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原股東減資是利空嗎
原股東減資構成利空還是利多,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綜合考慮企業戰略和市場心理。
公司原股東減資,一般會導致公司資產的減少,削弱公司承擔責任的基礎,同時也減少了公司股東的權益。如果該持股人對該公司形象影響較大,利空情緒是較大的。
但有的時候,原股東減資可以改善財務結構,提升現股東每股權益,吸引新資金,那麼減資也可能構成利多。
(1)原始股東與技術團隊博弈擴展閱讀
分類
實質性利空
重大虧損,主營業務失敗,通常這樣的股票無葯可救。
階段性虧損
原材料漲價,季節更迭,導致的虧損,利空,一般此類影響的時間短暫。
政策性虧損
像油價倒掛的中石油、中石化,房價下跌的房地產股票。
政策性利空
加息,提高准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發行國債,限制新基金發行,加快新股發行,加快紅籌回歸,等等。
突發事件利空
08年春節前後的雪災,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對一些行業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市利空
❷ 股市中賺錢的人多嗎
有,但是不多。希望通過炒股去發家致富,改變了命運,那最少要在A股的市場裡面賺到了1000萬以上的資產。對於中小股民來講這基本上是沒可能的。試想一下,原來僅僅有十幾萬或者說幾十萬的錢去炒股,並且幾年來基本上總是虧的多盈的少,可以輸掉了本錢就已屬於高手了,希望通過了股市去發家並且致富,那隻會是在民間傳說里的股神了。
❸ 股權稀釋,為什麼股權反而增加了急急急,求解
什麼是股權稀釋?
股權稀釋,有兩個層面上的理解。
一是企業增發股份,導致原持股股東手裡的股份佔比降低,股權被稀釋,原持股股東一般指的就是創始人團隊。
例如,一家創業公司有兩個創始人,小王持有60%股權,小李持有40%股權。公司在天使輪融資1000萬,給到投資人10%的股權。那麼融資後,小王的股權就變成了60%*90%=,54%,小李的股權就變成了40%*90%=36%,被稀釋的就是投資人拿走的那部分。
二是當公司追加投資時,後期投資者的股票價格低於前期投資者,或者產生配股,轉增紅股而沒有相應的資產注入時,前期投資者的股票所包含的資產值就被稀釋了。
對於企業來說,在融資擴大的發展過程中,股權稀釋是必須的,合理的進行股權稀釋,也能實現股東和企業的雙贏。
對於創始人來說,股權稀釋意味著投票權比例的減少,但是持有股權的價值在稀釋前後是否減少,關鍵取決於稀釋前後公司價值的變化。
「股權稀釋」如何合理進行?
首先,公司向外融資,創業者要有一定的原則,堅持一定的控制權。特別是前期,創始人對公司要有絕對控制權。
從有律服務過的項目經驗來看,一般來說在天使輪,盡管股權比例與投資方的項目估值以及投資額掛鉤,但是創業者不宜出讓過多的股權,一般應保持在10%左右。
其次,對於股權分配的設計,要考慮到後期進行股權激勵以及後續新投資人加入的股權需求,綜合考慮來確定股權分配的比例。
股權稀釋有什麼正面效應?
對內,股權可以用來激勵核心員工,對外,可以用來換取投資人的資金。
舉個例子,假設公司初期估值1000萬元,創始人有100%的股權,那麼這些股權就值1000萬元;
◆如果稀釋20%的股份給到員工,做好股權激勵,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那麼如果公司的業績提高了,公司的估值也就相應提高。假設提高到估值5000萬,那麼創始人手裡剩下的80%股權就價值4000萬,同時員工們也分到了1000萬。
◆如果稀釋20%的股權給到投資人,投資人以5000萬元的估值,投資1000萬元,佔有20%的股權,公司獲得資金,同時創始人股權的價值也就相應提高。
如果能做到股權分配合理,公司業績做起來了,即使股權稀釋,也會達到雙贏的效果。
如何減少股權稀釋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於創業者來說,股權稀釋帶來的後果就是投票權比例縮小,後期甚至會慢慢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
從服務過的項目經驗來看,有律建議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保障控制權。
一、委託投票權
這是指公司部分股東通過協議約定,將其投票權委託給其他特定股東(如創始股東)行使。
如果投資人拒絕在有限合夥企業持股,那麼可以讓他們把投票權以書面形式委託給創始股東,收益權仍歸投資人,同時提升創始人的控制權比例。
比如京東,根據京東的招股書,在京東發行上市前,京東有11家投資人將其投票權委託給了劉強東行使。劉強東只持股20%左右,但是通過老虎基金、高瓴資本、今日資本以及騰訊等投資人的投票權委託,掌控了京東上市前過半數的投票權。
二、一致行動人
這是指通過協議約定,公司部分股東就特定事項採取一致行動。在投資人拒絕委託投票權的情況下,創始股東之間,或者也可以加上投資人,就可以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
在股東會上,行使股東權利時,簽了協議的股東就可以做出相同的意見,來加大創始股東的投票權比例,從而鞏固在公司的控制地位。
三、通過有限合夥持股
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分為普通合夥人(GP)和有限合夥人(LP)。普通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承擔管理職能,而有限合夥人只是作為出資方,不參與企業管理。
採用有限合夥企業作為新增股東的持股平台,由創始人擔任普通合夥人,掌握合夥企業的控制權,同時股東不直接持有公司股權,而是把股東放在有限合夥裡面,股東通過間接有限合夥間接持有股權。
這樣的方式,創始人可以掌握控制權,分紅則是按照每個人的出資比例來分,就可以很好的解決控制權和收益權的平衡。
股權稀釋後,創始人丟失控制權的後果?
