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李嘉誠的所有資料。。。
李嘉誠(1928~ )
中國香港企業家。廣東潮州人。幼時家境清貧,11歲時因日軍入侵而隨父流落香港。22歲時創辦長江塑料廠,專營玩具和家庭用品。後創辦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並成為香港華資地產界屈指可數的幾大集團之一。他善於經營多元化集團,成為香港經濟界的一條「猛龍」。改革開放以後,李嘉誠與內地的合作更為密切。1979年被委任為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負責聯系在中國的外國投資。隨後,和記黃埔公司大力擴充中國貿易部,通過和記洋行建立與大陸的聯系,分別在北京、廣州和上海成立辦事處,多方尋求雙邊貿易、長期投資以及各種可能參與的投資活動。李嘉誠熱愛祖國,關心家鄉建設。1978年以後,他不斷捐款為家鄉興辦福利事業,捐資近6億港元創辦汕頭大學,並親自選定校址。1990年初向亞運會捐款1000萬港元。
② 劉滄龍的人物經歷
1979年,靠著當初借來的500元錢,開礦山、辦工廠,使他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什邡市最早一批創業者。那時候,鄉鎮企業遍地開花,「村村點火,鄉鄉冒煙」,很多企業經營不善迅速垮掉,借來的錢自然就還不上了。也有不少人耍滑頭,轉移資產,注銷公司,再重新成立一家新公司,賴掉以前的貸款。當時劉滄龍身邊的人也向他提出:「別人借錢都不還,我們為什麼要還?」劉滄龍不為所動,他說:「從古到今,借錢還錢,天經地義。借錢還錢,你才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今天你賴掉了一千萬、兩千萬,但是明天你需要資金,可以賺更多錢的時候,你可能就借不到錢了,就失去了賺錢的機會。」劉滄龍最自豪的是:從1979年建廠以來,他沒有拖欠過金融機構一分利息,更沒有逾期還款的記錄,這在同時期的企業中是極其罕見的。宏達也因此得到了金融機構的贊許,被四川省銀行協會授予四川省銀企合作誠實守信單位、最佳誠信客戶AAA級信用企業。截止目前,宏達集團融資都是信用貸款,與其他企業質押貸款有本質的不同。這是劉滄龍20多年誠信的積淀。依靠「誠信、責任、規范、團結、多贏」這十個字,劉滄龍創立了資產高達230多億元、擁有37家成員企業、近17000名員工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四川宏達集團。宏達集團被列為國家520戶重點企業,進入中國500強企業、中國最大500家企業集團和全國優秀民營企業行列,多次被稅務部門評為納稅先進單位,並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業。2006年被授予「四川誠信企業」稱號,當選為四川企業誠信代言人。
四川「5.12」大地震給宏達集團造成重大損失,宏達下屬磷化工基地毀於一旦,員工108人遇難,總財產損失達7.68億元。但在自身損失嚴重的情況下, 5月13日劉滄龍依然決定向災區捐助500萬元善款。鑒於此次強烈地震對公司造成較大經濟損失,6月2日宏達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宏達股份發布地震影響後續公告,提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劉滄龍表示,這次地震受災面積太廣,受災人數太多,宏達不能再給政府添負擔,也不會丟下每一名員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重新建造一個新宏達的工作正在進行,重建的資金不會少於地震造成的損失。
誠信與慈善緊密相連。宏達慈善的亮點是關注」三農」,反哺社會,積極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他們捐資修建或改善農村中小學校舍、資助農村貧困學生讀書、修建農村村道、為農村貧困戶建房、支持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在企業發展中,劉滄龍特別注重承擔社會責任,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先後解決國企困難職工和下崗職工及社會人員近萬人就業,投入2000餘萬元用於助學和扶貧幫困,2004年又投入800萬元實施宏達安身工程,為1725戶農村無房戶、危房戶新建住房,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愛心捐獎。自1999年以來,宏達集團為慈善事業、光彩事業、社會捐助、新農村建設捐資總額已達4.06億元,其中已支付3.56億元。為此,劉滄龍獲2006最佳社會責任獎,入選2008年度中國十大慈善家。2007年,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期間,被央視頻繁報道、多年苦尋事業傳人的非洲老華僑李松山先生,經多方考察後,決定將自己非洲的事業託付給宏達集團去做大做強做長久。他說:宏達就是誠信的品牌,劉滄龍主席是值得信賴的中國企業家。 1972年8月四川省什邡縣民主榨油廠參加工作,1977年任副廠長,1978年任廠長;
