理能力相對較弱,而這既可能是中國被此次金融危機邊緣化的「好運氣」,也是中國金融機構亟待克服的問題。
十三,安永全球CEO特黎認為,這次金融危機反而為中資銀行提供了一個融入全球的好機會。他對近期中國工商銀行等中資銀行的海外擴張行動持肯定態度。他認為目前並購價格已經出現大幅下降,如果收購對象符合中資銀行的戰略利益,中資銀行可以考慮在中介機構的幫助下,著手走向海外。不過他同時提醒中資銀行,應借鑒美國同行的教訓,在業務擴張的同時,要保持穩定而良好的財務狀況。
㈡ 購買美國國債的原因。
我個人認為中國購買美債的原因如下:
首先,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流通最廣的貨幣。
目前沒有美元,我們無法進行國際貿易。因此,為了保持國際貿易的順暢,一定數量的美元外匯儲備是必要的。除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順差地位,每年還有一定數量的外匯盈餘,總不能把盈餘的美元一直握在手裡吧?況且這些外幣不能從事風險投資,只能選擇安全的投資,所以買美債就成了最好的選擇。買一些美債算是投資,再小的蚊子也是肉。
其次,持有美債達到一定規模後,美國和債權國的利益會趨同。
對美國來說,美債是美元迴流美國的一種方式。但當持有美債到一定程度,就相當於一顆原子彈,可以把美國和國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所以我們國家持有一定量的美債,就相當於持有一個可以摧毀美元體系的核武器。這樣美國在採取行動時就會有所顧忌,如果到了魚死網破的地步,誰都不會好過。
最後,購買美債可以緩和中美關系。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我們和美國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和美國相比各方面差距都不小。現在選擇和美國硬碰硬顯然是不理智的,所以這個時候和平發展是最穩妥的方式,因為我們的發展速度比美國快,所以拖得越久,我們和美國的距離就會越小。在這個時期買美債,可以緩和中美關系,為我們爭取更長的發展時間。
㈢ 未來五年的經濟,人民幣的保值率
樓主,我覺得你肯定不會選擇樓上的回答。 因為他們回答的話,跟書上的羅嗦沒什麼不一樣,煩死了對吧。 我們要的是簡單有力的答案,對吧。他們羅嗦這么久重點在哪裡?我來給你說個笑話,你就懂了。重點而且諷刺而且讓人們認知 我有一個美國朋友,我們在開玩笑聊天,他說了一些讓我很感慨的話,他說以前有個美國人08年的時候到你們中國旅遊,拿10萬美元換了有68萬人民幣吧,打算居住在上海花於是花了80萬買了套房子,在上海2年吃喝玩樂花了18萬,想想回去美國了,把所有東西,賣了 包括房子不能帶走只好賣了,凈得100萬,兌換了 20萬美元,白玩了中國人一回不說,還倒掙了中國人10萬美元,他高高興興地回家了!這個現象說明說明?
㈣ 求論文材料,關於金融危機的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比索匯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被認為是新興市場國家在「新興市場時代」爆發的第一次金融危機。雖然這一危機產生的「龍舌蘭酒效應」早已消失殆盡,但它留給人們的啟示依然是非常深刻的。
一、背景
自80年代中期以來,墨西哥奉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實行對外高度開放和國內經濟改革及政策調整,取得了宏觀經濟形勢改善、經濟相對穩定增長的積極成果。但與此同時,在經濟指導方針上也出現較嚴重的偏頗,造成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矛盾激化、政局不穩的後果。墨西哥金融風潮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的。
(一)改革開放步伐過快,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國家宏觀調控能力削弱
1985到1987年,墨西哥通過取消大多數商品進口的配額控制和許可證制度,分階段減免關稅,改革海關制度,推行金融市場自由化、單向的貿易自由化計劃。繼1986年加入GATT後,1992年墨與美國、加拿大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並於1994年生效。與此同時,在國內推行經濟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改革和以治理通貨膨脹為中心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改革開放步伐過快,幅度過大,造成對國內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巨大沖擊。貿易自由化使國內企業被驟然置於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廣大中小企業難以承受。在對外開放和宏觀經濟改革各項措施中得益最大的是實力雄厚或有著跨國公司背景的大企業、財團。金融業、服務業、與外貿相關的產業得到較大的發展。相比較之下,其他行業則出現萎縮,大量中小企業破產。由於政府大力推動國營企業私有化計劃,大量國營企業被出售,公共部門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下降。這種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失衡使政府宏觀調控能力被削弱,也導致了社會不平等的加劇。
