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儲備和貨幣投放

外匯儲備和貨幣投放

發布時間:2023-03-17 11:51:08

『壹』 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有什麼關系

外幣在中國是不能流通的,所以只能兌換成人民幣。外幣的進入就意味著銀行需要為對應的外幣印發等值的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就增加了。假設今年1月外匯儲備增加400億,就意味著,中國人民幣增加了2100億,這就意味著流動性增加了2100億。這就是這就是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的關系。

(1)外匯儲備和貨幣投放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儲備

『貳』 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在我國由於外匯是不能自由流通的,所以中央銀行必須發行貨幣來回收外匯。自然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貨幣的供應也相應的增加的。

『叄』 中國外匯儲備在哪年居世界第一

據2009年4月底數據,中國大陸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羅斯頌巧居第三。

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匯儲備為928億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僅次於日本和中國內地。回歸以來,香港外匯儲備由1997年底的928億美元增長至2013年底的3112億美元,增長了2.35倍。

據估計,1899年官方世界外匯儲備64%主要為英鎊。到了1913年該值下降到48%。正如下面圖表所示的,縱觀外匯儲備史,我們不難發現外匯儲備的變化基點為100年,而作為全球外匯儲備的美元也從1999年的72%下降到當今的62%。外匯儲備的孝做變化趨勢沒有永遠。

(3)外匯儲備和貨幣投放擴展閱讀

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1994年初,中國實行了單一匯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

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野慎鍵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

而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外匯市場最大的買入者。隨著中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超額的外匯,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肆』 為什麼外匯儲備增加,國內基礎貨幣也會增發

為什麼外匯儲備增加,國內基礎貨幣也會增發

首先理解貨幣:如今通常所說的貨幣,就是我們兜子里的紙鈔,它是商品經濟下的一個為方便商品交換流通的媒介及工具,其本身無價值,由國家銀行釋出並強制流通。你拿著美元到中國境內商店買東西,商店老闆就當美元一張廢紙,因為美元要在國內使用必須通過央行兌換成人民幣才行。
不同國家的貨幣不能在不同國家范圍內流通,而現在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家之間就有一定的經濟來往,為了解決不同國家之間的商貿及貨幣問題,就涉及到外匯及外匯儲備兩個概念。
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富有,不是這個國家發行或擁有本國貨幣的多少作為標准,而是以這個國家商品的多少,商品才是人民生活的物質需要,而不是貨幣,也就是一個國家生產能力和生產總值來衡量一個國家國力。
國家之間商貿,如下簡單地分為出口和進口兩種情況:
對於出口情況,如果拿美元當外幣,也就是中國跨國企業把自己生產的商品拿到美國境內銷售,換回的別國的貨幣,這對中國人,由於外幣在中國市場不允許流通的,所以在中國市場內外幣相當於一疊廢紙,所以中國的出口企業把外幣賣給國家銀行換成人民幣,國家拿著外國的貨幣,同樣沒么用,人民生活的富裕最終反映在物質享有多少上,而貨幣只是物質交換的一個中介和工具,所以,對中國來說,我們國內的企業把是生產出來的商品給美國用,而美國只給我外幣(債券),這樣形成一個債務關系:即就相當於我國是債權方,外國(美國)是債務方,外匯(美元)就是債務關系憑證。
對於進口情況,不影響外幣儲備,比如外商到國內出售外國商品賺到人民幣,央行就拿外匯儲備(美元)從外商手中買回人民幣(因為這部分人民幣是國內流通的,不算為外匯儲備),也可能是外商拿人民幣到他自己本國兌換本國貨幣同樣形成本國的外匯儲備(實際過程是不是如上述這樣,還不知道,不是學經濟,只是猜測)。買回實際是一個對沖過程(真正意義的對沖好象是央行拿著外匯進行海外買購),也可以這樣理解:外國的商品看成央行自己生產的商品在國內市場銷售,這樣,外匯儲備的一部分經由外國商品通過央行歸還給老百姓,也就還債。
通常國家的在流通貨幣量與國家的產出的商品量相互對應的。(物質財富與貨幣量相對應)
中國企業出口商品,可看成:中國國內生產的商品過多(也就是對應的流通貨幣不夠),
國內企業通過出口形式拿到外國市場進行商品銷售交換,拿本國的商品本可以交換到外國的商品,但由於外國貨幣的存在,就交換回了外幣,這些外幣實際上相當於外國消費者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債務,而這些債務,統一劃到國家銀行的名下。這樣就成了國家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越多,說明國家放債越多。放債就相當於發行貨幣,國家放債過多需要發行大量貨幣,就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商品不夠,而流通貨幣很多),這時國家通過國際從外海購買商品,把外貨消耗掉換回商品,從而達到穩定平衡經濟的目的。也可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央行通過投放大量貨幣來換回外匯儲備,這種貨幣的增加不是通過市場規律這只「無形的手」引起,而是由 *** 央行強制的,這樣貨幣增加,如果放大來看,實際上就是通貨膨脹,也就老百姓手上的錢貶值了,被貶值的一部分被央行無償佔有。所以可以理解為: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負債,而不是資產,因為它是央行用人民幣從老百姓手中換回來的,那麼總有一天老百姓想要兌現這個資產。
由於中國的外匯貨幣主要以美元為主,美國經濟一但出現波動導致美元貶值,中國外匯儲備就會有隨之貶值的風險,外匯儲備貶值也就是中國資產的損失。
一言以蔽之:外匯儲備就是老百姓與別國之間的一種債務關系體現(儲備並不是國家資產,而是勞動人民的錢),而老百姓作為債權一方,將債權統一轉交給國家央行,統一以央行的名義掛著。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外匯儲備多少主要取決於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外匯儲備是用於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交易。
要增加外匯,則需要發行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供給就會增多,這樣可能會引起國內市場的貨幣膨脹。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國內外經濟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進口多,國內市場充斥著外國商品,引起國內貨幣緊縮),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巨集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消費需求增加,商品不夠),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巨集觀經濟的平衡。
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
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
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國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
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外幣資產貶值)損失。
由於外幣在國內市場不能流通,所以央行在國內多投放(通過出口、引進外資)一定貨幣的同時,又代表國家多儲備了一定的外匯。此時人民幣在國內運用,而外匯本身卻獨立於國內的經濟執行,被央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用於保值增值。