1979年7月創辦民主磷肥廠(後改名為四川省什邡縣民主磷肥廠);
1979年7月至1984年12月任四川省什邡縣民主磷肥廠廠長;
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任四川省什邡縣民主磷肥總廠廠長;
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任四川省宏達聯合化工總廠廠長;
1994年1月至1999年5月任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9年6月任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後改名四川宏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8年10月任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全國優秀建設者、四川省優秀建設者。
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中非商會副會長、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四川 省企業家協會及企業聯合會副會長。
2013年10月,由《中國工商》雜志、華商韜略編輯委員會、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聯合發起編撰的《民營力量璀璨中國夢想——100位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勛企業家》評選為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勛企業家。 1979年,25歲的什邡民主公社榨油廠職工劉滄龍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當時土地包產到戶,農民積極性空前高漲,磷肥等各種化肥空前緊缺,劉滄龍與同事潘正榮、李建玉一商量,就打起了生產磷肥的主意。當時,劉滄龍借了500元錢作為啟動資金,買來原料磷礦粉和硫酸,三人利用榨油廠「半年有活半年閑」的狀況,在地上掘了幾個土坑,開始了試驗生產磷肥,不久試驗成功,這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凼凼肥」。
劉滄龍由此起家,1984年,他蓋了一座一樓一底的小樓,在當地風光之極。
隨著小小的土磷肥不斷做大,1982年,劉滄龍脫離榨油廠,開始了獨立建廠。據宏達化工一位老員工回憶,那時,因為主要原料磷礦粉和硫酸分別由金河磷礦、四川化工廠兩家國營大廠掌握,磷肥廠完全是仰人鼻息,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他們。磷肥廠缺技術人員,也只能周末悄悄地去請另一家國營大廠什邡化工廠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時過境遷,如今前兩家大廠已困頓不堪,什邡化工廠則已被劉滄龍收購。
1993年,劉滄龍正式為公司定名為「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據稱在定名之前,下屬分別提供了「紅達、鴻達、宏達」三個名稱供劉選擇,劉滄龍最終選擇了宏達,取宏圖偉業,務實則達之意。
從1996年開始,劉滄龍先後整體購買了周邊六個企業,開始一步步建立他的宏圖偉業。其中,最大的一個手筆是在1999年11月,以1.11億元全資購買了四川什化集團公司。
1998年,劉滄龍以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為母公司,四川廣漢平原實業總公司、四川省蜀星企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石棉選礦廠三單位為控股公司,聯合組成「四川宏達集團」。
2003年5月,劉滄龍的宏達集團和宏達化工出資2.82億元,持有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46.9%的股權,成功吞並期貨業老大。7月,劉滄龍又介入世界級大礦蘭坪金頂鉛鋅礦的開發。 在期貨市場完成原始積累後,劉滄龍轉入實業領域,廣泛兼並收購礦業資產,旗下宏達股份擁有金鼎鋅業51%的股份,2006年和2007年,金鼎鋅業為宏達股份貢獻了九成利潤。隨著礦產資源價值被發掘,2008年圍繞金鼎鋅業其餘49%股權,宏達股份與馳宏鋅鍺展開了競爭。但由於全球經濟衰退、有色金屬價格回調,鋅加工行業由暴利轉入全面虧損,2008年四季度,宏達股份和馳宏鋅鍺各自宣布放棄收購金鼎鋅業9%股權和40%股權。2008年宏達股份虧損5-6億元,而2007年同期則是凈利5.5億元。此外,劉滄龍所持有的漢龍集團還涉足化工、房地產、期貨、水電、白酒、零售等領域。劉滄龍以120億元人民幣的身價,進入2009年《新財富》財富500富豪榜,在國內金屬與冶煉行業中排名第三。2010年以130億元財富進入《2010胡潤礦產富豪榜》榮登礦王。2013新財富中國富豪榜以160億排名第32名。