(二)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外部資金流入
墨國內資金的積累遠不足以支撐經濟的增長,國內儲蓄率在14%上下徘徊,國內投資率也只是稍高於20%,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外部資金。而且墨西哥國有資產私有化的實施也以外資介入為主,放寬了外資介入的限制。外資流入結構的不合理給墨經濟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進入墨西哥的外國投資只有20%屬於直接投資,80%則是追逐高回報的證券投資,而其中很大成分是投機性很強的短期有價證券。大規模的資本流入增加了墨西哥的外匯儲備,但也使其逐漸惡化的經常項目失衡等問題不為人們所關注。
(三)社會問題嚴重導致政局不穩,投資環境惡化
隨著經濟結構失衡和對外依賴的加深,墨西哥高失業率、貧困化和社會不公正等結構性問題有增無減。90年代以來墨西哥勞工風潮頻仍,政治動亂迭起,社會治安惡化。94年的農民暴動和兩位政治領袖被暗殺且局勢愈演愈烈,使墨西哥的國際信譽受到嚴重損害。
(四)政府決策失誤,觸發金融風潮
隨著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經濟復甦及93年起美聯儲6次上調利率,94年外國投資者已開始從墨西哥抽走資金,然而墨西哥政府對形勢變化估計不足。墨西哥政府雖然已發現比索定值過高和貿易逆差過大的潛在危險,但墨西哥為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放棄了本應使比索貶值的好時機。之後更是由於擔心引發新的通貨膨脹及出於政治領導人自身利益考慮,墨政府遲遲未採取比索貶值的措施,從而再次錯過調整金融政策的良機。不僅如此,政府還虛耗外匯儲備,支撐比索。
二、過程
1994年3月,墨西哥革命組織黨的總統候選人遇刺,使人們對墨西哥政局的穩定產生了懷疑。面對外匯儲備的潛在流失,墨西哥當局用發行Tesobonos來應對 。1994年的最後幾個月,進一步發行Tesobonos也無濟於事,資本外流愈加兇猛,墨西哥政府在兩天之內就失掉了40~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到12月22日,外匯儲備幾近枯竭,降到了低於1個月進口額的水平,最後墨西哥政府被迫宣布新比索自由浮動,新比索貶值65.8%。在匯率急劇下挫的同時,墨西哥股票交易也崩潰了,釀成了80年代初債務危機以來最嚴重的金融風潮。危機給墨西哥帶來了嚴重沖擊。大批銀行、企業因支付困難瀕臨倒閉。經濟從1995年開始出現全面衰退,GDP下降了6.9%,失業率從3.2%上升到6.6%。此次危機使得墨政府10年來的改革成果被部分抵消,債務負擔再度加重,資金流入大幅減少,通貨膨脹重新抬頭,經濟增長放緩。但是經歷陣痛之後,墨西哥的經常項目得到了改善。
墨西哥金融危機還對全球金融和經濟產生了廣泛影響,其中主要是拉美國家。
三、成因
首先,經常項目巨額逆差是誘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而造成經常項目巨額逆差又有多方面因素。(1)貿易自由化使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後面臨空前的貿易危機 ,進口大幅增加,耗費了大量的外匯儲備。(2)在解除資本管制後,釘住匯率制這一隱性的「匯率保障」吸引了大規模私人資本流入,不僅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還形成了墨西哥的外匯儲備 。(3)大規模的資本流入提高了比索的幣值,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推動經常項目的進一步惡化。(4)以「匯率錨」為基礎的反通貨膨脹計劃高估了比索的幣值。墨政府採用比索與美元掛鉤,並使之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的匯率政策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但本國經濟增長緩慢,產品競爭力不強,通貨膨脹率的增長速度高於比索貶值的速度,比索高估的問題愈來愈嚴重,阻礙了出口,刺激了進口,使得貿易逆差加大。(5)金融自由化便利了銀行的信貸擴張,同時大規模的資本流入又使得基礎貨幣大量投放,造成銀行體系面向私人部門的信貸快速增長。政府缺乏有效的監管使得呆壞賬比重不斷提高。墨所實行的爬行釘住匯率制建立在外匯儲備足額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基礎上,但墨的外匯儲備大量流失,貿易收支出現巨額逆差,比索貶值是大勢所趨,很容易引起投機者的攻擊。