關於外匯儲備和增發基礎貨幣的關系

兩者是同時進行而不是因果關系。
如果用商品貿易來講的話,出口大於進口使得外商用人民幣支付要大於中國商人用外幣支付,於是對人民幣需求增加,為了維持匯率穩定於是央行增發貨幣滿足市場需求,就等於用人民幣換外幣,央行的外匯儲備同時增加。
直接投資也是一樣。
即使是商品出口時是用外幣計算,中國出口商拿到外幣也不能在國內使用,還是要到銀行兌換成人民幣,這跟外商直接兌換是一樣的效果

在現行貨幣發行制度下,外匯儲備的增加必須要以基礎貨幣增發來對沖?為什麼要增發貨幣?

通常所說的貨幣,是商品經濟下的一個為方便商品交換流通的媒介及工具,其本身無價值,由國家銀行釋出並強制流通。你拿著美元到中國境內商店買東西,商店老闆就當美元一張廢紙,因為美元要在國內使用必須通過央行兌換成人民幣才行。
不同國家的貨幣不能在不同國家范圍內流通,而現在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家之間就有一定的經濟來往,為了解決不同國家之間的商貿及貨幣問題,就涉及到外匯及外匯儲備兩個概念。
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富有,不是這個國家發行或擁有本國貨幣的多少作為標准,而是以這個國家商品的多少,商品才是人民生活的物質需要,而不是貨幣,也就是一個國家生產能力和生產總值來衡量一個國家國力。
國家之間商貿,如下簡單地分為出口和進口兩種情況:
對於出口情況,如果拿美元當外幣,也就是中國跨國企業把自己生產的商品拿到美國境內銷售,換回的別國的貨幣,這對中國人,由於外幣在中國市場不允許流通的,所以在中國市場內外幣相當於一疊廢紙,所以中國的出口企業把外幣賣給國家銀行換成人民幣,國家拿著外國的貨幣,同樣沒么用,人民生活的富裕最終反映在物質享有多少上,而貨幣只是物質交換的一個中介和工具,所以,對中國來說,我們國內的企業把是生產出來的商品給美國用,而美國只給我外幣(債券),這樣形成一個債務關系:即就相當於我國是債權方,外國(美國)是債務方,外匯(美元)就是債務關系憑證。
對於進口情況,不影響外幣儲備,比如外商到國內出售外國商品賺到人民幣,央行就拿外匯儲備(美元)從外商手中買回人民幣(因為這部分人民幣是國內流通的,不算為外匯儲備),也可能是外商拿人民幣到他自己本國兌換本國貨幣同樣形成本國的外匯儲備(實際過程是不是如上述這樣,還不知道,不是學經濟,只是猜測)。買回實際是一個對沖過程(真正意義的對沖好象是央行拿著外匯進行海外買購),也可以這樣理解:外國的商品看成央行自己生產的商品在國內市場銷售,這樣,外匯儲備的一部分經由外國商品通過央行歸還給老百姓,也就還債。
通常國家的在流通貨幣量與國家的產出的商品量相互對應的。(物質財富與貨幣量相對應)
中國企業出口商品,可看成:中國國內生產的商品過多(也就是對應的流通貨幣不夠),國內企業通過出口形式拿到外國市場進行商品銷售交換,拿本國的商品本可以交換到外國的商品,但由於外國貨幣的存在,就交換回了外幣,這些外幣實際上相當於外國消費者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債務,而這些債務,統一劃到國家銀行的名下。這樣就成了國家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越多,說明國家放債越多。放債就相當於發行貨幣,國家放債過多需要發行大量貨幣,就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商品不夠,而流通貨幣很多),這時國家通過國際從外海購買商品,把外貨消耗掉換回商品,從而達到穩定平衡經濟的目的。也可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央行通過投放大量貨幣來換回外匯儲備,這種貨幣的增加不是通過市場規律這只「無形的手」引起,而是由 *** 央行強制的,這樣貨幣增加,如果放大來看,實際上就是通貨膨脹,也就老百姓手上的錢貶值了,被貶值的一部分被央行無償佔有。所以可以理解為: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負債,而不是資產,因為它是央行用人民幣從老百姓手中換回來的,那麼總有一天老百姓想要兌現這個資產。