③ 京華時坡總經理魏東簡介
生於1967年,是中央財經大學86級經管系的本科畢業生,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學歷,畢業於1993年。一年後,魏東就開始運作涌金的系列公司,其成長速度讓人瞠目結舌。有關媒體也認為一名27歲的年輕人不可能有這樣的眼光和韜略。2008年4月29日下午,跳樓身亡,享年41歲。
④ 李兆基的人物經歷
李兆基出生時,父親李介甫先生已擁有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兩間門店,經營著黃金、匯兌、外幣買賣生意。剛一懂事,李兆基就被送進私塾接受教育,熟讀四書五經,並對念古書產生濃厚興趣。10歲時,父親還禮聘廣州中山大學文學系教授梁惠民先生做了李兆基的新老師。梁惠民先生發現李兆基勤於思考,於是常結合課程提出一些問題,啟迪他的思維。
有一次,在教授完「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後,梁先生要求李兆基把這番道理結合現實生活去理解。很快,少年李兆基就結合他已有大量接觸的金鋪生意給出一個老道的答案:「比方說,一個人只有一塊錢做生意,那就只有買進一塊錢的貨。賺了固然開心,萬一蝕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適可而『止』,才不至彷徨無主,從而身心鎮『定』,才不受邪惡念頭侵襲,便可明心見性,思想寧『靜』,自然氣定神閑,理得心『安』,這時從容處事,更能周詳考『慮』,且可策劃將來事業發展,自然成就可『得』。」梁惠民先生聽了以後感慨不已。
李兆基從6歲開始,就被父親安排進家裡的商鋪頭學習做生意。母親本來有點擔心兒子年紀太小,不能應付那些年長的伙計,但李兆基沒過多久就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而且聰明機智,擁有極好的心算能力。
在金鋪行業,有一句「打金偷金、打銀偷銀」的俗語。李兆基進入店鋪後,發現自己家的金鋪也存在這個問題。他想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讓父親採取措施,但鑄金匠又是奇缺的人才,得罪不起,因此而擔心鑄金匠離開後影響金鋪的生意。進退兩難中,他決定自己學習鑄金技術,不再受制於人。
到12歲時,李兆基已熟練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術及知識,並很快出任天寶榮金鋪的頭櫃,成為順德無人不知的神童和黃金奇才,其鑒別黃金的眼光和煉制黃金的技術都令人稱贊不已。他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靠人不如靠己,當老闆,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抗戰期間,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的大洋紙買賣依然活躍,因為人們都認為它到光復之日仍能使用。也是這個原因,大家都只喜歡保留完整、平直和光潔的紙幣,因為這樣到光復之日才不至壞損。這樣一來,殘幣、臟幣在交易時的價值就下跌三到四成。因為家中同時兼營紙幣買賣,所以,這個問題也引起李兆基的注意。
之後,他從洗衣中得到靈感,發明出一個舊幣換新顏的辦法:將舊紙幣泡在水裡,用漂白粉洗去污漬,再塗上一層蛋白,使它變得硬朗,然後風干熨平。他以六至七折收來,悄悄清潔整理一翻後,卻以十足價錢兌換了出去,不但賺到不低的利潤,還額外得到做生意的道理:貨物無論何時何地要暢銷,就得要好好包裝。
李介甫先生在廣州灣也有生意,需要頻頻來往照應。看到兒子已能獨掌大局之後,他乾脆將順德的兩間店鋪全都交給李兆基經營。15歲擔當重任的李兆基也不負厚望,將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日本戰敗後,貨幣極度貶值,雖然李兆基經營有方,將鋪面管理得井井有條,但眼見市道江河日下,父親還是希望他另謀他路,找尋更能施展才華的天地。 1948年,已經做了4年掌櫃,得到充分磨練的李兆基,帶著1000塊錢隻身去到香港。當時的香港中環文咸東街,足足有二三十間金鋪銀店,專營黃金買賣、外幣找換、匯兌等生意,業務性質跟李介甫在順德的永生銀號沒有分別。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在幾間銀鋪掛單,從事買賣外匯和黃金的生意。其時正值解放戰爭之際,不少內地財主跑到香港,外匯兌換業務及黃金買賣生意十分興隆。李兆基與何賢等人合作,在這場黃金大戰中大賺了一筆,為其後來事業的發展奠下基石。
