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opec會議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opec會議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3-01-15 19:04:49

1. 石油美元的產生影響

西方經濟專家非常關注巨額石油美元將如何在世界經濟中進行周轉。專家表示,石油美元要麼消費掉,要麼存起來。如果石油出口國使用石油美元,那它們就會擴大從其他國家的進口,從而維持全球的需求。但是,看來它們不會花費很多錢,而是傾向於保持比石油進口國更高的儲蓄率。阿聯酋和科威特儲蓄率高達GDP的40%。因此,石油消費國收入向產油國的轉移,將導致全球總需求的趨緩,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如果石油出口國將大量石油美元用於儲蓄,投資全球資本市場,它們能為石油進口國的經常賬戶逆差提供資金,事實上等於是借錢讓進口國消費高價石油。但這樣增加了對外國金融資產的需求,會提高資產價格,壓低石油進口國的債券收益率,有助於刺激石油進口國的經濟活力。經驗表明,大量石油美元對石油生產國的經濟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問題在於如何使用和儲蓄這些美元。有專家認為,靠石油發橫財會延緩產油國的經濟改革。當前石油輸出國的花費要比過去少,保留大量盈餘,用以償付債務,增持資產。
石油美元出現之後,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為產油國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它們長期存在的單一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第二,使不同類型國家的國際收支發生了新的不平衡,國際儲備力量的對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比如石油大國俄羅斯由於油價上漲,賺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預計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約為900億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僅提前償還了欠巴黎俱樂部的巨額外債,而且將黃金和外匯儲備提高到了 1497.54億美元。第三,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石油美元投放到國際市場之後,一方面充實了國際信貸力量,滿足了許多國家對長、簡訊貸資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資在各國之間流動。時而投資於股票,時而投資於黃金和各國貨幣,導致股票、黃金和外匯市場更加動盪不定。 美國要懲罰伊朗,軍事打擊或經濟制裁似乎迫在眉睫。但是,伊朗的態度非但沒有軟化,反而變得更為強硬。除了拒絕停止鈾濃縮活動外,伊朗政府還宣布將於2008年3月20日成立石油交易所,並將以歐元作為石油定價和交易的貨幣單位。
伊朗想用「石油歐元」取代「石油美元」的決定,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廣泛關注。因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雙方確定把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並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其他成員國的同意。從那時起,美元與石油緊密掛鉤,二者之間被畫上了無形的等號,任何想進行石油交易的國家必須要有足夠的美元儲備。如果「石油歐元」果真在國際石油市場出現,無疑會對「一家獨大」的「石油美元」構成挑戰。
另一方面,「石油歐元」也絕非天馬行空的臆想。這是石油出口國的進口和出口結構所決定的。例如,1998~2002年間,OPEC國家的石油出口中,22.4%出口到了美國,21.1%出口到了歐盟,其中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伊朗出口到歐盟的比例分別比出口到美國的比例高55、97和36個百分點,而印度尼西亞、科威特、卡達和阿聯酋的石油則主要出口到了日本。與之對應,同期OPEC國家有37.2%的進口來自於歐盟,僅有13.6%的進口來自於美國。既然如此,石油出口國就有更靈活多樣地採取進出口計價貨幣,規避貨幣錯配的經濟沖動。從長期趨勢看,全球石油定價和結算中的美元壟斷地位除了對美國有利,對美國以外的各國幾乎都未必有利,這決定了石油出口國集團必然存在採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國際貨幣定價和結算的基本戰略。因此,除了美國,各國對石油歐元的構想也並不排斥。 類似於金本位,但是不同於金本位的貨幣時代,黃金作為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溶成金屬塊。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它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欠債還錢是無法逃脫的。唯一就是黃金本身價值波動罷了。
但是石油美元不對稱性導致其權利和義務分離,美國製造權利(美元),維護美元信用和威懾力(美元武力),石油生產國提供義務(石油),只要美國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你持有美元就可以兌換任何人的石油資源。
通過鎖定石油,美國人享受欠債填寫美元支票的權利,負有維護美元信用和美元武力的義務。
只要世界的原油還在用美元交易,石油本位的美元就不會垮。
