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97年中國外匯儲備數據

97年中國外匯儲備數據

發布時間:2023-03-15 20:25:40

『壹』 97年和08年兩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哪些方面有影響

次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 1.金融業與對外貿易: 影響一 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 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張斌說,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 影響二 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 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性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嚴重影響到畝滲檔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 雖然中長期還是看好美國經濟走強和美元匯率走高,但是短期喊姿內弱勢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場所認可,如此一來,原油、鐵礦石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將被再度推高,我國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為增加。 影響三 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 金融危機帶給金融機構的損失和震動相當大,華爾街五大投行擁有強大的投資和研究團隊,資產超過數千億美元,信息資源也極為豐富,這樣大型的投行也紛紛倒閉,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嚴重性。「不同的金融機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所區分的只是損失額度大小,像雷曼兄弟,還包括前面被美國政府接管的「兩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購的貝爾斯登等,但與其估算投資者的直接損失不如考量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打擊。 影響四 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 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我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 華爾街金融風暴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增長步伐已然放慢,美國此次的金融風暴只會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金融風暴引起美國股指暴跌,而中國政府曾在華爾街購入大量股票,中國的銀行、基金公司也曾買入大量美國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機引發的貸款困難還會直接影響中國的貿易出口。 其實中國現在宏觀經濟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國內經濟因素,還有一部分的確也是來自於美國,來自於外部所導致的。我們講輸入型通貨膨脹,其實經濟衰退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輸入性,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它對各個國家的商品、投資等方面的需求量都會非常大,所以美國經濟一旦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導致全球或者許多主要國家的經濟出現下滑或者經濟出現衰退。 2.企業: 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小企業,而大企業影響不大。 首先,金融危機導致中小企業本來就很困難的融資更加是難上加難,基本上是無法融資了; 再次,是金融危機導致的需求減少,原材料價格上漲,但產品的價格不變的情況了小企業的產品失去競爭,生存的機會會變小。 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幾乎是災難。由於國外市場萎縮,生產成本上升,將會導致企業倒閉,工迅亂人工資下降以致失業。 對高科技密集型企業來說影響不大。 3.經濟走向: 此次危機將給中國帶來許多方向性的迷失。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盡管有過這樣那樣的波折,但總體而言還是非常順利。因為中國經濟明顯落後西方,所以跟在別人後面模仿、效仿要比自己開創容易的多,成本小得多,效率高的多。現在「火車頭」壞了,後面的車怎麼走?尤其是金融市場的游戲怎麼玩?這些都是中國現在和未來將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4.經濟地位: 從短期來看,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且有很多是實實在在的損失。美元大幅度貶值,會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受到嚴重的損失,我國外貿出口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但從長期和全球角度來看,如果危機最終得以解決,沒有引發新的世界大戰,相對而言,中國應該會從這次危機收益更多一些,也就是說,在世界經濟面前,中國經濟的實力和地位將明顯加強。 5.人民生活: 物價會有所下降,因為經濟如果蕭條了,收入水平就會下降,失業人數增加,人們消費能力下降,產品價格也會回落 。 中國經濟或在今年中期遇最大困難 金融海嘯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登陸,面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全球正在採取救市措施。在我國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走向如何?我想談幾點看法。 經濟下行難以逆轉 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以此來推算,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因此許多人對中國經濟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勢表示擔憂。 實際上,經濟下滑已經相當嚴重,根據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電量增速已經滑落至3%,1~9月用電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經驗值,這個用電量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速應該至少在9%以下。 主要問題在於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其中出口貢獻下降了0.9個點。 現在看來,經濟下行加劇正在進行中,很難判斷何時見底,因為未來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一旦發生,底可能是一個很長時期。 從金融動盪到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會存在一個滯後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個很困難的時期。 四大因素影響通脹壓力 國內9月份CPI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PPI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PPI與CPI雙降之後,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脹形勢如何? 其實,CPI回落主要是翹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國際商品市場近期大幅下跌。當前國內通脹壓力減輕,四季度通脹有望繼續回落,但2009年通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西方國家兜底式規模空前的救援計劃,始終是未來中長期內引發通貨膨脹的潛在源頭。就國內來看,幾個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會否震盪後返身向上。因為市場流動性疏緩後,資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國經濟沒有出現新的產業亮點的話,只可能有三個去向,消費信貸、新興市場和能源等資源市場。如此一來,商品市場反彈,從而對PPI產生新的推力。 2、財政能力的減弱將迫使政府放鬆價格管制,從而使積壓已久的通脹壓力釋放出來。 3、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後,製造品的供給層面將產生新的通脹壓力。 4、不得不採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從貨幣供應層面推動物價上漲。 企業最大壓力是外需驟降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增長11.4%。這一數據反映出了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加劇,增速回到個位數是大概率事件。 企業面臨四大壓力: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需驟降。如果歐美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對於一個出口已經佔到GDP40%的國家,是致命的。 現在看來,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穩,主要是上半年訂單延續,而1~9月美國金融危機還沒有從市場明顯擴散至實體經濟層面,美國經濟還維持2%的增長。但是9月份後期,雷曼事件後,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防火牆被沖垮,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入顯著衰退,溢出效應波及全球,中國出口很不樂觀。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明年人民幣貶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214億美元,遠低於當月29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總的看來,7、8、9這三個月資本流入下降很厲害。金融海嘯過後,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應該是一個趨勢,而且正在發生。 美國經濟去杠桿,消費信貸會大幅萎縮,與之對應的新興市場出口模式的經濟前景悲觀。同時,變賣資產大量資本撤離去回補母國金融機構的損失,滿足去杠桿的財務調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趨勢延續下去,不排除中國外儲2009年中期後出現下降的月份。 事實上,2007年,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既有經濟模式的盡頭,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已經出現明顯拐點。在中國新的模式出現以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空間已經耗盡。 這一點,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幣匯率已經出現了明顯貼水。2009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國製造業很脆弱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製造業影響有多大呢? 在我看來,這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製造業都是大進大出的結構,資源和市場都捏在美歐的手裡。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得承受原材料價格上升這種輸入型通脹的壓力;而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又無法將成本壓力外移,因為全球製成品的定價權不在中國,盡管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或者「世界車間」。但現代製造業價值鏈的兩端都不在中國掌控,研發、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巨頭等等高附加值領域都在美歐手裡。中國製造業只是拿訂單幹活,並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 這樣的結構非常脆弱,資源和市場雙向一擠,必然是企業大量倒閉。 要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中國是否存在新的增長點支撐經濟呢?對於這個問題,要傷筋動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宏觀上看,主要是調節投資和消費的結構,通過加快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力度,通過加快居民、政府、企業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的財富分配上的調整,堅定地轉向內需消費主導的經濟體。 微觀層面上,企業所謂轉型也好,升級也好,都不準確,並不是把我們勞動密集型趕走,內遷,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中國製造業的問題是處於價值分配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