五十年代初,內地解放以後,英國很快承認了中國的地位,並建立外交關系。李兆基意識到香港將成為中國通向世界的橋梁,於是轉行做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生意十分順手。 當時,香港人口急增,工商業開始發展,政府和市場上的房屋興建計劃,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早就認為實物比貨幣更為保值的李兆基,決定向實物(地產)進軍。後來李兆基回憶當年生活時曾說:「我七八歲時已常到父親的鋪頭吃飯,自小對生意已耳濡目染,後來在銀庄工作,令我深深體會到無論法幣、偽幣、金元券等,都可隨著政治的變遷,在一夜之間變成廢紙,令我領悟到持有實物才是保值的最佳辦法。」
1958年,李兆基和馮景禧、郭德勝等八人合股組成永業公司,開始涉足地產生意。公司開辦後,他們推出「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廣大中下層市民,一改過去地產業經營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樓宇均銷售一空。
1963年,李兆基與郭得勝、馮景禧三人又將永業重組,成立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由年長而且擁有40%股份的郭得勝先生出任集團主席,年紀最小,擁有股份30%的李兆基則出任副主席兼總經理。
作為總經理,李兆基主要負責三件事情:一是建樓的圖紙設計,二是買入土地,三是樓宇銷售。對於這三件事情,他件件事必躬親,並藉此練出一身的本領。李兆基過目即能判斷出圖紙設計是否存有不當之處,令手下著名大學出身的規劃設計師都自嘆不如。其買地功夫也很了得。一次,得到皇後大道中勵晶大廈舊地業主鄭宗樞有意將地皮出讓,並已口頭答應賣給別人的消息,他趕緊追問:「誰跟鄭宗樞相熟?」左右人等都無法作答,並被提醒說對方明天就要在律師樓簽訂買賣合約了。李兆基聽了,點點頭說:「那即是說我還有今晚這一夜的時間。」果然,他經過多方打探後找到了辦法,在凌晨打電話找到了一位與鄭宗樞相熟的朋友。不幾日,便得到了那塊地皮。在此後的歲月中,他始終保持這種認定目標、鍥而不舍的精神。李兆基獲取土地的辦法也與眾不同。據《華商韜略》報道,在香港,恆基兆業很少參加政府的土地拍賣,但總有辦法買到地盤,而且質優價廉。這主要在於李兆基有兩大法寶。第一是購入「乙種換地權益書」。當年,港府徵收新界的農用地作發展用途,是先用換地權益書向農民們分批收地,等政府有可建房屋土地集中撥付時才與其交換。這讓很多希望立即套現的農民在政府換地令之前,拿著換地權益書無計可施。李兆基就以現金購入他們持有的換地權益書,既受歡迎,又價錢便宜。等政府一宣布開發計劃,他買得的大量權益書就會變成可發展的地皮。第二種購地辦法,則是龐大的系統工程——舊樓改建。買下黃金地帶的舊樓,在舊地蓋新樓。這種辦法一舉多得,發展商得利、市容煥新、舊業主套現、政府增加稅收,但卻十分辛苦,因為單獨收購一個小物業(如一個住戶)並不能支持一個地產項目的發展計劃,所以恆基兆業還練出一個絕活——並樓。通過向某個目標地盤上的多個業主收購物業,湊零為整,得來土地。為了收到舊樓,他布下天羅地網,除面向本港外,還到在港留有物業的僑民移居地找樓買。並樓極其艱辛復雜,一個業主不賣就會滿盤皆輸,但恆基兆業卻對此情有獨鍾,幾十年來,並樓無數。李兆基有關於此的另外一句名言:「寸土必爭」,也傳播四方。
在銷售上,李兆基也大膽創新。當時香港的物業大都是整棟出售,大量中等收入群體對此望洋興嘆,於是,他創造出一個分層銷售和分期購買(按揭)的辦法建樓賣樓,結果大受歡迎。很短時間內,新鴻基企業就在地產界嶄露頭角,獲利頗豐。李兆基、郭得勝、馮景禧也被業界冠以「三劍俠」的美名。李兆基所始創的分期購買,更在此後被廣泛採用,對香港市民的安居置業起到很好的幫助。 1972年新鴻基地產股票正式上市,合作了十餘年的「三劍客」也於此時分手了。分手後,李兆基分得約值五千萬港元的地盤和物業,他又用這些物業於1972年底和胡寶星合作,組建了「永泰建業有限公司」。胡寶星任董事局主席,李兆基為副主席。1973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氣沖天之時,李兆基趁機將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漲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撈了一把。之後,香港股市隨世界經濟衰退而大崩盤,地產業也隨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時手裡握著巨額現金,他看準機會,大肆壓價購進土地和舊樓。
1975年,香港股市開始復甦。李兆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恆基兆業有限公司。股本1.5億港元,地盤20個。公司成立之後,李兆基有意將恆基兆業上市。他選擇了一個最便利的方法——買殼上市,即收購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然後將之改造後上市。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與人合股的永泰建業公司。他以物業換取了永泰一千九百萬股的新股,成為最大股東,取代胡寶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李兆基接手永泰後,他又將面向廣大市民的經營方法注入永泰,使永泰發展良好,股價也隨之上漲,由原先不足一元漲至一九七六年初的三到四元。