一旦美元換石油的權利受到侵害,美國有義務維護美元武力(震懾力)。所以盡管科威特、伊拉克戰爭讓美國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但是凡事挑戰石油本位的活動必須嚴厲打擊,所以美國不是無緣無故打擊他們。
美元要麼因為美國武力不足以保護石油本位失敗,要麼美元信用不足失敗,在實際國際活動中,武力失敗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只要有石油本位,美國有集合全球的力量打擊任何挑戰石油本位的一切活動。
所以美元很難迅速崩盤,最可能是長期風化,美元信用不斷挑戰大家容忍的極限,但是任何人都沒有能力動用全球力量,但是逐漸走弱是可以預期的後果,所有的美元都不會有人對其作最後的償付義務。美元走完全弱之後,幾乎不大可能再出現統治世界的虛假信用支票。世元是人們普遍期望的一種構想而已,如何下一步實踐,我們拭目以待。 正常關系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凈進口國,石油價格上漲無疑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並導致美元實際匯率的波動。從歷史情況來看,歷次石油危機都造成了美國經濟的衰退,並且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波動的主要原因。但是對美元實際匯率走勢的分析將不同於前述對一般石油進口國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國際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油價的上漲意味著對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繼續保持強勢貨幣的地位,從而使分析變得復雜。
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均表明石油價格的波動是導致美元實際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對美元名義匯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美元實際匯率水平的波動。
首先,油價的上漲會全面提高生產資料成本和生活成本,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水平的上升,而通貨膨脹又會提高名義貨幣需求從而導致國內信貸需求水平的上升,進而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美國。國外資本的流入將導致美元匯率的上升。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又常常會加強美元的升值過程,聯儲往往在石油價格上升的初期採取提高利率等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這樣利率水平的升高會吸引更多的國外資本流入從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其次,油價的上漲使得石油輸出國的貿易出現盈餘,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增加,產生所謂的」石油美元」,這些石油美元出於逐利的需要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大量購買美元資產,進而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
第三,油價的持續上升會導致世界經濟的衰退,使得石油進口國的國際收支出現不確定性,因而這些國家紛紛提高他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比率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就進一步提高了對美元的需求,導致美元名義匯率的上升。在上述三方面影響機制的綜合作用下,美元在面臨石油價格上漲時出現名義匯率水平上升的情況。在名義匯率上升的情況下,實際匯率水平的變化取決於美國國內的物價水平與國外價格水平之比。由於美國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國家要大,因此油價上漲對美國一般物價水平的影響程度要比其他國家大。這樣相對物價水平的上升與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價上漲時,美元的實際匯率水平將會上升。
當因為需求或者政治因素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時,由於高度依賴進口原油的美國經濟會出現衰退。為了保護國內利益,作為世界貨幣,美金可以透過貶值促進出口以刺激國內經濟增長。但專業的投資者為了避免美金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會選擇在期貨市場上買進大宗商品,如原油,黃金或者農產品以抵消貨幣貶值所帶來的價值損失。而這種投機又會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期貨價格,而過高的期貨原油價格又會加劇生產者的憂慮並進一步打壓美國經濟,造成投資者預期降低和經濟環境惡化,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市下跌。而下跌的股市又會進一步加劇惡性循環,資金逃離,推高期貨,最終導致通脹。為了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各國央行往往要採取行動已控制貨幣的供應來避免貨幣匯率過分波動。
非正常關系--美元走弱反向推高油價
美國經濟下滑,用油減少,需求減少,油價下跌。但是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下滑,美元貶值,石油以美元計價,所以,美元跌,油價漲。