其次,國內經濟結構失調是爆發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1)民間投資嚴重不足,投資資金主要流向不動產、商業和金融市場,第三產業遠超前於一、二產業,產業結構極不平衡。(2)快速的私有化進程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國家調控經濟的能力嚴重削弱,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突出。(3)由於生產性投資不斷下降,投機性投資膨脹,經濟增長缺乏動力,經濟泡沫現象嚴重。(4)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外資,同時政府對外資缺乏正確引導,資金的不穩定性導致經濟增長的脆弱性 。
再次,國內政治沖突及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也是引發危機的直接原因。國內一系列暴力事件使投資者懷疑投資獲利的可靠性,動搖了市場信心。外部因素特別是美國利率的提高和美國經濟復甦使投資者的注意力轉向。這些都是促成資本外逃和引發危機的直接原因。
最後,墨的外債期限結構非常不合理。到94年底,有280億美元的短期外債即將到期,而政府無力償還這些外債,導致了金融市場的動盪。
四、治理
這次危機歷時非常短暫。為克服危機,墨政府先後兩次宣布緊急經濟計劃,決定緊縮公共開支5.2%,並同企業、工會達成「福利、穩定和發展契約」,降低工資上漲幅度,控制貿易赤字,調整經濟結構,保持經濟增長,同時設立特別基金以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金融市場的穩定。
為幫助墨西哥度過難關,美國連同IMF、BIS等共向墨西哥政府提供了500億美元的貸款。這些貸款用於幫助墨西哥清償外債,使得墨西哥的金融形勢漸趨平靜。尤其是柯林頓政府承諾對墨西哥政府實施400億美元 的援助貸款,這種公開的信息消除了高階不確定性和噪音信息,使得墨西哥金融危機迅速地得到平息。(張建整理)
太多了,郵件給你發了
㈤ 在股市一般炒股個人有經驗,拿出來曬一下,分享下你們的成果,謝謝!
做這行要面對很多問題:比如心態、紀律、交易系統啊等等,一個一個徹底解決了才可能賺錢。
自己的方法,不妨交流交流:
先說系統和心態:分牛市、熊市、震盪市三種操作策略。心態的變化與倉位有關,在買賣中作好資金的管理可以讓心態放鬆。 具體方法是:
1、控制好自己的倉位,才能從容面對震盪,如果你的倉位過重,大盤一有風吹草動就玩完,你心理緊張,頻繁買賣,失手就會多;2、客觀明了的交易方法。這個方法經得起檢驗,能夠從容應對震盪,即使看錯了,由於你及時止損,虧損也是可控的。有了這兩個基礎,好心態會逐漸建立。
選股和選時也很重要,但大盤趨勢我認為最重要。選股次之。如果大方向都不對,遲早玩完。
再說說紀律:從2009年10月自己的方法形成後,總體勝率還不錯。但今年8、10月操作失誤較多,倉位沒有控制好,感覺自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總結。失誤主要在於倉位及熊市快進快出這個特點,自己還沒有很好掌握。
㈥ 未來五年的經濟,人民幣的保值率
比如一定金額的錢存銀行,5年後,大概會貶值10%—20%左右。
值錢不值錢要相對而論,如果你手中握有大量的美金,現在人民幣升值了,對美元的匯率降低了,你怎麼辦?而且現在物價飛漲,大有通貨膨脹之勢啊!錢怎麼能夠值錢?人民幣升值是對於國際上而說。也就說,現在全球的貨幣都在貶值,而中國的貶值速度較慢,所以全球都在說RMB在升值。另外,物價上漲,是因為全球性的通貨膨脹,而黃金的上漲就是反映通貨膨脹的,另外黃金是保值的,是全球性的投資品種。提前半年反映了經濟情況,所以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造成黃金價格持續上漲。現在除了投資黃金,或者其它的理財產品,才能做到升值。現在各大銀行推出了黃金業務,非常適合上班族操作,而且利潤比股票高得多,風險完全可以控制。現在,最現實的問題是,人民幣升值帶來不多的購買力提高,大部分都沉沒於全球性通貨膨脹和資源品價格持續暴漲浪潮之中。從國際大宗商品來看,人民幣目前的購買力相比匯改前不升反降。 2010年7月「匯改」啟動前夕,國際原油價格每桶60美元左右,摺合當時8.28∶1的匯率水平大約是500元人民幣;人民幣「破七」時,國際油價漲至112美元/桶,按6.992∶1計算,摺合人民幣783元;國際金價更令人沮喪。匯改前是450美元/盎司,當時摺合人民幣是3700元人民幣;目前國際金價是934美元/盎司,摺合人民幣約6530元。 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15%,在國際市場上的原油購買力卻下降了1/3左右,黃金購買力下降了40%以上。國際鐵礦石和其他大部分原材料市場中,人民幣購買力的下降同樣驚人。 令人擔心的還包括全球第一的中國外匯儲備。2010年7月,中國的外匯儲備大約在12000億美元左右,按照當時的價格,可以購買120億桶原油或16億盎司黃金。而今年三季度末外匯儲備已上升到了1.65萬億美元,卻只能購買150億桶原油或17.7億盎司黃金。 物價上漲和人民幣升值還是有一定關系的。目前中國的物價上漲主要是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熱錢操作,另一個就是最近兩年全球溫室效應影響,部分農產品受自然災害影響減產比較嚴重,包括中國國內的全球食物供應減少,造成食品價格飆升。而人民幣升值在物價上漲的過程中,是間接起到作用的。人民幣升值,致使國外熱錢蜂擁進入中國,再加上本來就已經泛濫的貨幣流動性問題,通貨膨脹更加嚴重了。
