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匯儲備的相關介紹
商業信用。
外匯儲備的積累將使出口企業的成本開支無法彌補而倒閉破產。同時大量持有紙幣形態的外匯儲備,給外匯發行國通過通貨膨脹逃脫債務打開了方便之門,會形成持匯國巨額的匯兌損失而導 致銀行破產。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
外匯儲備排名
據2009年4月底數據,中國大陸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羅斯居第三。 據估計,1899年官方世界外匯儲備64%主要為英鎊。到了1913年該值下降到48%。正如下面圖表所示的,縱觀外匯儲備史,我們不難發現外匯儲備的變化基點為100年,而作為全球外匯儲備的美元也從1999年的72%下降到當今的62%。外匯儲備的變化趨勢沒有永遠。
下面的圓形圖展示了官方從1999年開始世界外匯儲備變動狀況。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所持有的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維持該國貨幣匯率穩定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外國貨幣,是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普通提款權和特別提款權。外匯儲備在儲備資產中最為重要。
回顧中國外匯儲備的 發展變化:199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此後四年,儲備上升相對平穩。自2000年起,中國外匯儲備呈快速增長趨勢。2005年末增至8188.72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中國外匯儲備達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大持有國。至2010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達24470.84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位。
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7月15日發布數據,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99萬億美元。還差0.01萬億美元就躍上新的整數關口的微妙數據,折射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正在發生悄然而重大的新變化。 國家外匯儲備規模(2000年~2009年)單位:億美元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外匯儲備 1655.74 2121.65 2864.07 49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0 23991.52 中國高額外匯儲備帶來的問題
(一) 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提高機會成本:高額外匯儲備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資本的有效使用率。外匯儲備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如果不是用於儲蓄而用於對外投資的話,可以用於進口或投資,那麼收益率則要遠遠高於儲蓄收益,這樣就構成了外匯儲蓄的機會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匯儲備,就有更多的機會成本。
(二)高漲的外匯儲備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供給的重要渠道。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再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投放的貨幣數量。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所對應的貨幣投放。同時,外匯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幣的性質,通過乘數效應可以對貨幣供應產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當中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時,外匯市場上供過於求。
(三)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1994年初,中國實行了單一匯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外匯市場最大的買入者。隨著中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超額的外匯,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四)中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著巨大的匯率風險:從國際金融體系角度觀察,中國外匯儲備快速上升,但結構仍以美元為主。這使得中國經濟增長已有成果和未來命運承受著巨大的匯率風險,特別是美元匯率風險。
(五)結構相對單一,增大了儲備風險:當今,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所佔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或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中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從而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也將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另外,一國大量地持有另一國的貨幣資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關系惡化,中國很可能面臨持有的美元資產被凍結的風險,使中國的外匯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六)巨額外匯儲備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來維持幣值的穩定: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了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明顯失衡,在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政策操作下,其結果就是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這使人民幣處於不斷增大的升值壓力下。事實上,盡管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經濟利益的矛盾和沖突,但必須承認,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存在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形成的關鍵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幣的升值勢必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對促進就業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貳』 2009年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到多少億美元居世界第幾位
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叄』 中國外匯儲備、美元儲備到底有多少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截至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截止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有學者認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簡稱G7)的總和。隨後,中國的外匯儲備持續上升,截至2008年9月末,達到創紀錄的19056億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之美元、歐元、人民幣匯率的波動,2008年10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降至1.89萬億美元以下,為自2003年年底以來首次下降,截至2008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已達19460.30億。2009年六月,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了2萬億美元,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的國家。至2010年3月,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達到 24470.84億美元。至2011年3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余額已經突破3萬億美元。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表明,2004年約有1000億美元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人民幣的匯率2005年7月21日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國已超過日本,持有美國國債達5850億美元,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