分析人士認為,油價漲勢主要因美元走弱,而非供求關系變化。截至10月13日北京時間19:00,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主力11月合約報82.62美元/桶,上漲0.95美元,漲幅為0.66%;倫敦布倫特(IPE)原油期貨11月合約報84.30美元/桶,上漲0.78美元/桶。
美元持續貶值是幕後推動力量。分析人士認為,受益於美元走弱,大宗商品作為替代投資品的吸引力逐漸增加,國際油價與美元也越發明顯地呈現負相關走勢。
(拓展)
作為一種世界貨幣,美元的升值與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市場經濟,即由貨幣的供應和需求所決定;而原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基礎,沒有其它有效能源可以替代。那麼,美元和石油之間到底有沒有關系?如果有的話,又是何種因素在潛意識地作出主導呢?
美元與原油關系的由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隨著法國、德國、英國在戰爭中受到重創而走向崩潰的邊緣。而與其相提並論的美國不僅毫發無傷,還在此次戰爭中受益匪淺。在布雷頓?林體系會議上,他以「雄霸天下」的姿態獨裁地將傳統抵禦通貨膨脹的貴金屬——黃金的價格固定在了每盎司35美元,從而掌握了世界貿易體系。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經濟危機的蔓延,美元開始大幅度地貶值,而美國在出現貿易赤字的時候卻無法履行此前會議上的承諾——兌換黃金的業務。但各國政府和主要銀行之間還是將黃金的結算貨幣定位在美元身上,這使得美元匯率與黃金價格的走勢出現了負相關性——作為各國外匯儲備的美元一旦貶值,就會使得各國政府拋出美元換回具有保值性的黃金,從而使得金價上揚。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匯率終於無法再實施下去了。1975年,「以自我為中心」的美國又尋覓到了符合自己利益的關系——與原油掛鉤,於是與歐佩克(包括伊拉克、伊朗、沙特、委內瑞拉等原油出口大國)進行多次磋商,終於達成了只以美元進行原油貿易的協定。也就是說,美元成了國際原油計價和結算的貨幣,原油價格的上漲會增加市場對美元的支付需求,從而使得美國的名義匯率上升。而與此同時,美國也同樣是世界上的原油消耗大國,所以,美元的實際匯率也會跟著上漲。這就使得市場上產生了以下情況:買入美元→買原油→原油支付需求增加→匯率上揚。這本是一件利好美元的事情,可物極必反,事實上,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卻為美元匯率的上漲帶來了壓力,即原油價格上漲→各行各業的運營成本增加→其它商品價格上漲→居民的消費成本加大→盡量減少消費需求→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美國經濟呈現放緩乃至衰退跡象→匯率下降→美元貶值。
而美元的貶值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美國的出口以及刺激市場的投資活動,但卻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原油生產國增產來抑制油價的意願,並帶高油價,即美元貶值→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下挫→原油生產國減少產量(市場需求不曾降低)→原油供不應求→油價上漲→刺激市場的投機活動→推高油價→美元匯率走強。為此,美元與原油的關系在不經意間開始了類似「蹺蹺板」似的負相關征程。
如今的美元與原油
對比以上歐元/美元與原油價格的走勢圖,我們可以發現:2008年2月初,原油價格和歐元/美元匯價雙雙出現下跌的行情;此後,當原油開始形成多頭,且全力上沖的時候,歐元/美元也不甘落後,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匯價持續了一個多月的上揚行情;直至近4月份的時候,原油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整理過程,而無獨有偶,歐元/美元的匯率也跟著進入了休整期;但當原油整裝待發、一飛沖天的時候,歐元/美元的匯率也開始蓄勢前行,創下新高。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原油價格和歐元/美元的匯率總是處在「如影隨形」的狀態中。
7月中旬,在原油價格沖高的帶動下,美元的匯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而「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家公司的巨額虧損,又給了深受傷害的美國經濟重重一擊,美元也再次淪落於被大幅拋售的境地。正當市場猜測美國經濟是否能夠「絕處逢生」之時,原油價格的沖高回落讓美元匯率再次回歸原有區間,兌歐元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斗,直至筆者截稿為止,這場戰斗仍未分勝負。看來,在油價這匹「野馬」還未脫韁之前,美元反彈或許還存在一線生機。 縱觀當前的美元和原油,兩者之間「此起彼伏」的關系已經相對固定,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原油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而與之相生相剋的美元,是否會隨著「對手」的消失而長居蹺蹺板的底座或是高峰?同樣,如果美元持續貶值,使得原油生產商們不再受制於與美國的協議,採取以歐元等貨幣來對原油進行計價的話,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將很可能被其它貨幣取代。為此,美元要想繼續被萬人所躬,就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讓低迷的美國經濟重振雄風,再展輝煌;另一方面,美國必須明白「先知先覺」的道理,在原油並未真正消耗殆盡之時,尋覓一種新的資源來取而代之,就像1975年原油代替黃金那樣。