人人都要面臨通貨膨脹,理財絕對不是有錢人的事兒,它是對個人和家庭的人生規劃,要想使自己和家庭的財務狀況處於最佳狀態,從現在開始分五步走。
第一步,清理資產。包括目前有多少資產,多少負債,以及未來收入預期又是多少。有多少財可以理是最基本的前提。嘗試自己製作兩張家庭財務報表,一張收支表,一張資產負債表。 收支表由收入、支出和結餘三部分構成。
貼心提示:長期積累,可以對跨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項目進行比較,看哪些項目高了,哪些項目低了,想想背後的原因。
第二步,理清理財目標。理財不是盲目的,要有的放矢,比如五年內買車或買房,孩子要上學或資產達到多少……同時要量化這些目標,即需要多少金額,預計多長時間。
第三步,清楚風險偏好。風險偏好是對自己客觀的分析而不是一味的主觀好惡。不要做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假設,比如很多人看著股市走牛,一股腦把錢全部都放在股市裡,完全不去想自己有房貸要還,計劃要小孩等家庭責任,也不去想自己收入的穩定性,風險偏好遠遠偏離了能夠承受的范圍。
第四步,做戰略性的資產分配,然後選擇投資品種、投資時機。目前,比較流行的理財手段有儲蓄、保險、國債、股票、基金、期貨、外匯、房地產、珠寶、郵票、古玩字畫、錢幣及拍賣品等。無論哪種理財手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及不可替代性,無所謂孰好孰壞,風險與收益並存,但一定是高風險高收益,到底選擇哪種投資組合,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決定。
第五步,做績效跟蹤。市場不斷變化,個人的財務狀況、收入水平也不斷變化,要經常對投資績效做一個評估,並根據變化做出適時調整。理財不是買入不管,更不是限制財務自由。
適合普通家庭的投資組合可以是:40%銀行儲蓄、30%買債券、10%買保險、10%買股票、10%用於其他投資。但是,任何模式都不是絕對的真理。不同的人,財務狀況不同,理財目標不一樣,家庭責任不一樣,風險承受能力、目標、資產情況都不一樣。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到底有多少雞蛋,把多少雞蛋放在什麼樣的籃子里,要因人而異。
㈦ 中信證券可以用同花順軟體嗎
中信證券可以用同花順軟體,到同花順的官網下載行情軟體,登入後,點委託管理,添加中信證券的交易軟體,然後就可以在同花順裡面登入中信證券的交易軟體。
㈧ 國債持有有什麽優缺點!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見解
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
㈨ 為什麼股票一直漲,突破了4100點,現在股市的形勢,誰能給分析一下,謝謝你們了
影響——央行發出警示信號,專家稱股市基本方向將不會改變
●「牛市難撼波動難免」
本報訊(記者張誠蘇曼麗)央行此次同時出台多項政策,最讓人關切的無疑對股市可能產生的影響。對此,昨日,眾多市場人士大多認為,對市場的影響是必然的,但政策體現了連續性,市場有所預期,特別機構投資者大多作出了一定的提前反應,因此恐慌不會出現,但波動在所難免。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徐滇慶教授表示,央行此舉是個信號,說明政府並不贊成過熱。央行的舉動更直接地是告訴大家中央不會坐視股市這種過熱現象的持續。
●銀行股、地產股等受影響最大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馬青直接指出此次調控對目前股票市場的核心———銀行股將有著明顯的負面影響,如果星期一股市再漲就太瘋狂了」。他認為,此次存款基準利率上調了0.27個百分點,而貸款基準利率只上調了0.18個百分點,這與前幾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一起同幅度上升不同,意味著息差的縮小,資金成本增加,因此也就不會像前幾次加息一樣對股市沒有絲毫影響。
加息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是全方位的,具體的影響程度跟上市公司的負債率密切相關,對不同的行業影響程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貸款占總資產比率較高的上市公司,業績受到的沖擊最大。按照這個標准來衡量,受加息影響最大的3個行業是房地產、民航、高速公路。由於這些行業都是靠高貸款生存的,因此,利息上漲將直接加重相關的利息負擔,增加財務費用。
中信建投研究員劉獻軍認為,雖然未來政府的調控措施還難以預期,但至少從目前來說,此次的調控措施難以撼動大牛市的基礎。