『貳』 97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到底損失有多大

具體的多少是沒有人去做統計的啦,即使有統計,我們小百姓也不會知道的,這涉及到國家的安全,不過我這有一組金融風暴形成的信息
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的加快,各國經濟關聯的緊密,經濟循環速度的加快,一個國家開始出現引發的金融危機,很快便可以波及到另一個國家,並形成一場大范圍的金融風暴。

1997年,一場空前的金融風暴席捲了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在這場風暴中,受災國難以計數的企業破產倒閉,僅以韓國為例,在1997年短短的一年當中,全國前50位大財閥就有14家在風暴中破產,775家上市公司有50家倒閉,而其中小企業的破產數量更是高達15000餘家。

從整體來看,在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國民的工資收入普遍下降了10%到20%的水平,而通貨膨脹使國內物價普遍上升了20%到50%,此消彼長,使得這些國家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降幅平均超過了30%,隨著嚴重的經濟不穩定的出現,很多國家出現了的政治不穩定和社會不穩定。

這場金融風暴,起源於泰國。當時,一部分國際炒家已經看到了泰國經濟的虛弱。泰國政府借了大量的外債,短期的熱錢大量留入泰國,去追逐泰國房地產市場中迅速膨脹的財富,尤其是更多的人把錢投到了股市。國際炒家已經看準了泰國經濟中出現了重大隱患,很難抵禦大規模的持續金融攻擊。於是,他們首先在匯市上發難,因為一個開放性國家,它的幣值是否穩定,直接影響到國民對本國經濟的信心。國際炒家採取了利用成倍放大的金融杠桿工具,他們大量從泰國銀行手中借入泰銖,反手又在匯市交易中大量拋售泰銖,迫使泰國政府為了維持泰銖匯率的穩定,不得不動用手中的美元儲備承接泰銖的拋盤。結果,泰國政府本就不多的美元外匯儲備很快就不夠用了,而政府短期外債的到期還本付息壓力又越來越大,最終不得不放棄泰銖的固定匯率。

在這個過程中,國際游資攻擊一旦開始,大量流動性強的資金,就不斷迅速撤離股市,這時,股票市場的股價就會一輪接著一輪地大幅下跌。銀行為規避風險,就開始被迫緊縮銀根,甚至很多管理不善的銀行迅速被逼到破產邊緣。這樣,匯市、股市雙雙暴跌,人們對國家經濟信心急劇下降,不斷從股市撤出資金,都去銀行提取自己的存款,然後把手中的泰銖盡快換成美元。於是,整個國家經濟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並處於全面崩潰的邊緣。

在開放的金融交易市場中,存在大量的金融衍生交易工具,這些工具的杠桿效應使得金融市場在出現風險的時候,是成倍,甚至成幾十倍的被放大。這也是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金融風暴來得如此迅猛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相同的原理、相似的手法,很快將金融災難波及到了東南亞的其他國家。

在1997年這場驚心動魄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其中一個著名的國家炒家索羅斯,當時他的量子基金只動用了9000萬美金,幾個月以後,量子基金的帳號上就有了20個億美金。可怕的是,這場金融風暴調集的國際游資的總量是1000億美元之多。這么大規模的游資調來對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進行攻擊,哪個國家有這么多的外匯儲備,他們怎能抵擋得住國際游資的攻擊呢。

現代金融市場的特點,是以光的速度在挪動著金錢。一個電話,一部電腦,就可以在互連網上下單,瞬間就可以完成一筆大的金融交易,而無論這個投資者或國際炒家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他都可以從事這件事情。金融市場這樣的情形,使得任何一個金融市場開放的國家,都難以抵禦如此大規模和高速度的金融攻擊。當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一旦被攻破,就會出現大量財富被國際炒家捲走的情景,而本國經濟馬上陷入惡性循環進而面臨全面崩潰的狀況出現。最可怕的是,當人們的信心一旦絕堤,金融危機就會像瘟疫一樣在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傳染。

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企業家、政府官員,重要的是要學會找到這個市場中存在的機會,學會看到經濟中和金融問題中可能出現的重大問題,當金融危機和金融風暴真的來臨時,能成功地規避風險。

『叄』 1998年到2009年中國宏觀經濟分幾個階段各階段都採取的什麼措施請高手解答!

一、1997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1997年以來,在「穩中求進」、總量適度從緊以及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的宏

觀政策背景下,我國宏觀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運行態勢。國民經濟發展實現

了經濟高增長、物價低漲幅的宏觀調控預期目標。

1.經濟發展保持穩定增長,社會供給有較大增加。隨著社會需求的穩步增

長,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預計下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將略快於上半年,全

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增長9.7%左右,增幅與上年相當,基本體現了年初中央確

定的穩中求進的經濟方針。

分產業看,預計全年糧食產量將與1996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這在一定

程度上會影響農業產值的增長。但是由於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非種植業的

農業產業發展較快,因此1997年農業生產仍可望保持平穩增長,預計農業增加

值增幅在4.2%左右,比去年增幅低一些。工業生產今年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1~9月全國鄉及鄉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48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展望

全年工業生產形勢,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好轉,產銷率的穩步提高以及投資回

升,加上後面幾個月資金環境較為寬松,預計工業生產增幅穩中有升,但是由

於目前我國經濟整體上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市場競爭激烈,大的消

費熱點難以出現,而且出口增速也會逐毀敗步減緩,8月份工業銷售產值中出口交貨

值增長13.6%,比1~8月份累計低1.7個百分點,已顯示出這種態勢。因此全年

工業增加值增長保持平穩態勢,不會出現大起大落,預計增幅在12.4%左右。建

築業1997年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估計增幅在8.3%左右。預計第二產業增長12%

