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川惠財富這家P2P公司怎麼樣
主要看自己是否會判定,首先看平台的背景、資質,再看風控。一般選擇運營時間在一年半以上,並且年利率在8.8-15.8%之間,有些平台利率水平過高時可能就會有危險存在,畢竟風險和利益是成正比的
② 中國第一個百萬年薪打工仔是誰
1、比較著名的當數 劉延林,1964年出生於四川廣安,現任廣東川惠集團(www.chuanhui.com.cn)董事長、總裁。
2、劉延林,20世紀80年代初,以變賣家中一棵老樹換來9.2元作盤纏,從四川來到廣東打苦力工,經過拼搏成為億萬富豪的事跡曾轟動一時。本刊在1994年底和1995年初連續三期對此進行了報道。——《黃金時代》2003年11期。
③ 一個四川廣安在惠州從打工仔到億萬富翁叫劉什麼林
劉延林
劉延林的故事的確具有傳奇色彩。
1964年,劉延林出生於四川省廣安縣恆升鎮果子村。1978年,因為交不起學費輟學在家的他隨著燒磚瓦的姨父奔了河南,時年14歲,身高1.50米,體重不到35公斤。此後三年,河南、湖北、福建等地留下打工仔劉延林瘦小的身影。
1981年,劉延林回到家鄉,借錢買了一輛「嘉陵」摩托販豬跑單幫。販豬的生意非但沒有給他帶來財運,反而讓他背了一屁股債。一個陰雨綿綿的早晨,劉延林再次離家,南下廣州,開始了又一次流浪生活。這一次,他是偷著離開的,全部盤纏是砍了自家一棵樹,拖到街上賣的9.2元錢。
到廣州第三天,正碰到一家機磚廠招工,劉延林二話沒說便跟了去。磚廠老闆是個精明的廣東人,很喜歡劉延林這個肯動腦筋的四川仔。半年後,老闆在海豐辦起又一座機磚廠,交給劉延林承包管理,於是,18歲的劉延林成了磚廠的「白領」。兩年裡,劉延林掙到一筆在當時相當可觀的錢。此刻,當「白領」已經不能滿足他了,一個深藏心底的願望噴涌而出,他要當老闆,他想開創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老闆堅決不讓劉延林離開。無奈,劉延林再次「逃亡」,炒了老闆的「魷魚」。劉延林來到緊鄰深圳的惠陽縣淡水鎮,淡水有個磚瓦廠,瀕臨倒閉,兩萬元就可出讓。劉延林雖不懂什麼「股份制」,但篤信眾人拾柴火焰高,於是說服兩個四川老鄉和一位本地人,每人出資5000元,共同經營這個磚瓦廠。20歲的劉延林當上了真正的「廠長」,誰知連月虧本,沉不住氣的三個合夥人,一一吵著退了股。
劉延林一個人背起了全部債務。他對磚廠人事進行調整,堵塞生產中的漏洞,同時,盡可能改善生產條件,耐心等待發展的時機。不出所料,半年後,改革開放再掀波瀾,磚價漲到0.3元多,還是供不應求。1988年底,磚廠純利已達200多萬元。
淡水地理位置較特殊,緊鄰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劉延林相信,淡水遲早會成為國際化的大市場,於是傾盡資產,買下幾百畝地。當時的地價,每平方米僅17元。多年後,惠陽縣城遷到了淡水,淡水地價連番上漲,每平方米高達2000元,黃金地段甚至創下過每平方米過萬元的「峰值」。
劉延林精心籌劃,除留下幾處自己使用外,其餘都賣了,他一心要腳踏實地干實業。如今,川惠綜合大樓、川惠住宅樓、川惠工業區以及高39層、投資1.2億元的川惠大廈拔地而起,公司屬下還有建築材料公司、建築工程公司、高科技開發公司、鞋業公司、汽車修配廠等實體……
劉延林富了,富得讓人目眩。劉延林以《從打工仔到億萬富豪》為題出版自傳,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欣然題字:「中國第一打工仔」。
劉延林畢竟只有36歲,在這個年紀出自傳,似乎「早」了點,在一些人看來甚至有些狂妄。不過,劉延林有自己的想法:「打工潮是一頁悲壯的歷史,但也是大有作為的。」曾為打工仔的他希望更多的人當好打工仔,讀懂這本書。「認定了要乾的事就要立即干,搶在第一和落在第二,效果與差距起碼要懸殊10倍以上。」劉延林希望有壓力,希望壓力能轉化為鼓舞自己奮進的勇氣和動力。「我覺得,我能夠成功,不全是運氣,多少還是靠了一點與眾不同的抑或說是有劉延林特色的東西,不同尋常的思路,能超前一兩步的眼光,獨有的操作方法……」劉延林希望自己的經驗可資借鑒。
④ 關於富豪
延林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後,曾經在幾個月內收到7000多封讀者來信,感動了數以十萬計的讀者。