2. 影響外匯匯率的七大組織是哪些

一、八國集團(G8)。全稱是「八國首腦會議」,在1997年,美國柯林頓總統以東道主身份邀請葉利欽正式參加會議,首次和七國集團以「八國首腦會議」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自此之後,結束了「七國首腦會議」時代,成為「八國首腦會議」。二、歐洲銀行(ECB)。它在1998年正式成立,職能是維護貨幣穩定,管理主導利率、貨幣儲備,制定發行歐洲貨幣政策,它獨立於歐盟機構和各國政府以外,是唯一一個可以在歐盟內部發行歐元的機構。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雖然屬於聯合國其中一個機構,但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是在1945年正式成立。四、歐佩克(OPEC),全稱「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在該組織中,成員國石油蘊藏幾乎是世界石油蘊藏77%,石油產量佔全球產量40%。黃金、石油、美元是全球重要戰略性資源,所以說在該組織中石油政策和美元匯率息息相關。五、日本財政部,它在外匯市場中最活躍,其主要工作職能是運用日元政策干預外匯市場。六、美聯儲(Fed),全稱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和美國中央銀行有些相似,它完全獨立制定貨幣政策,保證經濟獲得最大程度上良性增長。七、美國財政部,職能是處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事物、征稅、償討債務,制定關於經濟、財政、稅務等政策,進行國際財務交易。

3. 影響外匯波動的新聞都有什麼

一,中美兩國的主要經濟發展數據。
二,中美兩國的貨幣政策變化。
三,中,美,歐,俄以及東亞,中東的重大政治事件。
四,中,美,歐,俄主要領導人的變動。
五,局部戰爭的與論和苗頭。
以上新聞都會對國際金融市場及外匯市場匯率產生較大影響。引起外匯匯率波動。

4. OPEC會議是什麼什麼時候開

做過原油投資的人對OPEC會議應該不會陌生,就像投資者對大小非農數據一樣對其敏感。OPEC會議會影響原油市場的波動,投資者要抓住這個機會調整自己的交易策略。這里向大家詳細解釋一下OPEC會議是什麼!

OPEC會議是Organization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的縮寫,意思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屬於國際組織。目前的成員國都是些石油大亨,分些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厄瓜多、委內瑞拉、加彭和印度尼西亞共14個國家。

OPEC會議一般是一年舉行2次常規會議,會議的時間也沒有規律,大家有空可多上永沃財富了解,除了OPEC的常規會議,有時也會根據原油市場的波動來開特別會議。

2016的OPEC會議是在9月底開,投資者可以根據以往會議召開對原油市場的影響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OPEC會議主要是負責石油政策協調、統一,促進石油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取共同行動反對西方國家對產油國的剝削和掠奪,保護本國資源,維護自身利益。

最後提醒大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5. 外匯風險的主要原因 外匯風險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該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2、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3、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該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4、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5、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珠,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5)opec會議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擴展閱讀:

匯率變化

當某些突發事件發生時,匯率可能短時間內快速波動。銀行不一定能保證能按照您發給銀行的市價指令和委託指令成交或者在您指定的價位成交。無法確保成交或無法確保在您指定的價位上成交有可能帶給您利潤,不過多數情況下會給您帶來損失,這就是所謂的「成交風險」。

一般來說,只有通過互聯網的外匯實盤交易方式才能從硬體條件上使您具備一定應對快速市場行情的能力。同樣,當國際市場匯率波動劇烈時,買賣價差會加大,您所開戶的銀行為了防範自己所面臨的風險也將適當調整它提供給客戶的買賣價差,這時您的交易成本要比平時高很多。

6. 國際原油價格主要影響因素的定性分析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產量、消費需求量、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世界石油儲備量這些市場因素,又包括戰爭、意外事件等非市場性因素。由於非市場因素的隨機性太大,本節打算從市場因素出發,建立相應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和分析這些市場因素在國際原油價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4.3.1.1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產量、價格政策

為反擊國際大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統一和協調石油輸出國的石油政策,1960年9月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請下,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與會代表在巴格達聚會,會議決定成立一個永久性的組織,即石油輸出國組織,最初成立時只有上述5個成員國,後來又加入了6個,歐佩克現有11個成員國,它們分別是: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尼加拉瓜、卡達、沙特、阿聯酋和委內瑞拉。

目前,OPEC已探明儲量佔世界石油儲量的78%,但產量只佔世界總產量的40%左右,圖4.12為OPEC在1960~2002年期間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產量的份額變化。OPEC市場份額的高峰出現在1973年,佔世界石油產量的55%。此後由於石油危機引起的高油價導致世界經濟蕭條,石油消費量銳減,以及替代能源和節能技術的開發利用、能源使用效率的不斷提高,墨西哥、英國北海油田、北阿拉斯加等許多大油田的相繼發現,加上其他非OPEC國家受高油價誘使增加產量等原因的綜合影響,OPEC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跌到最低時只有30%左右,但1986年後的低油價刺激了世界石油消費的增長,抑制了對高成本油田的投資和石油勘探投資,加上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使得對OPEC的石油需求量增大,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主要由歐佩克來滿足,OPEC的石油市場份額開始緩慢上升。近年來由於非OPEC,特別是俄羅斯等國不斷增產,OPEC的市場份額略有下降,但基本上穩定在40%左右。雖然目前只有40%左右的產量份額,但由於OPEC還留有約600萬桶/日(或3億/t年)的機動生產能力,這是其他石油生產國所無能為力的。世界上有50多個非OPEC產油國,他們以不足1/4的已探明儲量,生產著佔世界60%的年產量。因此,這些非OPEC石油生產大國,如俄羅斯等,基本上都已開足馬力在生產。