左右。第三產業上半年在金融保險業和信息產業較快增長的拉動下,增幅較上

年同期高。下半年,各地大力開展再就業工程,下崗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將

會更多地參與商業和服務業,因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將會繼續保持上半年的勢頭,

全年增幅在9%左右。

2.社會需求保持適度增長,凈出口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1997年1-8

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8%,與去纖激顫年同期增幅相比有較大下降。由於市

場環境的變化,一些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因為投資方向選擇不準與過去相比有所

下降,外商直接投資增幅不會很高,因此199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不會太高,

估計在16%以下。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213億元,同比增長了

13.6%,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12%。後幾個月我國的消費品市場將繼續延續

不溫不火的狀態,預計全年實際增幅在12%左右,受物價因素影響,名義增幅比

上年有較大下降,大致在14.1%左右。今年1-8月份,我國外貿出口1123.7億美

元,增長24.1%,進口868.9億美元,增長1.5%,貿易順差255億美元。前8個月

進出口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與去年的基數有很大關系。後幾個月,隨著結構

調整步伐加快以及投資需求的逐步回升,加上10月1日起大幅調低進出口商品關

稅,預計進口增幅會穩步提高,估計全年增幅在7%左右。出口增幅則呈穩步下

行態勢,估計全年出口增幅在17%左右。貿易進出口順差達283億美元左右,比

去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凈出口需求成為拉動今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3.物價漲幅低位徘徊,預計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物價漲幅可控制在2%以內,

居民消費物價漲幅控制在4%左右。從目前情況看,後幾個月物價形勢比較樂觀,

出現大幅反彈的可能性鉛茄基本不存在。原因一是市場供求平衡;二是1996年物價

翹尾因素減弱;三是居民消費心理平穩,沒有形成對物價上漲的心理預期;四

是糧食生產連續幾年獲得大豐收,對物價穩定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4.財政收支狀況良好,金融形勢比較平穩。1-8月份,財政收入增長27.3%,

財政支出增長19.2%,財政收支節餘392億元。財政收入之所以能夠有較高幅度

的增長,主要一是由於印花稅的增幅較高;二是個人所得稅的增長較為可觀。

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逐步好轉,今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將在去年高於GDP的增速之

後,繼續保持高增長的勢頭,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繼續提高。預計全年財政支

出增長15%左右。

從目前情況看,金融形勢也基本正常。初步估計全年M0增幅在14.8%左右,

貨幣發行在1300億元左右。隨著嚴格股市資金准入,企業定活存款比例會發生

一定變化,初步預計全年M1增長18.5%左右。由於下半年國債發行量將少於上半

年,這將有利於居民儲蓄的回升,預計年底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增幅在20%左右,

從而帶動M2增幅有所回升,全年預計達到19.2%左右。

二、1998年我國經濟增長面臨的環境和影響因素

1.國際環境:1997年,世界經濟增長加快,全球GDP增長率將由96年的2.9%

上升為3.1%。1998年,世界經濟增長仍將溫和上升,據LINK中心1997年秋季預

測,1998年全球GDP增長率將由1997年的3.1%上升為3.2%。其中,美國經濟增長

穩中略降,但歐盟和日本經濟增長加快,分別由1997年預計增長2.4%和1.2%上

升為2.6%和1.7%,東南亞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預計1998年增長6.7%。與此

同時,全球貿易額增長保持穩定,預計1998年增長7.6%。世界經濟增長的加快,

將為我國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國內環境:首先,作為具有極其深遠意義的黨的十五大的召開,對我國

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作出了跨世紀的戰略部署,對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98

年國企改革步伐將加快,同時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非公有

制經濟,也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其次,直接融資步伐加快, 企業資金環境會得

到一定改善。同時,由於直接融資比重加大, 銀行貸款的壓力相應減輕,這將

為銀行選擇貸款方向、項目創造條件,從而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第三,在資產

重組步伐加快, 股份制比重提高的情況下資金進一步向效益較高的企業、項目

集聚,這樣由於資源配置優化,可使同等要素產生更大的作用。第四,香港回

歸後,使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機會增多,會有更多的華人資本進入內地參與經濟

建設。第五,前幾年對經濟發展形成瓶頸制約的一些因素已基本化解。經過了

「八五」時期的建設,發電能力和交通、通訊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估計1998年

這些方面對經濟發展不會形成約束。第六,近兩年農業生產形勢很好, 為1998

年創造了一個較好的發展背景。

3.影響因素:第一,物價壓力較小,即使投資規模適當擴大,也不會使物

價大幅攀升,從而為投資需求增長讓出較大空間。第二,到1997年8月底,我國

外匯儲備已達1300億美元,再增加外匯儲備已無必要,這樣可以利用一定的外

匯儲備,進口一些技術檔次高的先進設備,以更快調整產品結構,促進產品結

構升級換代。第三,物價漲幅保持較低水平,為利用利率這一經濟杠桿進行經

濟調節創造了條件。1998年物價漲幅雖有一定回升,但回升有限,這樣,在適

當時機可對利率水平和結構進行微調,減少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利息負擔,

刺激經濟的發展,使企業與銀行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第四,國家決定從1997

年10月1日起降低進出口商品關稅稅率,降稅幅度為26%。關稅的大幅下調必將

吸引更多的符合我國產業政策導向的外商投資,加大外資和技術引進力度,從

而促進經濟發展。

當然,1998年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主要一是就業壓力依然很

大,這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質量形成一定的約束。目前,我國的經

濟增長已由過去主要追求「量」轉變為主要追求「質」,經濟增長的內涵發生

了很大變化。但由於下崗職工、就業人員的增加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安

定均有很大影響,因而在經濟發展中我們不能不同時要兼顧經濟增長質量和數

量。二是連續幾年的貿易順差,匯率升值,為98年繼續擴大出口增加了難度,

同時由於東南亞各國貨幣的貶值,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國出口商品的競爭

力。因此貿易順差增幅會大幅下降,從而外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弱。三是新

的消費熱點仍處於扶植、培育階段,消費需求增長平穩。四是企業經營水平不

高、效率低下的矛盾仍難以根本扭轉。

三、1998年國民經濟發展趨勢預測

1.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由於前幾年抑制經濟增長的兩個主要障礙----通貨膨脹壓力和基礎產業瓶