由於中國的外匯貨幣主要以美元為主,美國經濟一但出現波動導致美元貶值,中國外匯儲備就會有隨之貶值的風險,外匯儲備貶值也就是中國資產的損失。
一言以蔽之:外匯儲備就是老百姓與別國之間的一種債務關系體現(儲備並不是國家資產,而是勞動人民的錢),而老百姓作為債權一方,將債權統一轉交給國家央行,統一以央行的名義掛著。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外匯儲備多少主要取決於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外匯儲備是用於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交易。
要增加外匯,則需要發行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供給就會增多,這樣可能會引起國內市場的貨幣膨脹。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國內外經濟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進口多,國內市場充斥著外國商品,引起國內貨幣緊縮),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巨集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消費需求增加,商品不夠),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巨集觀經濟的平衡。
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
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
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國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
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外幣資產貶值)損失。
由於外幣在國內市場不能流通,所以央行在國內多投放(通過出口、引進外資)一定貨幣的同時,又代表國家多儲備了一定的外匯。此時人民幣在國內運用,而外匯本身卻獨立於國內的經濟執行,被央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用於保值增值。

為什麼外匯儲備的增加會導致國內貨幣供

因為外匯管理制度的強制結匯,讓每個進入中國的外匯賬戶想在境內花錢都只能換成人民幣,進來多少外匯就按照匯率換成多少人民幣投入境內市場。每年凈增加的外匯越多,外匯管理局發行的人民幣就越多。中國中央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是唯二的發鈔機構,你不知道嗎?

外匯儲備 來源 基礎貨幣 影響

1、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經常專案順差,二是資本專案順差。部分外匯儲備其實是通過「通貨膨脹稅」獲得的;央行購買外匯所使用的人民幣中有一部分貨幣屬於「經濟發行」。而這樣過多的外匯儲備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積累的經常專案贏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資。
2、基礎貨幣影響來自7個方面,1是央行收兌黃金 ,2是央行向商業銀行貸款 ,3收兌外匯 ,4財政透支, 5央行購買有價證卷, 6央行對票據再貼現 ,7 央行支付利息。
外匯儲備增加實際是央行丟擲人民幣購買美元,導致外匯儲備增加,一般用於維持匯率穩定等,同樣有強烈的本國貨幣升值也會導致熱錢流入導致匯率儲備增加,說白了就是央行干預匯率而印鈔去兌換美元。所以外匯儲備上升一般情況下會導致基礎貨幣上升
同樣,外匯儲備下降,其實是用外匯儲備去購買人民幣,市場上的人民幣就減少了,基礎貨幣減少。這個就是央行收兌外匯對基礎貨幣的影響。

外匯儲備增長為什麼意味著不斷投放基礎貨幣?