憑借巨大的剩餘生產能力,OPEC可以在國際原油價格超過市場承受能力、對主要石油進口國的經濟生產產生不利影響時增加產量,緩解供不應求的局面,以此阻止油價的上漲並進一步降低油價;反之,當油價過低對石油出口國收入和經濟生產產生不利影響時減少產量,緩解供過於求的局面,阻止油價的繼續下滑,促使油價進一步回升。OPEC根據市場狀況,通過剩餘生產能力對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進行調節,力爭將世界石油價格穩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所以從目前階段看,雖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限制和制約了OPEC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和控制能力,但它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仍然是不容忽視的,有時甚至能夠操縱國際油價的漲落。盡管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總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60%,但各國均按自己的行為方式生產,沒有統一的組織和行動,所以單一非O PEC國家的產量通常無法對國際原油價格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圖4.12 OPEC石油產量份額

(據h tp://www.eia.doe.gov/emeu/aer/pdf/pages/sec11_10.pdf)

此外,由於OPEC有大量的已探明石油儲量,許多長期預測都表明將來世界對OPEC資源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大,從長期來看OPEC的石油份額有增大的趨勢。因此,OPEC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不僅不會降低,還可能會進一步增大。所以如果OPEC能夠協調好各國的利益,做到行動一致,將油價控制在給定的范圍內,應當是一件較有把握的事情。

OPEC原油價格指的是沙烏地阿拉伯輕油(Arab Light)、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混合油(Sahara Blend)、印度尼西亞米納斯(Mlnas)、奈及利亞邦尼輕油(Bonny Light)、阿聯酋迪拜油(Du)、委內瑞拉蒂朱納輕油(Tia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輕油(Isthmus),7種原油市場監督價格的平均價格,O PEC利用這個價格監督國際石油市場的原油價格。OPEC從1999年9月以後開始研究價格帶機制,並從2000年3月起開始正式實施這一機制。所謂價格帶機制就是事先設定一個價格幅度,如果實際價格超過或低於這個幅度一定時間,就通過調整產量使價格回到設定的幅度內。歐佩克進行的嘗試和各國貨幣當局為迴避外匯大幅度變動而介入外匯市場的做法相似。

2000年10月開始,0PEC啟用石油產量調整機制,使油價在2001年9月之前都維持在OPEC設定的價格機制帶中。但到2001年9月美國爆發「9.11」事件,雖使油價一度上漲,但隨後因國際石油市場擔心美國經濟將受重挫,帶來石油需求大幅減少,加上產油國為了維持國際穩定而暫停啟用石油產量調整機制,未在需求降低時進行減產,使油價在2001年10月跌至低於每桶20美元,甚至到2001年11月接近16美元/桶。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因為冬季需求增加,且OPEC和非OPEC產油國也確定進行減產,油價才重新回到價格機制帶中。2002年底和2003年初由於美伊戰爭和國際投機力量的雙重影響,國際油價一度沖高到33美元/桶。但戰爭開始後油價迅速回落,此後的半年左右時間里油價基本上控制在OPEC的價格機制帶中。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安全形勢日趨緊張,重建問題又困難重重,人們擔心中東地區動盪局勢將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石油供應緊張,加上世界經濟的復甦和O PEC 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兩次減產,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2003年油價不斷振盪上行,2004年4月以後更是一路上漲,完全脫離了OPEC設定的價格機制帶。圖4.13為2001~2004年11月OPEC一攬子油價走勢。應該說在平穩時期OPEC的產量政策效果還是比較有效的。

圖4.13 OPEC一攬子價格走勢

(據EIA/OPEC通訊社)

4.3.1.2 OPEC原油產量與國際原油價格

原油產量作為供給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原油產量由OPEC和非OPEC原油產量兩大塊構成,OPEC和非OPEC的產量波動引起世界原油總產量的波動,進而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圖4.14和圖4.15 分別反映了1960~2002年期間OPEC、非OPEC和世界總的原油產量變化趨勢和波動狀況。