頸都已得到較為明顯的緩解,同時隨著十五大的召開,股份制改革將進一步推

進,非國有經濟發展也將會繼續扮演重要角色,其經濟增幅有望進一步提高,

預計在中央總量適度從緊、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穩中求進的政策方針下,1998

年經濟增長仍將保持較高增幅,預計GDP實際增長10%左右。其中,第一產業隨

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高價值產品所佔比重的加大,以糧食生產為平年考

慮,預計1998年第一產業增幅將比1997年有所提高,增幅大致在4.3%左右。第

三產業隨著城鎮再就業工程的進一步推進,個體商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加上各

級政府對第三產業的愈加重視,估計1998年第三產業增幅會繼續提高,預計增

幅在9.3%左右。工業生產在買方市場的大背景下,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增

幅在12.5%左右,建築業受房地產市物影響,增幅不可能太高,預計增長8.5%左

右。

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略有提高

90年代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需求力量。鑒於目

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開工率不足,因而呼籲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的聲音很

是強烈,同時由於體制性因素,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也一直比較強烈。為保證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有必要也有可能保持較高的增幅,但是

因為作為投資主要主體的企業,其投資意願與以前相比已發生了較大變化,因

此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也不會太高,初步估計增幅在17.5%左右,投資結構有望進

一步好轉。

3.消費平穩增長

據對北京、上海、重慶、廣州和武漢五大城市消費者調查的結果,1997年

居民消費無熱點顯示,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難有表現。同時由於近年消

費行為已幾乎完全市場化,政府並無直接刺激的手段,因此在居民收入穩定增

長,消費心理日趨成熟的情況下。199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實際增幅與1997

年相比基本持平,受物價因素影響,名義增幅高於1997年。

4.進口增長加快,出口增長減慢

1994年以來,我國貿易進出口已連續4年出現盈餘,且數額越來越大,因而

貿易摩擦增多,國際壓力增大。另外,由於1997年10月1日起我國大幅下調進出

口關稅,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進口增長,在1997年增幅相對較低的情況下,1998

年進口增幅會有所反彈,估計比1997年增長13%左右,而對出口而言,由於1998

年國內投資增長有所加快,內需擴大,這會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需求的大幅增

長,同時由於人民幣幣值連年堅挺,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我國商品出口競爭

力有所減弱,在1997年出口增幅較高的基數作用下,估計1998年出口增幅比1997

年有所回落,預計增幅在10%左右。貿易順差達到267億美元,絕對數額不小,

但與1997年相比,凈出口增幅大幅下降,從而1998年凈出口對GDP的拉動作用減

弱。

5.物價略有反彈

分析影響物價上漲的各方面因素,我們認為1998年物價漲幅仍將保持在一

個較低的水平上。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1997年物價漲幅低,對1998年幾乎沒

有什麼翹尾影響;二是生產資料價格和農產品價格水平處於相當低的水平,成

本上升的壓力小;三是進口關稅大幅下調,進口成本也會下降;四是市場供求

格局不會發生大的變化,社會供求關系平衡;五是從貨幣因素來看,1997年M2

的增幅與前幾年相比有不小的下降,從經驗數據看,M2對物價上漲的影響往往

滯後一年,因而1998年物價上漲動力減弱。如果考慮到國家有關部門和各地方

政府部門可能利用近年物價漲幅較低這一較好時機出台部分調價措施,預計98

年社會商品零售物價上漲3.3%左右,居民消費物價上漲5.6%左右。

6.財政金融繼續平穩運行

近兩年,由於加強工商稅收征管工作,改進個人所得稅的徵收辦法以及提

高印花稅率等措施,促使稅基明顯擴大,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已開始回升。98

年隨著財稅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財稅徵收將更加規范化,以前一些「費」

可能納入財政收入范疇,加上企業經濟效益預期看好,進口增幅較高,從而財

政收入增幅將可能繼續高於GDP現價增幅,所佔比重繼續小幅上升,初步預計98

年財政收入增長16.6%。由於1998年將加快企業兼並破產步伐,因而財政支出壓

力較大,要完成財政赤字控制目標需下大力氣,努力增收節支。

作為對宏觀經濟有直接影響的貨幣政策,預期1998年仍將是適度從緊,但

貸款結構會發生較大變化。一些績優企業資金環境寬松,而一些負債率高、償

債能力差的企業將不得不面臨資金緊缺的局面。從各項金融指標看,1998年現

金投放規模依然較大,原因在於1998年股市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會吸引一部分

資金,同時利率會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使得居民持現意願增強。此外是商業

信用不佳,企業間交易出現了許多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象。預計M0增長13%

左右.M1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將呈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年底余額同比增長18.8%

左右,基本上在「九五」計劃貨幣控制目標范圍之內。M2隨著居民儲蓄的穩定

增長,預計增幅在20%左右,控制在「九五」計劃23%的目標之內。

『肆』 97年金融風暴時,中國有沒有給香港錢

第一個問題:97亞洲金融風暴是從泰國開始的,外資熱錢(美元)大量湧入泰國,瘋狂的兌換泰銖,抬高了泰銖,導致泰銖急劇升值,一旦泰銖升值到一定的高位之後,外資熱錢就要開始下手賺取泰銖和美元之間兌換的差價了,同時泰國也是外資熱錢選擇的一個試驗國,當看到在泰國的行動比較成功之後,就開始在亞洲其他國家開始使用同樣的方法,包括中國在內,當時的亞洲各國在97年之前正進入瘋狂的發展期,需要大量的資金,也就為外資熱錢創造了土壤。當各個國家的貨幣兌換美元達到高位之後,就開始用最快的速度抽出資金,將各國的貨幣兌換成美元,外資大量抽出,直接導致各國的貨幣貶值,制止貶值的方法就是動用外匯儲備,當外匯儲備不夠時,就只有直接將本國貨幣貶值來減少國家的損失,但已經為時已晚,直接導致國內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政府破產,國家混亂,經濟發展極度減緩,甚至停滯。中國之所以在亞洲金融風暴中沒有出大問題,主要是中國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原因,因為當時的中國正處於高度發展時期,如果出現貨幣貶值,那物價飛漲,社會動亂的情況將比泰國嚴重幾十倍,那時中國已經接手了香港的回歸,也不允許出現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貨幣貶值,中國的經濟將倒退二十年以上,回到改革開放初期的水平。