2001年,新浪在美國上市的第二年,其創始人王志東被趕出董事會,失去對新浪的控制權;
2010年,1號店以80%股權為代價從平安融資8000萬元。後來,平安又將1號店控股權轉讓給了沃爾瑪,最終沃爾瑪全資控股1號店,於剛離開;
2015年,俏江南創始人張蘭被掃地出門;
2016年,萬科股權大戰,創始人王石早在1988年就放棄了個人股權,因此當寶能一舉成為最大股東,王石面臨出局萬科的窘境。
總的來說,股權稀釋,最好的局面是達到股東與企業的雙贏,但如果這個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度,隨著不斷稀釋,創業者逐漸喪失了控制權,最終很有可能向上述案例一樣,被淘汰出局。
股權激勵不是讓公司所有人成為股東,而是讓公司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股東。股權激勵的核心目的並非僅僅在於培養了多少個股東,而更在於打造了多少個像老闆一樣思考和行動的小老闆、合夥人。
懂股權的老闆
任正非1.4%股權,掌握3000億華為!
劉強東16.2%股權卻掌握80%話語權!
柳傳志0.28%股權,聯想還是他的!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
人員激勵的動力,股權是核心。
商業模式的創新,股權是橋梁。
資本市場的博弈,股權是貨幣。
您是否有一些公司治理,股權激勵與頂層布局等的疑惑一直藏在心裏面,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知道找誰解決?
什麼是合夥人?
公司股權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夥人團隊(創始人與聯合創始人)、員工與外部顧問(期權池)與投資方。其中,合夥人是公司最大的貢獻者與股權持有者。
合夥人必須要設定進退出機制
合夥人是要陪企業走一輩子的人
如何設計股權綁定期?
創業公司股權真實的價值是所有合夥人與公司長期綁定,通過長期服務公司去賺取股權,就是說,股權按照創始團隊成員在公司工作的年數,逐步兌現。
後期核心人才被吸納成為合夥人須採用135漸進式
不拿工資,該多給股份?
建議採用的一種方式是創始人是給不拿工資的合夥人記工資欠條,等公司的財務比較寬松時,再根據欠條補發工資。如果有的合夥人為公司提供設備或其它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專利、知識產權等,最好的方式也是通過溢價的方式給他們開欠條,公司有錢後再補償。
合夥相關事宜都必須以協議呈現
中途退出的股東,如何處理股份?
1、提前約定退出機制,管理好合夥人預期
2、股東中途退出,股權溢價回購
3、設定高額違約金條款
將丑話說在前頭
如何確定退出價格?
股權回購實際上就是「買斷」,建議公司創始人考慮「一個原則,一個方法」。
「一個原則」,是他們通常建議公司創始人,對於退出的合夥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權;另一方面,必須承認合夥人的歷史貢獻,按照一定溢價/或折價回購股權。
「一個方法」,即對於如何確定具體的退出價格,建議公司創始人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退出價格基數,一個是溢價/或折價倍數。
一切以公司利益為主
合夥人股權與貢獻不匹配怎麼辦?
(1)合夥人之間經過磨合期,是對雙方負責。因此,可以先戀愛,再結婚;
(2)在創業初期,預留較大期權池,給後期股權調整預留空間;
(3)股權分期成熟與回購的機制,本身也可以對沖這種不確定性風險。
不同類型的股東股權成熟機制不同
來華一線上股權微課堂,這不僅僅是一節分享實在干貨的線上課堂,更是能解決實際問題,有溫度,有深度的學習交流絕佳之地
做股權激勵,我們是認真的。
華一世紀股權激勵整體解決方案《線上股權激勵微課堂》邀請您參加學習!不講理論,只講干貨與落地案例。
添加微信:張老師 15327150236,拉您進群學習