14歲時,家鄉鬧飢荒,因交不起2元學費而輟學,僅讀了4年小學。為吃一口飯,出遠門燒磚瓦做苦工……
15歲時,莽撞少年胸懷大志帶著「徒弟」闖天下,結果是一路流浪乞討……流浪到福州後在建築工地做了2年小工。
17歲時,回鄉做了販豬娃,結果是血本無歸,天天都有上門要債的人……
「糊不上牆的稀泥巴……」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議論,為爭一口氣,劉延林砍了自家坡上一棵樹,賣了9.2元錢,扒火車來到了廣東。
在廣州火車站徘徊了三天兩夜,快餓倒支撐不住時,機磚廠來招磚瓦工,劉延林二話沒說跟了去。
……
劉延林乾的就是最苦、最累、最重的活,別人不願意乾的活;在異鄉,被人輕視和一般打工仔難以忍受的屈辱,他都忍耐過來了。
28歲時,劉延林成為了擁有兩億資產的富豪,從一個身無分文近乎乞丐的四川民工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躍成為大老闆。
「我相信這句話:人是逼出來的。」劉延林這樣解釋他的人生傳奇。
在這本書中,每一個篇章都在講述他的經歷、思考和感悟。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考驗自己、挑戰自我和忍耐的結果。他的事跡被眾多報刊轉載,他的追求人生價值和奮發圖強精神在青年當中廣為傳頌……
朴實的語言親切感人,讀者能感受到主人公當時所處的境地和心態。他的事跡已經讓很多讀者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這本書解釋了一個打工仔的人生傳奇,同樣將啟發和激勵億萬青年走上成功之路。(本文為《28歲成為億萬富豪》一書的封面轍口介紹文字)
本書主人公(自傳作者)現為廣東川惠集團總裁(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
12月11日星期日下午劉延林將到西單圖書大廈簽名售書,前100名讀者將獲得劉延林本人簽名贈送的紀念品。
讀者來信、評論摘登
從你身上,我感覺到人一定要經歷過在黑暗中的摸索、逆境中的掙扎,自此走入明媚的春光里,似錦的前程中,有這兩者的體驗才有資格有深度談人生。(湖北讀者 黃麗梅)
還未看完,淚水就模糊了我的眼睛,你的精神給了我勇氣……(新疆讀者 李春意)
朴實侃談中有鄉音,多哲思,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擬買幾本贈送給友人……(川籍教師 胡瑞林)
貧寒的家境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努力。人類的一個共同缺點是:他們不相信成功者與自己原本只有微小的差異。(中國青年出版社青春圖書分社社長 岡寧)
廣安地處川東北山區、丘陵地帶,條件尤為艱苦,那裡的農民也倍加辛勞。劉延林的發家史便是一部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奮斗史。(世界經濟觀察所副所長 吳明瑜教授)
劉延林可能是屬於極少的巨富之後,仍有進取慾望的平民大款。
高調入侵——解讀37歲的白手起家億萬富豪王傳福
--------------------------------------------------------------------------------
http://www.qianlong.com/ 2004-02-17 08:05:52
論年齡,37歲的王傳福穩坐電池行業的龍頭老大,可謂大器早成。拼財富,身家3.38億美元的王傳福躋身中國內地百富榜第13名,算得上白手起家的樣板。
講名氣,
擊退華晨、德隆,入侵秦川汽車的王傳福,吊足了公眾胃口,不能不說造勢有方。
說機緣,生正逢時的王傳福,趕上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好時候,他一手炮製的「中國製造」雖屢遭國際市場「封殺」,卻無人能阻擋其低成本擴張的步伐。
雖說王傳福的躥紅,且頻頻現身在各大媒體不過是近兩年的事,但他的異軍突起,絕非中國經濟版圖的偶然現象。
當中國的財富階層浮出越來越多生於60年代的企業家族群時,人們開始關注這樣一個事實:原罪說在他們身上逐漸淡化,他們捆縛著上一代的傳統情結,攜帶與生俱來的激進因素,手持知本利器遊走在現代商場上。