●將吸引更多海外熱錢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李慧勇分析認為,從理論上講,加息將提高企業的資金成本,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對股市不利。但存款准備金已經成為常規調控手段,對流動性的影響有限,而匯率波幅的調整並不會在短期對股市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他認為此次調控對股市的負面影響仍然會很有限,星期一的股市不會出現暴跌。因此應用理性和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央行的舉措。
招商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常錦昨天認為,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加息同時進行,力度比較大,也有點出乎市場的預料。不過,她認為,加息對股市的影響不會太大,相反,加息會進一步吸引海外的熱錢進入內地,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只是凍結銀行間資金,也不會對股市的資金供應產生較大影響。
眾多分析人士均認為,在市場已經處於高位,泡沫正在形成過程中,此次強烈緊縮政策在短期內會對市場有較大影響,但針對長期牛市的看法,大多較為樂觀,並認為這還取決於未來是否會有更強力的調控措施。(記者 張誠 蘇曼麗 新華社等媒體消息)
同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 股市反應決定未來政策選擇
中國人民銀行周五宣布同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從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從2007年6月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上述舉措是為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合理增長,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同時,人民銀行決定自2007年5月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徐滇慶教授表示:
這回加息和上調保證金率雙管齊下,主要是針對資金流動性過剩,間接對股市過熱起到喝止作用。如果市場無動於衷,那麼一系列的後續措施還會出台。
徐滇慶說:「股市現在的問題1是大幅度炒作,這兩年來,一大筆過剩的資金沖入了股市,但加息對它們的調控是非常間接的,因為資金來源跟銀行關系並不大。」
徐滇慶認為,央行此舉是個信號,說明政府並不贊成過熱。「股市每年漲20因此,徐滇慶認為,央行的舉動更直接地是告訴大家中央不會坐視股市這種過熱現象的持續。
「如果市場無視於這個警告,那麼不只是加息,還有更多的手段會陸續出台。比如徵收資本利得稅、上調交易稅,等等。因為現在股市換手率大幅增加,從一天百來億漲到幾千億,這是一種過度投機的表現。」
●長江商學院金融教授周春生表示:
央行此次調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4月份CPI比3月份有些回落,沒想到央行會在短期內繼續採取緊張措施;意料之中的是股市泡沫已經形成,風險在加大。目前股市投資熱情高漲,每天都有新股民進入市場,但新進股民往往對股市缺乏認識,發展下去必然會積累風險,長遠來看會對股市造成更大的威脅,我們應該吸取台灣地區和日本的經驗和教訓,讓股市健康發展,股市需要繁榮更需要穩定,央行採取雙管齊下的措施為市場降溫,具有積極意義。
對談到對其他市場的影響時,周春生表示,對房地產市場會有一定的影響。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先生認為:
此次央行三管齊下,其主要目的是減少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抑制物價及資產價格的上漲趨勢,促使外匯平衡。總之,是多目標的調控。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李迅雷稱:
第一,這次上調是在市場預測之內的。
第二,這次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和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同時調整主要是用來調整市場的利率的結構,這次的調整中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比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多一些,這些都為了防止目前的銀行利益,以免他們的利益太豐厚。
同時,他表示,這次的調整不會對股市產生太大的影響,股市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比較大。但從長遠上來講,每一次的加息過後必定至使股市的大漲,在一段時間內牛市將持續,而且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好得多。