企業通過出口拿到外匯之後要向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來繼續生產

為什麼了儲備資產增加了,基礎貨幣就會增加??

比如儲備美元增加100美元,這100美元是企業從國外賺來的,現在交到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就要發行680元人民幣,這樣基礎貨幣就增加了.當然這中間需要商業銀行來做中介.

為什麼外匯儲備的增加會使貨幣供給增加?

外匯儲備的增加是由於本國的貿易順差造成的。出口的增加是企業對國內市場的表現。
為了保證國內的經濟平衡(不造成通貨緊縮)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 *** 內需, *** 所採取的措施就是增加本國貨幣的供應量,鼓勵人們的消費。
另一個方面就是外匯的增加的一個前提就是有與之相平衡的本國貨幣的供應量,那麼當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的同時我們的 *** 就會加大本國的貨幣的供應來保持匯率的平衡,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和諧的匯率市場。

為什麼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會被動的投放大量的基礎貨幣?

因為外匯不能在我國境內流通,必須兌換成人民幣,少量的,可直接在商業銀行兌換,鉅額的,就要央行增發貨幣並投放市場。

關於外匯儲備與基礎貨幣的問題

外匯的來源有:1.外國貨幣,包括紙幣和鑄幣;2.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等;3.外幣有價證券,包括股票、債券等;4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基礎貨幣指的是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加上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它能夠派生出貨幣來。還有,若不釋放出更多的貨幣,本國的貨幣就會升值。

『伍』 為什麼外匯儲備的增加會使貨幣供給增加

外匯儲備增加會通過強制結售匯制度使得國內貨幣供給增加。

強制結售匯制度是指,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外,企業和個人必須將多餘的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必須把高於國家外匯管理局頭寸的外匯在銀行間市場賣出。在這套制度里,央行是銀行間市場最大的接盤者,從而形成國家的外匯儲備。

央行為了購入居民手中的外匯,就必須增發本幣,從而貨幣供應量增加。

(5)外匯儲備和貨幣投放擴展閱讀

強制結售匯制度的優劣:

1、強制結售匯的實施在改革開放初期為我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為我國經濟增長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2、在外匯市場上,強制結售匯制度使得企業必須將手中外匯按要求的比例到銀行進行結匯,導致外匯市場形成無條件的外匯供給和有條件的外匯需求,誇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卻隱瞞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造成了市場上供大於求的虛假局面。

3、從貨幣政策操作角度,在強制結售匯制度下,央行需要不斷買入商業銀行賣出的外匯,這帶來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同時意味著基礎貨幣的釋放。為防止基礎貨幣不斷釋放給國內經濟帶來流動性過剩問題和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又需要不斷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收資金,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因而受到很大的牽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強制結售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儲備

閱讀全文

與外匯儲備和貨幣投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郵政貴金屬投資怎麼簽約 瀏覽:507
金融機構掃黑險惡總結 瀏覽:834
香港人能在內地貸款嗎 瀏覽:734
期貨創新風險 瀏覽:458
審計費屬於金融服務類 瀏覽:902
投資決定匯率波動 瀏覽:951
trix指標與macd區別 瀏覽:684
基金屬於投資還是理財產品 瀏覽:547
期貨交易費傭金如何返還 瀏覽:858
1999年證券法全文 瀏覽:7
2009年日幣匯率 瀏覽:967
28萬美金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69
菜粨期貨1609 瀏覽:649
買股票和證券公司 瀏覽:304
600398融資 瀏覽:965
宇環數控股票股票行情 瀏覽:881
中證期貨銀川 瀏覽:555
鎳的上市公司 瀏覽:179
炒股可以加杠桿軟體 瀏覽:612
企業杠桿率多少合適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