王傳福無疑是60年代族群的代表人物,「地緣文化」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傳承,使王傳福的深圳工廠變成了他安徽鄉親的發展基地。
「人定勝天」這句在60年代中國大地上最響亮的口號,被王傳福注入到他的企業組織細胞里。
「變革思維」這一信息時代最流行的理念,讓王傳福意識到企業登峰造極時的生存危機。
同樣是60年出生的企業家田溯寧曾公開坦言:他們出生在充滿革命精神的60年代,在集體主義的70年代成長,在80年代初接觸到西方文化的沖擊,而在90年代他們成為了中國文化進程中最為活躍的中堅分子。
這一族群人既新銳又保守,他們的成功在中國意味著什麼?他們形成的企業生態圈能代表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嗎?
韓長安:創業啃燒餅白手起家到身價億萬富豪 韓長安與他創辦的全國首所"長安攝影希望學校"的學生們在一起
創業啃燒餅白手起家
2月17日,中國農歷除夕,萬家燈火時,韓長安――這位身價億萬的富豪正和工人們在各個車間察看,手裡拿著花生、瓜子,還有百元大鈔,給年三十還在工作的員工們拜年,這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已經延續了整整13年。
韓長安從1994年白手起家,經過13年的奮斗把一個小型焦化企業發展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生產出來的焦炭產品直接從廠區就裝上火車,運輸到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到美國等國家,他的創業傳奇成為當地青年人爭相效仿的楷模。
記者要求他講述創業的艱辛,他欣然接受,只是要求記者不要錄音,就像兩人在聊天。他一把拉過來兩個椅子,與記者對面而坐。
"那是個很偶然的機會。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時任山西長治市物資公司副總經理,接到妻子的電話,說讓我回去競選村主任。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鄉親們對我如此信任,我順利當選。當時我就想一定不能辜負鄉親們的期望。當時中國焦炭行業正在起步階段,我東挪西湊了十多萬開始進入焦炭行業,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帶領常庄村民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消滅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
當時他才27歲。當他提出這個"遠大目標"時,全村幾乎沒有一個人相信,都以為他在說大話。而現在人們不得不相信,他把一個只有幾十人的小型民營企業逐漸發展成為帶動當地一批焦炭企業進而組建中國焦炭生產基地的"龍頭老大",年產值超30億元,每天創收100萬元,橫跨能源、電力、交通運輸、旅遊及房地產開發等領域的大型集團化民營企業。他的確正在一步步實現自己的諾言。
在廠子最艱苦的時期,盡管工地離家僅1公里距離,他曾經竟一個月沒有進家門。他調侃說:"不創業不知道創業的苦啊!當時我們上馬的年產6萬噸』紅旗三號』焦爐,這在全省都是先例。因為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我只好和幾個工人日夜守在施工現場,隨時應對出現的問題。無論是寒風凜冽、刺骨鑽心,還是酷暑炙陽、揮汗如雨,工人們都沒有一個掉隊的,我非常感謝那些一起創業的員工們。"
韓長安致富後,村裡的風言風語也多了起來,曾經有人這樣說,他在外面吃飯花好幾千塊錢一桌。對這樣的質問聲,韓長安曾經駁斥過,可是後來他學會了忍。他告訴記者:"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童年的生活很苦,放羊、挖野菜、拾煤渣,這是我童年的所有回憶。從骨子裡我是根本吃不慣那些飯菜的,但是有時為了談生意,這些價格不菲的大餐都是為那些客人准備的,而我常常是鑽進車里啃燒餅吃。創事業就要忍,不管人們說什麼,自己明白自己在干什麼,而且最終要鄉親們口服心服。"
發展賺錢與環保同進