圖4.14 原油產量波動

圖4.15 石油產量波動

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來的30多年裡,除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的解體,非OPEC國家原油產量出現微弱的下降外,其餘時間里非OPEC原油產量基本上呈穩步上升的趨勢。世界原油產量的波動主要來自OPEC原油產量的波動(表4.2,表4.3)。OPEC組織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的原油產量穩步上升,波動較小,但隨後的10多年時間里產量波動較大。其中20世紀70年代發生了兩次大的石油危機,OPEC原油產量處於較大的變動之中;80年代初期O PEC原油產量大幅下降,從而導致世界原油產量發生相似的波動。

表4.2 歐佩克、非歐佩克和世界原油產量波動性統計量

表4.3 歐佩克、非歐佩克和世界原油產量波動之間的相關系數

從圖4.16明顯地看出,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世界原油產量的劇烈波動與OPEC原油產量的波動幾乎完全一致。統計分析顯示,OPEC原油產量變化與世界原油產量變化之間的相關系數高達0.941,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而非OPEC產量變化與世界原油產量變化的相關系數只有0.278,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不顯著。由於OPEC和非OPEC共同提供世界所需的原油產量,所以兩者之間具有此消彼長的關系,兩者的相關系數為負(-0.062)也說明了這一點。但由於世界所需的原油產量是隨著供需、經濟發展等情況而不斷變化的,所以兩者的這種反向關系很微弱,是不顯著的。因此,OPEC原油產量波動是造成世界原油產量波動的一個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進而也是造成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的原因。

既然OPEC原油產量變動是世界原油產量波動的主要原因,因此OPEC產量變動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形成和波動起了一定的作用。圖4.16反映了1970~1998年期間OPEC原油產量與世界原油價格的變化趨勢。

圖4.16 OPEC原油產量與國際原油價格

在OPEC原油產量波動的同時,國際原油價格也從1970年初的每桶3~4美元上漲到每桶30多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前原油產量穩步上升,原油價格基本上保持穩定,中東石油禁運打亂了石油產量的穩定走勢,造成恐慌,使得原油價格迅速上漲。但隨後OPEC組織進一步減產,原油價格仍然下滑,顯然這就不是供給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由於前一階段高昂的原油價格造成世界經濟的蕭條導致需求減少所造成的。所以OPEC原油產量與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趨勢並不呈完全反向變動關系,這也可以簡單地說明O PEC組織可以通過調整產量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並不能完全反映或左右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

4.3.1.3 世界經濟活動水平(GDP)與世界石油需求

一般來說,世界經濟穩步增長時,由於各行各業擴大生產,需求的能源量相應增加,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需要更多的工人或更長的工作時間或勞動強度,從而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可能導致居民對生活能源使用的增多;相反,世界經濟發展不景氣時,各行業相對縮小生產規模,導致作為原材料的石油需求量減少,由於各部門生產規模縮小,或減少了僱傭勞動力或縮短了工作時間或降低了工作強度,使得居民收入也隨之減少,這又進一步減少了居民對生活能源的使用。所以,能源消費量與世界經濟活動水平(GDP)之間存在著正向變動關系。一些文獻從實證角度也證實了這種關系的存在性。

4.3.1.4 OECD石油儲備與國際原油價格

石油儲備在將各種市場波動傳送到油價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庫存在國際石油市場這個大系統中處於調節總供需量的地位。其數量變化直接關繫到世界石油市場進出口量的變化(拋出庫存可使進口量減少,購進庫存則使進口量增加)。庫存的作用相當於一個調節進出口量的「水庫」。庫存(物流)變化(即庫存油在市場上的流量大小與方向)主要受供求差額、庫存目標量、經營決策等信息流的制約與調節。它是一個累積性數量,與油價走勢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圖4.17)。

圖4.17 OECD石油儲備與國際原油價格

(1)20世紀80到90年代,油價基本處於經庫存調節後的相對平穩的收斂階段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10多年裡,除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的海灣危機中有很短的一段時期出現了每桶原油價格超過30美元的情況外,油價一般都在每桶15~25美元的較小范圍內波動。鑒於石油是中短期需求價格彈性極低的商品,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的時間里,國際石油市場是處於OPEC組織和西方石油大公司都無法完全控制局面的條件之下,石油價格應該有相當大的波動空間。而這種大波動沒有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說是與主要石油進口國的巨大石油庫存儲備的存在和合理使用有相當大的關系。