在李兆基經營下,永泰生意蒸蒸日上,盈利迅速增長。至1979年,由於盈利增加一倍多,李兆基決定派送新股,這樣永泰股數逾億股,市值已達9億多元,擁有20餘個樓盤。按香港法律規定,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私人不能擁有超過75%。李兆基在永泰已擁有70%的股票。他的目的,還是要將作為永泰總公司的恆基兆業早日直接上市。
恆基兆業成立之初,僅有股本1.5億元,樓盤20個。但幾年之後,它的地盤激增至逾百個。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斷地取得足夠的土地來建房決非易事。李兆基以其獨到的眼光和方式來為自己增加土地儲備。他採取的方法是收購舊樓,然後拆建出售。這些舊樓由於絕大部分在市區,故發展潛力十分驚人。
李兆基長年在歐美的中文報刊上刊登廣告,收購香港的舊樓。這一招方便了華僑,也使得李兆基在沒有競爭對手下取得最優化的效益。在收購了一層舊樓後,他會陸續買下全樓,然後再逐漸買下周圍樓宇。在收購後期時,即使價格較高,他也會買下。因為即使如此也比官地競投合算。李兆基以工業化方式經營地產業。他將土地視為原料,樓宇為製成品。源源不斷地收買土地和不斷生產出成品,使恆基兆業博得港人口中的「樓宇製造工廠」的名聲。
1981年6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將恆基兆業推上市,一舉集資十億港幣,充實了自己的實力。成功地渡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時的低潮期。渡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低潮,李兆基和他的恆基兆業又上一層樓。
1983和1984年,香港因主權交接問題導致經濟蕭條,許多公司冷冷清清,李兆基正好在前期的市場暢旺中將恆基兆業分拆為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於1981年7月23日上市,不但有大量的樓盤在建,而且與20多家銀行有借貸關系。正是銀行、建築商們紛紛給予了信任,以及薄利多銷策略帶動的大量購買,使他平穩度過了從商以來最大的考驗。1985年,主權問題明朗以後,香港經濟開始回升。1988年,恆基兆業地產公司全面收購了永泰建業,將之改名為「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此同時,恆基發展又宣布發行十二億新股。由於該公司擁有28.7%的香港小輪公司股權和26.4%的中華煤氣股權。
至此,李兆基精心設計的收購、吞並戰終於實現了完滿的結局,李兆基通過完全吞並原來實力比他強的胡寶星,達到了利用別人發展自己的目的。而李兆基的借殼上市、以小博大的收購、吞並戰術,至今仍成為股市收購戰中的成功範例,成為香港的經濟學教授的課堂上經常引用的著名例證。
李兆基也一舉躍入香港十大富豪榜。香港地產界權威人士在評判李兆基與李嘉誠、郭德勝、鄭裕彤四人時,曾有這樣的評語:長江實業雄才大略;新鴻基地產穩健有為;新世界發展勇氣逼人;恆基兆業則眼光遠大,先聲奪人。 早在1980年時,恆基兆業就投資參與了廣東中國大酒店和花園酒店的項目,之後更加快步伐,完成了以耗資33億人民幣的北京恆基中心為代表的一批投資項目。1990年以後,恆基兆業又結合香港及內地的經濟形勢,在兩地參與大量商業樓宇項目,如當時世界耗資金額最大的私營發展項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等眾多大型地標性項目的興建。同時,還迎合普通市民日益強勁的購買能力和消費需求,將住宅的品質全面提高,不斷在大型高密度地盤上增加會所康樂設施,以進軍高檔物業市場。繼續在新的時代,緊緊把握住市場的趨勢,領先發展。
1993年2月,他與鄭裕彤、何鴻燊以14.9億港元收購加拿大Westcoast Peboleam公司。1994年8月,出售加拿大物業百福軒(總樓面要1.63萬平方米),市值1.6億美元。恆基地產於1992年大量投資大陸房地產,1993年6月止,在大陸供集團發展的地盤共有20個,總樓面積逾185.8萬平方米,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其購入成本低於集團總資產10%。1993年下半年,恆基地產再分別購入廣州及北京東城兩幅地皮。