他就像一位船長,率領山西潞寶集團在中國經濟大潮中高歌猛進。從一個初期不為人們注意的民營企業發展成為每天創造100萬元的煤電焦"新霸主",形成有9家公司組成的集團化企業,並計劃在5年內實現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的"巨人"。
在這個富豪身上有眾多頭銜,他告訴記者他最為珍惜的有三個:常庄村主任、上黨英雄和全國人大代表。他富裕起來後,把常庄村全村道路硬化,修建了幼兒園、小學,接通自來水,安裝程式控制電話,採取集中供熱,村裡的"五保老人"每年能按時領到生活用品,還修建村民活動中心、廣場,還把體育器材搬到了村民的家門口……現在,村裡已經建起了和城裡人一樣的高樓別墅,不仔細看不以為這就是在農村。
就在記者采訪中,許多村民告訴記者,韓長安對勞模的獎勵是非常捨得花錢的,從價值幾十萬元的別墅到全廠3000名職工每人2000元獎金,他對員工的愛戴也充滿著淳樸的鄉情。逢年過節他都要組織給農民們發米、面、油,目的就是讓村民們的生活能越來越豐富。
廠子逐漸有了規模,村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可是鄉親們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韓長安像發瘋了一樣,每年都會花幾十萬元購買大量的樹苗栽在廠區周圍,這在別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舉動,等於"把自己的辛苦錢當廢紙燒掉"。
"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煉土焦的時候我就已經注意到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了。煤焦化工業是一個高污染行業,粉塵多、排煙大,一向以』黑色大王』著稱,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想方設法改進生產工藝,降低污染排放,另一方面就是要多種樹。樹木能降塵、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改善空氣質量,只有多種樹,才能真正讓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韓長安說。
可是對於他把錢花在種樹上,還是有很多人無法理解甚至說他是個"傻瓜"。對於這樣的議論,他全然不顧,依然我行我素,他把廠子方圓幾公里的土地全部買下來栽樹。不但如此,他還親自到現場和工人們一塊栽樹,有的工人挖坑太淺或太深樹苗栽進去就死掉了,他發現後當面訓斥,還不忘記把"這筆賬"來年記到工人頭上,重新栽樹。
一到夏天,廠區周圍4000畝林地密密麻麻滿眼皆綠,鬱郁蔥蔥,林陰遮蔽。老百姓最終明白了他的舉動,開始感慨"這個放羊小子怎麼就看得那麼遠"。
實踐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我省開始重視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的政策後,許多隻顧經濟發展卻忽視環保問題的煤焦企業遭遇"滑鐵盧"。當時那些曾經因此而鄙視他的做法的小企業主最終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我的目標是起碼要種2萬畝,現在才剛完成一小半,我還要繼續栽樹。"說這些時,這個北方漢子的聲音斬釘截鐵。
他告訴記者他要不惜巨資打造中國第一個綠色生態工業園,把"企業建在森林裡,森林裡面找企業"視為自己的田園夢想。
回報千金散盡還復來
在外界對山西富豪們充滿了悍馬、豪宅的各種揣測時,作為山西富豪韓長安的個人生活卻非常的儉朴。他拒絕進入任何娛樂場所,把賭博、酗酒、游手好閑、不負責任看成是最惡劣的行為。不但如此,他還在村裡成立"紅白理事會"提倡村民節儉,不許鋪張浪費。
與那些勞斯萊斯幻影、賓利高級轎車相比,他開的是中國富裕階層最普通不過的奧迪A6,他到現在依然最愛吃長治特色飯―――豆角燜小米。從黃土地走出來的這位富豪,身上有著太多的鄉情。
這些年來他之所以樂此不疲堅持捐助教育、捐助社會,源於他創業時期親眼所見的那一幕。
1994年秋天,他去一個山區農村的小學考察,說是小學其實只有兩間教室,桌椅板凳是用石塊壘起來的,窗戶上沒有遮擋,蒼蠅、蚊蟲到處亂飛。剛好是下課的時間,教室里只有兩個學生。