『肆』 2009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多少其中對美國的外匯儲備佔多少比例
去年國家的外匯儲備達到2萬億美元以上,穩定在2萬億附近。其中對美國資產,包括實物投資以及購買的國債,股票,期權等有價證券的價格大約佔60%左右。最多的時候達到約70%附近。最少也有約45%到50%
『伍』 我國外匯儲備為什麼是第一
其實這是中國的財政政策決定的:
我國經濟增長非常依賴出口,但是當大量出口商品時,得到的是美元,那麼當大量美元兌換為人民幣的時候就會使人民幣升值,這樣的話越來越不利於出口。我國為了持續出口,就實行了人民幣對美元相對穩定的財政政策和出口補貼或退稅政策。也就是說,當出口一定價值的商品換回美元時,央行就會發行一定的人民幣以抵消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些錢會通過退稅和補貼的形式進入市場。而中央財政會拿人民幣買外匯以獲取收益和抵消人民幣升值。這樣就導致我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
副作用:國內市場紙幣越來越多,通貨膨脹,稀釋人民的財富。
實質:中國老百姓生產商品給美國,美國印製紙幣給中國,中國政府印製紙幣給老百姓。這種政策導致了中國的高物價和西方的低物價。
『陸』 結合實際談談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看法
一、 我國外匯儲備現狀
1.外匯儲備持續增加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2008年年末,我國的外匯儲備超過1.9萬億美元,高居世界之首;2009年上半年,我國的外匯儲備額達到21316.06億美元:;2010年3月,我國的外匯儲備額達24470.84億美元,截至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24543億美元。
2.國際收支雙順差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經常賬戶順差額在1999—2001年有所回落,但大體上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近三年以來呈現明顯增加趨勢,尤其是2006年達到2498.6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5%。資本與金融賬戶也只有在1998年出現逆差,從2001年以來順差的幅度也不斷擴大,在2004年曾突破千億大關,該差額在2006年出現明顯回落,較2005年回落84%。兩個賬戶共同影響到雙順差的總額,在1998年至2000年出現低潮,而後幾年保持大幅度上升,在2005年超過2千億。
二、 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成因
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持續的貿易順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現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體,並形成了多年的貿易順差。這已經成為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形成的直接原因。
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對新增外匯儲備的貢獻率不斷上升。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和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成為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入沒有完全被實體經濟部門吸收,相當一部分滯留在金融系統內成為相對過剩的資本,直接導致了外匯儲備的增加。
三、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大量國際短期資本進入升值預期導致各種投機資本大量湧入。任何國家的資本管制都是有一定缺陷的,大量國際游資(即,熱錢),繞過資本管制進入目標國,以期獲得升值之利,並導致了外匯儲備增加。
四、我國現行出口結售匯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企業和個人外匯留存,抑制和直接限制了外匯需求和有效利用,導致外匯儲備持續、被動的增加。
三 巨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 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提高機會成本
高額外匯儲備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資本的有效使用率。外匯儲備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如果不是用於儲蓄而用於對外投資的話,可以用於進口或投資,那麼收益率則要遠遠高於儲蓄收益,這樣就構成了外匯儲蓄的機會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匯儲備,就有更多的機會成本。
(二)高漲的外匯儲備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供給的重要渠道。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再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投放的貨幣數量。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所對應的貨幣投放。同時,外匯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幣的性質,通過乘數效應可以對貨幣供應產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當我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時,外匯市場上供過於求。
(三)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1994年初,我國實行了單一匯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外匯市場最大的買入者。近年來,我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超額的外匯,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四)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著巨大的匯率風險
從國際金融體系角度觀察,我國外匯儲備快速上升,但結構仍以美元為主。這使得我國經濟增長已有成果和未來命運承受著巨大的匯率風險,特別是美元匯率風險。
(五)結構相對單一,增大了儲備風險
目前,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所佔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或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我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從而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也將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另外,一國大量地持有另一國的貨幣資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關系惡化,我國很可能面臨持有的美元資產被凍結的風險,使我國的外匯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六)巨額外匯儲備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來維持幣值的穩定