(2)1997年起的油價動盪與同期儲備量較大的變化有關

從1997年初開始,由於亞洲金融風暴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石油需求銳減,OECD國家的石油庫存儲備量開始持續上升,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庫存儲備總量在460Mt到480Mt之間窄幅波動的局面。1998年1月一舉突破500Mt大關後繼續扶搖直上,1998年8月份達到526Mt的高峰。庫存量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反映了當時國際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嚴重情況。雖然庫存的迅速增加有助於大量吸收過剩的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石油價格暴跌的壓力,但是油價的急落還是幾乎同步而來。到1999年2月,油價跌破了每桶10美元的心理線。這說明在1997年以後制約世界石油市場的大環境條件方面與以前有了很大變化。

(3)如果沒有庫存調節,油價波動幅度明顯增大

有研究表明,即使原來市場處於平衡狀態,也會由於經濟增長的變化、節能、替代能源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而使消費行為發生變化,也可能破壞原有的平衡,使油價波動不可避免,並且由於產、消雙方調節不能合拍,使得油價有暴漲的趨勢,甚至很長時間內不能達到相對穩定狀態。且油價波動幅度明顯增大,而沒有像在可調節庫存的條件下出現的油價波動漸趨平緩收斂的跡象。

因此,無論是在過去的相對穩定時期,還是在劇烈變動時期,庫存的存在都有助於抑制或緩解油價的過激變化。

因此從長期來看,OPEC原油產量、世界經濟活動水平(GDP)和OECD石油儲備量是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

7.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主要作用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 ,簡稱「歐佩克」。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歐佩克總部設在維也納。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主要機構有: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理事會,負責執行大會決議和指導該組織的管理;秘書處,在理事會指導下主持日常事務工作。秘書處內設有一專門機構——經濟委員會,協助該組織把國際石油價格穩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出版物《石油輸出國組織公報》(月刊):《石油輸出國組織評論》(季刊);《年度報告》;《統計年報》。

2003年該組織成員石油總儲量為1191.125億噸,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員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355.342億噸)、伊朗(172.329億噸)和伊拉克(157.534億噸)。2003年該組織成員原油產量為13.218億噸,約佔世界原油產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員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4.215億噸)、伊朗(1.865億噸)和奈及利亞(1.060億噸)。

為使石油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證,歐佩克實行石油生產配額制。為防止石油價格飈升,歐佩克可依據市場形勢增加其石油產量;為阻止石油價格下滑,歐佩克則可依據市場形勢減少其石油產量。

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譯稱歐佩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產油國家為抵制國際石油壟斷資本的控制、保衛石油資源、維護民族利益而組成的國際專業性組織。1960年9月成立,其主要機構有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總部設在維也納。至1988年共有13個成員國。伊拉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等 5國為創始國。其他成員還有:卡達、阿爾及利亞、厄瓜多、加彭、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奈及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些國家的石油產權、開采、提煉和經營長期被外國壟斷資本所操縱。該組織旨在協調成員國的石油政策,採取集體行動,同國際石油壟斷公司進行談判,以維護自己的石油利益,在70年代,該組織為保護成員國的石油收益,多次迫使西方石油公司簽訂提高石油標價的協議,並單方面作出提高石油標價的決定,從而取得調節世界石油市場價格的支配權,一度使西方國家陷入石油危機,並為推動國際經濟舊秩序的改革起了積極作用。進入80年代後,由於世界石油市場需求量急劇下降,該組織先後採取「減產保價」和「減價保產」等措施,被迫不斷降低石油價格和限製成員國的產量,使該組織逐漸喪失調節石油價格的支配權。這一發展趨勢非短期所能扭轉。
除了上述13國石油輸出國組織外,還有地區性的國際石油組織。如1965年10月建立的拉丁美洲國家石油互助協會和1968年 1月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後者的成員國在1973年10月中東戰爭期間,以石油為武器,採取提價、減產、禁運、增股和國有化等措施,反對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對國際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該組織還於1976年設立國際發展基金,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和財政援助,有力地推動了南南合作。