●高輝清:這次加息異乎尋常
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博士認為,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加息。一是存款准備金率和加息一起推出,二是存款基準利率上調幅度高於貸款基準利率上調幅度。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此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離上次上調僅有幾天時間,這異乎尋常的舉措,不僅我國沒有過,可能全世界都沒有出現過。
其實4月份的物價是下跌的,通貨膨脹的壓力應該是減輕了,按照道理是不應該在這樣的背景下加息的,所以這也可以說是異乎尋常的。
之所以有這次異乎尋常的加息,我個人認為可能有這原因。一是馬上就要舉行中美戰略對話了,他們會在匯率等方面給我們壓力,加息可以稍微緩解這種壓力。與此次加息同時進行的擴大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二是當前通貨膨脹的壓力雖然減輕了,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在加快,加息可以起到一定抑製作用。
三就是政府可能還是認為當前股市上漲過快,出現了結構性的泡沫,因此希望通過加息抑制股市可能出現的泡沫,這也有利於股市的健康發展。
●許小年:加息為抑制資產價格泡沫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認為,這次央行調控的信號更嚴肅了,整個市場應該更認真的的看待這次央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舉措。
對股市的影響,許小年認為,這未必就是專門針對股市的。他認為央行的調控目的還是為了抑制流動性過剩,以及抑制不斷增長的資產價格泡沫。
他認為,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目前不好評估。同時,對CPI增速的抑制效果也不會那麼快體現。
●夏斌:央行舉動不是要打壓股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此次加息應該再早點。這次加息縮小利差,對熱錢的抑制有一定作用,央行對中美利差也一直保持高度關注。
他認為,目前我國貿易順差靠利率解決不了多少,不過提高利率有利於資源有效配置。
對股市而言,此次央行的舉動對其有一定負面影響。
「但是央行的舉動並不是要打壓股市,主要還是因為宏觀經濟流動性太多,提高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有利於經濟健康發展。」夏斌說。
●郭田勇:利差變窄 銀行預期收益下降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相對2006年4月底的單純上調貸款基準利率,此次存款基準利率的上調使銀行利差變窄,預期收益下降。
郭田勇表示,上市銀行2006年年報顯示,國內銀行傳統業務收入在銀行總收入中還是占相當大的比重,此次存款基準利率的同時上調將使國內銀行利息收入在總收入的比重下降,從而影響銀行的利潤總額。
郭田勇同時表示,此次加息也將推動銀行擴大中間業務的開展,加強金融創新,加強交叉型產品的開發。
●李振寧:加息對股市有一定影響 但不會很大
上海睿信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李振寧:加息不是針對股市,其本身還是為了控制流動性過剩。同時,股市能吸引大量的資金,也能減緩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減少投資實體的資金。
我認為今後不會大規模加息,加息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有限。但是現在的利率還是比較低,再次加息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加息是一把雙刃劍,吸引海外資金流入,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升值的負面作用,平衡可能被打破。
加息對股市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很大,0.27是一個很低的數字,不會影響老百姓對股市的態度。從外圍來看,美國連續加息的那幾年正是美國股市走牛的幾年。股市是否調整,市場有自己的規律,政府幹預也沒太大意思。
●哈繼銘:加息對負債率高的行業是利空消息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同時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這個組合拳顯示了央行調控意識的提高。
他認為,央行這次的調控措施對市場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對股市而言,這是混合信號,對一些行業,特別是負債率高的行業肯定是利空消息。