李兆基原計劃將這些大陸投資分拆上市,但未能成事,部分原因是恆基中國缺乏3年業績,未符合上市規則,故此,恆基地產轉而發行可換股債券(債券可兌換成日後上市的恆基中國股份),集資4.6億美元。恆基與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聯合投資65億元人民幣,投資武漢江灘填平工程、改造渦輪機廠、重型機廠、重建武漢中山路、武漢飯店;與九龍倉簽意向書計劃投資上海靜安區商品房;又與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等組基金至少1億美元投資武漢國企。
內地改革開放後,李兆基就與胡應湘、馮景禧、鄭裕彤等聯袂投資廣州中國大酒店。其後,更是大舉投資內地,投資額達上百億元。1996年元月,北京恆基中心封頂,該項目總投資達33億元,建築面積達28萬余平方米,坐落於長安街上,成為京華又一美景。到1996年時,恆基(中國)已在內地擁有22項項目,資產估值137億港元。當年,李兆基將在內地的業務全權交給長子李家傑經營,並將恆基(中國)成功上市。李兆基於1993年被國務院港澳辦和新華社香港分社聘為港事顧問;1995年底又被聘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李兆基有三子兩女。長子李家傑畢業於倫敦大學,現為恆基董事,參與公司發展與管理。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恆基兆業進入黃金時代。1997年,李兆基更作了一個歷史性的大突破,讓恆基兆業成為首隻在日本上市的香港股票。致力地產業務的同時,李兆基先生還致力多元化經營。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他先後收購了中華煤氣、香港小輪以及美麗華酒店集團的控股權。到1996年,中華煤氣的用戶發展至近120萬戶,股東溢利也從1億500萬元成長到19億4600萬元。此外,香港小輪和美麗華酒店等企業也取得了新發展。
在這期間,李兆基先生還把事業拓展向海外,在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參與投資,並獲得豐厚回報。
經過多年發展的李兆基,已成為香港地產業界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顯要人物。他是香港恆基兆業地產及香港中華煤氣公司主席,共計持有59.87%的恆基兆業、2.5%東亞銀行、12%新鴻基公司、10%星洲新達城市發展的股份。此外,李兆基通過恆基兆業地產持有71.8%的恆基發展、29.7%中華煤氣、32.6%油麻地小輪和25%廣州洛溪新城的股份。1996年,恆基兆業地產總市值達123.30億美元,資產總值為679.45億港元,營業額111.71億港元,在香港上市公司排名中位居前列。 幾年前,李兆基就已逐漸將企業經營交給下一代及專業人士打理,但至今依然在為自己的企業王國運籌帷幄。2004年12月15日,李兆基宣布成立了「兆基財經企業公司」,專門管理家族分散在全球高達65億美元的投資。
兆基財經企業公司成立以來,李兆基在投資領域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可謂業績彪炳。期間,他先後斥巨資大量購買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中央企業股票,中國網通、中國人壽、中國財險、中國電力、中石油、中海集運、平安保險、交通銀行、中遠控股、神華能源、建設銀行等眾多企業都得到他的垂青和巨資進入。2006年中國銀行在港上市時,李兆基又購入13.14億股(約4.97億美金),繼續力挺中央大型企業。亦通過此項投資獲得了高額的回報,在這三年成功轉型,而幾年來跟風認識內地企業新股的香港小投資者,同樣獲得了厚利。
一個78歲的老人成功「轉行」,把兆基財經企業公司的500億資產變成1200億元,榮膺「亞洲股神」。曾幾何時,這位「亞洲股神」卻最討厭炒股票,他曾以恆基集團主席身分,向當時的國家主席投訴,1997年時內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炒得過熱。他所言非虛,當時受追捧的紅籌股,絕大部分沒有盈利支持,亂炒一通,最後接火棒的還是一眾散戶。十年後的今天,李兆基卻看準機會,轉而善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平台,讓雲集於此的數以萬計全球金融專才,將他擁有的巨額財富,變成更巨額的財富。 對於事業和為人處世,李兆基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一、「小富由儉是至理名言,因為第一筆本錢最重要,有了它作為基石,才易於成功」。他進一步闡釋:「做人最忌的是日賺日花,入不敷支,有了本錢,安定下來,失業時也不用徬徨。」這副本錢就來自勤儉,他奉勸年輕人賺到錢千萬不要即時花光,而是要儲下來。「所謂大富由天,絕不是聽天由命,而是指順應天時地利,絕對不可強求。財來有因果,有緣由,有機緣,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為而為,勉強的後果早晚會招致失敗。」他說:「『不貧』、『不富』者最有福,可以自得其樂。」
二、止、定、靜、安、慮、得