8. 淺談:OPEC減產對中國和油價有多大影響

非歐佩克產油國在維也納會談達成與歐佩克共同減產協議,國際油價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且飆升至2015年7月份以來最高,原油漲勢喜人,加之本輪零售價預期漲幅較大,故對油價有明顯提振。
油價將迎春天
從消息面來看,11月底自達成減產協議之後油價連續性的三天暴漲刷其年內新高,油市漲價勢頭又露尖尖角。光匯雲油相關負責人表示,油價走勢震盪,直到周五油價格開始出現繼續往上沖的勢頭。而非歐佩克產油國周六的會議取得成功,這對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都是歷史性的一刻。
會議結果顯示預計非歐佩克產油國將承諾減產超過60萬桶/日。這將會原油市場帶來新的轉機,目前減產協議已經達成,不論後市各國是否會落實減產目標,可以預見的是實時油價的上行成為必然。

9. 英國脫歐對外匯有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對外匯的影響

近三年來,歐債危機不斷發酵,已在一定程度上誘發歐盟的「離心離德」傾向,其中最具殺傷力的,是歐盟「三駕馬車」之一的英國公民決定退出歐盟國,英國脫歐後,我們要知道對外匯有什麼影響,別以為英國脫歐跟你沒關系,其實,關系大著。
英國脫歐後對外匯有什麼影響:英國脫歐成功對多種貨幣將受沖擊,在經歷由英國退歐民調所導致的幾個月市場波動和焦慮之後,外匯市場投資者將在下周得到英國退歐與否的最終結果,市場的中值預期依然是英國將會避免退歐。
如果上述預期在下周得以確認,那麼這將會打開英鎊、挪威克朗、瑞典克朗、澳元、紐元以及加元上漲的大門。
與此同時,像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將會回吐近期漲幅,風險的平衡也會為歐元提供支撐,但是會施壓瑞郎和日元。
考慮到英國退歐公投在美聯儲近期鴿派轉變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預計英國留歐會提振市場的加息預期,從而也將會對美元提供一定支撐。
毫無疑問,英國退歐風險將會在英國退歐公投之前進一步蔓延,尤其是在英國民調顯示英國退歐支持率高於留歐支持率的情況下。
外匯市場的流動性預計將會進一步惡化,因為許多投資者希望在英國退歐公投結果公布之後在進行押注。因此,我們對市場短期風險持非常謹慎態度。外匯返佣能極大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投資者應善加利用。
事實上,持續上升的退歐風險迄今為止已經不同程度上對包括歐元在內的歐洲G10貨幣造成下行壓力。
也就是說,英國退歐一旦成為現實將會對導致市場動盪,從而將引發市場避險情緒,並最終進一步施壓澳元、加元以及紐元下行。市場避險情緒的升溫,將進一步推漲日元,盡管日本央行的外匯干預可能會限制其一定漲幅,但是最終日元的升值仍或「難以阻擋」。
英國的退歐風險已經促使投資者押注美聯儲直到2018年才會進一步加息。
由於此前,美元錄得一定下跌,因此預期美元在英國退歐公投來臨之際,與其它G10貨幣相比會表現出一定的強勁韌性。

10. 中美貿易戰對外匯有什麼影響

簡單的說,在昨天特朗普簽署對話貿易備忘錄之後,華爾街慘遭血洗,美股狂跌,恐慌指數VIX明顯上漲。而外匯方面避險日元狂飆:美元/日元跌破105關口,最低下挫至104.62,為2016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FX168資深分析師許亞鑫稱,美國/中國的緊張局勢將會抑制全球貿易、推高進口價格導致兩國國內消費減少,進而導致全球經濟放緩。

閱讀全文

與opec會議對外匯市場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交量交易指標公式 瀏覽:531
溫州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 瀏覽:292
ma外匯平台 瀏覽:68
醫用眼罩股票 瀏覽:62
房地產市場杠桿都 瀏覽:852
用公式概括杠桿的平衡條件 瀏覽:787
金融機構安全保衛部崗位職責 瀏覽:774
2017融資貴問題 瀏覽:741
首e家p2p理財產品 瀏覽:88
認股權證融資的優缺點 瀏覽:586
興業銀行首單家族信託成立時間 瀏覽:874
投資了個叫簡理財 瀏覽:174
口袋貴金屬交易達人 瀏覽:929
招財貓理財存管銀行 瀏覽:438
外匯黃金每天交易額多少 瀏覽:577
理財產品到期後才能看到收益 瀏覽:560
鉅豐貴金屬論壇 瀏覽:778
期貨軟體都有什麼圖形 瀏覽:990
長安信託無錫業務部 瀏覽:702
深圳市天承投資理財有限公司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