第二個問題:中國雄厚的外匯儲備除了保證本國貨幣不貶值,最主要是用於幫助香港的港幣穩定,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機中至少動用了近300億的美元幫助香港政府穩定恆生指數,主要作用是讓香港政府有足夠的資金能夠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從而導致的恆生指數暴跌的情況能夠避免,讓香港政府將恆生指數托穩。在整個亞洲金融危機中,唯一頂住了外資熱錢(索羅斯)的進攻而沒有經濟崩潰的就只有回歸後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幾十年的發展果實。當時索羅斯發動世界輿論(包括香港輿論),大肆攻擊香港政府「行政干預市場」違反市場經濟規則,要是當時香港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於世界的輿論壓力而不運用宏觀調控進行入市干預,那將釀成大禍。(這一舉措俗稱港幣保衛戰)
其實中國在亞洲金融風暴中能穩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當時根本沒向外資開放,直到今天,也有嚴格的外資准入制度,換句話說,你外資隨便進來多來,我中央政府都照接不誤,但是你外資想突然抽走,那是不行的,必須根據我的制度來,在一定的時間內一部分一部分的抽走,這樣就不會對中國的資本市場產生巨大影響了,這個制度就是QFII(合格的境外投資機構)

『伍』 為什麼香港的經濟從97年翻倍增長

97年香港外匯儲備高達820億美金。
1、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亮輪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2、特區政府頂住了國際金融炒家空前的拋售壓力,毅然全數買進,獨立支撐托盤,最終挽救了股啟配市,有力地捍衛敬旁信了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經濟安全與穩定。
香港簡稱「港」,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陸』 中國當時怎樣幫香港度過97年香港金融風暴.我想要詳細數據

你是通過什麽渠道知道中國用這種方法幫助香港救市?多半是道聽途說。nbsp;香港當年是通過把息率大幅調高,並動用外匯儲備近1200億港元(約150億美元)大量購入港股,令炒家被迫以高價平倉,損失嚴重,加上索羅斯在俄國和馬來西亞同時受挫,才最終撤退。nbsp;用於救市的資金全部通過「盈富基金」迴流入香港市場,當中並沒有包含來自大陸的資金,所以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你想要的數據。但是大陸還是有一定程度上幫助了香港,就是維持匯率穩定,只此而已。

『柒』 為什麼說97年亞洲金融危機我國表示人民幣不貶值是對亞洲國家有利的

如果人民幣貶值,人們希望占國民經濟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產業會獲得
新的競爭力,資金的外流也會因此逐漸停止。這是「人民幣此凳貶值」的所謂「
利」。但是如果仔細分析,這種想法未必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巴西「真錢
」貶值的根本原因是外債太多、特別是短期外債太多,超過外匯儲備總額,
不貶值就會「破產」。而中國的外匯存底遠遠超過短期外債(約二、三百億
美元上下),與外債總額大體相當,而且外貿繼續有幾百億的順差。如果看
一下去年中國外貿總體情況就會發現,對歐美的出口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
驚人增長(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六),以致於美國貿易代表驚呼「這樣下去會
成為嚴重政治問題」。下降的是對亞洲國家、特別是對日本的出口。但日元
已經回升到亞洲金融風暴以前的水平。至於亞洲其他國家的匯率,人民幣還
沒有真貶值,就一個個搶著先貶。所以人民幣如果小貶,他們貶得更多,結
果很可能人民幣對他們的相對匯率反而升高,搞成兩敗俱傷大睜。如果人民幣大
貶,不僅亞洲,世界金融市場也會再來一次金融風暴,最後可能搞得歐美市
場都沒了。所以人民幣貶值不會改善出口狀況。更何況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
品價格低得離譜,如果再降價,美國很可能要動用「超級301」大棒了。
現在美國正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邊和歐洲「香蕉大戰」,一邊同日本「
鋼鐵大戰」,左右開弓、「軟硬」兼施。只差來找中國的茬了。

至於資金外流,看巴西就知道,你死守匯率時,還有一部分人有信心不
撤資。一旦匯率棄守,誰逃得慢誰吃虧。巴西「真錢」的利率已經升到將近
百分比五十,資金還是留不森仿旅住。而中國去年年底才剛剛降了利率,說明中國
資金外流的勢頭已經開始回落。

既然人民幣貶值不會刺激出口、阻滯資金外流,那麼對國內經濟是否會
有影響呢?依筆者愚見,這樣理論上可能會在國內市場上減少進口貨的競爭
力。但這是以亞洲其他國家的貨幣不跟進為前提的。而更大的可能是因人民
幣貶值而影響投資者信心,使得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那部分:私人投資和三
資企業萎縮,直接影響就業,加劇通貨緊縮。

『捌』 人民幣為什麼不能自由兌換外幣,為什麼要進行外匯管制

中國不是不想人民幣自由兌換,而是還不敢,或者說不具備實力。

因為中國政府既追求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又想控制對國際貨幣美元匯率的穩定。那麼,根據蒙代爾不可能定理,資本勢必無法完全自由流動,也就出現了外匯管制,俗稱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

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國內貨幣政策自主獨立性、匯率穩定性、資本自由流動,三者不可共存,又稱「三元悖論」

內貨幣政策:必須自主,尤其是核動力印鈔機不能停。另外,加息/降息(基準利率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升降(貨幣乘數)、信貸政策松緊度等等,GOV都不忍心不牢牢把控,並隨心所欲、隨機應變的朝令夕改

匯率穩定性:美聯儲是世界人民的央行,而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的錢袋子,是購買中國不足物資和技術的保障,同時可以抑制國內同類型物資(尤其食品)的價格上漲。所以,外匯儲備必須保,匯率也必須保,若匯率崩,則意味著輸入性通脹,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威脅到工業生產和民生領域,是不可承受之重

三元保二棄一。即只能選擇限制「資本自由流動」,亦即如題「暫時幾年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外匯以防攜款潛逃勢態擴散」 。而 退一步理解這個邏輯,也可以認為是「中聯儲」(央行)的一片良苦用心吧

『玖』 在97年金融危機是為什麼對中國大陸的影響不大

簡單地說, 索羅斯當時高的金融問及是不可能動得了中國的。 中國的人民不當時不能自由兌換,而且億美元的兌換率是基本固定在8.3左右。他想用搞垮泰國的手法對付中國大陸是不可能的。因為用美元買進大量人民幣不會造成人民幣的升值。