同時哈繼銘認為這對熱錢同樣有抑製作用。
這次加息是否會對5月份的CPI增幅放緩呢?哈繼銘認為5月份的CPI增幅很難放緩,同時6、7月份的CPI增速還要繼續提高,主要是糧食價格上漲壓力不斷增大,同時資源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另外就是工資上漲的壓力了。
哈繼銘估計7-8月份可能再次加息。
●宋國青:調正幅度較小 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說: 中國人民銀行此次人民幣小幅上調金融機構和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央行此次調整符合預期。
●中郵基金市場總監唐澍明表示:
此次加息的舉措是人民銀行行駛貨幣當局角色的表現。而正是人民幣利率的過快升值使得人民銀行運用進一步緊縮的貨幣政策來適應人民幣的對外升值。
從市場的角度,唐澍明認為這次人民銀行的動作是在通過經濟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來達到提示風險,規范市場的目的。
在談到貨幣當局接下來會否還有所動作時,唐澍明認為,今年我國開始進入一個弱加息的周期,因此可以預期,人民銀行會進一步出台緊縮政策。
●高德黃金首席經濟學家張衛星表示:
央行此次調整動作比較大,通過一系列經濟手段收迴流動性,表明了政府治理投資過熱的堅決態度,同時為股市降溫。當前股市投資熱情高漲,在利益的驅使下,此次調整顯得微不足道,因調整利度不夠,極易導致利空變利好。
因為以前政策市的遺留問題,政府沒有採取行政手段而是採取經濟手段為市場降溫,也是希望證券市場能夠健康發展。
張衛星表示,可以採取國有股減持以及增加股市供應量來為股市降溫。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
此次央行出台政策的時機和措施非常好,也說明政府採納了呼籲控制市場風險的建議。此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利率,一方面是因經濟數據需要央行及時採取預防經濟轉向過熱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對目前的市場風險一個很好的防範措施。
左小蕾認為,從市場近期的表現看,市場已經開始表現出向理性發展的趨勢,因為此前政府的各種暗示,已經促使市場中的理性投資者開始增多。本次調控措施對股市是積極的因素,有助於是釋放股市風險。
在此前,溫總理曾經表示政府完全有能力解決好金融領域的問題。此次央行有史以來首次集中採用多種調控手段,也說明政府的市場調控手段日趨成熟,創新舉措會不斷。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聖元表示:
此次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對股市影響不大,與中性利率6%比,目前的利率只到3%,上升空間還很大。
丁聖元認為,目前的市場從表面看是流動性過剩,財富效應吸引投資進場,但從2001,2002年左右開始,居民儲蓄開始偏向活期儲蓄,活期儲蓄逐漸增多,說明投資者已經不能容忍長期低利率,有迫切的投資沖動,隨時准備從銀行撤出,股市只不過提供了一個渠道,目前股市的火爆完全是因這種投資意識的釋放,所以央行此次小幅加息對投資者不具實際意義。
●宏源證券的商金和先生認為:
本次央行出台調控政策是正常的,也是在預料之中的,短期可能引起大盤震盪,但長期來看影響不會太大,因為,畢竟本次加息的利率只有0.27個百分點,幅度較小。
他認為,本次加息,可能使股民中的老股民產生一些震動,從股市中撤出,但對於新入市的新股民不會產生太大的作用。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師吳春龍稱:
這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與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是為了調控實體經濟,投資增長過快所做的調整,對二級市場,特別是股票未必會產生有效的影響。
吳春龍還表示,這次調整,從理論上講會對地產股、大眾原材料等產生影響,前幾次的上調准備金率都對地產股的趨勢產生了影響,認為不會對金融板塊產生太大的影響。
●北京中期總經理母潤昌表示:
這是國家控制流動性過剩、抑制經濟過熱的必要手段。當被問到加息對國內期貨市場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時,他認為期貨市場不會太敏感。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經濟師滕泰認為:
此次央行打出「組合拳」,力度較以往明顯加強。以前央行雖然也陸續採取了類似手段,但由於都象「格林斯潘式的小動作」,即每次加息只是大約0.27點,這樣對回收流動性過剩雖有一定效果,但對調節資產價格影響不大。
此次央行同時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基準利率,滕泰認為,一方面將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更大,另一方面由於一段時間以來股指漲幅過大,這樣勢必將會打擊短線的股指泡沫,特別是對銀行股、地產股影響較大。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教授認為:
此次加息是宏觀調控的必要措施,「很正常,比較及時」,他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宏觀經濟層面的流動性過剩;第二,當前市場物價持續上漲;第三,股市有過熱傾向。
曹鳳岐表示,此次加息到底能夠發揮多大作用還要進一步觀察,雖然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但還是沒有能夠改變市場負利率情況。對於股市的影響,曹鳳岐稱可能會對股市心理上有一定沖擊。未來是否還有可能加息,曹鳳岐稱要視經濟運行情況而定,如果此次調控效果不好,「存款准備金還有可能小步上調,不止一次」。
●趙曉:政府不想砸盤 基金重倉股會急跌
政府出手很溫柔,這說明它不想砸盤 ,市場分化會加劇,QFII、基金重倉股會急跌,而多頭控制的股票,還會繼續漲 。
趙曉:我在上次的文章(「熊掌也要魚也要——談當前多重目標下的貨幣政策選擇」)里,分析了五一前為什麼沒有加息,而是調整了准備金率,這是因為大家看好經濟整體趨勢,惟一不好只是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的表現就是資產的泡沫,以前是房地產泡沫,現在是股市的泡沫,當然這個泡沫有多大,但現在還不能下結論。
第二篇文章,寫「股市可能直奔5000點」,這是為了說明現在股市的形勢是一觸即發,但最後還留了一句話:「調控必須走在市場前頭。而在這種真實的市場可能趨勢下,最優的政策是什麼呢?值得深思。」
結合起來看,實際上我一直在提醒一些事情,一方面提醒政府,不要輕易破壞現在這個經濟持續增長的良性局面,另一方面提醒投資者,政府是一定會出政策的,「調控是會走在市場前面的」。
但總體來看,這次加息加的不多,0.27%完全在市場預期之內,如果是加到0.54%,就說明政府要砸盤了;而且市場對於加息的預期是五一之前,但它出在五一後,而且出手很溫柔,這說明它不想砸盤,只是想看看市場的反應。
這次同時又調了准備金,這表明它對流動性過剩依然不滿,所以這次不僅打了左勾拳,還打了右勾拳,一方面要保護經濟,另一方面又要溫柔的說服教育市場,政策細膩全面。
經過這次加息和提高准備金率,我認為市場分化會加劇,一方面空頭會覺得還不夠,政府還會繼續出招,它們會繼續唱空、砸盤,這些空頭主要是QFII、公募基金,因此基金重倉股會跌的更厲害。
而多頭會覺得這個情況很正常,調控很溫和,政府並沒有重拳出擊。在這種情況下,空頭們控制的股票還會繼續漲。實際上,現在空頭除了真正意義上的散戶,還有大量的私募,而真正的市場高手在這些人裡面。
對於QFII、外資這些空頭來說,他們不太相信中國的經濟能真正搞好,不相信中國的銀行能真正做好,這也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只是對他們不了解的東西不太放心,而多頭主要是國內的股民、基金,他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認為還有升值空間。
那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股市會出現大盤橫盤、基金重倉股急跌,而散戶、私募持有股票大漲的情況。
事實上,央行這次的政策,既給了空頭一點面子,對多頭的出招又比較溫和——它優先使用的還是貨幣政策,是用來給市場放信號的。
花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央行的此次行為是史無前例的,表明了央行調控流動性過剩的決心。雖然cpi已經連續2個月觸及警戒線,但是央行加息和調整准備金的幅度並沒有發生變化。近幾月來,央行的調控政策頻出,就此推測央行將採取「小步快跑」的方式調控經濟。
雖然這些調控政策將對金融市場產生相應的影響,但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是良好,總體還是向上的,只是對投資者的心裡造成影響比較大
㈩ 15頁小論文《金融危機與風險管理》,求意見
本人是金融專業畢業,大學畢業論文寫的也是相關的東西。
既然題目是《金融危機與風險管理》,那我覺得就不應該把論文寫成不相關的兩塊。你文章的大綱就是准備寫成兩個不相關的部分。
其實這個題目,最基本的寫法,是要寫成如何使用風險管理來應對金融危機。
如果要是我,我會這么寫:
1.概述金融危機和風險管理,說清成因和原理,附用07-10年的國際事件做說明,不用太多,3,4頁足矣。
2.然後重點描述使用風險管理來應對金融危機,在危機之前的美國史怎麼做的,危機中視怎麼應對的,有什麼優點和不足,後危機時代又該往什麼方向發展,提出更科學的應對措施。
3.作為論文,不能只是實事求是,還要結合國情,雖然中國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放,中國將受到越來越多的沖擊,中國的政府和企業應該再風險管理方面吸取什麼教訓,在什麼地方有更多改進,有什麼地方要繼續發揮優勢。
這樣下來,差不多就是一片很標準的論文了。我當年就是這么寫的。
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