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儲備目標

外匯儲備目標

發布時間:2023-05-06 01:14:57

❶ 中國外匯儲備構成

一、全球及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進入21世紀之後,伴隨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惡化,全球外匯儲備規模不斷上升。1999年底全球外匯儲備約為1.78萬億美元,2007年底上升至6.40萬億美元,增長了2.6倍。全球外匯儲備的增長又集中體現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外匯儲備的增長。1999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約為1.05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59%),2007年底上升至4.90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77%),增長了3.7倍。相比之下,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同期內僅增長了1.1倍。

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更加迅猛。1999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約為0.16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9%),2007年底上升至1.53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24%),增長了8.6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的最大持有國。中國外匯儲備的飆升主要歸因於持續的經常項目順差與資本項目順差。自1994年至今,中國經濟連續14年出現了國際收支雙順差。尤其是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由於中國政府選擇了小幅、穩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大量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中國套利,這加速了中國外匯儲備的累積。僅2007年一年,中國外匯儲備就增長了4619億美元,與2006年底相比增長了43%。如果考慮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匯資產、央行要求全國性商業銀行用美元繳納人民幣法定存款准備金等因素,則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實際增加額超過了6300億美元。

二、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

由於中國外管局並未披露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我們只能利用其他國家披露的相關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IMF的「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資料庫提供了138個國家(包括27個工業化國家與106個發展中國家)匯總後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雖然COFER資料庫中未包括中國這一全球外匯儲備最大持有國是一種遺憾,但COFER中包含的外匯儲備規模畢竟佔到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64%(2007年)。同時,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投資並未表現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迥然相異的特徵。因此,我們不妨用COFER披露的幣種結構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潛在幣種結構。

進入21世紀之後,IMF COFER資料庫中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發生的主要變化包括:第一,美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下降,從1999年的71%降至2007年的64%;第二,歐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上升,從1999年的18%升至2007年的26%;第三,英鎊取代日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中第三重要的幣種,2007年英鎊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為5%,而日元資產比重為3%。上述結構性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在該時期內,歐元和英鎊處於相對強勢地位,而美元和日元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導致各國央行主動或被動地實施了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

與工業化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調整更加積極。從1999年底至2007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重由69%降至61%,歐元資產比重由19%升值28%。俄羅斯、伊朗等國更是將石油交易計價貨幣由美元轉換為歐元,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歐元在全球儲備與交易貨幣中的地位。相比之下,同期內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由73%降至69%,歐元資產比重由23%升至33%。

我們認為,近年來隨著美元有效匯率的下跌,中國外管局主要是在外匯儲備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資產比重,在外匯儲備存量上的減持是有限的。這意味著中國央行的幣種多元化行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相比是類似的,因此我們可以用COFER資料庫中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截至2007年底,我們估計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佔65%,歐元資產約佔25%,其他10%包括英鎊、日元及其他幣種資產。

三、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
......

四、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

在上述對中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與資產結構進行粗略估計的基礎上,我們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如下:

首先,當前中國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依然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首要目標。這主要表現為在外匯儲備的資產構成中,傳統上低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的國債和機構債佔90%左右;

其次,美元資產在中國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過高。無論是從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2007年為19.1%)還是從對美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來看(2007年為7.3%),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65%的比例都過高了。這一方面反映出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依然占統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凸現了中國政府進行外匯儲備幣種多元化的困境: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減持美元資產必然會造成美元匯率下跌,從而影響到外匯儲備中存量美元資產的價值。

再次,近年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大幅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遭受嚴重損失。由於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65%以美元計價,那麼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貶值必然造成以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顯著下降。例如,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突破了1.8萬億美元,假定其中美元資產佔65%,那麼一旦美元對人民幣貶值10%,以人民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價值將縮水1170億美元,相當於抹殺了3.9個百分點的GDP增長。

第四,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資產除了面臨匯率風險外,還面臨美國國債、機構債信用等級調降、市場價值縮水的風險。2008年7月,美國兩家房地產巨頭房利美、房地美陷入危機,需要募集750億美元資本金以避免資不抵債風險。如果美國政府不對其進行救援,則房利美、房地美發行的機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如果美國政府為兩家機構買單,則信用風險最終為美國政府所承擔,美國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無論出現哪種局面,對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和機構債的中國央行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最後,隨著外匯儲備規模的進一步增長,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日益凸現,中國政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提高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的壓力。中國外匯儲備的90%投資於美國國債與機構債,收益率不超過5%,而根據世界銀行對中國120個城市1.24萬家外商投資企業的調查,外國在華FDI企業的平均收益率超過22%。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如何積極管理外匯儲備,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成為當務之急。

五、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前景
......