他只能去動香港。 通常這種有經驗的投機高手如果出動,單個國家是很難對付的。因為匯率的每日交易量實在是太大了,而以單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儲備是不可能抗衡的。 但是,在97金融危機中,大陸答應向香港提供大量外匯,作為保障,是香港沒有出現大幅度貨幣增值或貶值的情況,相反,索羅斯在從香港撤資的時候,損失了一大筆錢。當時大陸和香港的外匯儲備都是世界上前幾位,這么合作,單憑他一個人是很難玩得轉的。

他當時錯就錯在忽略了中國大陸在香港經濟中的作用。 97年是一個政治上很敏感的年份,而且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只要中國大陸和香港聯手,想投機比較難。

亞洲的其他國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即使是日本,當時外匯儲備是世界上頭幾名,可能是第二,不太記得了。但就他單個國家的儲備,也是不能挽回人們狂買狂拋的局面。

至於朝鮮,他的貨幣機制也不是自由兌換的。而且搞他?索羅斯根本就沒什麼興趣吧。朝鮮沒有什麼油水可撈。比起亞洲四小龍,還有泰國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朝鮮根本就是根骨頭。

『拾』 中國如何集中力量辦大事24年前的金融海嘯,索羅斯在香港遇重挫

「人們認為我不會出錯,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我坦率地說,對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樣多的錯誤。 不過,我的超人之處在於我能認識自己的錯誤。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察力關鍵是在於,認識到了人類思想內在的錯誤。」

索羅斯曾如此說道。

大家好,我是瑾瑜。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投資者開始對東南亞金融市場下手,首當其沖則是泰國。

索羅斯的計劃是先擾亂泰國金融市場,然後再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下手,進而破壞整個東南亞金融市場。

索羅斯認為只要能夠擊破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那麼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也是輕松可得,索羅斯確實是個辦大事的人。

當年5月份,索羅斯便開啟了第一步 。索羅斯第一步是夥同各大國際貨幣投機商大肆拋售泰銖,導致泰銖兌美元匯率直線下跌。

泰國等國家在意識到來者不善之後,便火速同新加坡央行聯手,他們利用美元儲備吸引泰銖,同時提高利息,短時間內沒有出現較大風波。

眼看著泰國等國家已經開始戒備,國際貨幣投機商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索羅斯不斷拋售大量泰銖,導致泰銖陸續貶值。受此影響,泰國政界也進行了一輪輪換。

到了 6月份,索羅斯對泰國發起致命沖擊 ,大量投機商拋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泰銖貶值等各種問題開始暴露出來,這時候的泰國央行已經無力阻擋索羅斯等人的沖擊。

6月30日,泰國央行儲備的300億美元外匯已經全部耗盡,兩天之後,泰國央行放棄抵抗,直接廢除同美國直接掛鉤的匯率制。

8月份泰國央行已經關閉了國內40多家金融機 構,這次索羅斯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泰銖最終被索羅斯等人擊潰。

在泰國失守同時,索羅斯等人又瞄準了菲律賓比索。

菲律賓央行也是採取同泰國央行同樣舉措,在一周之內曾經4次提高利息,並且同時擴大比索兌換美元的波動幅度,但是比索由於自身比較軟弱,最終比泰國抵擋的時間還短。

7月11日,比索貶值到了一定極點,菲律賓也抵擋不住了。

索羅斯就像是一個癮君子,在接連破壞泰國和菲律賓的金融市場之後,索羅斯又明確地嗅到了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可破壞的空間。

不出索羅斯所料,這些國家無法抵擋進攻,貨幣不斷貶值。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也沒有倖免,眼看著新加坡也開始淪陷在這場金融風波里,東南亞各國開始放棄行動,最終屈服於索羅斯等人的打壓行動,任由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中上下波動。

眼看著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陸續被攻破,國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打算徹底破壞整個亞洲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動盪將會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沖擊,怕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想像的。雖然難以抵擋索羅斯攻勢,但是堅決不能坐以待斃。

7月25日中國等多個國家派出領導人聚集到上海開會 ,在會議上各國明確有一個穩定的貨幣市場是多麼重要,隨後便開始決定聯手同索羅斯搏鬥。

8月5日,泰國率先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援助 ,但是這也附帶著諸多嚴苛的條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亞洲其他國家地區為泰國提供了167億美元的貸款,以此來幫助泰國渡過難關。

在東南亞各國開始行動自救時,國際投機商卻突然消失了,眼看著匯率波動幅度不斷縮小,東南亞各國開始鬆了一口氣,然而殊不知這巨大的危機還在後頭。

當年8月底,在索羅斯帶領下,國際貨幣投機商又對東南亞各國發起新一輪沖擊,這一次就連小小的汶萊都不放過 。隨著外匯市場混亂無比,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迅速惡化。

泰國等多個國家經濟倒退,民眾甚至已經開始重新回到了需要省吃儉用的時代,大量小販正愁著商品如何賣出去,民眾在商場里卻難中羞澀。

大富豪也只能看著自己的資產就像流水一般流走了,顯然這場金融危機重創了泰國等多個東南亞國家的經濟。

到底這場金融危機為何會爆發? 這還要從上世紀60年代以後日本的泡沫經濟說起

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日本等多個國家憑借出口在世界迅速崛起,這些國家不斷提高產能,擴大生產量,拚命搶佔全球市場。

這樣一來,日本等多個國家兌換美元的匯率增幅極大,導致日本等多國出現了極度繁榮。大量擁有資產的民眾便開始瘋狂購買美國資產,炒起了房地產,等到出口業遭受挫折之後,日本才意識到原來股市跟房市這種繁榮是虛假的。

這種經濟高增長是建立在透支以及一些不良資產過度膨脹的前提下,但是經濟高增長又是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目標。

眼看著經濟高速增長發展中國家甚至選擇忽略危機,發展中國家沒有意識到泡沫經濟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日本泡沫破滅之後,日本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 ,日本政府曾經先後9次降低日本利息

日本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負利率,也就是說將錢存進銀行,實際上是在坐吃山空,日本此舉主要是希望民眾能夠將更多的錢用於消費,這樣一來可以刺激市場。

