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應聘了平安金融,說去了能做幾十項業務月入萬元可是在網上好多人都說去了讓你賣保險那位朋友
呵,平安銀行,平安信託,平安證券,等等諸多的子公司,保險公司不能兼營其他的金融業務,而是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關系。
當然你接到的電話也確實如你所擔心的,是平安保險打來的。
當心哦,我當初找工作的時候就這樣。之所以用平安金融集團的名義,是因為如今大家聽到保險公司都比較抗拒。此外,對外招聘的崗位也是五花八門,但絕口不提業績指標,事實上去了都是業務員的命。保險公司需要不斷增員,所以不管你有沒有給平安投過簡歷,只要他們發現你在找工作,肯定會打電話給你讓你過去應聘。平安最初是靠人壽保險起家,為了規避分業經營的局限,如今就發展成了一個大的平安金融集團,下面不僅有平安人壽保險,還有平安財產保險,用平安金融集團的名義聽上去要好很多。所以平安保險公司和平安金融集團不是一個公司,這是平安保險常見的一個招聘話術,而是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關系。我國的金融行業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
平安保險公司和平安金融集團不是他還應聘帶車司機呢,因為一般都會說不是做銷售的。我有個前同事就是那樣,也是保險公司應該就是保險銷售,如果直接說是保險銷售你肯定就不去面試了,房地產,結果去了也是做保險業務的。保險,沒弄清楚之前最好別去。
2017-12-1416:53隻要你在網上有簡歷,保險公司就會來找你了。
因為他們每天的任務和業務就是負責打電話給找工作的人來面試,拉來一個人,公司就給他們發錢——增員獎,人頭費。
等你去到的時候發現是保險公司。當然他們也會辯解說保險也屬於金融行業等等的理由。
不管你怎麼去應聘,都叫你LASS測試,叫你交錢,叫你培訓,叫你考證,向你要培訓費,教唆你去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去賣保險。
他們不敢說底薪有多少,說一堆不實際的問題,超遠的目標,
比如說一個月如你肯聽上司的安排來操作2至3千元甚至過萬元都不是問題。
就算你問他們底薪有多少他們會列些不實際的方法和你算底薪。
他們會告訴你,例如你和一個客戶簽了合同,這份合同是1至2萬的,那你的底薪就是1至2千。
如果你問他們萬一這個月沒業績那有沒有底薪,
他們的回答就是你不夠努力,不想成功,不懂得從底層做起。
就不敢正面回答其實沒業績是沒底薪的。
目的只有一個,變著花樣拉你去當那種成天到處推銷保險,自己卻:
1,沒有底薪(有也是責任底薪,你要賣出多少業績才能拿到這個責任底薪呢?給你的是拉來保單後的傭金,你還需要交個人所得和營業稅);
2,沒有勞動合同(簽訂代理合同,不是勞動合同,不屬於勞動法保護的范疇,勞動部門也管不了);
3,沒有福利(底薪都沒有,談什麼福利);
4,沒有社保(不是勞動關系,沒有社保,對方會向你兜售商業保險讓你出錢買);
5,不是保險公司正式員工(一個營業部,一個主任或者經理都能打著保險公司的旗號招人。所以很多人去面試的時候保險公司的員工都會問是哪個經理叫你來的,因負責叫你來的那個經理好繼續騙你的錢)。
每天的交通費電話費拉客戶搞活動的費用都要自己出,
賣出保險給你高額提成,賣不出去一分錢不會發給你的保險代理人。
如果這個行當真有那樣的高待遇低要求,
幹嘛非要不請自來,是個人都要,還找不到人肯做,或者找到了卻留不住人?
保險公司及他們的托都懂得來鼓吹,讓你去相信這所謂的保險代理人資格證是必須的。
結果呢,多少人被他們忽悠去賣保險。賣出去好說,賣不出去連西北風也沒有。
除非你不是人,是所謂的人才,
能讓那些有錢的主,那些滿大街上的陌生人,
那些被你的電話騷擾到火冒五丈用最惡毒的語言問候你全家的潛在客戶,
聽了你的話就乖乖的掏兜。——你覺得可能么?
那你除了賣給親朋好友,你又什麼能耐拉來客戶?
靠所謂的真誠所謂的勤奮?這都是是靠時間去堆的,
沒有數個月甚至數年的積累,陌生人憑什麼相信你?
憑你20幾歲的年齡?還是你的不值錢的畢業證?還是你那雙渴望掙錢的眼神?
有句話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用它來形容保險業很合適。初出茅廬,人際網路有限,靠傭金為生很難持久,一、二年後又去找工作,耽誤你的時間。
甭聽樓上樓下那幫人的推銷,這些人之所以極力鼓吹熱情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是因為保險公司可以因此付演講費給他,至於你在熱情過後如何謀生,他們是不會放在心上的。
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
1是改變別人的觀念,2是讓他們掏錢。
你是一介凡夫,有什麼能耐做到這兩點?
改變全社會對保險忽悠深惡痛絕根深蒂固的印象,你當你是那些眾所周知的時代里的誰啊?
憑借你的能力魅力口才心態,甚至搭上肉體和靈魂,你能讓多少人乖乖的掏兜買你的保險?...
保險公司的招聘你非要去,要我們怎麼形容你的iq和eq?
他們實話實說招聘無底薪無福利靠提成吃飯的業務員,幾個人肯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鄭志文主要工作經歷
鄭志文的職業生涯始於1988年,當時他在中國科學院大通電子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同時兼任中科院129廠廠長。這段時期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
1991年至1997年,他在廣東太陽神集團工作,先後擔任西南市場總經理和集團副總裁。在此期間,他負責區域銷售的策略制定,以及產品研發和集團的變革發展,展現出強大的領導力和業務能力。
1997年到1999年,鄭志文參與了台灣化育基金會的慈善項目,他在西藏和韶關靜修一年,這段經歷可能對他的人格成長和領導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1999年至2000年,他在北京融海咨詢擔任副總裁,進一步擴展了他的商業視野和管理咨詢領域。2000年至2001年,他擔任美國領導管理發展中心(LMI)北方區發展總監,憑借出色的表現,他榮獲了2002年度優秀管理教練的稱號。
從2001年至今,鄭志文與他人共同創立了啟承轉合教練平台,擔任領導力發展顧問,致力於提升組織和個人的領導力,他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在這一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