❷ 外匯儲備的含義是什麼 有哪些形式 我要關於外匯儲備的盡可能多的信息~

呵呵,我也是直接給你了,因為這樣權威下哈

什麼是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編輯本段外匯儲備的發展
為了應付國 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編輯本段外匯儲備的功能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編輯本段外匯儲備的代價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編輯本段外匯儲備管理原則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於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當然,這里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編輯本段附:中國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357億美元,同比多增795億美元,一季度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55%。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36%。 截止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對環球網記者說,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簡稱G7)的總和。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近據報道,截至2008年4月30日,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00億美元。國內外某些專家學者強調指出,這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七大工業國的總和。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最近6年,外匯儲備迅猛增加,這是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的重要象徵之一,也是中國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提高的一個很好的「風向標」,確實是非常喜人的大事,值得中國人民自豪。
但我們千萬不能過於自我陶醉,更不應因此而感到「飄飄然」,以為中國外匯儲備真的已經「雄踞世界第一」,把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比下去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在慶幸來之不易成就的同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其中的某些風險和泡沫,看到這個「第一」同美歐日有著一些「不可比性」。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來,美元外匯儲備越多,人間蒸發的資本就越大,經濟代價越大,除了跨國公司和國內利益集體撈了好處,吃虧的是中國這個國家和老百姓。
1.幣種構成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2.外匯儲備結構原因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3.儲備成本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4.流動性風險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5.非常規使用
2004年1月,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充實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金。這次注資行為不屬於外匯儲備的常規運用范疇,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執行人的角色。
6.儲備規模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表明,2004年約有1000億美元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人民幣的匯率2005年7月21日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❸ 什麼是外匯管理改革的戰略目標

國際收支平衡是我國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之一,是保持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和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標志。因此,維護和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既是外匯管理的核心職責之一,也是長期以來外匯管理改革所要實現的戰略目標。

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基礎還不十分牢固。特別是隨著我國加速融入世界經濟,通過資本管制來緩解收支失衡的空間越來越窄,短期內雖仍有效,但長期實行,效果會減弱,影響正常的貿易和投資活動。這雖是我國經濟發展與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有現象,但與我國經濟發展較多依賴投資和外需、國內儲蓄投資關系沒有理順、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資本流出渠道不暢息息相關。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實事求是地推進制度創新,打好外匯管理改革攻堅戰。

❹ 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影響以及政策是什麼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國外各國的貿易日益頻繁,不斷拓展對外交易的深度和廣度,我國外匯的規模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緩慢,進入21世紀,我國外匯儲備增速開始加快,據2009年4月底數據,中國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羅斯居第三。直至今日,再次出現增長高峰,依然保持在第一位。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已經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原因
1.熱錢的大量湧入
自古以來,中國作為一個資源大國、消費大國,一直受到外國的關注。外國人看重中國市場,不斷投資,形成熱錢大量湧入的局面。熱錢的目的在於用盡量少的時間以錢生錢,只追求高回報,純粹為了盈利而投資,不製造就業、商品或服務。熱錢的大量進入,加大外匯占款規模,影響貨幣政策正常操作,擾亂了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造成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擴大。
2.持續貿易順差
在我國政治環境穩定、市場潛力巨大和外資外貿政策優惠的吸引下,外資規模不斷增大,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是我國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主要原因。由貿易順差引致的外匯儲備增加,反映了國內總需求不足,國內需求不足在宏觀層面上又進一步表現為中國的國內儲蓄大於國內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引起的外匯儲備增加,意味著中國將許多的良好投資機會拱手讓給了外國人。
3.政策導向誤區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但並不是外匯儲備越多越好,這種觀點是一種脫離國情的片面觀點。外匯儲備增長與經濟運行狀況之間不一定成正比關系,大眾的錯誤理解,使企業將眼光放在了吸收資金方面,造成外匯儲備增長。