日本還在世界各地大量借債,但是之後隨著日本經濟結構調整,這些大量套利資金全部都進入了高利率的東南亞各國,這時候危機已經埋下伏筆。

日元貶值的時候,一些東南亞國家便看中了美元, 美元不斷加息更是令這些東南亞國家十分上頭 ,但是這也導致了東南亞等國爆發債務危機。

另外,泰國等多個國家在金融體系還沒有真正穩定之前就已經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導致大量國際資本流動。

一些國際貨幣投機商一旦發現哪個國家有利可圖,國際炒家則會立馬通過上述手段來沖擊該國金融市場。

索羅斯等人便是抓住這種經濟的脆弱,順勢對東南亞各國經濟趁火打劫,利用這場貨幣戰爭攻進各國貨幣市場, 最終導致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金融危機的出現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企業債務繁重、 社會 貨幣流通量過多等諸多問題,

金融危機率先在東南亞各國爆發之後,隔海相望的香港也十分緊張,香港早已意識到這場金融危機席捲香港只是時間問題。

面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香港政客便迅速出來,表示香港外匯儲備豐富,足以應對本次危機,而且背靠祖國,香港利用這種說法來穩定人心。

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曾經多次想要攻擊香港市場。 投機商通過期貨手段利用美元購入大量港元,然後又迅速拋售港元,導致港元迅速貶值。

隨後香港有關管理部門便迅速提高貸款利息,控制資本流動, 在8月20日香港的貨幣市場又重新回歸穩定,然而這些投機商只是暫時收起了獠牙。

香港當局自然也是清楚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未雨綢繆,利用政策跟輿論兩種手段警告這些投資商,不要對香港市場輕舉妄動,勢必要維護匯率制的穩定。

在香港政府採取措施時,香港股票市場瞬間冷淡了起來,部分股民避免損失進一步加大迅速選擇拋售股票,這些投機者便迅速採取行動,令期指大跳水。

投資者在拋售港幣的同時,趁香港政府提高利率同銀行簽訂長期合同,等到匯率降低之後,再重新回到股票市場,購買大量港幣拋售,等到股價下跌之後,再購買大量股票。

香港市場已經波動了起來,但是 好在中央政府態度堅決立場,香港金融市場的保衛戰就此打響

中央政府明確只要人民幣能夠守住不貶值,保證外匯穩定,那就可以暫時保住香港金融市場。

1998年8月份,香港金融管理局啟動外匯儲備, 將大量外匯儲備投入股票和期貨市場,打算全力反擊投機商。

香港特區政府購進了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等等,最終穩住了香港股市,保證香港同美元直接掛鉤的匯率制度穩定。

實際上在這場香港金融保衛戰中,考量的是中央政府同香港的外匯儲備。

在1998年1月底,中央政府同特區政府總計的外匯儲備接近2400億美元,同時有大量民眾支持政府動用行政手段來穩定金融市場波動,最終香港迅速走出這場金融危機。

在97年這場金融危機中,隨著香港保衛戰的勝利,索羅斯慘敗。

在97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香港房市也出現泡沫,加上長期一直都是負利率,所以大量民眾將資本投資到房地產,導致房地產價格迅速上漲,這意味著接下來香港的貨幣會出現貶值。

好在香港政府特殊時期特殊對待,直接利用政府力量對金融市場進行干預,這是索羅斯沒有想到的。

香港作為中國經濟發展較為先進的地方,一直都是奉行著自由貿易政策,政府鮮少對市場進行干預,這樣一來也可以給資本松綁, 索羅斯沒有意識到中國這一次會不按常理出牌

另外, 97年中國大陸政府的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二 ,達到1398.9億美元,中國大陸政府大力支持香港政府對當時的經濟發展進行干預。

有了大陸政府的支持,香港政府更是放開了手腳。根據此後媒體報道,索 羅斯在本次香港金融保衛戰中,個人損失便高達8億美元 ,可見其他投機商也是損失慘重。

而中國香港抓住這次機會總共賺了100多億美元。 那為何索羅斯在做空東南亞市場之後還是將目光轉向中國香港呢?

當時香港匯率制度同泰國一樣,都是屬於固定匯率制度,香港發行銀行每發行7.8港幣就需要交給香港金融管理局1美元,以此來保證匯率穩定。

但是由於香港是當時國際金融中心所執行的貿易政策還是較為自由的,所以同泰國來講還是有一定區別。

在索羅斯剛想要做空香港貨幣市場時,當時香港金管會選擇提高短期借貸利息,這反而是導致的香港市場貨幣內部流通不暢,所以大家才會大量拋售固定資產來換取貨幣,導致香港股票市場迅速下跌,這便是索羅斯一步步給中國香港挖下的坑。

香港恆生指數自1997年10月25日起,三天內從原先的15000高位下跌到9000點,香港整個股市市值要增發40%左右。

這也讓索羅斯嘗到了甜頭,便動用輿論力量直接表示要做空香港市場,利用輿論繼續讓香港股市動盪。

香港政府不敵索羅斯,最終 1998年香港金融市場開始出現大幅波動 。1998年8月13日恆生指數的點數僅僅只有6500多點,然而這距離空頭交割的時間也就半個月左右。

香港政府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選擇開始干涉金融市場,此前香港政府不幹預金融市場主要是為了避免香港貿易自由受到破壞。

從8月14日起,香港政府開始干預香港金融市場 ,香港政府動用外匯儲備購買恆生指數中33種成分股,瞬間香港股市就好轉了起來,在當天香港恆生指數已經回到了7244點。

同時香港政府在國際市場又購買了大量索羅斯拋售的資產,要求香港券商不要出售股票給索羅斯,索羅斯徹底無法購買股票。

8月27日,這場香港金融保衛戰到了關鍵節點 ,索羅斯還是在瘋狂拋售香港股票,香港政府直接動用了200億以上的資產圍堵流出的資產。

最終恆生指數的報收位於7922點,結算之前同此前相比還有所上漲, 這場「香港金融保衛戰」也以索羅斯的失敗告終。

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中國正在敞開大門,吸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因此中國經濟也受到了一定波盪。

