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的年報和中報怎麼看
可以叫年報和半年報,這樣你該理解了吧,一般報表好的話,股票會提前漲的。
❷ 如何分析中報披露日的操作策略
每年的7月、8月都是A股上市公司中報集中披露時期,中報的業績情況對個股價格會帶來直接影響,並根據業績重新估值定位。所謂的「五窮六絕七翻身」,說7月能夠翻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7月很可能因為中報業績披露而成為炒作風口。那麼,這段時間里的操作也就需要格外慎重。
比結果與預期,不能盲目以中報業績增長大小定好壞。業績,永遠是攪動行情最重要的因素。無論大盤如何運行,中報動向會對後續行情帶來深遠的影響。如已經預告業績增長幅度較大的公司,大部分在最近都走得好或者走得穩。考慮到去年疫情的影響,很多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都處於一種非正常狀態,那麼今年中報的分析把控就更有學問了。
首先,要與市場的預期去比。一般情況下,業績超出預期才會有驚喜,也才會有持續的行情。比如中遠海控今年一季報預增5191.1%,凈利潤高達154.5億,一個季度的業績比過去10年的總和還多,中報預告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70.93億元,同比增長近32倍,業績的爆炸式增長迎來了股價的爆炒,該股票月K線硬是連漲近13個月,股價一年內漲了近10倍。顯然,超出預期越大,越有行情,越接近預期越可能波瀾不驚。如果不如預期,即便是增長,很可能會引發資金懷疑企業是不是成長遇到瓶頸,資金逃離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中國平安、格力電器今年以來股價節節敗退、越走越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業績增長不如人意。
其次,要與正常年份去比。也就是說,今年中報數據要與2019年中報去對比分析,不能只看與去年同期比的增長水平。很多公司去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影響好幾個月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企業運行極不正常。即便是受疫情影響小的公司,也會有一定的成本開支增加、利潤消減的情況。也有小部分疫情受益公司去年中報利潤暴增,今年回歸正常,更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懷疑公司發展出了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報披露日期臨近,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公司也會越來越多,加上一季報預告中報業績的公司,滬深兩市已有700多家預告了業績,裡面有大約七成的公司是預喜的。投資者可以將這些公司的業績與2019年的中報數據進行比較,如果按兩年的平均增長還能夠保持在20%以上,那麼,這樣的公司成長性就值得肯定。
再次,要與行業的趨勢去比。經濟發展有高有低,行業成長有起有落,優質的企業應該是能夠盡可能抵禦外部環境的變化,降低經濟周期對自身的影響。也就是說,行業景氣它發展加速,增長更快;行業回落,它保持平穩,經得起風浪。一定要把行業龍頭這個標桿找出來,如新能源電池的寧德時代、房地產的萬科等,對比標的企業與標桿企業的數據,看營業收入與經營利潤和凈利潤的增長與下滑是否與標桿企業有差距?如果是增長比它快,下滑比它少,那麼就是好企業。如果增長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下滑快於行業平均,這樣的企業很容易被行業淘汰。當然,如果在經營過程中,企業市場份額增加、新產品和高端產品比重加大,市場競爭格局發生有利於自己的變化,這樣的企業應該重點關注。上半年業績預告超10倍的個股中漲幅比較可觀的基本屬於此類。
最後,要分析業績增長的質量。一些投資者一看到業績大增就覺得是機會,實際情況不一定如此。有些是原來基數低,再大的增長也改變不了企業經營吃緊的實質。如庄園牧場預增20倍,股價也反應不大。有些是非經常性因素所致,如處置資產、變現股權、投資分紅、委託理財、政策補貼、債務重組、公允價值變動等,增長沒有持續性。如半年報預增較多的明牌珠寶行情走勢就比較一般。有些是關聯交易、內部循環,沒有現金流做支撐。只有靠主營業務增長、靠規模擴張、靠產業鏈延伸、靠技術進步、靠市場佔有率提升的增長才是可靠的高質量增長,這樣的上市公司才值得投資者關注。
看業績與估值,價格透支的股票需遠離。很多情況下,股價一般都會提前反映企業經營的變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故事往往隱藏在K線走勢裡面。這就提示我們,在研究中報的時候,不僅要看業績,還要看估值,看股票價格是否在高位,絕不能看到業績好、增長多就盲目沖進去,萬一股價高位「利好出盡變利空」就麻煩了。
一方面,要警惕大牛股的「見光死」。最近一年多以來,白酒、新能源汽車、醫療醫美、光伏、生物疫苗、食品飲料等板塊不斷走強,牛股狂奔,內在的必然邏輯是業績的改善和提升。如果實際的業績達不到預期,或者業績的增長趕不上股價的上漲,中報出台之時,很可能就是股價跳水之日。看看英科醫療今年的腰斬走勢就可以體會到牛股轉折的可怕。特別是那些受益疫情的板塊和個股,一旦疫情問題得到緩解,非正常增長的理由消失,業績與行情都會回歸正常,如醫用防護物資、疫苗、國際航運等板塊。那些受益政策的板塊和個股,一旦政策出現收緊或者調整,超額利潤也就可能消失。如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晶元、醫療醫葯等。
另一方面,要關注熊股「利空出盡」的低位反轉。一些優質上市公司因為疫情、外部環境的變化抑或資金關注的影響,業績出現起伏甚至下滑,最近這半年走勢比較難看,比如海天味業、海螺水泥、伊利股份、上海機場和一些上證50成份股。還有一些板塊和個股,業績雖然沒有下降、有的甚至還不斷增長,但因為其他因素影響,股價疲弱不振,如券商板塊,從已經披露的業績預告來看,中報凈利潤整體預增接近40%,然而年內股價跌幅已經超過20%,這種股價與業績的背離走勢會不會在中報公布後出現轉折呢?個人以為,只要基本面沒有出現大問題,一批優質核心資產公司和細分行業龍頭公司應該有業績和走勢反轉的機會。去年3、4月疫情期間,中國中免因為業績大幅下滑而引發股價調整,筆者原本計劃在70元以下准備介入,誰知股價跌破70元時又因為看不清大盤趨勢產生了猶豫,結果機會時間很短,最終錯過了這個大行情,該股今年初最高過了400元。
選埋伏還是等明朗,操作過程費思量。中報披露時間連綿近兩個月,按照慣例大多集中在8月下旬,從已經公布的時間安排來看,安排在7月份的公司只有149家,排在8月20日以後的有3487家,佔A股總數的近80%。一般而言,排在前面的業績比較亮麗,排在後面的就可能魚龍混雜。這樣操作上也就有個選擇問題,是預先埋伏賭業績超預期,還是乾脆等中報公布後再決定進去?如果大市不好,趨勢性調整,個人建議等業績明朗之後出擊比較牢靠。如果市場走好,則根據分析能力決定是否提前埋伏。你如果沒有什麼市場分析能力,不如乾脆等業績出來以後再說。
決定提前介入,建議在操作過程中建立股票池,先選景氣行業,再找裡面一季報業績好且中報披露時間靠前的,然後選那些機構調研多、評級看好又漲幅不大且處於啟動階段的股票。決定做白馬股行情,那就根據市場大勢和熱點趨勢,找未來業績增長可期,市場前景看好的板塊與公司進行投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等中報披露後介入,那是尋找確定性機會,同樣需要認真分析,看清楚增長的質量、了解成長的態勢、關注股東進出和數量的變化、大股東是否有減持沖動以及估值的水平等。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