二、巨額外匯帶來的負面影響
1.損害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據報道,中國外匯的借入儲備比例較大。如果中國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並借入大量外債,相當於將中國國內的資源低價轉給外國人,同時又以高價借入了國外資金,其中的損失是可以預見的。國內的有效資源沒有給國內的經濟發展創造價值,而且,外匯並沒有轉化為國民生產要素,沒有轉化為有效生產力,不能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反而由於這種過快的增長,損害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增加了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資金的大規模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和匯率的劇烈波動,美元不斷貶值,美國的市場經濟蕭條,次貸危機,這些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都勢必會影響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而我國的外匯以美元為主,外匯積累過多,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多,也增加了央行對沖工作的壓力, 嚴重增加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

三、措施建議

1.尋找新的投資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PBOC)行長周小川9日在馬來西亞出席央行會議時表示:「中國是不是該考慮將儲蓄轉向非洲那樣的地方,而不是太過集中於美國呢?」我們可以理解為將中國外匯投資於非洲市場,投資開發非洲。在金融危機的大形勢下,各國都積極尋找方法來幫助本國度過危機。西方各大公司縮減開支但求自保,這樣就在非洲空出了很大一塊市場,而中國正苦於龐大的外匯儲備沒有投資方向,兩者各取所需,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非洲窮國得到了優良的基礎設施和發展資金,中國則為多得燙手的外匯儲備找到了出路,去交換實實在在的資源,同時贏得了非洲市場,可以解決國內過剩產能問題。
2.培育並完善一個完全的外匯市場機制。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國內應該培育並完善一個完全的外匯市場機制,完善匯率的決定基礎,增加匯率的靈活性,穩定人民幣的匯率,重視結構性調整政策。
3.建立外匯儲備投資機構
當前許多國家利率偏低,導致各國央行難以讓外匯儲備達成更高收益。中國在本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形勢之下,建立外匯儲備投資機構,在堅守安全、流動性及報酬等目標下,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將外匯轉化為實在的資源,為進口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信息服務,推動中國市場經濟發展。
4.加強風險管理,逐步放鬆利率的管制
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可以歸納為「安全、靈活、保值、增值」。適時對造成國際收支長期順差的宏觀經濟相關政策和戰略進行調整。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披露制度。深化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取消不必要的管理體制,簡化手續,允許小額境外投資購匯。進一步取消在外匯資金審核等方面存在的不必要的限制。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加強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經濟互補。
5.追求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標
多投資一些長期產品或實物產品;將部分外匯儲備幣種換成其他貨幣,以改善大量持有美元,造成受美國市場經濟制約的局面;建立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利用外匯儲備較多的條件,增加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儲備;另外還可以購進黃金、石油、天然氣、稀土礦等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為我國進行長遠性的戰略投資提供資金保障。

❺ 哪位朋友解釋一下外匯儲備是什麼意思,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在大家的概念里,外匯儲備越多越好,但實際上並不是這么回事,下面我摘取了外匯過多的負面影響:

承受之極 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之痛
在對我國外匯儲備基本功能作用的認識上,長期以來存在著眾多理論誤區。這些理論誤區是導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高增長並且處於高風險狀況之中的重要原因。
截至2006年2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8537億美元,已經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但是在對我國外匯儲備基本功能作用的認識上,長期以來存在著眾多理論誤區。這些理論誤區是導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高增長並且處於高風險狀況之中的重要原因。
誤區之一:外匯儲備等於經濟實力
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認為外匯儲備增長體現了我國經濟實力增強的觀點比較流行。實際上這是一種脫離國情的片面觀點。
首先,外匯儲備規模並不一定完全代表國家的經濟實力。屬於債權性的外匯儲備來源於經常項目收支的盈餘部分,這種實力實際上更主要地表現為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對資源性初級產品的輸出能力。而對於我國這樣一個資源相對缺乏的發展中大國來說,顯示這種實力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至於來源於資本項目收支盈餘的這部分外匯儲備,其本身就屬於債務性,就更不可能來代表我國的經濟實力了。
其次,不能籠統地認為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就表明經濟運行狀況良好。 例如,國際短期資本賭人民幣匯率升值而大量流入,是2004年我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如果出現外匯儲備異常增長的情況,非但不能表明經濟運行狀況良好,恰恰相反,可能表明這種狀況將會對經濟運行產生不良影響,或者是預示著經濟政策出現了問題。
誤區之二:神化外匯儲備功能
目前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以為外匯儲備的主要功能不在於「用」,而在於「看」。外匯儲備的功能被神化,過分誇大了外匯儲備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事實上,外匯儲備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對防範金融危機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首先,外匯儲備只能調節臨時性的國際收支平衡。當一國出現較長時期的較大國際收支逆差時,盡管可以利用外匯儲備進行干預,但外匯儲備規模無論多大,都是有限度的,如墨西哥1994年年中的外匯儲備可以支持6個月左右的進口,但同樣難逃金融危機爆發的厄運,轉瞬間外匯儲備就下降了200多億美元,不得不緊急求助國際社會。
其次,高額外匯儲備並非是防禦金融危機爆發的決定性因素。20世紀90年代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現代金融危機的典型案例。盡管在危機爆發前這些國家都持有高額外匯儲備,但面對巨額的投機資金的沖擊仍無能為力。其根本原因是在國際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危機爆發國經濟處於轉型期的結構性矛盾激化和政策失誤,因此,即便擁有高額外匯儲備也難以防禦金融危機的爆發。
我國之所以能夠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資本市場沒有對外開放、對資本項目實施嚴格的管理,由於存在著「防火牆」,使得投機資本難以大規模地流入。
誤區之三:為儲備而儲備
我國在外匯儲備問題上存在著為儲備而儲備的理論誤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消極或被動地持有外匯儲備。在外匯儲備等於經濟實力以及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的觀念影響下,片面地認為不到最後關頭決不可輕易動用外匯儲備,造成外匯儲備實際上的「備而無用」或「備而不用」。這種觀念反映在外匯儲備管理上,表現為忽視外匯儲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風險管理、忽視外匯儲備的運營效率、忽視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和資產結構,使外匯儲備管理陷入僵化和呆板、缺乏靈活性。
其次外匯儲備是一國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儲備增減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保護本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顯然,外匯儲備變動絕非貨幣政策的目標。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存在著把外匯儲備增加作為政策目標的傾向。
政策調整取向
我國的外匯儲備保持了高於常規水平的規模,但外匯儲備資產本身的安全卻令人擔憂。
在當前形勢下,我國除了要控制外匯儲備規模,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外匯儲備、利用好外匯儲備。
第一,在管理外匯儲備的過程中,當務之急是要發揮大量的人民幣儲蓄和外匯儲備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建立將儲備轉化為投資、將資金轉化為資本的新機制。應制定更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與國有企業的跨國經營戰略、銀行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結合。我國還可利用外匯儲備購買一些戰略資源,增加石油等戰略性物資的儲備,建立能源儲備體系。
第二,合理選擇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和資產結構。為防範風險,我國應盡快改變將外匯儲備都壓在美元和美國債券上的狀況,適當減持美元,增加歐元等幣種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由於美元持續下跌,黃金價格穩中有升,但我國黃金儲備卻長期穩定不變,我國可動用部分外匯儲備購買黃金,不僅使儲備資產多元化,而且也有利於保值增值。

閱讀全文

與外匯儲備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假定有四種投資理財方式 瀏覽:615
在線投股票 瀏覽:521
工科碩士期貨 瀏覽:860
銀行1萬理財 瀏覽:672
螞蟻基金南方理財 瀏覽:801
基金理財怎麼賺錢 瀏覽:274
金融機構取什麼名字好 瀏覽:832
銀行外匯登記是什麼 瀏覽:322
做期貨能賺錢十大法則 瀏覽:642
企業穿透指標 瀏覽:477
上海市粵慧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222
輝煌金融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793
民營小微金融服務宣傳照片 瀏覽:831
金融機構收費治理報告 瀏覽:31
農信社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瀏覽:947
建行信用卡境外匯款 瀏覽:90
優先股屬於金融資產 瀏覽:103
收益型股權融資模式解釋 瀏覽:176
最新江蘇雞蛋價格行情預測分析 瀏覽:355
杠桿斜放的物體阻力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