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了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明顯失衡,在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政策操作下,其結果就是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這使人民幣處於不斷增大的升值壓力下。事實上,盡管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經濟利益的矛盾和沖突,但必須承認,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存在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形成的關鍵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幣的升值勢必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對促進就業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七)央行所承受的風險日益加劇
央行長期以來一直是外匯市場的出清者,因此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方的外匯儲備不斷擴張,資產越來越「外幣化」;同時負債方的基礎貨幣外匯占款發行也在飆升,負債越來越「本幣化」,央行面臨日益嚴重的貨幣錯配風險,以至使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匯率風險加速向央行集中。
四 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建議
妥善管理我國的外匯儲備能提高我國的對外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增強我國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穩定和國家經濟安全,增加國家財富。針對我國外匯儲備現狀,筆者有三點管理政策建議:
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協調內外均衡。
在我國經濟內外失衡並存的結構中,外部失衡是外在表現,內部失衡才是根源所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是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結果,而持續15年左右的雙順差是我國長期實行出口導向政策導致中國經濟存在內外失衡和市場扭曲現象的結果。協調經濟的根本途徑是要轉變中國過度依賴外需的經濟發展模式,將經濟建立在以內需為主的基礎上。
二、逐步推進意願結售匯制。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結匯和售匯在經常項目下一直是放開的,而我國主要的進出口是由外資企業創造的,再加上大中型進出口企業的用匯也基本放開,所以實行意願結售匯制不會給外匯市場造成大的沖擊。企業和居民持有一部分外匯可以減輕我國外匯儲備過度的壓力,同時對於外匯體制的完善和外匯市場的活躍也具有積極作用。
三、提升外匯儲備管理理念,拓寬外匯運用渠道。
按照「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經營管理外匯儲備,轉變思想觀念,將外匯儲備投資的收益性放在管理的首位,並從國家戰略角度考慮富裕儲備的多元化運用渠道。近年來,我國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通過中央匯金公司注資改制國有銀行,不但促進了國有銀行改革,也提高了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為化解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的高風險,可嘗試外匯儲備證券化以釋放過多的外匯儲備;也可適當引入戰略儲備政策,購買全球戰略性物資,建立戰略儲備,提高宏觀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五、總結
中國的外匯儲備高增長是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結果,同時也是因國內經濟不平衡而過度依賴外部需求的表現。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探討高外匯儲備的綜合管理政策,另一方面,還需從多角度入手,化解經濟增長中的結構性矛盾,擴大消費需求,以保持內部平衡的方式化解外部不平衡。鑒於當前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國應該充分利用高外匯儲備的優勢,發展中國經濟。
『柒』 中國外匯儲備的狀況發展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 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2010年12月國家外匯儲備28473.38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2010年單位:億美元 月份 數額 1 24152.21 2 24245.91 3 24470.84 4 24905.12 5 24395.06 6 24542.75 7 25388.94 8 25478.38 9 26483.03 10 27608.99 11 27678.09 12 28473.38 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316億美元,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另外,6月M2同比增長28.46%,創下1996年5月份以來新高,而M1同比增長24.79%,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2009年7月15日的數據, 2009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貨幣信貸快速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國家外匯儲備增長17.84%
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3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4%。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1856億美元,同比少增950億美元。6月份外匯儲備增加421億美元,同比多增302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319元人民幣。
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加速融入全球經濟,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際收支持續大額順差,對國民經濟影響日益增強,加之西方經濟持續低迷,促使外國直接投資大幅度增加,全年增量超過500億美元。2001年全年外匯儲備凈增466億美元,外匯儲備量突破2000億美元居於世界第二位。伴隨著入世後外匯儲備規模的較快增長,2001年,外匯儲備經營以規范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為目標,建立了投資基準經營管理模式和風險管理框架,完善了大規模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
與此同時,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高速增長,總值超過6000億美元。此外,美元利率的下降使得人民幣利率水平高於美元,進一步促進了外匯的流入。因此,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推動下,中國的外匯儲備出現大幅增長,2006年2月底更是達到8536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的8501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我國對外金融凈資產17962億美元,同時外匯儲備達到了38877億美元。
中國成立外匯管理機構20年來,外匯儲備規模增長了78倍。
2015年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8430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7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6.1428元人民幣,比上年升值0.8%。
12月減少1079億美元
2015年12月,外匯儲備減少1079億美元,全年累計出現了首次下滑,當月降幅超出經濟學家的預估,人民幣貶值擔憂加劇。
2015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33萬億美元,較11月下降創紀錄的1079億美元。
在經濟減速和股市重挫之際,中國政府為了抑制人民幣貶值而消耗了外匯儲備。人民幣兌美元周四跌至五年低點,當日央行把中間價設於出乎意料的低位,暗示其對人民幣貶值的容忍度上升。
2015年1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5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3304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5127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6.2284元人民幣,比上年貶值1.4%。