"我走了進去。一個小男孩在用一本舊日歷的背面寫作業,他用食指和拇指緊緊捏著一支短得不及香煙過濾嘴的鉛筆,不時舔一舔鉛筆,可能是想讓寫出的字更黑一些……當時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從此我就萌生了一個念頭:用我一生的努力去創造財富,讓所有的窮孩子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去完成他們的學業!"他說。
現在,他的愛心觸角早已超出小山村伸向更廣闊的天地。近年來他先後為中國光彩事業、公益事業、教育事業及社會各界捐款捐物超過6000多萬元,在全省先後建立了30餘所中、小學校,還首創了全國首所"長安攝影希望學校",他計劃在全國貧困地區建1000座"長安小學",同時他還個人資助上百位貧困在讀大學生的生活費用。
然而作為一名商人,在商言商,"利"字自古就被商人所看重。但作為一個真正的商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韓長安認為最看重的不應該是金錢而是信義。無論是經商還是為人,都應該留下一個好的信譽,因為信譽是商人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我當時承諾的一定要兌現。
十多年來,他本人一直致力慈善事業,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知名度,這是無法用數字衡量的財富。連續兩年他都被胡潤富豪榜列為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然而相對於熱衷於個人享受的其他富豪們,他的錢總是用於最需要的人和事上,給更多的窮人增添追求夢想的希望。
用他的話來說,如果一個企業家只關心自我利益,不關心社會和諧發展,他的企業就做不大、做不強、做不久。企業做小了屬於自己,做大了屬於社會。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明智的企業家都會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
他對待錢的態度從來都是"無所謂",他說:"我的錢就是從社會來的,我把它回報給了社會,社會肯定不會虧待我。』千金散去還復來』嘛。"
但是在他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種種非議也曾漫天飛舞,如:"暴發戶拿著錢到處施捨,擺譜顯富。"聽到這樣的議論,這位富豪也曾失落過。
"民營企業家不捐款被稱作』覺悟不高』,捐款多了又被說成是』愛出風頭』。總是不被人們所理解。"他說。但是,他最終並沒有理會這些議論,依然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只知道只要我看見的聽到的,需要援助的,只要我有這個能力我絕對會義不容辭。即使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依然捐助,我覺得這是做人的起碼道德。"他說。
現在,韓長安一切不可思議的舉動逐漸得到了人們的理解,可是在這個"出招奇怪"的富豪腦海里正在醞釀他的紅色航母―――老區紅色旅遊開發建設。
"我認為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忘本,山西有百團大戰遺址、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等一大批珍貴的紅色旅遊資源,集團投資紅色旅遊不圖回報,只想為下一代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提供幫助,支援老區紅色旅遊開發建設,希望能夠為廣大旅遊愛好者提供一個重溫歷史的方式。"他說。
除此,他還在村裡辦起了"山西潞寶集團毛主席紀念館",里邊收藏的毛主席紀念章、語錄本、畫像以及毛主席的各種雕塑、瓷器和油畫等達數萬種之多,收藏規模之大在我省乃至全國都屬罕見。在2007年春節的正月初一,這個紀念館里成為鄉親們去得最多的地方。
"現在生活富裕了,但是不能忘本,讓大家不要忘記過去,才能更好地珍惜現在,有干勁去開創未來。"韓長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