李兆基總結《四書》中《大學》其中一段:「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而得出止、定、靜、安、慮、得的「六字真言」,認為不論做事好,做生意好,投資也好,這六字真言都用得,只要按這六個字慢慢的想,一步一步的來,「便不會有大危險,做事便會有條理、層次。」
李兆基少年讀書時,便曾被老師梁惠民考他如何將這六字真言融會貫通在現實生活之上,當時李兆基的回答是:「譬如說,一個人如果只有一塊錢做生意,那就只有買進一塊錢的貨。賺了固然開心,萬一虧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適可而「止」,才不至彷徨無主,從而身心鎮「定」,才不受邪惡念頭侵襲,明心見性,思想寧「靜」,自然氣定神閑,理得心「安」,這時從容處事,更能周詳處事,更能周詳考「慮」,且可策劃將來事業發展,自然成就可「得」。」
三、投資要精確計算回報
李兆基認為,投資,最重要是精確計算回報,回報低就不做,回報高便值得研究,進行投資。李舉例說,他所成立的教育基金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十多二十年投入的資金,培養了人才,生生不息,一個培養十個,成功人才回饋社會,十個再培養一百個,無窮無盡,便是最好的投資。賭錢就最不好,給人抽水,回報低,最終必輸。又如買樓變了負資產,也是屬於得不償失的投資。
李兆基談到個人財富問題,說了一句古語:「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始終認為,不擇手段,沒有道義,發達了也沒有用,做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理想。
李兆基認為,事業所帶來的成功感,不完全在金錢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地產最重要的是有預測能力和鑒別能力,買地就像買衫一樣,買得便宜穿得久,便說明你眼光好、買得值。大家一齊去買地,誰識貨,誰不識貨,「有料無料」,幾年後便見分曉。總括來說,投資有如一塊試金石,能分辨「高」「低」、明察秋毫,是為最成功的境界。李兆基除了投資眼光快且准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傳統的人情味,決不像有些商人只認錢不認人,幾十年來,他的恆基公司幾乎與香港各大地產公司都合作過,被譽稱為「百搭」地王。
作為地產界的「大哥大」,李兆基在香港政府適應市民要求壓樓價之時,曾帶頭將馬鞍山新港城最新樓盤自貶身價百分之八,為其他地產公司做出一個榜樣。李兆基雖只是小學畢業,但卻身懷絕技:用算盤計算快過電腦。他看得遠,算得准,記憶力和執行力驚人。對轄下的地盤、面積、入價、可供發展什麼副業,他都了如指掌。對集團屬下的業務,他都親歷親為。親自指導繪圖、設計,並將自己當作用戶,設身處地地考慮住宅怎樣設計才更實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一次,他看到一張專為中小家庭設立的面積較大的房屋示意圖。拿起來就對設計師說:「中小家庭很少會在家裡招呼親戚朋友,同事互相拜訪的情況亦不多,有什麼喜慶宴會,都是光顧酒樓茶室,因此客飯廳反而不必太大。多出的面積應設一個浴室放在主人房裡,就更有特色了。」後來,他的這個發明大受歡迎,並被迅速普及。 恆基兆業發展2015年6月1日晚發布公告,宣布其主席及董事總經理的變動及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公告稱,李兆基將退任該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提名委員會主席及薪酬委員會成員之職務,並留任執行董事。李兆基次子李家誠將調任為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獲委任為公司提名委員會主席及薪酬委員會成員。
87歲的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宣布,2015年7月1日將退任恆基發展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等職務,但保留公司執行董事一職,公司主席由李兆基的次子、李家誠接任 ,這意味著李兆基50多年從商生涯走入尾聲。 「先疾後徐,先聲奪人,徐圖良策」。他認為凡成功不可或缺的是培養好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前准備,有獨到眼光,方能先別人一步。李兆基有句名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他認為,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力,艱苦奮斗,他最不喜歡把時間及金錢花用在吃吃喝喝的應酬之上。而做大生意,最緊要是計算精確。生意額大,牽涉的本錢和盈利大,出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