『捌』 09年國家宏觀調控的具體詳細數據
兩年新增四萬億的投資計劃:
這四萬億投資的具體安排,沒有一分錢進入到「兩高一資」產能過剩的行業,也沒有一分錢進入到房地產購買土地這一類的投資。這四萬億的投資主要是分布在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民生工程,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社會事業的投資,就是教育、衛生、文化這些社會事業的投資。這個投資的比例,從政府需要增加的11800億,去年我們增加了5038億,去年中央政府的安排是9243億,就是我剛才說的,這些投資的比例佔44%。
第二,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生態建設,是佔了整個投資的16%。
第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鐵路、公路、民航、港口,另外還有重大的水利工程。這個投資佔了23%。再就是汶川地震的災後恢復重建,佔了14%。其他公共支出佔3%。
09年新增貸款:
央行今日發布了2009年1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09年全年我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59萬億元,同比多增4.69萬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9.97萬億元,同比增長31.74%,增幅比上年末高13.01個百分點。全年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13.13萬億元,同比多增5.44萬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9.77萬億元,同比增長28.21%。
截至2009年12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60.62萬億元,同比增長27.68%;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22.00萬億元,同比增長32.35%;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全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4531億美元,同比多增353億美元。
2009年9.6萬億元的新增貸款中,大約50%的資金流向了股市、房地產、票據市場,另外一半資金是流向了實體經濟,主要是地方政府的投資平台,或者是地方政府的項目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佔到了三分之一,即約3萬億元,地方非政府融資佔到1/6;房地產佔到1/6,1/3流向股市。
貨幣政策:
2009年將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適當增加貨幣、信貸投放總量,綜合運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工具靈活調節資金供求,必要時還可以使用創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場的合理流動性。
貨幣政策加大馬力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已不容置疑,今年雙率仍將在下降通道中運行。但專家指出,當前還需要加速貨幣政策調控機制的改革,以更好地發揮「推一根軟繩」的作用。
09年財政政策:
1、擴大政府赤字和投資規模,保持投資平穩較快增長
2009年,我國的外部需求增長前景黯淡,居民消費趨於謹慎,企業自主投資意願減弱,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保持合理投資規模,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由於財政減收因素較多,財政收入增速將出現明顯回落。政府將適當增加財政赤字規模,適當發行一定規模的建設國債。同時,增加中央預算內的投資,使中央政府建設投資總規模比2008年有較大增加。中央政府投資主要用於民生工程、以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節能減排、公共交通、技術改造等方面,以有利於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薄弱環節,同時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和財政增收能力。
2、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
一是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完善城鎮職工最低工資制度,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三是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繼續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財稅扶持政策,加快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的建設。支持做好農民工及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清理房地產各個環節的稅費,支持和鼓勵居民購買首套普通商品房。五是擴大家電下鄉補貼的品種和地域范圍,促進農村消費。六是推進電力、成品油等基礎產品價格改革是長期趨勢,財政政策將密切關注價格上漲對民生的影響,及時落實和增加對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和補貼,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減少管制價格逐步放開的沖擊。
3、強化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農民增產增收
一是確保用於直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投入比2008年有大幅增加。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重點是農村水利、道路、安全飲水、電力、沼氣等方面的建設。改善農村基礎教育、公共衛生、文化設施。二是進一步加大支農補貼力度,並改進完善補貼政策和方式。較大幅度地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穩定農民種糧收益。三是支持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出台振興奶業、穩定生豬生產的政策,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五是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高參合農民的受益水平。六是繼續增加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切實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納入中央和地方財政保障范圍。
4、加大財政政策結構調節力度,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繼續加大對公益性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運用補助、貼息、稅收、價格等扶持政策和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資金投向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領域。二是加大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實施資源稅改革,加快建立比較完善的鼓勵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體系。三是制定鼓勵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快以節能減排為中心的技術改造。同時,對高效節能新產品的生產或銷售過程實行優惠稅率,對提供節能服務的企業給以適當的稅收優惠,推動節能產業發展。四是加大對裝備製造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的系統設計、製造和成套能力。五是完善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5、深化財稅改革,推進稅制結構性調整
『玖』 2009年我國的外匯儲備是多少
據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1月15日發布的《2009年1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披露,2009年中國外匯儲備為23991.5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