中國廣東、香港等多地金融機構陸續出現財政危機,部分金融機構甚至直接破產。中國由於當時發展缺乏資本,所以只能通過開放市場來吸引更多製造業進入我國。

受此影響,有大量外資紛紛撤離中國市場,中國部分企業面臨無法發工資等各種困境,無奈之下中國政府只能選擇推出借貸計劃來解決國內困局。

同時 中國還做出了人民幣不貶值這一重磅決定 ,人民幣一旦貶值,這些依賴對華出口的東南亞國家,損失將會進一步加大。

中國做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主要也是為了給東南亞國家減輕壓力,盡力力挽狂瀾。

中國在做出人民幣不貶值這一決定之後繼續擴大內需, 中國當時啟動了大量基建項目 ,支持修建公路等各大基建項目。利用推出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刺激經濟增長。

另外,當時也改變了發行國債等諸多計劃, 中央財政總共發行了1000億美元以及推出了國債借貸計劃,向市場注入更多資金來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在金融危機出現時,國內金融局勢並不樂觀,中國4家國有銀行都有大量不良貸款。

不良貸款是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的總稱,通俗一點就是銀行把這筆錢借出去,但是很有可能是收不回來的,當時國有銀行都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危機,盈利面臨重大困難。

關鍵時刻,中國政府迅速決定直接將這些不良貸款剝離。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新注資成立了4家銀行,這4家銀行接下了中國所有的不良貸款,這些壞賬則由這4家銀行來解決 。這4家銀行屬於商業銀行,4家銀行在上市之後便迅速在國內外進行融資,瞬間成為全球主要銀行之一。

這樣一來,國有銀行則可以繼續依舊相關運行管理規則,為其他企業提供貸款等等保障國家金融體系穩定。

中國在現階段沒有完全放任資本自由流動,而是通過一定的行政手段對資本進行調控,中國這種國家干預政策在當時也起到了較好效果。

中國在解決大陸內地出現經濟問題同時也向中國香港提供幫助,中國中央政府支持中國香港經濟干預計劃。

中國香港政府自然底氣就足了起來,香港政府隨後便動用外匯等諸多力量對經濟進行干預。

香港政府背靠中央政府,即使香港為了抵禦這場危機外匯全部都用完了,中國政府也會提供外匯支持。

在中國大陸同香港地區共同努力之下,最終贏得了中國香港金融保衛戰的勝利。

同時 中國還向泰國等多個東南亞國家提供大量資金援助 ,中國總計向泰國等多個國家援助了40億美元。

另外中國還推出了出口信貸等諸多方式,幫助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渡過危機。

即使多個國家同我國存在一定矛盾, 中國依舊選擇從大局出發不計前嫌,最終中國對外採取的積極行動也穩定了東南亞的經濟秩序。

原本來說,在當時中國經濟發展並不樂觀,中國應該是受到這場金融危機波及最大的國家,但是反而是中國抵擋住了沖擊, 中國確實是個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國家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獨立經濟主權的國家,中國政府採取中國自己的經濟干預政策,及時在危機到來之前便進行調控。

中國這種舉國體制更是有利於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最終中國憑借制度等多方面的優勢,幫助中國香港等度過了危機。

後來, 英國媒體在評論1997年這場亞洲金融危機時,給予了中國極高評價 ,英國媒體認為是中國幫助其他國家抵禦這場危機才避免了中國香港等諸多市場動盪。

中國最終是這場危機中的贏家 ,中國在此後也抓住了發展機會,中國如今經濟正在穩步向前發展,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或許在今天,國內外許多民眾早已就遺忘了1997年這場金融危機,中國能夠在這場危機還沒有給中國民眾造成較大影響時,中國就成功抵擋住了這場危機還是在於中國政府的努力。

中國政府所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憑借著獨特的中國體制,動用國家力量對這場危機進行干預,最終贏得了這場危機的勝利。

不知道今天的索羅斯會不會後悔在幾十年前萌生過想要做空中國香港市場這種想法呢?

這場金融危機也給亞洲國家帶來了諸多教訓,亞洲國家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仍舊面臨著諸多挑戰。

各國需要加強金融合作,共同來抵禦外部沖擊,如今在國際發生金融危機時,各國也應該迅速貫徹合作理念,共同一致應對風暴。

不管是1997年的金融危機,還是今天或者未來有可能爆發的金融危機,歸根結底還是在於虛擬經濟。

隨著中國香港等多地的金融體系逐漸完善,相比較一些金融體系較為薄弱的國家,這些地區的金融體系更能夠抵擋住沖擊,在危機過後各國也一直致力於金融體系重建。

近幾十年來,中國也在不斷加強金融體系建設。 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具備交易場所多樣化等諸多特徵的金融市場體系,但是如今我國金融體系仍舊不完善,依舊面臨著許多問題。

就風險管理這一方面來講,中國投資者還是沒有辦法較好對風險資產進行調配,另外風險管理技術還有待提高。

不過令人感到十分欣慰的是,雖然中國金融體系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是經過金融危機,我國已經初步具備了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

在美元泛濫的今天,中國早已開始行動以應對有可能會發生的國際性金融危機。

中國自去年以來已經大量拋售美債,同時推出數字人民幣通過多種方式來發展屬於中國自己的貨幣體系,降低對其他國家金融貨幣體系的依賴,同時也為世界貿易結算提供更多選擇。

在1997年金融危機中,中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而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夢想。

縱有千古橫有八方,中國的前途是光明的,讓我們在來日方長的日子裡,一同創造更多的中國傳奇。

閱讀全文

與97年中國外匯儲備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公司資產評估部門 瀏覽:2
國有金融機構不得代持 瀏覽:957
期貨准考證列印在哪裡 瀏覽:683
張家口企信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65
買賣比排序指標 瀏覽:470
建信龍頭企業股票基金 瀏覽:118
廣發期貨深圳分公司 瀏覽:35
火線稻客外匯論壇排行 瀏覽:645
鼎立建設集團納稅 瀏覽:839
怎麼看外匯黃金的買賣點 瀏覽:927
中興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收購 瀏覽:887
金融鏈供應服務公司 瀏覽:96
股票被套進去 瀏覽:445
杠桿怎麼畫對應力臂 瀏覽:728
傑克股份百度百科 瀏覽:53
2分鍾漲幅大於1的能編寫指標嗎 瀏覽:497
每月一號的匯率哪裡查 瀏覽:209
17年12月15日歐元匯率 瀏覽:319
假定有四種投資理財方式 瀏覽:615
在線投股票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